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拿情节”与”平庸之谬”
《三体》读书笔记-奥德赛的暗流
《三体》读书笔记最近终于收了并且看完了全套的《三体》小说,在看的过程中,我就开始构思这本书的书评标题,我一开始想到的标题是“最好的小说与最糟的科幻”,但是等到我看完第三本的最后结局,我发现这个标题已经远不足以准确涵盖这本书的意思,而另一个更加清晰,更加有力,更加响亮,并且120%切合这本书的声音,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卢瑟。
整部三体三部曲,就是一部卢瑟之战。
整套书就是卢瑟思维,整个科技系统和世界观背景就是替卢瑟的无能和自卑背书,整个故事就是卢瑟打卢瑟,卢瑟斗卢瑟,看谁卢瑟得更有新意,更没有下限——而事实证明,卢瑟其实不可能有什么新意,不管这个人多有学识多有见地多有本领,一旦成了卢瑟,这个人身上的全部能量就只会用来自我否定和否定世界,否定不了世界就只好用万变不离其宗的阿Q式精神胜利法YY出一套自认无坚不摧的哲学体系来,在逻辑漏洞百出的精神囚笼里苟延残喘直到灭亡。
我说这些,真的不是黑刘慈欣老师,我很尊重刘老师日益成熟的写作技巧,往坏了说,充其量,也许刘老师真的就是因为从那个时代过来,所以思想上永远带着旧时代的伤痕,难以逃脱旧时代的影子。
这又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行。
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正如同面壁者微笑的无尽可能——你又知道刘老师就不是用三本书设了一个大局,目的就是为了让轻易落入黑暗森林思维魔掌的卢瑟们统统跳出来,自曝其丑,目的就是想要知道,有没有人能够从一套看似合理的失败理论背后,找出那些显而易见的漏洞,战胜自己身上可悲的弱点,从而发现人类精神中真正值得珍视之物?因为如果是装逼犯,一般是外强中干,偶尔露馅,但三体世界的卢瑟主义、卢瑟人物、卢瑟行为是如此密集如此有规律如此无处不在地贯穿了三本始终,我不管怎么想也只能觉得这是精心布局,有意为之。
当然,面壁者究竟在想什么,他的策略对不对,不到最后,我们谁也不可能确证,所以眼下,就让我们回到这套书的讨论当中吧。
实际上,刘慈欣老师已经把整部书的“卢瑟难题”一开始就给你写进标题里面了。
狄更斯《双城记》经典名言
狄更斯《双城记》经典名言下面是作者整理的狄更斯《双城记》经典名言(共含7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狄更斯《双城记》经典名言狄更斯《双城记》经典名言1、家是一个名字,一个非常强大的字眼。
它比最为强大的魔法中,巫师说过,神灵回答过的字眼,都更加强大。
——狄更斯2、时之圣者也,时之凶者也。
此亦蒙昧世,此亦智慧世。
此亦光明时节,此亦黯淡时节。
此亦笃信之年,此亦大惑之年。
此亦多丽之阳春,此亦绝念之穷冬。
人或万物具备,人或一事无成。
我辈其青云直上,我辈其黄泉永坠。
当时有识之士咸谓人间善恶或臻至极,亦必事有所本,势无可绾。
但居之习之可也。
——狄更斯3、准确地说,建设性和创造性之间的区别是这样:建造的事物只能建好后被人所爱;而创造的事物尚未问世就受人喜爱。
——狄更斯4、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因为我喜欢与你在一起时的感觉。
——狄更斯5、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是信仰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正直下地狱。
——狄更斯6、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狄更斯7、对所爱的人隐瞒任何事情,都不是我的本性。
既然我的心房都已经打开,嘴巴就不能关上。
——狄更斯8、在别人身上浪费一日,并非在自己身上浪费一天。
——狄更斯9、世界有阴影,但亮光在对比下显得更强。
——狄更斯10、不要为那些不愿在你身上花费时间的人而浪费你的时间。
——狄更斯11、要有一颗永不变硬的心,一付永不厌倦的脾气,以及一种永不受损的风格。
——狄更斯12、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狄更斯13、在遇到梦中人之前,上天也许会安排我们先遇到别的'人;在我们终于遇见心仪的人时,便应当心存感激。
——狄更斯14、值得去赢得和被赢得是这样一颗心:这颗心一旦赢得,可上刀山,可下火海,永远不变,无所畏惧。
《罪与罚》经典读后感10篇
《罪与罚》经典读后感10篇《罪与罚》是一本由[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6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罪与罚》读后感(一):罪与罚应该属于难懂的书。
很多内容和精髓已经有人叙述,在此不做赘述。
读完这本书,感觉很深奥。
作者描写人物心理的能力太强大了,而且他的人物只对话就能让读者明白他们在做什么动作或什么表情,很有意思。
此书中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希望以后再能读一次。
《罪与罚》读后感(二):斯维里加洛夫-好色者,卑鄙者,慷慨者毛姆在读书随笔里评论陀氏不是一个天才小说家,他讲故事的能力只算一般。
当然是这样,因为陀氏把十之八九的笔墨都用于心理独白。
所以尼采才说“我从他那里获得了最有价值的心理学资料”。
不过这本书,陀氏把整个剧情安排的还是比较紧凑,剧情+剧情之间精彩的内心独白,让可读性比卡马拉佐夫兄弟强了很多。
整本书给我印象最深是“斯维里加洛夫”-杜尼娅的雇主。
这是怎样一个人物啊!矛盾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他服从于自己的妻子若干年却最终害死了她,他好色意图强奸杜尼娅却在对杜尼娅的爱面前卑微懦弱,他“随时都可以做出一份迷人的样子”欺骗大家但最终用无限的慷慨帮助了杜尼娅,索菲亚和自己的未婚妻,他可以背地里无耻的攻击拉祖米欣却很放心将杜尼娅以及未婚妻的钱财托付于他。
每一个自然人都是一个矛盾体,当爱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仅仅因为害羞而同时恨他,当无私给予人帮助的时候或许又深切渴望对方的感激与认可。
只是,能把一个矛盾的人用一本书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陀氏的确是天才的。
《罪与罚》读后感(三):《罪与罚》161023一开始完全想不通拉斯科尼科夫为什么要杀那个老太婆,为什么可以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伤害少数人的利益呢?虽然心理活动的描写很好,但我觉得不该成为他杀老太婆的借口,说什么与“天理”之间的搏斗,但我觉得他并没有代替天理的资本,成为拿破仑还是什么伟人的资本。
情结
情结,字典解释为“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
如:化解不开的~ | 浓重的思乡~比喻心情烦闷,心里有结[pent-up]意有所郁结。
——司马迁《报任安书》关键 [key]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情节:文学作品(如小说、剧本、短篇故事或诗)的事件或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包括由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系列有动因的事件的逐步展开情结:是一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
比如所谓的恋母情结,处女情结等出自“俄狄浦斯情结”,后情结引申为对某种事物投入很多情感。
“情结”的含义就是情有独钟,对某一事物喜欢的过头了的意思。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有一天在上课时问学生:“你们之中,有谁想在自己所选择的领域内取得空前的成功?”整个班的学生木无表情地看着他。
