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09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生物实验与探究(第四课时)
江苏省200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江苏省200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细胞呼吸二、重要的结论性语句: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释放的能量除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转移到ATP中,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3、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通常称为发酵,有两种类型: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4、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
三、重、难点知识归类、整理:2、细胞呼吸的反应式:酶酶 酶 (1)有氧呼吸:C 6H 12O 6+6H 2O +6O 2→6CO 2+12H 2O +能量(2)无氧呼吸:①C 6H 12O 6 →2C 2H 5OH + 2CO 2+能量 ②C 6H 12O 6→2C 3H 6O 3 + 能量四、例题解析:例1:如下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 2产生的影响,试据图回答:(1)A 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 2较多,这些CO 2是_________的产物。
(2)由A 到B ,CO 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B 到C ,CO 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____________。
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的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A.1∶6 B.1∶3 C.1∶2 D.1∶0课堂练习一、单选题:1.有氧呼吸产物CO2中的氧来自参加反应的()A.C6H12O6和H2O B.C6H12O6和O2 C.H2O和O2D.C6H12O62.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变化分别是()A.氧化成CO2和H2O、分解成C2H5OH和CO2或C3H6O3B.分解成酒精和CO2、CO2和水C.氧化分解为乳酸、分解为CO2D.两种情况下都能彻底氧化分解为酒精3.食品罐头的铁盖上印有“若安全钮鼓起,压有响声,请勿购买”,铁盖安全钮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B.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C.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3 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4.如果葡萄糖液中有一半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那么每消耗1mol葡萄糖,将产生( ) A.2mol CO2 B.3mol CO2 C.4 mol CO2 D.6mol CO25.右图中曲线a表示水稻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的变化,曲线b 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则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是下图中的二、多选题:6.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具体部位是()A.外膜 B.内膜 C.嵴 D.基质7.绿色植物在暗室中生长可以消耗的物质是()A.ATP B.葡萄糖 C.CO2 D.O2三、非选题:8.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所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
高中生物二轮教案
高中生物二轮教案主题: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2. 掌握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3. 能够描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调控机制。
4. 能够解释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1. 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2. 不同阶段的有丝分裂特点及调控机制。
教学难点:1. 有丝分裂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的理解。
2. 分析有丝分裂异常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准备:1. 讲义、PPT、实验器材。
2. 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生命周期及其重要性。
二、学习(30分钟)1. 讲解细胞有丝分裂的定义和意义。
2. 分析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3. 探讨有丝分裂的调控机制。
三、实验(20分钟)观察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讨论(15分钟)1.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异常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有丝分裂异常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五、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细胞有丝分裂对细胞生长和遗传的重要性。
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对有丝分裂的过程进行再复习。
教学反思: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生物实验与探究(第二课时)(检测与验证类)一、教学内容及考纲要求二、重、难点技能归类、整理1、比色法(如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比色法是利用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根据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
2、研磨、过滤技术(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 的粗提取)研磨过程中加入SiO 2提为了研磨充分。
色素的提取时加CaCO 3是为了避免色素被破坏,其原因是叶绿体基质呈弱碱性,细胞液呈弱酸性,加入CaCO 3是为了让弱碱性的CaCO 3中和细胞液的弱酸性,使色素分子在叶绿体破裂后仍处于弱碱性环境中,使色素的结构和性质维持稳定。
3、纸层析法(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具体方法:①制样液;②制备滤纸条;③点样液;④层析,观察实验结果。
4、同位素示踪技术:用示踪元素标记化合物,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或变化进行追踪的科学研究方法叫同位素标记法。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18O 2和14CO 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的转移途径等。
5、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①淀粉一一碘液②还原性糖一一斐林试剂、班氏糖定性试剂③CO 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④乳酸——PH 试纸⑤O 2——余烬复燃⑥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双缩脲试剂三、实验案例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还原糖砖红色脂肪红色知识内容要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A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A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A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A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B橘黄色苏丹Ⅲ染液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蛋白质紫色方法步骤:①可溶性糖的鉴定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1. 制备组织样液。
(去皮、切块、研磨、过滤)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
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将产生的颜色掩盖。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与探究名师优质课件
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
作与前几组相同,设置该组的目的是 比较核 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
方法规律总结(实验步骤的基本分析方法和 规范表达):
1.实验设计基本思路? 2.实验步骤的规范表达?
