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生理学》七年制 第四篇 血液循环-心血管活动调节、器官循环(2013级7年制)
延髓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节 脊髓
窦房结
房室交界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节前神经元: T1~T5侧
角细胞,释放乙酰胆碱; 激活节后神经元N1型胆碱 能受体。
节后神经元:星状神经节
或颈交感神经节内,释放 去甲肾上腺素,支配心脏 各部分。
心肺感受器反射效应 血压 (+) 心肺 血容量 感受 化学 器 物质 (+) 刺激 肾交感 N活动 抑制 中 枢 机 制
迷走 神经 传入 肾入球 小动脉 舒张
肾血 流量
肾排 水、 排钠
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化学感受性反射
感受器:颈动脉体、主
动脉体
适宜刺激:血液PO2、 PCO2、H+ 传入N:窦N、迷走N 主动 中枢:延髓呼吸N元、 脉体 心血管N元
颈动 脉体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化学感受性反射效应 PO2、 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PCO2、 主动脉体 + H
窦N、 迷走N 传入
BP
中 心血管 枢 机 (五章) 呼吸加深加快 制 呼吸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性反射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动脉血压变化经 压力感受器等反射 弧活动,而维持血 压于稳态的反射。
(1)动脉压力感受器
动脉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 膜下感觉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
(2)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 传入神经:窦N和主动脉N(减压N) 与中枢联系:
血管平滑 肌α受体
血管平滑 肌β受体
血管 收缩
血管 舒张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实验报告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各器官组织的代谢水平不同,对血流量的需要也不同。
机体的神经和体液机制可对心脏和各部分血管的活动进行调节,从而适应各器官组织在不同情况下对血流量的需要,协调地进行各器官之间的血流分配。
一、神经调节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接受自主神经支配。
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实现的。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第1-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其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后者能激活节后神经元膜上的N型胆碱能受体。
心交感节后神经元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内。
节后神经元的轴突组织心脏神经丛,支配心脏各个部分,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
在动物实验中看到,两侧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有所差别。
支配窦房结的交感纤维主要来自右侧心交感神经,支配房室交界的交感主要来自左侧心交感神经。
在功能上,右侧心交感神经兴奋时以引起心率加快的效应为主,而左侧心交感神经兴奋则以加强心肌收缩能力的效应为主。
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加强。
这些效应分别称为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
刺激心交感神经可使心缩期缩短,收缩期室内压上升的速率加大;室内压峰值增高,心舒早期室内压下降的速率加大。
这些变化还有利于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
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循环血液中的儿茶酚胺都能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的浓度升高,继而激活蛋白激酶和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使心肌膜上的钙通道激活,故在心肌动作电位平台期Ca2+的内流增加,细胞内肌浆网释放的Ca2+也增加,其最终效应是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每搏作功增加。
生理学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的初探
生理学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的初探摘要:生理学作为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相关专业的必修核心内容,为多门后续学科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为此,生理学在医学专业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生理学教师能真正的掌握教学技巧与技能,不断地进行教学模式探究,激发学生高效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笔者通过对多年来的生理学教学尝试,提出几点教学对策与建议,希望与广大同仁一起研究探讨。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1生理学作为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护理医学、检验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为多门后续学科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随着生理学研究的日益深入,生理学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求不断更新。
如何适应在新形势下教学的改革,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方法,以重视素质教育为指导原则,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能够帮助学生转变由于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固化学习思维模式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把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相结合,因材施教,加强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等一系列问题,是摆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一、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取决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
