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案教案1000字
花城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案教案1000字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花城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3.授课时间:2021年9月15日4.教学时数:1课时5.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2)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教学内容:(1)歌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演唱;(2)歌曲的背景介绍和艺术特色分析;(3)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指导。
7.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介绍歌曲的背景和艺术特色;(2)采用示范法,演示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歌曲的演唱和表演。
8.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解:介绍歌曲的背景和艺术特色,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意义;(3)示范:演示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歌曲的魅力;(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他们练习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5)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9.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对歌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理解;(2)练习歌曲的演唱,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10.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2)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1.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通过学习《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增强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培养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沪教版九下《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案
十长征上海西南模范中学陈明教学目标1、感受红军英雄豪迈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歌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具有高度艺术概括的特点。
说明:这首七律是一篇不朽的革命史诗,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结合的杰出典范。
毛泽东运用高度艺术概括的语言将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浓缩在四联八句的诗歌中。
当然,教师不必将长征的历史背景全面地传达给学生,但可通过引导学生对长征事件的回顾,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积累,进而通过语言文字的感受与品味,认识和理解诗歌的内容、形象、情感和主题。
在此基础上才能初步欣赏诗歌的魅力所在。
诗歌的朗读是诗歌理解的基础,因此课堂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品读,让课堂上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并且在不断诵读的中,充分感受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把握诗歌中的词语,感受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2、难点:诗歌艺术特点的分析。
说明:针对初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对诗歌内容、情感、形象和主题的把握。
而朗读是把握文本、体会情感的基础,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圈划、品读的方法来感受诗歌。
教学过程思路点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情与景是水乳交融,不可割裂的。
而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的艺术特色也在于此——写景、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不妨也以此为线索,试着让学生从写景的词句中,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情感,进而把握诗歌要刻画的形象,表达的主题。
练习举隅1、学习完诗歌后,配乐朗诵给你的父母听,让他们和你一起感受这首壮丽的长征史诗!或者听父母讲讲他们了解的“长征”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
2、诗歌中的“暖”和“寒”字寓意深刻,可以有多元化的理解,说说你的理解。
一0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上海西南模范中学陈明教学目标3、理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重要性,感受诗人由衷喜悦和激动的心情。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优质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
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学情分析
其实有时候一首乐曲中音乐美的范畴并不是唯一的,有可能是一种,也有可能会有很多种。
所以咱们在判断的时候千万不能以偏概全,要完整的去研究它才是。
3重点难点
1. 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 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一、导入:
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引出书P26页的一段文字。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4单元《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案 花城版
合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学目标: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鉴赏歌词词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歌词展开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1、播放电视剧《长征》的录像片段。
2、激情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根据红军长征这一史实改编的电视剧《长征》的片段,我们被红军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所感动。
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还知道关于长征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歌,看毛泽东同志是怎样通过简洁而蕴涵深刻含义的语言,来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英雄气概的3、走近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1934 年10 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不得不退出苏区,开始长征。
1935 年1 月,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见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
随后又粉碎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
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陕北会师,开创了抗日救亡的新局面。
1935 年12 月,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造成的危机,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后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知识)2. 品评诗句,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等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包含的感情,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能力)3. 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等重点诗句的含义。
2. 体会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背景导入:同学们,70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军史奇迹。
有一个伟人带领一支队伍,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十一个省,行程二万五千余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
长征即将结束时,他写下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并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板书:七律长征)2. 解题“七律”即七言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分为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点名诗中所写的内容。
3. 预习展示你对长征了解多少?《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几件事?你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吗?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
小结: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课件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为了北上抗日,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跋山涉水,翻过了五岭,突破了乌江,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教学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设计意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学习新课做准备,同时给学生创造学习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尤其课前预习的主动性。
)二、初读感知,理解诗意1. 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停顿。
【最新精选】上海五四制语文九下《11诗二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word教案 (1).doc
《新闻两则》教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理解生词和成语(2)明确掌握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2、过程与方法:(1)感知新闻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筛选新闻信息要点,并获取报道中背后所隐藏的观点、信息(2)能给新闻拟标题和导语(3)品味新闻准确简练的语言和新闻的写作特色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正义之师必胜、人民之师必胜的真理,树立爱人民爱祖国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受文体特点,掌握新闻的五个结构部分2、理清新闻的写作思路、体会新闻内含的信息和意蕴3、掌握给新闻拟写标题和导语,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能力4、品味新闻语言,了解新闻写作特色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进文本学生齐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歌正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夺取南京胜利后所作。
