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第二单元 第一讲 岩石圈与地表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69张PPT)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69张PPT)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岩层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岩层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褶皱的形成
向斜
背斜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猜猜我是谁?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思考:背斜一定成山吗? 向斜一定成谷吗?
使地表变得 高低起伏
一、内力作来用自地球外部,
外1力.作能量用来源主:要主是要太是阳能和
地球重力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使地 搬运、产沉生积的热能。表趋于平坦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地壳运第动一节引起营的造岩地层表形永态性的变力量形 、变位 称为地 质构造,常见形式有 褶皱和断层 。
陡 崖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东 真题演练 非 大 裂 谷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巫 峡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江汉平原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第2章 第1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第2章 第1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


花岗岩
岩 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
较大


喷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 矿 物 结 晶 颗 粒 玄武岩、

出 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 细小,有的有流 流纹岩、安
岩 岩石
纹和气孔
山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
砾岩、砂
沉积
层理构造、含有
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
岩、石灰

化石
处沉积、固结而形成岩石
分布广泛,多含
片麻岩、大理岩、
变质岩 响,使原来岩石的矿物
有丰富的金__属__矿
石英岩
成分、结__构__等发生改变
和非金属矿
而形成
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1.岩石转化 (1)沉积岩是_松__散__的__沉__积__物_,经过成岩作用变成的。 (2)岩浆岩风化后的碎屑物质成为_沉__积__岩_的“原料”。 (3)变质岩的“前身”是岩浆岩、沉积岩、_变__质__岩_。
合作 探究 攻重 难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材料 下图为山东省济南市某学校在野外地质考察中拍摄的岩 石照片。
图1
图2
问题 1 (综合思维)组成图中岩石的最基本单元是什么?两图分 别属于哪一类岩石?试说出判断的依据。
提示:矿物。图 1 属于沉积岩,该岩层是一层层分布的,具有明 显的层理构造。图 2 属于岩浆岩(玄武岩),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问题 2 (综合思维)请分析两图所示岩石的成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图 1 所示岩石是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的;图 2 所示岩石是岩浆喷出地表后温度、气压降低,岩浆迅速 冷凝,导致岩浆中的气体挥发形成的。
[归纳提升] 三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

2021版鲁教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鲁教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1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两类地震波①C界面——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D界面——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4)三大圈层(1)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大气层。

(2)生物圈:广泛存在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中。

(3)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结构由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2.三大类岩石的形成(1)岩石的分类: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高温重熔。

[特别提醒]1.内、外力作用比较(1)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

(2)板块运动⎩⎨⎧张裂区—裂谷或大洋中脊碰撞区—褶皱山系3.内力作用的“足迹” (1)褶皱①形成: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②两种基本形态①形成: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②地貌:谷地或陡崖。

4.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关系5.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形成地表岩石的物质都来源于地壳。

(×) 2.喜马拉雅山脉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导致的。

(√) 3.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是向斜构造。

(×)4.山区公路选线时多沿山脊延伸。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外力作用相关示意图乙丙1.图甲中a表示风化作用、b表示搬运作用、c表示堆积作用。

2.图乙所示地貌是三角洲,其形成原因是流水沉积作用,主要分布于河流入海口。

图丙所示地貌是风蚀蘑菇,其形成原因是风力侵蚀作用,多分布于干旱地区。

3.图乙所示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面积最大;图丙表示的地貌,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较为典型。

