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威胁日本 生育能力下降原因何在

合集下载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摘要] 当代日本,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率的大幅度下降导致了日本人口结构的少子化趋势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本文通过论述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少子化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提出解决少子化现象的对策,为我国少子化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日本少子化生育率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维持人口长期稳定的合计特殊生育率(一位女性一生所生的孩子数)称为人口置换水平,标准的人口置换水平是2.1。

少子化是指一国的出生率长期低于人口置换水平。

2007年,日本15岁以下的儿童数为1738万人,男孩占51.2%,女孩占48.8%.,比上年总共减少大约14万人。

目前,日本15岁以下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3.6%,而同期中国为21.5%,美国为20.7%,韩国为19.1%。

日本少子化趋势加速又直接加快了人口的老龄化,招致人口急速减少。

对于日本来说,其出生人口的变动是从二战以后开始的。

1945年其最高出生人口为269.7万人,随后逐年减少。

至1957年出生人口数为156.7万人。

但在1967年至1974年间的人口出生高峰期,其人口数又有所上升,但过后又开始下降,1980年出生人口数为157.7万人, 2000年下降为119.1万人,2009年为106.9万人,预计到2050年日本的总人口将从2000年的1.269亿减少至1.005亿,届时0-14岁人口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14.6%下降至10.8%。

二、日本少子化的原因(一)婚育观念的改变日本的少子化现象与男女青年的晚婚、不婚和婚后不愿生育的倾向有很大关系。

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和从事薪金职业人数的增加导致了其晚婚的观念。

日本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从1950年的23岁上升为1998年的26.7岁,其第一次生育的平均年龄为27.8岁。

晚婚化一方面引起育龄妇女有配偶率下降,另一方面引起已婚妇女的生育率下降。

日本少子化的因素分析

日本少子化的因素分析

日本少子化的因素分析作者:董佳佳来源:《日本问题研究》2007年第04期内容摘要:本文拟通过对日本家庭育儿费用的支出进行数量分析,阐明育儿成本过高给日本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进而导致日本女性少育或者不育是日本少子化趋势加剧的首要原因,日本政府及企业只有对这一因素进行充分认识和切实把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才能解决少子化问题。

关键词:日本;少子化;育儿费用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一)少子化的概念界定维持人口长期稳定的合计特殊出生率(1位女性一生所生的孩子数)称为人口置换水平。

联合国推算指出。

标准的人口置换水平为2.1。

如果一国的出生率长期低于人口置换水平,则被称为少子化。

造成少子化的直接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现代人的晚育倾向使女性的平均生育数减少,由于女性参加工作,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结婚、育儿在人生中所占的优先顺序下降,结婚和养育子女对教育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结婚与生育在文化上有密切关系,晚婚化倾向和终生未婚率的上升是造成晚育甚至不育的直接因素。

一国如果出现“少于化”,就会对国家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如人口下降、社会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等。

老龄人口增加使社会保障费支出增大,劳动力减少使社会活力低下,造成经济活动停滞、生活水平下降。

(二)日本人口年龄结构及其特征1日本总体人口年龄结构根据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社会含义》提出的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重达7%以上的人口为老年型人口。

1970年,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率为7%,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且人口高龄化的速度十分惊人。

截至2002年9月,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362万人,比上年增加78万人,占总人口的18.5%,超过老年人口比例占18.2%的意大利。

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

同时,日本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千万大关,达1003万人,比上年增长51万人。

另一方面,日本新生儿数量不断减少。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度上加速 了日本少子化 的进展 。
2 、 出生 率 的 低 下
的 “ 有共 同价值观 , 性格相 符 , 有稳定收入 ” , 可见女性对配偶 者的要求 也 是渐渐 从物质 要求转 向精神要 求。2 0 1 0 年 日本朝 日生命保险公 司
由于晚 婚化且女性最佳 生育年龄 限制等原 因, 不得 不放弃生育 的 随选 出 6 0 0 名2 5 至4 4 岁 的单身职业 女性 , 通过 互联 网进行 了相 关调 夫妇在 增加 。另外 , 随着结婚之 后还持续原 先工作或者 生育后想再就 查 。结果显示, 对于结婚对象的条件 , 重视 “ 价值观一致 ”的女性占总
3 、 对 结 婚 及 生育 的 价 值 观 发 生 变化
少子化现象的出现和现在年轻人的婚姻生育观念的变化有着 密切 大 部分的人都认 为单 身生 年 中, 男性和 女性 的初婚年龄分别上升了 2 . 7 岁和 3 . 6 岁 。像这样的晚 的关系 。不管是选 择晚婚的 男性还是女性 , 活更加的自由 。随着职业女性的增加 , 她们的经济能力得到提高 , 没有 婚化 日渐 明显 。 初 婚年龄 的上升 随之带来的结 果就是 生育年龄 的上升 。
伴 随着女, 性的高学 历化,“ 机会均等雇佣 法” ,“ 男女 工资平等法 ”
女性 就业人 口保持不断增长 的状态。希望 同时 兼顾 家庭及工 象 。日本当局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 , 日本要维持 良好 的社会结构, 最理 的颁布 , 想的状 况是 , 每 对夫妇 生下 2 . 4 8 名 孩子 。但 在 2 0 1 1 年每对 夫妇 的生 作的女性也随之增加 。但是 , 由于 日本公 司惯有的人事制度 , 女性在生
职 的女性 的增加 , 会有控制 生育儿童人数 的现象产生 。

