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茶文化

合集下载

竹筒茶的制作工艺

竹筒茶的制作工艺

竹筒茶的制作工艺
竹筒茶是一种特殊的茶叶制作工艺,以竹筒作为茶叶的包装和烘焙工具。

以下是一般的竹筒茶制作工艺:
1. 原料准备:选择适合制作竹筒茶的茶树品种,并进行采摘或采购。

通常选择新鲜的嫩叶,质地柔软、含水量较高的茶叶。

2. 清洗准备:将采摘的茶叶用清水冲洗,去除附着在叶片上的杂质和灰尘。

3. 筛选分级:将洗净的茶叶进行筛选和分级,去除不符合标准的叶片和杂质。

4. 竹筒筛选:选择干燥、无虫蛀的竹筒,并用清洁布擦拭干净。

确保竹筒内部无杂物和异味。

5. 茶叶填充:将已筛选好的茶叶均匀地填充到竹筒中,填到约八分满为宜,不宜填得过满。

6. 烘烤加工:竹筒茶需要经过烘烤来达到独特的香气和风味。

一般采用逐层烘烤的方式,先用温火烤制外层,并逐渐转入大火焙制内层。

7. 反复烘烤和翻动:在烘烤过程中要反复翻动和调整竹筒的位置,确保茶叶受热均匀,避免烤焦或发生不均匀现象。

8. 冷却和贮存:经过烘烤后,竹筒茶需要进行冷却,待温度降低后,可以将茶叶从竹筒中倒出,然后储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潮湿和异味。

制作完成的竹筒茶因竹筒的包装和烘焙工艺,在储存过程中会逐渐释放出竹筒的香气,赋予茶叶特殊的气味和口感。

同时竹筒的形状也能给茶叶带来不同的口感和风味体验。

三道茶茶艺解说词

三道茶茶艺解说词

三道茶茶艺解说词
茶艺是一种优雅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重和
礼仪。

以下是三种不同的茶艺解说词:
1. 宜兴茶艺解说词:宜兴茶艺源于南京周边的宜兴市,它以紫
砂壶为主要用具,与龙井茶、黄山毛峰等名茶相得益彰。

茶艺师以
源于宋代的扬州八怪为灵感,通过把茶叶与水的比例、温度、泡的
时间等环节精细控制,将茶熟练地煮制出来。

煮好的茶汤清新醇厚,回味悠长,能够带给人们身心上的舒适,是一种文化层次很高的享受。

2. 岭南茶艺解说词:岭南茶艺主要流传于广东、广西一带。


将茶与南国文化相融合,以广州紫砂壶为主要用具,搭配以糯米饭、糖果、小点心等点心,从而将品茶这一文化和食文化进行结合。


南茶艺更注重的是茶与人之间的交流,茶师在为客人冲茶的同时,
会与客人聊天、交流文化等话题,让人感觉到茶艺是一种温馨的社
交活动。

3. 川茶艺解说词:川茶艺是四川茶文化的代表,川茶器具多为
盖碗,剑灯碗,竹筒茶器等,茶具造型新颖独特。

四川人将川茶艺
普及到了全国,并去瑰丽多姿的茶山、茶园采茶,制茶,体验茶文
化。

川茶艺古朴典雅,茶师们在演绎茶艺的同时,用民间说唱和歌曲聊以慰藉,体现了川茶艺带给人的诗意和神秘感。

汉代饮茶使用的流程

汉代饮茶使用的流程

汉代饮茶使用的流程
1. 采茶
在汉代,采摘茶叶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

采摘的茶叶品种以绿茶为主,如碧螺春、龙井等。

2. 晒制
将采摘的鲜叶晒干,制成干燥的茶叶,以便长期存储。

汉代一般采用日晒的方式,将新鲜茶叶平铺在竹席上,利用阳光的辐射将水分逐渐蒸发。

3. 储藏
制作好的干燥茶叶需要妥善储存,以防受潮或霉变。

汉代一般采用密封的陶罐或竹筒存储茶叶。

4. 制茶
当需要饮用时,首先需要将茶叶烘制。

汉代一般采用铁锅或陶锅,放入适量的茶叶进行轻微的炒制,以带出茶香。

5. 冲泡
将烘制过的茶叶放入茶具中,如茶壶或茶碗,注入沸水浸泡。

汉代的冲泡时间一般较长,以充分萃取茶汤。

6. 品饮
在适当的时间后,将茶汤缓缓倾入盏中,小口品尝。

汉代的茶道讲究"品味清雅,体味淳厚"。

汉代饮茶的流程相对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追求和理解。

四、少数民族茶艺专题

四、少数民族茶艺专题

四、少数民族茶艺专题1、布朗族的青竹茶、酸茶青竹茶:首先砍一节碗口粗、30厘米多长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筒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

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

当筒内水煮沸时,随即加上适当新鲜茶叶,继续煮沸,经3分钟左右,即可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内,便可饮用。

青竹茶将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所以,喝起来别有风味,久久难忘。

酸茶:一般在高温高湿的5-6月间进行。

先将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幼嫩的鲜叶,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煮熟,再把煮熟的茶叶趁热装在土罐里,置于阴暗处10-15天,使其发霉。

再将发霉的茶叶装入竹筒内压紧,埋入土中。

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取出晒干即可。

2、白族的三道茶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

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

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

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三道茶”第一道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

待罐烤热后,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

少顷,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

因此茶经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

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沏成的茶,香甜可口。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

“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我国各民族的茶文化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茶文化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茶文化特点中国各民族流传下来的饮茶习俗,慢慢的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我国各民族的茶文化特点,一起来看看。

藏族酥油茶: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原料,再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

西藏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干燥,寒冷。

酥油茶滋味多样,既可暖身,又能增加抗寒力,对于藏族人民来说有着比其他民族更为重要的作用。

喝酥油茶很讲究礼节,客人来访,主人会奉上糌粑,再递上一只茶碗,按辈分大小逐个倒满酥油茶。

在婚嫁中,藏族人视茶为珍贵礼品,其象征着美满的婚姻。

维吾尔族的奶茶与香茶:新疆的北疆(天山以北地区)主要以加牛奶的奶茶为主;南疆(天山以南地区)主要以加香料的香茶为主,所以茶品均为茯砖茶。

蒙古族的咸奶茶:蒙古族喜欢喝与牛奶、盐巴一道煮开后的咸奶茶。

茶品多用青砖茶和黑砖茶,用铁锅烹煮。

在烹煮过程中加入牛奶,而且注重“器、茶、奶、盐、温”五者的协调。

蒙古人习惯于“三茶一饭”,每日清早,主妇们都会先煮好一锅咸奶茶,以供全家人一天饮用。

傣族、拉祜族的竹筒香茶:竹筒香茶为傣族与拉祜族独有的一种茶饮料。

因原料细嫩,又名“姑娘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

其制法有两种:一是采摘细嫩的一芽二三叶,经杀青、揉捻,装入嫩甜竹筒内;另一种方法是将毛尖与糯米一起蒸,茶叶软化后倒入竹筒内。

茶叶因此具有竹香、米香、茶香三味。

苗族、侗族的打油茶打油茶是流行于桂北侗、壮、苗多民族聚居地的一种民间饮茶习俗,家家户户都喝打油茶。

回族罐罐茶:回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大西北,回族的罐罐茶以中下等炒青绿茶为原料,加水煮而成。