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马斯洛说话了:“如果不是你们去取得这些成就,那将是谁呢?”全班同学这才明白他讲这番话的深意。
这就是“丧失崇高的谬误”——肯定自己不幸或不重要,也就是“约拿情结”。
现实生活中,我接触过一些成功人士,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印证了“约拿情结”的相含义:自信、积极、果断的思想和行为集于一身,给人以精神饱满、积极向上的冲动。
即使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但这些人仍然精力充沛,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而生活中的另一种人——他们优柔寡断,思前想后,结果也就往往错失了事情成功的机会。
这些人如果一旦遇上波折,就会垂头丧气,乃至产生抑郁……显然,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想开去: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人与人在真诚相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最大限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本身中寻找乐趣,并极大的限度发挥自己的移情能力——认识到他人跟自己一样也很有价值。
从而,把自己需要满足的价值取向扩大到尽量合理的范围体系。
回顾历史,人类在不断地发展——除了满足基本的物质条件之外,人类社会的未来,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发展人的精神世界的财富。
木心作品中的经典语段
木心作品中的经典语段导读:本文是关于木心作品中的经典语段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2、在接触深不可测的智慧之际,乃知愚蠢深不可测。
智慧深处愚蠢深处都有精彩的剧情,都意料未及,因而都形成景观。
我的生涯,便是一辈子受智若惊与受蠢若惊的生涯。
——木心《素履之往》3、所有伟大的文艺,记录的都不是幸福,而是不安与骚乱。
——木心《文学回忆录》4、那口唇美的已是一个吻。
——木心《素履之往》5、刀剑伤人,语言伤心,一句恶毒的话就足以使人完全绝望——绝望,就绝望在眼看那忘恩负义者以自毁来毁人。
——木心《素履之往》6、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
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木心《文学回忆录》7、一个人,清纯到潜意识内也没渣滓,耶稣并非独生子。
——木心《素履之往》8、浮士德在阿尔卑斯山谷中醒来,雨过天晴,瀑布上环着彩虹,他仰对上苍高吟:你把众生的行列带过我的面前,教我一一认识我的兄弟……——木心《爱默生家的恶客》9、善,因是无报偿的,才可爱;恶,因是无恶报的,才可恶。
——木心《文学回忆录》10、我的存在已是礼节性的存在。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11、《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
取出水,即不好。
放在水中,好看。
——木心《文学回忆录》12、我曾是一只做牛做马的闲云野鹤。
——木心《琼美卡随想录》13、先忍受,后享受。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14、上帝不掷骰子,大自然从来不说一句俏皮话。
人,徒劳于自己赌自己,自己狎弄自己。
——木心《素履之往》15、无论由谁看,都愿上台演——我不作这样的演员的看客。
无论由谁演,都愿在台下看——我不会对这样的观众演出。
——木心《素履之往》16、荒诞派这些作家,矫揉造作。
自己要假装自杀,要世界作陪葬。
这些批评家,观者都是假装要殉葬。
他们在舞台上把世界写得一片黑暗,他们自己生活的很好。
——木心《文学回忆录》17、但美是不正确,美是错乱。
过于轻盈的虚无
过于轻盈的虚无作者:赵骞来源:《美与时代·下》2020年第05期摘要:阿乙坦诚对威廉·福克纳的模仿,其长篇力作《早上九点叫醒我》对福克纳作品进行了明显的借鉴和变形。
小说的叙述视角受到《押沙龙,押沙龙!》的启发,叙述者与叙述内容更为亲昵;核心故事宏阳的葬礼延续了《我弥留之际》的荒诞剧风格,但其荒诞与讽刺更为彻底;嵌套的飞眼、勾捏的故事与乔·克里斯默斯、夏洛特、哈里的遭遇相似,不过赎罪的羔羊已变成彻底的恶魔。
阿乙将借鉴与模仿内化到自己的本土经验中,试图呈现传统价值崩溃后普遍的恶与虚无;然而,对传统的描写稍欠缺历史的重量,整个小说在恶与虚无的基础上,缺乏神人的向度,使其显得过于轻盈。
关键词:阿乙;早上九点叫醒我;威廉·福克纳;虚无;轻盈哈罗德·布鲁姆说:“每一个诗人的存在都陷入了与另一个或另几个诗人的辩证关系(转让、重复、谬误、交往)。
”[1]任何写作者都无法摆脱先驱作者的影响,纵观中国新文学的生发与生长之路,更是一部异域文学的影响史,这一背景是当下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现实依据。
而阿乙,正是新世纪中国作家借鉴西方文学继续探索的一个典型。
出身乡镇,有着基层警察、记者等职业经历的70后作家阿乙,刚一进入文坛,便被北岛称为“近年来最优秀的汉语小说家之一”[2]。
阿乙以短篇见长,许多素材来自阿乙基层民警的所见所闻,它们聚焦于乡镇世界,用阿乙自己的话说,叫做“世界的盲肠”[3]。
乡镇基层民警这一独特身份,让阿乙了解了那里耸人听闻的血腥故事。
阿乙坦言警察经历的素材告竭[4]316,本文要讨论的《早上九点叫醒我》便是阿乙对自我的艰难突破。
与一些想尽量淡化和先辈作家之影响关系的作家不同,阿乙一向坦率表露自己所受到众多作家的启发[5]。
对于福克纳,阿乙崇拜不已:“他一个人就占据了六七部顶尖的作品,就像一个富翁有六七座豪华别墅,我作为一个穷人,有一座别墅就可以了。
”[4]315-316除标题来自博尔赫斯[6],笔者暂未看到阿乙对《早上九点叫醒我》受到哪几位作家影响的明确表述,但读完这本小说,相信任何曾读过福克纳作品的读者感受到浓厚的福克纳气息。
安徒生童话故事(15篇)
安徒生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故事(15篇)一天我协助哈里发迈蒙处理一些国家大事后,便告辞回家。
走在途中,我想小便,看看四周没什么行人,便拐进一条小巷里撒尿。
我刚要回身继续往家里走,猛然间发现前面隐隐约约有一件东西悬在那里。
这情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不由自主地走到近前一看,原来那是一个有四个把儿的大吊篮,篮中铺着锦缎制的垫子。
我顺着吊篮往上看,才知那是从一个敞开的大窗户里吊下来的。
我心里暗自琢磨:"这只大吊篮是不会平白无故从窗里吊到这里的,这其中必定是有缘故的。
"我越想越奇怪,这个大吊篮大得很,能容一个人躺在里面,我倒想试试,躺到里面会是个什么滋味?受到好奇心的驱使,我竟身不由己地爬进吊篮,嘿,躺在里面还真舒服!不料,我刚躺好,那吊篮就动了起来,我想跳出来,已经来不及了。
吊篮不停地往上升,一直升到窗口,几只手伸过来,一下子把吊篮弄到屋子里去了。
我在慌乱中抬头一看,只见四张美丽的脸蛋冲着我,连声喊着:"你好啊,欢迎你到我们这儿来做客!请下来吧。
"四个姑娘把我从吊篮中搀扶出来,我定睛一看,原来这儿是个客厅,里面的摆设十分考究,我坐在那里,恍忽是置身于哈里发的王宫之中。
我正在欣赏时,对面墙上挂着的帷幕慢慢地往上卷去,帷幕后面出现一群侍女,每个侍女的手中都拿着东西,有的举着明晃晃的蜡烛,有的提着焚烧着沉香的香炉。
在这群侍女的中间,是一个长得很美的女郎,在侍女们的簇拥下,那女郎迈着姗姗步伐朝我走来,笑容满面地对我说:"您大驾光临,使寒舍蓬荜生辉!快请坐吧!"待我坐定后,她便坐到我的身边,与我交谈起来。
