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 孙昂

合集下载

读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

读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

读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著作的《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一书,其中一篇题为《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的文章让我印象深刻,获益匪浅,下面我就读后的一点感悟分享如下:一、重视阅读,让海量阅读为学生积淀成长的力量。

翻开文章,于老师的观点“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率先映入眼帘。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常常让人感觉复杂繁琐,不仅是教授语文知识,而且还要考虑语文学习的生理、心理机制。

那么于老师为什么会认为教语文很简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仔细地向下阅读。

本以为于老师会高谈阔论但是没想到于老师用语亲切、朴实,取代高深的理论知识选用了许多真实例子让我明白这样的结论并非信口开河而是真真实实从实践中总结而来。

读完文章,我首先感慨到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鼓励学生海量阅读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于老师在文中列举的第一个真实案例是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实施的“语文实验室计划”。

这个计划的提出者是当时出任该校校长的李希贵先生。

他提出的计划规定:高中每星期上六节语文课,两节由老师讲,四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

老师只讲教材精彩之处,表达的方法和语文知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校彻底改变了高考语文成绩低迷的局面。

精讲、多读成就了高密一中的辉煌,由此我感慨到语文教学不能一味地满堂灌式地向学生讲解课文内容,而应该抓住核心精讲,教授方法,同时还要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于老师在文中列举的第二个案例是1997年吉林市丰满区教育局组织全区小学毕业班统考,其中来自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巧云班上的学生成绩优异排名靠前,引起了全区关注。

通过专家调研找出杨巧云老师教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鼓励学生多读书,并且大量地阅读课外书。

于永正老师因此感慨到:“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此外,于老师还在文中还谈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他讲到在小学时班上的白老师特别重视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的点滴感悟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的点滴感悟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的点滴感悟最近随手翻了小学语文名师讲演录这本书,看了于永正老师写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一章,深受启发。

于老师的课一向以朴实而实用受到许多年轻教师的模仿与学习,而自己本身也不属于特别有激情的教师,所以读到于老师的文章时就特别容易产生共鸣。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篇文章以事例向我们阐述了教语文的关键在于多读多写,并且用生动而鲜活的例子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的实用性。

文章列举了以下几个例子:一、山东高密一中李希贵:精讲,多读。

二、吉林杨巧云:读、写,多读多写。

三、冯其庸先生:读,多读书。

教师要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教学生多读书。

四、李振村主编: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多少知识都重要。

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里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热爱阅读,热爱学习。

五、高林生先生:读书,多背。

六、自己的经历: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七、龙口实小:大量读书,双轨运行。

八、课标: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从这些内容中我们清楚地看出,学语文,就要重视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把读到的东西写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让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就,激发所有学生心中的那份热情。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真的要学会把读书植入我们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读书,交流,成长。

而我们老师自己更要做学生的典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我们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将我们没有读的书与孩子一起读,一起去读孩子们喜欢读的书。

当孩子有了阅读的兴趣之后稍加引导,再加上孩子们想了解世界、认识事物的心情越来越急切,阅读面自会拓宽,语文自然而然就学好了。

因此,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向我们道明了教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多读书。

读书时还要思考,让孩子试着把想法写下来,只有这样读书才可以深化,升华。

《教育其实很简单》读书心得

《教育其实很简单》读书心得

黄宗奎读书心得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读书已是我的生活态度,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读书不太喜欢写读后感,因为,一本好书我会反复的读,而每一次品味都会给我不一样的感悟。

书是人类灵魂的产物,在书籍里可以和千年之前的伟人、思想家交流思想。

在智慧碰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

我个人觉得我是一个人格比较复杂的人。

因为,影响我思想和性格的是四种完全不同的书:《论语》、《孔子家语》等儒家传统中庸思想在我心底树立了一个君子的形象;《史记》《吕氏春秋》里面一个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也给我深深的触动;《菜根谭》《围炉夜话》《增广贤文》让我领略日人情世故;《世说新语》《绝版魏晋》《竹林七贤》让我襟怀洒脱……。

