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期、化石化
第二语言习得
1.习得与学习假说
习得的知识---关注语言的意义----位于大脑左半球的语言 区,用于语言的自动加工; 有意识的学习---关注语言的形式---本质上属于元语言知 识,也存储在大脑的左半球,但不一定是左半球的语言 区。主要是用来控制语言的加工过程。
2.监控假说
Krashen认为,学习者的言语输出主要依靠习得的知识 生成的。 学得的知识只是用来监控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过程。这 种监控既可以表现在语言输出之前,也可以在语言输 出之后。 运用语言监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1)必须有充足的时间; (2)注意力必须放在在语言形式上而不是意义上; (3)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规则。
knowledge)。即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规则,如语
法规则等。这种学习相对于习得来说,需要耗费时力。
最高级
习得 高级 中级 学习 初级
Walker 1989
学习和习得的区别?
1.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学习则是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活动,除了本身自觉要求之外, 还有外部的督导、考试、竞争等外部因素的作用,是一种 有意识的行为; 2.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学习 主要在课堂环境下进行,可能有目的语环境,也可能没有;
第二语言习得、外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学 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 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外语习得:学习者在本国学习目的语。学习者的目的 语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这种语言学习 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的。
语言能力、交际能力
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所谓“语言能 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 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二语习得各种理论假说
对比分析假说奠基人:查尔斯·弗莱斯内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兴起的对比分析假说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假说理论。
对比分析假说的学者们将语言看作是一种行为,把语言学习看作是一种习惯的养成,然后通过“刺激-反应”范式解释语言现象,并且把两种语言的学习的相互影响看作是一种“迁移”,并基于这种迁移进行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假说有强式和弱式之分,强式以预测和规避错误的错误为目标,弱式则不宣称能够预测而是在学习者错误出现之后对错误进行解释。
但后来,人们发现用迁移理论不能解释学习者的全部错误,于是,对比分析逐渐为偏误分析所取代。
偏误分析假说代表人物:科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由于对比分析假说无法完美解释学习者的全部错误,研究者们开始将语言运用看作是一个由规则支配的、创造性的过程。
他们认为,“错误”(mistakes)和“偏误”(error)是不同的,偏误是系统的、有规律的错误。
这种基于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其规律、类型和产生原因所进行的分析产生的理论被称作是偏误分析假说。
其中,科德的偏误分析观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他认为首先,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发展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用一种特定的语言(特异方言idiosyncratic dialect),又叫“过渡方言”。
这种语言不是目的语,但有自己的系统和语法。
其次,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特异方言处在变化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说明特异方言代表学习者的过渡能力。
再次,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错误和儿童习得母语出现的错误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对目的语规则进行假设,错误时检验手段和学习策略,对错误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大纲”。
偏误分析从已有错误出发,分析更有针对性,但缺乏预测能力,也不能解决回避现象。
关键期假说提出者:列尼博格内容: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
儿童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即人出生后的l0~l2年,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学习能够自然而然地轻松进行。
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_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石化力量——马永生作主题报告_赵东作生产经营报
42024.021月26日至28日,集团公司2024年工作会议暨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九江石化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总结2023年工作,分析面临形势,部署重点任务。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作主题报告,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落实中央巡视反馈问 本刊记者 徐 徐 高国雪 洪晨曦 王一冰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石化力量—马永生作主题报告 赵东作生产经营报告1月26日至28日,集团公司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暨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九江石化重要指示精神1月26日,集团公司2024年工作会议暨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主会场。
胡庆明 程 阳 王鹏华/摄影报道2024.025题整改为契机和强大动力,扛稳公司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使命新任务,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赵东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并作生产经营报告。