《岩石圈与地表形》课件

《岩石圈与地表形》课件

04 岩石圈与人类生存环境的 相互影响
岩石圈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提供资源
影响气候
岩石圈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 炭、铁矿等,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 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岩石圈的分布和变化能够影响地区的 气候,如岩石的风化作用能够影响土 壤和植被的分布,进而影响气候。
塑造地貌
岩石圈的组成和构造决定了地表的地 形地貌,如山脉、河流、峡谷等,对 人类居住和交通具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地壳物质变形的结果,其类 型多样,包括板块运动、地壳隆起、地壳沉降、断层活动等 。这些运动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地表形态的形成机制
总结词
地表形态的形成受到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等,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等。
岩石圈的分层结构
总结词
地壳、地幔、上地幔
详细描述
岩石圈的分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上地幔。地壳是岩石圈的最外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几十公里到一 百公里不等。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高温高压的半熔融岩石组成。上地幔是地幔的一部分,主要由橄榄岩和榴辉 岩等岩石组成。
岩石圈的物理性质
总结词
坚硬、固态、不透水
强化实践应用
加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 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
鼓励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相 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注前沿技术
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动态,及时 引入和应用新技术。
培养专业人才
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充 足的人才储备。
强化政策支持
人类与岩石圈的可持续发展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变质岩
举例
石灰岩 花岗岩
大理岩
片麻岩
页岩
板岩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峡湾—— 冰川侵蚀作用
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海蚀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波浪侵蚀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沉积作用与地貌
作用 冰川 沉积 对地貌的影响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形成冲击扇、 有分选性, 三角洲、冲积 即沉积物颗粒 平原 大、比重大的 先沉积,反之 形成沙漠(沙 后沉积 丘)、黄土地 分布地区 有冰川分布的高 山和高纬地区 河流的出山口、 河口、中下游 干燥内陆及临 近地区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2、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⑴褶皱与断层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地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褶 皱

弯曲
初形成
背斜成山
久经侵蚀后
背斜成谷
判断依据 岩层中心老 两侧新 岩层中心新 两侧老
背 岩层向上 斜 拱起
向 斜 岩层向下 弯曲
向斜成谷
向斜成山
地形倒置原因: 张力,容易被﹍﹍ 侵蚀 成谷地,而向斜槽部 背斜顶部因受 ﹍﹍ 挤压, 岩性坚硬不易被 侵蚀 受到﹍﹍ ﹍﹍, 反而成为山岭.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出山口:冲积扇或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中下游:冲积平原
3、风力作用:干旱地区
(1)风力侵蚀(大风区):吹蚀、磨蚀 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风蚀柱
风蚀沟谷
风蚀蘑菇
风湿洼地
风蚀柱
(2)风力搬运(过渡区): 飞沙走石
(3)风力沉积(减弱区): 沙丘、沙垄、堆积黄土
4、人类活动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坏
1、岩石圈的组成:按成因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1)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 岩浆→压力 喷出岩:玄武岩
侵入岩:花岗岩
喷出岩:玄武岩
(2)沉积岩: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 屑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有:石灰岩、砂岩、页岩。 常含有化石。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3)变质岩:高温高压下,原 有岩石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 变形成。 有: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2、流水作用:湿润地区
(1)流水侵蚀 ①侵蚀(上游):V型谷、千沟万壑、地表 崎岖。 ②溶蚀: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 林。(喀斯特地貌)
V型谷
千沟万壑、地表崎岖
漏斗
暗河
溶洞
石林
峰林
(2)流水搬运(中游):使河道、 河谷变深变宽 (3)流水沉积(下游): 出山口:冲积扇或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中下游:冲积平原。
(1)趋利避害:
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 修建水库。
(2)消极:
滥砍乱伐、毁林开荒。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地震波传播速度
(1)地壳:岩石。大陆厚,大洋薄,17km。 (2)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岩浆发源地), 2800km。 (3)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3400km。 外核:高温高压,液态或熔融状态 内核:固态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67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67张PPT)
乙图: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

(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

裂隙比较发育,易遭受侵蚀而
成为谷地
(3)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
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而
成为山岭
Page 24
褶皱
内力 作用
早期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 作用
晚期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Page 25
读图比较归类下列词语: 褶皱、断层、向斜、谷地、背斜、山岭、平原
Page 48
2、分布区:
流水作用: 湿润、半湿润地区 ; 风力作用: 干旱、半干旱地区 ; 冰川作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Page 49
流水侵蚀地貌
峡谷
Page 50
流水侵蚀地貌
黄土高原
Page 51
流水的侵蚀地瀑貌布
瀑布
Page 52
流水沉积地貌——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
Page 44
5、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研究地质构造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 具有指导意义
(1)水
;油气、隧道

(2)工程建设(隧道、水库、桥梁)避开 。
Page 45
2.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示断 意层
Page 32
Page 33
Page 34
华山
Page 35
地垒 地堑
山地:断块山, 如华山、庐山、 泰山等
谷地:如渭河平 原、汾河谷地等
Page 36
地壳运动产生 的强大压力或 张力,岩层发 生断裂,并沿 断裂面发生明 显的错动、位 移,形成断层
地垒 沿断层 面上升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46张PPT)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46张PPT)