教语文,真的很简单 读后感

教语文,真的很简单 读后感

教语文,真的很简单-----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近日看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后,才突然领悟到,一些华丽、繁琐、热闹的语文课只能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真正意义上能让学生切实提高语文能力终身受益的语文课,而且那种课多数只顾了热闹却没有抓住语文教学中最关键的“读”和“写”。

而于老师的文章中提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读”、“写”,而“读”和“写”也正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多阅读对写作是极有帮助的。

实践表明:学生要把语文学好,把文章写好,就先要多阅读。

读,大量的读,读到可以称为大量。

最具权威的“课标”已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了科学而详实的要求,并在每一学段都有具体分配:1-2年级不少于5万字;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

也有专家研究指出:学生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可我们语文老师是认真而踏实地要求学生这样做的吗?又有几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达到了这个要求?一节课,40分钟,常常被我们支配成分析、讲解、讨论、练习……老师讲的累、学生听得苦,有多少时间是真正花在学生“读”上面?并且我们这个“读”不光是指读课本中的文章,还包括读课本外的文章。

读还要结合实际、身临其境。

语文教学的“门外汉”徐宗文老师,经常朗读课本外优美的文章给学生听——下雨了,教描写下雨的诗,下雪了,教描写下雪的诗,徐老师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充满了激情。

使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在学生心目中鲜活起来,使学生有了强大的阅读动机。

再来说一说“写”。

一个人语文能力要表现出来,除了会读能说外还必须能写。

特别是会写作文,只有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综合水平,因为文章需要字、词、句、段来组成,即组词成句、连句成段、结段成篇,所以平常教语文时就必须培养学生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因此,语文教师从小学生第一堂语文课起,就要有目的的培养小学生将来作文的能力。

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心得体会

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心得体会

任保平名师工作室第五批跟岗研修学员评课稿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这段时间,我阅读了《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本书,读过之后,我只觉得胸中涌动着一股激流,一股强大的对“激情语文”的感动。

感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对教好语文的莫大的期待和信心!无论是从序言到各位名师的讲演录,都深深地触及我的心灵,以下是我读这本书后的一些感受和想法1、从孙双金名师的《重构12岁以前的语文教学体系》讲演中,我知道了:重诵读、重记忆、重积累,应是12岁之前语文学习的重要法则!靠背诵,人类传承了我们的文明;靠背诵,人类发展了自己的脑神经、大脑,发展了我们人类的智慧。

重构后怎么教:第一,时间如何分配?挤出时间来教国学、诗歌、儿童文学经典。

每天的早读时间可让学生诵读国学和诗歌经典。

第二、现有教材怎么教?一般可先让学生诵读全文,然后提一两个关键问题帮助理解课文,接着再背诵文章中的精彩成语、句子或片段即可。

第三、国学和诗歌经典怎么教?教学时应以诵读、背诵为主,辅之以适当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不求甚解”“熟读成诵”应是国学、诗歌教学的原则。

第四、儿童文学怎么教?重在积极引导,推荐书目,激发兴趣,以孩子自主阅读为主,提倡家庭亲子共读。

第五、语文作业怎么做?读、背、写,“写”就是写日记、写随笔、写读书笔记。

2、老师怎样教语文?两个字:读、写。

说得稍微复杂一点是四个字:多读多写。

高中的老师能做到,小学的老师能做到,作为中学的语文老师,我们同样能做到。

很多教育名家的成功也在告诉我们广泛阅读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在上学期间,曾因多种原因多次辍学,但他从没放弃过读书,《三国演义》很多回目都能背下来。

他后来遇到了丁约斋老师,对他很器重,说他读书多,悟性好,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冯老快80岁高龄的时候,还回忆起自己的这位老师,并牢记老师当时送他的三句话。

丁约斋老师怎样教语文的?一是赏识学生,二是启发点拨,教给方法。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心得体会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心得体会

任保平名师工作室第五批跟岗研修学员读书心得名师荟萃,智慧分享——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兴义市盘江路小学 xxx《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本书的书名选自于永正老师一篇演讲的标题。

这本书收录了21位名师、专家的讲演录,每个人的讲演都观点鲜明,说理透彻,带我从各个角度认识语文教学的真谛,了解语文教学的规律,进入简单高效的语文教学之门。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带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一章节。