党组副书记钟韧主持并通报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推进情况。
公司领导喻宝才、张少峰、李永林、吕亮功、牛栓文出席。
中央第20巡回指导组部分成员,审计署企业审计二局有关负责同志,集团公司外部董事焦开河、陈壁,公司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应邀出席。
2023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成绩单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
2023年是中国石化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集团公司党组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开展主题教育、接受中央巡视为强大动力,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化危机、闯难关、应变局、开新局,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步、呈现新气象,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公司成立四十周年历史节点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成绩单。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黄 兰
( 南京晓庄 学院 外国语 学院 ,江苏 南京 201 ) 10 7
摘
要 :中介 语石化现 象是 第二语 言习得 中的常见现 象。文章介 绍 了石 化的概念及石化产 生的原 因, 并
就如何在大 学英语 口语教 学 中延缓 和避免石化现 象提 出了相应的对策 。 关键词 :中介 语 ; 石化现 象 ;口语教 学 中图分类号 :H 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8— 5 8 2 1 )2— 10— 3 10 3 8 (0 1 0 0 0 0
增 加 得 到改 善 , 有 些 错 误 却 仍 会 不 断 出 现 。在 而 日常 交 际 中 , 即使 学 习者 能意识 到 这些 错误 , 会 也
下 意 识地 说 出既 不 像 汉 语 又 不 像英 语 的语 言 , 如
“i ayt a hcl. I es ct od ”这 就 是 中介语 石化 现象 。 n o c 本 文 对大 学生 英语 口语 的石化 现 象进行 分 析并 探 究 其 原 因 , 试性 地 提 出 了一 些 具 体 的教 学 措 施 尝
p rr s l a o ) 永 久 性 石 化 ( emae tf — oa f s i t n 和 y o iz i p r n n o s si t n 两 类 。这 一 区 分 对 于 我 国大 学 生 的 英 iz i ) lao 语 学 习具有 重 大 的 现 实 意义 , 为 大 多数 非 英 语 因
境, 其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 习还会 达 到另 一次 高峰 期 。
口音汉语在线
口音汉语在线本文从语音偏误研究的角度出发,阐明了基于国别典型汉语语音偏误研究开发的世界非母语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数据库——“口音汉语在线”系统的设计理念。
阐述了语音偏误的普遍性、语音偏误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由此触发的“口音汉语在线”系统的设计动机。
着重论述了语音偏误认定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途径,以及该系统对偏误认定的运用。
最后系统介绍了“口音汉语在线”系统的概况。
标签:语音偏误偏误认定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口音汉语在线”系统一、引言(一)语音偏误的成因及其普遍性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
目的语和母语中相似的部分,对学习者来说是容易的,起积极促进作用,即母语正迁移;而其中不同的部分则是学习的难点,起消极干扰作用,即母语负迁移(Robert Lado,1957)。
语言差异的普遍性导致母语负迁移经常发生,以此类推,由母语负迁移导致的语音偏误现象也就普遍存在了。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语音化石化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语音化石化是指语音的学习在半成品阶段就已经僵死。
出于错过学习语言的“关键期”(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Lenneberg,1967),或是只满足于交际而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机,以及个体差异等原因,大多数学习者容易出现语音化石化这一语音偏误现象。
所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母语负迁移和语音化石化的影响,出现了普遍的语音偏误现象。
(二)语音偏误研究的必要性语音偏误研究有助于汉语教师认识到学习者偏误,根据偏误推断学习者的知识水平,确定教学重点,规划教材结构,对学习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正如Pit Corder所说:“学生所犯偏误的性质和程度,虽然不能直接用来衡量他的语言知识水平,但却可能是有关他的知识质量的最主要的知识来源。
”(1983:247)与此同时,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偏误后,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从而改进发音。
浅谈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
【 文章编 号】I 3 0 ( 0 9 I 一0 8 7 —8 9 2 ) 6 2 0 I 1 —0 2 2
近年来 , 中介语及中介语石 化( tr l — i e —a n n g a e f s i t n现象 在第 二语言习得研究 u g o iz i ) s la o 领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 许多专家学者 及教 育实践 者对作 为第二语 言习得 普遍现 象的 中 介语石 化的原 因、本 质 、特 点有过 比较深 入 的研 究。对 中介语的研 究可 以了解学 习者 处 于哪一个学 习阶段 , 了解学习者采用 的是哪 些 学习策略 。这对认识 外语学 习过程的特点 , 对 设 计教学计划 和教学 方法等都 具有 十分重 要 的意 义。 因而 探讨石化 现象 的起 因、形 成过 程, 对外 语学 习理论研 究有着十分重要 的参 考 价值 。对石化 现象产生的原 因 , O 3 多年来 , 不 少语 言学家对此进行 了认真的研 究 , 不同的理 论对 石化现 象的起 因和 形成机 制进 行 了深 入
uu 牛 帚
“ 期
—鬲 而面
教 育教 学研 究
浅谈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 ①
陈培蕾 (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郑州
405) 5 0 2 源自【 摘 要】 中介 语石化现 象是 第二语 言 习得 中的一 个常 见现 象。 本文试从 生理 ,母语 ,文化 等 方面对 石化现 象的成 因加 以分 析 , 这 将对 外语 学习和外语 教 学具有 重要 意义 。
的探讨 。
1生物论与二语习得
