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语文,其实很简

合集下载

语文老师该看的书推荐

语文老师该看的书推荐

语文老师该看的书推荐1.《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于永正著教好语文,其实并不难。

于永正老师数十年耕耘课堂,对语文教育有着系统思考,他还培养数十位语文特级教师。

语文教师读后,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2.《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I(阅读教学卷)》于永正著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阅读教学方面的课堂实录,大致按年段顺序排列。

靳家彦、杨再隋、高林生等名家点评。

语文教师品读这些课例,可以迅速提升教学能力。

3.《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II(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卷)》于永正著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口语交际、习作教学方面的课堂实录。

张庆、周一贯、汪潮等名家家点评。

语文教师从这些课例中会得到不少启发。

4.《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李虹霞著美国最佳教师雷夫称之为“中国的第56号教室”。

于永正作序盛赞:她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亮点》支玉恒著这是一本为小学语文教师量身定做的书,有关课堂教学的诸多难题,支玉恒老师用120个课例为你做出解答,与你分享他的教育感悟。

仔细揣摩,定会给你带来诸多启发。

6.《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蒋***晶著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蒋***晶老师力作!倪文锦、王荣生、吴忠豪、徐冬梅推荐!7.《语文科课程论基础》(2023版)王荣生著一部填补我国语文课程论空白的力作!8.《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王荣生著本书是著名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的代表作,专门论述了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

9.《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薛法根著“为言语智能而教”从儿童智能发展出发,确定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由此聚焦教学核心目标,重组语文教学内容,并贴近儿童的'学习心理,设计板块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用课堂教学实践来解决“高耗低效”的难题,开辟一条科学化的语文教学新路。

10.《现在开始上语文课,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薛法根著《爱如茉莉》《匆匆》等16个经典的教学课例,展现了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的教学风格与课堂艺术,简简单单而又扎扎实实;崔峦、杨再隋、成尚荣、彭钢、潘新和、张华、吴忠豪等14位全国知名语文教育专家的精要点评,让你看到艺术背后的思想与理念,看到精彩背后的方法与技巧。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笔记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笔记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笔记《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书笔记所读的教育专著中,每一位名师无不在用各种方式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一语文教学,就是“读”和“写”。

江苏名师于永正老前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尤为深刻:学语文,其实很简洁,概括为两个字,即“读、写”;概括为四个字,即“多读、多写”。

已至暑假,邢校长给我们学校部每位语文老师发放两本书,其中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更详尽地诠释了孩子早期大量阅读的重要性。

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案例,不同层次的孩子通过“海量阅读”之后的可喜转变,让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为之震撼,为之动容。

下面将韩老师的经典语句及自己所概括的零星笔记记录如下:1进行“课内海量阅读“,不需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需要超群的教学艺术,我这样口才平平的丑下鸭,通过进行课内海量阅读,把安家立命的职场变成了布满乐趣的幸福之旅,为同学欢乐的书香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海量阅读”给老师、家长带来意外的惊喜,让孩子混沌的思想变得开豁明朗,从书中获得力气,获得欢乐。

3“海量阅读”,让同学快速增长学问,提高写作力量,有“下笔如有神”之感。

4爱同学是一种力量。

老师爱同学,就是具备培育同学可爱的力量。

同学淘气,作业滞后,是不会学习方法,不爱学习的表现,其根本缘由,是找不到学习乐趣,追根溯源,就是没有“海量阅读”。

5爱同学就是有本领把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变成和谐的乐章,当老师有力量指挥童声大合唱时便获得了自己的职业幸福,安家立命的职场就变成了布满乐趣的幸福之旅。