煮茶用的罐子不大,其质地主要用土陶烧制而成。

煮茶的过程类似于煎熬中药的过程。

白族三道茶:白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不论过节、寿诞、婚嫁、宾客来访等主人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来款待。

主人依次向宾客敬苦茶、甜茶和回味茶,象征人生的感悟。

土家族擂茶: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川、黔、鄂、湘四省交界地区。

中国茶道流派及特点

中国茶道流派及特点

中国茶道流派及特点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流派。

这些流派代表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茶道实践方式和理念,反映了中国茶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中国茶道流派及其特点。

一、福建茶道福建茶道是中国茶道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

福建是中国最早的茶叶产地之一,而福建茶道也因此得以繁荣发展。

福建茶道以精致、雅致为特点,注重茶具的制作和功夫茶的烹制技艺。

在福建茶道中,茶具往往采用紫砂、青瓷等材质,独具匠心的手工艺术和精湛技艺使茶具成为一种艺术品。

此外,福建茶道对茶叶的要求也非常严苛,讲究杂质少、色泽绿、香气高的优质茶叶。

二、四川茶道四川茶道以雅致、朴实为特点,讲究茶的醇浓口感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四川地势复杂,气候湿润,适合茶叶的生长,所以四川茶道的茶叶种类繁多。

四川茶道注重茶叶的种植和制作工艺,精心挑选茶叶,以确保每一杯茶都能展现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此外,在四川茶道中,茶艺师往往会运用一些特殊的手法和仪式,如蜡烛点茶、竹筒灌茶等,让茶道更富有仪式感和艺术美感。

三、广东茶道广东茶道是中国茶道流派中较为独特的一种。

广东地处南方,气候湿热,适合茶叶的生长。

因此,广东茶道以其独特的功夫茶和岩茶而闻名于世。

广东茶道注重茶叶的发酵和烘焙,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使用独特的炉具和工具。

此外,广东茶道还强调茶与点心、美食的搭配,注重茶与食物之间的呼应和共融,形成了独特的茶饮文化。

四、台湾茶道台湾茶道是中国茶道流派中的新兴力量。

台湾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适宜,具备了茶叶栽培的天然优势。

台湾茶道注重原产地、品种和制作工艺的选择,追求茶叶的原始和纯粹。

在台湾茶道中,茶叶的种植和采摘往往依靠人工,茶园的管理和茶叶的制作都需要精细和耐心。

另外,台湾茶道非常注重冲泡技艺,将冲泡茶叶的过程视为一种仪式,强调人与茶的沟通和交流。

总之,中国茶道流派众多,各自独具特色。

福建茶道强调精致典雅,四川茶道注重朴实醇浓,广东茶道追求与食物的协调,而台湾茶道强调原味和茶叶本身的特质。

关于布朗族的茶文化

关于布朗族的茶文化

关于布朗族的茶文化茶是大自然馈赠勤劳善良的布朗族的珍品。

在布朗人的生活中时时事事离不开茶。

千百年的茶缘,布朗人说茶、吃茶、唱茶、用茶……可谓到了及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布朗族茶文化是怎样的吧!布朗族茶文化竹筒茶、煳米茶、明子茶、竹筒蜂蜜茶最让人叫绝。

所谓竹筒茶,就是采来鲜嫩的茶叶,砍来碗口粗的竹子,制成一头留有实心竹节的竹筒,然后将鲜叶杀青,趁热置入竹筒中,再用一竹塞将竹筒塞紧,而后置于火上炙烤,当竹筒考焦后,筒内的茶叶也被烘干,随即就可沏出一杯风味独特的竹筒茶。

煳米茶和明子茶是布朗人以茶入药的典范,此茶用料独特。

其泡制方法是先将土罐放入火塘中烤热,再在罐中放入适量糯米烤黄,然后再放入茶叶同烤,待茶叶烤黄,糯米烤焦时,再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通管散、甜百改、姜片、扫把叶(灌木)几味草药,用滚烫开水冲泡,最后加上红糖放回火塘中烹煮3至5分钟,一罐色彩暗红,香气逼人的煳米茶就制作完成了。

明子(及松明)茶的制作方法与煳米茶相似,只是用料时以松明取代通管散、甜百改、姜片、扫把叶即可。

俸正祥老人告诉我,煳米茶是治感冒、咳嗽、喉痛、肺热燥火的良药,而明子茶能治肠胃不适或便秘。

布朗族茶文化布朗族人偏爱什么茶竹筒蜂蜜茶是接待上宾的贵重饮品,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

先采来鲜嫩茶叶,再砍制一个新鲜苦竹筒,将鲜叶塞入竹筒中,冲进适量开水,用竹塞把筒口塞紧,再把竹筒置于火中烧烤,直至筒中茶水沸腾,然后取出竹筒,把茶汤倒入放有蜂蜜的茶具中,再进行分杯。

这时香气绕梁,满屋飘散着沁人心脾的茶香。

按布朗人风俗,敬茶很有讲究,不论什么茶,敬茶都要从老人和父母敬起,双手奉上,以示尊敬。

说起公弄村,人们就会想到这里的浓浓茶俗。

这里的布朗人因爱茶而敬茶,视茶为圣洁之物;因敬茶而祭茶,每年都要祭拜茶祖;因识茶而用茶,以茶入药,食茶驱邪。

总之布朗人不论起房盖屋、婚丧嫁娶、走亲访友无处不用茶,可以说茶关乎公弄布朗人的兴衰成败。

品着浓烈幽香的竹筒茶,我联想到布朗人渊源留长的茶缘——在人类还没有金属和陶制品的远古,布朗人已经学会用竹筒泡制茶饮。

我国关于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关于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非物质文化方面,茶文化在我国也有着深厚的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我国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一、茶文化的历史传承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有关于茶的记载。

自唐朝开始,茶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二、茶艺的独特技艺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茶艺包括采摘、制作、冲泡等多个环节,需要精湛的技艺和经验。

在茶艺传承中,许多传统的制茶、泡茶技艺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但仍有不少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这些技艺不仅体现了制茶、泡茶者的技艺水平,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茶馆文化的独特魅力茶馆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茶馆不仅是人们休闲、交流、品茗的场所,更是传承和发扬茶文化的平台。