少子化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研

少子化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研

成才之路少子化是发达国家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日本1997年开始步入少子化社会,2005年人口出生率达到了历史最低点。

日本虽推出了《天使计划》(1994)、《新天使计划》(1999)、《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2003)、《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2004)等一系列“催生”政策,但收效甚微。

低生育率引起的各种人口问题逐渐显露,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令人担忧。

一、少子化对策推出的原因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日本将来人口推算(2012年)”的数据表明,日本的总人口从2010年开始进入长期减少的过程,预计到2048年人口将从12806万人减少到9913万人,2060年预计将减少到8674万人。

由此可见,日本的少子化问题日趋严重。

2015年日本总务省“国势调查”显示,25岁~39岁的男女未婚率均有所上升:男性:25岁~29岁为72.5%,30岁~34岁为46.5%,35岁~39岁为34.5%;女性:25岁~29岁为61.0%,30岁~34岁为33.7%,35岁~39岁为23.3%。

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1.1岁,女性为29.4岁,并均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到2035年,男性终身未婚率预计上升到29.0%,女性上升到19.2%。

同时,晚婚化、不婚化趋势愈演愈烈。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实施的“第15回出生动向基本调查(夫妇调查)”(2015年)显示,夫妇实际孩子的数量降低到1.94人这一历史最低值。

在不想要孩子的理由中,“生活费和教育费太多了”等经济理由占52.1%。

二、推行少子化对策的难题和解决措施(1)收入问题。

日本总务省“就业构造基本调查”(2012年)显示,20岁~29岁中,1997年年收入300万日元的雇佣者的比率最多,但2012年年收入300万日元和200万~249万日元的雇佣者的比率几乎相同。

30岁~39岁中,1997年年收入500万~699万日元的雇佣者的比率最高,但2012年年收入300万日元的雇佣者比率最高。

少子化

少子化

一.课题目的:目前少子化现象已成为世界的人口发展现象,而少子化问题在日本尤为突出,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面临日趋严重的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问题。

少子化现象直接影响到日本社会,因为劳动人口缩减而引起社会保障负担,国际竞争力下降,经济增长受到限制,教育受到冲击等社会问题。

日本政府针对这种现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实际效果不佳。

众所周知,人口过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是中国的选择,相应的出台了计划生育等一系列关于控制人口的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减少了中国每年人口的出生率和增长率,改变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减轻了人口负担。

但也因此导致出生率迅速下降,也开始提前进入少子化国家行列。

不论是日本少子化现象还是中国的计划生育都是人口减少,对中日两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计划生育而导致少子化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少子化减轻国家的人口负担,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减少,导致劳动力减少,进而引起社会保障负担,经济教育受到冲击。

中日两国虽然社会结构不同,但就少子化现象有一定的相互借鉴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少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来阐述少子化及计划生育对中日两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国内外有关的学术期刊如《科技信息》,《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日语知识》,《人口与计划生育》,中国期刊网的学术论文等研究主要是关于少子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实行计划生育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等的研究,还针对日本少子化现象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对中国计划生育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出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课题价值:少子化想象及计划生育对中日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希望通过对少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实施计划生育的影响,来阐述少子化现像对中日产生的影响以及两国可以相互借鉴的方面。

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

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

少子化产生的原因总的来说低出生率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二战期间,日本政府鼓励多生育,禁止人工流产;战后日本颁布了《优生保护法》,随着人流解禁,经济逐渐复苏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倾向于少生子女以得到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这样一来,使日本的生育率大幅下降。

从当今日本女性的婚育观转变也不难看出:少子化也来自于未婚率的上升以及晚婚化和晚产化的升高,结婚育儿在人生的优先顺位走低。

日本女性的晚婚,不婚和少生孩子,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性考虑”,而不是自然选择。

日本读卖新闻社在2003年进行了婚姻问题的全国舆论调查,其中有52%的人认为“女性不结婚也能够幸福”,而在20—30岁日本年轻人中,接近70%的人认为“没有必要结婚”。

再者,日本“拒绝生儿育女”一族也日趋壮大。

这背后的确有一些现实的“理性计算”理由。

其一来自于就业市场: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使为了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的各个企业不欢迎育儿母亲,这样的企业普遍认为育儿母亲家务事情多需要休假,劳动效率低,能力差。