这里的“本领”条件就是,让同学海量阅读、醉心读书、自求博取、沉醉在书香墨韵之中。

6行动大于理念,实干就是力量。

“笨鸟先飞”,“行"大于“言”, “行”会转变“言:7阅读让孩子步入安静和平的港湾。

“海量阅读”转变同学,也转变老师,让你在家也能成为倍受敬重和有影响力的一员。

8公开课上出原生态的课,上出共性特色的课,唯有共性,才会突出。

洗尽铅华还本真

洗尽铅华还本真

洗尽铅华还本真近年来,陆续出现了加了定语的语文,如“本色语文”“简单语文”“诗意语文”“情智语文”“儿童语文”“心根语文”“生活语文”等。

加了定语而又不用结构助词“的”,形成的是一个合成词,表示一种特定的概念,给语文给予某种具体的限制和凸显。

了解定语的含义,可以感悟到倡导者对语文的理解和他们对语文教学的某种执着。

下面,就以列表形式比较各种加了定语的语文。

加定语的语文领军者的阐释笔者拙见本色语文一、平平淡淡教语文,二、简简单单教语文,三、扎扎实实教语文,四、轻轻松松教语文。

如果能如上四点,我想,这就是语文本色,或称为本色语文。

(杨再隋《语文本色本色语文》)“本色语文”,可能是最接近课标精神的语文,它力图匡正时弊,纠正一个时期以来语文教学的“浮华”。

但语文就是语文,按课标精神指导教学就是,似乎没有必要另为起名。

不加修饰的语文,才是语文。

简单语文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

(于永正《其实,教语文很简单》《小学语文教师》XX)“简单语文”,是针对语文教学的“浮华”,针对教学内容的深挖洞和无限拓展,针对教学形式的花哨而言的。

对匡正时弊有一定作用。

但是,“简单语文”一提出来,却招致不少质疑,如,《语文真的那么简单吗——兼与张庆老师商榷》《语文教学不能简单——与张菊荣老师商榷》等。

这和它变为口号有关系,“简单语文”,容易导致望文生义和理解的绝对化——“语文教学就是简单”。

其实,语文教学既简单又不简单,相对而言,教学方法可以简单,读读、背背、议议、写写;但教学内容的选择却不简单,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个中滋味,不少老师都有体会——文本的解读要老师有终身备课的功夫。

诗意语文一、诗意的灵魂:价值引领;二、诗意的血脉:文化传承;三、诗意的旋律:精神诉求;四、诗意的光华:生命唤醒;五、诗意的情怀:感性复活;六、诗意的风采:个性高扬;七、诗意的神韵:智慧光照;八、诗意的境界:心灵对话。

教学方法简单

教学方法简单

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方法,听起来好像是很专业、很严肃的东西,但其实它也可以很简单呀!咱就说,教学不就像做菜嘛!你得有好的食材,这就好比我们的教学内容,得丰富、有营养。

然后呢,还得有合适的烹饪方法,这就是教学方法啦。

有的老师就像大火爆炒,激情满满,让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有的老师呢,像小火慢炖,慢悠悠地,但也能把知识炖得透透的,让学生慢慢品味。

想想看,要是教学方法太复杂,那学生不就像吃了一顿过于花哨却没什么味道的大餐,云里雾里,啥也没记住。

但如果教学方法简单,那就像吃家常菜一样,舒服、亲切,还容易吸收。

比如,讲故事就是个超简单又好用的教学方法呀!谁不喜欢听故事呢?把那些枯燥的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们肯定听得津津有味。

就像小时候听妈妈讲故事一样,不知不觉就记住了好多东西。

还有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也很棒呀!别老是老师在上面讲个不停,让学生也动起来。

就好比学画画,光听老师讲怎么画,哪有自己拿起笔来涂涂画画学得快呀!他们在实践中会犯错,会出糗,但那又怎样?不经历这些,怎么能真正学会呢?再说说提问吧,这可是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别小看了提问,这能让学生的脑子转起来,让他们主动去思考。

而且呀,老师也能通过学生的回答,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理解。

这就像在和学生聊天一样自然,多好呀!还有像小组讨论这种方法,大家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问题,多热闹呀!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这可比一个人闷头学习有意思多了。

教学方法简单,并不代表就没有效果呀!有时候,越是简单的方法,越能直击要害。

就像武林高手,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巨大的威力。

咱当老师的,也不用非得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实实在在地把知识教给学生,让他们能真正学到东西,这不就够了嘛!所以呀,别再觉得教学方法有多难多复杂啦!只要我们用心,用那些简单又好用的方法,肯定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就像那句话说的,“大道至简”,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呀!让我们一起把教学变得简单而有趣吧!。

语文教育其实很朴素——李镇西访谈录

语文教育其实很朴素——李镇西访谈录

■■■■■■■■III名家访谈语文教育其实很朴素——李镇西访谈录◎李镇西唐燕黄碧斋李镇西,苏-大学教育哲学博士,5文特级教9。

1982年2月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先后供职于乐I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盐道街外国语学校、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曾担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并依据多年的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形成多达60多部教育专著,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彩响。

教育理念是:"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亭受童心好老1。

”唐燕(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教师,以下简称唐):李老师好!我们发现,无论是在班主任工作中在语文教学中,都h民主”,在语文教育中您要倡导“语文民主教育”?李镇西(以称李):原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给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教育一这首先是人学。

”因此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也应该是教育的目的。

叶圣陶说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可见语文在民主教育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根本上说,语文民主教育与语文素教育是的。

是,在教学中学生的素质,在民主教育的学的心灵,对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学。

因为“真教育是心心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的,心的。

”(陶知语)对教育说,对学生的民主一说,了对学生的人的,了教育中与的,心灵与心灵的呼应,教育不是陶知所说的“真教育”,而只是“伪教育”。

“语文民主教育”不只是我一个人的,10年以来所起的语文素质教育,特是的语文,义上说,是对语文教育的,是对“语文人学”的唤。

因为语文标无论是的义教育语文标,是在见的中语文标的与民主精神是的。

语文标准的每一每一,一不了对学作为语文学主的,民主的:““学,学基本的语文素”“重学生在学中的独特验”“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高级职称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总结600字(通用3篇)

高级职称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总结600字(通用3篇)

高级职称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总结600字 (通用3篇)学校语文老师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当始终勤奋务实地对待教学工作,等到一个学期结束,工作告一段落后就可以总结一下,学校语文老师工作总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级职称学校语文老师工作总结600字,仅供参考,盼望能为您供应参考!高级职称学校语文老师工作总结600字(篇一)作为老师,既应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养、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也应当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

