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纤维周围神经病的诊治流程

合集下载

小纤维神经病

小纤维神经病

小纤维神经病王彦超;李月春【摘要】@@ 小纤维神经病(small fiber neuropathies,SFN)是指主要累及小直径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的感觉性周围神经病.虽然临床上SFN很常见,有时以全身性周围神经病为首发表现,因此很难诊断.有资料统计美国约两千万40岁以上的人有周围神经的损害,其中多数仅仅是小神经纤维受损[1].随着电生理学和组织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被发现和治疗.【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2(038)002【总页数】4页(P122-125)【关键词】小纤维神经病;皮肤神经活检;定量感觉检查;治疗【作者】王彦超;李月春【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研究生院,内蒙古,010110;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小纤维神经病(small fiber neuropathies,SFN)是指主要累及小直径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的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虽然临床上SFN很常见,有时以全身性周围神经病为首发表现,因此很难诊断。

有资料统计美国约两千万40岁以上的人有周围神经的损害,其中多数仅仅是小神经纤维受损[1]。

随着电生理学和组织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被发现和治疗。

1 解剖生理学基础周围神经由有髓鞘的和无髓鞘的神经纤维组成,根据周围神经纤维的直径长短和传导速度分为A、B、C三型。

A型神经纤维具有发达的髓鞘,直径最粗,一般为1~22 μm,大多数的躯体感觉和运动纤维属此类。

B型神经纤维也具有髓鞘,神经纤维较细,直径为1~3 μm,植物性神经的节前纤维属此类。

C型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最细,直径仅0.5~1 μm,都属于无髓纤维,传递自主神经节后纤维和躯体、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的神经冲动。

A型纤维又分为Aα、Aβ、Aγ、Aδ四种亚型。

前两者就是通常所说的大纤维神经,其直径分别为12~21 μm和6~2 μm,功能与运动的控制及触觉、振动觉有关;后两者直径分别为 3~6 μm、1~5 μm的小纤维神经,冷觉通过细小有髓Aδ神经纤维传导,而冷痛觉和热痛觉由Aδ和C神经纤维共同传导。

表皮神经纤维密度与小纤维感觉神经病

表皮神经纤维密度与小纤维感觉神经病
现 了 I NF , 由 于 技 术 方 法 上 的 偏 差 , E s但 以及 它 们 的 相 对 不 敏
感 性 , 致 一 些 研 究 者 一 直 否认 或 忽 略 I NF 导 E s的存 在 。 9 8年 18
主 要 研 究 表 皮 内无 髓 纤 维 、 皮 内 有 髓 纤 维 以及 自主神 经纤 维 真 等 小 感 觉 纤 维 的病 变 情 况 与 常 规 神 经 组 织 病 理 学 和 神 经 电生 理学研 究相 比 , 方法 具有取 材方便 、 作 简单、 该 操 侵袭 性 小 、 可
( 台州 学 院 医 学 院 临 床 医 学 系 ,浙 江 台 州 3 8 0 ) 1 0 0
【 要 】 表 皮 内含 有 大量 神 经 纤 维 , 些 纤 维 均 为 小 直 径 有 髓 纤 维 和 无 髓 纤 维 , 多周 围神 经 疾 病 从 早 期 即 会 在 皮 摘 这 很 肤 表 皮 内的 神 经 纤 维 上 出现 相 应 改 变 。 因此 , 过 皮 肤 活检 技 术 定 量 检 测 表 皮 神 经 纤 维 密度 来评 估 小 纤 维 感 觉神 经病 是 通 目前 应 用 最 多、 可 靠 的 小 纤 维 功 能 评 估 工 具 。本 文 围 绕 皮 肤 活检 、 皮 神 经 纤 维 的 量化 检 测及 其 在 小 纤 维 感 觉 神 经 病 最 表
切 片 常 用 的染 色 方 法 有 两 种 : 免 疫 过 氧 化 物 酶 染 色 技 术 ; ① ②
免 疫 荧 光 染 色 技 术 ( 应 用 共 聚 焦 显 微 镜 ) 切 片 染 色后 在 光 学 或 。 显 微 镜 或 共 聚 焦 显 微 镜 下 观 察 并 计 数 皮 肤 神 经 纤 维 。 聚 焦 显 共
应用等作一简要概述 。 1 皮 肤 活 检 技 术 皮 肤 活 检 是 一 种 逐 渐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的 周 围神 经 活 检 技 术 ,

