论东垣丹溪学说在日本医学史上的地位

合集下载

李东垣时间医学思想浅探

李东垣时间医学思想浅探

李东垣时间医学思想浅探【摘要】李东垣的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其中时间医学观非常显著~观点明确~内容丰富。

本文旨在梳理、挖掘其时间医学的内涵~凸显“时间”在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养生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其著作在研究中医时间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李东垣;时间医学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金元四大家之一~主要著作为《脾胃论》[1]、《内外伤辨惑论》[2]、《兰室秘藏》[3]等~笔者经过对以上著作的研究分析~认为东垣医学中的时间观非常显著~不但观点明确~内容也十分丰富~而且其理论渊源均出于《内经》[4]~可惜在后世研究东垣的文献中~很少提到这一方面。

现就东垣文献中的时间医学~以因季立法、时令方药(时令方药是指在治疗季节性疾病或一般疾病时按不同季节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剂或药物)、择时服药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因季立法——春宜吐~春夏宜汗~秋宜下~冬闭藏汗、吐、下是三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其作用的发挥也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仲景著作中已有“春宜吐~春夏宜汗~秋宜下”等因季立法的治疗观点。

东垣《脾胃论〃用药宜禁论》则对此又有发展补充~提出“冬闭藏”~明确指出其理论依据为“夫四时阴阳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伐其本~坏其真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并进一步阐解:“必本四时升、降之理~汗、下、吐、利之宜。

大法:春宜吐~象万物之发生~耕、耨、科、斫~使阳气之郁者易达也。

夏宜汗~象万物之浮而有余也。

秋宜下~象万物之收成~推陈致新~而使阳气易收也。

冬周密~象万物之闭藏~使阳气不动也。

”如果违反这个原则~就是助长了时令的胜气~“如春、夏而下~秋、冬而汗~是失天信~伐天和也”。

2 时令方药2.1 时令方药组方遣药的基本原则“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的意思是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

为顺应人体这一时间节律的变化~必须在阴寒季节慎用大寒药~在阳热季节慎用大热药~否则“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痛疽疱疡~瞀郁注下~目闰瘛肿胀~呕鼻衄头痛~骨节变内痛~血溢血泻~淋闷之病生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朱丹溪中医中药思想.

朱丹溪中医中药思想.

3、拜师许谦,学习理学 在丹溪36岁那年,听说朱熹的四传弟子许谦在东阳八华山 学医,遂前往听讲,并拜及门下,他对许谦所授理学非常崇 拜。“ 每宵挾册,坐至四鼓”。学后,“自悔昔日之沉冥颠 隮 ,汉下如雨”(《丹溪翁传》)。丹溪刻苦攻读理学四年, 终有所悟,学业大进,并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理学家。这段 经历,对他后来学医,奠定了深厚的哲学基础,并对他的医 学理论及学术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后来,许谦久病不愈,在床前对丹溪说:“吾卧病久,非精 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 (《丹溪翁转》)鼓励丹溪进一步学医。当时,丹溪年届四 十,他决心弃儒学医,遂重研灵素,日夜不辍,历时四年。
二、丹溪对杂病及痰症的贡献
丹溪不仅在文学理论上卓有建树,在临床治疗上也贡献卓著。 今人视丹溪,即谓其为养阴派之开山鼻祖,其“阳常有余,阴 常不足”之著名观点无人不晓。似乎丹溪治病必用知柏。其实, 养阴学说只是他在医学理论上的主要贡献之一。细读丹溪著作, 可以清晰的看出,其养阴理论但为养生而发,决非其学术之总 体。丹溪乃医学界出类拔萃之集大成者。他博采众长,汲取河 间、东垣、子和之长,溶诸医家之精华于一炉。 丹溪在治疗上重视辨证论治,决非拘拘于养阴一端。由于 他善于博采众长,融汇新知,著书立说,独树一帜,所以其治 疗杂病的精湛经验,被后人奉为圭臬。故王纶誉之曰:“杂病 宗丹溪”,又曰:“丹溪治病不出气、血、痰,三者又每兼 郁”。(《明医杂著》)。清 . 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
上药共服20多剂诸症悉减心前区寒痛亦已大减多剂诸症悉减心前区寒痛亦已大减发作次数已不频繁每月发作次数已不频繁每月23次未再发生类似休克样的表现但次未再发生类似休克样的表现但自觉最近进步较前一段为慢胸膺尚发闷手臂伸举虽无牵制但自觉最近进步较前一段为慢胸膺尚发闷手臂伸举虽无牵制但尚有放射性酸痛睡眠略有进步已能平卧睡后亦觉舒适饮食尚有放射性酸痛睡眠略有进步已能平卧睡后亦觉舒适饮食二便皆正常

丹溪学派形成及其影响

丹溪学派形成及其影响

丹溪学派形成及其影响杜松;张玉辉【摘要】Zhu Danxi is one of the famous physicians of the four " great physicians" of Jin and Yuan dynasties. He has been the student of Luo Zhidi, who is the disciples of Liu Wansu. He was the latest among the four physicians and the founders of "Nourishing Yin School". Danxi had many disciples and his theory was very popular at that time. Therefore, the Danxi theory and Danxi school were formed. It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hysicians of Ming dynasty and the after ages. This article will try to discuss the formation of Danxi school and its great influence on making clear that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academic school of TCM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曾师从刘完素的二传弟子罗知悌,旁参张从正、李东垣两家,为金元四大家中最晚出者,滋阴派创始人.丹溪成名后,弟子众多,通过师徒授受,学派流传,风行全国,历有三百年而不衰,形成了丹溪学说和丹溪学派,其学说思想卓然可观,对明代医家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探讨丹溪学派的形成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进一步明确中医流派对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发展的重要作用.【期刊名称】《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4)006【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朱丹溪;丹溪学派;学术思想【作者】杜松;张玉辉【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6朱丹溪 (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号丹溪。