她的语文教学之路,无疑在我的心里种下了一粒探索、尝试的种子。

韩老师说:“海量阅读的方式简单得很,就是读、读、读……课堂上充满琅琅读书声,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都是三言两语,是夹杂在诵读中间的‘休息’。

在韩老师的课堂上,教语文变得更加简单,就一个字:读!我不由感慨:教语文,真的就这么简单!我想,我会尝试着去做,带我的学生也踏上阅读快车道,让他们也能沉浸于书香墨韵,体味其中之乐。

除此之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xxx的《我这样细读文本》这一内容也让我很有感触。

她在文章开头写到:教材好比一个需要你诊断的人,当然不一定是病人。

对教材把握的准确程度,于语文老师,好比“望、闻、问、切”之于一名医生。

对一个专业的语文老师来说,解读教材的重要性毋容置疑。

没有对文本的触摸,没有对文字的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志教功——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就会丧失殆尽。

这就是文本细读的作用。

窦老师在文中告诉我们:若求教学的精益求精,教材的文本解读应当率先做到全面细致,以对其“原生价值”的充分领悟奠定把握文本基调的底气,以对其“教学价值”的充分挖掘实现教学内容选择余地的最大化。

唯此,备课时才能“游刃有余”。

……细读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教师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既在细节处探查入微,同时还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驾驭教材,并善于整合教材,学会走出教材。

孙凯静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心得体会

孙凯静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心得体会

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心得体会册亨县坡妹镇中心小学孙凯静在任校长的带领下,我有幸拜读了《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本优秀的书籍,走进了许多名师的世界,他们超前新颖的语文教学理念,使犹如井底之蛙的我大开眼界。

虽然我从教已经十多年了,一直认为语文课不就是教教生字,读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行了。

在课堂上都是老师讲的多,学生思考得少。

一篇课文牵涉到的内容都要讲到位,害怕这里没有讲到考试要考,那个知识点没有讲到考试也要考,总是瞻前顾后。

拿到这本书,我不禁在想,是怎样的方法让这些名师、专家们发出“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样的说辞?我读了这本书会不会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教语文确实很简单?我带着这样的期盼和疑问读了这本书后,再来对比我们平时的课堂,确实感受颇深,下面就谈谈我的收获。

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于永正老师说:“教学生写字,首先老师对书法要略知一二;教学生读书,首先老师要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奥妙之所在;教学生作文,首先老师要知道一点写作知识,总之,老师要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

”读到这里,我深感惭愧,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我,这些都是我所欠缺的,老师都没有具备很强的知识底蕴,又拿什么来教给我的学生呢?所以我们要提高自己的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于老师说的,一个字“读”,两个字还是“读”,只有多读多写才能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朱作仁教授考察过龙口实验小学后说:“别小看了‘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这八个字,这是教语文,也是学语文的规律啊!”只要让我们的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相信学生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二、教师少分析,学生多读多写韩老师的《海量阅读,带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在韩老师的课堂上,教语文变得更加简单,就一个字“读”,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都只是三言两语,是夹杂在诵读中间的“休息”。

这一遍读熟了,问一两个问题,接着读下一遍,老师也省去了繁杂的解说,把时间让给学生自己读,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有活干”,这种看起来简单而没有技法的读书模式,其实暗合了最重要的课堂理念,让学生自己享受课堂,给学生足够的文字营养。

教语文 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孙昂

教语文 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孙昂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孙昂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孙昂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孙昂书籍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就是一次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读书就是一次次次稀有的精神之旅,并使我们的思维以求活跃,思想以求升华,思路以求拓展。

寒假前,学校为每位老师准备工作了一份精神食粮,我斩获了一本《教导语文,其实很直观》,深入细致翻看这本书,视它例如黛安娜赛宝,深入细致节录,反反复复写作,用心体会书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哲理,体会优秀教师一流的教育理念以及思想精髓。

教导语文,真的很直观吗?我从书中深入细致摘了几位名家一流的理念:一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杨巧云老师说道,六年去,她只揪了两件事:一就是读书,大量地念课外书;二就是写日记,有话则短,无话则短,但必须秉持写下。

