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课时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性质、特点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性质、特点和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2.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性质、特点和意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章节。
2. 课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性质、特点、意义及实施情况。
3. 案例材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案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吗?2. 总结: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与民族相关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性质、特点和意义。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呈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案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3. 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要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实施情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课堂讲解1. 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试题一、单项选择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A.1979年B.1952年C.1984年D.1956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这体现了民族自治机关的①立法自治权②变通执行权③经济自治权④文化管理自治权A.①② B.①③C.①②③ D.①②④3.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A.124个B.155个C.125个D.145个4.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一般是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5.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A.44个B.45个C.46个D.47个6.下列行政建制中,属于国家法律明确界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A.民族乡B.民族镇C.自治县D.自治市7.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A.广西壮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8.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A.联邦制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多项选择1.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各项法规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行政法规D.地方性的自治法规2.《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整的对象是A.统一与自治的关系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C.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D.各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和宗旨是A.在统一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当家作主B.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促进民族发展繁荣C.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4.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单位的级别包括A.盟旗B.自治区C.自治州D.自治县5.确定各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主要根据是A.民族成份B.民族分布C.民族关系D.历史状况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有A.区域因素和民族因素的结合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C.文化因素与历史因素的结合D.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7.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C.自治地方的统战部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8.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A.理论依据B.实践依据C.国情依据D.民族特点9.中国在选择保证少数民族实现自我管理的制度上,没有走前苏联式的民族共和国道路,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苏联在下面哪些方面的国情不同?A.两国历史不同B.两国经济基础不同C.民族分布不同D.革命发展模式不同10.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基于人口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A.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B.在一个较大的自治区内辖有一个或几个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C.在民族自治区内辖有的民族乡D.以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11.下面哪些权利属于自治机关的自治权?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自治民族事务的权利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的,有民族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报请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权利。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时练习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答案)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围绕“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这一主题,某班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
①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②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③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呈现“大散居、小聚居”的特点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详解】①②④:对少数民族的对口帮扶、众多民族的和睦相处、“多彩中华”的服饰表演,这些说明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①②④正确。
③: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而不是“大散居、小聚居”,而且材料中也没有体现,③不选。
故本题选B。
2.(2022·云南文山·高一期末)在云南贡山,独龙族百姓建起了公路,安居房,实现了“一步千年”的跨越;在云南文山州委州政府大力弘扬“西畴精神”,精准帮扶,壮乡苗岭气象一新……从雪域高原到三七之乡,云南各族人民群众全部实现整体脱贫,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体现了()①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③我国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利益具有一致性④我国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详解】②④:材料强调从雪域高原到三七之乡,云南各族人民群众全部实现整体脱贫,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体现了我国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说明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②④符合题意。
①:我国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表达错误。
③:我国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③排除。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教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为保障各民族的自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意义和实施情况,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3)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实际应用;(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定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有利于保障各民族的自主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1)自治地方的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2)自治机关的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自治政府;(3)自治权: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1)我国已设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2)各自治地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问题。
2.新课导入: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其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3.内容学习: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4.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让学生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部编版必修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 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2)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6.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议一议】 有人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 则。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 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归纳提升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1)民族平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 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 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 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 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 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 大团结局面。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 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 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 辖。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 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 人民的信赖。 (2)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 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 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 坚实基础。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 (2)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努力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 教群众之间以及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群众之间的团结, 将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初中政治区域自治教案
初中政治区域自治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其含义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的意识,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2. 学生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的意识。
教学难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2. 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提问学生:我国的行政区域是怎么划分的?有多少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2. 教师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它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立和发展。
2. 学生分组讨论: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哪些优越性?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那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是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2.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
三、情景模拟1. 教师设计情景:在学校里,有一个来自少数民族的学生,他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与汉族同学不同,同学们应该如何对待他?2. 学生表演情景,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第二课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3.了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义和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历史起源。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和限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权限和职责。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各民族地区的实施情况;•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政策和措施。
5.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和发展•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沿革;•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吗?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2. 概述(20分钟)•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义和特点;•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历史起源。
3. 基本原则(30分钟)•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4. 内容和实施情况(30分钟)•分析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和限度;•列举民族区域自治的权限和职责;•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各民族地区的实施情况;•讲解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政策和措施。
5. 历史和发展(30分钟)•梳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能力;•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意义。
第六章第一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分析
政策和计划; 第七、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本地方的教育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根据情况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开设汉语言课程,自主地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各少数民族专业人才。 第八、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的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民族文化事业,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第九、自治机关自主地决定本地方地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等; 第十、自治机关要制定实行计划生育地办法,加强人口管理,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国家不但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而且《民族区域自治法》还明确规定了上级国家机关领导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充分行使自治权的十九条职责。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各族人民利益的关切,对各族人民民主权利尊重。 思考题: 1、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 2、简述民族自治地方建立的原则和要求? 3、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基本内容?
