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媒介语言与现实

合集下载

专题四:媒介与媒介规范

专题四:媒介与媒介规范
返回返回三新媒介的特点和性质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改善了受众的被动地位网络传播双向电视等2多媒体化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多媒体电视网络广播等3媒介资源的丰富化有助于改变资源垄断现象数字化高速度化4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卫星网络新传媒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与市场机会4新传媒与传统媒体日益融合合作共赢
新传媒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与市场机会

1、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传媒进入新传媒时代; 2、新传媒推动人类文化进入通信文化新阶段; 3、新传媒的定位是:信息、娱乐、服务中心;



4、新传媒与传统媒体日益融合、合作共赢。
新传媒推动人类文化进入通信文化新阶段
任何一种技术的发明,要能诞生出一种文化,一 定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新传媒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宽带。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与机会

要建设中国的家庭娱乐中心、家庭 服务中心,需要建设基于宽带网络 一个巨大平台,包含内容展示、内 容分发、一点接入、一点注册、一 点计费、一点收费等功能,在世界 范围内整合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 商的力量。
四、“电子乌托邦”思想

“电子乌托邦”思想:对媒介技术的发展 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 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 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返回
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各阶层、政党或团体都 拥有创办自己的媒介的平等权利。这些社会群体能够 通过自己的媒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传播自己的主张, 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作为能动 的主体在我国的大众传播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 老年、妇女、农民等等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传播媒介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垄 断资本手中,一般社会群体的传播权利是不能得到保 障的。这种垄断控制常常比任何政府机构所起的作用 更大。 返回

媒介呈现方式

媒介呈现方式

媒介种类
媒介是一个基本称谓,指的是信息源和信息 接收者之间的中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构,也 可以是可以传播信息的载体。 主要媒介有报纸、杂志、直接邮寄、广播、 户外广告等。这些主要媒介在送达率、频率、和 影响价值方面有差异。例如,电视的送达率比杂 志高,户外广告的频率比杂志高,而杂志的影响 比报纸大。
Me听人,是对大众媒介 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具体可以包括读者、 听众、观众等。他们能够决定一条传播 的内容、一个传播媒介甚至是传播者本 身的发展前途。可以说,离开了受众, 传播活动就失去了方向和目的,而不能 称其为传播活动。
Media presentation
Media presentation 媒介技术 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 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带有极端性和片面性:(1) 把媒介技术视为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忽略了生产 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2)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3) 全部依据 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并 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感觉 是重要的,但人并不是完全受感觉支配的低等动 物,人具有人的理性活动,反过来会对感觉以及 作为它们的延伸形式的媒介产生能动的制约作用。
Media presentation
传播媒介与传播符号、传播形式、传 播渠道的区别
• (1)传播媒介有别于传播符号。 • 符号是指表达或负载特定信息或意义的代码(如语言、 文字、图像等),而媒介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 用以负载、扩大、延伸、传递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作为 一种代码或手段,符号反映了人对事物认识的过程和信息 表达的逻辑特点,因此往往具有抽象性、有序性、思维性 和意识性的特点。作为一种物质实体,媒介反映了物质和 能源的本身特点和存在形貌,如石碑坚硬,纸张薄软,大 喇叭粗犷,电视机精致……它们都有形体、有重量、有尺 寸,可移动、可保存、可毁坏。信息与符号、符号与媒介 之间关系,犹如毛与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新闻传播中的媒介语言特点与表达方式分析

新闻传播中的媒介语言特点与表达方式分析

新闻传播中的媒介语言特点与表达方式分析新闻传播作为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媒介语言的特点与表达方式对于新闻报道的准确传达和公众意识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新闻传播中媒介语言的特点以及表达方式。

一、新闻传播中媒介语言的特点1. 简练明确:新闻传播的媒介语言通常要求简明扼要,准确无误地传达新闻事件的要点,因为新闻作为一种即时和快速传播的信息形式,需要通过简练明确的语言表达,以便更好地吸引读者和听众的注意力。

2. 客观中立:新闻传播中的媒介语言应该尽量客观中立,避免主观色彩和情感评价的介入,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媒体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并通过中立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和听众自己进行判断和评价。

3. 简单易懂:新闻传播的目标是为了普通读者和听众提供易于理解的信息,所以媒介语言通常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以便广大受众能够迅速抓住核心内容。

4. 具有公共性:新闻传播的媒介语言通常具有公共性,旨在传达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和事件。

因此,新闻报道的媒介语言应该具备包容性和广泛性,能够涵盖各类读者和听众的需求,传达出对社会共识的追求。

二、新闻传播中媒介语言的表达方式1. 事实陈述:新闻传播的媒介语言通常通过事实陈述的方式来呈现新闻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相关信息。