主 要 代 表 人物 有 L en n eb e rg 和 L me d l , a n e a 该理论主要 从年龄 因素和生物生 l 长的 角睦解释语言 的石化现象 。L n e e g e n b r 认 为在人的 大脑发 育成熟过 程 中存 在一 个关 键期 , 在关键期 内 , 语言 习得能 够 自然地 、毫 不 费力地发生 , 这大约 在两 岁至 青春期 之间 。 两 岁之 前 , 脑尚未 发育 成熟 。而 过 了青春 大 期, 大脑左半球 语言功 能的偏侧 化 已经 完成 , 这 就导致 了 自然语 言习得 所需 要的大 脑可塑 性 的丧失。 与此相似 , a n el L me d I a提出次 系 统 的概念 。学 习者 在掌握 母语后 学 习第二语 需 要 发展 相 应的 “ 系统 ” 次 ,由于 目的 语 知 识 匮乏 , 目的语次 系统 尚未形成 , 因此 , 习者 学 会借助 已有的第一 语言 的次系统 构建 目的 语 语言形式 。 目的 语学 习过 程 中所使用 的次 系 统 就是 由第一 语言次系统 和 目的语次 系统共 同组成的 , 后者 不断置换前 者的动 态过程 , 在 这 一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系统都可视 作中介语 , 如果 在某一点上这种置换不再发生 , 则学 习者 的中介语能 力处于停滞状 态 , 入高原期 , 进 学 习者在 语言学 习能力 曲线上呈 现近于 平坦 甚 至呈下降趋 势 。由此可见 , 中介语白化是母 语 次系统 与 目的语 系统置 换过程 中出现 的 中介 语能力长期徘 徊不前的一种现 象 。
第二语言习得期末复习
第一讲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问题与发展历史一、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对象:学习者语言系统、学习者自身、习得过程和机制母的:描写语言习得过程、揭示规律方法: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语言学第一语言vs第二语言顺序最先习得的语言第一之外的所有语言母语vs外语指的是相对于某个国家而言的其它国家的语言种族社团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意识二语习得与外语习得社会环境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隐形/显性语法知识/运用知识目的语又叫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与环境无关语感觉得语言合适不合适的能力,又是反省与修订语言的能力腐蚀语言回退的现象+停滞不前,可导致未完全习得磨蚀指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和停止导致的代内而不是代间,生理不是病理,个体不是团体易混第二语言习得是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外语习得是在本国学目的语继承语祖先语,只能在家庭环境内部接触到的语言,未完成习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习得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吗?学科性质:跨学科(交叉学科)独立的研究内容一批专业研究者成熟的研究方法成熟的理论体系(概念、假说)教学是二语习得发展的最初动力二、研究问题1.初始状态是什么普遍语法 A:始于第一语言,初态有一定一语特征 B:始于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无本质差别2.二语学习者是否能像母语一样某些范畴可达到年龄3.有关键时期吗:关键期假说4.发展情况如何:a-b-c 语速等顺序性发展(变异)5.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作用是什么:显性:试图发现规则,有意识隐形:无意识6.在SLA中输入和输出的作用是什么:其互动关系,输入输出假说,互动理论7.个体差异是什么及其对习得的影响:动机个性态度8.教学对第二语言作用:有限的教学无用受制于其他条件,是必要条件9.习得的制约条件:上面都影响三、基本问题:如何学、教什么、怎么教发展历史:初创20世纪50-60年代最初理论:对比分析假说解决问题:外语教学问题(追溯一语)标志:Corder(1967)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Selinker(1972) Interlanguage发展20世纪70-80年代成熟20世纪80年代-今标志: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4第一部著作:1997 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第一部国内介绍二语习得理论的著作。
2024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试卷及答案(一)
2024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效。
A、灵活B、灵活适度C、灵活开放D、适度开放正确答案:B、灵活适度2、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
A、稳预期B、稳增长C、稳就业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以上都对3、“先立后破”要统筹兼顾()。
A、稳和进B、大和小C、短期和长远D、整体和局部正确答案: A、稳和进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A、发展B、高质量C、高质量发展D、安全正确答案:C、高质量发展5、“先立后破”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A、“效”B、“质”C、“量”D、“财”正确答案: A、“效”6、必须把推进()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A、现代化B、中国式现代化C、社会主义强国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B、中国式现代化7、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A、绿色发展B、人工智能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科技创新正确答案:D、科技创新二、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三个统筹”,其针对的经济发展目标包括()。
A、切实增强经济活力B、防范化解风险C、改善社会预期D、扩大就业E、加强科技创新正确答案:A、切实增强经济活力B、防范化解风险C、改善社会预期2、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关键时期”主要是指()。
A、全面调整期B、局部调整期C、风险释放期D、风险抵御期E、突破期正确答案: A、全面调整期C、风险释放期E、突破期3、在32个主要工业产品中,未达到峰值的有()。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 ——对外汉语教学视角刘颂浩 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前言本书是北京大学研究生院2003—2005年课程建设项目《对外汉语教学导论》的成果之一,旨在介绍第二语言习得的历史背景和研究现状,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对外汉语习得、从事对外汉语研究打下基础。
对外汉语界与国际第二语言习得界的对话,可能始自鲁健骥教授1984年对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的介绍。
与这两种理论出现的时间相比,这已经是15年之后的事了。