第一步:取材、分组、编号 第二步:控制自变量 第三步:控制无关变量变量(相同且适宜) 第四步:检测、观察、记录 实验步骤的一般表述实验步骤的设计中最重 要是如何设置对照控制自变量,同时消除无 关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
2014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探究性实验的高效分析及规范 表述
考纲解读:详见导学案
一、抓变量的分析 (变量分析是关键和核心)
例1.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 观点一:神经调节-----胃酸刺激小肠神经,神经将兴 奋传给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 围绕这一问题科学家沃泰默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①:稀盐酸 →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 → 分泌胰液 实验②:稀盐酸 → 狗的血液中 → 不分泌胰液 实验③:稀盐酸 → 上段小肠肠腔(切除通向该段小肠
C (1)实验①、②两组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
A.是否有神经参与
B.是否有稀盐酸作用
C.注入位置不同
D.注入物质不同
A (2)实验①、③两组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
(在上面四个选项中选)
(3)对比实验①、②、③说明 胰液的分泌可以是神经调节也可以不是神经调节 。
(4)仅实验④能不能得出观点二,为什么?
(且已称经量提整前个2d装插入置进的行重适量应和性处测理量)量,筒并中水的。体积 ②将该装置放在 黑暗 环境下,使枝条不能进行 光合作用 只能进行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
③培养3---4d后,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和测量量筒中水的,剩记录测量结果。 余量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5篇)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5篇)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5篇)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新课程中强调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本模块每项教学任务时,除了创造实验条件和参与学生讨论外,应适当补充相应资料或引导学生自己搜集相应资料,引导学生相对系统地完成有关的学习内容,而不仅仅是完成几个互不关联的实验的操作。
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技意识的主要途径。
为切实搞好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特制订实验计划如下:一、联系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
二、认真安排实验,按要求及时把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老师。
三、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室纪律、安全、卫生方面的教育,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册,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存在问题,及时改进。
五、与实验老师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共同辅导学生实验,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完成。
六、本学期实验进度安排表:周次、材料、教材年级、备注;第二周、发酵瓶,纱布,榨汁机,葡萄,酵母菌,醋酸菌,恒温箱,重铬酸钾,烧杯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三周、小桶2个,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20个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必修2、高一年级、演示实验第四周、豆腐,电热干燥箱,粽叶,保鲜膜,平盘,盐,广口玻璃瓶,黄酒米酒和各种香辛料,高压锅,泡菜坛,各种蔬菜1、腐乳的制作2、泡菜的制作、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八周、高压蒸汽灭菌锅,无菌室,接种仪器,MS培养基原料,培养皿,酒精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十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接种箱,酒精灯,高压锅,枪状镊,组培用具。
菊花的组织培养胡萝卜的组织培养、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十一周、榨汁机,漏斗,滤纸,恒温箱,苹果,果胶酶,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面布,植物油,烧杯,玻璃棒,小型洗衣机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选修1、学生实验第十二周、烧杯,玻璃棒,漏斗,纱布,离心机,镊子,鸡血,柠檬酸钠,二苯胺,蒸馏水,NaCl溶液DNA的粗提取和鉴定、选修1、学生实验第十三周、烘箱,圆底烧瓶,蒸馏装置,压榨机,吹风机,萃取回流装置,大烧杯,石油醚,新鲜胡萝卜,胡萝卜素的提取、选修1、学生实验第十四周、洋葱,培养皿,滤纸,纱布,烧杯,镊子,剪刀,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冰箱,卡诺氏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15﹪盐酸,95﹪酒精,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必修2、高一年级、学生实验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一、指导思想1、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生物高三二轮复习教案
生物高三二轮复习教案谨慎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纳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刚好间支配都作了具体的记录,谨慎写好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生物高三二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协助!生物高三二轮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①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地方措施。
②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③区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实力目标: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并说出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②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②了解自己接种疫苗状况,体会父母对子女安康成长的关怀。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传染病流行的根本环节②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③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难点: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②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过程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 引入(二) 新知探究1、学生阅读教材P68,视察图VIII-1思索问题:①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分?传染病的特点。
②举例说明什么是病原体?③分析图VIII-1中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了解传染病特点的根底上,启发学生想:传染病在满意什么条件(即环节)下就可流行起来呢?2 学生阅读课本P69资料分析和P70文字,完成以下问题:①小组探讨完成P70的探讨题。
②传染病流行的根本环节是什么?③举例说明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如何预防?怎样与艾滋病患者相处?学生沟通展示,教师点拨:①、区分“病原体”与“传染源”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行。