周围神经病的诊疗思路

周围神经病的诊疗思路
电诊断定位:运动神经髓鞘损害为主
病后1周:神经传导正常
病后2周,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40%
病后4周NCV测定,DML明显延长,SCV基本正常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病因:后天获得免疫介导 最后诊断:AIDP
病例(2)
女,19岁,四肢无力7天。神经系统检查: 颅神经(-)。四肢近端肌力III,远端II , 四肢腱反射减低,特别是跟腱反射更明 显。 临床疑诊:GBS-AIDP? AMAN?
病后2周随诊2个月余 神经传导正常,主要是CMAP波幅降低 肌电图:大量自发电位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随诊:病情演变 病因:后天获得免疫介导 确定诊断:GBS-AMAN
Fig. 1. EDX abnormalities observed in a series of 58 AIDP patients evaluated within 7 days after disease onset. MNCV and SNCV, DML, CMAP, SNAP, CB; Temp dispersion
概述-首发症状和演变过程
麻木或感觉异常从足趾和足心向 足背和踝部发展
最早的运动症状是易崴脚,走地 毯、跨门槛和上楼明显
长度依赖性,通常下肢症状发展 到膝部时,上肢即手出现麻木和 无力,晚期或重者伴有肌萎缩
自主神经受累的表现 特别注意:65岁以上的正常人可
以有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射减低
周围神经病诊疗思路(1)
周围神经病的诊疗思路
概述-常见病
周围神经病也称多发周围神经病或末梢神经 炎等,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患病率:中年人2.4%,55岁以上可达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病率:45%-70% 导 致 周 围 神 经 病 的 原 因 超 过 百 种 , 76% 患 者 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认真的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病 因

脑小血管病诊疗规范2023版

脑小血管病诊疗规范2023版

脑小血管病诊疗规范2023版脑小血管病(Sma1.1.vesse1.disease,SVD)是指各种病变累及脑的小的穿支动脉和小动脉(直径40~20Qjxm)∖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所导致的临床、影像及病理改变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静息性脑梗死、各种腔隙综合征、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步态异常和老年情感障碍。

影像学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灶、脑白质疏松、微出血及脑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间隙)扩大、小静脉梗死和脑萎缩的一组疾病。

目前由于MR1.的广泛应用,关于腔隙性脑梗死、静息性脑梗死、腔隙灶和脑血管周围间隙的概念容易混淆,为此做一个简要介绍。

首先,腔隙性脑梗死(IaCUnarinfarCtion)属于急性脑卒中范畴,是指临床有卒中样发作,多表现为各种腔隙综合征,主要包括纯运动性偏瘫、纯感觉性卒中、感觉运动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和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等。

在头颅MR1.DWI序列上有新发的梗死病灶,直径V1.5cm,主要位于半球深部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放射冠、脑干等部位。

因为缺血梗死后会遗留不规则微小腔隙,故此命名为腔隙性脑梗死。

但是实际上,大部分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将完全消失,少部分演变为白质高信号或演变为腔隙(IaCUne)。

MR1.上的信号特点是:DWI高信号.F1.air高信号、T2高信号、T1.W1.低信号。

静息性脑梗死是将影像学或尸检发现脑内梗死病灶、但是没有明确卒中发作病史的梗死,定义为静息性脑梗死(Si1.entCerebraIinfarCtiOn,SCI),也称无症状性脑梗死。

病变部位可位于皮质或皮质下,病灶大小不一,病因可属于TOAST分型的任一种。

影像学上CT为低密度影,MRI上可以是无症状的DW1.高信号的急性期病灶,也可以是亚急性期或慢性期病变。

通常病灶直径M3mm,且病灶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主要是因为病变位于脑内的功能静区,故此患者无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或言语障碍等卒中样神经功能缺损,但可以有头昏、头胀等非特异症状或完全没有任何症状。

小纤维周围神经病的诊治流程图

小纤维周围神经病的诊治流程图

小纤维周围神经病的诊治流程通过一例典型的以手足烧灼感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详细阐述了小纤维周围神经病的诊治流程。

第一部分患者男性,25 岁,主因手足疼痛、烧灼感 4 周来诊,症状逐渐加重,并进展至肩关节和髋部;伴腹泻、便秘。

患者曾就诊于他院发现排尿不畅、心动过速、血压增高等,并曾短期服用降压药。

这些症状除了疼痛之外均可自行缓解。

体格检查示近端肌力正常,远端为 4/5 级,主要因疼痛而导致活动受限;腱反射减退(+);感觉检查示四肢痛觉过敏和触摸痛,其余感觉检查无异常。

思考:1. 根据患者症状,需考虑哪些鉴别诊断?2. 确诊还需进行哪些检查?第二部分反射减退和手套袜套样感觉紊乱强烈提示为长度依赖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触摸痛和肢体远端疼痛,而其他感觉正常提示为小感觉神经纤维受累,而大感觉神经纤维正常。