多年来,这一“时间差”似乎没有缩短的迹象。
翻看最近出版的对外汉语概论教材,不难看出这一点。
希望本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象!本书是一本入门教材,以“把问题说清楚”为目的,不做繁琐考证。
对于比较陌生的概念,都随文做了解释。
本书的适用对象是对外汉语教师、硕士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以及对第二语言习得问题感兴趣的其它读者。
全书共分十四章。
第一章“语言、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相当于全书的概览。
第二章“能力和表现”、第三章“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以及第四章“年龄和关键期”重点介绍第二语言习得和相关学科,特别是语言学、第一语言习得等学科的关系。
第五章到第十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先后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核心理论,分别是 “对比分析和语言迁移”“偏误分析”“习得顺序”“中介语”“学习和习得”以及“输入和输出”。
从另一个角度看,第一章到第十章关注的都是“语言问题”。
与此不同,第十一章到第十四章探讨的则是“非语言问题”,包括“注意和记忆”“动机和性格”“策略和方法”以及“社会文化学”。
这几章的顺序多少有些随意。
每一章的题目,同时也是本章的“关键概念”。
对每一章的内容,都以关键概念为中心,有层次、多角度、逐渐深入地加以介绍。
在术语和人名方面,国内学术界已经有固定译名的,比如科德(S. Peter Corder)、塞林格(Larry Selinker)、侧化(lateralization)等,本书一仍其旧。
没有固定译名的,我们遵从对外汉语界的习惯。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语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起步。
20多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各分支领域都有比较突出的成果面世。
与此同时,二语习得研究日益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借鉴了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许多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语言学范畴。
二语习得研究对英语学习的实践有着多维的指导意义,本文仅从英语教师的角度出发,浅析该理论中几个对于教学有启发的理论,并探讨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可能性,以期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和效能。
这些理论包括关键期理论、“i+1”理论和中介语石化理论。
一、关键期理论对关键期理论(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的研究始自1959年。
神经生理学家Penfield 和Roberts从大脑可塑性的角度,提出十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Lenneberg则从医学临床经验,以神经生理学的观点系统地解释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他认为人的大脑从二岁开始侧化(lateralization,也叫做边化。
人的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而右半球感知非语言声音及音乐旋律,同时也支配着视觉和空间技能。
认知功能和感知功能位于大脑的某一半球上被称为侧化。
由于大脑的每个半球都有独特的功能优势,因此两个半球的专长是互利的。
侧化的过程被认为是一种发育成长的过程,即大脑侧化在基因中已安排好,但尚需时间逐渐实现侧化。
)在侧化完成前,人是用全脑来学习语言,约在11-19岁左右,大脑会完成侧化,从此,语言学习主要由左边大脑负责。
人脑“侧化”后的语言学习不如全脑学习时期来得好。
因此,语言学习最好在大脑完成侧化之前,这段时间被称为“语言学习关键期”。
后来的语言学家对这一假设多有论述。
虽然关键期理论还停留在假设层面,但是却似乎已经被国内的很多英语教师和家长奉为金科玉律了。
大家都把英语学习的年龄重心一再下移,外语学习者日益呈现低龄化特征。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考试试卷 基础理论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考试试卷基础理论(时间:120分钟)考试说明1.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笔试分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此试题为基础理论测试,内容涵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理论。
2.试题包括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和论述五类题型,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4.全部试题的答案必须写在试卷上,并保持字迹清晰。
5.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听从主考的指挥。
一、填空(25分,每空1分。
)1.钟梫《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一文中特别提到了“___________”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
2.20世纪9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层面的应用研究有了新的发展。
这一阶段出现的“_______________”教学原则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
3.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___________、话语能力和___________。
4.对外汉语教学范围内的文化教学内容包括___________、基本的中国国情和___________。
5.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听说法强调以___________为主要训练方式。
6.人类的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部分,其一是以待定的参数形式出现的语言原则,称为___________。
7.第二语言习得有一个自身的进展轨迹,是按其___________所规定的程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因此,教师无法完全控制学习者对输入语言的内化过程。
8.克拉申认为通过___________获得的语言不能用来自然地表达思想,在交际中流利地运用第二语言只能靠___________。
9.幼儿在没有足够能力讲话的那段时间,通过听,对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进行加工、整理,这段时间被称为___________。
10.学习策略大体上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11.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和目的语社团的热爱而引起的学习动机是___________。