在茶馆中,人们可以品味各种名茶,学习茶艺、茶道等传统文化,还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茶馆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茶文化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在传承传统茶文化的同时,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喜爱传统茶文化,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艺术家等人士开始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开发出符合现代人审美和需求的茶叶、茶具、茶食品等产品,让传统茶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总之,我国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也有独特的技艺和精神内涵。

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继续发扬光大。

怒族盐巴茶简介与特色之处(中国这20种饮茶习俗)

怒族盐巴茶简介与特色之处(中国这20种饮茶习俗)

怒族盐巴茶简介与特色之处(中国这20种饮茶习俗)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

”中国人创造了多样的品茗方式,以人数分,有独饮、对饮、品饮、聚饮,古人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则为施茶。

那么,以下的20种饮茶习俗中,到底哪种最奇葩?哪种最风雅?1.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

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

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

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

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

2.龙虎斗茶纳西族用茶和酒冲泡调和而成的“龙虎斗”茶,被认为是解表散寒的一味良药,因此,“龙虎斗”茶总是受到纳西族的喜爱。

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

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龙虎斗茶制法配方:茶叶5-10克,白酒适量。

用法:先将茶叶加水煎熬5分钟左右成浓涩茶汤,冲入有酒的容器中,即成。

代茶及时饮服。

3.虫茶虫茶又叫“茶精”,主要产在贵州、湖南、广西以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区。

虫茶并不是茶,只是外形似珠茶,冲泡之后色如茶水,故有“茶”名。

虫茶泡出茶来,香气四溢,喝上几口,味道醇香甘甜,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虫茶经多年陈化后,口味更醇和,药性更温和。

竹筒茶的食品科学诠释

竹筒茶的食品科学诠释
选 竹一 制筒
颇族 的一种饮茶方法 , 它是在长期社会生活 中实 践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体的饮俗 、 习惯 、 礼仪 , 是一定社会政治 、 经济、 文化形态的产物 ; 此 饮茶风俗一方面蕴涵 了其民族 的文化背景, 另一 方面具有其科学性和保健功效 , 同时提升普洱茶 饮用 品质 。现用 食 品科学对 竹筒 茶 的色 、 、 进 香 味 行诠释 , 分析其色 、 、 香 味形成的机理和对人体的 保健功能 , 以供普洱茶文化研究参考。
筒 中, 可将 晒青 毛茶用甄蒸软后装入竹筒 中。 也
前者 在香 味方 面 和 醇厚 味 方 面没 有 后 者香 、 和 浓
① 【 收稿 日 】08 0 2 期 20 — 7— O 【 作者简介】 晓华(92 , , 鲍 16 ~)女 纳西族 , 云南丽江人, 思茅师范高等 专科 学校生命科学 系副教授。
20 0 8年 1 O月
2 4卷 第 5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 a fSma e c es C l g o r lo i oT a h r ’ ol e n e
Oc . 0o t2 8 Vo _ 4 No 5 l2 .
竹 筒 茶 的食 品科 学诠 释
鲍晓华 董维多 ,
董维 多( 94~) 男, 16 , 云南宁洱人 , 普洱 市技工学校讲师。 2 5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绵长 。
揉, 至少要揉 1 钟 , 至 条索 尚紧 , 0分 揉 手捏 成 团 , 水 分 含 量 为 9 一1% , 索 粗 % 2 条 抖一 抖可抖 散 即可装筒 。 选竹 、 制筒 同 A工艺 的操作 。 装筒 将揉捻好 的茶装人准备好 的竹筒 内, 用
有特殊的色香味, 其保健功效介于绿茶和熟普之 间。

拉祜族种茶历史及其茶文化研究[Word文档]

拉祜族种茶历史及其茶文化研究[Word文档]

拉祜族种茶历史及其茶文化研究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拉祜族种茶历史及其茶文化研究西双版纳有拉祜族6.15万人(2010年),主要分布在勐海县的勐阿、勐满、勐宋、勐往及景洪市的嘎栋、嘎洒等乡镇。

西双版纳的拉祜族最早是在明代中后期从澜沧、思茅等地迁入的,至今约有400-500年的历史[4](P179)。

明代中期直至清代中期是西双版纳各民族大规模种茶的一个高峰期,保存至今的西双版纳十二座古茶山都是在这段时期种植成形。

拉祜族迁入西双版纳后,受当地傣族土司的统治。

同时,由于受到当时西双版纳的社会环境及其他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拉祜族在接手管理布朗族抛荒茶园的同时,开始有计划、有规模地种植茶叶,以茶为生。

一、见证拉祜族种茶历史的两大古茶山勐宋是勐海县东北部的一个乡,距勐海县城23公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全乡海拔在772米—2429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17℃,年降雨量1500毫米,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和黄壤。

勐宋古茶山包括保塘、纳卡、南本、大安及滑竹梁子等地的古茶园,现存百年以上古茶树总面积达240多公顷[5](P52),大部分是拉祜族所种植。

保塘古茶园位于勐宋乡蚌龙村委会拉祜族居住的保塘旧寨、保塘中寨的山坡上,海拔在1500米-2000米之间,古茶园总面积约67公顷,古茶树分布密度为1875株/公顷,全部属于普洱茶种(C.assamica)。

这些古茶树基部围粗在60-200厘米之间,主干围粗在50-130厘米,树高在3-10米之间,树龄大多数在300-500年之间,是勐宋最古老的一片古茶园,也是拉祜族最早种植的一片古茶园。

其中,保塘古茶树1号位于东经100°32'36″,北纬22°6'54″,海拔1910米,树型乔木,树姿半开张,树高9.2米,树幅7.7米×6.8米,长势强,分枝中,基部围200厘米,最大干围130厘米;叶长宽15.9×6.2厘米,属于大叶类;叶形卵形,叶色深绿,叶质软,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

藤茶文化的介绍

藤茶文化的介绍

藤茶文化的介绍
藤茶,是一种由茶叶与竹篮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茶道文化。

藤茶茶
具有富有趣味性的文化,其制作以及饮用方式也颇具独特风格。

以下
将介绍藤茶文化的来源、特点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

藤茶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国,据说最早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创。

白居易时常在山林中饮茶,他发现将茶叶装入竹篮中,能够更好
地发挥出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这便开创了藤茶的饮用方式。

后来,藤
茶逐渐传入日本,并在日本茶道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藤茶文化的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藤茶的制作过程需要注重
细节,包括茶叶的选取、篮子的制作等,都需要匠人耗费心血。

其次,藤茶的饮用过程也十分有趣,将茶叶放入篮子中,再用沸水冲泡,等
待茶叶慢慢渗透,这是一种独特的品茶方式。

另外,藤茶在茶道中占
有重要地位,是茶道中的一种仪式,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
热爱。

在当代社会,藤茶文化依然有着一定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
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一种简单、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藤茶作
为一种传统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在一些茶艺馆或者
茶道学校,藤茶的制作和品饮也成为一种独特的体验,吸引了许多茶
道爱好者前来学习。