事实陈述要求准确、清晰,以顺畅的句子结构表达,将新闻事件的要点传达给读者和听众。

2. 引用与转述:新闻报道中常常采用引用和转述的方式,引用来自相关人士的言论和观点,或者转述原始文件、报告等重要材料,以增加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引用和转述时,媒介语言应该准确无误地呈现原文内容,以免造成误解和歧义。

3. 解读分析:新闻报道不仅仅是简单地传达事实,更需要对事件的分析和解读,提供深度和广度。

在媒介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新闻媒体会运用描述、评论、比喻等手法,通过分析和解读来展现事件的多个层面和背后的意义。

4. 照片与视频:除了语言表达方式外,新闻媒体还常常通过照片和视频等图像形式来传达信息。

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第四章

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艺术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章 艺术作品
•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式 •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
媒介
形式
内容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一、艺术媒介的类别
(一)物质材料媒介 (二)艺术语言媒介
二、艺术媒介的作用
(一)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类型区分 (二)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形式建构 (三)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内容生成
对于艺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认知,一般认为,经历了 三个重要阶段:形式与内容二元对立,以内容压倒形 式;形式统摄内容的形式本体论;形式与内容不分的 形式结构层次论。如果单就形式而言,则可以说形成 了形式重于内容或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两个方面的观念, 虽然各个类型的艺术作品形式多样、不胜枚举,但这 两方面的观念却可看作艺术形式的概括性特征。
1. 艺术感兴的物质材料媒介 2. 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媒介 3. 艺术传播的物质材料媒介
1. 艺术感兴的物质材料媒介
• 其一,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有时会因为 一定的物质材料而起兴,这些物质材料与构成艺 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其二,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又会对形形 色色的物质材料进行取舍,并最终制成可以感知 的艺术作品,受众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时,最先 接触到的其实并非艺术符号或艺术形象,而是某 种可以生发感兴的物质材料媒介。
(二)结构
结构在一部艺术作品中是处于统摄地位的重要形式,如 果一部作品结构欠佳,就将一损俱损,即使具有完美无 缺的艺术语言组合或艺术符号,也难于传达出艺术作品 真正的思想与情感内涵。正如苏珊·朗格所说:“你愈 是深入地研究艺术品的结构,你就会愈加清楚地发现艺 术结构与生命结构的相似之处……正是由于这两种结构 之间的相似性,才使得一幅画,一支歌或一首诗与一件 普通的事物区别开来——使它们看上去像是一种生命的 形式。”

文学概论第四章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概论第四章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13
• 文学不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活动; • 文学不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 的社会话语实践。
14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 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特点, 具体表现即为“话语蕴藉”。
蕴藉:“蕴”-------积聚、收藏,引申而为含义深奥;
26
江汉----杜甫
• • • •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病欲苏 一作: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其一,我的心已如落日,但它仍然强壮。 其二,我的心不像落日,它仍然强壮。 其三,在落日中,心仍然强壮。 其一,虽然我的病已如秋风,但它会很快痊愈的。 其二,我的病不像秋风,它会很快痊愈的。 其三,在秋风中,病将要痊愈。 27


比较而言,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的小中蓄 大,含混偏重的是阐释上的一生多。不过,两者 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共同揭示出文学文本的话语 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属性。
28
四、话语蕴藉的意义
1、能使作品寓意深刻,避免浅露 2、回味无穷,使文学作品充满意境之美 3、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能力,扩大作 品的审美空间。
19
庖丁解牛
• 管子-----用它阐明用兵之道。 • 庄子-----用它阐明养生之道。 • 吕氏春秋----用它阐明人们专注到一点, 才能把事情做好。 • 淮南子-------用它阐明工具和技巧之间 的关系。 •
20
2. 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 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文本作为话语蕴藉,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 殊组合包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这就是说,文本 是特定的,但文本的意义似乎是无限丰富的。 话语蕴藉由作者来创造,让读者去体味。文学话 语不同于日常话语、新闻话语、科技话语、政治话语, 因为文学话语具有话语蕴藉性。在特定的文本里,话语 蕴藉可以通过一个篇章段落来体现,有时还可以是一个 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甚至可以是人名和地名。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1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MJC)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掌握新闻与传播的理论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与传播领域人才。

本考试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考生如获得新闻传播方面的全国、省、行业奖励,可适当加分。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侧重考察考生新闻传播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题型以简答、材料分析、写作为主。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侧重考察基础知识,以新闻与传播史论基础知识为主,兼顾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

题型以选择、简答、论述题为主。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 传播媒介的界定2. 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1. 效果与效果研究2. 媒介与说服3. 媒介与议程4. 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一、口语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三、电子传播四、数字多媒体传播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 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 媒介产业的特点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 媒介组织的类型2. 媒介组织的结构3. 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 报纸的版面设计4. 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二、媒介与权利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 报刊业管理规制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内容:《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测试中新闻与传播史论基础知识部分参照《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相关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考察常识性基础,不指定范围。

