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应用题(三)》

合集下载

【小升初】2020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小升初分类复习《分数应用题》第3讲

【小升初】2020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小升初分类复习《分数应用题》第3讲

第三讲 分数应用题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有些题通过方程正向思考简便,还有些题根据题目的特点,可以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王大妈卖鸡蛋,见人卖一半,还送半个蛋;见了四个人,卖光篮中蛋,王大妈共卖多少个蛋?”如果按照题目的条件设未知数列式解答是很困难的,这时我们可以从最后的结果出发,倒着往前一步步推算,解答就简便了。

这种解答方法称为倒推还原法。

又如,“有一堆糖果,其中奶糖占209,再放入16块水果糖后,奶糖就只占41,这堆糖果原来共有多少块”。

分析单位“1”时,我们发现209与41虽然单位“1”都是糖果总数量,但前后两个糖果总数量已经改变,即单位“1”不统一了。

这样就要用不变的量作为单位“1”进行解答。

而此题中我们发现奶糖块数前后是不变的,可以把它确定为单位“1”,即原来的糖是奶糖的920,现在的糖是奶糖的14,从而找出16块水果糖的对应分率,求出奶糖,进而求出问题。

这种方法称为抓住不变量解题。

再如:“合唱队共有84人,男生人数的85与女生人数的43共58人,问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此题中含有两个未知量,而他们各自的分率不同,所以84人就不能直接利用,这时我们可以假设男生也选出43,这样男生女生人数的43就是全班84人的43,可以求出是84⨯43=63(人),比实际58人多63—58=5(人),分析原因可知这是男生分率减少导致的,从而可知5人的对应分率是43-85=81,求出男生人数为5÷81=40(人),继而求出女生有44人。

这种方法在五年级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采用过,称作假设法。

从上面的讲解中,我门知道了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除了要熟练掌握常规解法外,还要灵活运用还原法,抓不变量,假设法等方法,这样你的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方程法 倒推还原法 抓住不变量转化单位“1” 假设法 例1、食堂有一篮鸡蛋,第一天吃了31,第二天吃了剩下的31,第三天吃了第二天剩下的41,这时篮中还有6个鸡蛋,那么,原来篮中共有鸡蛋多少个?例2、杨树、柳树共200棵,杨树的41比柳树的101多22棵,杨树、柳树各多少棵?例3、红星小学五年级学生中男生占127,后来又转来了15名男生,这样男生占到五年级总人数的53,五年级原来有学生多少人?例4、有一堆苹果和一堆梨,苹果的31和梨的52放在一起是21千克,苹果的52和梨的31放在一起是23千克。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练习》教案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练习》教案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练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和解题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分数应用题。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那么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分数应用题。

2.基本概念回顾我们来回顾一下分数的基本概念。

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由哪两部分组成?对,分子和分母。

分子表示什么?分母表示什么?很好,分子表示的是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的是整体被分成了几份。

3.应用题类型分析(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3)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求这两个数的几分之几。

(4)已知两个数的几分之几相等,求这两个数。

4.例题讲解与练习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具体讲解一下这些类型的解题方法。

例1: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全班的3/5,请问男生有多少人?分析:这是一个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我们可以用全班人数乘以男生所占的分数来求解。

解:40×3/5=24(人)例2:某班有男生和女生共50人,其中女生占全班的2/5,请问男生有多少人?分析:这是一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我们可以用全班人数减去女生人数,再用全班人数除以剩余的分数来求解。

解:50×(12/5)=50×3/5=30(人)例3:甲乙两班共有80名学生,甲班占两班的3/5,乙班占两班的2/5,请问甲班有多少人?分析:这是一个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求这两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我们可以先求出两班人数的差,再用差除以两班人数之和来求解。

解:(80×3/5)(80×2/5)=24(人)5.课堂练习下面,请大家来做几道练习题,巩固一下我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3)(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3)(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3)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分之几与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3.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方程解决“和倍问题”“和差问题”。

难点:会根据两个未知数的关系设未知数。

三、教学准备“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分之几与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的问题的PPT 。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 谈话。

师:说说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看作单位“1”。

①甲数是乙数的65。

②一支钢笔价格的54相当于一本书的价格。

③一袋大米,吃了85。

④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41。

生:乙数 一支钢笔 一袋大米的质量 航模小组的人数(2)新课讲授1.新授老师出示PPT :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师:已知全场得了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要解决的问题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师: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也就是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21。