她问我:"你是怎么到这儿来的?"我说:"我在回家的路上,折进这条巷子中来,见墙边吊着一只大篮子,觉得十分奇怪,便身不由己地爬进篮子里,不知不觉中被人吊到这里来了。
"女郎听了,微微一笑,说道:"你放心吧,你不会受责怪的,我倒希望你能因错得福,有个好的报应呢!请问,你是干什么的?"我随口说道:"我在巴格达做买卖为生。
反证法的生活例子
反证法的生活例子【篇一:反证法的生活例子】甲是乙父,乙是丙父,欲证明甲是丙的爷爷。
设甲不是丙的爷爷,则甲不是乙的父亲或乙不是甲的父亲而这与题设相矛盾,所以甲是丙的爷爷【篇二:反证法的生活例子】反证法的例子范文一:【案例】反证法北京丰台二中张健内容和内容解析:推理与证明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反证法是继前面学习完推理知识后的证明方法中的一种间接证明问题的基本方法,它弥补了直接证明的不足,完善了证明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目标和目标解析:①结合熟悉的生活实例和典型的数学命题,帮助学生了解反证法的作用;②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并会用反证法思考和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③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证明的过程,从中逐步体会反证法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对命题的否定的全面、准确考虑以及恰当地寻找矛盾。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从初中开始就已初步接触过反证法,反证法的逻辑规则并不复杂,但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却让学生感到困难。
究其原因,反证法主要是需要逆向思维,而在中小学阶段,逆向思维训练和发展都是不充分的;其次反证法中的假设部分涉及命题的否定知识,学生在学习那部分的知识时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设计:1.情境引入回忆综合法和分析证明问题的过程,思考并解决下面三个问题:1.1 小故事: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伙伴问他为什么不去摘?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王戎是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1.2 桌面上有3枚正面朝上的硬币,每次用双手同时翻转2枚硬币,那么无论怎样翻转,都不能使硬币全部反面朝上。
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1.3 a、b、c三个人,a说b撒谎,b说c撒谎,c说a、b都撒谎。
莫让“约拿情节”挡了前进的路
莫让“约拿情节”挡了前进的路“约拿情节”指的是成长中的恐惧,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自己遇到机遇、荣誉时,没有积极的把握,而是产生了“我的能力素质还不够,我还没有资格”的想法,逃避成长,拒绝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嫉妒优秀的人,别人成功了就眼红,别人失败了就幸灾乐祸。
“约拿情节”是横在很多人面前的一道坎,它的产生并不是因为能力素质真的不行,而是恐惧,这种情节会阻碍生命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让宝贵的机会白白流失,使人自甘平庸、不求上进。
年轻官兵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必须努力克服“约拿情节”的消极影响。
第一,全面提升素质。
“约拿情节”产生的原因是不自信,而消除不自信心理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唱响提升素质“三步曲”。
第一步,打牢专业基础。
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爆炸时代,据统计,1995年知识量每5年翻一番,而到2020年,世界的知识量将每73天增长一倍,不加强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毛泽东曾提出共产党员要有一种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而今天的革命军人更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绝不能抱着以前的学历沾沾自喜,不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做到与时俱进。
第二步,完善知识体系。
“三个确保”的时代课题,对当代革命军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没有过硬的素质,就难以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也无力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现代学科知识不断交叉融合,体系界限日趋模糊,年轻干部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就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自己那一摊子,要坚持一专多能的学习思路,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学、历史、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第三步,加强实践运用。
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运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大多数年轻干部都经过正规的学历教育,理论功底扎实,但是部分干部实际运用能力偏弱,具体表现为专业训练不会组织,武器装备不会操作,战士有了思想心理问题不会解决,遇到紧急情况不会处理。
约拿情节
约拿情节.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我们不仅惧怕失败,同样也会惧怕成功。
在《圣经》里有一个叫做约拿的虔诚的基督教徒,有一天上帝要他到尼尼微城去传话,以神的旨意去赦免那座城市,这是约拿平时向往的崇高的使命和荣誉,但是面对理想成为现实的一刻,他却突然畏惧起来,害怕自己不行,于是极力回避即将到来的成功和荣耀。
后来,心理学家就用“约拿”这个词来指代那些渴望成长却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的人。
这种面临成功时的畏惧心理则被称作“约拿情结”。
它是一种“对自身伟大之处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状态,并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本来能够做得很好的事情,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能。
虽然听起来是个很奇怪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在渴望成功与荣耀的同时却又害怕得到;我们自信,却同时又自卑;我们既害怕自己一无是处,又害怕自己可能达到的最高状态。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表现就是对成长的恐惧。
马斯洛曾经写过一篇题为《约拿情结——理解我们对成长的恐惧》的文章,来论述人类的这种普遍心理现象。