既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行,那么我们如何预防传染病到达安康的目的呢?3、学生阅读P71其次自然段,了解三种预防措施是什么?在此根底上视察图VIIII-3,说出这些措施分别属于哪一方面?学生小组探讨后展示。
师强调点拨:限制切断爱护三个动词,通过6幅图片理解。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09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7光合作用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编写:丁佐德审核:杨树娟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C32. (7分)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
实验如下: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
实验开始前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
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实验结果:温度℃光照强度:普通阳光(%)开始时的CO2浓度(%)12小时后 CO2浓度(%)25 0 0.35 0.36825 10 0.35 0.34225 20 0.35 0.30625 40 0.35 0.28925 60 0.35 0.28225 80 0.35 0.28025 95 0.35 0.279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一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
说出该实验中的一种控制变量:。
(2)Mikael设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分别使用了不同的植株。
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吗?。
为什么?。
(3)在这一实验中Mikael将其中一个装置保持在黑暗中的目的是。
(4)Mikael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
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探究提出建议。
32(7分)(1)光照强度温度(或开始时的CO2浓度或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不好不同株植物株高、叶片数虽相似,但叶面积等其他方面不一定相同。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作为对照(4)增加若干实验组,使光照强度为普通阳光的100%及以上(2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C[例1]下列是光合作用的几个步骤,它们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是()①CO2的固定②释放O2 ③叶绿素吸收光能④H2O的分解⑤C3被还原A.③②④①⑤B.③④②①⑤C.④②③⑤①D.④③②⑤①练习1.下图为光照和CO2浓度改变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C5化合物和C3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
江苏省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2)新人教版
江苏省2010届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2)观察验证类实验【考纲要求】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知识梳理】一、物质鉴定类实验:一个。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主要通过这类实验4个“特定的”复习(“特定的物质”与“特定的化学试剂”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明确:什么是对比(对照)实验?实验中如何排除干扰因素?怎样选择合适的材料与试剂?为何要设置空白对照组?(课题4)。
二、物质提取鉴别类实验:一个。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
不同的物质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离与提纯,掌握层析法分离物质的方法。
(课题23)。
三、观察类实验:需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有六个。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必修一P7,主要考核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课题7),“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必修一P47,课题11),“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一P115,课题3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必修二P21,主要考核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必修二P88)。
明确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基本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课题1);理解对照实验中的自身对照。
【基础训练】1、下面是围绕显微镜的实验操作题:显微镜镜盒中有4个镜头。
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
甲长5cm(标有40/0.64),乙长3cm(标有10/1.05),丙长3cm (标有16×),丁长6cm(标有10×)。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2、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以及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3、要求学生了解高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能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物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
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并且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二、教学策略: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随时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本校学生在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不足,因此在课堂讲解速度、深度、广度上的把握必须适度而到位,并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恒心。
三、具体的实施要求:1、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备好每一堂课,并及时写好教案2、认真、有效地上好每一堂课3、及时布置学生的作业,并且及时收取、批改、发放作业4、按时下班进行辅导5、命好每次课前小测的题目,及时进行课前小测,并进行批改6、若安排月考或期中、期末考时,认真命好测试题7、每节课后需要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尽管我在历年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教学方面仍会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因次需要不断地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
备课时要清楚每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基本的考点,要多听课,并及时吸收。
上课后要及时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四、总结:面对新的学生,在新学期里要努力做到的要求总结为以下4点:1、低起点,缓坡度,逐步提高学生的成绩。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学案-实验及研究性课题
专题:实验及研究性课题一、 高考实验设计的类型及一般步骤二、常规实验复习的基本要求 1、学习要求:a 、熟悉每个实验的常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实验的方法步骤、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等基本内容。
b 、站在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重新分析已做过的每一个实验,从中提取出真正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每个实验的设计思想、设计思路,做到触类旁通、能力迁移。