思考:需进行哪些初步检查?第三部分患者血液学检查最显著异常为低钠血症。

结合患者排尿症状,考虑存在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

患者亚急性病程,感觉减退、疼痛、反射减低、SIADH,不排除感觉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需进行一系列检查排除其他导致亚急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情况,比如代性、风湿免疫性、中毒性、感染性、结节病、饮酒等所致。

还要进行全身肿瘤病灶筛查,排除副肿瘤综合征。

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炎症及脱髓鞘病变。

思考:下一步还需进行哪些检查?第四部分为明确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类型,进行了四肢神经传导(NCS)检查,结果显示正常。

腰穿结果示白细胞为 5/mL,红细胞为 789/mL,糖 3.3 mmol/L(同期血糖 2.2–3.9 mmol/L),蛋白 2.3 g/L(0.1–0.4 g/L)。

细胞学检查正常。

患者脑脊液检查提示蛋白细胞分离,这通常发生在炎症、神经病变、肿瘤或软脑膜转移瘤中。

由于患者脑影像学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正常,排除了后两种疾病的可能性。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小纤维病变证据、SIADH 及蛋白细胞分离强烈提示患者为 GBS。

周围神经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思路

周围神经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思路

华山医院神经科
CMT1A

尿

CMTX
HNPP
LSS
PART2-周围神经病的诊断路径
1-病程判定 2-损害分布 3-病理类型 4-病因筛查 5-诊断图示
周围神经病损害分布、病理分类和相关疾病
轴索性周围神经病 感觉运动均受累 对称长度依赖 不对称,神经丛样分布 糖尿病,药物,中毒,代谢,遗传 糖尿病性肌萎缩,原发性从性神经病,卟啉病
修复“髓鞘”与“轴索”
• 髓鞘
– 自身免疫周围神经病的“髓鞘”修复 –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髓鞘”修复
– 不分病因的“髓鞘”修复??
• 轴索修复
– 免疫 – 遗传 – 其他
B12----???
1. B12会缺少吗?
2. B12缺少的原因? 3. B12缺少有什么问题? 4. 该怎么补充B12?
B12----???
CMT1A

尿

CMTX
HNPP
LSS
PART2-周围神经病的诊断路径
1-病程判定 2-损害分布 3-病理类型 4-病因筛查 5-诊断图示
CMT1A

尿

CMTX
HNPP
LSS
CMT1A

尿

CMTX
HNPP
LSS
????
THANKS
PART3-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思考
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思考
B12----???
1. B12会缺少吗?
2. B12缺少的原因? 3. B12缺少有什么问题? 4. 该怎么补充B12?
VB12水平低下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联
高Hcy血 糖尿病神 经病变
VB12 缺乏

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诊断

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诊断

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诊断Clinical A pproach t o The P atient w ith P eripheral N europathy张在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科100050)ZHANG Zai-qiang1 病理学类型周围神经病有三种主要病理过程:轴索变性、节段性脱髓鞘和神经元病,病理性质不同临床结局不同。

轴索变性常见于代谢、中毒、营养不良疾病和系统性疾病,特征是易累及大直径和长束神经纤维,引起远端轴索病或逆死性神经病。

节段性脱髓鞘指髓鞘破坏,而轴索相对完整。

尽管轴索变性也见于脱髓鞘性神经病,而继发性节段性脱髓鞘可见于轴索变性,电生理检查有助于鉴别原发性脱髓鞘和轴索变性。

神经元病为前角细胞或背根神经节受累。

2 临床评价最重要的部分是精确的病史和详尽的检查,感觉症状包括麻木、麻刺感、手足发麻、烧灼感、肢体疼痛、踏棉感、腕和踝束带感、不稳定感。

运动症状通常为肌无力,病人感觉转动钥匙费力、系扣困难、不能开启瓶盖。

在周围神经病早期,常表现为肢体远端无力,然而炎性神经病和卟啉病神经病早期就表现为肢体近端无力。

自主神经症状,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阳萎、膀胱扩约肌障碍、腹泻、便秘、肢端干燥或出汗过多,提示为有髓小纤维和无髓纤维损害。

病史中要特别注意近期上呼吸道或其他感染、酒精和药物使用、饮食、可能的工业和环境毒素接触、家族史、系统性疾病的症状。

询问病程演变非常重要:注意是急性、亚急性或隐袭发病;快速或缓慢进展;进展型、逐渐升级或复发缓解型病程,对病因诊断有重要指示作用。

体征常常为肢体远端肌无力和萎缩,和感觉损害体征(特别是以远端为主,呈手、袜套样分布)。

远端轴索病(特别是糖尿病)由于肋间神经远端变性,可出现躯干腹侧部分感觉丧失。

糖尿病、莱姆氏病和干燥综合征可出现躯干神经病、感觉异常和感觉丧失可呈皮节分布。

一些主要累及小纤维的疾病,如淀粉样神经病、Tangier病,一些糖尿病性神经病,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丧失,触觉保留。