其二是女性为了自身提高:为在工作中得到晋升机会,都会更加努力并花大量的时间进修,从而耽误了生儿育女。

其三是现代年轻女性对个性化生活的追求:她们热衷于交友聚会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一旦生儿育女,就象股票被套牢。

最后,日本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仍然很严重:他们绝对不会将时间花在家务上,愿意参与家庭育儿劳务的日本男人仍然是凤毛麟角。

1 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给日本的女性带来深刻的影响,要求男女平等的呼声越来越日益高涨,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使得女性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进而更加激起了她们要与男子一起参与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

随着男女平等意识的增强和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提高,新一代的日本女性已不再满足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再甘心做专职的家庭主妇,在封闭的家庭生活中度过一生。

少子社会: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

少子社会: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

社会因素也在少子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变化,人 们的观念也在发生转变。有些年轻人认为,不结婚也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没有 必要一定要走传统的婚姻路线。同时,男女交往模式的改变、吸引力差距的扩大 等因素,也使得年轻人对婚姻和生育的意愿降低。
然而,少子化的问题并非无解。虽然扭转这一局面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只要 全社会共同努力,还是有可能找到解决之道。例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 励年轻人生育;企业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以减轻他们的经 济压力;社会各界也可以加强对少子化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这一问题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三章“从‘5孩’现象看未来”则更为前瞻地探讨了少子化对未来日本社 会的可能影响。从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体系到地方经济活力,这一章为我们呈 现了一个因少子化而面临多重挑战的日本。
第四章“‘5孩’时代的政策选择”则从政策层面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 从鼓励生育、到调整工作与家庭的平衡,这一章不仅提出了解决方案,还对政策 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经济因素无疑是导致少子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婚后 生活水平的预期逐渐提高,并且倾向于保持这种高水平的生活状态。同时,年轻 人的收入预期却在下降,这使得他们在经济上更加焦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不 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年轻人选择推迟结婚和生育,甚至有些人选择不 结婚或不生育。
“日本的少子化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与该国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结构密切相 关。”书中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本质。在传统上,日本书化强调家 庭和集体主义,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这些价值观逐渐受到挑战。
“高昂的育儿成本和职业女性的困境,是导致日本人生育意愿下降的两个重 要因素。”书中详细分析了这两个问题。在育儿成本方面,日本的学前教育费用 普遍较高,许多家庭因此而选择不生孩子或只生一个孩子。而在职业女性方面, 虽然日本女性的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但职场环境对她们并不友好,许多女性在生 育后很难回到工作岗位。

日本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日本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日本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近年来,日本的人口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和生育率的下降,日本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问题的原因1. 高寿命率: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这也使得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愈演愈烈。

2. 生育率下降:在现代化、经济发达的社会中,人们婚姻推迟、生育意愿降低,使得日本的生育率持续下降。

3. 缺乏移民:日本对移民的政策非常严格,移民难度大,且不受欢迎。

这也导致了日本的人口问题日益严重。

解决对策1. 鼓励生育:政府应该为年轻夫妇提供适当的社会福利,以鼓励他们生育。

这可以包括提供更好的育儿设施,增加父母带薪产假时间等。

政府还可以提供税收和其他优惠政策,以激励年轻夫妇生育。

2. 接收外来移民: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友好的移民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外来移民。

这些移民可以填补劳动力短缺的空缺,并提高日本多元文化的程度。

3. 提高养老设施和医疗水平:老年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养老设施和医疗保健服务。

政府可以投资于这些设施和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

4. 提高女性地位: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以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这可以包括措施保护女性权益,缩小男女薪资差距以及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等,在各方面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以促进女性的生育及职业发展意愿。

总结日本的人口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解决。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多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信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日本的人口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及对策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及对策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及对策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对策摘要:日本已经成为全球少子化的先驱国家。

日本不仅人均寿命全球第一,出生率在国际上也是处于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生活方式、企业形态、社会保障制度等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经济社会体系随着经济的国际化、成熟化而出现扭曲,并加速了少子化问题的进程。

本文试着就日本的经济、社会现状找出了少子化存在的原因,并分析了日本就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1.日本少子化的社会现状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日本的晚婚、少子、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每5年进行一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

该所对女方为50岁以下的6949个初婚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平均初婚年龄男方为28.5岁,女方为26.8岁,与5年前的调查相比,女方晚婚的倾向更加明显。

在结婚不满5年的家庭中,计划要孩子的数量也首次减少到2个孩子以下。

另外,独生子女的家庭也有所增加。

日本总务省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指出,日本六十五岁以上高龄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居全球之冠,未满十五岁人口跌至百分十三点六,创全世界最低纪录,成为全球最少子高龄化的国家,少子化问题的严重可想而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合计特殊出生率(女性一生产小孩数的平均推算值)若低于2.08名,将使得人口迈向减少。