这一学期我要立足岗位,以集体备课、业务学习和课堂教学讨论为业务学习载体,通过自主学习来满意教育教学的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质量。

一、教育理论方面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转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给同学更多的思索空间,在教学过程多方面的力量,比如同学动手力量、同学独立思索问题的力量,更多的注意同学力量的培育,而不是将同学培育成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人才。

要做到这些方面,必需要我们学习相关的教育学问和本学科的学问,从而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本学科中来。

所以自己常常阅读相关的报刊杂志、通过上网扫瞄最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来使自己始终能够拥有新奇的血液。

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同学学得轻松,学有所得,真正成为了同学心目中学习的引导者。

二、道德修养方面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同学学习学问的引导者,更是同学人品学习的楷模。

做到敬重同学,不对同学偏见,重视他们提出的意见,而不是高高在上,课堂上是师生,生活中是伴侣,对同学的信任,从而也使他们信任自己,这样就能有助于教学的进行。

在教学过程的学问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同学道德修养的提高,所以,我自己先学会怎样欢乐的学习、生活,从我做起,而不是说一套做另一套,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这样,同学才会从我这学到一些他们所需要的;同时,自己也时时刻刻关怀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教学力量方面在教学中,立足于同学,从同学动身,成为同学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推动者、引导者,努力进展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洗尽铅华还本真——加定语的语文

洗尽铅华还本真——加定语的语文

洗尽铅华还本真——加定语的语文近年来,陆续出现了加了定语的语文,如“本色语文”“简单语文”“诗意语文”“情智语文”“儿童语文”“心根语文”“生活语文”等。

加了定语而又不用结构助词“的”,形成的是一个合成词,表示一种特定的概念,给语文给予某种具体的限制和凸显。

了解定语的含义,可以感悟到倡导者对语文的理解和他们对语文教学的某种执着。

下面,就以列表形式比较各种加了定语的语文。

加定语的语文之一本色语文领军者的阐释一、平平淡淡教语文,二、简简单单教语文,三、扎扎实实教语文,四、轻轻松松教语文。

如果能如上四点,我想,这就是语文本色,或称为本色语文。

(杨再隋《语文本色本色语文》)笔者拙见“本色语文”,可能是最接近课标精神的语文,它力图匡正时弊,纠正一个时期以来语文教学的“浮华”。

但语文就是语文,按课标精神指导教学就是,似乎没有必要另为起名。

不加修饰的语文,才是语文。

加定语的语文之二简单语文领军者的阐释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

(于永正《其实,教语文很简单》《小学语文教师》2005)笔者拙见“简单语文”,是针对语文教学的“浮华”,针对教学内容的深挖洞和无限拓展,针对教学形式的花哨而言的。

对匡正时弊有一定作用。

但是,“简单语文”一提出来,却招致不少质疑,如,《语文真的那么简单吗——兼与张庆老师商榷》《语文教学不能简单——与张菊荣老师商榷》等。

这和它变为口号有关系,“简单语文”,容易导致望文生义和理解的绝对化——“语文教学就是简单”。

其实,语文教学既简单又不简单,相对而言,教学方法可以简单,读读、背背、议议、写写;但教学内容的选择却不简单,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个中滋味,不少老师都有体会——文本的解读要老师有终身备课的功夫。

加定语的语文之三诗意语文领军者的阐释一、诗意的灵魂:价值引领;二、诗意的血脉:文化传承;三、诗意的旋律:精神诉求;四、诗意的光华:生命唤醒;五、诗意的情怀:感性复活;六、诗意的风采:个性高扬;七、诗意的神韵:智慧光照;八、诗意的境界:心灵对话。

小学语文教育随笔简短5篇

小学语文教育随笔简短5篇

小学语文教育随笔简短5篇小学语文教育随笔简短1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

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

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

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

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

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个人教学主张语文版简短经典

个人教学主张语文版简短经典

个人教学主张语文版简短经典我一直觉得,做老师就像是做饭,得掌握火候、选好食材,才能做出一道让人回味无穷的佳肴。

说白了,就是得有自己的教学主张,要不然怎么能教出有思想、有灵魂的学生呢?我觉得,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读写,更多的是要让他们在这片文字的海洋里游得更自在、更从容。

每次站在讲台上,看着那些小脑袋瓜,一张张充满好奇的面孔,我就能感受到一股责任感:我得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让他们明白,文字不只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传递情感、表达思想的力量。

说到教学,我的看法简单明了: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规则,也不是把一堆古诗文硬塞进脑袋,而是让他们在语文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让他们爱上语文,而不是害怕语文。

对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语文好像就是“死知识”,其实不然。

我们学语文,学的不是那些枯燥的拼音、字词、语法,而是通过这些字句,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与智慧。

你看,那些古人写的诗词歌赋,仿佛是从千年以前穿越而来,带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它们不只是在纸上舞蹈,而是在每个读者的心里留下烙印。

