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月亮
“月亮的诗句知多少?” 看哪个组想起得快又多,且朗读得清晰。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1.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诵全词。
2.顺畅地翻译全词。 3.展开丰富的联想,用笔描述词所营造美 的意境。
4.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品位词中包含的 人生哲理,学习词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苏轼 (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问题一:怎么理解“高处不胜寒”?
“天上”、“人间” 暗指 “朝廷”、 “地方”,以高处之寒隐喻自己受党争 迫害的政治遭遇。
(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 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 世态炎凉等)
苦闷 矛盾 豁达 祝愿
心路历程
1.做官被贬 2.与弟弟苏辙七年未见 3.中秋团圆夜思念亲人
1.大醉后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 飞向美丽的月宫(想回朝廷) 2.害怕回到朝廷没有立足之地
1.地方官逍遥自在 2.化解苦闷,翩翩起舞
1.感慨人生与月亮的无常 2.希望所有分离的人都能团聚、 长久
* 文章上阙望月写景,表达自己想回朝廷但 又心怀恐惧的矛盾心情;下阙怀人抒情,表达 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两部分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
1.对照注释,小组成员互相说词义。
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在班上 提出来,请其他同学说说词的意思。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 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 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着清风 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 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 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 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 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 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 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

2.读通诗意。
金樽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 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四周环顾,心里是多么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 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 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 如今身处何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 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第二课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新课导入 “花好月圆人团聚”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的 美好时刻。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明月与 诗词天生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让我 们来学习苏轼的咏月绝唱《水调歌头》。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巴山/ 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读通诗意。
我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 落的时光。
怀念旧友我徒然吟诵起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 回到家乡才感到人事皆非。
2.读通词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 (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 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 上,又恐怕月宫里美玉做成的楼宇,高高在上,让人 经受不住那份清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 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4.结合诗题,说说尾联的用意。
【交流点拨】回应题目,点明酬谢之意,答谢友人 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 观的思想境界。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
孤寂
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归。
安适
练一练
♪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 2、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 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 千……

眉山市东坡区

岷东中学


李波

译一译
把诗文翻译成优美、文雅的现 ——体味诗歌韵律和谐美
代汉语,保持诗歌原有的韵律 美。
提高译诗的品位
可保留韵脚字 可扩充核心词 可添加修饰语 可补充空白句
示例: 那一轮明亮的月儿呀,是什么时候孕育而出? 我端起酒来询问浩渺的苍天。 不知道宫殿林立的天上, 现在是何日何年?
品一品
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的特点。
豁达
品词析句
——品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情感
示例: ♪ 找出一组意思相反的词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欲—恐 悲—欢 离—合 天上—人间 ♪ 找出一组描写色彩的词,体会丰富的色彩表达的丰富情感:
青天 琼楼 玉宇 朱阁 ♪ 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品析:
描写句 叙事句 议论句 抒情句 陈述句 疑问句 感叹句 比喻句 拟人句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想一想 ♪ 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 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醉意朦胧?
“我欲乘风归去”,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 磨。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为何无眠?
苏轼一生坎坷,几乎经历、参与了 当时代所有重大的政治事件;在才俊 辈出的宋代,苏轼在诗、文、词、书 、画等许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 成就;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 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 面也都有重大贡献。是中国历史上少 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堪称“千古风 流人物”。

2023-2024 部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

2023-2024 部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一句中“此事”指什么?
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合作探究
怎么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此事古难全”?
这几句富有哲理:人月无常,自古皆 然。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 遗憾;世上没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课堂检测
3、《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 寞,满腹疑问无人问询,乘着酒兴,质问青 天——“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何 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 话,想象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 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同样 表达出挥洒自如的气派。
作者受到月的启发,惆怅心情得到慰 藉,表现了旷达的胸怀。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思是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 美好月光。表பைடு நூலகம்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 愿和乐观的情怀。
这两句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成为中秋祝福的千古名句。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词上阕饮酒问月,下阕对月怀 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 的怀念以及乐观旷达的胸襟。
课堂检测
1、填空。 (1)这首词中“_无__眠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 “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 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人__生__。
(2)词的上阙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 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 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_又__恐__”、一个是“_何__似__”。
比喻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 还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 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 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节奏划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节奏划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 ān)。

【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7张PPT)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7张PPT)