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没。

冯其庸:(其老师丁约斋)“读书要早,著书要晚。

”“读书要从识字开始”“写好了文章自己要多看几遍”。

教导语文和学语文一样,都就是一个“念”字——多读书。

从老师角度上说道,必须唤起兴趣,教给方法,教导学生多读书;从学生的角度上说道,自己必须多读书。

“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这是教语文,也是学语文的规律啊!只要我们使学生“太少做题,多读书,不好读书,念好书,念整本书”(课标语),只要把握住“读书”这两条线不摆,即为按照教导语文的规律回去搞,谁都能够把语文教导不好,谁的学生都会更上一层楼的语文素养。

二吴忠豪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现代语文课程的两大问题就是混为一谈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这两个相同的概念。

直观地说道,课程内容就是指“教导什么”,教材内容就是指“用什么去教”。

教课文,就是把课文的内容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

崔峦“必须和课文内容分析说道我爱你”语文课不应该追求教过,而是应该追求教会。

必须教会学生,其教学流程必须就是“重新认识领会——课堂教学运用——思考总结”。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书心得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书心得

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从未认为有任何工作是简单而又轻松的,自从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后,在别人眼里轻松又简单的工作更是让我压力重重,总是感叹:‚教语文实在是太难了!‛有幸读了《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本书,让我对教语文到底是难还是简单有了新的看法。

在张学青老师的‚诗歌教学,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经常诵读诗歌的儿童,他的耳中装满了活泼的生命旋律;他的眼里装满了鸟鸣蝶舞、云开花笑的真趣;他的心中,必然拥有更多的天真、单纯、爱与神圣。

他观察周围的世界,他看待自己的生活时,都会罩上一层美丽的光晕,保有这样的‘赤子之心’,也意味着生命底色的健康、美丽。

‛读到这句话时让我心潮起伏,我希望我的学生是单纯的、天真的,是心中充满爱与神圣的,无疑,承载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诗词歌赋是孩子们最佳的营养剂,可一册语文书中仅有的几首古诗、诗歌让我对这营养剂的贫乏感到担忧,孩子们能背诵诗句却不能理解其意,不至于要求孩子们定要深究其意,但若连古诗、诗歌所赋予的那种韵律美都无法体会,便觉失去了学习古诗、诗歌的意义。

我们需要努力使一首诗对孩子当下的生命直接起作用,让孩子的生命因此而变得激昂、充实、沉静或者丰富。

正如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的常丽华老师在班上孩子过生日时,会精心选择适合孩子天性的诗歌进行生日送诗活动,更是将诗融化到了孩子的生命中。

她的《美丽一万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有一些美是我可以带给学生的。

在《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一节中让我明确了到底该教给孩子们的到底是什么。

香港老师在大陆上《毕加索与和平鸽》一课让大陆老师都纳闷:他不是在上《毕加索与和平鸽》,而是在教学生画流程图。

通过这个课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什么叫教语文,什么是教课文。

教课文,就是把课文的内容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你首先要明确你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

读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

读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

读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我读完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简单?带着疑虑往下读.其实,简单语文要求教师不简单。

把深奥的道理说浅显,把复杂的问题做简单,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和本质,让语文教学真实、扎实、有效,这是简单语文的核心理念。

其实很简单》有感于老师的课,我没有机会亲自在现场听过,但他的语文教学实录及教学录像,我却看了很多。

于老师的课有情有趣。

学生在他妙趣横生、富于逻辑思维的引领下,有滋有味地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

“有滋有味”地学习语文来自于永正老师对教材的精心处理,也来自他对学生的善待。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于老师讲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生写字,老师要喜欢写字,对书法略知一二;教学生读书,老师要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奥妙之所在;教学生作文,老师要能写点文章,知道一点写作知识,那么,教语文就更不难。

”当我们聆听大师讲课时,就会发现他们板书时工工整整、规范的楷体字,还没开始讲课,同学们就已经被他的字折服。

我的体会是让学生写好字,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写字必须会读字,写字的关键之处是要知道一个字的每一个笔划,在整个字中的长短、断连。