总的来说,藤茶文化作为一种有趣的茶道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
独特的饮用方式。

它体现了一种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对人们的生
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体验其中的乐趣。

竹筒_精品文档

竹筒_精品文档

竹筒竹筒,作为一种传统的生活用具和艺术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由竹子制成的空心圆筒状物体,常用于盛装液体、储存物品或传输物质。

同时,竹筒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雕刻、绘画等技艺赋予竹筒以美丽的外观和独特的表现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竹筒的起源、用途、制作工艺以及相关的文化价值。

一、竹筒的起源与历史沿革竹筒作为一种古老的生活用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竹筒最早出现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们发现了竹子的空心特性,便开始将竹筒用于盛装水、食物等生活必需品。

在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竹筒也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灌溉、水运等领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竹筒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贸易商品。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中,竹筒通常被用作储存丝绸等重要产品的容器。

同时,竹筒也成为工艺品和礼品的一部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竹文化的独特热爱与追求。

二、竹筒的用途与功能竹筒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首先,竹筒可以用于盛装液体。

由于竹子的材质本身具有一定的防水性,使得竹筒成为了一种理想的盛水容器。

在农村地区,人们通过挖掘竹筒的一段来获取清凉的井水,解决了水资源问题。

此外,竹筒还常用于盛装酒类、豆浆以及各种饮料,因其特殊的材质和气孔结构能够保持饮料的新鲜口感。

其次,竹筒也可以用于储存物品。

竹筒的内部空间可以根据需要削减或扩大,用于储存粮食、干果、茶叶等各种干燥的物品。

由于竹子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使得储存在竹筒中的物品能够保持干燥和清新。

另外,竹筒还常用于传输物质。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或活动中,人们使用竹筒来传输液体或其他物质。

例如,某些民间音乐演奏中,演奏者会将竹筒用作乐器,通过击打竹筒时产生的声音来制造节奏感。

三、竹筒的制作工艺竹筒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料、修整、切割和研磨等环节。

首先,制作者需要选择具备合适筒径、筒壁厚度和竹纹美观度的竹子。

然后,通过修整竹材的节点和筒壁表面来确保竹筒的整体质量。

云南的茶文化介绍 云南茶文化

云南的茶文化介绍 云南茶文化

云南的茶文化介绍云南茶文化云南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那么你们知道云南的茶文化的基本资料吗?下面是WTT精心为你整理的云南的茶文化介绍,一起来看看。

云南的茶文化介绍第一道茶谓之头道苦茶,此喻人生应当吃苦耐劳方能有所作为。

先将优质绿茶放入砂罐用火焙烤,待茶叶烤黄发出香味后,冲入少量沸水,等泡沫消失后,用火煨片刻,当茶水呈琥珀色时,倒入茶壶。

二道茶,象征生活应当先苦后甜才有意义,在砂罐中注入沸水,加上白糖、核桃仁、芝麻面等,煮后饮用。

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和红糖、蜂蜜、桂花、米花、花椒等物,饮时感觉口颊香甜而又略带辛辣,使人精神爽然,即寓意事业开拓成功令人回味无穷的第三道茶回味茶。

寻访组在茶楼特制的长木凳上坐定后,一位美丽的白族姑娘气定神闲的坐在表演台的中央,其余六位白族青年分成两组开始“三道茶”仪式。

白族的“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白族招待嘉宾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相传原为古代南诏王招待贵宾的一种饮茶礼,后来流传到民间,经保留和发展延续至今。

一苦、二甜、三回味,是三道茶的特点。

差不多半个小时后,结束了“三道茶”的泡制和饮用的整个过程。

实际上,“三道茶”本身并非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茶”,更无法与龙井茶相提并论,但是它的泡制和饮用过程几乎始终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白族人充满了喜迎嘉宾的兴致和亲热的感情。

白族青年用双手向客人奉上的每一道茶,那份主宾相敬的情景,会令品茶人有一份莫名的感动。

云南的茶文化起自古名寺出名茶。

大理的感通寺(始建于南诏)的“感通茶”就是最初产于寺院中,并与寺院禅道相得益彰的名茶。

感通茶因产于感通寺而出名,是云南享誉较早的地方名茶。

明代冯时可在《滇行纪略》中记载:“感通寺茶不下天池(江苏)伏龙(绍兴) 。

特此中人不善焙制尔。

”《明一统志》称:“感通茶,感通寺出,味胜他处产者。

”万历年间,谢肇淛在《滇略》一书“茶,点苍感通寺之产过之,值也不廉”的记述。

明代李元阳在《大理府志》记载:“感通茶,性味不减阳羡(江苏宜兴),藏之年久,味愈胜也”。

茶文化:森林旅游中的一抹清香

茶文化:森林旅游中的一抹清香

茶文化:森林旅游中的一抹清香屈中正;张艳红【期刊名称】《林业与生态》【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2页(P34-35)【作者】屈中正;张艳红【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具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

在我国,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挑夫贩夫无不以茶为好。

我国的茶事最早兴起于巴蜀(今四川、云南、湖北等省),因此,巴蜀被称为中国茶叶或茶叶文化的摇篮。

秦汉时期,人们饮茶方式为熬茶(象今天熬中药一样),及至汉以前乃至三国时期,茶叶还是一种只流传于巴蜀地区的区域性的简单饮料。

到两晋时期,随着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茶叶的种植逐步发展到了中国的东部和南部,茶己经从特权阶级的专用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隋朝时期,南北大运河的开凿为茶叶的种植与饮茶风尚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到了盛唐,饮茶之风己遍及全国。

茶叶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促进了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

由于种茶业的发展,饮茶风尚也从南方扩大到北方,从宫廷、士人阶层普及到了社会各阶层。

茶神陆羽撰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大大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

茶在宋代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饮料,出现了不少与茶有关的社会现象、习俗或观念,使茶文化的内容更为丰富起来。

明代朱元璋下诏废除团茶,改生产散茶,从而“开千古茗饮之风”,使茶的品饮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也使茶文化的发展趋向于自然与简约,从此茶文化真正消融于社会生活当中。

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

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中寻找动植物充饥,茶也是其中一种。

在利用茶的过程中,人类将茶叶作为菜来食用。

神农尝百草,发现茶以后,茶逐步由充饥发展到药用。

到了晋代,人们用茶叶煮食的方法叫“茗粥”、“茗菜”,现在,居住在我国西南边境的傣族、哈尼族、景颇族还保留喝“竹筒茶”的习惯。

由于鲜茶生吃,滋味苦涩,后来人们加工后烹煮饮用,从西汉到明代,相继出现了煮茶、煎茶、点茶、泡茶方式。

竹筒的用途

竹筒的用途

竹筒的用途
竹筒,这种古老的器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竹筒的世界,感受它所带来的魅力。