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践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如采用演示性实验、论证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模拟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等。
首先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在课堂教学时,能加强对理论知识掌握和理解,再进行实验、实习,便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实践教学对生理学来讲,尤为重要。
如果生理学的教学缺少或消弱了实践这一环节,就如人走路缺条腿一样,是不健全的,对于教学来讲就是不完整的。
它会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减弱。
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行。从 生理学理论教 学改革和实验课教 学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 了一 系列的 尝试 , 力图从学 生的创新 能 力和 思维能 力, 解决 问
学生 理解 记忆 等 。
[ ] T r l M. ao ferig isu tnlds npicpe r 2 er l Ant e myo ann : t ci a ei r i sf l nr o g n l o tea a mclsine [ ] A a R c B N w A a,0 6 2 9 h nt ia cecs J . nt e e nt2 0 , 8 o
( ) 2 2— 6 . 6 : 5 2 0
作 者 简 介 : 柴 继 侠 , ,96— 1生 , 士 , 师. 女 17 0 硕 讲
[ 稿 1 : 20 0 2 ] 收 3期 0 9— 9— 7
生 理 学教 学 改 革初 探
祁 文 秀, 吴 惠文 , 刘 丽 霞 , 赵 成瑞 , 高胜利 (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汾阳 020 ) 320
用外 , 我们 还要 注 意 : 教学 内容 要 重 点 突 出 , 于学 便 生重 点记忆 ; 学 内容要 注意结 构 和功能 的联 系 、 教 平
必 要 。如讲 到上皮 组 织 侧 面 的 细胞 连 接 时 , 用 模 利
型很清 楚可 以看 到各 种 细 胞 连 接 的立 体 结 构 , 印象 深刻 。胚胎 学 方 面 内容 的讲 解 更 是 要 充 分 利 用 模 型 。有 时 自制 一些 组 织 结 构 的模 型 , 可 以起 到事 也 半 功倍 的效果 。 3 3 多媒 体 资源 的利 用 随 着 教 学方 式 的不 断 改 . 进, 多媒 体教学 的使 用 日益普 遍 , 上 多媒体 资 源 的 加 丰 富便捷 , 充分 利 用多媒 体 资源带 来 的优 势 , 以使 可 组织 学 与胚胎 学 的 教 学更 加 生 动 、 象 。如 在 胚 胎 形
生理学之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②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分布:脑、唾液腺、胃肠道外分泌腺和外生殖器的血管平滑肌 递质:乙酰胆碱 受体:M型受体 作用:血管舒张,调节局部血流量 阻断剂:阿托品
(二)心血管中枢
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神经内相对集中的 部位。
分布:从脊髓到大脑皮层
1、心血管活动的
延髓
缩血管区: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 心抑制区:心迷走中枢 舒血管区:使血管舒张 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
✓ 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① 心肌代谢水平的影响(腺苷) ② 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直接作用:血管收缩 间接作用:心肌活动增强,代谢产物增高,血管舒张 总作用:先收缩后舒张 迷走神经相反:血管先舒张后收缩
③ 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II、血管升压素、甲状腺激素
2. 肺 循 环
➢ 肺循环的特点 ① 血流阻力小、血压低 ② 血容量变化大 ➢ 肺循环的调节 ① 肺泡气氧分压的调节 ② 神经和体液调节
>75
切断交感神经
<75
交感、迷走神经均切断 100(自身节律)
血管的神经支配
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起源:节前纤维起源于脊髓胸、腰段的中间外侧柱 支配:全身大多数血管 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α受体(强)、β2受体(弱) 作用:使血管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
2、舒血管神经纤维
①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分布:骨骼肌血管 递质:乙酰胆碱 受体:M型受体 作用:血管舒张(应急状态下增加骨骼肌血流量) 阻断剂:阿托品
NE→
心肌1受体→(+)心脏 血管受体→缩血管→动脉血压↑↑
(-)
降 压
反
射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ANGI不具有活性,ANGⅡ、Ⅲ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和肾上腺皮质细胞的 血管紧张素受体 ,引起相应的生理效应。
生理学第四章第3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⑶ 传入N接替站: 孤束核
⑷ 心抑制区: 延髓背核、疑核→引起心迷走紧张
2、延髓以上:脑干、大脑、小脑、
下丘脑等
(三)心血管反射
1、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
动 高位中枢 脉 压 力 窦N(舌咽N) 延 髓 感 主动脉N 孤束核 受 器
(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1、心肌代谢水平(主) : 代谢↑→ PO2↓→血流量↑ 代谢产物:腺苷、H+、CO2、乳酸等→冠脉舒张
2、神经调节 ⑴ 心迷走N兴奋→先舒张,后收缩 ⑵ 心交感N →先收缩,后舒张 3、体液调节 ⑴ AD、NE、甲状腺激素↑→代谢↑→冠脉 血流↑ ⑶ ADH↑、AngⅡ↑→冠脉血流↓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心血管的N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N及其作用
Ach
NA
(NA+β1-R)→心脏各部分
