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体意识的凝结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例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艺术、哲学思想,对塑造中国人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文化体系。
三、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文化。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加强科技文化的培育和传播,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四、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具有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众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促进民族团结,构建一个和谐、包容、共享的文化生态。
同时,我们也要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领域的践行在教育领域,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文化产业领域,我们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艺术创作领域,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艺术创作,提升我国艺术的国际竞争力。
在互联网领域,我们要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健康发展,倡导文明互联网使用规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深刻思考和努力
发展起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引,提供资源供给及联系渊源,坚持历史继承与创新发展,形成独
特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
具体内容包括:
一、政治要义:圆融各民族团结一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谋求和
平发展、和谐共处;
二、精神追求:坚持自强不息、勤劳创新、实事求是;
三、为民服务:以解决民生问题等活动为中心,不断提升公民的生活
质量;
四、传统文化:坚持传统家风家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文化弘扬:弘扬党的革命文化,弘扬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在道德、思想上使全民族张扬优良传统文化;
六、国际视野: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增进友谊,汇聚国际正能量,建立统一起来的世界文化大家庭。
高中政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1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
思考:为什么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无法使中华文化 走上复兴之路?
【提示】 ①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 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首先要尊重本民族 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实现中华文化的 复兴,离不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所以,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必须树立文 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而不是完全抛弃本民族文化,“全 盘西化”论,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 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待传统文化,既要批判继承, 又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 神,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否则文化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所以“文化复 古主义”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第十二页,共32页。
【破题思路】 1.定考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 2.抓关键: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析选项:选 D。历史已经证明: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A、B 不能选。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 糟粕,不能全面继承,C 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所以,应选 D。
第十六页,共32页。
(3)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_发__展___前__途__充满信心、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发___展__(_fā_z_h_ǎ充n)满道信路心、对社会主义_文___化__(w__é_n_h目uà标)强充国满信心。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___中__国__特__色___社__会__主__义__(_s_h_è_h_uìzh __体___系__武___装__头___脑__、___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pt
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总结词
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保障贫困地区群众基本文化权 益。
详细描述
加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基础 设施建设,特别关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文化需求,推动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总结词
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保障。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02
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增强人民幸福感。
推进文化脱贫攻坚
03
加大文化扶贫力度,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消除
文化贫困。
03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明确文化行政部门职责
清晰界定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建立完善的文化 管理体制,以保障各项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求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吸收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 ,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体系。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
通过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力,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共同繁荣。
02
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完善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 加强文化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引导。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培养
基层文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培养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要重视基层文化人才的 培养和选拔,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使他们成为服务基层文化事 业的骨干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解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指在中国大陆地区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特有特色的文化体系。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和理论探索而逐渐形成的,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秉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于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提炼,打造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现代文化。
3.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倡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等为核心的中国特色价值观念体系。
这一价值观念体系旨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守望相助、敬业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播,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道德风尚。
4. 坚持多元文化的包容与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注重包容性与多元性,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并加以本土化改造,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这种多元文化的包容与融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具活力与魅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总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一个丰富、多元的体系,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核心、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以及多元文化的包容与融合。
这一文化内涵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内容。
增强学生提高自身和全民族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加深学生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必要性和文化体制改革趋势的认识。
本讲重点、难点:重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难点;文化体制改革。
教学内容: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方针(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涵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涵义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形态的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它反映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
狭义的文化即观念形态的文化,指与政治、经济等并列的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包括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宗教哲学等方面。
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狭义的文化概念,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十五大报告)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科学性等。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政治保障,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迟滞和落后会严重影响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政治高二必修3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框课件)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两大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2)地位和作用: 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
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抵制各种错误和 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化是统一的。 没有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从而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 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从而失去正确的方向 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3)可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进 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2.结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①新民主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 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 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③重要性:
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联系:
三者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 社的文化,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后者是前者的主要内容。
(2)区别:
侧重点不同。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来 说的,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知识框架:
1.坚持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
①探索过程
②建设社会主义 重点
核心价值体系 ③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 的精神文明 (重点)
①根本任务与根本目标 ②主要措施: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③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oc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基本特征、本质和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和核心),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依据)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②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③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一单元理论依据:(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3)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必要性:第四单元第八课必要性: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必由之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主要内容: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科文,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拓展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 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 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⑥ 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 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
调发展。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 ✕ ) 提示: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第九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一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明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知 道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明确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明确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4.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 重要转折点。 ( ✕ ) 提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 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T课件
• 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 主要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事例:
2002年韩日世界杯。韩国队历史性地打入四 强。对此,记者采访了青岛颐中队主帅李章 洙。
记者:韩国队本次世界杯中体现出的顽强意 志品质及韩国强大的球迷拉拉队都给人们留 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这种民族自尊心和 求生欲望从您身上也能体现出来。对这种现 象,您如何理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发展“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社会主义文化。
其主要特征为
• 鲜明的时代性 • 浓郁的民族性 • 吸纳百川的开放性 • 广泛的群众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战略地位
• 从社会构成或结构的角度来看,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 化协调发展的整体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 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 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 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 制腐朽文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 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民族大多 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 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 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 情感等的综合反映。
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 形成的行为规范,是人类 文明意识在职业活动中的 体现。
办事公道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张秉贵
(1918—1987.9.18)
北京市百货大楼 售货员
燕京第九景,北京张秉贵, 售货艺术美;笑面真诚意, 如春暖心扉。顾客有诗赞,
第九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铁人精神”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 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 油田。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 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 干!