首先,竹筒是一种实用的器具。

竹筒的制作过程是充满智慧的,它利用了竹子的天然特性,将竹子切割、打磨、烧制,最终制成了一件件精美的竹筒。

竹筒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以用来储存食物和饮用水。

在古代,人们会将竹筒装满水,带到田间劳作,以解渴之需。

此外,竹筒还可以用来储存谷物、茶叶等物品,保持其新鲜和干燥。

其次,竹筒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象征着正直、高洁、坚韧等美好品质。

竹筒作为竹子的一种制品,自然也承载了这些寓意。

在古代,文人墨客喜欢用竹筒来装酒,以表达自己的豪放不羁和清高志趣。

同时,竹筒还被用作礼品,寓意着友谊长存、事业有成等美好祝愿。

竹筒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作为一种装饰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古朴的美感。

竹筒的造型简洁大方,无论是摆在家中还是办公室,都能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此外,竹筒还可以作为花瓶使用,将鲜花插入竹筒中,别有一番风味。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竹筒还可以作为乐器,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总的来说,竹筒作为一种兼具实用性和文化性的器具,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竹筒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种古老的器具。

让我们共同走进竹筒的世界,感受它所带来的美好。

茶艺师考试重点

茶艺师考试重点

茶艺师:第一章职业道德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①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工作和劳动过程中,有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②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职业观念、职业良心和职业自豪感等职业道德品质;③培养职业道德的途径:1.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2.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修养;3.开展道德评价,检点自己的言行;4.努力做到“慎独”,提高精神境界;第二节:职业守则尽职尽职,态度热情茶艺人员尽心尽职就是要在茶艺服务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茶艺人员要在实际工作中倾注极大的热情,使他们感受到服务的温馨;第二章茶文化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国用茶的源流一药用神农氏的神农本草二食用代表是擂茶擂茶是用生姜、生米、生茶叶鲜茶叶做成,故名还有“三生汤”三饮用清代时,无论是茶叶、茶具还是茶的冲泡方法大多已和现代相似,六大茶类品类齐全;第二节饮茶方法的演变一唐代烹茶茶兴于中唐,唐中期以后,饮茶活动达到空前规模;茶叶是一种社会消费品,茶叶的消费状况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直接的关系;而唐朝国力强盛,经济富足,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通提高,为饮茶提供了物质保障;陆羽写成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陆羽在茶经中力倡煎饮法,唐代茶有粗茶、散茶、末茶、茶饼四种;煎茶法用的是茶是饼茶;饼茶须经炙,碾,罗三道工序二宋代点茶福建建安北苑出产的龙凤茶名冠天下;这种模压成龙形或凤形的专用贡茶又称龙团凤饼;宋徽宗赵佶甚至御笔亲书了一部大观茶论;宋代斗茶选用的茶以建茶中的白茶为佳斗茶既为斗,就一定要决出胜负;决定胜负的因素有二:一是汤色,二是汤花;斗茶所用的茶盏以建安产的兔毫盏为佳;第三节中国茶文化精神一茶文化的四个层次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务部分;二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三茶文化的重点是茶艺自清代以来,是流行于广东潮汕和福建漳泉等地区的功夫茶;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艺、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四茶文化的社会功能第一,以茶雅志第二,以茶敬客第三,以茶行道;第四节中外饮茶风俗一中国茶俗擂茶是客家人的传统饮茶习俗;白族三道茶,三道茶即主人依次向宾客敬献的苦茶、甜茶、回味茶;竹筒茶傣族喜欢饮用藏族饮酥油茶维吾尔族奶茶二亚洲茶俗日本茶道行茶道时要守“四规”和“七则”;“四规”即和、敬、清、寂;“七则”是指点茶有浓淡之分韩国茶礼提倡以和、敬、俭、真为茶礼;第三章茶叶知识第一节茶树基本知识一茶树的品种茶树的品种树形分乔木型,小乔木形和灌木型三种;三茶树的形态特征以成熟的叶为例,茶树叶片的叶脉呈网状,有明显的主脉,由主脉分出侧脉,侧脉又分出细脉;侧脉与主脉呈45°左右的角度向叶缘延伸,到叶缘2/3处,呈孤形向上弯曲,并与上一侧脉连接;茶树叶片上的茸毛,即一般常指的“毫”四茶树的生长环境与栽培1气候茶树在南纬45°与北纬38°之间最适合生长的温度在25℃之间,茶树生长需要年降水量在1500mm左右2 日照日照时间长、光度强时且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增加,适于制造红茶多酚类化合物少适合制绿茶;3 土壤茶树的土壤以酸碱度PH值在~为最佳;五茶叶的采摘与制作目前我国大宗红、绿茶的采摘标准,是质量兼顾,以收益最高为依据;一般采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和柔嫩的对夹叶;乌龙茶的采摘标准,须等新梢生长近成熟,叶片开度达八九成时,采下带驻芽的二三片嫩叶;名贵茶类的采摘标准,要求原料细嫩匀净;第二节茶叶种类一茶叶分类方法安季节分类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二基本茶类绿茶属不发酵茶发酵度:0这类茶的茶叶颜色是翠绿色,泡出来的茶汤是绿黄色,因此称为绿茶;香味:清新的绿豆香,味清淡微苦;2 红茶红茶类属全发酵茶发酵度:100因为它的颜色是深红色,泡出来的茶汤又呈朱红色,所以叫红茶;3 青茶青茶类属半发酵茶发酵度:10-20俗称乌龙茶; 种类繁多,这种茶呈深绿色或青褐色,泡出来的茶汤则是蜜绿色或者蜜黄色;原料:两叶一芽,大都是对口叶;4 白茶白茶类属于部分发酵茶发酵度10;白茶是呈条状的白色茶叶,泡出来的茶汤呈象牙色;5 