日本汉方始祖吉益东洞先生的经方观

日本汉方始祖吉益东洞先生的经方观

日本汉方始祖吉益东洞先生的经方观吉益东洞是日本古方派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吉益东洞着作颇丰,其中《类聚方》及《药征》最享盛名。

1着重突出方证《类聚方》是选录《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的方剂220余方,依类偏次,并集原书各篇中应用每方的辨证立法列于该方之后,后附作者的考证及扼要的按语。

按语部分多为条文中症状特点的解释,其大部分又为方证内涵的解析。

另外,吉益东洞通过《伤寒论》方证的分类比较,研究了药物的使用指征,著成了颇有特色的临床药物学专着《药徵》。

可见吉益东洞学术思想一个显着的特点是将重心放在明确把握处方的适应证上,也正是基于此,才导致了他在诊疗过程中对具体病因和其它一些思辨性、理念性东西的强烈否定。

汉方界的古方派认为,张仲景的《伤寒论》才是古医学的原典,其实用简洁,临床价值大,所以应向《伤寒论》体系回归。

2临床注重实效吉益东洞否定阴阳、五行、脉象、本草、病因,只用仲景的古方亲验实证。

他对后世医家平和轻清之剂,不以为然,强调知《伤寒论》则百疑如冰释。

但读《伤寒论》亦不可拘泥于条文,因其中多有后世补遗拾阙,应以临床验证为是。

认为《伤寒论》不凭臆测,不强求病因,以见证为立论准则。

他的诊治系统排斥通过具体的理论分析而遣法选方用药,认为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具体的证候才是实在的和需要认真把握的。

他指出:“理无定理,疾有定证,岂可以无定之理,临有证之疾哉”;“事理相依不离,事为而得之,理默而识之。

”吉益东洞一生,惟务求实,研究医方,力倡“亲身实验”。

推重实效,竭力反对理论上的穿凿附会,反对“空谈虚论、徒害事实”的“思辨医学”。

3方证相对有基础现在很多人认为古方派过于强调实际,只有“方证相对”的思想,把哲学性思维从医学中剥离,不重视基础理论,或没有理论支撑,谓其“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吉益东洞的医学观里面,整个《内经》系统一直是被排除在《伤寒论》之外的。

日本汉方医学界有人认为吉益东洞“随证处方,不拘病因”,着实讲来,并非不拘病因,只是他反对李东垣、朱丹溪之思辨医学从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及脏腑经络的理论,从证推论其因而已。

日本传统医药现状考察—兼论对中药现代化的一些启示

日本传统医药现状考察—兼论对中药现代化的一些启示


汉 方 药 与 中 医药
( )四世纪 中期 。中医药经 由朝鲜传人 日本 ;到遣 1 唐使 时 , 中国 医学 已开 始 直接 传输 到 日本 。形成 了 以 《 伤寒论》 为中心 ,后来 兴盛 的 “ 方派” 古 。
在 日本逐渐 实现正规 、走 人大雅之堂 。
二 、 中 日生 药 品 种 差 异
关键 词 - 日本 传统 医药 汉 方 药 国际动 态
便 辨证加减 。临床上 , 日本 医师们一般 只凭 厂家提供 的 处 方 解 说 手 册 作 为 药 物 指 南 。 随 着 时 间 的推 移 ,一 切 以 西 医 学 为是 非 标 准 ,向 西 医学 一 边 倒 等 弊 端 所 带 来 的 问 1 .墨 耋竖 题 渐 有 显 露 。 “ 柴 胡 汤 事 件 ” 的 出 现 也 就 不 足 为 奇 小 在 中 日两 国间 ,中国的 中医药学与 日本的汉 方 医药 学常被 混为一谈 。实际上 二者无论 从基本 概念 、诊 疗方 了 。 2 .墨耋建 法 、到 各 自在本 国 医疗 中所 处 的地位 ,均 有很 多差 异 , 在 日本 ,中医药需要一 次再普及 。在谈及 中药走 向 相互关 系亦可 以喻之为 同源 异流 ,同根异枝 。 在 日本汉方 医药 发展史上 ,有下 面 4个值 得关 注 的 世 界 的同时 ,中医教育 的传 播势在必 行 。特别应 当加 强 政府 间 、高 等学府 间的高层 次学术交 流 、以使 中医教 育 时期 :
维普资讯
20 第 四卷 02
第三期"Βιβλιοθήκη V 1 o J o4N . r . 3
提 要 - 日本是我 国的近邻 ,在传 统 医药方 面 ,即是 生产 大 国,也 是 一大消 费市场 。在将 中医药推 向 国际市场方 面, 日本有着桥 头堡 的作用 ,在 天然 药物 的 国际市场 中 , 日本还是我 国的主要 竞 争对手 。本 文通过 日 本传统 医药现状 的调查与其发展趋势的分析 ,对我 国中药现代化工程的实施提 出了一些参考。

朱丹溪

朱丹溪

朱丹溪本词条涉及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知识,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中,当前内容仅供参考。