二是每个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显微镜、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研磨、过滤、细菌培养等) 2、常规实验的实验方法归类、A 、观察实验:还原性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细胞质的观察等。
B 、示踪原子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18O 和14CO 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转移途径的实验等。
C 、等组实验法: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植物激素与向性。
高考实验设计的类型及一般步骤完整的实验设计 补充完善实验 实验纠错弄清题意分析原理设计步骤结果预测分析是否违反科学原则是否有步骤遗漏步骤是否颠倒混乱是否有违目的原理正确的判断并说明理由D、杂交实验法;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E、化学分析法: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DNA的粗提取F、模拟实验法: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
3、了解常规实验中常用药品的作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酸、碳酸氢钠、氯化钠、丙酮、碳酸钙、层析液、菲林试剂、苏丹III、双缩尿试剂、淀粉酶、二苯胺、琼脂、亚甲基蓝、酒精(不同浓度作用不同)蔗糖、碘液等三、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1、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在谈到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之前,首先回顾孟德尔对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从中不难发现科学的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通过观察提出设计并完分析数据提出问题假说成实验得出结论(1)观察、提出问题观察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步,要求以客观的态度,在自然常态下进行,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高三生物 专题九 生物实验与探究(第四课时)教案4
专题九:生物实验与探究(第四课时)(生物技术与实践)一、教学内容及考纲要求二、重要的结论性语句:1、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等,制备固定化细胞的方法主要是吸附法、包埋法两大类。
2、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3、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4、酒精发酵是一个无氧发酵过程,果醋发酵是一个有氧发酵过程。
5、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可采用透析法使蛋白质与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如无机盐、单糖、双糖、氨基酸分离开。
常用透析膜有天然的肠衣、人工合成的玻璃纸(醋酸纤维素)。
三、重、难点知识归类、整理:1、常用的酶制剂的洗涤原理(1)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分解为易溶解或分散与洗涤液中的多肽或氨基酸,有助于去除血渍、奶渍以及各种食品类的蛋白质污垢。
(2)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游离的脂肪酸等,有助于去除含脂肪的污渍如:食品中的油渍、人体皮脂以及口红等。
(3)淀粉酶是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可溶性成分,有助于去除含淀粉的污垢如:面条、粥等的污垢。
(4)纤维素酶本身不能去除衣物上的污垢,它的作用是使纤维结构变得蓬松,从而使渗入到纤维深处的灰尘和污垢能够与洗衣粉充分接触,从而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
2、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酶制剂的种类、污物的类型、水温、水量、水质、衣物的质料、洗衣粉的用量、浸泡时间、洗涤时间。
3、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固定化酶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物理方法包括物理吸附法、包埋法等,化学法包括交联法等。
物理法固定酶的优点在于酶不参加化学反应,整体结构保持不变,酶的催化活性得到很好保留。
但是,由于包埋物或半透膜具有一定的空间或立体阻碍作用,因此对一些反应不适用。
化学法是将酶通过化学键连接到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载体上,使用偶联剂通过酶表面的基团将酶交联起来,而形成相对分子量更大、不溶性的固定化酶的方法。
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吸附法、包埋法。
高三生物二轮实验专题复习教案:8
第四部分探究实验二、知识网络本讲内容包括:1、探究实验的基本程序。
2、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知识梳理1、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包括以下八个基本步骤:1.1、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1.2、目的: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1.3、假设:是“可能会怎么样”,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可检测的解释。
1.4、预期:在检测提出的假设以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一个或几个假定的结果),若预测没有实现,则说明假设不成立;若预测得到实现,则假设成立。
1.5、实验过程: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方法步骤,并按设计的案进行操作。
1.6、观察和收集数据:客观如实地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并通过一定方式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1.7、分析和推论:对记录的数据(包括现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1.8、表达和交流:与其他小组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论,以及提出的新问题;听取其他小组的质询,进行必要的答辩、反思和修改。
注:【预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
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预实验也必须像正式的实验一样认真进行。
2.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2.1观察渗透理论科学实验证明,人的头脑在认识事物之前,并不是空无一物的“白板”,而是已经存在着某种东西了。
这就是已有的知识储备、理论框架、价值观念等。
它们对观察者的观察范围和思考偏向作了预先的规定。
所以观察者在观察时一定要渗透进各个学科的思维。
对于创造者个人来说,观念的转变或理论背景的转换,就意味着一种新创意的产生。
RNA酶的发现即是一个著名的例证,它告诉我们,一旦观察者的理论思想观念发生了转换,就会使他的视野发生深刻的、戏剧性的变化,就能观察到从前“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东西。
这就要求观察者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不能囿于传统的思想观念,善于改变因一定理论的框架、范式而习惯形成的固定思路和先人为主的做法,从而有助于新创意的产生。
高三生物教案:09年高考生物实验理论及解题探讨教案
2009高考生物实验理论及解题探讨教案张建卫2009.42009年考试大纲提到的 4 种能力:1. 理解能力2. 实验与探究能力3. 获取信息的能力4. 综合运用能力能力2——实验与探究能力具体要求:(1)能独立完成相关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从2003 年到2008 年的高考的全国理综生物试题来看,实验题作为考查学生的能力,每年必考,分值较大,是高考复课的重中之重。
一、实验理论1.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实验变量)是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因变量是指示严重由于自变量而引起的变化或结果。
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从因果关系中获得科学的结论。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直至除了自变量以外影响实验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是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这些变量并不是本实验所要求探究、关心的自变量。