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病变部位类型判断、神经纤维病理变化过程、起病方式与病程、病因判断等临床诊断思路

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病变部位类型判断、神经纤维病理变化过程、起病方式与病程、病因判断等临床诊断思路

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病变部位类型判断、神经纤维病理变化过程、起病方式与病程、病因判断等临床诊断思路判断临床症状是否符合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如下。

1、感觉障碍:刺激症状可有感觉异常、感觉过度、疼痛等,毁损症状有感觉减退或丧失,符合周围神经分布。

2、运动障碍:刺激性症状可有肌肉颤搐、肌束颤动、痉挛、肌肉痛性痉挛等,毁损性症状有肌力减退或丧失,轴突变性或神经断伤后,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作用而萎缩。

3、自主神经障碍:刺激症状可有多汗、高血压;毁损性症状有皮肤少汗或无汗、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缓、腹泻或便秘,甚至肠梗阻、阳痿、膀胱功能障碍等。

4、反射减低或丧失:腱反射的减低或丧失。

判断病变临床解剖部位/类型1、神经干疾病明确病变部位是单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病变神经属性是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或自主神经损害为主;病变神经纤维大小。

2、多数性单神经病的病因诊断血管炎:血管炎性神经病、糖尿病性单神经病和腰骶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类肉瘤;感染性:麻风病、HIV、莱姆病;免疫介导性: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运动感觉神经病;遗传性: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Tangier病3、以感觉神经受累为主的周围神经病糖尿病、维生素B12或维生素B1缺乏、恶性肿瘤、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原发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尿毒症、莱姆病、干燥综合征、麻风病。

4、小纤维神经病病因代谢/营养障碍:糖尿病、空腹血糖异常、胰岛素神经炎、代谢综合征、慢性肾病、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缺乏、甲状腺机能减退、高脂血症等;感染:HIV、丙型肝炎、Chagas病等;淀粉样变性:系统性、家族性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纤维性肌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结节病等;药物和毒素:甲硝唑、汞、疫苗等;副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和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肺癌等;遗传性疾病:Fabry病、钠离子通道病等;炎性疾病:感觉性/小纤维GBS等;其他疾病:帕金森病、Pomp病等;特发性疾病。

神经系统检查操作步骤及要求

神经系统检查操作步骤及要求

神经系统检查操作步骤及要求1.病史询问: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关症状的详细情况,包括出现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任何与症状相关的因素。

同时,医生还会了解患者的个人病史、家族病史、用药情况等。

2.观察:在检查开始之前,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面容、步态、姿势等,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障碍。

例如,是否有面部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等。

3.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医生会分别检查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意识状态和定向力:医生会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定向力,包括患者是否清醒、对时间、地点和人的认知是否正常。

-神经系统运动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和协调性运动等。

例如,医生会要求患者屈伸四肢、握拳、踮脚尖、跖起脚等,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

-神经系统感觉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触觉、痛觉和温度感觉等。

例如,医生会用一个细小的物体触碰患者的皮肤,询问患者是否有相应的感觉。

-肌腱反射检查:医生会用一根橡皮锤刺激患者的肌腱,观察是否出现相应的肌腱反射。

常见的肌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膝腱反射等。

- 病理反射检查:医生会刺激患者的病理反射,例如巴宾斯基征(Babinski sign),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2)外周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血管和深感觉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动脉搏动情况和深感觉(如振动觉、位置觉等)。

例如,医生会触摸患者的动脉并比对双侧是否一致,同时也会使用调查针进行深感觉测试。

-神经系统浅感觉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浅感觉(如触觉、痛觉、温度觉等)。

例如,医生会用棉签触碰患者的皮肤,询问患者是否有相应感觉。

-肌力测试:医生会检查患者各个肌群的肌力。

例如,医生会让患者屈腕、屈膝等,观察患者对抗医生的阻力时的肌力变化。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用以评估神经传导的情况。

4.辅助检查:在需要的情况下,医生还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安排一些辅助检查,如脑电图(EEG)、磁共振成像(MRI)等。