这种感觉,才是语文的魅力。

教学不能只靠一味的说教。

得有点“套路”,对吧?我的方式就是在课上注重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要知道,语文的魅力不光在于老师说得多好,而在于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当学生们自己去解读诗词,去想象作者的心情,那种“啊,原来是这样啊”的惊喜,才是最真实的学习体验。

再说了,语文不只是写作文考试,更多时候它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学会用语言去传递自己内心的感受。

有时候我会和学生们玩个游戏,把他们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一篇课文写出不同版本的结局。

比如,大家都看《西游记》,那你们看,孙悟空如果没去西天取经,世界会变成啥样?是孙悟空当上了东海龙王,还是他成了个大侠?这时候学生们的思维就开阔了,课堂气氛也特别活跃。

教学中的“好玩”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的。

还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讲古文时,临时加了个互动环节,让他们模仿一下古人的语气,跟我一起念一遍“桃花源记”。

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

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

篇课 文可 以提 问的角度有若干个 ,怎样才 能从 中抓 出一个 主 语言感悟 、积 累和运用上 ,用在基本 技能的训练上 ,提高学


精 心备 课 ,以 学 定教
备课 应重点备 “ 轮廓” ,备 “ 框 架” 。过 去 ,我们备课过 多考虑教 师是怎么教的 ,备教学 的过渡语 言 、课 堂提问 、启
课堂教学 应尽可能地教给学 生学 习方 法 、学 习技巧 ,然 后让学 生利用这些方法举一反 三 ,运 用到实际学习 中去 。教 师在学法指导上要遵循 “ 教—— 扶— —放”的原则 ,让 学生
二 、有效提 问 ,设计 大问题情 境 教学 中设计 的问题不 能太琐碎 ,要设计涵 盖全文的 、有 价 值的大 问题情境 ,要以大 问题 为主线 ,贯穿课堂始终 。一
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把时间和精力用 在朗读课文 、 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 的语文 教学 应返璞归真 ,课堂 中应该 书 声琅琅 , 咬文嚼字 , 品词析句 , 要努力实现 “ 简简单单教语文 , 完完全全为学生 ,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总之 ,让语 文课从错综 复杂 至 U 简简单单 ,其实就是要 提 高课 堂教学效 率 ,让课堂富有语 文味 ,实现教学 的返璞归真 。
断前进 ,在 前进 中不断摸 索,走 出一条 活且 实、快且优 的教 学之路 。 关键词 :简单
【 中图分 类号 】 G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8 — 1 2 1 6( 2 0 1 5) 0 2 B 一 0 0 3 0 — 0 1
“ 努力建设开放 而有 活力 的语文课程 ” ,这是新课改提 出 的一个 重要理念 。为 了充满活 力 ,许 多教师动足 了脑筋 。但 是 ,不乏这样的现象 : 有的课 ,吹拉弹 唱,热闹非凡 ; 有 的课 , 又 画又演 ,活泼有趣 。但追 问学生学 到了多少关于语 文的东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我怎样教语文》作者: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是于永正老师写的。

于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

1962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95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教育部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

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

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3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徐州市成立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

从1984年至今,于永正老师应邀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做学术报告2000多场次,上公开课3000余次,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教海漫记》《于永正与五重教育》等多部著作。

于老师自1962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以来,主要教的是小学语文。

他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说“痴迷”,也不为过。

于老师的导师张庆先生把他的语文教学概括为“五重”一一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相信听了于老师的课或者读了于老师的语文教学实录的人都会同意,这就是:于老师的课有情有趣。

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紧张感,更没有恐惧感。

学生在于老师的引领下,有滋有味地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写作。

“有滋有味”不仅来自于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而且来自他对学生的善待。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情感因素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不能干巴巴地教,不能冷冰冰地教。

学生的情感世界空虚、精神家园荒芜,比知识贫乏更可十白。

《简单语文不简单》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简单语文不简单》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简单语文不简单》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日,班内一位女生对我说:“老师,我认为学语文很简单,就是要多读、多看、多写、多思考。

”这是一个我平日从没关注的学生,因为她的成绩在班上实在糟糕,最近好似开窍了。

学生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良久。

语文简单吗?语文课简单吗……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方法称为教师的追求。

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也有我一样的疑惑。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说简单点二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

”可能有的老师觉得可以如释重负了:这下语文可简单了,不就是读读写写这事吗?但是于老师的课是简单中透着丰富多彩;朴实中透着深刻和充实。

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理解语文教学的简单。

简单语文并不只是简单的读读写写再读读,而是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

“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

”是的,语文教学拒绝一尘不变。

这就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为什么要改革?试想,如果还是和过去传统的模式那样,一个老师抱一本教辅口干舌燥的讲一节课,实行满堂灌,我们的学生愿意接受吗?何况现在的学生接触新事物的途径很多。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胸中得有点墨,有智慧,有应付课堂的法宝。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里可以组织学生排演话剧,让学生从中领悟文章主旨;在《社戏》里,上课前可花几分钟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木兰诗》里,可配合电教化展示诗中每个情节的图片,并配上相关情节的朗读录音,让学生能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在《安塞腰鼓》一课结束后可组织学生观看一场球赛,然后让学生即兴写一个小片段,描述赛场上的情形……可以说,课堂上各种教学手段,用得恰到好处,课堂才有情趣,读书才流露真情,课堂教学才变得简单有效。