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
力,超 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
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 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陕西华山
汾河谷地
江西庐山
山东泰山
图中水、油、 气的分布特点?
分别位于哪种 地质构造中?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1.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2.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吗?
风 侵蚀

作 用
沉积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冰川侵蚀作用
海蚀柱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浪侵蚀作用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汶川地震的惨烈
日 本 地 震 后 的 路 面
读图分析地球圈层构成:
地球内部圈层: 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球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2、主要圈层: 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
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
地核
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3)地核的特点: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二、岩石圈的组成
1、范围: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组成
地壳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王智智一、课标分析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内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鲁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第1课时。

本课时主要包括岩石圈的机构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两个大问题。

首先,了解岩石的分类;其次是岩石的成因;第三,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这是本节重点;最后,从“过程”来看,需要把握转化的起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成“循环”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 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对于实际现象的分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2)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3)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六、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多媒体呈现:用由岩石组成的景观图片观看图片,迅速进入上课状态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 地探究活动一:1、读“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分别由哪些圈层构成。

2、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思考:观察、比球内部圈层2、 岩石圈的结构(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是否均一?(2)两个不连续面分别是什么?说说地球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3)说出岩石圈的结构。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73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73张PPT)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概念辨析】
地表形态:也叫地形、地貌;指地表高低起伏
的状态。按自然形态分为高原、 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
地质作用:引起地表形态、物质组成和内部
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按能量来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一)、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内 力 作 用
地壳运动

沉积地貌: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小结
地 内力作用 质 主导 作 用 外力作用
雕塑家

使地表变得 高低起伏
断 改 变

使地表趋于 表
平坦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积极影响:
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改地形然造表态规人律类消挖办极河一事修影定渠,响、要:方修认能建识水趋库自利然避,害按。自
水土流失、加速河流湖泊水库的泥 沙淤积,诱发洪涝、滑坡等灾害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 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生 水



地核
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金属矿产多形成于岩浆岩中,如: 铁矿、铜矿等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2、沉积岩及特点
裸露岩石 风化、风外、力流侵水蚀、、冰搬川运、、海堆浪积等、固结成岩沉积岩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35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35张PPT)

(2)地幔的特点: 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为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壳
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
地核
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3)地核的特点: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合作讨论2
1、岩石圈的范围? 2、岩石的分类? 3、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二、岩石圈的组成
1、范围: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组成
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 转化被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也叫地壳 物质循环
2、物质循环过程
喷出型 岩浆岩
冷却 凝固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侵入、喷出
堆积 沉积岩
侵蚀 搬运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3.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12))形改成变丰 地富 表的 的矿 形产态资,源塑造千姿风化百物态的风地化貌喷景出观型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搬层运之间的物质交换岩和浆能岩量传输,

表 形
岩石圈 组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概念
物质循环
过程 意义
课时训练
1、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A)
A、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B、地壳和地幔
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D、整个地壳
2、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C)
A、喜马拉雅山
B、黄土高原
C、大西洋
D、长江三角洲
3、下列各组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D)
a.片麻岩
②页岩
b.板岩
③花岗岩
c大理岩
变质岩




A
B



C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共28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共28张PPT)
---选自语文教材<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概念
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被称为岩石圈的物质 循环,也叫地壳物质循环
重熔再生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简图
岩浆岩 冷 却 凝 固
岩浆
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变质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 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 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
4.该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5.峡谷岩壁从谷底到顶部出露的含有化石的成层岩层属于 () A.沉积岩层 B.花岗岩层 C.玄武岩层 D.变质岩层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岩浆
(3)变质岩
举例:
石灰岩 页岩 花岗岩
大理岩 板岩
片麻岩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第一座最大的纪念碑。它从 地面到碑顶高达三十七点九四公尺,有十层楼那么高, 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四点二四公尺。纪念碑是 用一万七千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 的怀念。

侵入 岩

岩 喷出

岩浆 侵入 地壳冷
却凝固
岩浆 喷出 地表冷
却凝固
花岗岩 玄武岩
沉积岩 在 外力作用下形成 石灰岩、页岩、砂岩
变质岩 受变质 作用下形成 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冷却、凝固 岩浆
(1)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花岗岩:我国华山、黄山、衡山都是花岗岩分布区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玄武岩: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说出地球内圈层结构,概括各圈 层主要特点。 目标定位: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特点。 2.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地壳、地 幔、地核的界线及主要特点。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
【自主复习·知识建构】 1、精读教材,用彩色笔或各种符号勾画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用思维导图等方法建 构知识网络。 2、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强 化记忆。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特点。 (2)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地壳、 地幔、地核的界线及主要特点。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相互联 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12~15题。
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C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B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对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等 进行研究。
【反思归纳】 列表比较地球内部圈层
岩石