周围神经病的治疗

周围神经病的治疗
▪ 尺神经深支卡住:除小指展肌外,尺神经支配手肌无力瘫痪。
感觉正常。
▪ 尺神经上部卡住(小指对掌肌处),小鱼际功能外其余肌瘫痪,
感觉正常。
P15
小指对掌肌
小指短屈肌
钩骨 腕横韧带
尺神经浅支
尺神经深支 豆钩韧带 豌豆骨
腕掌侧韧带
尺侧腕屈肌 尺神经 尺动脉
腕尺管的结构
• 入口呈三角形,由豌豆骨尺侧,腕掌侧韧带浅面和腕
周围神经病
周围神经由运动、感觉及自主纤维构成,并参 与各反射弧。 损害时出现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温度、 反射障碍。 病损基本病理由Wallerian变性、节段性脱髓鞘、 轴索变坏、逆行性死。
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认识
首先肯定是否有周围神经。也即分清临床类型 1.单神经病.2.多发性神经病.3.多根单神经病.4.运动性神经 病/感觉性神经病.5.神经丛病(或神经丛中多根神经损害).6. 神经根病/多发性神经根病. 认识周围神经感觉感觉支配范围(神经/神经根)
2. 抗阻力旋后试验:在伸肘位时,前臂抗阻力旋后也可以引起 桡管表面疼痛
3. 肌电图。
P18
肱肌
肱桡肌
桡神经 桡神经浅支 桡神经深支
Frohse 弓
桡侧腕长伸肌 旋后肌
肱二头肌 正中神经
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
桡管的解剖结构
旋前园肌综合征
正中神经在前臂近端旋前园肌水平的卡压。
▪ 病因: 肱二头肌腱肥厚,旋前园肌肥大,Struthers韧带异
疼痛以下肢为主,十分严重。呈烧灼样疼痛,可伴其 它异常不适感觉,晚上或衣被触摸后疼痛加重。体检时感 觉可正常或有轻微的下肢远端触觉、温觉等浅感觉减退。除 髁反射消失外,无肌力减退,肌萎缩表现。周围神经传导速 度正常。

小纤维神经病

小纤维神经病

病因
糖代谢异常,维生素B12缺乏,甲状腺 疾病,结蹄组织病,HIV感染,中毒性, 副肿瘤综合征
少见,Fabry病、Tangier病、遗传性感觉 自主神经病
获得性
遗传性
特发性
未能发现病因(40%):IGT(42%)、 部分为遗传性
“Midnights”原则
M--metablism,代谢性 I--inflammation,炎症 D--degeneration,变性 N--neoplasm,肿瘤 I--infection,感染 G--gland,腺体,内分泌 H--hereditary,遗传 T--toxication,中毒/trauma,外伤 S--stroke,卒中
诊断SFN效率最高的技术
皮肤活检:计算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ntraepidermal nerve fiber density, IENFD) 定量发汗轴索反射测定(quantitative sudomotor axon reflex testing,QSART):检测局部支配汗腺的小纤维功能 皮肤活检+QSART:客观、可重复、敏感、二者互补
感谢各位的聆听!
Devigili, et al. Brain 2008 Jul; 131: 1912-1925.
诊断标准:具备以下两条
小神经纤维受损表现:周围神经分布的针刺觉及温 度觉障碍和/或异痛感;和/或痛觉过敏
定量感觉测定:足部热觉和/或冷觉阈值异常
皮肤活检:小腿远端IENFD减少
Devigili, et al. Brain 2008 Jul; 131: 1912-1925.
家族史阳性或怀疑为遗传性:SFN相关基因检测 (SCN9A、SCN10A)
治疗

2024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策略(全文)

2024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策略(全文)

2024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策略(全文)周围神经病患者可能会就诊于医院的不同临床科室,其诊断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建立一套合理的检查流程。

首先应依据患者的发病年龄、疾病发展速度、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在全身的分布,区分为不同的临床亚型。

在此基础上,应用神经传导检测和肌电图来确定周围神经病的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是在定位诊断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辅助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周围神经影像学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

对于临床怀疑遗传病的患者,应选择基因检测。

最后,在定性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治疗评估,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

周围神经病是一组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人群中总患病率约为1%~3%,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多见。

周围神经病的种类繁多,临床上主要根据感觉、运动或自主神经纤维的损害的症状组合进行分类[1]。

周围神经的大直径感觉纤维负责调节振动觉和本体觉,损伤后导致本体感觉丧失,因感觉性共济失调出现步态障碍。

小直径感觉神经纤维主要负责疼痛和温度觉传导,损伤后常导致疼痛或感觉减退,也可以表现为深部疼痛、活动后易疲劳和神经性瘙痒。

运动纤维都是大直径有髓纤维,损害后出现和肌肉萎缩,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灵活和步态障碍。

自主神经以小神经纤维为主,其损害症状包括直立不耐受、胃瘫、便秘、腹泻、神经性膀胱、性功能障碍、瞳孔运动(视力模糊)症状和皮肤血管运动症状(眼睛、嘴或皮肤干燥,或皮肤灼热和潮红)[2]。