媒介建构的真实——媒介的物化和物的媒介化

媒介建构的真实——媒介的物化和物的媒介化

要的职能部门,警务的对外活动需要与社
今年 3 月 11 日傍晚,上海市公安局闵
量报道,警察的公共关系引发关注,让我
会上不同的公众打交道,更离不开他们的
行分局交通警察支队二中队民警,31 周岁
们不禁反思警察的公共关系工作还有什
理解和支持。警察公共关系的提出以及在
的茆盛泉在吴中路虹许路路口纠处一起
么不足,对警察公共关系的反思,有助于
会发生什么,新闻就报道什么。但随着时
而从话语权的角度看,话语是被社会
代的变迁,新闻报道不可能像镜子一样反
结构所构成,受社会结构制约,并且其在
从比赛过程到结果,各类花边新闻到各种
映社会真实,媒介已经无法完整的反映社
意义上也是建构性的。政府是通过媒介来
纪念品的热卖以及一些球迷的出格行为,
218
中。足球世界杯更是如此。从球星到球迷,
现代社会由于媒体和传播的高度发
会真实。
建构和掌控话语权,媒介事实上是政府的
达,人们获得的社会经验的重点已经朝着
但是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
代言人。话语实质上是一种权力,无论是
影像倾斜,而不再侧重于现实生活,
“影像
没有在“镜子论”中提及,因此在后续的研
商业还是政治,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媒介
饱和”的时代已经到来。人们的认知和行
媒体的曝光之后,开始被披上了一件件外
的是性,坚持对性与性别做区分的关键在
又被结构所影响。以世界杯为例,世界杯
衣,让民众注意的焦点开始模糊,甚至被
于,
人类的生理状况不会发生多少变化,

是国人民族主义的明显体现。世界杯是中
引导。因此无论怎样,各种媒介在向受众
了人们的欲望、想象和激情,并通过较为

媒介语言的内涵

媒介语言的内涵

三、编码与解码
编码: 将文字、图象、声音等合成为可供识别、解 读的媒介文本 解码: 解读各类媒介文本中的符号; 破译密码; 编码 (打包: pack) 解码 (拆包: unpack) 如:手机短信: G D
(一)、媒介码的分类 1、技术码 摄影机角度 镜头的选择 画面的确定 快门的速度 光线 多机拍摄 2、象征码 物品 背景 人体语言 衣着 色彩 音乐 3、文字码 标题 图片说明(或字幕) 话语 风格
3、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 图标符号 指示符号 象征符号
普利策专题摄影奖:American Soldier
• 绿萝花的花语是“守 望幸福”。绿萝花因 其顽强的生命力,又 被称为“生命之花” 。
4、时间符号与空间符号(加拿大传播学家英 尼斯 ) 时间符号:历史记载,非空间传播,难以搬 运 空间符号:空间传播的符号体系, 远距离 时间媒介制造了地方割据的等级社会; 空间媒介形成了大规模的中央集权组织;信 息垄断
the use of war (If a nations is at war, everything is changed. The solution is military.) ‘war against terrorism’ ‘crusade’
911
Terrible thing Shocking act Appalling attacks Fanatical assault Murderous violence Unimaginable crime Unspeakable evil Ungraspable tragedy Immense catastrophe Apocalyptic atrocity Mass murder
3、符号的特点 (1) 物理形状:具体的形式,能指 。 (2) 符号概念:符号的意义,所指。 (3)符号所指的具体物质,即符号概念的具 体体现。 (4)符号的意义必须被某个群体所接受并使 用。

《传播学教程》全书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教程》全书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教程》全书知识点总结郭庆光《传播学教程》——Summarized by CYYS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一) 传播概念的把握1. 起源 communication1) 库利: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空间上得到传递、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2) 皮尔士:通过“像”(icon)或符号对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3) 施拉姆: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2. 实质:社会互动行为(二) 传播与信息1. 信息定义:物质的普遍属性,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2. 信息分类:1) 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2) 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3.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1) 生理反应→伴随精神心理活动,态度,感情,价值,意识形态2) 符号系统本身→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三)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四) 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共享,关系,双向,共通,行过系)(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1. 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大众传播特点:专业机构,对象,技术,内容公开,反馈2. 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开放性,子系统,双偶,双自)P103.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Eg制度合理,渠道畅通,系统功能正常4. 传播隔阂: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5. 传播学的任务: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六)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1. 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1) 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2) 精神交往关系与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3) 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得思想、观念、意识、道德、政治、法律、宗教和意识形态相联系2.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1) 精神~→起源于→物质~2) 物质生产力→制约→精神~3) 精神~→反映→物质~3.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1) 精神~发展→推动→物质~2) 物质生产力发达到一定程度,精神生产状态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3) 精神~&物质~→不同的特殊规律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1) 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2) 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3) 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1.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2. 动物传播的局限P243. 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P26-274. 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1) 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2) 无限的灵活性3) 发音的经济性4) 能动性和创造性(二)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1. 口语传播时代:1) 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加速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P29;2) 口语的局限:空间&时间,小规模&近距离P29-302. 文字传播时代:1) 文字的出现P302) 文字发明的意义[巴勒克拉夫]时间,空间,传承P313. 印刷传播时代:1) 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登堡印刷机)P31-32;2) 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社会经济的推动,信息经济的主要部分4. 电子传播时代:1) 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2) 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三)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1.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P352. 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再现,示现,机器)P35-36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P36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具体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语言与社会影响研究