当然,教学的别出心裁并非就是一味的求新、求异,而是让语文的听、说、读、写训练更加有情有趣。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共2篇)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共2篇)

第1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当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时,我心中不禁自嘲了下:这么直白地肯定语文的简单,一定不适合对于我这种菜鸟级教师的。

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我试着翻开了书本的扉页说实话,教书快一年了,我不能也没有能力保证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上得精彩而高效,甚至常常为自己的诸多付出与投入换来并非等价的回报而感到苦闷,回想起那些不快,至今还能在心里泛起阵阵涟漪。

但读完这本书,我确实受益匪浅,可以说,豁然开朗。

(一)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推进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

书中说到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巧云老师教学语文的成功经验,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竟然写出了“全区3000名小学生统考,前17位都是她班的学生”的`好成绩。

冯其庸先生、教育专家高林生他们的文学造诣都得益于多读。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于永正老师说的“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有书必读,就像牛一样,是草就吃。

”语文能力是长期读书积淀而成的,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通读他的这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我读出了两个字――积累,即让我们的孩子在各种各样的书中获得积累。

(二)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教师自身具备解读教材能力。

我很认可窦桂梅老师提到的“教师需要文本细读”的说法。

如果语文老师对文本不细细触摸,对文字不慢慢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就会丧失殆尽。

这就是文本细读的作用。

教师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文本,挖掘新的意义。

就拿《卖火柴的小女孩》来说,首先要做的时候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然后再将课文与原译文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进行质疑与确认,再开始反复地进行细致研读。

当然,在研读的过程中,要抓住它的语言、细节、结构和背景来清晰文章脉络。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于永正老师)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于永正老师)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于永正老师)展开全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个看法我是早就有了的,而且好多人都这样认为。

以前只是觉得大家都明白,无须多说,所以没写。

近来听了不少课,又读了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文章,才觉得有必要把这个问题说一说。

因为这个结论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所以还是让实践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一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语文的高考成绩总不尽如人意。

李希贵先生出任校长后,实施了一个名叫“语文实验室计划”。

“计划”规定:高中的每星期的六节语文课,两节由老师讲,四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

老师只讲教材的精彩之处,表达的方法和语文知识。

一位教高一的语文老师大不以为然,悄悄推开教室门,对读书的学生说:“别听李校长那一套,不讲怎么行呢?”于是又讲起来。

此事被李校长知道了,于是他请高一的老师,出一张语文试卷,让他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和读初中一年级的侄女也参加这次高中一年级的统考。

结果,李的儿子考了83分,侄女考了84分,均高于平均分(那次考试的平均分是80点几)。

李校长笑问:“我们讲了那么多,有用吗?”老师们默然。

这项计划实施以后,高密一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幅度提升,彻底改变了高考时语文成绩低迷的局面。

精讲,多读,居然就成了!教语文是不是很简单?二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例子没有典型意义,高中生具有自学能力,当然可以这样做了。

好,我们再举一个一所普通小学的一个普通班的例子吧。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的中学老师们经常抱怨说,中学教育质量之所以不高,是因为小学老师没有教好。

小学老师当然不认账——你们怎么把责任推到我们小学老师身上来了?为什么不从自身找原因呢?1997年,丰满区教育局决定全区小学毕业班来一次统考,看看小学的教学质量究竟怎么样。

这一考不要紧,考出了个令人注目又令人吃惊的问题——全区3000多名毕业生,语文前17名的学生都是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巧云老师班上的,而且,班里的其它学生排名也很靠前!而且,该班数学成绩也不错。

杨巧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她平时几乎没上过什么公开课!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人,怎么能教出语文成绩这么优秀的学生?匪夷所思!这件事惊动了省教研室的邓治安主任。

一年级语文听课心得体会7篇

一年级语文听课心得体会7篇

一年级语文听课心得体会7篇一年级语文听课心得体会篇1时间如水,一刺眼的功夫,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现将本学期详细工作总结如下:一年级新课程的内容多、学问面广,但又是打根底和培育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候,而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掌握力量较差,对大量枯燥的练习不感兴趣,简单产生厌倦心理,教学中假如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学生获得的学问显得很零碎,不扎实。

所以我总是想方设法带着学生轻松学习,让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欢乐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育学生的创新力量,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争论、沟通、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进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一个教师曾经在《教语文,其实很简洁》一文中从学语文的大视角,通过详细鲜活的例子,总结出教学语文要精讲、多读、勤写、读写结合,培育学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学期我是这样进展语文教学的。