诚邀更多本领域专家帮助我们共同完善词条,为网民提供更多权威可信的知识。

(现在加入)朱丹溪(1281~1358年),字彦修,名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因家乡有条美丽的小溪叫丹溪,死后,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

由于他医术高明,治病往往一帖药就见效,故人们又称他为“朱一帖”、“朱半仙”。

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生于至元十八年(公元一二八一年),卒于至正十八年(公元一三五八年)。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主要著述有《局方发挥》、《格致余论》等。

其故里浙江义乌有墓园、纪念堂、纪念亭、丹溪街等。

目录1人物简介2学说内容3临床应用4医学成就5社会影响6人物评价1人物简介朱丹溪朱丹溪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

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

35岁师从理学家许谦。

43岁从罗知悌学医。

在他小时候,读书能过目成诵,日记千言,言章词赋,一挥即成。

听说著名理学家许文懿在东阳八华山中讲学,专门传授朱熹的理学,他对许文懿讲授那套理学非常崇拜,听了,“自悔昔之沉冥颠齐,汗下如雨。

”他“每宵挟册,坐至四鼓,潜验默察,必欲见诸实践。

”这样,他坚持学了几年,日有所悟,学业大进,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东南大儒”。

朱丹溪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脾病。

他心情焦急,请了许多医生治疗都治不好。

原来这些医生,大都医术粗劣,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盲目搬用《局方》。

开的药大同小异,吃下去一点效果也没有。

这时,他深深体会到:“医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丹溪心法》序)。

于是他立志学医,日夜攻读《素问》。

中国医学史分类模拟题1-(1)

中国医学史分类模拟题1-(1)

中国医学史分类模拟题1-(1)A型题1. 世界上最早开办管理药事的药局是在我国的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E.清代答案:C2. 世界上最早关于龃齿的记载见于我国的A.甲骨文B.《尚书》C.《左传》D.《易经》E.《山海经》答案:A3. 我国发明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在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E.清代答案:D4. 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见于A.甲骨文B.《易经》C.《山海经》D.《周礼》E.《尚书》答案:A5. 对药物进行的最早分类记载于A.甲骨文B.《周礼》C.《诗经》D.《山海经》E.《易经》答案:B6. 确立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著作为A.《黄帝内经》B.《难经》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E.以上都不是答案:D7. 出现中医临证医学专科化发展特点的时代为A.由晋代至唐B.商周时代D.秦汉时代E.以上都不是答案:A8. 中医外伤科始于A.商代B.周代C.南北朝D.唐代E.宋代答案:B9. 下列各项中利用动物垂体激素的是A.用全兔脑制作药物以催生B.人工体外转胎术C.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D.外科缝合曲针E.人工提炼纯白结晶乌头碱答案:A10. 最早的、有效的脏器疗法是用鹿的甲状腺制成“五瘤丸”,记载于A.《肘后备急方》B.《僧深集方》C.《伤寒杂病论》D.《外台秘要》E.《诸病源候论》11. 最早记载消渴病人尿甜、黄疸的尿检验法、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诸病源候论》D.《肘后备急方》E.《外台秘要》答案:E12. 将酒应用于医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创造,早在商代甲骨文载有A.“鬯其酒”B.“仪狄造酒”C.杜康造酒D.“汤液醪醴”E.“百药之长”答案:A13. “干支纪日法”最早出现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春秋E.战国答案:B14. 相传创制汤液的医家是A.仪狄C.扁鹊D.伊尹E.华佗答案:D15. 最早见于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的记载出自A.《诊藉》B.《周礼》C.《尚书》D.《山海经》E.《史记》答案:B16. 根据诊治病人的疗效判定等级:“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

中医流派精解

中医流派精解

中医流派精解我国历史上的各个中医学术流派,都是历经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在学术活动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其鲜明的学术观点与主张,往往由某学术流派成员自己提出,但又为历代医家所公认。

但对某学术流派的命名,则往往是后人给予和约定俗成的。

正因如此,中医学术流派的命名不尽统一。

有以代表性人物命名的,如河间派、丹溪派;有以学科命名的,如医经派、经方派、伤寒派;有以观点或学说命名的,如补阴派、温补派、汇通派;有以地域命名的,如易水派、新安派、绍派伤寒,等等。

不统一反映了多样性,故不必强求一致。

中医学术流派的类别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学术流派灿若群星。

一般认为,中医学派的真正形成是在金元时代,以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与朱丹溪为代表的四大家,其依据是清,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提出的“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近代中医学者谢利恒先生在《中国医学源流论》中说:“北宋以后,新说渐兴,至金元而大盛。

张刘朱李之各创一说,竞排古方,犹儒家之有程朱陆王。

”但也有学者认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受当时百家争鸣学术氛围的影响,医家在临床中就有偏重针灸、主用方药和强调切脉的三个流派。

任应秋先生认为,汉代已有“医经”和“经方”学派。

〔4〕《汉书•艺文志》说:“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至于中国古代究竟有多少中医学术流派,可谓说法纷纭。