日本的出生率过去三十年来一直减少,去年的合计特殊出生率跌至只有1.25名,而且总人口自战后首次出现「自然减」的现象,显示日本社会步入人口减少的时代。

2.少子化产生的原因总的来说低出生率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二战期间,日本政府鼓励多生育,禁止人工流产;战后日本颁布了《优生保护法》,随着人流解禁,经济逐渐复苏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倾向于少生子女以得到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这样一来,使日本的生育率大幅下降。

从当今日本女性的婚育观转变也不难看出:少子化也来自于未婚率的上升以及晚婚化和晚产化的升高,结婚育儿在人生的优先顺位走低。

中国逐渐进入“少子化”时代(等3则)

中国逐渐进入“少子化”时代(等3则)

中国逐渐进入“少子化”时代(等3则)作者:杨琳等来源:《师道》2012年第09期中国逐渐进入“少子化”时代中国的邻邦日本正在遭受“人口少子化”的困扰。

1989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7,被称为“1.57危机”。

2005年,这一数字下挫到1.08,日本媒体惊呼“少子化已达危害国家兴衰的地步”。

与此同时,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少子化问题也日渐浮现。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总生育率仅仅为1.18。

另据统计,今年高考报名人数900万人,是2008年以来连续下降的第四个年头。

报考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

数据表明,2008年是18岁适龄人口的拐点,随后快速下降。

从人口学理论分析,适度、理想的低生育率被称为“更替水平”,也就是总和生育率在2.0左右。

这一数字在1.5以下的为“很低生育率”,1.3以下的为“超低生育率”,1.0以下的为“灾难性低生育率”。

“目前我国一些超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的生育率都在1.0以下。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说。

专家分析,中国的少子化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发展速度极快,而且不存在城乡差异。

二是“未富先老、未富先少”。

三是少子化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说:“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应对‘少子化’,真的等到十几、二十年后风险集中凸现时,局面将难以挽回。

”(见《瞭望》,杨琳/文)学问学问,学本乎问凡是教过几天书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学生真是不会问问题——别说主动问老师问题了,就是老师提问,愿意主动回答的都没有几个。

学问学问,学本乎问,非问无以成学。

可惜现在的教学,往往只顾“学”而置“问”于不顾。

原因很简单:所谓应试教育,只需要把考题答准答对即可,而考题的标准答案都在教科书与老师讲义之中,学生需要做的只是将其记下背熟,哪需要“问”的环节?超级中学: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个地方都有这样一所神一样的中学,它们垄断了当地最优质的师资和生源,是重点大学甚至北大清华的保障,用流水线的模式输出流水线型的大学生,滚雪球般积累名气,使之处在教育资源“食物链”的顶端。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作者:王安一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日本出现少子化的原因和背景。

认为这是随着高学历化及女性劳动者的增加,日本女性对结婚及生育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追求男女平等,拒绝成为生产工具,以及育儿成本增加导致的结果。

作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已深刻的影响到社会、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困扰着日本政府和社会各阶层。

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少子化;原因;婚育观;日本近年来,日本一直被“少子化”问题所困扰。

何为“少子化”,如其字面意思所示,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

日本当局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要维持良好的社会结构,最理想的状况是,每对夫妇生下2.48名孩子。

但在2011年每对夫妇的生育率平均只有1.39,与2010年持平。

合计特殊出生率在2005年跌至1.26的历史最低点后持续上升,但增速有所放缓。

本文将以日本少子化产生的原因为重点进行阐述。

一、日本出现少子化的原因1、晚婚晚育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婚姻状况直接地影响到人口的发展,并且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

从日本厚生省发表的《人口动态统计》来看,2010年日本人的初婚年龄,男性为30.5岁,女性为28.8岁,而1980年,男性的初婚年龄为27.8岁,女性为25.2岁。

约30年中,男性和女性的初婚年龄分别上升了2.7岁和3.6岁。

像这样的晚婚化日渐明显。

初婚年龄的上升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生育年龄的上升。

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由10年前的28.8岁到如今的29.9岁,增长了1.1岁。