作用: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阻断剂:普萘洛尔
◎左侧交感神经主要支配房室交界、心房心室肌 ◎右侧交感神经主要支配窦房结
作用: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 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1受 体结合,使心肌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 增高对K+的通透性降低,促进Ca2+内流, 使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加快、 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力量加强,分别 称为正性变时、正性变传导、正性变力 作用。
血管
α-R β2-R
骨骼肌肝 肾上腺素能N末梢 脏血管
β1-R
α-R 加强/整体? 绝大多数血管收缩
效应
心脏
加强 骨骼肌肝脏血管舒张
教案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x
➢ 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使冠状动脉舒张,但又能使心脏受抑制,代谢减弱,冠状动脉收 缩,后者更占优势; 交感神经使冠状动脉收缩,但又能使心脏兴奋,代谢增强,冠状动脉舒张, 后者占优势。 ➢ 体液循环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增加心肌耗氧量,使冠状动脉舒张;血管升 压素通过收缩冠状动脉使血流减少。
课件
(4)生理意义: 快速缓冲血压变化,维持血压相对稳定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颈动脉窦综合征 课件
Question 1: 为什么正常人从平卧突然站立会有一过性头晕? 站立之初,BP下降 Question 2: 为什么正常人从平卧位突然站立时的头晕会迅速消失?
课件
突然站立
血压
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
➢ 微动脉收缩﹥微静脉收缩——毛细血管压
课件
组织液重吸收 “自我输液”
2.舒血管神经:
(1)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Ach, M受体,骨骼肌血管——使骨骼肌血流量增加
(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Ach,M受体,脑、唾液腺、胃肠道、外生殖器——调节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交感缩血管紧张 安静时持续发放冲动(1-3次/秒)
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全身 大多数血管的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T1~T5灰质侧角发出节前纤维→N节(星状N节或颈交感N节) 换N元后再发出节后纤维→支配心脏
➢ 支配: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心房肌、心室肌
➢ 左侧:房室结和心室肌
以心室收缩增强为主
➢ 右侧:窦房结
以心率加快为主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课件
重点、难点
重点 1.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2.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 3.减压反射的作用及特点。
4.生理学课程标准(临床专业)
《生理学》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基础部适用专业:护理/临床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属生物医学的分支。
生理学是临床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并为后续基础医学课(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和临床医学课(诊断学、内科学等)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基层临床工作要求以及后续基础课的授课需要,合理取舍生理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适当增加课程新进展,以便更好的为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服务。
本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理论学时为60学时,实验融入机能实验(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生理学基本概念;2.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功能调节及机制。
3.熟悉各系统间功能联系;4.了解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正常的生命现象;2.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3.能分析不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功能可能出现的变化及相应机制。
(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3.具有沟通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三、课程内容要求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1.根据本课程标准,选用多种不同版本的生理学优质教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分析各版本教材的特点,取长补短,重组教材,做到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2.在选用教材的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一方面强调生理学知识的重难点学习,另一方面还应注意与后续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内容的连贯性。
(二)教学建议1.在课程内容组织上,以“能用、够用”为度,将一些涉及假说和分子机制的内容略讲,将学生容易理解的例如血液和生殖的部分内容改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重点讲授与后续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机体各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的重要生理功能、机制及其功能调节。
2.生理学属于医学生首次接触的功能学科,其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而专科层次的学生整体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为强化教学效果,授课时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生理学PPT课件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走 神