当我们小的时候,每个人可能都曾经有过一个远大甚至崇高的理想,对未来充满着期望与抱负,有着对成长的渴望、对实现自我的冲动和发挥潜能的愿望。
但是大多数人后来总会觉得自己并没有实现这些愿望。
马斯洛认为,原因并不是人们自身的条件和能力不足,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心理中同时存在着对成功的追求冲动和阻碍其表达的防御因素这两项,“人们不仅压制自己危险的、可怕的、可憎的冲动,也常常压制美好而崇高的冲动。
”来自于自我和社会两方面的因素使得人类畏惧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大,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使我们强烈认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体会着成功所需要付出的艰辛努力。
于是我们不断调整着自己的目标,直到相对轻松地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我们被自我磨平了棱角。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社会化的人类个体,每个人心中都有被社会群体接纳的强烈动机。
希伯来文学中的约拿情结
希伯来文学中的约拿情结世界上最常见的是一种叫约拿情结。
什么叫约拿情结呢?约拿情结是说:有的人,头脑热一些,没有估计到困难,困难一出现,就退缩了;有的人,头脑冷静一点,估计到了困难,可没估计到困难有那么大,也退缩了。
眼看就要成功了,一步之遥,一纸之隔,可就挺不住了,结果,前功尽弃。
有约拿情结的人总是用现成固有的想法去说服别人。
就像那个著名的寓言故事《青蛙、天鹅与天空》,青蛙很好心地劝告天鹅,让天鹅和它一样生活在烂泥与臭水中。
但人是长翅膀的,所以人要飞翔。
只有这样你才会天高任你飞,海阔任你游。
所以你的心必须在跃动,否则,你就会象混入鸡群的鹰,而不是鸭群的天鹅,那样你就很悲哀。
那样,你到海边也会羞愧地说“哎,我是多么愚蠢啊,原来海洋是这么大,我不过是一条小溪。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有远见的人才会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井里的青蛙永远也不知道外面的天地是多么宽阔与高远。
人只有有了一颗高瞻远瞩的心,路才会越走越开阔,而不是夜郎自大、固守自封。
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万有引力,瓦特、爱迪生等等,他们一个个让我们仰慕,是因为他们有一颗远大的心。
让这颗心永远的喧哗与骚动,是我们这位主人翁韩长有真实写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韩长有我们是朋友,他常常告诫自己也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像下面所叙的这位惆怅的洛阳人。
从前,洛阳有一个人,总想做官,而一辈子都没遇到做官的机会。
时光如流水,几十年弹指一挥间,这个人眼看着自己头发已白,年纪老了,不禁黯然神伤。
一天,他走在路上,不禁痛哭流涕起来。
有人看见他这般摸样,感到很奇怪,于是走上前问他说:“老丈,请问你为何如此伤心呢?”这个老人回答说:“我求官一辈子,却始终没有遇到过一次机会,眼看自己已这样老了,依然是一身布衣,再也不可能有做官的机会,所以我伤心痛哭。
”问他的人又说:“那么多求官的人都得到了官,你为什么却一次机会也没遇上呢?”这个老人回答说:“我年轻时学的是文史,当我在这方面学有所成时出来求官,正好遇上君主偏爱任用有经验的老年人。
论“约拿情结”笼罩下的文学文本意蕴
论“约拿情结”笼罩下的文学文本意蕴前言“约拿情结”是指一种内心的逃避感和不愿面对现实的情感体验。
这个词汇源于《圣经》中的先知约拿的故事,约拿面对神的召唤,逃避了自己的使命,却在海中经历了一番惊险的历险。
有时候,“约拿情结”也用来形容人们面对某些事情时的无力感、逃避和拖延。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感的存在。
作家们在书写中很少直接使用“约拿情结”这个词汇,但却通过角色的描写和情节的安排,呈现出这种情感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和意义。
本文将从各个层面详细探讨“约拿情结”如何在文学文本中体现和传递,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人物塑造人物是文学作品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他们的形象和性格往往是作品意义的核心所在。
当人物的内心产生了“约拿情结”,他们的性格、行为、命运等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例,主角哈姆雷特就是一个典型的约拿型人物。
在面对父亲被毒杀、母亲与叔叔通谋的事实时,哈姆雷特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痛苦和无力感。
他开始拖延复仇的时间,不断推翻和怀疑自己的决定,以至于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同样,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草枕》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典型的约拿型人物。
他逃避现实,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时常想象自己置身别处,逃离一切现实的压力和束缚。
通过这些人物的刻画,我们可以感受到“约拿情结”给人内心带来的巨大负担和痛苦,以及它所带来的各种后果和代价。
情节安排在文学作品中,情节的安排也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状态。
当人物遇到困难或危险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呈现出“约拿情结”所带来的逃避和担忧。
为了在情节中更好地揭示这种情感,作家们往往会更加注重情节的安排和处理。
以莎士比亚的另一部名作《李尔王》为例,在这个故事中,主角李尔王为了分封土地,要求三个女儿向他表白爱意。
然而,最小的女儿科迪莉娅坚持不向他表白,导致王国遭受外敌侵略和内部分裂。
李尔王也因为过去的决策和自己的性格缺陷,面临着惨痛的命运和抑郁的状态。
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复活(节选)》任务群学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
本来纯真善良,后走向 百姓的典型代表;借此
人性腐化。
批评了当时黑暗的社会。
为自己的罪过忏悔。
“忏悔贵族”的代表; 既是贵族阶级罪恶的代 表者,又是贵族阶级罪 恶的批评者。
任务二:成长与孤独
《大卫》和《复活》都是带有自传性质的“成长”小说。请结合课 文内容,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了大卫和聂赫留朵夫的“精神成长”。
这里作家直接站出来,以第三者的身份剖析聂赫留朵夫的心理矛盾,揭穿 他的“善”与”恶”两种思想的斗争。这种手法能够随时变换角度,步步深 入,把人物内心世界最隐秘的东西和盘托出。
心理描写的方法非常丰富。①可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直陈心曲,一般使
用第一人称,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流露羁縻
“心曲”的一个重要手股。②可借助神态、语言、动作、环境等细节描
选 叙:引用、转述、概述 点 赏 析:具体分析 析 评:得出结论、作出评价
谢谢!