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语言与社会影响研究

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语言与社会影响研究随着新闻媒介的不断发展和多样化,在新闻传播学中,媒介语言和社会影响研究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媒介语言是新闻传播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媒体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和样式。

不同的媒介语言会对受众产生不同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涉及到对受众的认知、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比如,广告中使用的语言常常采用情感化和卖弄文学性的手法,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力和激发购买欲望的目的。

而新闻报道则更加注重准确、客观和中立,以便入乡随俗地满足受众的知情需求。

然而,媒介语言对受众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形式和样式这些表面性质,实际上,它背后还涉及到许多深层次的社会影响。

首先,媒介语言的使用会影响到社会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广告等商业媒体往往会通过利用流行文化符号等手法,强化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从而对社会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样地,新闻媒体也通过报道的对象、角度和语言等方面影响着受众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

如何借助媒介语言来提升社会的良好价值和道德水平,亦是当前诸多新闻传媒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其次,媒介语言还会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塑造产生影响。

比如,在新闻报道中,媒体不仅会展示当下社会发生的事件,还会根据自身的价值判断和社会分析,对事件产生评价和解释,从而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影响。

这些印象和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内化、再生产,成为当下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随着媒介传播的全球化和多元化,也有不少跨文化交流的问题和挑战涉及其中,而媒介语言研究则具有很好的应对策略。

最后,媒介语言还会对社会的舆论动态和社会变革产生影响。

新闻报道、社交媒体等媒介在引导和呈现公众意见的时候,通常会有着种种隐含的语言和影响方式,以引导公众形成相应的观点和态度。

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时,媒体也常常扮演着挑战、危机和改革的角色,发挥着激发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这种作用既是媒介自身的特殊能力,在新闻传播学中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也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社会转型和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

媒介建构现实:理论溯源、建构模式及相关机制

媒介建构现实:理论溯源、建构模式及相关机制

媒介建构现实:理论溯源、建构模式及相关机制一、本文概述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媒介已成为人们获取和解读世界的重要工具。

媒介通过选择、加工和呈现信息,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在无形中建构了我们的现实认知。

本文旨在探讨媒介如何建构现实的理论基础,分析媒介建构现实的多种模式,以及深入揭示其内在机制。

我们将首先回溯媒介建构现实的理论渊源,从历史的角度梳理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包括媒介环境学、符号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媒介建构现实的多种模式,包括选择模式、强化模式、框架模式等,探讨不同模式下媒介如何塑造我们对现实的感知和理解。

本文还将探讨媒介建构现实的相关机制,包括媒介议程设置、媒介偏见、媒介依赖等。

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于媒介信息的传播和接收过程,影响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对这些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媒介如何建构现实,以及这种建构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对媒介建构现实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总结,探讨如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利用媒介的功能,提升我们的现实认知和理解能力。

二、理论溯源媒介建构现实的理论可以追溯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

在这些学科中,一些关键的理论和思想家为媒介建构现实提供了理论基础。

社会学领域的建构主义理论为媒介建构现实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现实是通过社会互动和符号系统建构出来的。

媒介作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之一,通过其传递的信息和符号,塑造了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理解。

媒介通过选择、强调和解释现实事件,影响人们对现实的看法和态度。

心理学领域的认知心理学也为媒介建构现实提供了理论支持。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认知过程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认为人们是通过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经验来解读和理解现实的。

媒介通过其传递的信息和符号,与人们的认知结构和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人们对现实的感知和理解。

媒介通过操纵信息和符号,可以引导和控制人们的认知过程,进而影响人们对现实的看法和态度。

媒体与传播学中的语境研究

媒体与传播学中的语境研究

媒体与传播学中的语境研究第一章:引言语境作为一种文本语言现象,一直是媒体与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媒介交互中,语境的作用可以使信息得以传达,也可以造成信息的误读,在信息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媒体与传播学中的语境研究展开,剖析语境的概念、分类和作用,以期对媒体与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第二章:语境的概念语境是指语言或者其他符号综合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环境下所产生的意义和效果。

它将语言符号与特定的环境相联系,使语言符号得以表达出特定的含义和效果。

语境的概念由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皮尔(Edward Sapir)与本雅明·李·惠勒(Benjamin Lee Whorf)在上世纪30年代最早提出,是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第三章:语境的分类根据语境的不同特征和作用,在媒体与传播学中,语境可以分为以下五类:1. 语言环境:指语言符号在特定的语境中所产生的意义和效果。