谢利恒先生在《中国医学源流论》提出有刘河间学派、李东垣学派、张景岳学派、薛立斋学派、赵献可学派、李士材学派等;范行准先生在《中国医学史略》提出有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东垣学派、丹溪学派、折衷学派、服古学派、叛经学派等;《中医各家学说》二版教材提出有河间、易水、伤寒、温病四大学派,四版教材提出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热、汇通七大医学流派;而《中医各家学说》五、六版教材则提出了伤寒、河间、易水、丹溪、攻邪、温补、温病七个医学流派。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叶文俊摘要中医在一千多年前就传到日本,在日本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的中医经过几次反复,最终陷入灭亡的边缘,究其原因本文作了一些探讨,并对现存所谓的汉方的现状也进行了分析,以冀对我国中医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中日交流中医历史中医东传日本汉方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历史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甚大,在西洋医学尚未传入之前,一直都是中医为主导,明治维新时西医进入日本,政府下令废除中医,倡导西医,中医由此一蹶不振,几乎消除殆尽。

然而近代因为西医化学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高昂的医疗费用等原因,人们开始追求自然植物代替化学药物,中医在日本得到重视,但是日本的中医真的能复兴吗?目前日本中医的现状如何?仔细研究一下中医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以及现状,必有助于我国现在中医政策的制定以及中医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中医东传1,零星东传中国医学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初传到日本大约在5世纪的时候,距今约1500年前,中医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

据史书记载公元414年朝鲜新罗的金武氏携医术来到日本,这是中医传到日本的最早的记录。

公元459年朝鲜高丽王朝的德来医师赴日,定住于日本难波,并在此开医馆行医,被人称为“难波药师”。

公元554年开始陆续有采药师从朝鲜百济来到日本,将中医中药知识东传日本。

2,正式东传中医正式传入日本应该是在中国的隋朝时代。

当时的日本推古天皇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曾4次向中国隋朝派遣使团。

公元608年日本的药师惠日和倭汉直福因随同小野妹子的遣隋使团来到中国,正式学习中国医学,直至公元623年中国唐朝的时候才回到日本,自此中医学正式传入日本。

公元753年中国唐朝僧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成功,带去了大量中医书籍和药材,在日本奈良东大寺设坛讲授佛学和医学。

相传曾治好日本光明皇太后的病,被授予“大僧正”的称号。

他在唐招提寺行医时制作的“奇效丸”至今还被广泛使用。

公元806年弘法大师空海在唐留学期间抄写『伤寒论』带回日本,被称为『康平本伤寒论』,另一位留学高僧最澄也带回了一本伤寒论,被称为『康治本伤寒论。

李东垣《脾胃论》第一方,调理一切虚劳的基本方

李东垣《脾胃论》第一方,调理一切虚劳的基本方

李东垣《脾胃论》第一方,调理一切虚劳的基本方金元时期,中医的学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百家争鸣时期,刘河间、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四位名医并称“金元四大家”,其中尤以李东垣的《脾胃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其深远。

李东垣宗法《黄帝内经》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学术思想,提出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著名脾胃学说论断,并由此创立了“脾胃学派”(又称补土派),并创立了诸多奇效良方,其中“补中益气汤”还被列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

如果没有仔细阅读《脾胃论》,还以为“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的第一个方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脾胃论》中,第一个方子名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简称升阳汤。

这个方子由“柴胡一两五钱,炙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各一两,升麻八钱,人参、黄芩各七钱,黄连(去须,酒炒)五钱,石膏少许”组成,煎服方法是水煎,“早饭后、午饭前,间日服”。

这个方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李东垣认为,“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这种情况下,使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就比较合适。

李东垣强调,“人之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所以这个方子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四味中药补脾胃;李东垣认为,“脾胃一伤,阳气日损”,所以用羌活、升麻、柴胡三味中药升阳气;李东垣指出,“脾胃之清气下陷,浊阴之火得以上乘”,所以用石膏、黄芩、黄连三味中药泻阴火。

表面上看,似乎平淡无奇,实则暗藏玄机。

全方十味药,实则是一个圆运动周流图。

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四味补益脾胃的中药居于中土;而左边以羌活、升麻、柴胡升腾阳气的中药形成左旋之势;而右边以石膏、黄连、黄芩三味清泻阴火的中药形成右降之态,正如李东垣所说“调理脾胃治验治法用药若不明升降浮沉差互反损”,而这个方子,却能很好的进行升降浮沉,使得“阴不病阳气伸”,则诸证可愈。

脾胃虚弱,劳倦内伤,其实就是一切虚劳的根源,而这个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可以说是调理一切虚劳的基础方。

为什么这么说呢?李东垣认为,“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在调理虚劳的时候,首先要用温法,在李东垣的眼中,“人参、黄芪、炙甘草之甘温,益元气而泻阴火”,再加白术健脾益气,四味药起到了“甘温除热”和“甘温补虚”的妙用。

谈谈李东垣

谈谈李东垣

谈谈李东垣高建忠晚上好,感谢张苍主任给我们一个共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今天晚上我和大家谈谈李东垣,实里面这个话题有点大,我尽自己的努力去和大家聊一聊有关李东垣的学术。

其实李东垣这个人名我们都比较熟悉,但是李东垣的学说我想对于很多临床医生来说还是相对陌生的,也许有人会说那我是一个皮科医生,或者我是一个专科的医生,我为什么要读李东垣,有没有读李东垣的必要呢,我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李东垣,从临床的角度来说我们作为一个专科医生,我们所学的专科东西或者在专科临床上用的理法方药必须是建立在大内科的基础之上,对于一个专科医生来,我们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大内科医生,其次才是专科的发展。