位于心内神经节
经
是胆碱能神经元
递质: ACh
受体:M受体ຫໍສະໝຸດ 负 性支配:心脏各部分
作
作用:
用
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4-
点击》》
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 负性变时作用的机制:
(3)肽能神经纤维 有:神经肽、 血管活性肠肽(VIP)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阿片肽 作用:尚不清
-5-
2.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缩血管神经纤维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概述: 调节目的:
使血流量满足
机体活动的需要。 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心血管 神经支配 中枢
反射性 全身性 局部性 调节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
-1-
一、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N支配及其作用
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心交感神经:
节前神经元: 位于T1~T5侧角细胞。
-8-
(二)心血管中枢 定义:
1.延髓心血管中枢: 最基本中枢
⑴ 缩血管区: 延髓头端腹外侧部→引起心交感紧张、交感缩 血管紧张
⑵ 心抑制区: 延髓背核、疑核→引起心迷走紧张 ⑶ 舒血管区: 延髓尾端腹外侧部→抑制缩血管区 传入N接替站: 孤束核 ⑷ 心抑制区: 延髓背核、疑核→引起心迷走紧张-9-
——交感缩血管纤维 源于:T1-- L2~3 递质和受体:节前纤维为Ach,节后纤维为NE
NE + 血管平滑肌α受体→收缩 分布密度: ①皮肤>骨骼肌及内脏>冠脉及脑血管 ②A>V ③口径愈细,分布密度愈高
-6-
交感缩血管紧张——安静时,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持续发放低频冲动的特征。
作用:
点击》》
高教版中职生理学基础《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课件
第5节 重要器官的循环特点
重要器官的循环特点
冠脉循环 肺循环
脑循环
肾血液循环
血流量大 血流量可达1200ml/min,占心输出量的1/-1/4左右
肾血液供应要经过两次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全身性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局部性体液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强心
升压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肾素
血管紧张素原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
一、神经调节
2
二、体液调节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Fra bibliotek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延髓
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缩血管中枢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心脏 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
血管 交感缩血管神经 交感舒血管神经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感受器分布及传入神经
1
生理学 心血管活动调节护理课件
目 录
• 心血管系统概述 •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 心血管疾病的康复与预后
contents
01
心血管系统概述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
心脏肌肉
作为动力器官,负责推动血液循环。
由特殊的心肌纤维组成,具有自主的 节律性。
血管
负责输送血液,包括动脉、静脉和毛 细血管。
心脏电信号传导异 常,引起心跳不规则。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控制体重
控制危险因素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方法
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的调整
定期检查
按照医生的指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合理的饮食、适量 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时间。
定期进行心电图、血压、 血糖等检查,以便及时 发现并处理问题。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循环血液
调节血压 免疫功能
心血管系统的基本参数
心率 血压 每搏输出量
02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内分泌调节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通过兴奋α和β受体来调节心血管活动。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当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时,肾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 的合成与释放,引起血压升高。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 情绪波动和过度紧张。
04
心血管疾病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期的注意事 项
01
定期复查
02
坚持药物治疗
03
合理饮食
04
适度运动
预后评估与生活质量
血液循环—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生理学课件)
肾上腺皮质 球状带
醛固酮
保钠排钾
血 压 回 升
循环血量↑
血Na+↓ / 血K+ ↑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血压
颈动脉窦 舌咽神经 主动脉弓 迷走神经
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心迷走神经 Ach ↑+ M受体 心脏
心交感神经
NE↓-β1受体
心脏
交感 缩血管中枢
交感缩血管神经 血管平滑肌
NE↓-α受体