与此同时,在写字的时候,还要学会欣赏怎样的字才是写得漂亮的字,比如写字要横平竖直,但横笔是左低右高的,还有的是中国汉字讲究等分、匀称,懂得了这些,才知道写字时将字写得符合审美观。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于永正老师的回答是,留下语言,积累了词汇;留下了较好的语感,能缀字成文;留下了认识和情感;留下了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了兴趣和习惯。

我觉得这是说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也就是说明白了语文教学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于老师与他的同事认为写字不只是写字,而且是可以育人的。

实践证明:写字能够让学生心态平和,平心静气,这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的心性修养。

永正老师举了不少的例子来说明,一个孩子喜欢写字后,会带来许多让人喜出望外的转变。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1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1

大道至简——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大孙小学张立敏新的学年,新的开始,我又认识了新的朋友——《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一直以来我认为很复杂的事,今天却有了一个南辕北辙的答案!教语文,真的很简单吗?我一再的问自己。

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我知道了原来外面的世界一直很宽阔,只是我自己一直将自己囚禁在自己的狭小思维里。

从毕业至今已有8个年头,八年的时间里,绝大部分时间我都在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每年迎来一批新的毕业年级的学生时,我都会觉得头疼,参差不齐的语文基础、难以入眼的习作……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入错行了,还是改行教数学好了!但是,我爱语文,爱读书,我想让我的学生和我一样热爱我们的语言、热爱我们的文化。

每年我的教学方法虽大同小异,但也确实在摸索中前进。

虽在基础和习作上下了大量的功夫,却依旧成效甚微,我知道,我对于如何教语文还有太多要学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从于永正老师那里,我知道了:只要老师喜欢语文而且具备相当的语文素养了,教语文就不难。

即:“教学生写字,老师要是喜欢写字,对书法略知一二;教学生读书,老师要是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奥妙之所在;教学生作文,老师要是能写点文章,知道一点写作知识,那么,教语文就更不难。

”这不正是我所欠缺的吗!一再的给学生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

而我自己又动了多少笔墨呢?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随着阅读,我在悄悄地改变着,一场秋雨的到来给了我一块很好的实验田,我与学生约定共同写一篇文章《秋雨》,看到他们一张张小脸上以往写作时的唉声叹气,此时变成了兴奋、跃跃欲试的表情,我知道我做对了。

“老师,你的作文会给我们看吗?”“当然!”简短的对话后,我看到的是学生脸上释然的微笑。

原来写作的兴趣也可以如此培养。

“人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怎么这场秋雨我觉得带来的是温暖呢?”一个平时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的孩子如此写道……孙双金老师《重构12岁以前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讲到,教语文很简单:抓住12岁以前的黄金记忆时期,背诵!靠背诵,人类传承了我们的文明;靠背诵,人类发展了自己的脑神经、大脑,发展了我们人类的智慧。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

教语文,不简单——《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镇东小学岑委《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本书收录了二十多位名师和专家的讲演录。

每个人的讲演都观点鲜明,说理透彻,展现了自身在语文教学中的观点和经验。

读完了《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觉得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语文一点都不简单。

反而在读完以后,觉得教语文更难了。

更是深深地觉得,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的缺陷有很多。

当然,读完以后,收获了很多,这本书值得读。

读完后,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阅读。

于永正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韩兴娥的《海量阅读,带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都提出了阅读的重要性。

教语文和学语文一样,都是一个“读”字——多读书。

从老师的角度上说,要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教学生多读书。

从学生的角度上说,自己要多读书。

“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

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里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感情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热爱阅读,热爱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和习惯,从一年级开始,我就从学校的图书室借来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放在教室的书架上,鼓励学生在课间和午休时阅读。

为了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我特意设置了阅读章,只要读完10本书,就可以换取一个阅读章。

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生进行阅读。

有些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会看看课外书,但我总觉得效果不是那么理想。

看了于永正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才发现我只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囫囵吞枣地读,有些学生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还有些孩子只是看看里面的图画,就随手翻过去了。

文中介绍了声情并茂地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回想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花了很多时间在讲解句子,讲解词语,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