从治疗或者技巧来说,读专科的书就足够了,但是如果在专科领域有所建树发展,必须是回归到我们大内科。

这个不管我们读张仲景也好读李东垣也好,读金元学说读明清学说也好,这实际上对每个专科医生来说都是必要的。

这应该是我们想在临床方面达到一定境界的一条必有之路,这是从临床角度来说。

回归到大中医,李东垣在中医学方面的作用我是这样考虑的,至少在我脑子里面是这样考虑的,就是说,我们整天读张仲景读经方,实际上从不同角度来说张仲景给我们开创的是一个外感学派。

尽管这样说有很多学者不一定很同意,但是确实张仲景是从外感理论出发,后世也有一部分医家从内伤考虑,但是真正把内伤理论体系构建起来,然后在临床推广开来是从李东垣开始的。

就是说我们在临床上如果不读李东垣,也许我们对中医的理解是片面的,或者对中医的把握是有缺陷的,这是从大中医来说。

第二个问题我想和大家聊聊李东垣的成就。

可以从好几方面去说,当然我们都熟悉李东垣创立的脾胃学说,历史上说是补土派,但实际上脾胃学说只是李东垣的成就之一,毫无疑问从李东垣开始脾胃在临床上受到更大重视,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家的推崇,包括之后到明清时候出现的温补学派也说明这一点,我们通常说温补学说是脾胃学说的一种延续,其实李东垣还有一个更大的成就就是创立了内伤学说。

中国医学史-1-1

中国医学史-1-1
• A.3 世纪 • B.7、8 世纪 • C.12 世纪 • D.18 世纪 • E.以上均不是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1.《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的作者是
• A.恽铁樵
• B.王清任 • C.唐大烈 • D.陈梦雷 • E.徐大椿
• A.“鬯其酒” • B.“仪狄造酒” • C.杜康造酒 • D.“汤液醪醴” • E.“百药之长”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6.医学史上最早记载异常胎位转位术的医籍为
• A.《妇人大全良方》 • B.《十产论》 • C.《傅青主女科》 • D.《女科证治准绳》 • E.《济阴纲目》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9.中医外伤科始于 • A.商代 • B.周代 • C.南北朝 • D.唐代 • E.宋代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0.中国炼丹术传入阿拉伯各地,促进了世界治药化 学的发展的年代为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2.“干支纪日法”最早出现于
• A.夏朝 • B.商朝 • C.周朝 • D.春秋
• E.战国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3.对药物进行的最早分类记载于
本题思路: 2.首倡诊脉“独取寸口”的医书是
• A.《黄帝内经》 • B.《治百病方》 • C.《伤寒杂病论》 • D.《脉经》 • E.《难经》

日本汉方医学三大流派简介

日本汉方医学三大流派简介

日本汉方医学三大流派简介日本, 汉方, 医学, 流派, 简介序言:自从公元五世纪汉方传入日本伊始,一代又一代的汉方名医就为汉方能在日本落地生根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方医学大家为中心的派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曲直濑道三先生所在的后世方派为主的曲直瀬流;以名古屋玄医等人为主的古方派和以考证医学典籍找寻各种治疗方法的考证派。

本文将对这三个不同的流派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曲直濑流的医术曲直濑道三于古河的田代三喜处进行了多年的修业后于1545年回到京都,自此揭开了其医学生涯的序幕。

道三先生的医学体系是基于以金元医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明医学,而在明医学中又受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的影响犹为深厚。

这个我们可以从道三先生的著作《启迪集》一书中就能看出。

而他的医学思想,也和医术一起被他的徒子徒孙们所继承并发扬光大。

根据今天残存于世的医方案集中,我们能从某种程度上大致的推测出当时曲直濑流的医生们是如何对病人进行治疗的。

道三先生所治疗过的疾病大部可在他所写成的《出证配剂》一书中看到。

这里被记载的病案资料全部都是他经手确证的,而且从内容来看这里面的大部分医治方法都是道三先生所独创的。

这个病案集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疾病伴随的各种症候与药物的药效之间的联系,因此这本书中大部分的药方记录仍然能为今天的汉方医生们提供参考。