2. 文化环境:指文化背景在语境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3. 社会环境:指社会因素在语境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4. 心理环境:指个体的认知和情感状态在语境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5. 媒介环境:指媒介技术和媒介形态在语境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第四章:语境的作用语境在媒体与传播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它可以进行信息传递、引起读者共鸣、达到思想表达和文化传承等目的。

下面分别从这些方面来进行阐述:1. 信息传递:语境的作用之一是进行信息传递。

在特定的语境中,语言符号可以表达出特定的意义和效果,使信息得以传达。

2. 引起读者共鸣:语境不仅可以传达信息,还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特定的情境和语言符号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和情感反应,达到情感沟通的目的。

3. 达到思想表达:语境可以帮助作者进行思想表达。

特定的语言符号和情境可以使作者的思想得以最有效地传达。

4. 文化传承:语境可以保证文化的传承。

特定的媒介环境和文化背景可以使特定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得以传承和继承。

新闻传播与传媒研究的前沿领域

新闻传播与传媒研究的前沿领域

新闻传播与传媒研究的前沿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和传媒研究的前沿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在当今时代,媒体形态不断创新,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断演变,这些都为传媒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更加深入的研究内容。

一、数字化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在数字化时代下,新闻传播变得更加快速和广泛,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边界更加的模糊。

移动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

同时,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在这个背景下,对于新闻传播的研究也面临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数字化时代下的新闻传播,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媒介变革带来的挑战,如何在信息爆炸的大环境下保持信息的高质量和高可信度。

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度报道和信息传递,也成为新闻传播和传媒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媒介语言的研究在信息时代下,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语言交织而成,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

在这个语言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媒介语言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关于媒介语言的研究,既包括媒介语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包括媒介语言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使用和变化。

通过对媒介语言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媒介语言所蕴含的传播意义和文化内涵。

同时,对于新闻传播和广告营销等领域来说,深入了解和研究媒介语言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受众的心理和需求,从而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三、人工智能与媒介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媒介创新也逐渐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新闻传播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机器人新闻报道,更多的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信息筛选、新闻推荐等方面。

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媒介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准确率和效果。

同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媒介产品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创新化,如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善用、辨识媒介信息》课文详解及教学设计案例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善用、辨识媒介信息》课文详解及教学设计案例

一、单元目标1. 有意识地关注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2. 比较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能够撰写具有相应语言特征的文稿,提高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 利用多种媒介传播信息,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信息的相关方法和注意点,并进行有效实践,不断提升媒介应用能力。

4. 了解辨识媒介信息的基本知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思维能力;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良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媒介素养。

二、编写意图本单元属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同时,课标对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作了如下说明:(1)了解常见媒介与语言辅助工具的特点。

掌握利用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学习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真实性,辨识媒体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判断。

(3)关注当代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辩证分析网络对语言、文学的影响,提高语言、文学的鉴赏能力。

(4)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丰富语文学习的手段。

这些内容包括“了解”“辨析”两条学习主线,密切贴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并在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中暗含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这些都是本单元内容设计的基本依据。

本单元围绕“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展开设计。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多种传播媒介相融合的信息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们了解社会、与他人沟通、与群体产生联系、与周围世界交换信息和进行各种决策等都需要借助媒介,而且是多种媒介。

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也受到多种传播媒介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新的特点。

媒介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媒介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媒介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媒介学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之间产生联系和影响的具体途径和手段,也就是说,它研究的重心是作品在交流中的“中间环节”,即研究一国文学是怎样传播到另一国去的。

梵·第根认为:在两国文学交换之形态间,我们应该让一个地位——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地位——给促进一种外国文学所有的著作、思想和形式在一个国家中的传播,以及它们之被一国文学采纳的那些“媒介者”,我们可以称这类研究为“仲介学”。

第一节媒介的历史与承担者一、传媒的变迁人类传播的演进大致经历了口头流传、书写流传和电子流传这几个重大的变迁。

人类从原始的非语言传播过渡到语言符号的传播,经历了千百万年的时间。

相比之下,从口语传播过渡到文字传播阶段,时间要短的多,而电子图像的传播则是20世纪的事。

在今天,互联网的出现使文化和文学的传播更加便利。

传媒的变迁加速了人际交流的发展,全球已进入解区域化的空间。

1.口头传播口头传播的方式主要有歌谣、传说和神话等形式。

这种口头传播的形式除了用于现场交流外,更重要的任务是传承历史,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口授来维系该族群的文化。

至今这种口头传播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成为我们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生存和文化的宝贵资源。