从诗歌里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我军横渡长江的恢宏气势。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则新闻正是对这一历史性战役的报道。
花城版音乐九上第4单元《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课件2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解析: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 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 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
解析: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 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 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 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这首《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于人民 解放战争时期,即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 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 革命力量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 间的矛盾。这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 艰难地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先后粉碎了国 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 的胜利。 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作者: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析:革命的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 —南京城
解析: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 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 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 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ppt课件1
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 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
新 闻 的 五 个 结 构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 的进一步扩展)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 问 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题 讨 •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 论 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
作业布置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 题。 熟读第二则新闻,解决生字词, 分析你所搜集的新闻资料的要素和 结构,在资料上勾画出来,下节课 将检查和交流。
个ww共同构共同构新新闻闻的的五五个个结结构构??标题标题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主体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容的进一步扩展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背景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境??结语结语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新闻结尾新闻结尾问题问题讨论讨论讨论讨论??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优秀教案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学目标】1.理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重要性,感受诗人由衷喜悦和激动的心情。
2.运用《七律长征》的学习方法,把握诗歌的内容、形象、情感和主题。
【教学重难点】运用《七律长征》的学习方法,把握诗歌的内容、形象、情感和主题。
【教学过程】一、诵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赏析1.交流所收集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背景。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抵抗共产党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4月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
(通过学生个别交流,回顾历史背景,这也是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表达的内容。
革命的“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雄壮。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多么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啊。
应该趁“彼竭我盈”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千万不能贪图虚名,放纵敌人,就像楚霸王项羽那样。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衰成败这条亘古不变的法则。
不断地变异、发展、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并能用比较流畅的语言概括表达的能力。
)3.用圈划品读的方法,选择内容、形象、情感和主题中的任一方面对诗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进行赏析。
①内容: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要意义。
②形象:风雨:喻变幻不测的战争形势。
苍黄: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虎踞龙盘:喻形势之雄壮。
沧桑: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③情感:诗歌中洋溢着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普天同庆的由衷喜悦之情。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教案标题:探究郭沫若诗歌创作——以《七律·长征》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例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郭沫若的两首诗歌,学生能够了解并分析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内容:1. 郭沫若简介: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重点强调他在革命时期的诗歌创作。
2. 《七律·长征》分析:引导学生阅读《七律·长征》,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手法和主题,了解其中蕴含的革命情感和对长征的赞颂。
3.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分析:引导学生阅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手法和主题,了解其中蕴含的对解放军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再现。
4. 诗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郭沫若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可以选择以现实题材或者革命题材为主题。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郭沫若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学习郭沫若诗歌的目的和意义。
2. 郭沫若简介:简要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他的兴趣。
3. 《七律·长征》分析:分发《七律·长征》,让学生独立阅读并标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4.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分析:同样的步骤,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和分析《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 诗歌创作实践:简要介绍诗歌创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
6. 分享和评价:学生将自己的创作分享给同学,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
教学资源:1. 郭沫若的诗歌选集或相关文献资料。
2. 《七律·长征》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歌原文。
娇娇教案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学设计一、导入:学习诗歌就像开启一次次精彩纷呈的旅行。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从诗的题目我们能获取两个重要信息,是哪两个重要信息呢?第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第二诗的主要内容讲的就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千帆竞发,万众一心强渡长江,随后又迅速占领了南京,这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彻底覆灭。
毛主席听到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豪情挥笔创作了这首改天换地的壮歌。
南京解放后是“追穷寇”还是“穷寇勿追”呢?是将革命经行到底,还是划江而治,使革命半途而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寻找答案吧!二、初读感知:(一)老师范读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这首诗中请同学们读准这几个字的音:慨(kǎi)慷(kāng)寇(kõu) 沽(gū)沧桑(cāng sāng)。
这首七言律诗我们可以根据诗意大致按照四三的节奏来诵读,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生跟读二、精读品析:学习诗歌只做到读通顺读正确是不够的,还要读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现在我们一起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其中的情感吧。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南京城。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人民解放军强度长江攻占南京的雄伟场面。
“苍黄”两字写出了革命暴风雨迅猛异常,“雄师”两字刻画出人民解放军威武雄壮、锐不可当的英姿。
所以朗读时应读得雄浑而有气势。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足以令人慷慨高歌、欢欣鼓舞。
三四句讴歌了南京的解放。
“天翻地覆”这一成语既写出变化的巨大,又显出事件意义的重大。
九年级音乐下册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课件教学
的。在1822年9月7日宣告巴西独立的当天,他创作了
《啊祖国,啊皇帝,啊人民》的歌曲,并亲自在当晚圣保
罗的爱国集会上演唱,由合唱队伴唱,这首歌成为巴西的
第一首国歌。佩德罗斯科.达席尔瓦谱写出一首
后来成为巴西国歌的歌曲。1909年著名诗人奥里索.杜克.