借助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聂赫留朵夫面对玛 丝洛娃如今的悲惨境遇,其内心的深深愧疚与负罪感。 ②“我来是要要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 样。
此句运用了语言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传达出聂赫留朵夫复杂的心 理状态。既写出了他直面现实、真心认罪的一面;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内 心还有所顾忌,有些羞臊,他的忏悔之情还没有充分、坦诚地表露出来。
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③可以利用心理剖析的方式,让作者对人
物内心活动进行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④心理描写方式的选用
取决于小说的选材特点、反应社会生活的广度以及作家的创作风格等因
素。
《大卫·科波菲尔》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情势,而且是儿童视角,使这部自传性 回忆小说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人公“我”能用自己的话语回顾其成长历 程,塑造自我形象,确立自我特征,读者也可以亲历主人公认识自我的心路历程。 《复活》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视角,叙述者可以随时随地出现在任何角落 来向读者报道事件的细枝未节,这种全知性的叙述成为《复活》得以塑造广阔社 会画面的前提和基础。小说中的全能全知型叙述视角由第三人称发出,在深入人 物形象内心、洞察其心理过程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约拿的教训——精选推荐
约拿的教训今天去⼩组查经聚会了,⼤家彼此探讨了约拿书,上帝是怜悯的,满有慈爱的,因为尼尼微全城的悔改⽽改变灭城的计划,但是约拿因为神的意念改变⽽⼤为愤怒,以致他所传讲的审判信息⽆法应验,尼尼微不会倾覆,在约拿⼼⽬中,这些作恶的⼈是该死的,更何况他们是本国⼦民的强敌;但神却不然,他不愿⼀⼈沉沦,乃愿⼈⼈都悔改。
约拿书告诉我们很多,包括顺服,感恩,怜悯,慈悲。
神⼀再⽤环境来教导他的仆⼈约拿,使约拿也能有他⼀样的⼼肠。
这是上帝对⼈的爱!!神啊,求您让我全⼼的顺服,感恩!以下是抄写的约拿书JONAHJonah Tries to Run Away from God1 Now the word of the Lord came to Jonah son of Amittai,saying,2"Go at once to Nineveh,that great city,and cry out against it;for their wickedness has come up before me."3 But Jonah set out to flee to Tarshish from the presence of the Lord.He went down to Joppa and found a ship going to Tarshish;so he padi his fare and went on board,to go with them to Tarshish,away from the presence of the Lord.4 But the Lord hurled a great wind upon the sea,and such a mighty storm came upon the sea that the ship threatened to break up.5 Then the mariners were afraid,and each cried to his god.They threw the cargo that was in the ship into the sea,to lighten it for them.Jonah,meanwhile,had gone down into the hold of the ship and had lain down,and was fast asleep.6 The captain came and said to him,"what are you doing sound asleep?Get up,call on your god!Perhaps the God will spare us a thought so that we do not perish."7 The sailors said to one another,"come ,let us cast lots,so that we may know on whose account this calamity has come upon us." So they cast lots,and the lot fell on Jonah.8 Then they said to him,"Tell us why this calamity has come upon us,What is your occupation?Where do you come from? What is your country? And of what people are you?"9 "I am a Hebrew,"he replied."I worship the Lord,the God of heaven,who made the sea and the dry land."10 Then the men were even more afraid,and said to him,"What is this that you have done!"For the men knew that he was fleeing from the presence of the Lord,because he had told them so.11 Then they said to him,"What shall we do to you,that the sea may quiet down for us?"For the sea was growing more and more tempestuous.12 He said to them,"Pick me up and throw me into the sea;then the sea will quiet down for you;for I know it is because of me that this great storm has come upon you."13 Nevertheless the men rowed hard to bring the ship back to land,but they could not,for the sea grew more and more stormy against them.14 Then they cried out to the Lord,"Please ,O Lord,we pray,do not let us perish on account of this man's life.Do not make us guilty of innocent blood;for you,O Lord,has done as it pleased you."15 So they picked Jonah up and threw him into the sea;and the sea ceased from its raging.16 Then the men feared the Lord even more,and they offered a sacrifice to the Lord and made vows.17 But the Lord provided a large fish to swallow up Jonah;and Jonah was in the belly of the fish three days and three nights.(2)A Psalm of Thanksgiving1 Then Jonah prayed to the Lord his God from the belly of the fish,2 saying,"I called to the Lord out of my distress,and he answered me;out of the belly of Sheol I cried,and you heard my voice.3 You cast me into the deep,into the heart of the seas,and the flood surrounded me;all your waves and your billows passed over me.4 Then i said,'I am driven away from your sight;how shall i look again upon your holy temple?'5 The waters closed in over me;the deep surrounded me;weeds were wrapped arount my head6 at the roots of the mountains.I went down to the land whose bars closed upon me forever;yet you brought up my life from the Pit,O Lord my God.7 As my life was ebbling away,I remembered the Lord;and my prayer came to you,into your holy temple.8 Those who worship vain idols forsake their true loyalty.9 But i with the voice of thanksgiving will sacrifice to you;what I have vowed I will pay.Deliverance belongs to the Lord!"10 Then the Lord spoke to the fish,and it spewed Jonah out upon the dry land.