葡萄牙语学习中的化石化现象
葡萄牙语学习中的化石化现象作者:李建丽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23期摘要本文主要结合自身葡萄牙语学习的经历,简述了葡萄牙语学习中一些比较难以纠正的语法错误及“化石化”现象,并浅要分析了“化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办法,以期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葡萄牙语语法化石化现象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众所周知,汉语和葡萄牙语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系,对于学习者来说排除语言迁移的副作用固然很好,但相距较远的两种语言无法运用语言之间的正迁移,使学习者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对象进行比较,某种程度上加重了语言学习的负担。
葡萄牙语语法规则繁复,其中为了表达不同语式、时态、体、人称或数而改变动词词尾后缀与辅助动词形式的动词变位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葡萄牙语中,动词可分为四组:通常将以—ar结尾的动词称为第一变位动词;以—er结尾的动词称为第二变位动词;以—ir结尾的动词称为第三变位动词;而以—or结尾的动词则称为第四变位动词。
这些动词在具体的变位过程中,又有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之分。
根据式与时态的不同,还包括陈述时简单过去完成时、陈述时现在时、虚拟式现在时、虚拟式简单将来时等数十种时态的变位。
对于很多人来说,要区分清这数十种时态的变位规则、适用条件以及数目繁多的不规则动词,并非易事。
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语言僵化的现象,也称“化石化”现象。
语言学习的初期效果通常较为显著,对新语言的求知热情和潜在的优越感,常常会化作学习者极大的学习动力。
再加上初期涉及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远没有后面的复杂。
因而,最初的学习一般都会有一个较快的提升,可以享受语言学习的乐趣。
然而,接下来的进步是有限的。
由于没有切实的应用语境,这种与汉语结构系统完全相异的表音文字的各种词汇变位、语法规则在使用中很容易被混淆。
对于葡萄牙语的学习就是疲惫地周旋于不断的复习和记忆中。
这种“化石化”现象的形成,既有来自学习者的主观因素,也有第二语言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考试题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考试题第二语言习得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第二语言:指相对于第一语言来说,除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在此后习得的语言就是第二语言。
2. 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3. 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也称作“本族语”。
4,目的语:也叫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5,第二语言习得:简称SLA,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
也叫“二语习得”6,语言习得机制:乔姆斯基提出人脑中存在一个“语言习得机制”(LAD),它有以下一些特点:1.具有遗传性,为人类独有。
2.能使儿童加工语言材料,判断语言体系的发展,建立抽象规则。
3.可能已经具备一些普遍的语言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在所有人类语言中找到,因此,许多语法属性可能是先天存在于人类的大脑中,无需学习。
7,工具型动机: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没有兴趣,学习目的语只是为了掌握一个工具,用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改善社会地位。
8,习得与学习:克拉申认为“习得”通常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而“学习”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获得。
前者称为“内隐学习”,后者称为“外显学习”9,中介语: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拥有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结构上既不是学习者的母语也不是目的语,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中介语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都有表现。
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的发展,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
10,普遍语法: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是由一些原则条件和规则构成的系统,这些所有人类语言共有的因素是或特性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原则系统和规则系统。
11,僵化:僵化(fossilization),也叫化石化或石化,是由Selinker于1972年在其中介语理论中提出的。
僵化是存在于“潜在的心理结构”中的一种机制,表现为某种母语背景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在目的语习得的某个阶段上停滞不前,无论学习者年龄大小,也无论其是否继续学习12,外国人话语:所谓“外国人话语”并不是指外国人的话语,而是指对外国人说的话语。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暨南大学周健2007 夏第一节基本概念一、语言和言语“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 1857 -1913 )提出来的。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
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
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
“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
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
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母语(Native language )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
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外语(foreign language )和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工作会议报告图解
8
2024.02