• 巴西普遍的音乐舞蹈时尚(如:桑巴舞)多来自民间,主 要受非裔所影响深远。也是由未接受正式音乐训练的人演 奏。每年二月嘉年华会时蜂拥而出的新歌曲,有许多题材 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或是周遭发生的事情,透过个人演出表 现多姿多彩的嘉年华会,正是巴西多重文化的表现方式之 一 这也是我们叫巴西“桑巴王国”的原因。
巴西国旗
• 为绿色长方形中央为黄色菱形,菱形 中央是深蓝色圆形天球仪。圆形白色 绶带上,书以葡萄牙文“秩序与进 步”。圆形上有白色五角星,象征国 家的26个行政区,而且那些星星的 位置是1889年11月15日8点50分, 新政府当天,里约热内卢星星排列的 位置(巴西的首都原是里约热内卢, 后来迁到巴西利亚)。绿色和黄色是 巴西的国色,绿色象征森林,黄色象 征矿藏和资源。
巴西首都
• 首都: 巴西利亚 (Brasilia) ,人口205.1 万人(2000年),融汇了 世界古今建筑艺术的精华, 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 称。
•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宣布将巴西利亚城列为 “人类文化财富”。
国歌
• Hino Nacional Brasileiro
•
巴西独立后的第一首国歌,是由佩德罗一世亲自创作
艺术特点
1.恰当地运用了典故,历史故事、诗句和 神话传说。
艺术特点
2.议论入诗也是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
桑巴
桑巴王国
巴西
巴西概况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4单元《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案 花城版
合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学目标: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鉴赏歌词词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歌词展开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1、播放电视剧《长征》的录像片段。
2、激情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根据红军长征这一史实改编的电视剧《长征》的片段,我们被红军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所感动。
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还知道关于长征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歌,看毛泽东同志是怎样通过简洁而蕴涵深刻含义的语言,来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英雄气概的3、走近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1934 年10 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不得不退出苏区,开始长征。
1935 年1 月,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见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
随后又粉碎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
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陕北会师,开创了抗日救亡的新局面。
1935 年12 月,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造成的危机,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后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论坛Education BBS
■ 郭京威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毛主席诗词》十二月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材分析】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1949年。
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
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写作背景,进行有感情的朗诵。
(2)通过对诗的分析,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学习先叙事后议论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①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象,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②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各类图片、音像资料,自制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了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资料和图片资料
【教学思路】
伴音朗诵《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来感染学生,介绍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的历史背景。
播放音像资料──电视剧《毛泽东》中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片段,创设情景。
再通过对诗词的逐句欣赏,体会当时解放军作战的勇猛和势不可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情怀。
引出先叙事后议论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自主评价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高度评价,同学们通过高亨的这首词,对毛泽东的诗词会有初步的认识。
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活动: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今天我们就学习下一篇毛泽东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生:欣赏视频材料,对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与写作背景进行深一步的理解。
师: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资料略)
意图: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作准备。
3配乐朗诵
生:读准“苍黄”、“踞”、“沽”、“沧桑”等词的字音。
师:事先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油画图片,加上颜色鲜明的《七律》诗词,再配以电视剧《毛泽东》的片头曲进行朗诵。
意图:扫除文字障碍,感受诗歌的意境。
4影片欣赏
生:观看影片的同时,思考解放军为什么能有如此排山倒海的气势
师:播放音像资料──电视剧《毛泽东》中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片段,创设情景,了解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的历史,
意图:播放横渡长江的震撼场面,进一步感受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恢弘气势与解放南京的畅快人心
5作品赏析
生:理解诗词中字词的含义,结合历史背景和典故,理解诗人当时的心理状态。
师:指导学生将整首诗分为上下两阙,分为四个层次。
需要理清的字词句:【钟山】又名紫金山,金陵山,在南京城东郊拔地而起,山势高峻,最高峰海拔400余米。
自古以来的诗文中,往往以钟山象征南京。
【苍黄】同仓皇。
苍指青色,黄指黄色。
素丝染色,可以染成青的,也可以染成黄的。
【虎踞龙盘】形容地势优越。
【慨而慷】感慨而激昂。
曹操《短歌行》中有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剩勇】余勇,剩余的勇气。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
【沽】买。
沽名,以猎取名誉为目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代李贺《金童仙人辞汉歌》中有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者借用了李诗,却赋予全新的含义。
【正道】这里的“正道”指革命战胜腐朽,正义取代邪恶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赋予了新意。
意图: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
6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上阕)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1.词的上阕2.第一层即1、2两句。
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几个词的运用:风雨、起、苍黄;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和“天翻地覆”相对;“今”与“昔”相对。
3.第一层(第1、2句)写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
这两句是倒装,是“百万雄师过大江”才促成了“钟山风雨起苍黄”,它们是全诗的总起,形象地描绘了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攻占南京的雄伟场面,既写出我军渡江进军的神速,又写出渡江进军的勇猛气势。
师: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七律,什么是七律呢?
(2)词的上阕是怎样描写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的?想象一下这是一个什么场景?试着写一段话。
(3)赏析第一层(1、2句)和第二层(3、4句)
(4)上阕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试加以分析。
7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下阕)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1.词的下阕。
2.不可沽名学霸王,对西楚霸王的惋惜之情。
3.这里清楚指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即蒋家王朝的覆灭和中国人民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
师: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诗的第三层作者用项羽霸王的典故想说明什么?
(2)诗中作者把谁比作项羽?
(3)诗的第四层表达了一个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8分角色指导朗读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1.再次欣赏配乐朗诵;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3.配乐分角色朗读 。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