要考查自变量所产生的效果,就要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举例: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实验中,自变量是淀粉酶所催化的对象不同,因变量是有无还原性糖产生,从而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除了自变量外,试管的洁净度、蔗糖的纯度、试剂的剂量、温度、反应时间等都是无关变量,控制不当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1)消除法排除或隔离无关变量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例如在验证“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实验中,又一组要求无生长素,需开花前,用纸袋将雌花套住,隔离外来花粉的干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精品资料专题15 《实验与探究教学案》(教师版)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5 实验与探究(教学案,教师版)【2013考纲解读】分子与细胞(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遗传与进化(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稳态与环境(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2)模拟尿糖的检测(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5)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知识网络构建】【重点知识整合】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科学领域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必须保证实验的设计不出现科学性错误;其次,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因素。
具体地说,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及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性等。
2.平行重复原则平行重复原则要求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强度,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结果应该一致或相近,实验设计时,可以通过在一组实验中同时处理多个材料体现重复性原则。
3.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使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使结果更准确。
其含义包括:①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变量对应一个需要观测反应变量;②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
这一原则强调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个量是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差异只能是由这个单一变量导致的,从而证明实验组变量的作用。
9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4
09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4 糖类、脂质与血糖代谢与调节组卷:杨树娟审核:丁佐德班级姓名学号高考能级要求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B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A血糖调节 B相关主要知识点:糖类的种类与作用1.元素组成:C、H、O2.分类(见下表)3.主要功能: 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来源..。
4.糖的鉴定(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质的种类与作用1.元素组成:C、H、O(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2.分类脂肪脂质类脂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3.功能:脂肪: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固醇4.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
血糖平衡的调节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 H2O和能量(相对缺氧时为乳酸和能量)血糖的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例题分析:1.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
(2)正常人饭后,胰静脉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该激素是由分泌的。
(3)若分泌细胞为下丘脑细胞,那么靶细胞则为细胞。
(4)若图中靶细胞为病原菌,那么它参与与分泌细胞形成分泌物的细胞器是。
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生物二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生物二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
3. 生物的生命活动和调节。
教学难点:1. 生物的进化和遗传。
2. 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生物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 复习资料和习题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并复习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二、知识点讲解(30分钟)1.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讲解生物的细胞组成、器官组织和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生物的生命活动和调节:讲解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运动和感知等生命活动,以及生物的调节机制和适应性。
3. 生物的进化和遗传:讲解生物的进化原理和遗传规律,包括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基因组变异等内容。
4. 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讲解生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实验演示(20分钟)选择一个与生物学相关的实验进行演示,例如观察细胞结构、测量新陈代谢速率或进行生态调查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四、练习巩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学的复习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和注意事项。
六、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复习作业,包括复习笔记的整理、习题的完成和相关实验的预习等。
教学辅助:1.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物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2. 提供生物实验的相关材料和器材。
3. 分组或个别辅导学生,帮助他们解答问题和巩固知识。
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问题解答和实验演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度。
高三生物复习教案:专题7 实验与探究
专题七实验与探究核心考点整合考点整合一:观察类实验1.显微镜相关的知识<1)观察:高倍镜使用要诀——先低后高,找移转调低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图像,并调节至清晰。
移:将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
高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调:“调”节细准焦螺旋及光圈,使图像清晰。