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 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 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 人自己)。 ⑧不应:不该。 ⑨何事:为什么。 ⑩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⑾此事:指人的“欢”和“合” 和月的“晴”和“圆”。 ⑿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⒀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分析:“人间”,指作地方官 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 样可以为国出力。这是作者对自己 政治遭遇的安慰。
下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译文:月光照遍华丽楼阁, 低 低照进雕花的门窗,再照到难以成 眠的我。
分析:写月光,也写月下人。 过渡到个人的思弟之情。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译文:月光不应当有什么怨恨, 为什么要经常在人们别离时候出现 圆月呢? 分析:用反问的口气、埋怨的 口吻向月亮发问。
4、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 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 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 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 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是关于祝
名句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了作者 只希望他和弟弟两人年年平安,虽 然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美好的月 光,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②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 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 代、各种类型的读者共鸣;词中对 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 界限,变成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 的共同希望。
3、你是怎样理解“高处不胜寒” 的?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这样的一个 事例吗? 高处不胜寒 现在比喻一些位高权 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 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 的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 那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 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 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 与寒冷。

人教版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人教版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节奏划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节奏划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第三单元《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共44张PPT)

第三单元《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共44张PPT)

改写练习(改写成现代文)
示例:中秋之夜,皎洁的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庭院 里显得特别幽静,诗人苏轼独自在凉亭下自斟自饮,面 对如此优美的月色,诗人浮想连篇,在这本应家人团聚 的佳节,只有月亮在我身边陪伴,举起一杯酒面对天上 的月色,想邀请月娥一起来欢饮,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 时候才出现呢?请问你居住天宫,至今已有多少年了? 你回答呀!你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飞到月宫上问 个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许会比人间洁净吧? 可是听说月亮虽有美玉砌成的楼阁,却是 “ 水气 ” 结
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
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上阕:温暖在人间
➢把酒问天 ➢悬想天宇 ➢留恋人间
下阕:祝福在今夕
➢月照无眠 ➢对月怨问 ➢月下祈祷
【 小结课文 】
} 上阙:对月饮酒(写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阙:对月怀人(抒情)
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宫阙→ 琼楼玉宇
——季羡林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诗意智慧的苏轼 超越苦难的苏轼 乐观豁达的苏轼
你能说出那些和月亮有关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明。杜甫:《月夜忆舍 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 沾湿。孟浩然:《秋 宵月下有怀》
明月出天山,苍 茫云海间。长风 几万里,吹度玉 门关。
李白: 《关山月》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明月
2、词中哪一句是问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词中哪一句是问月?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月圆?
4、词中哪一句是问自己?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译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译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1.《行路难》(其一)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坯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以叙事篇,斩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优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

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玉,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

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

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

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刺史,与刚离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遇。

两位神交已久的诗友初次相见,喜不待言。

在酒席上,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刘禹锡遂写此诗回赠。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流利朗读并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掌握词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词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词句,学生能体会苏轼的豪放词风,学会从诗词中领悟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苏轼对亲情的深情,理解人生悲欢离合的常态,培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词中表达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矛盾心理和旷达情怀。

2. 探讨“高处不胜寒”等名句的深层含义,体会词中的哲理。

3. 通过诵读,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词中月与人的关系,以及月亮意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2. 体会苏轼在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之间的转换,感受词的艺术魅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了解中秋佳节(1)分享故事:讲述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以及中秋赏月、吃月饼等习俗的起源,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互动问答:提问学生对中秋节的了解,如“中秋节是哪一天?”“中秋节有哪些传统活动?”等,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中秋节经历。

2. 引出诗词背景(1)介绍背景:讲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的背景,即丙辰中秋,与弟弟苏辙分离,酒后对月抒怀,让学生对词的创作情境有初步认识。

(2)展示图片:展示宋代中秋夜的画卷,引导学生通过视觉感受那个时代的中秋氛围。

3. 初步感知词意(1)播放朗诵:播放名家朗诵的《水调歌头》,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听感:提问学生听后的感受,如“这首词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画面或情感?”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词的意境。

4. 设置学习任务(1)任务布置:让学生找出词中描绘月亮的句子,如“明月几时有?”“照无眠”,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画面。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与月亮相关的句子,思考作者在描绘月亮时可能想表达的情感或思考。

(二)初读感知1. 自主识词(1)学生自主朗读,圈画出不熟悉的字词,如“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绮户”(雕花的窗户)等。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
中 华
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
传 承
力。
当堂训练
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道出千载离人 之思,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两句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 月 几时
有?
酒 问 青天。
明亮的圆月什么时候才能有呢? (我)端着酒杯询问苍天。
品析:词人把青天当作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对宇宙
人生的怀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向往、赞美。
宫殿