黄茶黄茶类属部分发酵茶发酵度10;黄茶是一种发酵不高的茶类,制造工艺似绿茶;在发酵过程中加以闷黄; 代表茶:君山银针;6 黑茶黑茶类属后发酵茶随时间的不同,其发酵程度会变化三再加工茶1 花茶花茶是讲茶叶加花窨烘而成,花茶又名窨花茶,香片等;茉莉花、玫瑰、桂花、黄枝花、兰花等都可以加入各类茶中窨成花茶紧压茶以红茶、绿茶、青茶、黑茶的毛茶为原料,经加工,蒸压成型而制成;3 萃取茶萃取茶是以成品茶或半成品茶为原料,用热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物4 果味茶5 药用保健茶6 含茶饮料第四节茶叶品质鉴别一般芽叶嫩度好的绿茶;色泽表现为嫩绿或翠绿,绿茶的汤色表现为黄绿明亮,一般高级绿茶汤色嫩绿红茶发酵产生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茶褐素是使茶汤发暗、叶底暗褐的主要物质,它的含量增多对品质不利审评杯具①红、绿、黄、白毛茶评审碗杯高73mm容量200ml,碗高58mm 容量200ml②红、绿、黄、白成品茶及花茶审评杯碗杯高65mm 容量150ml 碗高58mm 容量200ml茶叶审评通常分为外形审评和内质审评两个项目,其中外形审评包括形状、整碎、色泽和净度四个因子,内质审评包括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四个因子第五节茶叶保管常识一茶叶不良变化的原因1 温度温度越高,茶叶品质变化越快;平均每升高10℃,茶叶的色泽褐变速度将增加3~5倍;如果把茶叶储存在0℃以下的地方,较能抑制茶叶的陈化和品质的损失;2水分当茶叶的水分含量超过5%时水分就会转变成溶剂作用,引起激烈的化学变化,加速茶叶的质变3 氧气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维生素C的氧化以及茶黄素、茶红素的氧化聚合物都和氧气有关4 光线光能促进植物色素或脂质的氧化,特别是叶绿素易受光的照射而褪色,其中紫外线最为显着;原则上,茶叶买回来之后,最好尽快地喝完;绿茶在一个月之内,趁新鲜喝完最好;如半发酵茶或全发酵茶,也要在半年内喝完;有潮味,可以放在烤箱中稍微烤一烤,茶叶又会产生新鲜的滋味,黑茶白茶可以存放很久;第四章茶具知识第一节茶具的种类及产地一茶具的发展在原始社会,一器多用宋代全国形成了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官窑在杭州,哥窑在浙江龙泉,汝窑在河南临汝,定窑在河北曲阳,钧窑在河南禹县古名钧州元代,青花瓷,白瓷上缀以青色纹饰,明白,宜兴紫砂陶与瓷器同时发展,可谓并驾齐驱;“景瓷宜陶”明代,饮茶方式变煮茶为沏泡茶;清代,盖碗;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天、地、人二茶具的种类1 陶土茶具陶土器具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紫砂壶的七大优点;其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沁”;其二,壶经久用,即使空壶沸水注入,也有茶味;其三,茶叶不易霉馊变质;其四,耐热性能好,冬天沸水注入,无冷炸之虞,又可文火炖烧;其五,砂壶传热缓慢,使用提携不烫手;其六,壶经久用,反而光泽美观;其七,紫砂泥色多变,耐人寻味;2 瓷器茶具瓷器茶具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①白瓷福建德化、河北唐山、山东淄博、安徽祁门的白瓷茶具等也各具特色;传统的“广彩”茶具也有特色,加上施金加彩,宛如千丝万缕的金丝彩线交织于锦缎之上②青瓷茶具③黑窑茶具3 漆器茶具4玻璃茶具玻璃茶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传热快,易烫手;5 金属茶具6 竹木茶具用竹木材质加工的茶具有茶盘、茶碗、杯盘、茶则、茶夹、茶针、茶叶罐等第二节瓷器茶具“瓷都”景德镇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所产瓷器品质优良,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享誉中外,因而千百年来景德镇又有中国“瓷都”之称第三节紫砂茶具一紫砂茶具发展历史正德年间明代时宜兴丁蜀镇供龚春,供春是紫砂壶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壶艺家;“紫砂三大妙手”即指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师生三人惠孟臣小壶居多顾景洲为现代最着名的紫砂壶大师茶荷也称茶则;系从茶叶罐中成取干茶的器具,并用于欣赏干茶的外形及茶香;不锈钢茶具外表光洁明亮,造型规整有现代感;传热快,不透气第五章品茗用水第一节品茶与用水的关系古人讲沸腾过久的水称为“老水”;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硅发挥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为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不便饮用;绿茶一般以80℃左右为宜;特别是茶叶细嫩的名优绿茶用75℃左右的水冲泡即可; 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抵挡绿茶,则要用90℃左右的水冲泡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必须用95℃以上的水冲泡第二节品茗用水的分类陆羽的“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品茗用水向来有天水、地水之分;一天水古人称用于泡茶的雨水和雪水为天水,也称天泉;雪水是软水,且洁净清灵,用来泡茶,汤色鲜亮,香味俱佳;二地下水在自然界,山泉、江、河、井统称为“地水”城市的井水,受污染多,多咸味,一般不宜泡茶;而农村的井水,受污染少,水质好,适宜饮用;自来水为了消除氯气,可将自来水存储在洁净的容器中,静置一昼夜,戴氯气自然发挥,再用来煮沸泡茶,效果大不一样第三节品茗用水的选择一水的软、硬度具体标准以钙、镁等离子含量超过8mg/L的水为硬水,少于8mg/L的水为软水二 pH值与水质当pH值大于5时,汤色加深;当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就容易自动氧化而损失;当pH值小于5以及非盐碱地区的地表水为好1 庐山康王谷谷帘泉-----茶圣口中第一泉2 镇江中泠泉-----扬子江心第一泉3 北京玉泉山玉泉-----乾隆御赐第一泉4济南趵突泉-----大明湖畔第一泉5 无锡惠山泉----天下第二泉第六章茶艺基本知识茶艺的六要素:选茶、择水、备器、雅室、冲泡、品尝;备器一要看场合,是在家里独饮还是待客,是三五个知己品茗聊天,还是聚会商谈要事;二要看人数三要看茶叶冲泡1备器2煮水3备茶4温壶杯5置茶6 冲泡7奉茶8收具可用柠檬和牙膏擦去茶渍茶汤一般来说至少可从三个方面去欣赏:一是观色,二是闻香,三是品味;1 观色如绿茶,其汤色就有浅绿、嫩绿、翠绿、杏绿、黄绿之分,以嫩绿、翠绿为上品,黄绿为下品;红茶有红艳、红亮、深红之别,以红艳为好;2 