<2)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及细胞数目的关系归纳①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②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与玻片距离越远。
③低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多、细胞体积小、视野明亮。
高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少、细胞体积大、视野较暗。
④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3)视野中异物的位置判断只有三种可能——在载玻片的标本上、在目镜上、在物镜上。
判断方法如下:①移动玻片: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其位于载玻片的标本上。
②换目镜: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其位于目镜上。
③换物镜: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不消失,但换物镜后消失,则其位于物镜上。
2.实验归类实验名称说明:<1)以上实验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使用高倍镜。
<2)鉴定类实验中的“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性实验中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都需用显微镜观察。
3.注意取材问题<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也就几乎不含DNA.RNA);<2)不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会掩盖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根尖的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4)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所选的材料可以是动物的精巢和植物的雄蕊,而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5)观察叶绿体时,若选用菠菜叶则取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的液泡)。
2009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2009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3000字)2009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生物实验及设计基础一、网络导学[本专题包括必修和选修三本教材上考试大纲规定的17个常规实验及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与解题思路。
]二、考纲提示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对实验的重视和复习是高考复习中重要的一环。
从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分析看,对实验能力进行考查是重点,它的导向功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知识内容看,试题涉及生物学基本原理、概念、解剖和生理知识、实验目的、材料、操作方法和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设计和结果的预测等多方面;从认识水平看,包括了解、理解、综合运用等层次。
高考生物学实验题的设计思路是: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的生物学实验能力,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能够制订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
尤其是能根据命题意图设计出科学、合理、严谨、简单的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能够制订并评价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
实验能力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
就是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此能力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二是能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
实验能力也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此能力要求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大纲归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即理解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掌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有关仪器、安全问题处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常规实验非常规做法。
二是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相关的实验问题。
(一)实验方法要素及处理要素关系的基本原则1.假设与假设验证原则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二是确保“单一变量”的操作规范,即实施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2009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专题八:生物实验与探究(第四课时)(生物技术与实践)二、重要的结论性语句:1、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等,制备固定化细胞的方法主要是吸附法、包埋法两大类。
2、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3、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4、酒精发酵是一个无氧发酵过程,果醋发酵是一个有氧发酵过程。
5、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可采用透析法使蛋白质与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如无机盐、单糖、双糖、氨基酸分离开。
常用透析膜有天然的肠衣、人工合成的玻璃纸(醋酸纤维素)。
三、重、难点知识归类、整理:1、常用的酶制剂的洗涤原理(1)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分解为易溶解或分散与洗涤液中的多肽或氨基酸,有助于去除血渍、奶渍以及各种食品类的蛋白质污垢。
(2)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游离的脂肪酸等,有助于去除含脂肪的污渍如:食品中的油渍、人体皮脂以及口红等。
(3)淀粉酶是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可溶性成分,有助于去除含淀粉的污垢如:面条、粥等的污垢。
(4)纤维素酶本身不能去除衣物上的污垢,它的作用是使纤维结构变得蓬松,从而使渗入到纤维深处的灰尘和污垢能够与洗衣粉充分接触,从而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
2、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酶制剂的种类、污物的类型、水温、水量、水质、衣物的质料、洗衣粉的用量、浸泡时间、洗涤时间。
3、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固定化酶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物理方法包括物理吸附法、包埋法等,化学法包括交联法等。
物理法固定酶的优点在于酶不参加化学反应,整体结构保持不变,酶的催化活性得到很好保留。
但是,由于包埋物或半透膜具有一定的空间或立体阻碍作用,因此对一些反应不适用。
化学法是将酶通过化学键连接到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载体上,使用偶联剂通过酶表面的基团将酶交联起来,而形成相对分子量更大、不溶性的固定化酶的方法。
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吸附法、包埋法。
吸附法,又叫载体结合法,是依据带电的微生物细胞和载体之间的静电、表面张力和粘附力的作用,使微生物细胞固定在载体表面和内部形成生物膜。
吸附法可分为物理吸附法和离子吸附法两种。
该法操作简单,固定化过程对细胞活性影响小。
包埋法,是将微生物包埋在凝胶的微小格子或微胶囊等有限空间内,微生物被包裹在该空间内不能离开,而底物和产物能自由地进出这个空间,常用的有凝胶包埋法。
纤维包埋法和微胶囊法。
包埋法对细胞活性影响小,它是固定化细胞常用的方法。
四、实验案例1、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活动程序:(1)添加污物:取3块的白棉布分别滴入等量的鸡血。