同样,日本的生涯未婚率(50岁为止的未婚率),男性从1.7%到20.1%,女性从3.3%到10.6%,以飞速增长。

晚婚化和未婚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少子化的进展。

2、出生率的低下由于晚婚化且女性最佳生育年龄限制等原因,不得不放弃生育的夫妇在增加。

另外,随着结婚之后还持续原先工作或者生育后想再就职的女性的增加,会有控制生育儿童人数的现象产生。

日本少子化

日本少子化
日本少子化
-
1 现象及问题 2 原因分析 3 政府应对措施 4 未来展望与影响
1
现象及问题
现象及问题
01
02
日本少子化是指日本出生率下降,导致人 口数量减少的趋势。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 数十年,对日本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具体来说,日本的出生率从1970年代开始 下降,尽管在1990年代有所反弹,但整体 趋势是下降的。这一现象引起了政府和学 者的关注,因为出生率的下降意味着未来 的人口数量将减少,进而影响到劳动力、
-
汇报结束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也是影响日 本少子化的原因之一 。日本文化强调尊重 长辈、注重传统价值 观和家庭观念。然而 ,随着社会的变化, 这些价值观逐渐淡化 ,导致年轻人对家庭 和婚姻的态度发生变 化
原因分析
3
政府应对措施
政府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少子化问题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其中包括
政府应对措施
消费市场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2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经济因素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不景气。在1990年 代初,日本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导致许 多企业倒闭,人们失去工作。这使得许多年 轻夫妇感到难以承担孩子的养育成本
社会因素
原因分析
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少子化的重要 原因。随着日本社会的变化,年 轻人对婚姻和家庭的观念也在改 变。许多年轻人更注重个人发展 和自由,而不是结婚生子。此外 ,城市化进程也导致了家庭结构 的变化,许多年轻人选择独居或 与朋友合租,而不是与家人住在 一起
鼓励生育政策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 鼓励生育政策,包括 提供生育津贴、免费 产前检查和产后护理 等。这些政策旨在降 低生育成本,鼓励年 轻夫妇生育

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研究

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研究

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研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生育率普遍下降,这一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经济因素经济状况是影响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孩子的抚养和教育费用也随之增加。

很多家庭因为经济压力而推迟生育或选择不生育。

2.教育水平提高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个人发展和事业追求的需求也增加。

许多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成就和事业发展,比起过去更愿意推迟生育,或选择专注于工作而不要孩子。

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也对生育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工作环境,使得许多人感到无法兼顾事业与家庭。

女性晚婚、晚育,以及家庭结构的多样化等社会变迁也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4.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注重个人享乐和追求自由,很多人更愿意选择单身或小家庭生活。

婚姻观念的转变,对生育的态度也从传统期望的多子女转变为少子女,甚至不要孩子。

二、解决方案1.提供经济支持国家可以通过提供经济支持、减免教育费用等措施来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鼓励更多的家庭选择生育。

此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能为家庭提供更多的福利和保障,使得生育成为可行的选择。

2.优化教育体系在教育方面,应鼓励并支持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的育儿培训和指导。

同时,可以推出弹性教育政策,让年轻家庭更好地实现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减少因为事业压力而推迟生育的情况。

3.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为了更好地促进生育,应建立更加灵活和健全的工作制度,提供更多的产假、陪产假、育儿假等。

此外,还可以给予在职家庭优先权,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压力,让父母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

4.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生育的意识和重视,重塑社会对生育的价值观。

加强性教育,提供生育知识和养育技能的培训,帮助年轻夫妇更好地迎接孩子的到来,并理解育儿的重要性。

三、结论生育率下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经济、教育、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日本少子化成因和影响的相关研究

日本少子化成因和影响的相关研究

日本少子化成因和影响的相关研究日本人口学者中广泛使用的“少子化”,不仅是指生育率下降,而是指生育率长期或持续低于更替水平的状态,这在日本已达成一般共识。

少子化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立刻成为日本学界关注的焦点,不只是人口学者,其他学科的学者也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少子化问题展开研究。

日本著名学者大渊宽在 2004~2005 年间分别与三位学者共同编著了三本关于少子化的专著,分别是他与高桥重乡主编的《少子化的人口学》、与兼清弘之主编的《少子化的社会经济学》、与阿藤诚主编的《少子化的政策学》。

这三本专著分别以不同的学科为主线,收录了众多日本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本国少子化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日本少子化研究中前期的集大成之作。

其中,《少子化的人口学》从人口学的视角系统定义了少子化,介绍了世界和日本的少子化形势,从婚姻、女性就业、男女关系变动、家庭变动等侧面分析了少子化的成因,并讨论了少子化的未来和生育水平的下限等问题。

此外,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主办的《人口问题研究》、日本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主办的《经济分析》等刊物先后多次发起少子化相关的专题研究,涌现了众多关于日本少子化的成因与影响的优秀学术成果。

小池(2009)利用日本人口迁移调查数据,对人口移动对生育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移居到大都市圈的人比未移居者生育的子女数少;婚前移居到大都市圈的人比婚后移居者生育的子女数少,其原因在于移居者整体的学历和初婚年龄更高,而婚前移居者比婚后移居者更适应大都市圈的生活方式。

佐藤(2018)通过分析家庭面板调查中的就业数据得出结论:已婚男性家庭的出生率,在丈夫失业1年后开始被抑制,但这种抑制效果只有在低学历男性中显著,且失业的时间越长,对出生率的抑制效果越强烈。