岩浆 很高 很大
【活动探究●反思归纳】 探究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生物圈是地球圈层构造中的一个特殊圈层, 与其他圈层相比,有哪些不同? (1)生物圈具有生命活动现象,是非常活跃、 具有特殊结构的圈层。 (2)生物圈不占有独立的空间范围,渗透于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中。 (3)生物圈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 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4)生物圈中生物的出现,使自然界中的化 学元素进行迁移,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岩石 圈,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连续但不规则 分布于岩石圈上 部、大气圈底部 水圈 中;最 和______ 活跃 的圈层 ______
生 物 圈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12~15题。
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C ) A .2 个 B .3 个 C.4个 D .5 个 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B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厚度 地壳 平均17千米 范围 地表至莫霍界面 联系 岩石圈不 仅包含地 壳,而且 还包含上 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 上)部分
岩石圈
平均100千米
地表至软流层
【问题思考】
3.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 中最活跃的圈层?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均是由无机成分 构成,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是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共同 组成的。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 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 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 的圈层是指生物圈。
【问题思考】
1.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 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你认为 合理吗? 合理。用“半熟的鸡蛋”来比喻地 球的内部圈层,则蛋壳为地壳;蛋白为 地幔,由于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 软流层中的岩浆;蛋壳与蛋白之间的膜 和地壳合起来就是岩石圈;蛋黄为地核。
【问题思考】 2.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有什么 区别和联系?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5.2010年3月以来,冰岛发生了大规模火山喷发。此 次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 D ) A.岩石圈 B.地壳 C.下地幔 D.软流层 6.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 地壳 ,A和B+C是________ 岩石圈 ,D是 ______ 软流层 ,C+D+E是________ 上地幔 的一部分。 ________ 莫霍界面。 (2)不连续界面F是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会发生什么 变化? 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 度明显加快。 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B 是大洋地壳,平均厚度只有几千米。
第一册 第二单元 第1讲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ຫໍສະໝຸດ 【情景导入】答案 解析
1.(2011· 大纲全国文综)读下图,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 来自 ( D )
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 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 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 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 软流层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的。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 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 变化而改变。
【活动探究●反思归纳】
探究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网北京2008年8月12日电:我国渤海湾黄河口 凹陷处发现了一个新的油气田,标志着我国在这一区域 的勘探工作获得了新的进展。该新油气田的成功发现, 进一步展示了黄河口凹陷处的勘探潜力,对渤海湾油气 资源的产储量规模的稳步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地震波被称为“照亮地球内部的明灯”。人们对地球 内部的构造及其物理状态的认识,主要是来自对地震波 的研究。 (2)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 球内部的信息?
A.地表 C.地壳下部
B.地壳上部 D.地幔
【考向立意】 该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及其物质组成。
【思维过程】 结合题干信息“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要求和图 示信息→调运知识并获得结论。
【误区警示】 审题不准,不明确设问取向导致答题失误。
【预测展望】 结合矿产资源勘探, 考查地震波在研究地球内部圈层中 的意义;结合生产实际,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活动探究●反思归纳】
探究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网北京2008年8月12日电:我国渤海湾黄河 口凹陷处发现了一个新的油气田,标志着我国在这一 区域的勘探工作获得了新的进展。该新油气田的成功 发现,进一步展示了黄河口凹陷处的勘探潜力,对渤 海湾油气资源的产储量规模的稳步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地震波被称为“照亮地球内部的明灯”。人们对地球 内部的构造及其物理状态的认识,主要是来自对地震 波的研究。 (1)为什么能根据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谢谢
【反思归纳】 列表比较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 圈层 大 气 圈 水圈 概念 组成 其他 厚度2 000~3 000千米
气体及其中的悬浮物, 包裹地球的 干洁空气 、水汽 即__________ 气体层 和固体杂质
地球表层水 体构成的连 续但不规则 的圈层
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
地表水、地下水、大 气水、生物水等 生物(植物、动物、 微生物)、非生物环 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