道三先生的医术是如此的出神入化,而他的孩子玄朔的医术也不遑多让。

在玄朔所著的《医学天正记》一书中,记录有包括皇族、公卿、武将等当时的著名人物在内的六十门共三百七十四种不同的病例。

然而在当时,对各人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没有定论的。

所以即使诸如半井瑞策、竹田定加、祐乘坊、上池院等有名的宫廷医生也不能轻易地将他们自己的治疗方案定为最佳方案。

在如此难度之下,人们看到的却是玄朔以他神乎其技的本领将病魔一一击败。

玄朔与其弟子们所在的那个时代,比起初代的道三的时代又有所不同——可以借鉴参考的医学资料变的齐备起来。

论东垣丹溪学说在日本医学史上的地位

论东垣丹溪学说在日本医学史上的地位

自己历年经验方法 ,都附于诸条 之末 。又拟 问答 5 0条 ,冠 于卷首 ,以申明先哲不尽之 意。 ”故认 为 : “ 刘纯 、虞 抟都 私淑丹溪 ,为丹溪 再传 弟子 。他 们用药 以丹 溪为 主 ,而参 以诸家之说 ,是丹溪医派之 中卓越者 。 ”而 “ 义乌以医术 闻 名者 ,代不乏人 ,丹溪之后 ,惟虞 抟为最。 ”( 陈梦赉 ) 王纶 ,字 汝言 ,号节 斋 。明弘 治 间 ( 1 4 8 8 —1 5 0 5 ,一 说成化年 间 1 4 6 5 -1 4 8 7 )殿 试 中进 士。与虞抟 有相 似之处 是 ,虞抟 因母病而刻苦学 医达 1 0年之久 ,医道大行 。王纶 是 因父病而奋 力学 医 ,后精 于 医术 。据 文献 记载 ,他 论病 定方 ,不泥于古 ,亦不 悖 于古 ,为人 治病 ,常奏 奇效 。据 《 国史经籍 志》 载 ,王 纶为宦 之余 ,十分 留心收 集 医药 书 籍 ,而取 《 本草》 常用药品 , 参 考洁 古 ( 张元 素 ) 、东垣 、 丹溪诸书 , 写成 《 本草集要》 八 卷。尚著 《 明医杂著 》 六 卷 ,“ 发明丹溪所未 发” ( 陈梦赉 ) ,故 深受世人 尊信 。书 中首条 回答仲景 、东垣 、河间 ( 刘完素) 、丹溪诸书优点 时 说 :“ 宜专主 《 内经》,而博览乎 四子 ,斯无 弊矣 !四子 之 书, 初无优劣 , 但 各发 明一义 耳 :外感 法仲 景 ,内伤法 东 垣 ,热病 用河 间 ,杂 病 用 丹 溪 。一 以 贯 之 ,斯 医道 大 全 矣! ”此 书后 亦传 人 日 本, 正 保二 年 ( 1 45 6 ) ,有 中野小左 正门刻本 ,亦广泛 流传 ,影 响亦远 。 刘 、虞二人继 承家学 ,皆私 淑丹 溪 ,且 皆有 独创 ,故 为后世所 重。王纶 精 于 医术 ,虽合 诸 家 ,但 于 丹 溪学 说 , 扬其精髓 ,阐其未发 ,于明代 医学界影响颇 大。由此可见 , 曲直 濑玄溯 与 其 老师 ,既重 视 丹 溪学 说 ,亦重 视 刘 、虞 、 王三人学 说 ,是 颇 有见 地者 。他们 从丹 溪 学说 的发展 中 , 进一 步理解 了丹溪 学说 的思想 内核 ,所 以 ,他们 充分肯 定 了丹溪学说继 承人 的临证经验和研究成果 。 曲直濑玄溯为强调 不宜偏爱 一人 的学说 ,在其 《 十五 指南 篇》 开 头 ( 即 “ 勤 学 的顺 序 ” ) 中指 出,要 “ 广 阅 《 内经》 ,普览 《 本草 》 ,初诊 以王 氏 《 脉 经》 为主 。处 方 宗 张仲景 ,用 药师丹 溪 ,尚从 天 民。外 感法 仲景 ,内伤 法 东垣 ,热病法河 间 ,杂病法丹溪 。 ”从此 论 中可看 出 ,曲直 濑玄溯 直接受 到王纶 《 明医杂著》 影 响。曲直濑 玄溯还 引 用刘 纯 《 玉机微 义》 热 门内容 ,并作 了重要论 述 :只重 视 张仲景的书 ,则 以伤寒 为中心 ,结 果可 以将 内伤病 ,误 以 为是 外感 病。反之 ,如 果只 重视李 东垣 的书 ,则 只能看 到

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

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

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李东垣(1180~1251)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李杲出身富豪之家,自幼沉稳安静,极少言笑,十分喜爱读书。

李杲20多岁时,他的母亲患病,请了许多医生前来,治疗无效,也就糊里糊涂地病死了。

这件事对他的触动极大,从此便立志学医。

他听说易州的张元素的名声很大,便携重金前去拜师学医。

由于他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学习得很快,几年以后,就已经学得很好了。

李杲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时有瘟疫流行,他见到许多人患了“大头天行”的病,头大得像西瓜一样,非常痛苦,便潜心钻研《内经》、《伤寒》等书,终于研究出了一张方子,治疗此病非常有效,后来,他将这张方子刻在木碑上,插在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病者抄了回去,几乎没有治不好的。

有人还将这张方子刻在石碑上,以便流传更广,当时人们都以为是神仙留下的神方,李杲也就有了“神医”之名。

此后不久,李杲为躲避元军侵扰弃官迁居汴梁(今开封)。

居汴梁期间,他常为公卿大夫诊治疾病,疗效非常显著,名声为之大振。

金哀宗天兴元年(公元1232 年)元兵南下,围困京都近半月,解围后,民众因劳倦、饮食不节、惊恐等致疫证流行,城内病者甚众,但很多医生未得明辨,使死者日以万计。

李杲目睹此惨状,感触极深。

从中原北返后,寄居鲁北东平、聊城一带,以医为业达六年。

1244年,64岁的李杲回到家乡真定,临床之余,将多年经验体会著述立说,创立了以“内伤脾胃”学说为主体的理论体系。

他精通医术,但并不行医。

而每次为人治病,疗效甚佳,常给亲朋看病开方,对于治疗十分有心得,尤其对中焦脾土在治疗中的意义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老师,易水学派的张元素就很重视脾胃。

他的学说就充分地继承了这一点。

名古屋玄医(1628-1696)古方派之祖

名古屋玄医(1628-1696)古方派之祖

名古屋玄医(1628-1696)古方派之祖古方派之祖名古屋玄医(古方派是由曲直濑流医术主导的后世方派的出现,使得日本汉方医学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随后在汉方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支以反对金元医学,尊崇张仲景的流派——古方派。