闻香原谅细嫩、制作精良的名优绿茶具有清香型香气清纯,柔和持久,香虽不高但缓缓散发,令人有愉快感和嫩香型香高洁细腻,新鲜悦鼻,有的似熟板栗、熟玉米香气的香气,有的绿茶还天然带有兰花香;红茶带有苹果香,祁门红茶具有玫瑰香武夷岩茶米糕香、锅巴香乌龙茶则属于花香型3 品味舌酸舌鲜舌苦茶汤入口后,不要立即下咽,而要在口腔中停留,使之在舌的各部位打转,充分感受到茶中的甜、酸、鲜、苦、涩五味,才能充分欣赏茶汤的美妙滋味;将茶叶的滋味分为14个类型⑴清香型名优绿茶和红茶都有此滋味;如碧螺春、蒙顶甘露、南京雨花茶、都匀毛尖等;⑵鲜浓型⑶鲜醇型⑷鲜淡型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⑸浓烈型⑹浓强型⑺浓厚爽型⑻浓醇型优良的功夫红茶、毛尖、毛峰及部分乌龙⑼甜醇型⑽醇爽型⑾醇厚型⑿醇和型如中级功夫红茶、天尖包括贡尖、生尖、六堡茶⒀平和型⒁陈醇型第二节冲泡技巧一泡茶三要素茶叶的用量、水温、和茶叶浸泡的时间是冲泡技巧中的三个基本要素;1 茶量⑴绿茶 1g绿茶,冲入开水50~60ml;通常一只容水量在100ml~150ml玻璃杯,投茶量2~3g⑵白茶类和黄茶类冲泡白茶和黄茶时,用茶量与绿茶相仿,每克茶的开水用量为50~60ml⑶乌龙茶条形紧结的半球形乌龙茶用量以壶的二三成满即可⑷红茶类红茶品饮,主要有清饮和调饮两种;清饮泡法,每克茶用水量以50~60ml 为宜,用红碎茶则每克茶叶用水量70~80ml;⑸黑茶类一般选用盖碗冲泡,投茶量为5~8g⑹花茶类花茶多用盖碗冲泡,视盖碗大小,每碗置花茶2~3g2 水温普通绿茶用80—85℃的水冲泡,但遇道极细的名绿茶,一般只能用75-80℃的水冲泡;白茶和黄茶多采用细嫩的茶芽只能用70℃左右的开水冲泡大宗的红茶、花茶而言由于茶叶加工原料适中,可用90℃左右的开水冲泡;当冲泡乌龙茶、普洱茶等特种茶时用95℃左右的沸水冲泡;对于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砖茶使用100℃的沸水冲泡3 时间一般普通红茶和绿茶,头泡茶以冲泡30~50s左右饮用为好,若想再饮,到杯中剩有1/3茶汤时,在续开水冲泡黄茶和白茶常在冲泡50~75s 后才开始品茶冲泡乌龙茶又经过“温润泡”因此第一泡1min左右将茶汤倒出;从第二泡起,每次应比前第一泡多浸泡15s左右行茶程序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为操作阶段第三阶段即完成阶段第三节茶点选配茶点种类茶点大致可分为五大类1干果类 2鲜果类 3糖果类 4西点类 5中式点心类第七章科学饮茶茶叶中含有600多种化学成分药用1 咖啡碱作用①使神经中枢兴奋,消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②抵抗酒精、烟碱的毒害作用③对中枢和末梢血管系统及心波有兴奋和强心作用④有利尿作用⑤有调节体温作用⑥直接刺激呼吸中枢兴奋2 茶多酚作用①降低血脂②抑制动脉硬化③增强毛细血管功能④降低血糖⑤抗氧化、抗衰老⑥抗辐射⑦杀菌、消炎⑧抗癌、抗突变等3 维生素类水溶性维生素类主要是B族、C族脂溶性维生素类主要是A E K等维生素E 是一种着名的抗氧化剂,具有防衰老的效应;4 矿物质5 氨基酸第二节科学饮茶常识一科学饮茶的基本要求要根据季节、气候及个人体质来选择相应的茶叶绿茶有清头润肺、生津利便的功效,喝了使人有清凉之感;绿茶“性寒”,不适合手足易凉、体寒的人饮用;这些人以选择红茶为好,因为红茶茶性温,喝了有祛寒暖胃的功效;胃部常感不适或者有胃病的,也应改喝绿茶的习惯而饮用红茶,如饮用滇红,祁红等,还可以在茶汤中加些牛奶和糖等;对于身体肥胖的人,饮去腻消脂功效显着的乌龙茶及云南普洱茶更为适合;三根据季节饮茶春季四溢的花茶;夏天的绿茶秋天的乌龙茶冬天的红茶茶艺馆业有关的管理条文1公共场所的下列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⑴空气、微小气候温度、湿度、风速⑵水质⑶采光⑷嗓声⑸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卫生许可证;茶艺师初级技能坐姿:正确的坐姿是:泡茶时,挺胸、收复、头正肩平,肩部不能因为操作动作的改变而左右倾斜;双腿并拢;双手不操作时,平放在操作台上,面部表情轻松愉悦,自始至终面带微笑;蹲姿:不要弯下身体翘臀部,这是不雅观又不礼貌的接待准备工作是茶艺馆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包括环境的准备、用具的准备、人员的准备三个方面;品茗环境追求“净”“雅”“洁”乌龙茶的茶具准备主泡器茶船、紫砂壶、盖置、壶垫、茶海、闻香杯、品茗杯、杯托玻璃杯用具主泡器玻璃杯、茶船盖碗用具准备主泡器盖碗、茶船水方人员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迎宾:有专人在门口进行迎宾,根据来客的人数,把客人安排到适当的位置;茶艺馆一般有经理、领班、迎宾员、茶艺师、服务员等茶艺馆经理的主要职责:填写工作日记,反映茶艺馆的营业情况、服务情况、宾客投诉或建议等;茶艺师主要职责:根据客人的要求准备不用的茶叶及沏泡用具振兴中国茶业经济是茶艺馆的经营宗旨企业的经营管理:抓好管理仍然不是易事,一是抓货源管理,二是抓人才管理,三是抓内部管理;1绿茶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洞庭碧螺春:产于竞速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早嫩净外形条索纤细,卷曲如螺,茸毫密披,色泽阴绿隐翠;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和罗山;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xi一声县黄山太平猴魁:产于安徽太平的猴坑一带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金寨和霍山三县之毗pi二声邻山区中国煎茶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细紧挺直,呈针状;色泽鲜绿,或深绿油润有光;2红茶的特点与识别工艺不同有红条茶和红碎茶之分祁红产于安徽祁门乌龙茶的特点与识别安徽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当地茶树良种很多,其中以铁观音茶树制成;凤凰水仙:产于广东潮州白茶的特点与识别白牡丹白牡丹的品质特点是:外形不成条索,似枯萎花瓣,色泽灰绿或暗青苔色; 黄茶的特点与识别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的洞庭山蒙顶黄牙产于四川名山县的蒙山蒙顶黄牙的品质特点:外形扁直,色泽微黄,芽毫毕露;霍山黄芽产于安徽霍山黑茶的特点与识别普洱散茶条索粗壮肥大完整,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或带有灰白色;熏花茶经窨花后,要进行提花,就是将已经失去花香的花干,通过筛分剔除,尤其是高级熏花茶更是如此,只有少数香花的片、末偶尔残留于花茶之中拌花茶它是在未经窨花和提花的低级茶叶中,拌上一些已经过窨制、筛分出来的花干,充作花茶;销售:选准时机:四种时机,皆为接近顾客对其适时进行导购推销的最佳时机;1 顾客产生兴趣时2 顾客提出要求时3 品茶环境有利之时4 当茶馆来客人较多。