不过,口头流传有一些限制性条件。

一般来说,口头流传讲究空问的在场性,即听者不能缺席,同时要求讲述者的存在,否则就有失传的可能。

口头流传的主要局限还在于它在穿越时空时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

当一个故事从一个族群传递到另一个族群或是代代相传时,势必会丢失一些原有的意思和来龙去脉。

但口头流传毕竟是人类童年的产物,它为我们保存了鲜活的人类童年记忆。

2.文字传播文字的产生拓宽了传播渠道,成了知识和历史的主要传承手段。

书写流传包括书籍、报纸和杂志等媒介形式。

较之口头语言,书面信息的交换不要求发送者和接受者同在,因此传播从早期的时空限制中被解放出来,它允许人们对信息内容进行更加独立和更加从容的审视。

媒介语言与政治传播

媒介语言与政治传播

媒介语言与政治传播媒介语言与政治传播媒介语言是指传达信息、表达意念的媒介所使用的语言。

在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中,媒介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政治传播则是利用媒介语言传达政治信息、宣传政治理念、影响公众意见的过程。

媒介语言和政治传播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政治传播中,媒介语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政治传播的效果产生着影响。

媒介语言是政治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

政治传播需要借助媒介来传达信息,而媒介语言则是将政治信息传递给公众的媒介工具。

政治传播必须通过媒介语言来传递政治信息,这就要求政治传播者在使用媒体时,要选择恰当的语言和言辞,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政治传播的效果取决于媒介语言的质量,媒介语言的作用在政治传播中是不可替代的。

媒介语言在政治传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治传播需要利用媒介语言来打造品牌形象、塑造政治形象、表达政治理念、影响公众意见。

媒介语言的作用在政治传播中是多方面的。

媒介语言可以帮助政治传播者建立与公众的联系,形成口碑效应;同时,通过媒介语言,政治传播者可以提高政治信息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让公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政治信息。

此外,媒介语言还可以起到强化政治信息的作用,突出政治信息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总之,媒介语言在政治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媒介语言的选用对政治传播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政治传播者在使用媒介语言时,必须要考虑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潜在影响,以及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的因素。

媒介语言的选用需要同时满足对政治信息的清晰表达和公众接受度的综合考虑,这就要求政治传播者拥有优秀的语言表达和媒介素养。

政治传播者在选择媒介语言时,还需要根据政治宣传的目的来选择语言,比如在进行政治宣传时选择明确、简洁的语言,而在进行政治启蒙工作时则需要选择丰富、深入的语言,以达到不同的政治宣传目的。

媒介语言的传播方式也会影响政治传播的效果。

在媒介语言的传播中,包括语言的口头和书面表达。

在政治传播中,口头表达通常采用演讲和辩论等形式,而书面表达则是采用文宣、政治书籍、报纸和杂志等形式。

人类媒介发展史

人类媒介发展史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没有语言和文学的终结,人类就不能摆脱原始的动物传播状态;没有机械印刷和电子传输;没有机械印刷和电子传输等大量复制住处的科技手段的出现,就不可能有近现代的大众传播,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信息社会。

媒介的发展与社会的演化变革密切结合在一起。

媒介的发展史可以从“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信息时代”五个阶段来研究。

口语传播时代:口语传播与岩画传播口语传播时代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

简言之,就是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时期。

德国著名释义学者加达默尔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人类有了语言,所以有了一个“世界”,同“世界”有了一种“关系”,对世界有了一种特殊的态度。

“无论我们用什么语言,我们获得的只是一个更为扩大的方面,一种世界观。

”换句话说,人类驾驭了语言,也就拥有了一个动物类所没有的丰富的“语义世界”。

由此而知,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

与此同时,口语也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达。

美国传播学家德弗勒认为,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规则与说话的规则相同,思维也就是内向操作语言。

而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是人类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语言使这一本质区别得以落实,使人类有了作为高级生物的独立的意义。

此外,语言还体现了媒介的最基本的功能,即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个人生活在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当中,要保证其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并据此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