出现上述表现提示患者有周围神经病的可能性,需要采取合理的临床方案解决下列3个问题:(1)患有周围神经易损疾病(如糖尿病、危重症、结缔组织病)的患者是否患有周围神经病;(2)出现周围神经病症状的患者是否可以通过会诊确定临床诊断,比如糖尿病或结缔组织病患者出现了周围神经病症状,需要内分泌科或风湿免疫科医师请神经内科医师会诊或反向安排;(3)是否需要进行相关辅助检查(神经传导、神经影像学、基因、病理和免疫检查等)才可以明确诊断并进行对症治疗,整个过程是先定位诊断,而后基于定位诊断进行定性诊断。

周围神经病及其诊疗流程课件

周围神经病及其诊疗流程课件
一部分具有自限性,主要累及一个脏器。一部分可累计不同脏器造成 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分类
ANCA综合征: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核 周型(P-ANCA)、胞质型(C-ANCA)
临床表现
诊疗
副肿瘤周围神经病
Paraneoplastic periheral neuropathy 瘤肿通过远隔作用导致周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各种综合征,若
感觉性共济失调和震颤:
本体感受器传入受累而运动功能相对完好时,可出现 步态和肢体运动共济失调。与周围神经的脊髓小脑神 经纤维受累有关
快速的动作性震颤: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慢频震颤,伴有动作笨拙:累计粗纤维的神经病(自
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CIDP)
腱反射改变
减退或消失。小纤维病变,可保留腱反射。
发病机制
解剖学基础
周围神经通过许多下载的孔隙及外周紧密沟道,使其易产 生缺血及卡压。
免疫介导
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可攻击神经髓鞘成份而产生神经病变, 特征是血液中的循环抗体与郎飞节出的髓鞘蛋白特异性结 合,导致电传导阻滞伴或不伴有相连髓鞘蛋白特异地结合。
小动脉病变
结节性多动脉炎、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导致弥漫性或局 灶性的小动脉病变,科阻塞神经营养动脉而引发周围神经 病。
周围神经纤维的有髓和无髓
有髓神经纤维 :被Schwann细胞包被的神经系统部分。每个 0.2~1mm距离有中断,形成郎飞节(nodes of Ranvier)
无髓神经纤维:起源于后跟和自主神经节,由一个Schwann细 胞包裹数条轴突。
周围神经病中EMG的改变?
髓鞘受损? 传导速度减慢,ECG正常 轴突受损? 传导速度显著减慢,ECG失神经支配
感染型周围神经病

儿童及青少年神经纤维瘤病诊疗规范(2021年版)

儿童及青少年神经纤维瘤病诊疗规范(2021年版)

附件 9儿童及青少年神经纤维瘤病诊疗规范(2021 年版)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NF)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临床和遗传学上有 3 种主要不同类型:1 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1, NF1)、2 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2, NF2)和施万细胞瘤病。

施万细胞瘤病多见于成人,本规范不做描述。

此类疾病表型差异性大,以皮肤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为主,引起多发的、渐进性的损害,给治疗带来了巨大困难,需要多学科协作诊治。

1 型神经纤维瘤病一、概述1 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 又称 von Recklinghausen 病,由von Recklinghausen 在1882 年首次描述,1987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首次将其命名为 NF1。

NF1 是由施万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肥大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

占所有神经纤维瘤病的 96%,发病率为1/3000~1/2600,没有种族和性别差异。

NF1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位于染色体 17q11.2 的NF1 基因突变导致神经纤维蛋白失活或表达下调,从而产生以神经纤维瘤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神经皮肤损害,可合并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

约 1/2 的病例为家族性;其余则是新生(散发)突变的结果。

节段型病变常见于 20~40 岁,弥漫型和丛状神经瘤常见于儿童。

临床表现为多发咖啡牛奶斑、雀斑、虹膜错构瘤、骨骼畸形和认知功能障碍,甚至伴有危及生命的多发神经纤维瘤和其它肿瘤。

目前,NF1 以手术治疗为主,但药物、基因等治疗方式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基因治疗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

但是,有超过 1/3 的 NF1 患者表现为丛状神经纤维瘤, 其能恶变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MPNST 对传统治疗反应很差,致死率高。

周围神经封闭术手术记录

周围神经封闭术手术记录

周围神经封闭术手术记录
患者姓名:[患者姓名]
年龄:[患者年龄]
性别:[患者性别]
手术日期:[手术日期]
手术医生:[手术医生]
手术过程:
1. 患者进入手术室,并进行麻醉。

2. 在手术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3. 在手术区域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4. 使用X射线或其他影像学技术,确定神经封闭的位置和适
当的切口位置。