少子化并不是一个传统的人口学概念,而是日本面对本国人口形势的新特点创造的新词,直到近年日本的少子化逐渐成为现象级的问题,才开始逐渐被中国学者所接受和使用,国内学界对于日本少子化的直接研究也逐渐增多。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相比于西欧国家,日本经历了剧烈的人口转变过程,尤其是生育水平下降的速度很快。

根据少子化的定义,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其少子化的进程,至今已经历了四十多年。

1.战后的两次生育高峰日本在二战后出现了两次生育高峰,分别是1947年至1949年的第一次婴儿潮和1971年至1974年的第二次婴儿潮。

第一次婴儿潮可以解释为战后的补偿生育行为,其间出生的人口在日本被称作“团块的世代”。

第二次婴儿潮与第一次婴儿潮相隔24年,恰好是“团块的世代”进入婚育高峰期的时点,反映了人口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可以解释为第一次婴儿潮的余波,因此第二次婴儿潮期间出生的人口在日本被称为“团块二代”。

第一次婴儿潮期间日本年均出生约27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维持在20‰以上。

第二次婴儿潮期间年均出生约210万人,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 12‰以上。

第二次婴儿潮结束后,日本的年出生人口数再也没有高于过20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一路下降。

从人口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的数据来看,在第一次婴儿潮期间,日本的人口出生率维持在33‰以上,总和生育率也超过了4.3,此后二者均开始迅速下降。

在第二次婴儿潮期间,由于出生队列的影响,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尚能维持在19‰左右,总和生育率也维持在人口更替水平以上。

从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数据来看,第一次婴儿潮期间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35.4%,第二次婴儿潮期间也维持在24%以上。

2.少子化的预兆期虽然到第二次婴儿潮结束之前,日本的总和生育率总体上还能维持在更替水平以上,并没有真正进入少子化阶段,但是自1957开始,总和生育率有长达18年的时间维持在更替水平左右。

日本人口学界一般认为日本是在上世纪50年代后半段完成人口转变的。

也就是说,日本自完成人口转变伊始,生育水平就长期稳定在了更替水平,为后续的少子化进程买下了伏笔。

因此,可以将1957~1974年的这段时期视为日本少子化的预兆期,或称为潜伏期。

加大对少子化问题的研究与应对工作计划

加大对少子化问题的研究与应对工作计划

加大对少子化问题的研究与应对工作计划一、引言少子化是当前全球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自身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生育率逐渐下降,出现了老龄化问题和劳动力减少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加大对少子化问题的研究与应对工作。

本文将提出一份针对少子化问题的研究与应对工作计划。

二、形势分析1. 当前的少子化问题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生育率普遍下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少子化的困扰。

少子化不仅直接影响到劳动力供给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还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影响。

2. 导致少子化问题的原因少子化问题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经济发展导致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生活质量,在成本和压力的考虑下选择减少生育;社会发展导致婚姻观念、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推迟结婚和生育;个人追求事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空间,也导致了少子化的出现。

三、研究与应对工作计划为了应对少子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研究和应对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大对少子化问题的研究力度少子化问题的研究需要全面,从经济、社会、教育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统计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少子化问题的具体原因和影响,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全面的政策措施针对少子化问题,各国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应对。

政府可以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例如提供育儿津贴、建立全面的育儿假制度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教育宣传,提高生育意愿,并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支持。

3.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少子化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老年人的养老福利和医疗保障水平,以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4. 引入技术创新和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创新和人工智能应用对于缓解少子化问题也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考虑利用技术手段解决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减轻人口减少带来的经济压力。

日本产生少子化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日本产生少子化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产⽣少⼦化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2019-10-01摘要:由于现代的⽇本年轻⼈普遍愿意晚婚与婚后不育,所以导致了少⼦化现象的产⽣,少⼦化现象得到了⽇本政府的⾼度重视,少⼦化现象的产⽣对⽇本的⽅⽅⾯⾯都产⽣了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本;少⼦化;家庭;晚婚;保育园⽇本少⼦化现象的产⽣原因由于当今⽇本的就业形势⼗分严峻,年轻⼈的失业率很⾼,⽽物价上涨速度快,经济的房展却不如⼈意,导致年轻⼈的就业压⼒⼗分⼤,⼯作⼗分艰⾟。

年轻热在适婚年龄却⼀直在忙于⾃⼰的⼯作与事业,⽆暇估计⾃⼰的婚姻问题,所以导致了⽇本年轻⼀代晚婚的现象极为普遍,年轻⼈结婚的年龄越来越⼤,许多年轻男⼥都不希望⾃⼰在20-30岁的适婚年龄段结婚,⽽是选择⼀拖再拖,⼤多数⽇本年轻⼈拖到30岁出头才想起⾃⼰结婚的事情,晚婚逐渐成为了⽇本年轻男⼥的共识,反倒成为了在⽇本年轻⼈中的主流意识观。