这种信息需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语言的产生使这种要求得到相当的满足。

尤其是在以口语传播为主的时代,人类主要处于原始社会时期,以小规模、近距离的群体生活、部落生活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是现实的第一次符号化 ----产生语言 ----产生语言 记录语言是现实的第二次符号化 ----诞生文字 ----诞生文字 网络潮语是新媒介环境的宠物 ----创新语言 ----创新语言
教育部公布171条汉语新词 晒客学术超男等入选.doc 教育部公布171条汉语新词 晒客学术超男等入选.doc 171
“堂”
聚秀堂、聚珍堂、镜古堂、赖古堂、悦古堂、 聚秀堂、聚珍堂、镜古堂、赖古堂、悦古堂、 鉴古堂、博古堂、文锦堂、文华堂、文茂堂、 鉴古堂、博古堂、文锦堂、文华堂、文茂堂、 文粹堂、文奎堂、文璘堂、文成堂、文友堂。 文粹堂、文奎堂、文璘堂、文成堂、文友堂。 “阁” 来薰阁、松筠阁、逸古阁、汲古阁. 来薰阁、松筠阁、逸古阁、汲古阁
90后对大人权威的挑战 “火星文” 后对大人权威的挑战 火星文”
“1切斗 幻j,↓b倒挖 !”。 切斗4幻 , 倒挖 倒挖d! 切斗
“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到我的” 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到我的”
“莓崀想埝祢”。 莓崀想埝祢”
“每天想念你” 每天想念你”
“莪还湜崀唻啲莪”。 莪还湜崀唻啲莪”
“我还是原来的我” 我还是原来的我”
• 汤唯遭电视台集体封杀 汤唯遭电视台集体封杀.ppt 汤唯遭电视台集体封杀\汤唯遭电视台集体封杀 汤唯遭电视台集体封杀
3. 媒介现实不对应客观真实
• 媒介现实也称“虚拟现实” 媒介现实也称“虚拟现实”
• 媒介现实更丰富精彩多幻
中超: 中超:辽宁 球迷: 球迷:“国 安的爸爸是 李刚” 李刚”激怒 国安球迷
* 关于语言特性描述众多,无一完美的权威阐的” 我们有许多麻烦都是由于误用语言造成的”
1. 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
两个元素: 两个元素:声音系统 + 语义系统
语言的初始状态是口头语言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和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和 思维工具,是人类独有的随身法宝。 思维工具,是人类独有的随身法宝。
影像中的无声语言: 影像中的无声语言:
• 画面语言:影像艺术的本体语言,是构成视觉形 画面语言:影像艺术的本体语言, 象的因素和方式、 象的因素和方式、创作构思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
构图语言:是画面的基础, • 构图语言:是画面的基础,指被摄物在画面中的 位置和空间
• 光效语言:指由光的性质、成分、角度、层次、 光效语言:指由光的性质、成分、角度、层次、 强弱、 强弱、明暗等丰富变化所体现的效果 • 色彩语言:不同颜色与线条、光效的融合,以产 色彩语言:不同颜色与线条、光效的融合, 生强化主题、 生强化主题、渲染和烘托气氛的功效
WINTER 第四章
Template
媒介语言与现实
第四章 媒介语言与现实 第一节 媒介语言
一、语言的性质 二、媒介语言特征
第二节 媒介与现实
一、媒介现实与客观真实 二、媒介再现理论
第一节 媒介语言
一、语言的性质
语言是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形式标 语言是用文字、 记事物或思想, 记事物或思想,由社会约定俗成的高 级且复杂的符号。 级且复杂的符号。
不同种类语言可混搭----沟通为上 不同种类语言可混搭 沟通为上
数字语言 报福
一帆风顺 二龙腾飞 三阳开泰 四季平安 五福临门 六六大顺 七星高照 八方来财 九九同心 十全十美 百事亨通 千事吉祥
百事可乐 万事芬达
清代和民国年间北京书店 古雅店名
“斋”
松竹斋、佩文斋、会文斋、崇文斋、通学斋、 松竹斋、佩文斋、会文斋、崇文斋、通学斋、 养拙斋、群玉斋、翰文斋、聚好斋、保古斋。 养拙斋、群玉斋、翰文斋、聚好斋、保古斋。
•声音传播:声音有一个传播过程 声音传播: 声音传播 •声音角色:直接参与叙事,对比、旁白,作 声音角色: 声音角色 直接参与叙事,对比、旁白,
用于人的潜意识
•情绪声音:声音与情绪间有特定对应关系 情绪声音: 情绪声音 •声音具备“超现实”性:影像中的声音经 声音具备“超现实” 声音具备
常是对现实的夸张, 常是对现实的夸张,或对某种声音的格外强调
(霍尔: 《表征》,南京大学出版社) 霍尔: 表征》 南京大学出版社)
艺术再现 ---- 悼念萨翁
威尼斯主席拜倒在章子怡裙下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 可穆勒对中国电影一 向支持, 向支持,就在章子怡 踏上电影宫台阶的瞬 间,他竟突然双膝跪 地,向章子怡做出顶 礼膜拜状, 礼膜拜状,连连说自 己已经拜倒在章子怡 的石榴裙下, 的石榴裙下,引起全 场轰动。 夜宴> 场轰动。《夜宴 景 惊天动地的一跪, 惊天动地的一跪, 无疑又是中外媒体大 炒特炒的题材; 炒特炒的题材;不仅 说明主席深谙中国文 懂得“ 化,懂得“拜倒石榴 裙下”之学问; 裙下”之学问;也说 明他是个坦荡君子, 明他是个坦荡君子, 喜欢就表达出来, 喜欢就表达出来,忍 不住做出出格举动。 不住做出出格举动。