正是吴忠豪老师提到的,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1暑假来临,学校发了3本必读书供我们充电学习。

首先吸引我的就是这本由李振村、杨文华主编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名师演讲录》。

原因很简单,我虽教了十几年的语文,也算是一个老教师了,可是在现实教学中总是有点固执又盲目地认为语文是所有学科最难教的一个学科。

教学内容多而繁杂,复习阶段我总感觉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复习,拿到试卷又总是感叹到:花费了那么多的经历,复习了那么多的内容,其实是做了那么多的无用功。

唉,语文到底该怎样教啊?“课堂简单高效,教师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这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

看到封面上“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几个赫然醒目的大字,我急切地翻看这本书,想从名师身上找到答案。

教语文,真的很简单。

书中一位位名师,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具体真切的操作方法将自己亲身的教学体验展现在我们面前。

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了“重构12岁之前的语文教育体系!”指出语文教育的三块“大石块”——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儿童文学经典。

首先是每天早上读10~20分钟的国学和诗歌经典。

其次,教材中课文的一般教学方法是“通读全文,然后提一两个关键问题帮助理解课文,接着再背诵文中的精彩成语、句子或片段即可”。

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诵读、背诵国学和诗歌经典。

儿童文学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特别能吸引儿童兴趣,重在积极引导,推荐书目,激发兴趣,自主阅读。

语文作业孙老师奉行的是“读、背、写”三字经,让学生真正享受语文学习内在的快乐。

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语文教师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海量阅读的方式简单得很,就是读、读、读……课堂上充满朗朗读书声,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都只是三言两语,是夹杂在诵读中间的“休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孙昂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是一次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读书是一次次次珍贵的精神之旅,使我们的思维得以活跃,思想得以升华,思路得以开拓。

寒假前,学校为每位老师准备了一份精神食粮,我收获了一本《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认真翻阅这本书,视它如珍赛宝,认真摘录,反复阅读,用心体会书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哲理,体会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思想精髓。

教语文,真的很简单吗?我从书中认真摘取了几位名家先进的理念:
一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杨巧云老师说,六年来,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

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没有。

冯其庸:(其老师丁约斋)“读书要早,著书要晚。

”“读书要从识字开始”“写好了文章自己要多看几遍”。

教语文和学语文一样,都是一个“读”字——多读书。

从老师角度上说,要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教学生多读书;从学生的角度上说,自己要多读书。

“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这是教语文,也是学语文的规律啊!
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课标语),只要抓住“读书”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二吴忠豪教课文,还是教语文
现代语文课程的一大问题是混淆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简单地说,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来教”。

教课文,就是把课文的内容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

崔峦“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
语文课不应该追求教过,而是应该追求教会。

要教会学生,其教学流程应该是“认识领会——实践运用——反思总结”。

三孙双金重构12岁以前的语文教学体系
12岁之前是人的记忆力的黄金时期。

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

语文作业就是三字经“读、背、写”
12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不求甚解的语文,是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

四窦桂梅我这样细读文本
没有对文本的触摸,没有对文字的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就会丧失殆尽。

这就是文本细读的作用。

像煲骨头汤一样,慢慢煨,细细炖,不温不火,熬出文本的味道和营养。

“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
在汉语中出生入死(朱光潜)
怎样进行文本细读?1 语言2细节3结构4背景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
正如安徒生所说,幸福不是艺术家的名声,王冠的光辉......幸福存在于对清贫的满足,对苦难的承受。

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许才是最幸福的。

小女孩“幸福”的形象在表面“不幸”的旷野深处不期而至。

仅仅凭借“细读文本”,未必能完全地发现作者的“本意”。

但除了“细读”,试问,还能有怎样的坦途能与作者神交若此?尽心已矣,虽不能至,但心安若素。

五王尚文语文教学,需要关注言语形式
朱光潜《谈文学》:语文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的好坏就不用管了。

其情可悯,其罪当诛。

其罪当诛,其情可悯。

语文教学如果只关注课文的内容,势必会把《小英雄雨来》上成思品课,把《自然之道》上成环保课,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上成科学课,把《文成公主进藏》上成历史课。

汲取他们给予的丰富营养,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是我的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