《第六课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观点、内容及意义,掌握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民族对等的认识,树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及其实践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图片等素材,用于教室展示。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收集有关民族自治地区的相关资料。
3. 设计教室讨论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准备教学课件,用于教室教学展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图片、视频或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二)讲授新课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特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区域性;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
通过诠释这三个要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涵。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包括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管理权,如制定和实施内地区的政策、规划、计划等。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它也有利于增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繁荣。
(三)教室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一些实际案例,如某个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取得的成就,或者存在的问题等。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6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6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第二单元第6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六课讲授“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分三框展开:第一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这三框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框的逻辑关系是:先阐明我国的政党制度,再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后阐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通过本框的教学,引导学生明白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优势,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本框题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2.3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二、教材分析。
本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优势。
包括两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第一目阐述五层意思: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形成的共同体;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第二目阐述七层意思:我国民族人口数量情况;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历程;我国坚持的民族工作方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有哪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及优势;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目阐述两层意思: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我国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政策。
三、教学总目标。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课时练5.3基本政治制度
5.3 基本政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①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②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③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④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将继续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等四县。
新的发展周期,山东省将更加突出“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提高被支援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关注民族地区基层民众需求,多做增加民众就业、提高民众收入的实事,进一步体现综合效应。
这说明()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B.在我国,各民族的政治地位一律平等C.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D.新时期,应赋予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自治权3、国家的重大决策凝聚了人民政协的智慧。
如在南水北调问题上,全国政协曾多次进行考察,提出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有()①政治协商②参政议政③团结民主④民主监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我国目前已识别的少数民族有()A.53个B.54个C.55个D.56个5、下列属于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有()①城市的居民委员会②人民代表大会③农村的村民委员会④军事委员会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②④6、关于我国政党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B.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C.政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政协,它以团结和发展为主题7、以下关于人民政协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②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组织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④监督国家政权的民间组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合作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防止和克服“大汉族”主义,有利于民族团结D.我国宪法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区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第六课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贯坚彻持执 和行完宗善教民信族仰区自域3由自.政治结策制合度,团,结为教信巩材教固群社,通众会主,维过义护民民网族族络关团系结查提和供发询制展度等民保族方障关。系式,反,了对一解切破我坏国民族的团结宗、教分裂状祖国况的活,明动。确并理解党的宗教
.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工治机作关基依照本宪法方和法针律,规培定养的权政限行治使认同。 。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求 你是如何理解“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
一、对比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方针
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
。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
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
的。
深化 民族团结进步 教育,加强各民族交
结合历史、地理知识,明确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特点,认同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积极维护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中社会华主义民民族族关多系,元培养一政治体认的同和民公共族参与格素局养。特点,认同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积极维护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各历民届族 全绝国无人高民低代优表劣大平之会分中等,,各少团族数人民结民族都代互对表助祖人国数和的占文 全谐明国作人的出民社了代贡表会献大会主代义表总民数的族比关例,均系高,于培同养期少政数民治族认人口同占全和国公总人共口的参比例与。素养。
的。
①中民华族 人区民域共自和治国制成度立是后中,全国国共各产族党人团民结成带为领国各家族和人社民会建的设中,国实特现色了社各会族主人义民、在学实根习现本中利目华益标民上族的伟一大致复兴的
。
这一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 (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小组号:__________【学习目标】1.明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确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地位、显著优势以及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3.理解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4.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重点难点】重点:明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质和地位;宗教信仰自由;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 二、基础感知(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真阅读教材P59至P60“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在教材中对以下内容勾、圈、画)1.了解:我国民族的特点、表现2.理解: 我国的结构形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认真读教材P60-P63“相关链接”,在教材中对以下内容勾、圈、画)1.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含义、前提和基础2.熟背: 新型民族关系及形成原因3.熟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含义、原因或意义)4.背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作用、要求(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通过认真读教材P63-P65“相关链接”,在教材中对以下内容勾、圈、画)1.了解: 我国的宗教情况2.熟背: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不 同 点 设立的地区香港 澳门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自治程度享有高度自治权 享有一定自治权 社会制度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保持社会主义制度 设立目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解决民族问题,满足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共同点 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四)判断题(判断对错并改正过来)(先独立思考,再对议)(1)我国各族人民已经实现了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设计陈仓区东关高中张燕★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进行新课】(课堂探究)学生动手在地图上画出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引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 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按照学案指导,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学法指导)前提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机关地位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6)