二、重备轻写,细心预设。

通过实践,把抄写教案的时间用在钻研教材上。

拿到课文要读上几遍,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要做到烂熟于心。

对课文的几种教学设计进展分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简化过程。

简洁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理解课文——最终教师总结。

如在整体感知中的识字环节,我引导学生读文识字,由读文到读词到识字,就这么简洁。

没有刻意求变的苦痛,没有疲乏不堪的设计,但课堂上却让学生饶有兴趣。

如读词,先指名读,再让女生声音由低到高地读,男生由高到低地读,然后再自由读,方法非常简洁敏捷。

在教学多音字“数”时,教师通过比拟“晚上,满天的星星像很多的眼睛”和“有一个孩子在院子里数星星。

”两个句子,使学生既学习了“数”的读音,又学会了用法,还练习了说话,可谓一举多得。

四、简化手段就是学生能通过读文理解的就不用课件,能少则少,能不用则不用,(而不是能用则用,能多则多)。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会写教学反思的老师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会写教学反思的老师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篇1终于用了差不多两周时间把于永正的《我是怎样教语文》这本书看完,相信读过这本书的同仁都知道这本书真是语文教师的良师,它和那些国外大教育学家的著作不一样:于老师文中提到的语文教学的观点很平实,很接地气。

它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平实的例子,有效的方法。

其中有关朗读和错别字的论述给就让我受益匪浅,因为这两个问题困扰我已经很久了。

今年带的这届学生着实令人头疼:已经是四年级的孩子了,却不能正确流利的读好一篇课文;答起题,写起作文错别字连篇。

语文的本质,说到底是读和写。

读既包括默默地阅读,也包括大声地朗读。

于老师说,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的学生,语文水平百分之百的低下,究其原因:因为他的语感不好。

文中于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男生刚转到于老师班时,语文水平很差,一个长句子他要分三次才能读完。

后来,于老师给他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每天读课外书,要大声读,每天坚持半个小时。

不到一年,大见成效。

联系到班级学生的朗读情况:每次提问学生读课文,不是加字、减字,就是读错字。

如果不看他读的内容,单听他朗读你根本不知道他读的内容的到底是什么。

我还发现这些不会读书的孩子都是背书困难户。

即使会背了,也是结结巴巴漏字添字。

他们并没有理解意思,只是在背一些文字的累积。

我一直认为是因为孩子识字量不足,看书太少,所以不断强调多认字,多看书,结果还是收效甚微。

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白纸黑字、清清楚楚,他们作为四年级学生居然把文章读的支离破碎?现在我才明白:他们是语感不好造成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声读书,培养语感。

语感强了理解能力也随之提高,背书速度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字词方面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更包括我都奇怪:如果孩子下功夫的话,一个词一个词地默写,错别字不多,可是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字词时,就会写出成串的错别字。

好多错别字往往也是老师们的反复强调的字词。

最新整理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范文.docx

最新整理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范文.docx

千阳县燕汲小学乔红艳于永正老师是全国着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

于老师自1962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以来,主要教的是小学语文。

他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说“痴迷”,也不为过。

于老师的导师张庆先生把他的语文教学概括为“五重”一一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本学期我在工作之余读了于永正老师的《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读下来,对于老师的语文教学观点,很有感触。

读于老师的《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不同于其他教学着作,他的文字真实,于平凡中见真知,正如于老师自己在书的序中写道的:我的文章不是在书斋中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我写的,都是我的故事,我的经验、体会和感受。

于老师的这本书每一章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语文教学的知识技能。

本书分为四辑来写第一辑、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第二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第三辑、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点”在哪里;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

在本书的开始于老师还写了“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写的是于老师的教书经历和写作经历。

每一辑都结合了于老师自己在实践中的故事、感想,以及他在观、听青年教师课堂过程中的思考。

其中有几点给我有很深的启发:一、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留下较好的语感,能不假思索的行文,留下认识和情感,留下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兴趣和习惯。

”在多年的低段教学中我越来越觉得语文课堂要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留给学生兴趣与习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

在今年的现代经典研讨学习活动中广州的一位老师的关于倾听共同体的学习课堂中,可以充分的让我们知道学生习惯和能力的无限。

文中五重教学法讲到:情感。

它包括两个方面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我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语文,其实很简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个看法我是早就有了的,而且好多人都这样认为。

以前只是觉得大家都明白,无须多说,所以没写。

近来听了不少课,又读了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文章,才觉得有必要把这个问题说一说。

因为这个结论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所以还是让实践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一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语文的高考成绩总不尽如人意。

李希贵先生出任校长后,实施了一个名叫“语文实验室计划”。

“计划”规定:高中的每星期的六节语文课,两节由老师讲,四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

老师只讲教材的精彩之处,表达的方法和语文知识。

一位教高一的语文老师大不以为然,悄悄推开教室门,对读书的学生说:“别听李校长那一套,不讲怎么行呢?”于是又讲起来。

此事被李校长知道了,于是他请高一的老师,出一张语文试卷,让他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和读初中一年级的侄女也参加这次高中一年级的统考。