5. 切开皮肤和组织,直到手术区域暴露。

6. 使用特殊工具或设备,轻轻将周围神经进行缝合或其他处理。

7. 结束手术后,进行切口止血,并缝合切口。

8. 患者转至恢复室,进行观察和监测。

操作备注:
- 手术进行顺利,未出现并发症。

-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表现平稳,无异常生命体征。

- 手术持续时间约为[手术时间]。

- 手术区域切口大小为[切口大小]。

- 切口止血满意,切口缝合整齐牢固。

术后处理:
1. 在恢复室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评估神经功能的恢复
情况。

2. 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3. 如果患者病情稳定,可以恢复饮食和日常活动。

4. 详细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术后随访:
1. 定期进行术后随访,评估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神经功能。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3. 患者术后随访期间需要定期复诊,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或其他问题。

以上是一份典型的周围神经封闭术的手术记录,具体手术过程和术后处理可能因患者病情和医生的判断而有所不同。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摘要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常见且严重的临床问题,多呈剂量依赖型特征,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后经历CIPN,多数患者仅能部分恢复且症状长期持续,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CIPN可用且有效的临床治疗策略非常有限,肿瘤专科医师经常被迫减少或停用诱发神经不良反应的化疗药物,然而减量或停用化疗药物可能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CIPN面临的挑战包括深入探索其病理机制、化疗药物剂量阈值、风险预测模型等,需要完善CIPN诊断标准和工具,优化有效规范的CIPN 预防和治疗方案,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CIPN提供更多决策证据。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不良反应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专家共识;诊断;治疗神经不良反应是化疗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枢神经不良反应和周围神经不良反应,属于化疗药物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

神经不良反应可能限制化疗药物的进一步使用,影响患者长期生活质量。

化疗相关神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被低估的可能,肿瘤专科医师需提高对其认知、预警和治疗的能力。

为指导临床实践,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经广泛征求意见,基于临床证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针对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诊断及综合治疗等相关问题,制定本共识。

一、概述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与化疗药物相关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约50%~90%的化疗患者会发生CIPN,其中30%~40%会转变为慢性神经不良反应。

如在接受多西紫杉醇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42%的患者在治疗后2年仍有CIPN症状;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治疗后2年,CIPN罹患率更高达84%。

一项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化疗结束后6年仍有47%的患者有CIPN症状。

神经纤维瘤疾病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标准、全周期健康监测治疗方法、多学科诊治流程及治疗效果

神经纤维瘤疾病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标准、全周期健康监测治疗方法、多学科诊治流程及治疗效果

神经纤维瘤疾病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标准、全周期健康监测治疗方法、多学科诊治流程及治疗效果神经纤维瘤病神经纤维瘤病是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约有50%的遗传概率。

其主要由突变引起的遗传缺陷导致神经组织中的肿瘤生长,可累及皮肤、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

NF根据临床表现和基因定位,可分为神经纤维瘤病工型(NF1)、神经纤维瘤病∏型(NF2)和神经鞘瘤病(NF3)。

其中,NF1是最常见的类型,患病率估测为IAOOo〜1/2000;约50%的NF1患者经全身磁共振检测可见丛状神经纤维瘤。

NF1:患者多幼年起病,临床表现多样,以咖啡牛奶斑(CA1Ms)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为特征。

这种无孔不入的痛苦疾病,让全身凡是神经所能触及的地方,都将成为肿瘤生长的沃土。

NF1临床特征的出现时间与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中国NF1患者的不同临床表型自然史总结如下(图2)。

图2NF1自然史流程图NF2:相对较少见(约占所有病例的2%),双侧听神经瘤是NF2显著的特点。

其首发症状以双侧进行性听力下降最为常见,亦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耳鸣、头晕、眩晕、手颤、走路摇摆、语调异常等共济失调表现。

NF3:最为罕见(约占所有病例的1%)。

可出现在脊髓及其他任何部位的神经组织上,产生难以抑制的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NF不是癌症,但它们可能通过压迫附近的身体组织而导致健康问题。

有时良性肿瘤可能变为恶性(癌变),但85%〜90%的患者不会发展成与NF1相关的恶性肿瘤,其诊断时期通常在儿童时期。

NF1正确诊断诊断标准具体如下:(1)6个或以上CA1Ms,在青春期前直径>5mm或在青春期后直径>15mm;(2)2个或以上任何类型的神经纤维瘤或1个pNF;(3)腋窝或腹股沟区雀斑;(4)视路胶质瘤(OPG);(5)裂隙灯检查到2个或以上1isch结节,或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近红外影像检查到2个或以上的脉络膜异常;(6)特征性骨病变,如蝶骨发育不良、胫骨前外侧弯曲,或长骨假关节生成;(7)在正常组织(如白细胞)中具有等位基因变体分数达50%的致病杂合子NF1变异体。