回到天上去
不知天上 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 乘 风 归 去,
不知道月中宫殿里,今晚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去,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
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娟n 。
自读全词,要求读准字音。
自读一遍,给划线的字注音:
宫阙( qu)è 琼楼( 绮户( qǐ) 婵娟( 丙辰( bǐng c)hén不胜寒(
1094——1100年 贬惠州、儋州(dān,海南)
密州是一个很穷的县,主要只长麻、枣、桑树,此地的生活和杭州有天渊之
别。
———林语堂《苏东坡传》
这次我来到密州,想想饭总能吃饱吧,谁知厨房里冷冷清清,家里人要吃饭,同僚们
要吃饭,整日忧愁。随后我和通守刘廷式每天沿着城墙在荒废的菜园里找枸杞和菊花来
吃,摸着肚子看着对方大笑……
4、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 文化历史的结晶,历经千百 而经久不衰,仅一轮就造就 了多少文人墨客,让后人为 之感叹、为之陶醉。那么, 你能说出一些吟咏的诗句吗?
解题
水调歌头 ▪几时有
词牌名(规定一首词 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题目
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词谱的名称。词牌不同 于题目。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每种 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欧阳修对苏轼的豪迈、敢为创 新极为称赞,预见苏轼他日文章必 独步天下。曾写信对梅尧臣说: “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据说欧阳修曾对儿子感叹: “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 不道著我也”。
No Image
背景简介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当时作 者被贬至密州,与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他们已有七 年不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
上阕:望月问天(写景)
梳理词意
动词用作名词,不能入
朱红色的楼阁。 雕花的窗户。 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为什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 (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 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只希望人们都能健康 长寿,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朗读课文
配 乐 朗 读
梳理词意
水调歌头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35张PPT)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35张PPT)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1.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一问。 2.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一喜一悲,形 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 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 “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 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 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 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思考:
写作缘由是什么?
属予作文以记之
找出第二段中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并分析表达效 果。
总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重点积累
通假字
百废具兴
同“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咐。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 动词作动词,荒废了的事业。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名词作动词,做州郡的长官。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4.忧谗畏讥 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5.锦鳞游泳 用锦鳞代指鱼群。
6.先天下之忧而忧 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7.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一词多义:
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判断词,是
然则北通巫峡
连词,那么
极{南极潇湘 尽,直通
此乐何极 穷尽
或{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和{
政通人和 春和景明
和乐 和煦
或许,也许
(-)下列加粗的字音、形全对的一项是( )
A.霪(yĬn)雨霏霏 B.墙(qiáng)倾楫摧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 第三单元诗词三首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 第三单元诗词三首

14 诗词三首设计说明《诗词三首》是此单元的最后一课,包括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三首诗歌都表现了诗人失意时的豁达胸怀,那些耳熟能详的警句就是作者乐观豁达情感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要汲取的精神力量。

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借助注释及作者生平理解诗歌大意的能力,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诗歌,完成理解诗意的学习任务,但是在用典这样的写作手法的理解上可能稍有欠缺,需要老师引导学习。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创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3.理解作者借诗词所表现出的情志或意趣。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轨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其一)》,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1.字音字形。

金樽.(zūn)歧.(qí)路投箸.(zhù)冰塞.(sè)川济.(jì)沧海2.文学常识。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有《李太白集》。

主要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等诗。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

顿决定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词的句式长短不
一,因而又称长短句。 常见的还有“忆江南、渔歌子、虞美 人、清平乐、卜算子、浣溪沙”等。
必考字词梳理

点 字
低绮( qǐ )户
chán( 婵 )娟
琼(qióng)楼玉宇
预习思考问题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 思
1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导 思
3
这首诗词中有千古传诵的名句,
请你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赏析。
关键词:乐观旷达
导 思
2
这首诗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课文初读感知
读 《水调歌头》中,上片开篇问月,宜用升调读出对月
法 指
亮的向往之感。“我欲”句宜用升调读出期盼之感,
导 “又恐”句宜用降调读出担心之感,“起舞”两句感
情已升华,应读得缓慢一些,读出知足常乐的感情。
课文细读品味
2.你是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
这三句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月亮的阴晴圆缺,人的 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感叹和悲伤了。 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胸怀旷达的一面。
课文全篇探究
[发散思维]试分析《水调歌头》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 可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构思方面简要分析)
《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
料 (1076)。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职,政治上
失意,与其弟苏辙也多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
遂作此词。
预习资料速查



知 识
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
如“菩萨蛮”“沁园春”等。词牌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