结果,李的儿子考了83分,侄女考了84分,均高于平均分(那次考试的平均分是80点几)。

李校长笑问:“我们讲了那么多,有用吗?”老师们默然。

这项计划实施以后,高密一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幅度提升,彻底改变了高考时语文成绩低迷的局面。

精讲,多读,居然就成了!教语文是不是很简单?二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例子没有典型意义,高中生具有自学能力,当然可以这样做了。

好,我们再举一个一所普通小学的一个普通班的例子吧。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的中学老师们经常抱怨说,中学教育质量之所以不高,是因为小学老师没有教好。

小学老师当然不认账——你们怎么把责任推到我们小学老师身上来了?为什么不从自身找原因呢?1997年,丰满区教育局决定全区小学毕业班来一次统考,看看小学的教学质量究竟怎么样。

这一考不要紧,考出了个令人注目又令人吃惊的问题——全区3000多名毕业生,语文前17名的学生都是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巧云老师班上的,而且,班里的其它学生排名也很靠前!而且,该班数学成绩也不错。

杨巧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她平时几乎没上过什么公开课!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人,怎么能教出语文成绩这么优秀的学生?匪夷所思!这件事惊动了省教研室的邓治安主任。

这位全国有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带人到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去调研,看看杨巧云是怎么教语文的。

杨巧云老师说:六年来,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

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没有。

她拿出保留的一部分同学写的日记给邓治安主任看。

学生写的日记,从篇幅上看,有长有短,长到几百个字,上千字,短到只有一、两句话。

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有记事的,有状物的,有议论的,也有写读书心得的。

有一位学生写的一篇《论关羽》,让邓老师大为惊叹!学生写道:关羽忠义固然可嘉,但他胸无全局,以至于把刘备的事业葬送了。

日记中,学生把关羽哪里忠义,哪里胸无全局,写得详详尽尽。

一篇日记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在这个班里,日记只是一种形式。

许多日记有题目,实际上是“作文”。

我对邓老师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杨老师的课可能上得没有什么‘彩’,但她按照学语文的规律去教了。

六年来,她坚持引导学生读书、作文,使学生养成了读写的习惯,这是最大的彩!”邓老师接着说:“全区3000名小学生统考,前17名都是她班的学生,这叫大放异彩!”杨老师怎样教语文?两个字:读、写。

说得稍微复杂一点是四个字:多读多写。

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红学家冯其庸先生读到小学五年级时,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无学可上了,只好回家务农。

书包里装的一本从学校借来的《三国演义》,成了他唯一的读物。

他不知读了多少遍,以至于许多回目都能背下来了。

他一边务农,一边继续找书读。

其间读了《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名著。

有的似懂非懂。

17岁那年,他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取了镇上办的中学。

教国文的丁约斋老师说冯读的书比别人多,悟性好,说他肯定是“书香门第”。

冯先生说,他是真正的“稻香门第”,甚至是“饥寒门第”。

丁老师对冯其庸十分器重,这使冯很受鼓舞。

冯先生说,丁老师有三句话深深地影响着他。

一句是:“读书要早,著书要晚。

”冯先生后来虽然又被迫辍学,回家务农,但读书仍不间断。

第二句是:“读书要从识字开始。

”第三句是:“写好了文章自己要多看几遍。

”冯其庸先生说:“我现在快八十岁了,回过头来想想,丁老师的这几句话,仍旧是对的。

我现在无论是读书和写作,总是不敢忘记这几句话。

而且总觉得自己读书太少,自己的古文学得功夫太差,自己写好的文章更要多看几遍,五到十遍才敢放手!”丁约斋老师怎样教语文的?一是赏识学生,二是启发点拨,教给方法。

冯先生的例子,也再次告诉我们,教语文和学语文一样,都是一个“读”字——多读书。

从老师这个角度上说,要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教学生多读书,从学生这个角度上说,自己要多读书。

四《小学语文教师》副主编李振村先生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

升入小学五年级,教他语文的是一位叫徐宗文的京剧演员。

这位“门外汉”,不会讲解,但会朗读。

这不奇怪,因为他文化底蕴深厚,能说一口流利动听的普通话,又是演员,感情丰富且又善于表达。

山村的孩子们第一次听到这么纯正的普通话,第一次听这样声情并茂的朗读!李振村被徐老师的朗读感动得泪流满面。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这位老师还经常朗读课本以外的优美文章给学生们听。

下雨了,教描写下雨的诗;下雪了,教描写下雪的诗。

学了,就叫背。

李振村痴迷语文了。

徐老师看李振村作文写得好,说:“一个未来的作家将在我们村里诞生!”并偷偷送了几包书给李振村读。

那年头,像茅盾的《林家铺子》、茹志娟的《百合花》都不准看的。

徐老师在李振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梦想、憧憬和向往。

激情和梦想,带着少年李振村一头扎进书堆里而不能自拔。

在那个文化荒漠的时代,他竟读了五十多部长篇小说,包括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1981年高考,李振村数学虽然只考了40多分,但语文成绩优异,被山东大学中文系录取。

现在,他真的成了作家,人刚到中年,便著作等身。

由于长期和语文教学打交道,他还成了一个语文教育家。

李振村深有感触地说:“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

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里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热爱阅读,热爱学习。