一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开展主题教育、接受中央巡视为强大动力,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成绩单。
◎ 在保障能源安全上建新功,增储上产势头良好◎ 在产业转型发展上建新功,提质升级取得突破◎ 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建新功,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在深化改革管理上建新功,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建新功,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
◎ 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真理伟力◎ 彰显了主题教育、中央巡视的巨大作用◎ 彰显了“爱我中华、振兴石化”宝贵精神的
强大感召
◎ 彰显了高质量发展行动的有力牵引
在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关键期、转折期,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胜利油田、九江石化视察,为我们指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丰富内涵和实践要领。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对推进高质量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发展,确保工作的最终
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 要扛稳扛好“三大核心职责”,坚持打造强
大战略支撑力、强大民生保障力、强大精神感召力并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过去一年非同寻常,是中国石化发展史
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九江石化为行业发展
指明航向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接受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政治体检
隆重简朴庆祝中国石化成立四十周年
成功承办世界地热大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工作会议报告图解。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语言因素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语言因素第二语言获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一种外语或第二语言的过程,它有别于第一语言的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语言因素。
分析了第二语言获得的心理过程,包括语言认知过程和学习者的语言特征等;最后,分析了母语在第二语言获得中的作用。
标签: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母语1 二语习得研究在心理语言学中的地位第二语言获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一种外语或第二语言的过程,它有别于第一语言的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语言处理过程的研究,即研究日常的语言运作过程要经过大脑的哪些部位;(2)人类大脑中潜在的语言知识的研究,即研究如何描述母语使用者的语言机制;(3)语言发展及获得过程的研究,即研究儿童语言及成人第二语言发展过程中经历哪些阶段,并发展哪些语言机制。
从语言获得的角度来讲,心理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分辨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在各个阶段语言的不同变化,因此二语习得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语言的习得有别于母语的习得,二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在二语习得之前大脑中已经存在了母语体系,已建立了一整套的语言模式,它既是学习第二语言的资源,又是干扰二语习得的根源。
二语的结构类别必须建立在母语结构类别基础之上,如果说母语习得充分发挥或调动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机制的话,那么二语习得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天的输入,在第二语言习得这一艰苦而复杂的心理活动中,学习者的年龄、智力、性格和动机等因素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语言因素。
2 第二语言获得的心理过程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第二语言获得的心理试验研究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对语言处理过程的研究(processing studies),一种是获得研究(acquisition studies)。
大学生中国石化工作日常
大学生中国石化工作日常入职初期,公司往往先是安排大家进行公司文化和团队拓展的相关培训,使大家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这个阶段是比较开心愉悦的,因为主要是一些有趣味的活动,每个人的积极性都比较高昂,随后就是公司级的安全培训,以及公司各个装置工艺流程的简单介绍等等,这个时候每个大学生心里都是满怀期待、憧憬无限,想尽快分配到装置上去,结合自己的专业大展手脚,一展宏图,开启自己开疆扩土,指点江山,开挂式的石化职业生涯。
这个阶段通常叫做兴奋期。
下放分配期,经过公司培训后,开始进行分配,一般都是先分配到各车间的装置上,到了车间以后,车间会先安排车间级安全培训,然后再分到各个班组,班组长会根据规定对你进行班组级安全培训。
这就是常说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刚分到车间和班组时,看到了林立地炼塔,密集的管线,各式各样的机泵,每个人都感到都很新鲜,书本上的东东终于能够看到真家伙了。
这个阶段叫做新鲜期。
倒班期,分到班组后就进入了你的倒班生活,倒班方式一般常见的是四班三倒;四班两倒;个别私企是三班三倒,这是最傲人的;还有一些年头比较老的国企炼厂现在还保留着五班三倒,这是比较舒服的倒班制度。
具体怎么个倒法,下面我就对四班三倒和四班两倒具体说说,四班三倒,顾名思义,总共有四个班组,班次分别是白班8:30到17:30,中班17:30到00:30,夜班00:30到8:30(具体上班的时间段不一样,前后差不了1、2个小时,基本差不多,每个班都得上够8个小时左右),每个班组的倒法是:上两个白班,两个中班,两个夜班,然后休两天,八天一个循环。
四班两倒,也是总共有四个班组,班次分别是白班8:30到20:30,夜班20:30到8:30(具体上班的时间段不一样,前后差不了1、2个小时,基本差不多,每个班都得上够12个小时左右),每个班组的倒法是:上一个白班,一个夜班,然后休两天,四天一个循环,这种倒法好处就是自己的休息时间比较多,缺点是上班时间比较长,尤其是上夜班,难熬啊。