古方派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运用张仲景古医方的离宗学派。

)明末清初的我国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经世致用”的思潮,提倡研究古学,从宋明理学的泥坑中自拔而出,医学界也出现了喻嘉言、徐灵胎等刻意复古、挟击宋明医学的医家。

日本也是这样。

藤原惺窝、林罗山利用德川家康,主张程朱之学。

宽永时期,中江藤树信奉王阳明之说,亦不离程朱理学之范围。

至宽文初期,伊藤仁斋出,开始驳斥宋儒性理之说,自成一家之言,称为古学,务在阐发经典之古义。

这时,医学界也有人倡医学复古之说,这就是被称作古方派之祖的名古屋玄医。

名古屋玄医(1628-1696),字阅甫,一字富润,号丹水子。

京都人,医学者。

其倾倒于中国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医学理论,是日本“古医方”的先驱。

有《篡言方考》、《金匮注解》。

早年读经书于羽州宗纯,精周易占法。

壮年得喻嘉言《伤寒尚论》,遂刻意复古,笃信仲景,力排李朱医学。

他说:“夫溯医之源流,轩岐以来,其流派多端也。

汉张仲景创制方,其言至矣,非大贤则不易窥测也。

其后隋巢元方以为万病皆生于真阳衰、寒邪伤之当杜寒助卫,故随元方者专用湿热,元刘守真以为水缺火亢万变发,当济肾水制心火,故依河间者一行凉解。

本李明之者,立补脾说,贵平和。

宗朱彦()者,以治痰主顺气。

故用凉解者,非元方;用温热者,非河间;用顺气者,非东垣;用平和者,非丹溪,是以近代方书尽取四氏,而以为我能集大成而时中者也。

……盖仲景,本也;四子,末也,故医当了悟其本焉。

且仲景之法也不可谓兼四氏矣,又不可谓非兼四氏矣,但别有一段见识,而四氏法亦在其中矣。

”玄医治病好用附、桂等温热之剂,谓之助卫气。

他说:“卫气衰则百病生,故用药必以助卫气为首要。

然而人但知脾肾虚、元气弱则病,而不知卫气为百病之母。

中医药传入日本与朝鲜

中医药传入日本与朝鲜

中医药传入日本与朝鲜发布时间:2010—02-11 来源:安徽省医学协会信息中心【摘要】中医药传向海外具有悠久的历史.比较完整地、系统地传入,而且产生长久影响的是日本与朝鲜。

中医药传入日本:在南北朝时期就有《针经》传入;唐朝以后,是大规模的医药传入;宋朝以药物传入为主;金元时期以医学传入为主。

特别是《本草纲目》的传入,引起日本学者的广泛关注.近百年来,日本汉方医学虽然加入自身的研究重点,但其基本理论体系仍然承袭了中国传统医学。

中医药传入朝鲜:在西汉时期已经开始,两晋南北朝时期则逐渐频繁。

到了宋代,中医药则是全方位地传入,向朝鲜“送书、送药、送医”。

朝鲜分裂后,韩国医学得到长足的发展,融入自己的研究成果,但仍然未脱离中医理论的基本架构. 【关键词】中医药传入日本朝鲜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瑰丽的明珠。

作为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医药学的发展自然成为世界尤其是亚洲的中心,因此,中医药传向海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现就传统中医药比较完整地、系统地传入,而且产生长久影响的日本与朝鲜,作一历史性的回顾. 传入日本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自秦汉以来,就开始了文化交流.由于汉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因此,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单就医药来说,一直是以汉医药为主导。

早在南北朝时的公元552年,我国就给日本送去《针经》一套。

公元562年,吴人知聪又携带《明堂图》和其他医书164卷东渡日本,对该国后来古代医学,尤其是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迨至公元608年,日本天皇派遣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来华学医,并于公元623年学成回国,随船带回《诸病源候论》等重要医籍。

中日大规模的医药交流始自唐朝.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日本制定的医药职令—-《大宝律令·疾医令》,就基本以我国唐代医药制度作为蓝本。

《疾医令》规定,医学生学习医药,都要以《素问》、《黄帝针经》、《明堂脉诀》、《甲乙经》、《新修本草》等中国医典为必读课本。

元代医学家朱丹溪生平简介

元代医学家朱丹溪生平简介

元代医学家朱丹溪生平简介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元代医学家朱丹溪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朱丹溪生平简介神医朱丹溪是元代著名的医学家。

朱丹溪生于公元1281年,卒于1358年,享年77岁。

以今天的地名来说,神医朱丹溪是浙江义乌人,人称丹溪先生或丹溪翁。

朱丹溪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因此朱丹溪是滋阴派的创始人。

值得一提的是,朱丹溪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被称为“金元四大家”。

朱丹溪在医学上的成就推动了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因此他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神医朱丹溪一生著有多部医学书籍,《丹溪心法》、《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发挥》等都是朱丹溪的代表作品。

朱丹溪青年时期并没有学习医术,为了走上仕途出人头地,朱丹溪整日学习儒家经典。

朱丹溪三十五岁时,跟随理学家许谦学习,等到43岁时,朱丹溪拜罗知悌,跟随他学习医学。

据说,朱丹溪有着高超的记忆力,看过的书都能背诵出来。

朱丹溪三十岁时,见母亲整日被脾病所折磨,心急如焚之下,朱丹溪开始查看医书。

朱丹溪发现社会上很多医生心态浮躁,医术拙劣不堪。

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大多盲目搬用《局方》,所以开的药大多大同小异,病人吃下去后,没有一点效果。