由于⽇本当代经济不景⽓,就业的压⼒⼤,年轻⼈也随时⾯临着失业的风险,所以出现了许多年轻⼈不但晚婚,并且在婚后也不打算⽣⼦,有些⼈担⼼⽣⼦后会影响⾃⼰今后的事业前程,⽽有的⼈则担⼼⽣下⼩孩后会⼤⼤增加⾃⼰的经济负担,⾃⼰承受不起新⽣⼉⼤量的⽣活与教育的开销。

有少数极端者甚⾄会⾛上不婚的道路,因为有的⼈决⼼将⾃⼰的⼀⾝放在⾃⼰的事业⼯作上,也有部分⼈怕结婚后⼤乱⾃⼰平⽇的⽣活。

总之,不同于⽇本⽼⼀代的⼈,⽇本当今的年轻⼈受社会思想的开放,他们的个⼈想法也越发丰富⽽⾃由,不再是想他们的前辈那样注重⼀些传统的约定成俗的事,⽽是不断地追求⾃我的幸福与个性发展。

很多年轻⼈即使结婚了,也⾮常不愿意⽣育下⼀代,因为⽣育下⼀代的花费成本极其⾼,孩⼦的各种⽣活费,医疗费,教育费使得刚刚踏上社会的年轻⼈完全不能承受这样重的经济压⼒。

其次,不同于以往⽇本“男主外,⼥主内”的传统家庭分⼯模式,现在⽇本家庭很少会有全职家庭主妇,⼤多数妇⼥都会从事社会上的⼯作,这不仅是由于经济不景⽓带来的⽆奈选择,也是年轻⼀代的⽇本⼥性追求⾃我幸福与⾃我理想追求的⼀个进步。

日本生育率影响因素分析

日本生育率影响因素分析

日本生育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据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日本人口总数为1.26亿人。

在世界范围内,日本长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密度较高。

在20世纪之后,日本进入工业化社会,出现了社会文明转型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生育率下降现象。

我们知道,日本随着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人口的增长模式经历了战前的“生多死多”和战后的“生少死少”两个阶段。

生育率及死亡率的降低导致日本的人口结构日趋少子化和老龄化,并进而导致日本在2005年进入“人口减少社会”,创二战后的最低水平。

日本人口年龄结构的变迁和生育率的减少,将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日本经济增长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

目前,日本利用经济手段刺激妇女多生育,但见效甚微。

对于日本所出现的生育率变化的影响因素,做出如下分析:一、人口政策的实施人口政策对于生育率的影响是直接的。

日本人口政策的发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鼓励人口政策,第二个阶段为控制人口。

历史上日本就鼓励人口增长,明治初年采取了奖励生育政策,对贫困家庭,发给育儿补贴,实行孕妇登记、死产检查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为军事上的需要,制定了明确的鼓励生育政策。

1941年颁布了《确产人口政策纲要》,要求到期1960年,日本总人口到达1亿,为实现这目标,政府采取早婚多育的措施,将结婚年龄降低3岁,鼓励一对夫妇生育5个孩子。

为此,日本政府从贷款、就业、税收、物资供应、补贴、精神鼓励等方面入手,鼓励早生多生。

据资料显示,1947年到1949年的3年时间,日本人口出生数达到了270万人,这就是日本的婴儿出生高峰时期。

日本政府为此担忧,认为如果人口这样增长下去,日本会被灭亡,于是不断制订出抑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奉行限制生育,提倡优生的政策。

1948年政府制定了《优生保护法》,放宽对人工流产的限制。

1949年内阁成立“人口问题审议会”。

并决定健全和普及家庭生育计划。

日本少子化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日本少子化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日本少子化的启示和经验教训日本的少子化进程早于中国近20年发生,目前的少子化程度也比中国更深。

较早的少子化进程也相应地让日本比中国积累了更多应对少子化的经验,可以为中国带来启示。

同时,日本在应对少子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失误和不足之处,值得中国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一)对中国的启示通过梳理日本的少子化对策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对少子化问题十分重视,自1994 年以来的二十几年中陆续出台了三十余项针对少子化的法律、政策、提案、计划等对策;相继成立了多个专项委员会、工作组、项目组等机构来制定和推进少子化对策。

且日本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少子化对策的过程中,内阁府、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大藏省、财务省等众多中央行政机构全都参与其中,并充分发挥地方自治团体、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力图创建全社会共同应对少子化问题的政策环境。

日本二十多年来的少子化对策虽然收效甚微,但并不能因此认为其对策是失败的。

一系列的少子化对策延缓了日本生育水平下降的步伐,近几年总和生育率也出现了微增的趋势。

换言之,如果日本没有采取这一系列的少子化对策,其生育水平可能会进一步降低,给人口结构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日本很多学者的研究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效果。