浅析语言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语言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Causes of Fossilization and Rules to Avoid Fossilization院系:外国语学院专业:学科教学(英语)姓名:吴忠通学号:310045108027浅析语言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Causes of Fossilization and Rules to Avoid Fossilization摘要:语言石化现象是中介语最主要的特征,而在第二语的习得过程中,中介语言是一个普遍且不可避免的现象,所以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很有必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然后分析了语言石化现象形成的原因,最后根据语言石化现象出现的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避免石化现象的应对策略。
希望通过该研究,可以使广大的语言学习者能更好地学好第二语言。
关键词:石化;中介语;成因;应对策略Abstract: Fossil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s among interlanguage, and interlanguage is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refore, it’s very necessary to make a research into the phenomenon of fossilization. This thesis will first introduce the notion of fossilization, then analyze the causes of fossilization,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avoid fossilization according to those causes. The author expect the research in this thesis can help lots of language learners better learn the second language.Key words: fossilization; interlanguage; causes; strategies很多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学了十几年的外语了,怎么现在想要提高但却总感觉到自己的外语水平仍然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仍然停滞不前?怎么自己的外语越学水平越低呢?以上所描述的现象就是人们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经历的一个过程。
二语习得——精选推荐
⼆语习得1、A、第⼆语⾔:是按时间先后区别于第⼀语⾔的语⾔,是按习得顺序划分出来的结果。
B、外语:是以国家民族为标准划分出来的结果,与母语相对。
2、教学理念:是关于语⾔学习和语⾔教学的基本认识及观念,是从⼀个⼈所受的全部语⾔教育中,从这个⼈和语⾔学习有关的全部经历当中感悟出来的。
(名词解释)3、⽔平、能⼒、表现的关系(简答)①、能⼒是抽象的知识或知识的状态;⽔平是运⽤知识的本领;表现是⽔平付诸实施的结果。
②、能⼒和⽔平在某种意义上都与表现相对,在很多时候,他们被看成是同义词。
③、能⼒决定表现,表现反映能⼒。
④、能⼒和⽔平都⽐较抽象,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
在语⾔教学中,通常是根据学⽣的表现(特别是测试中的表现)来推测他的⽔平和能⼒;在语⾔研究中,通常采⽤反思、直觉判断等⽅法来推测语⾔能⼒。
4、卡纳尔和斯伟恩提出的交际能⼒模型包括:语法能⼒、社会语⾔学能⼒和策略能⼒。
(填空)5、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填空)6、两岁到13岁这段时期,列尼博格称为语⾔习得的“关键期”(填空)。
7、对⽐分析的代表⼈物是罗伯特·拉多。
(填空)8、作为假说,对⽐分析有强式和弱式之别。
⼆者的异同(简答):①、同:⼆者都包含两种语⾔之间的对⽐。
②、异:(1)弱式假说把语⾔迁移看成是错误来源之⼀,⽤对⽐分析的结果来解释学习者的错误。
不过,弱式假说只解释已经发⽣的现象,没有预测能⼒,很难认为是⼀种学习理论。
(2)强式假说则把语⾔迁移看成是错误的唯⼀原因,并认为可以通过语⾔对⽐预测学习者的错误。
强式假说忽略的是在语⾔差异和错误之间还有⼀个学习过程。
9、对⽐分析的局限(简答)①、忽视了⼈的创造性,将语⾔获得过程同于建⽴在刺激-反应基础上的习惯形成过程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②、结构主义语⾔学并没有为对⽐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③、对对⽐分析最主要的批评之⼀就是它将差异与困难等同起来。
④、对⽐分析的理论假设也受到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挑战和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
Singleton在《关于语言获得的介绍》中, 对年龄因素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作了评论, 他认为孩子在学习第二语言初期比大人成 绩更好,这一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可。 早在1950年,Penfield提出对最佳第二语言 学习年龄的看法,他指出如果在10岁或14 岁之前,孩子与讲第二、甚至第三语言的 那些人交往,他能以一种学习第一语言 (母语)的方法不用费很大力气学会两种 或三种语言。
“关键期”中“年龄限制”是绝对的 。从理论上讲,第一语言的获得是不 可能超过关键期的。 “敏感期”中“年龄限制”不是绝对 的。成年人获得一门外语的确是可能 的,但不可能达到本族语者的程度。
敏感期假说
Sensitive Period Hypothesis (SPH)
目录
一、提出 二、相关研究 三、小结 四、与“关键期”的比较
提出
Oyama认为第二语言语音获得存在一个敏感期的 假设。这是她基于1976和1978年分别通过测试60 名意大利男性移民的英语感知和发音能力得出的 。 两次研究确认说明了被试的讲话能力和理解目标 语(英语)的能力与其到达美国时年龄的关系: 6-10岁与英语本土人成绩类似;11-15岁、16岁以 上与英语母语者成绩不同,11岁之后被试的语音 和理解方面的得分降低了,也就是说,越来越不 地道了。然而,与关键期假说的预言不同——被 试的成绩不是突然地下降。
为查明练习假说还是成熟假说对第二语言获得有影响 ,J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son & Newport调查了46个3岁到39岁的中国人和 韩国人在美国接受的一项语法和词法测试。
被试:在目标语国家至少接触5 年的英语,在测试之前在美国连 续生活3年。 在第二语言语法的获得中,年龄 和语言能力有着紧密的关系,其 结果与成熟假说的结论是一致的 越早学习第二语言的被试,其成 绩就越接近本族语者,且由于成 熟的作用被试的成绩逐渐下降。 3-7岁的人像英语本族语者一样 完成任务。7岁之后到青春期之 间的人,成绩逐渐下降。11-15 岁的得分与8-10岁的得分相比又 是逐渐下降的。17-39岁的成绩 最差。 总体上,除年龄外,其他因素 (学习动机、接触英语的数量和 质量、第一语言的影响等)都不 能很好地解释早学者和晚学者之 间的差异。
不论习得的效率仅仅是由于年龄的增长而减退 或者是由于功能的退减而使习得过程停止,人 都必须借助其他的能力,其效率与成熟的关系 不是非常紧密,当然除了年龄小的人以外,其 他学习者获得纯正的第二语言似乎是十分困难 的。
相关研究
1.Patkowski的研究 Patkowski总结了关键期和敏感期之间 的区别:
普遍语法的强势理论