(3) Conversion of Nineveh1 The word of the Lord came to Jonah a second time,saying,2"Get up,go to Nineveh,that great city,and proclaim to it the message that i tell you."3 So Jonah set out and went to Nineveh,according to the word of the Lord.Now Nineveh was an exceedingly large city,athree days'walk across.4 Jonah began to go into the city,going a day's walk.And he cried out,"Forty days more ,and Nineveh shall be overthrown!"5 And the people of Nineveh believed God;they proclaimed a fast,and everyone,great and small,put on sackcloth.6 When the news reached the king of Nineveh,he rose from his throne,removed his robe,covered himself with sackcloth,and sat in ashes.7 Then he had a proclamation made in Nineveh:"By the decree of the king and his nobles:No human being or animal,no herd or flock,shall taste anything.They shall not feed,nor shall they drink water.8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 shall be covered with sackcloth,and they shall cry mightily to God.All shall turn from their evil ways and from the violence that is in their hands.9 Who knows? God may relent and change his mind;he may turn from his fierce anger,so that we do not perish."10 When God saw what they did,how they turned from their evil ways,God changed his mind about the calamity that he had said he would bring upon them;and he did not do it.(4) Jonah's Anger1 But this was very displeasing to Jonah,and he became angry,2 He prayed to the Lord and said,"O Lord!Is not this what I said while I was still in my own country? That is why I fled to Tarshish at the beginning;for I knew that you are a gracious God and merciful,slow to anger,and abounding in steadfast love, and ready to relent from punishing.3 And now,O Lord,please take my life from me,for it is better for me to die than to live."4 And the Lord said,"Is it right for you to be angry?"5 Then Jonah went out of the city and sat down east of the city,and made a booth for himself there.He sat under it in the shade,waiting to see what would become of the city.6 The Lord God appointed a bush,and made it come up over Jonah,to give shade over his head,to save him from his discomfort;so Jonah was very happy about the bush.7 But when dawn came up the next day,God appointed a worm that attacked the bush,so that it withered.8 When the sun rose,God prepared a sultry east wind,and the sun beat down on the head of Jonah so that he was faint and asked that he might die.He said,"It is better for me to die than to live."9 But God said to Jonah,"Is it right for you to be angry about the bush?"And he said,"Yes,angry enough to die."10 Then the Lord said,"You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bush,for which you did not labor and which you did not grow;it came into being in a night and perished in a night.11 And should I not be concerned about Nineveh,that great city,in which there are more than a hundered and twenty thousand persons who do not know their right hand from their left,and also many animal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ver for JONA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拿》圣剧
《约拿》圣剧《约拿》圣剧解说:当时神差遗约拿完成一项料想不到的大使命,要他到亚述大城尼尼微传福音给他的仇敌,叫他悔改得救。
因约拿以先知的眼光预见到自已的民族将要亡国于他,而且亚述人时常欺压百姓,成为以色列人的世仇,约拿以民族的热忧,不愿仇敌得救,却违背了神“愿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的心愿,以至逃避神命,受到了神的管教,终于明白“神爱世人”的心愿。
看!这就是背命的先知约拿约拿:(约拿出来说)我要到他施去,到他施去了,他施是个大城市,美丽荣华真好看,我到他施做生意,逃避上帝的旨意,传道的圣工不管些,去走钞票赚来些。
我啊!名叫约拿,我的名字特别好听,乃是“鸽子”的意思,鸽子呀飞吧,飞吧,飞吧,到处飞报和平佳音,叫人悔改,离开罪恶,叫人认识独一真神,脱离死亡,进入永生。
我啊!又是大名鼎鼎的先知以利沙的门徒,上帝赐给我有先知先觉的恩赐,因此,众人称我为先知约拿,在犹大的全国,我的名声大大的,我的威望高高的,真了不起,嗯!嗯!啊呀,我被上帝都看不懂啊,叫我到尼尼微去传福音给尼尼微的人听,叫他们悔改蒙恩得救,但我以先知的眼光看到我的民族以色列民将来亡于尼尼微人的手中,我的民族以色列民与尼尼微人有全海的深仇,我恨他入骨,他们又是拜假神,罪恶滔天,这样的恶人啊!我巴不得天上降下硫磺火将他们烧烧啊,灭灭啊,给他落地狱啊,上帝啊,上帝,你呢拖个慈悲,尼尼微人拖个没啪!这些恶人你怎能叫我去爱他们,救他们。
肉啊咬他不落啊!啊!深渊喜啊,干脆走去生意做一趟些,走呀走呀走呀,去寻一个生意友,一同去做大生意,赚来钞票满筐筐,尼尼微人死活勿管他,钞票赚来爽喜爽啊,真爽(然后往后台去)买卖甲乙:(两人各担一担,绕台三圈,约拿出来与甲乙相碰)约拿说:朋友你好,你俩个走哪里去啊!甲说:我俩个啊,我俩个走他施做生意去约拿说:走他施去啊,真是同路人同路人,我正好走他施甲说:你也要到他施去啊!(然后俩个人放下扁担)奏巧的很,奏巧的很,有魂千里同相会,奏巧的很,奏巧的.很啊,真奏巧约拿说:啊呀朋友,你到他施做什么生意哦,甲说:我啊!我到他施呢(手动作搞猴子花样)买猿猴约拿说:买猿猴啊甲说:嗯,猿猴的生意真是不要愁,进来卖出发几发,赚来的铜田。
To_Helen-致海伦诗歌赏析
Alliteration 头韵 • weary”,“way-worn”和 “wanderer”都是以[w]开头 的单词。诗人通过头韵将水手 的疲惫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出 来. 在第一节中,诗人主要描写了海伦的美丽
Analysis
• 2 On desperate seas long wont to roam, Thy hyacinth hair, thy classic face, Thy Naiad airs have brought me home To the glory that was Greece And the grandeur that was Rome Rhyme Scheme 第二节中为roam, face, home, Greece, Rome. C—roam D—face C—home D—Greece C—Rome
海伦,你的美貌于我, 有如往日尼西亚的三桅船, 在芬芳的海上悠然浮起, 把劳困而倦游的浪子载还, 回到他故国的港湾。
On desperate seas long wont to roam游荡, 早已习惯于怒海上的飘荡, Thy hyacinth风信子 hair, thy classic face, 你风信子似的秀发, 你闪烁着古典美的面庞, Thy Naiad水仙女 airs have brought me home 你水精仙子般的呼吸引我还乡, To the glory that was Greece, 重见希腊的光荣与罗马的辉煌。 And the grandeur that was Rome. Lo! in you brilliant window-niche How statue-like I see thee stand, The agate玛瑙 lamp within thy hand! Ah, Psyche普塞克, from the regions which Are Holy Land!