因此日本的少子化对策仍能为中国围绕全面二孩政策制定整体性配套社会政策提供经验和参考。

中国在近几年才开始生育政策的调整,政策的具体效果需要等一段时期之后才能体现。

根据测算,全面二孩政策的新增目标人群(15~49岁育龄妇女)约为9000 万人,其中40岁以下的育龄妇女占40%以下。

一般认为高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较低,但是更倾向在政策出台后尽快选择生育二胎;低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较高,但会根据自身工作与家庭的安排逐步选择生育二胎。

这部分目标人群生育势能的逐步释放会影响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对适度提升生育水平、缓解人口老龄化、延缓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大致在1.6~1.7之间,距离《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的总体战略目标差距不大。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随着少子化的迅速发展,生育水平长期处于“低生育率陷阱”中的超少子化状态和人口负增长已成为21世纪以来日本少子化的基本现状。

1.少子化程度不断加深日本自进入少子化阶段后,生育水平下降的速度很快。

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在1978 年下降至1.8以下(1.79),1989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降至史无前例的1.57,甚至低于1966年“丙午迷信”的1.58的水平,引起了日本国民的震动,史称“1.57冲击”。

少子化问题至此才得到日本国民的重视。

此后,日本的总和生育率进而在1992年下降至1.5。

从总和生育率来看,日本从少子化到严重少子化再到超少子化阶段仅用了3年和5年的时间。

从人口出生率指标来考察,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在1981年降至13‰,同样仅用了3年时间就达到了严重少子化程度。

之后日本的人口出生率继续下降,在1988年降至11‰以下(10.8‰),从严重少子化到超少子化也仅用了7年。

从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来看,日本的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于1991年降至18%以下(17.7%),达到严重少子化程度,并于1999年降至 15%以下(14.8%),达到了超少子化程度。

日本进入少子化阶段后,少子化程度迅速加深,无论从哪个指标来看,都在10年之内完成了从少子化到严重少子化、进而到超少子化的过渡。

少子化正式开端的1974年,是日本最后一个年出生人数超过200万的年份(约203万),此后年出生人数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萎缩。

根据日本战后的两次生育高峰来看,作为人口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应该再出现一次生育高峰,也就是“团块三代”。

但是从那几年的出生数据来看,虽然1994年、1996 年、1998年和2000年的出生人数分别相比前一年有微弱的增加,但总体上仍未改变出生人数持续萎缩的趋势,预期的第三次生育高峰并未如期出现。

不断降低的生育水平也直接作用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上。

在少子化开端的几年,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尚能维持在10‰左右,此后持续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子化”威胁日本生育能力下降原因何在
据日本某网站报道,受“经济拮据”、就业难、生活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日本适龄男女青年晚婚晚育后,都出现“不婚不育”、“婚而不育”现象。

这一现象直接导致生育率下降,幼年人口逐渐减少,老龄化加重,而出现“少子化”,直接危害到日本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各方面。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在24~28岁,此时卵巢等内生殖器官处于最佳状态,超过30岁后的生育将面临自然生理期低落的限制,故而“不婚不育”一大原因是女性卵巢功能受到影响,致使卵子质量不佳或是不排卵而出现不孕,但是“婚而不育“不仅仅是女性不孕的原因,男性的不育也是要提上日程。

据有关调查,日本男性不育发病率逐年增高,日本男性里每100人里就有1人是无精子症患者。

日本多宅男,这些不工作、不社交,对动漫、电玩等狂热的年轻人,多沉溺暴力的动画、成人游戏如御宅伴侶、3D 工口医、3D定制少女、3D定制少女、修罗恋等等。

一方面这些宅男整天呆着家里玩电玩、动漫,长时间的一个姿势,容易导致前列腺局部血脉不畅,引起一些列的前列腺炎疾病;另一方面,暴力动画、成人游戏,容易导致精神高度的紧张,不利于体内内分泌的调节而出现失眠、多梦等症状;再有就是在“亲临”成人游戏的时候,难保不会频繁的手淫,而手淫过度会使得前列腺常处于充血状态,进一步诱发出前列腺炎,炎症长期刺激下,就会导致出现不育。

对于有炎性感染导致的男性不育,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睾丸炎等生殖器感染性不孕,都是可以服用利尿消炎丸治疗的。

再有就是,日本遭受了地震、海啸以及核泄漏三重灾害,这些或多或少都会男性的精子质量产生影响,致使该地区的男性精子畸形率大增。

当畸形精子率超过10-15%之后,就会直接影响到男性的生育能力;对于有辐射原因导致的精子畸形率高,唯一的办法就是愿意辐射源。

男性不育的话题,不仅仅日本是个个例,但是出现这样“少子化”,与日本的饮食、地域条件、居民的人生观等不无相关。

对于出现的不育,多建议查明原因,若是有病原体感染导致的后天继发性不育,都是可以服用利尿消炎丸治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