距离、情境、 距离、情境、音量与传播方式
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 连贯性:与语言符号等一起出现 连贯性: • 相似性:与指称对象间的相似 相似性: • 通义性:身体符号的人类世界性 通义性: • 协调性:身体各器官配和行动 协调性: • 即时性:立即作出条件反射式传播 即时性: • 真实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真实 真实性:
4. 二者共同作用形成心理现实
• 心理现实也即“主观现实” 心理现实也即“主观现实”
• 现代人处于三种“实”态中 现代人处于三种“
二、媒介再现理论
呈现” “再现”意指“再次----呈现”,是真实 再现”意指“再次 呈现 世界里特定事件的一种映像、 世界里特定事件的一种映像、类似物或复 制品。 制品。它是以一定方式被改编成媒介代码 的物、 集团或事件。 的物、人、集团或事件。
“职业爆料人 月入两万 职业爆料人” 职业爆料人
清代和民国年间北京书店 古雅店名
“楼”: 先月楼、文光楼等。 先月楼、文光楼等。 “书店”:
待求书店、同梓书庄、锦章书局、耀文书局、 待求书店、同梓书庄、锦章书局、耀文书局、 槐荫山房、德古山房、敬文书社、蟠青书室等。 槐荫山房、德古山房、敬文书社、蟠青书室等。
历经世事变迁,上述书店的字号绝大多 历经世事变迁,上述书店的字号绝大多 字号 数已消失只有邃雅斋、来薰阁、松筠阁等 数已消失只有邃雅斋、来薰阁、 很少店名保留下来。 很少店名保留下来。
分为五种类型: 分为五种类型:
2. 非语言符号可释放不同功能
V \ OK
眉目传情
• 外貌与衣着: 款 · 型 ·以貌取人 外貌与衣着: 以貌取人 • 表情与眼神:大舞台 · 小演员 表情与眼神: • 姿态动作:外化 · 泄露 · 破译 姿态动作: • 触摸行为:象征性 · 传递 · 地位 触摸行为: • 空间与距离:领地 · 关系 空间与距离:
与再现对应的是“在场” 与再现对应的是“在场”
“再现”是对真实的制造和宣称 再现” 在场” “在场”是客观世界发生的事件本身
1. 关于“再现” 关于“再现”
当代“ 再现是一个最重要, 当代 “ 再现是一个最重要 , 最富 于生产性的问题” 于生产性的问题 ” 。 以德里达为代 表的解构主义学者认为,相对于 在场” 再现不仅是可能的, “ 在场 ” , 再现不仅是可能的 , 而 且是唯一的可能性。 且是唯一的可能性。 此意义上, 文本之外一无所有” 此意义上 , “ 文本之外一无所有 ” 再现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再现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拇指) 拇指)
二、媒介语言特征 • 不同媒介有不同语言体系 1. 平媒 文字与图片符号 平媒:文字与图片符号 2. 视频 影像语言符号 视频:影像语言符号
千古名诗集聚文字语言之精华
兰陵美酒郁金香,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不知何处是他乡
学习智利好榜样
• 从2010年10月13日救援开始 年 月 日救援开始 • 在Twitter上面,“智利矿工获 上面, 上面 救”已经成为谈论频率最高的 话题,每一秒的更新有上百条。 话题,每一秒的更新有上百条。 • 国内外网友关于这一话题的讨 论已达到上千万条 • 新浪微博的讨论 日达 万条 新浪微博的讨论14日达 日达25万条 • 2010.10.14 智利被困矿工全部 新浪微博讨论达25万 升井 新浪微博讨论达 万 条.doc (一天内)
•影像语言具备极强的 纪实性Ipad_电话播客 影像语言具备极强的 电话播客.flv 电话播客
影像中的有声语言: 影像中的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通过声音建构各种语境 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 •声音特性:声源的自然属性,音量大小、辐 声音特性: 声音特性 声源的自然属性,音量大小、
射能量、声音指向性等, 射能量、声音指向性等,受传播条件影响
第二节 媒介与现实
一、媒介现实与客观真实 1. 媒介构筑的现实社会 媒介现实: 媒介现实:由媒介营造的公 众社会环境和认知世界。 众社会环境和认知世界。
媒介选择、判断、架构、引导, 媒介选择、判断、架构、引导, 左右着人们关注现实的过程。 左右着人们关注现实的过程。
2. “构连理论”: 媒介并非传播事件本身, 媒介并非传播事件本身, 而是将一些语言符号连接在 一起,以传递某种意义。 一起,以传递某种意义。
从再现与现实的贴切程度看, 从再现与现实的贴切程度看, 主要有: 媒介对现实的再现主要有:
真实再现 非真实再现
错误再现 艺术再现
2008苹果笔记本电脑广告.flv 顶级卫浴品牌Kohler精美绝伦.ppt
媒介再现
• 经过 天暗无天日的 经过68天暗无天日的 井下生活,智利33名 井下生活,智利 名 被困矿工, 被困矿工,北京时间 2010年10月13日上午 年 月 日上午 开始升井 • 救援现场汇聚来自全 球各地的1700名记者 球各地的 名记者 • 智利和玻利维亚两国 总统, 总统,亲赴现场迎接 重见天日” “重见天日”的矿工 • 过去十年我国煤矿产 量占世界四成死难人 数占八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