二、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 国各民族发展很不( 平衡 ),很多少数民族的 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如云南地区的( 佤族 )、 ( 景颇族 )等少数民族仍保留着( 原始 )时 代的生活方式,四川凉山地区的( 彝族 )处在奴 隶社会阶段,( 藏族 )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 之下。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 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 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走社会主义道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了辉煌的 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 繁荣的根本保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可见, 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至关重要。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 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二、共同繁荣发展
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地理环境和 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中国东部 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 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 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 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
A.锻炼和提高干部素质 B.教育干部要牢记艰苦奋斗的作风 C.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 D.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领导
5.为了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
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中共中
央于20世纪末决定(
)
A.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B.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3《民族区域自治》教学设计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3《民族区域自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民族区域自治》是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本章节通过阐述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含义、性质和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真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民族区域自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含义、性质和特点,掌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含义、性质和特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知识。
2.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件,使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运作。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分析。
2.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课堂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安排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例如,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呈现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2课时作业4: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练习题
基础自测知识点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据此回答1~3题。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A.各民族聚居B.各少数民族聚居C.各民族居住D.各少数民族居住『答案』B2.下列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是()①自治区②自治州③自治县④自治乡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3.在民族自治地方,要设立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A.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B.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C.人民法院和人民代表大会D.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答案』A『解析』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而不是自治机关,人民政协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排除B、C、D三项;故应选A。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在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据此回答4~5题。
4.2015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8周年,这是一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它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先河,建立了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坚持民族平等B.民族独立C.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D.各民族各自当家作主『答案』C『解析』A项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B项表述错误;D项认识错误,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C项为正确选项,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调在国家统一领导的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故应选之。
5.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可以变通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所有决议『答案』C『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A、B说法错误。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案(表格版)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案教材分析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别是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和广西,依次主要分布着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和壮族。
2、初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了解3个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懂得了解接纳和喜爱的基础,尊重是参与的前提。
能接受和欣赏少数民族,在参与和模拟体验中初步了解一些民族歌舞和礼仪。
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别是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和广西,依次主要分布着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和壮族。
2、初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在了解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懂得了解是接纳和喜爱的基础,尊重是参与的前提。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基础教案个性设计(过程步骤)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我国的少数民族,知道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同时,它在一定的省份又相对集中。
居住特点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在我国,设立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你知道吗?揭示课题: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今天要乘着“少数民族号”列车,去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旅游,在去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自治区和民族自治区。
二、初识自治区:1、从地图上找到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你知道相对应的主要民族吗?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壮族2、了解什么是民族自治区:学生交流。
阅读P5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其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享有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三、走进五大少数民族:(一)西藏自治区师:我们的“少数民族号”马上就要启程了,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的第一站是——西藏自治区(出示地图上的西藏自治区)1、藏族的待客之道,献哈达、敬酒,感受民族风俗礼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人民当家作主
第2课时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课型:新授主备:李树高审核:备:9.8 上:9.16--17
一、自学:通读全文后,在书上划出并填空。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
2、我国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
全国各族人民、、、。
3、我国是一个国家。
历史上形成了“、的特点。
我国在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也是。
4、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在的统一领导下设立,
行使,依照的规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地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
①解决了、维护了、保障了
②促进了
6、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应怎样做?
拥护、尊重、不做、平等、维护、促进
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展示交流1-4题,
三、合作探究5
1、自学课本P33辅助文部分,完成:
(1)说一说:中央人民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象征着什么?
(2)想一想:你对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2、阅读课本P36,讨论完成,
(1)说一说:有人认为,“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不受中央统一领导”,你认为是否正确?(2)谈一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重要意义?
(3)说一说:你打算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四、达标拓展
1、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保证全国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我国的其他政治制度是:(保证各党派都当家作主)
(保证基层群众当家作主)
2、价值判断: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判断:()
理由:。
3.(2009福州中考)2008年12月,教育部发布《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生设置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这体现了()
①我国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④我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2009泰安中考)2008年5月是新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
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开展()①能够彻底解决新疆的经济问题②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③有利于促进新疆的繁荣发展④有利于构建和谐新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是()
①我国政府投资兴建青藏铁路②所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完全自治③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④国家对民族地区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不受中央统一领导。
判断:()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