↓(2)水温的温度分别为、、控制温度水量为ml 水质:水↓从而可得出是变量(3)加酶洗涤:加等量加酶洗衣粉↓(4)记录结果:可根据洗涤前后血渍大小及颜色深浅的变化进行比较。
探究活动:探究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最佳效果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受、和等因素的影响。
①.比较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②.探究加酶洗衣粉的使用量对洗涤效果的影响。
(1)大小相同(2)5℃ 35℃ 75℃ 500mL 自来水温度(4)水量、水质、洗衣粉用量、洗涤方式(是否浸泡)等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1).酵母细胞的活化问题思考:什么叫酵母细胞的活化?(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2).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的CaCl2溶液(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问题思考:①配制的海藻酸钠溶液具体作用是什么?(包埋酵母菌细胞)②在加热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避免海藻酸钠焦糊并溢出烧杯)(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问题思考:为何需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时再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避免烫死酵母菌细胞)(5).固定化酵母细胞问题思考:①为什么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让形成的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②如何检验凝胶珠的质量是否合格?(用镊子夹起凝胶珠放在实验灼伤用手挤压,如没有破裂、无液体流出表明凝胶珠制作成功;用力摔打凝胶珠,如凝胶珠从桌上弹起,表明制作成功)(6).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问题思考:发酵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25℃?(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7).实验操作结果分析与评价①观察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问题思考:①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则说明什么?(海藻酸钠浓度太低,包埋的酵母菌数量太少)②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什么?(海藻酸钠浓度过高)②观察发酵的葡萄糖溶液问题思考:当观察到哪些现象时,可说明实验获得成功?为什么?(发酵瓶中产生了很多气泡,并可闻到酒味。
说明包埋的酵母菌已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3、果酒果醋制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消毒。
(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的空间。
(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左右,可通过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4)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并注意适时在充气。
(1)75%酒精擦拭消毒(2)1/3 (3)18~25℃ 10~12 (4)30~35℃7~84.腐乳制作的原理及流程(1)图中a、b表示的是____,它们的来源是_____,作用是_____(2)过程一中,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
(3)过程二应如何具体操作?____。
这样,既不使豆腐块过早酥烂,又能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过程三中卤汤配制所需的材料有____________(5)过程四应如何操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________________(6)怎样用同样的原料制作出不同风味的腐乳?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蛋白酶和脂肪酶毛霉等微生物将蛋白质分解为肽和氨基酸,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2)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生产(3)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些(4)12%左右的酒(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和香辛料(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5)密封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再用胶条密封瓶口。
(6)控制豆腐的含水量、发酵条件以及装罐时加入的辅料成分。
5、蛋白质提取和分离下列叙述关于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正确的是()A.蛋白质中含有游离的氨基,是碱性电解质B.蛋白质中含有游离的羧基,是酸性电解质C.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同的电极方向移动D.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解析] 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的原理:蛋白质中既含有游离的氨基,又含有羧基,属于两性电解质,并且蛋白质在一定pH条件下带有电荷,作为带电离子,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
[答案] D。
课堂练习1.酶的固定化常用的方式不包括:A.吸附 B.包埋 C.连接 D.将酶加工成固体2.溶解海藻酸钠,最好采用加热的方法。
A.小火间断 B.小火持续 C.大火间断 D.大火持续3.高果糖浆生产需要的酶是:A.葡萄糖异构酶 B.蔗糖酶 C.麦芽糖酶 D.果糖酶4.固定化酶的优点是:A.有利于酶的活性 B.有利于产物的纯化C.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 D.有利于酶发挥作用5.下列不能影响加酶洗衣粉活性的是( ) A.温度B.酸碱度C.表面活性剂D.水的数量6.酒厂利用酵母菌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A.降低温度B.隔绝空气C.加缓冲液D.加新鲜培养基7.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酵母菌B、青霉C、毛霉D、大肠杆菌8.(多选)制作腐乳时盐的作用是:()A.析出豆腐中多余的水分 B、有利于细菌的繁殖C.抑制杂菌的生长 D、有利于腐乳的保存9.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的颜色是;形状是。
(乳白色,圆形或椭圆形)10.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葡萄糖溶液,(填有或无)气泡产生:(填有或无)酒精产生。
(有,有)11.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能使蛋白质水解,因此,蛋白质类织物就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②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必须注意洗涤用水的;③加酶洗衣粉不宜长期存放,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损失;④添加了的洗衣粉可以分解人体皮肤表面蛋白质。
①蛋白酶②温度③酶失活④碱性蛋白酶12.下面是古代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3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酿(做实验是用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用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在中间要挖一个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12h即成。
现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发酵过程作一个简单的分析:(1)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
(2)发酵坛没有密封,那么坛内无氧发酵的环境是由什么造成的?。
写出发酵反应式。
(3)请你用文字或坐标曲线的形式来说明在发酵坛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此消彼长的过程。