周围神经病的诊治思路及经验分享-687-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周围神经病的诊治思路及经验分享-687-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687-周围神经病的诊治
思路及经验分享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思路
1、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应有的症状是()
A、额纹消失
B、Bell(贝尔)现象
C、耳后或下颌角后疼痛
D、舌前2/3味觉障碍
E、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疼痛疱疹[正确答案]
2、周围神经病按受累纤维类型为运动纤维的是()
A、干燥综合征
B、结缔组织病
C、吉兰-巴雷综合征[正确答案]
D、卟啉病
E、淀粉样变性
3、原发性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鉴别是根据()
A、是否存在"触发点"
B、是否伴有神经系统体征[正确答案]
C、是否伴有角膜炎
D、是否伴有牙齿疾患
E、是否疼痛范围较小
4、格林-巴利综合征伴有面神经麻痹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的主要临床鉴别点是()
A、有否皱额闭眼障碍
B、有否鼓颊提唇不能
C、有否肢体活动障碍[正确答案]
D、有否张口偏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一例典型的以手足烧灼感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详细阐述了小纤维周围神经病的诊治流程。

第一部分
患者男性,25 岁,主因手足疼痛、烧灼感 4 周来诊,症状逐渐加重,并进展至肩关节和髋部;伴腹泻、便秘。

患者曾就诊于他院发现排尿不畅、心动过速、血压增高等,并曾短期服用降压药。

这些症状除了疼痛之外均可自行缓解。

体格检查示近端肌力正常,远端为 4/5 级,主要因疼痛而导致活动受限;腱反射减退(+);感觉检查示四肢痛觉过敏和触摸痛,其余感觉检查无异常。

思考:1. 根据患者症状,需考虑哪些鉴别诊断?
2. 确诊还需进行哪些检查?
第二部分
反射减退和手套袜套样感觉紊乱强烈提示为长度依赖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触摸痛和肢体远端疼痛,而其他感觉正常提示为小感觉神经纤维受累,而大感觉神经纤维正常。

思考:需进行哪些初步检查?
第三部分
患者血液学检查最显著异常为低钠血症。

结合患者排尿症状,考虑存在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

患者亚急性病程,感觉减退、疼痛、反射减低、SIADH,不排除感觉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需进行一系列检查排除其他导致亚急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情况,比如代谢性、风湿免疫性、中毒性、感染性、结节病、饮酒等所致。

还要进行全身肿瘤病灶筛查,排除副肿瘤综合征。

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炎症及脱髓鞘病变。

思考:下一步还需进行哪些检查?
第四部分
为明确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类型,进行了四肢神经传导(NCS)检查,结果显示正常。

腰穿结果示白细胞为 5/mL,红细胞为 789/mL,糖 3.3 mmol/L(同期血糖 2.2–3.9 mmol/L),蛋白 2.3 g/L(0.1–0.4 g/L)。

细胞学检查正常。

患者脑脊液检查提示蛋白细胞分离,这通常发生在炎症、神经病变、肿瘤或软脑膜转移瘤中。

由于患者脑影像学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正常,排除了后两种疾病的可能性。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小纤维病变证据、SIADH 及蛋白细胞分离强烈提示患者为 GBS。

SIADH 和蛋白细胞分离在所有 GBS 患者中发生率约为 50% 和 80%。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检查阴性。

在 GBS 发病的最初一段时间内,NCS 检查正常。

最初的异常改变包括 F 波和 H 反射延迟、消失或断续出现,这是近端神经根脱髓鞘表现的一个标志。

发病前 2 周内,腓肠神经不受
累;随着后续节段性脱髓鞘过程逐渐加重,运动神经检查示远端潜伏期延长、传导阻滞以及暂时性离散现象。

一半患者在 2-3 周会出现显著改变。

本例患者是在发病后 4 周就诊,此时应可见 NCS 传导异常,但反复进行 NCS 检查并未见异常。

NCS 检查的局限之一在于不能检测到小纤维神经的损伤,而本例患者主要是小纤维神经受累。

思考:下一步进行何种检查有助于确诊小纤维神经受累?
第五部分
对患者进行皮肤活检以及相关蛋白基因染色,检查结果示与小神经周围神经病变一致。

尽管患者在就诊前,其血压、心率以及肠道症状已经恢复正常,也尝试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有肢体交感神经受累。

进行刺激性皮肤皱缩试验显示正常。

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2 G/kg 体重治疗 5 天,并采用加巴喷丁对症治疗。

6 周后随访显示,患者疼痛症状好转超过 80%。

讨论:
该病例很好地阐述了一例急性起病的小纤维神经病诊治的过程(图示)。

小纤维神经为无髓鞘的 C 类纤维,主要负责温度觉、伤害性感受以及一些自主神经和肠道功能。

因此,在小纤维神经病变患者中,除了表现为烧灼感或疼痛等感觉异常外,也会出现自主神经和肠道症状,包括便秘、腹泻、尿频、血压改变以及姿势性眩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