延髓心血管中枢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3)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血管紧张素Ⅰ通过可以刺激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 血管紧张素Ⅱ缩血管作用强,主要表现 :①直接促进全身微动脉收缩,使外周阻力
增大;促进静脉收缩,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故使血压升高。②作用于交感缩血管中枢, 使其紧张性加强,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③促进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 上腺素,增强交感缩血管效应,使血压升高。④与血管紧张素Ⅲ共同刺激肾上腺皮质球 状带分泌醛固酮,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和排出钾,具有保钠、排钾、保水的作 用,使血量增多,动脉血压上升。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髓质激素及RAAS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对比
作用
肾上腺素(Adr)
对心脏的作用 β1受体
对血管的作用
临床应用
Adr+β1受体 → 心率加快 心内传导加速
心肌收缩力加强
Adr+ α受体→血管收缩 (皮肤、内脏血管)
Adr+β2受体→血管舒张 (心、骨骼肌血管)
心血管活动调节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心血管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掌握心血管活动调节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实验室四、实训器材1. 实验动物(如家兔、大鼠等)2. 实验仪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心电监护仪、血压计、呼吸机、实验台、手术器械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等五、实训内容1. 心血管活动调节的神经调节(1)实验方法:采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实验动物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通过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观察心血管活动的变化。
(2)实验结果: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动脉血压上升;阿托品可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
2. 心血管活动调节的体液调节(1)实验方法:采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实验动物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通过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观察心血管活动的变化。
(2)实验结果: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动脉血压上升;阿托品可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
3. 心血管活动调节的反射调节(1)实验方法:采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实验动物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通过给予实验动物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刺激,观察心血管活动的变化。
(2)实验结果: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刺激可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
4. 心血管活动调节的自身调节(1)实验方法:采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实验动物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通过改变实验动物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观察心血管活动的变化。
(2)实验结果:环境条件的变化可导致心血管活动的相应变化,如温度升高时,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动脉血压上升;温度降低时,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研究报告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研究报告心血管活动是人体内维持循环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之一。
其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个方面。
神经调节涉及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而激素调节则主要涉及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激素。
一、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交感神经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受到体内外各种刺激的影响,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各个方面。
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与心脏、血管、肾脏和其他内脏器官相连,通过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来增加心率、收缩力和心肌氧需量,同时缩小血管,提高血压。
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系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平衡状态。
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相对应,其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与交感神经系统相反。
副交感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能够降低心率、降低心肌氧需量,并扩张小动脉和静脉,降低血压。
副交感神经系统主要通过迷走神经末梢与心脏相连,通过心房室结传导系统来调节心率和心律。