13.(1)在坛中挖洞的止的是增加透氧性,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代谢繁殖快。
(2)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产生的水逐渐增加,发酵基质液面逐渐升高最后没入水中,水中的氧被耗尽后造成无氧环境,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能量酶(3)开始时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气逐渐减少,当氧气被完全消耗时就转入发酵,产生大量的酒精。
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酶制剂中的酶化学本质是( ) A.蛋白质B.有机物C.RNA D.核酸2.当前生产酶制剂所需要的酶主要来自( ) A.动物的组织和器官B.植物组织和器官C.微生物D.基因工程3.研究认为,用固定化酶技术处理污染物是很有前途的,如将大肠杆菌得到的三酯磷酸酶固定到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用于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于微生物降解相比,其作用不需要适宜的:A.温度 B.酸碱度 C.水分 D.营养4.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一开始持续通入空气后再封闭,其结果是()A.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产B.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增产C.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增产D.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5.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分解葡萄糖,如果两种作用产生了等量的二氧化碳,那么两种作用消耗葡萄糖的量之比是()A.1:2B.2:1C.1:3D.3:16.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A.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红色物质B.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C.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D.酒精发酵的最终产物是红色的7.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A.榨汁机用温水冲洗,并晾干B.发酵瓶先用温水冲洗,再用75%的酒精擦拭后晾干C.葡萄先除去枝梗,再冲洗多次D.每次排气时,只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8.果汁发酵后,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9.制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氧气的参与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氧气C.通气,防止发酵液霉变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10.在发酵条件的控制中,错误的是()A.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B.要想一次得到较多的果酒,在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C.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除在适宜的条件下,时间应控制在10-12d左右D.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8d左右11.对果酒发酵中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防止杂菌感染B.灭菌就是杀死葡萄汁的一切细菌C.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消毒D.灭菌必须在接种前12.交警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时,所用的仪器中装有A.重铬酸钾B.MnO2C.斐林试剂D.BaCL213.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什么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A.酵母菌B.醋酸菌C.毛霉菌D.乳酸菌14.吃腐乳时,外层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由什么形成的A.毛霉白色菌丝上的孢子囊B.毛霉白色菌丝C.毛霉分泌物D.豆腐块表面失水后变硬15.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液,如果葡萄糖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原因最可能是A.葡萄糖被合成了淀粉B.酵母菌细胞失水C.改变了培养液的pH D.酵母菌发生了变异16.将酵母菌的培养液由富氧状态变为缺氧状态,下面加快的一项是:A.CO2的释放 B.丙酮酸的氧化 C.葡萄糖的利用 D.ATP的形成17.固定化酶的优点是:A.有利于增加酶的活性 B.有利于产物的纯化C.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 D.有利于酶发挥作用18.下列不是用于包埋法固定化细胞的载体是:A.琼脂糖 B.醋酸纤维素 C.聚丙烯酰胺 D.聚乙烯树脂19.在果汁生产工业中主要应用的酶包括A.果胶酶、纤维素酶B.脂肪酶、淀粉酶C.淀粉酶、果胶酶D.蛋白酶、纤维素酶20.蛋白酶洗衣粉容易洗去奶渍.血渍,可是不容易洗去汗渍,这体现了酶的A.高效性B.专一性C.需适宜的条件D.多样性21.固定化细胞技术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所具备的特点是A.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不能连续性生产B.成本更高、操作更难,不能连续生产C.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能连续生产D.成本更低,操作更难,能连续生产22.关于使用加酶洗衣粉的好处,不正确的是A.可有效去除衣服上的油渍、汗渍、血渍B.使用加酶洗衣粉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各种加酶洗衣粉的酶制剂对人体皮肤都没有伤害作用D.水温过低时不宜使用加酶洗衣粉23.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过程中,不同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A.电荷的多少B.分子的大小C.肽链的多少D.分子形状的差异24.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A.无机盐.水.维生素B.NaCl.水.蛋白质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NaCl.水25.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常常加入木瓜蛋白酶,其作用是A.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B.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C.把多肽水解成氨基酸D.把葡萄糖转化为氨基酸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果胶的存在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混浊B、果胶可被果胶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C、果胶酶只是一种酶D、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都属于果胶酶27.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葡萄糖溶液时,为了能产生酒精,下列措施错误的是A向瓶内泵入氧气B应将装置放于适宜的条件下进行C瓶内应富含葡萄糖等底物D应将瓶口密封,效果更好28、酵母细胞的活化是指A让酵母细胞恢复运动状态B让酵母细胞在缺水状态下更容易休眠C 让酵母细胞内酶活性增强D让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细胞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29、果汁发酵后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可采用的方法有(多)A、用斐林试剂检测B、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C、品尝样液和闻闻是否有酒味D、用双缩脲试剂检测30.有人用酵母菌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测定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气体体积)和二氧化碳的发生量(气体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