关键期结束意味着失去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伴随关键期的结束,与语言学习相 关的先天策略也可能丧失。用来解释早开始的第 一语言习得和晚开始的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差异。
弱势理论认为:普遍语法在大脑中仍然存在,但 由于种种原因,已为语言学习者所不能激活。成 年人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恒定的原则没有失 去,问题出在第二语言参数的习得上:关键期过 后,年龄增大,参数值需重新设置(Birdsong, 1999)。
Johnson & Newport的研究证 实了第二语言的获得存在关 键期,并且证明了成熟假说 的预言。
他们认为,在童年期人类有 一种获得语言的特殊能力, 不管那些语言对他们来说是 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
反对关键期假说的代表性研究
Bongaerts研究了年龄为12岁以后的荷兰人学习 英语和法语的语音能力。 被试都是12岁以后开始大量接触目标语。将 其分为两组:一组11个被试;另一组9个被试 。13个英语本族语者和10个法语本族语者对 以上被试进行评价,认为两个学习组中分别 大约一半的被试同第二语言本族语者发音一 样好。 因此,第二语言起步晚的学习者成功地掌握 目标语语音的研究结果与关键期假说相矛盾
Birdsong在句法学领域的研 究同样得出了起步晚的第二 语言学习者也能获得成功的 结果。 在此基础上,Birdsong主张 这些成功的学习者不能被认 为仅仅是局外人,因为他们 占这些研究样本的5%-20%。
理论解释
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的基础 是大脑模块化理论,即各种相对独立能力的存 在——语言能力是与其他形式的能力相对独立的 能力。 关于其存在与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理论家做 出了不同的解释。 1)神经语言学、神经科学 2)普遍语法的强势理论 3)成熟理论 4)语言习得进化理论 5)练习假说 6)传统的学习理论
传统的学习理论
一种学习抑制另一种学习。学习是逐 步积累和强化输入和输出之间联结的 过程。系统输出正确的可能性越大, 联结越强。这种学习的不利之处在于: 一旦学会便难以“习失(unlearn)”。 根据这种理论,为了成功地学习第二 语言,新语言的神经表征必须取代以 前的语言表征。
小结
1)第一语言习得中,存在一个由生理 因素决定的关键期(从出生到关键期 ),过了这个关键期,语言习得就难 以达到正常水平。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是否存在关键 期,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赞同关键 期假说的学者,在关键期的起止时间 、受影响的语言领域等方面,意见也 不相同。
2)关键期假说关注的是语 言学习的终极状态,即可能 达到的最高水平。研究表明 ,在青春期之后开始学习外 语的人,也有可能达到母语 者的水平。但是,必须具有 较高的语言学习能力并且经 过较长时间的沉浸才能如此
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学习语 言的能力会不断下降。这是语言学 习中的年龄效应。年龄效应影响终 极状态。开始习得的时候,年龄越 小,终极状态越有可能达到母语者 水平。但是,这里的年龄指的是到 达年龄,不是正式教学开始的年龄 。此外,相同条件下,在开始阶段 ,青少年和成人的习得速度明显快 于儿童。
二语习得中,关于关键期假说的 三种立场(Scovel,2001)
1)存在关键期,但只限于语音 方面; 2)不但语音方面存在关键期, 词汇、语法方面也同样如此。
3)没有关键期,语音方面也没 有。
支持关键期假说的代表性研究
Johnson & Newport的研究 对Lenneberg关键期的模式在第一语言获得 中作出两点解释: (1)练习假说 (2)成熟假说 在生命早期,人有一种较高的语言获得能 力。如果该能力在此时没有得到训练,它 将消失或由于人的成熟而下降;如果能力 得到训练,进一步学习语言的能力将在整 个生命期间保持完整。
神经语言学、神经科学
a.大脑侧化完成之前,大脑两半球是均势的,存 在两个语言区域,左右半球各一个,左半球的 用于储存母语,右半球的用于接收第二语言。 但是,随着大脑各个组织功能专门化的完成, 右脑中功能相对较弱的语言区域消失(詹姆斯, 1996;Fromkin&Rodman,1983)。 b.人出生后随着大脑功能的侧化,神经组织失去 灵活性,语言学习所必需的某些脑神经组织在 关键期后已无法到达。Lenneberg(1967)认为, 语言习得是由生物因素所决定的过程。语言习 得的关键期大致限定在2岁到青春期之间。
成熟理论
Newport(1990)认为,认知不成熟对语言学习是有 利的。与成熟相伴随的学习能力,在某个阶段内, 有一个高峰,超过此阶段,则开始衰退。儿童短 时记忆容量小,最初只能从语言输入中提取几个 词素。在加工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儿童比成人更 成功,因为成人记忆容量虽然增大了,允许他们 从输入中提取更多的信息,但同时面临另一个更 棘手的问题:必须同时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普 遍语法和适用于各个领域的高级认知能力并存, 两者相互竞争,结果后者获胜。成熟的适用于各 个领域的认知能力不适合于模块化的语言学习任 务,因此第二语言习得通常会失败。
练习假说(Exercise Hypothesis)
语言学习能力必须不断使用,否则就会丧失。 可解释关于某些人外语学习的趣闻轶事:他们 很早开始学习语言,直到成年仍然能够成功地 学习新的语言(Birdsong,1999)。 Bever(1981)对此的解释:言语生成和言语知 觉两个系统必须协同工作,才能保证特定语言 结构的习得。如果语言学习活动不能一直持续 下去,两个系统逐渐分离,结果知觉能力远远 超过生成能力,因为心理语法在正常情况下是 两者之间的中介,但此时失去作用。然而,在 连续使用条件下,心理语法未丧失其作用,生 成与知觉没有脱节。
关键期 化石化
杨荣志 2016年4月23日星期六
关键期假说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CPH)
目录
一、概况 二、提出 三、争议
四、理论解释 五、小结
概况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是指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 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可 以在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 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速 地学习一门语言(Fromkin & Rodman,1983)。
Lenneberg关于语言获得存在关键期的观点对于 第二语言获得的研究是一个转折点。支持关键期 存在和反对关键期存在的研究者之间一直存在争 论,在上世纪末又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潮 。 1996年,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由Birdsong教授主 持在芬兰召开“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研究的新视 角”学术研讨会。赞成派以Johnson&Newport、 Eubank&Gregg、Hurford&Kirby、Patkowski、 Weber-Fox&Neville等为代表,反对派以Bialystok 、Bongaerts、Flege、Major、Snow&HoefnagelHohle等为代表,其中反对派占据上风。
语言习得进化理论(Evolutionary View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