于是朱丹溪立志学医,下定决心后,朱丹溪日夜攻读《素问》。

经过5年多的刻苦攻读,朱丹溪不但治好了母亲的脾病,而且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一位医生。

在强烈的求知欲下,朱丹溪先后拜许谦、罗知悌为师,他将理学和医学融合在一起,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

朱丹溪的故事朱丹溪是生活在元代时期的人,他的医术非常的高明,最出色的就是临证治疗,很多病人在吃过他的药之后不必再诊治就可以恢复,所以也有人称呼他为朱半仙或者朱一贴。

他是历史上滋阴派的代表人物,在医药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历史上一直流传着一些关于朱丹溪的故事,那么朱丹溪的故事是怎样的呢?在所有朱丹溪的故事中最著名的就是他拜师时候的事情,在1325年的时候朱丹溪已经到了四十五岁,他当时的医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是却一直想要找到一位可以授业的恩师,于是他渡过了钱塘江,跨越千里来到了吴中地区,之后又到了南徐、建业等地,可是却一直没能找到一个能够成为自己老师的人。

日本汉方医学三大流派简介

日本汉方医学三大流派简介

日本汉方医学三大流派‎简介日本, 汉方,‎医学, 流派, 简‎介序言:自从公元五‎世纪汉方传入日本伊始‎,一代又一代的汉方名‎医就为汉方能在日本落‎地生根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方医学‎大家为中心的派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曲直‎濑道三先生所在的后世‎方派为主的曲直瀬流;‎以名古屋玄医等人为主‎的古方派和以考证医学‎典籍找寻各种治疗方法‎的考证派。

本文将对这‎三个不同的流派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曲直濑流的医术‎曲直濑道三于古河‎的田代三喜处进行了多‎年的修业后于1545‎年回到京都,自此揭开‎了其医学生涯的序幕。

‎道三先生的医学体系是‎基于以金元医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明医学,‎而在明医学中又受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的影响‎犹为深厚。

这个我们可‎以从道三先生的著作《‎启迪集》一书中就能看‎出。

而他的医学思想,‎也和医术一起被他的徒‎子徒孙们所继承并发扬‎光大。

根据今天‎残存于世的医方案集中‎,我们能从某种程度上‎大致的推测出当时曲直‎濑流的医生们是如何对‎病人进行治疗的。

‎道三先生所治疗过的疾‎病大部可在他所写成的‎《出证配剂》一书中看‎到。

这里被记载的病案‎资料全部都是他经手确‎证的,而且从内容来看‎这里面的大部分医治方‎法都是道三先生所独创‎的。

这个病案集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疾病伴随的‎各种症候与药物的药效‎之间的联系,因此这本‎书中大部分的药方记录‎仍然能为今天的汉方医‎生们提供参考。

道‎三先生的医术是如此的‎出神入化,而他的孩子‎玄朔的医术也不遑多让‎。

在玄朔所著的《医学‎天正记》一书中,记录‎有包括皇族、公卿、武‎将等当时的著名人物在‎内的六十门共三百七十‎四种不同的病例。

然而‎在当时,对各人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没有定论的‎。

所以即使诸如半井瑞‎策、竹田定加、祐乘坊‎、上池院等有名的宫廷‎医生也不能轻易地将他‎们自己的治疗方案定为‎最佳方案。

在如此难度‎之下,人们看到的却是‎玄朔以他神乎其技的本‎领将病魔一一击败。

朱丹溪40岁弃科举一心从医终成金元四大家之一,日本成立丹溪学社

朱丹溪40岁弃科举一心从医终成金元四大家之一,日本成立丹溪学社

朱丹溪40岁弃科举一心从医终成金元四大家之一,日本成立丹溪学社中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传承中医文化也是我们中医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中医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文化底蕴,了解一代医家,结合他们的实践经历,才能让我们更好的融入中医的大集体。

提到一代医家,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扁鹊和华佗,提到医学著作,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但是我们都忽略了一个大医——朱丹溪,他的求医经历很曲折,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名医朱丹溪。

朱震亨(1281~1358年),字彦修,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宋濂《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先生所居曰丹溪,学者尊之而不敢字,故因其地称之曰丹溪先生云。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代表著作有《格致余论》,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童年磨难朱丹溪祖父名环,父名元,母戚氏。

祖父辈均以孝闻名乡里。

朱丹溪的堂曾祖朱杓,精通医学,著有《卫生普济方》,重医德。

堂祖父叔麒,宋咸淳进士,晚年从事医学,医德十分高尚,他们均对丹溪有一定的影响。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朱丹溪诞生于义乌县赤岸村。

朱丹溪自幼聪敏好学,日记千言。

元贞元年(1295年),丹溪父亲因病去世。

丹溪和两个弟弟都尚年幼,这使他遭受到巨大打击,本来是家境富裕,这件事后全家靠戚氏一人支撑,毕竟家里的顶梁柱去世了,乡里邻居都会来欺负他们。

朱丹溪的童年经历了艰辛的磨难,但是他有一个贤惠的母亲,得到了母亲的良好的教育与熏陶,才让丹溪磕磕绊绊的长大了。

发奋为学在逆境中成长的朱丹溪,造就他豪迈,见义勇为的性格,从“不肯出人下”。

元大德四年(1300年),朱丹溪年满20岁,时任义乌双林乡蜀山里里正。

他刚正不阿,敢于抗拒官府的苛捐杂税,敢于为百姓出头,因而深得民众的拥护,连官府都忌他三分。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