28
29
他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首 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据统计从1976 到1987十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 谷1000亿公斤,这对于七八十年代还在 为温饱努力的中国农民来说,简直就是 救命粮。
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
充足的智力支持。
9
3、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第一, 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统 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 会区别于其它社会形态的重要标志。 第三,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 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56
20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基本内容
21
[一]、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2
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后,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顺利返回地球。中国航天 第一人杨利伟经过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遨游后顺利返回
30
1981年,他和他的研究小组获得中国第 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2001年他又获得 了国家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国家 科学技术奖。在一项无形资产评估中, 他的名字三个字的品牌价值被估价超过 1000亿元,从此人们说他身价过亿。在 荣誉和财富的簇拥下,他魂牵梦绕的却 只有粮食问题。虽然已经74岁,但他依 然在忘我的工作。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K12课件
8
2.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如何?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 象三要素,在这三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者,劳动者的学识水平、 品行修养、技术技能,直接影响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劳动者和接班人的素质。因此加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的需要,是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
K12课件
12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具体措施。 ①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 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③要通过包括政策法律、经济支持、新闻媒体、文艺作品等各种 途径和形式,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 造的价值导向、舆论氛围和社会时尚,使教育成为高尚的事业。
K12课件
3
国内游十大陋习 ①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擤鼻涕。②在非吸烟区吸烟,打喷 嚏不掩口鼻。③乘坐公交车、乘电梯、购物、买票时争抢拥挤、插队 加塞。④在公共交通工具、剧场影院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喧哗 吵闹。⑤在景观文物、服务设施上乱刻乱画,踩踏禁行绿地,攀爬摘 折花木。⑥不听劝阻喂食、抽打动物。⑦在他人面前光赤膊,穿着不 合时宜。⑧讲黄色段子、宣扬封建迷信。⑨强拉外宾合影,违反规定 拍照、录像。⑩吃自助餐时多拿多占,离开宾馆饭店时取走非赠品, 贪小便宜。
机制
会效益为家可以采取行政命 对企业,一般以间接调控为
K12课件
4
思考:国人旅游 20 条陋习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提示:1.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优秀的文化丰富人的精神 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必修3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基本特征、本质和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和核心),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依据)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②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③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一单元理论依据:(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3)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必要性:第四单元第八课必要性: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必由之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主要内容: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科文,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创造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政治课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必修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的伟大实践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元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发展。
高中政治课程中,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底蕴,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高中政治课程中,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高中政治课程中,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能力和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
高中政治课程中,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年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灵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pt
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的创 造力和创新精神,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同时,文化自信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文 化独立的重要保障。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01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忠诚、孝顺等道德
观念,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THANK YOU.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相互促进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民族复兴需要文化自信 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而文化自信则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体现和反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优 秀成果的先进文化。
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与担当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 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担当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加强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和文化素养 • 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交流和合作,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基础,这种融合 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
革命精神
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实践 中形成的,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时代性。
第九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性,掌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基本特征,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内容和指导方针。
教学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什么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4、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学时数:4学时讲授新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是一个外延非常宽泛的词汇。
在关于文化内涵的界定上常常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人们把文化比做一张“无网之网”它是世界与人生的巨大包容体。
自从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给文化下了明确的定义至今,关于文化的定义已达300多种。
随着“文化”概念的进一步演化,形成了两个层面的理解:“狭义文化”认为,文化是人类的各种精神现象或产物,如思想境界、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知识学问等。
“广义文化”则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也就是说,凡是打上人的印记的存在均为文化。
文化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一个民族兴衰的重要标志。
2、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核心是经济实力。
但是,经济的发展从来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依法治国是指用法律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国 家事务的一种治国方略。 以德治国,则是要通过加强道德建设,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 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 本要求,以“三德”的建设为立足点,积极建 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 觉遵守的规范。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
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
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
提和基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基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是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和革命文化传 统,积极吸取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断增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1、必须继承、发扬和吸收一切优秀文化, 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 2、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 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基本方针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化建设既要 “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的方针”又要坚持“为人民服 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 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基本指导方针,也就是说必须 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
本任务就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
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
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 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 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 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 和方向,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共同 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 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是精神文明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 设的根本。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基本内容:理想建设,道德建设,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纪律建设。 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日益深刻