”(就凭这几句话,看李振村先生是不是语文教育家?)徐老师没学过教育心理学,没学过语文教学法,更没学过课程标准,但他知道激励,知道读书的重要,还知道运用情境教学法。

是呀,下雨天教写下雨的诗,下雪天教写下雪的诗,还有比这更“情境”的吗?梦想和憧憬是少年儿童学习的发动机。

让学生充满幻想,充满对未来的憧憬,这是徐老师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和一位作家的宝贵经验。

细想一下,做到这一点难吗?——不难。

五说说高林生吧。

高林生和李希贵先生一样,现在也是大名鼎鼎、蜚声全国的教育专家了。

高林生是我的学弟,在徐州师范学校读书时,他比我低一级。

后来,他当了我们鼓楼区文教局的副局长,我才忽然发现他比我高,便不敢直呼其名了。

现在他下台了,我觉得他又和我一样了,便又叫他高林生了。

林生考入师范时才15岁,是个穿大裤衩的孩子。

一天到晚手拿竹板或月牙板(说山东快书用的铜板),说着、唱着过。

长篇山东快书《武松打虎》、长篇快板书《奇袭白虎团》,他说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数、理、化成绩勉强过得去,数学偶尔还考不及格,但语文成绩优秀,可是即使上他比较喜欢的语文课,也很少专心听讲。

干什么呢?偷看课外书。

因为——用他的话来说——课本中的那些古文、古诗,小时候就会背了,课本中的现代文,看一遍就差不多记住了,所以就不想听老师说了。

这倒也是,谁叫他过目不忘呢!然而每次考试,语文成绩都位居榜首,有时也得过二三名,那也相当于榜眼、探花。

这就应了李希贵先生的那句话:“我们(指老师)讲的,有用吗?”说到背古文,那得从他父亲说起。

高林生家学渊源。

其父是中央大学的高材生,通古文、谙音律。

解放后,在徐州第一中学任高中语文老师,一部《论语》,一部《史记》都烂在他的肚子里。

高林生幼承家学,在父亲的管教下,《古文观止》中的多数篇目都背下来了,而且至今不忘。

高林生说,他父亲教他的方法很简单,给你一本带注释的《古文观止》,给你一本字典,学去吧!读懂个七八分,就背诵。

那才叫真正的“自主探究”呢!背不下来,不给饭吃,有时还打人。

林生说:“我小时候贪玩,坐不住。

老爹不得已才打几下。

但戒尺对我确有震慑作用。

”我打趣说:“看来光有要求不行,还得有得力措施。

‘不打不成才’,这话至少对你适用。

”高林生嘿嘿一笑,说:“这叫因材施教!开始是老爹逼着读书,后来尝到了甜头,对读书有了兴趣,不叫读也读了。

”这是真话。

林生现在家里四壁皆书,可谓坐拥书城。

他的学问真是自己读出来的。

对不愿读书的学生(其实多数孩子一开始是不愿意读书的),采取点强硬措施(当然不是体罚),一旦尝到了甜头,有了兴趣,养成了习惯,不就成了吗?高林生的父亲不就是这样教语文的吗?必要的管教是少不了的,该严的还要严。

孩子毕竟是孩子。

六谈到习惯,不由想起了我自己的学生时代。

我是在山东老家读完了小学的。

1954年夏,小学毕业后才到了徐州。

那时,我们山村老师的教学方法绝对是“原生态”的。

到了四年级,张老师还一句一句地领着我们读课文,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

到了五、六年级,徐老师和白老师都是串讲,串讲完了,分段、写段意、抄中心思想。

但和张老师一样,多数课文也要求背诵。

《开国大典》、《铁脚团长》、《火烧赤壁》都要求我们背。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天写一篇大楷,写四行小楷。

作文都是用毛笔抄写的。

得一提的是,到了高年级,白老师特别重视课外阅读,那时画书(即连环画)很流行,《新儿女英雄传》、《小英雄雨来》,古典四大名著都有画书。

看了画书,便想看原著。

我读的第一本是《三国演义》。

似懂非懂地读。

遇到“诗曰”,“有诗赞之曰”就跳过去。

记得读到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时,感到非常失望,大叫“写得不好”!因为书中写的张飞不是“当阳桥上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和京戏里唱的不一样!后来又读了《水浒传》,一者喜欢书中的人物,二者喜欢作者的语言。

《水浒传》我读了好几遍。

从小就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有书必读,就像牛一样,是草就吃。

读初中一年级时,受到李老师的启迪和激励,萌发了当作家的念头。

心中有了梦想,有了憧憬,读书便由兴趣变为一种志趣,成了一种追求,一种自觉。

那时,经常到父亲的办公室里读报,时间长了,竟一天不读报便像缺失了什么似的。

小小年纪又养成了读报的习惯。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成了读书读报的习惯的奴隶。

这是我最感谢老师的地方之一。

七我正是从我的老师那里,从我在实践中对语文教学的不断思索学会了教语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