鲁史古镇故事

鲁史古镇故事

鲁史古镇故事鲁史古镇位于茶乡凤庆县东北部,是迄今云南西部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传统古村落之一。

2012年,鲁史古镇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19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滇西茶马古道第一镇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地方政权已与吐蕃相互往来。

到了清代,云南茶叶随“茶马古道”大量传输到西藏等地。

随着清乾隆二十六年(1716年)青龙桥的建成,交通条件改善,鲁史古镇随之成为往来滇西地区重要的住宿驿站和丝绸驿道。

环视鲁史地图,茶马古道纵贯全境,滇西茶马古道上,鲁史作为集散地主要路线就有三条。

第一条:凤庆(顺宁)—鲁史—巍山—下关—丽江—迪庆—西藏—尼泊尔、印度第二条:凤庆(顺宁)—鲁史—巍山—下关—昆明—省外第三条:大理—下关—巍山—鲁史—凤庆(顺宁)—镇康—耿马—缅甸由于这一独特地理位置,人们将鲁史古镇称为“滇西茶马古道第一镇”。

茶马古道鲁史段,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鲁史”之名由来据《云南通志》记载,鲁史古镇驿道开辟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鲁史村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顺宁(今凤庆)改土归流后,在鲁史设“阿鲁司巡检司”,“鲁史”一名从彝语“阿鲁”转音而来。

同年开辟街场,亦称阿鲁司街,约定生肖“虎、猴”日赶街。

鲁史街场初为邻近村落村民集市贸易,后因马帮往来,街场规模逐渐扩大,鲁史随之发展为夹江地区(澜沧江、黑惠江中间)的集市贸易中心。

明清沿用为顺宁府管理澜沧江以北的“衙门”,抗战时期,鲁顺驿道(鲁史至凤庆)一度成为军需物资的重要供给线。

古建筑聚集作为茶马古道重镇,千里风尘南来北往的商人、马帮在这里驻足,茶叶、丝绸、盐、药材、百货等在这里流通。

随之而来的四方文化在这里沉淀,鲁史兼收并蓄,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

当年的繁华早已随风而逝,但岁月并未掩埋一切。

今天,43万平方米的古镇上,近300栋古建筑以四方街为中心点圆状分布,形成“三街七巷一广场”的独特格局,藏风聚气,与大理白族建筑和南诏建筑风格相互辉映,半为山村半为市,可作农舍可作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塞入干茶后,循环操作,直到竹筒 的汁液干了。最后烤制好的香竹茶
最后饮茶:泡茶时,大家围坐在小 圆竹桌四周。先掰下少许竹筒茶,放在 茶碗中,冲入沸水至七八分满,大约 3—5分钟后,就可开始饮茶。
竹筒香茶是 傣族人们别具风 味的一种茶饮料。 傣族世代生活在 我国云南的南部 和西南部地区, 以西双版纳最为 集中,这是一个 能歌善舞而又热 情好客的民族。
傣族竹筒茶,是傣族人民世代相袭的 一道待客的传统茶饮。其配料有采自千年 古茶园原生态的晒青毛茶或新鲜茶叶、蜂 蜜以及甘甜清澈的纯天然山泉水。
种茶历史
傣族人工种茶有500多年历史,比布朗 族和汉族晚500多年,傣族种茶历史晚的原 因,一是傣族群众大部分居住在气候较热 的低海拔地区,茶叶难予成活生长。二是 历史上傣族妇女喜好嚼含槟榔,家家户户 都以种植槟榔当饮品。
饮茶习俗
傣族群众种茶历史虽然不长,但自从 学会饮茶后,茶叶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 到傣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是自种自饮。 家家户户都有人喝茶,尤其是中老年男人 一天不喝茶,全身就疲乏。现在的妇女也 不嚼槟榔改喝茶水。二是用于交际。傣族 群众性格温和,喜善结交朋友,每逢走亲 串戚,拜访朋友,就必带茶叶作礼品。在 傣族习俗中,把茶叶当礼品馈赠是行大礼, 比送一只鸡,几斤肉更高兴,因为是你送 了他一件生活之宝。
随着社会发育程度的提高,各族之间的交往 越来越多,茶叶作为一种交际礼品相互馈赠,饮 茶在傣族男人中逐步传播开来。之后,居住在勐 库镇大雪山野生古茶山脚一带的冰岛、忙波、邦 章等村寨的傣族群众看到周边村落的其他民族种 茶、饮茶和进行茶叶交易,才慢慢地从布朗族、 汉族、佤族寨子引种茶叶,以供自用和馈赠亲戚 朋友,经过500多年的发展,居住在海拔1200- 1600米地区的傣族村寨都种植了茶叶,最多的一 户达40多亩,成为当今傣族群众的主要经济支柱。
云南茶乡
一、傣族竹筒茶
二、纳卡族竹筒茶
我国云南省是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 那里有不少具有奇特风味的食品,比如住 在澜沧江畔,孔雀之乡,风尾竹下,竹楼 之上的傣族,喜欢饮用“竹筒茶”,以及 那卡(亦称纳卡,或腊卡)茶乡拉祜族寨 历史悠久厚重的竹筒茶。在云南用竹筒饮 茶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饮茶方式。
一、傣族竹筒茶
制作好后里面的样子
仪是 具 亮 有 竹 茶一 有 〄 竹 筒 饮道 生 饮 的 茶 。傣 津 起 浓 既 族止来郁有 同渴有清茶 胞〄耳香的 敬健目〄醇 奉体一其厚 宾美新色滋 客容之金味 的之感黄〄 礼效〄透又 〄
竹筒茶的特色
最后,送一个美女给大家~
谢 谢 〃
纳卡竹筒茶
据《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载: 纳卡又名那卡,纳卡拉祜人做的竹筒茶在 清代就闻名遐迩,过去每年都要贡给车里 宣慰。据说缅甸国王也喝过纳卡的竹筒茶。 拉祜族历史上就会做竹筒茶 。
利晒 的 最 于多 茶 后 保次 体 要 存〄 透 两 。让 气 边 茶〄开 体在口 充微〄 分弱好 干的让 燥太竹 〄阳筒 以下内
三是凡来人来客必用茶水招待,以示 主人热情好客,通情达理。不备茶、不敬 茶的人家被视为小气,瞧不起客人,久而 久之,就没人跟你交往,门庭就会长青苔。 四是红、白事情必用茶。如农村傣族找人 说媒,不管三回九转都必须带茶作礼品, 每次两小包,以茶传情,好事成双。遇到 丧事,必用茶作祭,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五是用于祭佛寺、祭神灵。
制茶 筒茶香气好。
2、将干毛茶挑拣、筛分
3 、 将 干 茶 塞 入 竹 内
4 、 搭 好 烤 架 〄 将 炭 烧 好
5、把装满干茶的竹筒置于烤架上
6、汁液烤出,浸入干茶。干茶软化,用细木 棍,运手中柔力轻压,让竹筒内的茶完整的合在 一起,然后再用力紧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