文化产品愈来愈成为重要的商品 文化在物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 愈来愈重要 文化的输出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政治手 段
15
观点碰撞: 文明冲突论VS世界和谐论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作者: 亨廷 顿( 美) ) 本书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 名学者。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 表了题为《文明冲突?》的文章,引起国际学术 界普遍关注和争论。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 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 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 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 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百是文化 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2.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1)毛泽东同志
十分强调文化的重要
作用。对文化与政治、
经济的关系给予重要 论述,并且还提出了 许多关于文化建设的 重要指导方针。
18
(2)在新时期,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
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的思想。并且还
指出,要提高全民族 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学文化素质,培育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22
十七届六中全会
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部署 造就高层次文化领域领军人物 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
23
十八大报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建设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4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26
(3)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 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 力和思想保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能够提高 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时 也能坚定人们对社会主 义的信念,从而为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 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精 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7
36
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 想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胡锦涛强调,要求我们必
须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
思想道德与教育科学文化 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 会主义公民。
32
2.培育“四有”公民在当前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
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设和谐文化,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
出贡献,是现阶段我 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2006年11月12日,胡锦涛在第八 21 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作重要讲话
十七大报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 神家园。 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第九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主要内容 一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
一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 本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 本方针
3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
第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成为维护 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 文化的生存状态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 家过去的全部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 还蕴涵着它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 文化基因,是它存在和发展的全部价值与 合理性之所在。因此,一旦这种文化特别 是能使其中的核心价值观遭遇渗透和侵略 而被改变,则必然要给民族和国家带来深 刻的精神文化危机并造成民族危机,从而 也就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的全部内容和意 义。
12
第三,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并行不悖
文化的全球化,简单说来,就是各民族文化通过 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 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 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 化的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 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 文化的多元化或多样化则是指各个民族在现 代化发展过程中,根源于自身历史的传统、习惯、 生活方式、符号、信仰、价值观这一整套认知体 系重新得到尊崇,各个民族都在追求自己民族文 化的独特个性或者独特身份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是辩证统一的。
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19
(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对精神文明
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
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 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 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纪念中 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
精神段,以胡锦涛为总
书记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大
力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 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胡锦涛:繁荣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建
庄严宣誓做 “四有”新 人
33
(2)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005年6月2日, 第五次全国少代会 在京开幕,胡锦涛 殷切希望全国各族 少年儿童勤奋学习 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34
(3)培育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第一,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势不可 挡
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交流 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要想在新的世纪站住脚, 并充分施加自己的影响,必须重视教育、 科学、文化的发展,必须加强自身文化 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东西文化是互补的文化
11
第二,文化的大冲突日益尖锐
一是东西文化的冲突 二是宗教文化的冲突 三是异质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 四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冲 突
1.“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概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 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 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
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先进文化,就是指促进社会存在发展的文化。
4
(1) 文化的概念 辞源意义: 在汉语历史上,文的本意是指各色 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文字符号,再引申 为与原始质朴和野蛮孔武相对称的文明 创造物,化的本意是变,天地自然变化 的规模和趋势、造化和化生。 在西方,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 cultura,原意是指对土地的耕作及动植 物的培育,后来逐渐引申为培养、教育、 信仰、尊重等含义。
7
(2)先进文化的概念
所谓先进文化就是符合人类社会 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代表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 发展潮流的文化。 判断标准:一是符合人类社会的 发展规律、方向;二是体现社会先进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三是符合社会大 多数成员的利益;四是符合时代潮流。
8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人类文明发展 的方向应是一致的。它具有以下特性: 科学性、民主性、开放性、民族性 。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十六大报告 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 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 文化,以不断的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28
(1)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对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要求
早在新中国成立 之初,毛泽东就提出 了德、智、体全面发 展的教育方针,并且 把德、智、体全面发 展作为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标 准。
29
(2)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培育 “四有”公民的要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新要求,邓小平进一步把新时期社会主义 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即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培育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 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0
(3)江泽民为代 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对培育“四有”公民 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根据 我国文化建设任务的 艰巨性和长期性指出, 要着力提高全民族的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素质,培育适应 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 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1
(4)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 对培育“四有”公民的要求
16 原文参见:/userlog17/39251/archives/2007/516451.shtml
世界和谐论——2005年9月16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
年首脑会议上作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 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 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 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 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 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 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 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 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我们···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 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 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 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 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 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 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 世界。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