《海伯利安的陨落》读书有感
《海伯利安的陨落》读书有感本书的整体叙事结构相较于上一部略显复杂,开篇甚至稍显杂乱,直至中篇才逐渐明朗,其实主体只有两条线,一条是霸主与驱逐者的对战,另一条则是七名朝圣者的冒险之旅,这两条线相互交织,再加上多人多视角的运用,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
在前 2/3 的剧情中,整体表现较为平淡,有些地方过于注重细节描写,虽然场景和人物的描绘生动细腻,但仍难以掩盖情节发展缓慢和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的问题。
直到临近结局,通过将济慈之死与揭示核心内容相结合,以及驱逐者的真实身份被揭露,人类与机器的矛盾全面展开,这两个部分堪称点睛之笔,挽救了整体的质量。
其中,我尤其喜欢济慈与云门的那段对话,充满了禅意和魅力。
如果真的存在终极人工智能,它或许就像云门一样。
小光问云门:“如何是达摩西来意?”云门回答:“我们看见了山河大地。
”这些摘录也很有意思:“《诗篇》同时也讲述了创造物与创造者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艺术家与艺术品,所有的创造者和他们的作品。
这首诗歌颂了爱情、忠贞,但也在摇摇欲坠的边缘徘徊,充满了关于爱的力量、人类野心和学术傲慢的腐朽情节。
”“马丁感觉自己的青春又回来了……血管扩张,肺活量增加,他尽情享受着绚丽的光线和清新的空气,但却没有察觉到它们的存在。
他陶醉于用古老的鹅毛笔在羊皮纸上书写的每一笔,先前堆积在圆桌上的纸页高高隆起,一块块破碎的砖石充当镇纸。
故事再次自由流淌,每一节诗、每一行都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诗篇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一挥而就,无需修改,也无需停顿寻找灵感。
无论是词语还是意象,诗文都自然流露,速度之快令人震惊,所揭示的内容令人惊叹,美妙得让人停止心跳。
”“当作家重新降临世界时,所带来的痛苦更加剧烈,荣耀的光辉如同曳尾的云朵,在尘世的琐碎事务中迅速消散。
”“不!”诗人尖叫着,双拳紧握着解剖刀和金属丝网,又推又拉又扭。
但怪物却把他抱得更紧,将他拉到刀刃上,就像他是一只待装裱的蝴蝶,一只被别住的标本。
福克纳谈写作方法
福克纳谈写作方法图片发自简书App威廉·福克纳美国小说家。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近百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逊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
威廉·福克纳:作家唯一的责任是对他的艺术负责,下面是福克纳1956年在纽约接受《巴黎评论》女记者访问时的部分谈话记录:做一个好作家的公式是?福克纳:百分之九十九的才能……百分之九十九的刻苦……百分之九十九的工作,对于自己的东西,绝不能有满意的时候,总是有改进的余地。
总是要追究自己力所能及更高的目标。
不要满足于比你的同辈或前辈好一些。
要写得比你自己好一些。
灵感对于作家重要吗?福克纳:对于灵感我一无所知,因为我都不知道灵感是什么——我听说过它,但从未亲眼所见。
成为作家的条件是什么?福克纳:做一个作家需要三个条件:经验、观察、想象。
有了其中两项,有时只要有了其中一项,就可以弥补另外一两项的不足。
对我来说,往往一个想法、一个回忆、脑海里的一个画面,就是一部小说的萌芽。
写小说就无非是围绕这个特定场面设计情节,或解释何故而致如此,或叙述其造成的后果如何。
作家就是要尽量以感人的手法,在可信的动人场面里创造出可信的人物来。
作家对自己所熟悉的环境,显然也势必会加以利用。
成为作家,会受到什么外在因素的影响?福克纳:我曾听到人们说,“唉,要是我没有结婚没有生小孩,我就可以成为一名作家。
”我曾经听人说,“只要我能够不去做这件事,我就能成为一名作家。
”我不相信这些话。
我认为如果你想要去写,你就会动笔去写,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阻止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拿情节”与”平庸之谬”来源:《管理学家》杂志社作者:成垠马斯洛在给他的研究生上课的时候,曾向他们提出过如下的问题:“你们班上谁希望写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谁渴望成为一位圣人?”“谁将成为伟大的领导者?”等等。
根据马斯洛的观察和记录,他的学生们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通常的反应都是咯咯地笑,红着脸,不安地蠕动。
马斯洛又问:“你们正在悄悄计划写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吗?”他们通常也都红着脸、结结巴巴地搪塞过去。
马斯洛还问:“你难道不打算成为心理学家吗?”有人小声地回答说:“当然想啦。
”马斯洛说:“那么,你是想成为一位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心理学家吗?那有什么好处?那并不是一条通向自我实现的理想途径。
”这种在成功面前的畏惧现象,历史学家弗兰克·曼纽尔曾引用圣经中的故事将其称为“约拿情结”(Jonah complex)。
马斯洛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曾经在1966年11月写过一篇题为《约拿情结—理解我们对成长的恐惧》的文章,来论述人类的这种普遍心理现象。
这篇文章现在被收在《洞察未来—马斯洛未发表过的文章》一书中。
我们都知道,“约拿”是《旧约》圣经里面的一个人物。
他是亚米太的儿子,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并且一直非常渴望能够得到神的差遣。
有一天,神耶和华终于交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以神的旨意去宣布赦免一座本来要被罪行毁灭的城市—尼尼微城。
然而,对于约拿来说,这是一件令他非常矛盾和痛苦的事情,因为他要宣布赦免的尼尼微城是毁灭他家族的死敌。
所以,他因为仇恨而不愿意遵从和成就神的旨意。
于是,虔诚、仇恨和矛盾的约拿抗拒了这个任务,他乘船逃跑了,并且不断躲避着他所信仰的神,但他逃无可逃。
神的力量在到处寻找他、唤醒他、惩戒他,甚至让一条大鱼吞了他,约拿在鱼腹中呆了三天三夜,然后,神吩咐大鱼将他吐在了旱地上。
神给了约拿第二次机会,最后,约拿在神的召唤下,几经反复和犹疑,终于悔改,去完成了他的使命—宣布尼尼微城的人获得赦免。
上帝要约拿到尼尼微城去传话,这本是一种崇高的使命和很高的荣誉,也是约拿平素所向往的。
而一旦理想成为现实,他又产生了畏惧心理,害怕自己不行,想回避即将到来的成功,想推却突然降临的荣誉。
所以,在此后,“约拿”这个词就被用来指代那些渴望成长却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的人。
而这种在成功面前的畏惧心理,就是“约拿情结”。
约拿情结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果我们能仔细想一想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看一看周围人们的行为就非常清楚了。
约拿情结的基本特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现在对自己,另外一方面是表现在对他人。
对自己,其特点是:逃避成长,拒绝承担伟大的使命。
对他人,其特点是:嫉妒别人的优秀和成功、幸灾乐祸于别人的不幸。
人类的心理是复杂而奇怪的:我们渴望成功,但当面临成功时却总伴随着心理迷茫;我们自信,但同时又自卑;我们对杰出的人物感到敬佩,但总是伴随着一丝敌意;我们尊重取得成功的人,但面对成功者又会感到不安、焦虑、慌乱和嫉妒;我们既害怕自己最低的可能状态,又害怕自己最高的可能状态。
简单地说,这些表现,就是对成长的恐惧—既畏惧自身的成功又畏惧别人的成功。
约拿情结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它的存在也许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从自我实现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阻碍自我实现的心理障碍因素。
“大多数的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心理学家都相信人性的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人们对于成长的渴望、对于提高自我并且实现自我的冲动、对于发挥自己潜能的愿望。
”这一点现在也已经为我们大多数人所认同,但实际上,大多数的人也总是感到他们自己并没有实现自我,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实现自己的内心愿望。
这是什么原因呢?马斯洛认为,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并不是人们自身的条件和能力不足,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心理中本身同时存在着对成功的追求冲动和阻碍其表达的防御因素这两项”(《约拿情结—理解我们对成长的恐惧》)。