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素囊泡分泌的两种神经递质,在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体内受到应激刺激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这将导致心率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等生理反应。
在副交感神经活性较强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量下降,从而使心率和血压下降,身体进入平静状态。
四、其他调节机制除了上述神经和激素调节外,还有其他一些调节机制能够影响心血管系统的运转。
例如,心血管系统通过维持血容量、血液充盈度等方面的平衡来维持正常的心血管功能。
水钠平衡失调、贫血、缺氧、疾病等因素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活动。
此外,思维、情感、饮食、睡眠等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个方面,同时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及早的防治各种疾病等,都是维持心血管系统健康和稳定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深刻领会实验 内容 , 寻找解决 问题 的途 径 , 增强 了学生 自 学 意识和 自学能力 ; 其三 , 小组 中的所 有成 员积极 加入实 验 中, 各司其职 , 对培养 团队协作精神很有帮助 。 22 理论 知识 分析 I 在实验操作基本完 成屙 , 先根据 实验现 象和实验结果 , 让学生带着教师提 出的问题 阅读理论知识部
知 识 点 。 阶段 控 制 存 I ~ 学 时 。 此 .2 5
激 观测其血压 、 吸波等指标变 化 , 呼 并对这些变 化进行描述 、
记 录和测量 。 实验完成后 , 结合实验现象 和结果 , 以教师为主
导、 学生为主体进行机制 的分析 和总结 。
为比较 改革前后 的教学效果 ,笔 者在所任教班级 中(6 0 级大专护理和医疗专业 )随机抽取 护理 班和医疗班各 1 共 , 个, 计 14 1名学生 为实验组 , 采用 “ 先实 验2 时后理论 2 时” 学 学 的 方法教学 , 随机抽取护理班和 医疗班各 1 共计 10 再 个, 1 名学生 为对 照组 , 用 “ 理论 2 时后 实验 2 时” 采 先 学 学 的传 统方法 教 学, 教学 结束 后采用理论考核 和问卷 调查 的方式对 两者 进行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 8 4 期 VI4 N . o. o8 1
20 0 8年 8月
Aug s.00 ut 2 8
《 生理学》 心血管活动 的调 节" 堂教 学改革初探 “ 课
C
d
王 昭 昭
( 南 中 医药 高等 专科 学 校 , 南 株洲 湖 湖
讨 论 , 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讲解, 教 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 结果总结理论知识点, 将精华部分提炼 出来 , 形成条理化 的内 容方便记忆 。 教师根据布鲁姆 的教育 目标分类 理论 对理论知 识 的讲 解进行设 计 , 按照识记 、 领会 、 应用 、 析 、 分 综合5 个层 次, 层层递进 , 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去探究 其中奥秘 , 剖析理论
421 ) 10 2
唔
如
且在教 学过程 中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 、 自学能力、 分析 问题 能力、 创新 意识和 团队协作能力 的培 养。 通过教 学模式 的改进 , 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和对 问题 的分析综合能力较传统教 学模 式有较 大的提 高。 中 d关键 词 】 教 学 改 革 ; 血 管 活动 的 调 节 ; [ 心 实验
手 理 论 知 识 的 学 习 ; 二 , 过课 堂 上 认 真 观 看 录 像 中 的 操 其 通
教师把实验 目的、 原理 、 操作 步骤 等板 书于黑板上 , 详细讲授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 学生按部就班 的完成验证 性实验… 实 。 验虽然成 功 , 却造成 了学生对 教师 的依 赖心理 , 抹煞 了他们 盯 的创造性 。 当今培养创 新性人 才 的大 潮下 , 在 医学 院校 的教
导 一
耳 、 、 多方 面刺 激以加深印象 。 手 脑 如正确分离颈 总动脉鞘 的 解剖结 构 , 有效进行 颈总动 脉插管 , 仪器 的连接 等等这 些 以 往教师包办 的手术操作现在 全部由学生通过观 察 、思考 、 讨 论、 合作 完成 。 一方 面给 了学 生更 多的动手机会 , 他们享受 让 实 验过程的快乐和成功 的喜悦 , 另一方 面给了他们 自由发挥 的空间 ,让他们发挥 自己的创新 而不再拘泥 于教师 的思路 。 教 师穿插指导实验 , 如颈总动脉插管失败 时帮助抢救 实验动 物, 提示学生 如何操作 效率高 , 鼓励 操作正 确 的小 组继续 努 力, 帮助操作 失误 的小组 分析原 因 , 以保证 一定 的手术操 作 成功率 。 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控制在2 2 学时 , ~. 5 旨在达到3 个 目的: 其一 , 教师把主动权交给 了学生 , 促使 学生在课前就 着
师应当积极投身教学改革 中 ,针对传 统教学模式 的不足 , 大 胆 尝试新 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 者针对本 章节的内容, 笔 在课堂 教学方法上进行 了改革 。
1 方 法 m a 《 生理学 》 是一 门实验性学科 , 其一切理论 都源 于实验 。
笔 者在教学 中运用“ 实验2 时后理论 2 时” 先 学 学 的方法 , 从实 验 着手 强化基础理论 , 实验室中 同步开展实验 操作 和理论授
Ⅲ [ 要】 摘 m
针 对 传 统 课 堂教 学方 法 的 不 足 , “ 将 先理 论 2 时后 实验 2 时 ” 学 学 的教 学安 排 改进 为 “ 实验 2 时后 理 论 2 时” 并 先 学 学 ,
医
[ 中图分类号] 624 1 G 4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 ]6 2 9 1 ( 0 8 0— 10 0 g 17 — 5 X 2 0 )8 04 — 2 -
手 术 操 作 , 看 边 操 作 , 发 现 问题 边 解 决 , 予 学 生 从 眼 、 边 边 给
药 叽 “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是 生理学 》 教学 中的重点和难点 。
以往 在制定教 学计划 时 , 师多采用 “ 理论 2 教 先 学时后实 验2 学 时” 的方法 , 认为这样 的安排有 助于学 生深入理 解教学 内 容, 报 但实际效果却与预期 的相距甚远 。 理论课上 , 教师授课 大 汗淋漓 、 口干舌燥 , 学生 听课 昏昏沉沉 、 迷糊 糊 ; 实验中 , 迷 在
分 , 后 分组 回答 教 师 的 提 问 , 于 有 异 议 的 问 题 组 织 小 组 然 对
课。 选择 以《 生理学 》 心 血管活动 的调节 ” “ 课为教学 内容 , 将
学生 以小组 为单 位 , 充分利用机 能实验室配置 的计算机 辅助 实验教学软件系统 ( 成都泰盟科技 有限公 司开发的B 一 2 E L 40 生 物机能实验 系统 ) 实验动物 进行手术操 作, , 对 给予各类 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