马斯洛认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可以对约拿情结进行一定的解释。
弗洛伊德曾以当时的物理学为模式,提出了心理动力学,即冲动本身和阻碍其表达的防御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动力因素或条件是构成精神分析的决定因素。
所谓动力学概念,简单地说是“力”(Force)或“能力”(Energy)的相互作用概念,就是把人的精神活动还原为“冲动力和阻力”之间的正反相互作用。
既然冲动与阻碍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我们在研究人类对于健康、完善、完美和自我实现的追求时,也就有必要分析那些阻碍人们成长的因素,这样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人类的心理活动,帮助人们克服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
马斯洛认为,弗洛伊德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们对于成长的畏惧以及成长中断甚至倒退的现象,为此,他专门提出了“固着”和“倒退”等心理学术语。
但同时马斯洛也认为,过去心理学的研究分析并不能够解决人类成长领域中的所有问题。
所以,他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想。
马斯洛认为,人们存在着一种“健康无意识”的心理机制,也就是说,“人们不仅压制自己危险的、可怕的、可憎的冲动,也常常压制美好而崇高的冲动”(《约拿情结—理解我们对成长的恐惧》)。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心理决定行动,而人们的心理活动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人们往往出于安全的需要,会把自己真实的个性特点隐藏起来,而迎合社会中普遍流行的观点和行为方式。
这些流行的观点和行为方式有可能是崇高和美好的,也有可能是恶劣和丑陋的。
比如:人们视天真纯情为幼稚可笑,视诚实为轻信,视坦率为无知,视慷慨为缺乏判断力,视同情心为廉价盲目、视善良为懦弱等,为了表现“男子”气概,英语中的cool也因此成了显示“有派”和“时尚”的赞美之辞。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显示出人类美好、和谐、崇高情感的东西,竟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当代人们不自觉的情感禁忌。
并且,即使是对于看似美好品德的追求,也有可能出现不是很好的结果。
在人类社会中,谦虚通常被很多国家认为是一种美德,所以,大家都喜欢“低调”的言论和行动,而讨厌甚至敌视喜欢“高调”行事的人。
而人们的本性又都有追求成长渴望成功和自我实现的内心冲动,在此冲动的作用下,人们为了自己的目标或理想而努力奋斗,人们都希望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希望得到认可;但长期的生活实践告诉他们,张扬的个性和行动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大多数人总要像变色龙一样披上谦虚的外衣,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以防冒犯别人和遭到众人的敌视。
这种内心的矛盾冲突和压抑的情绪长期折磨着人们,无法宣泄,尤其是对于人类社会中优秀的个体而言。
马斯洛认为,神经症患者就极有可能是这样产生的。
面对这种由于内在本性和外在环境之间的冲突而形成的心理矛盾,实际上人们的反应是不同的:大多数人所做的就是对强大的和无处不在的社会力量妥协,他们变得温顺、服从、谦恭、缺乏质疑和进取精神,因此也就放弃了自己成长的最高可能性,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失去了“棱角”,如此做只能导致一种结果—平庸。
当然,还有少数人会勇敢面对这样的冲突,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解决冲突而不是妥协,坚持自己的追求和梦想,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会取得成功,成为杰出人物。
在这两种情况下,因为成长是人的本性,所以人们都在成长,只是成长的方式不同,能够达到的状态也不同:妥协的人是在恐惧、紧张情绪的伴随下,以谦恭、温顺的表面形象为掩护来成长,所以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不健康和不快乐的,并且也是不能够发挥自身潜能的,马斯洛将他们称为“萎缩的个体”。
勇敢的人则正好相反,他们可以有效解决冲动与阻碍之间的关系,达到心理上的某种平衡状态,因此,他们的成长是正常和快乐的,取得的可能状态也就会更高一些,他们则是“奔放的个体”。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够自我实现—在人类世界中,多数人的平庸是环境和自身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更多的原因还是在于内心的成长障碍没有得到克服。
英国著名作家柯林·威尔逊(Colin Wilson ,1922—)曾在《人的境界》一书中提到,“平庸之谬”削弱了现代文学。
马斯洛觉得这一观点与他的“约拿情结”很相似。
笔者认为,无论是“约拿情结”还是“平庸之谬”的出现都与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我国的情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庸之道”,是中国人所一直崇尚的儒家学说的核心部分,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一种美德、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社会的行为规范。
“中庸”一词由孔子首先提出,《论语·雍也》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把中庸作为人的德性要求,反对在行为上走极端,主张“中行”,即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虽然,一直以来对于“中庸之道”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众说纷纭,但“中庸之道”对国人思想和行为的实际影响就是中规中矩、缺乏质疑、缺乏创新,人们习惯于服从权威,遵循规矩,不敢“出头”,不能自由选择和发挥,整个民族所呈现出的特点就是因循守旧、缺乏活力与激情,长此以往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
“出头的椽子先烂”,“平淡是福”,“难得糊涂”,“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等等。
这种影响是如此深刻,如此彻底,渗透到了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已经习惯,以至于自己不能够意识到它的存在。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约拿情结”这一成长的障碍,发挥自身潜力和更好的成长呢?马斯洛并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明确和深入的回答。
萎缩的个体和奔放的个体,“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简单来看就是恐惧与勇气之间的差异”(《约拿情结——理解我们对成长的恐惧》)。
也许,克服“约拿情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问题、文化问题、社会问题,但毋庸置疑,我们可以做的首先就是不再浑浑噩噩,清楚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勇敢面对冲突和矛盾,相信自己可以比现在做得更好。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马斯洛的研究,不仅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也为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他关于人类普遍心理现象——“约拿情结”的论述,将人的自我实现这一管理问题从表面的关注引入到更深的研究层次,即大多数人为什么不能自我实现?他们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存在着什么障碍?管理者如何才能促使员工自我实现?现代管理思想认为:管理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实现人的发展和成熟。
马斯洛对于约拿情结的研究,无疑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欢迎对《管理学家》杂志社的文章提出建议或投稿,联系邮箱:guanli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