也可以想成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师:那么全场得分与上下半场得分之间的等量关系是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全场得分师:请同学们解答。

2.讨论。

将前后6人分为一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5分钟后,选4个组请每组代表说一说自己组的讨论结果。

学生1:解:设上半场得分是x分,那么下半场得分是12x 分。

x+21x=42 (1+21)x=42 23x=42 x=42÷23 x=42×32 x=2828×21=14(分) 学生2:解:设下半场得x 分。

2x+x=423x=42x=42÷3x=1442-14=28(分)算术方法:学生3:下半场:42÷(1+1+1)=14(分)上半场:42-14=28(分)学生4:把上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案(10篇)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案(10篇)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案(10篇)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案1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的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类应用题是教学中的难点,在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混合练习中,难以判断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

教学这类应用题,要紧密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先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在此基础上再教学用分数除法来解答,这样不但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同时也加强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特别是判断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量,分析它是已知还是未知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

另外,还加强了方程解法与用除法解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掌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切实学会用除法来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又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2、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找准单位“1”,找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二、说教学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运用直观性原则,采用线段图展示条件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在师生共同分析、教师主导基础上,紧扣学生已有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方式分析数量关系,再独立完成解答过程,做到扶放适度,促进学生在半独立、独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及意图:教学过程主要分三个层次。

第一、通过形式多样的复习做铺垫,面向全体学生为学习新知做好充分准备。

主要设计三道复习题:1、找单位“1”的量;2、根据分率句写数量关系式;3、分数乘法应用题。

第五讲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三)“不变量”解题

第五讲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三)“不变量”解题

第五讲 分数除法应用题(三)“不变量”解题一、夯实基础有些分数应用题,数量变化多,分析难度大,不易列式计算。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变来变去,总有一个量是不变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变量”。

对于这类分数应用题,我们通常是抓住“不变量”,巧设单位“1”,把其他分率统一转化为同一个单位“1”,求出单位“1”的量,把它作为解题的中间条件,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运用“量不变”的思维方法解题时,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分量发生变化,总量没有变化;(2)总量发生变化,但其中有的分量没有发生变化;(3)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但分量之间的差没有发生变化。

二、典型例题例1.学校阅览室里有36名学生在看书,其中女生占94,后来又有几名女生来看书,这时女生人数占所有看书人数的199。

问后来又有几名女生来看书?例2.有两缸金鱼,如果从甲缸中取出1尾放入乙缸,则两缸的金鱼尾数相等,如果从乙缸中取出1尾放入甲缸,则乙缸是甲缸的21。

求原来甲、乙两缸各有金鱼多少尾?例3.一筐香蕉,筐的重量是香蕉的121,卖掉19千克后,剩下的香蕉重量是筐重量的25倍,求原来筐里有香蕉多少千克?三、熟能生巧1.某校原有科技书和文艺书共630本,其中科技书占20%,后来又买进一些科技书,这时科技书占总数的30%,求又进科技书多少本?2.小芳在看一本小说,晚饭前,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71,晚饭后,她又看了8页,这时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61,这本小说有多少页?3.某车间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2倍,若调走21个男工,那么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2倍。

这个车间的女工有多少人?四、拓展演练1.一批葡萄运进仓库时的质量是100千克,测得含水量为99%,过一段时间,测得含水量为 98%,这时葡萄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有甲、乙两个粮库,原来甲粮库存粮的吨数是乙粮库的75。

如从乙粮库调6吨到甲粮库,甲粮库存粮的吨数就是乙的54。

原来甲、乙粮库各存粮多少吨?3.袋中有若干个皮球,其中花皮球占125,后来往袋中又放入了6个花皮球,这时花皮球占皮球总数的21,现在袋中有多少个皮球?星级挑战★1.小强和小明各有图书若干本。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9课时分数除法应用题(三)教案新人教版20200820276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9课时分数除法应用题(三)教案新人教版20200820276

第9课时 分数除法应用题(三)教材第41~42页例6。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学会分数和倍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归纳分数和倍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

课件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kg ,吃了58,还剩多少千克?指定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两种类型,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三种。

(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三))课件出示教材第41~42页例6。

师: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

我们班全场的得分是42分。

生2: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数。

1.画线段图,同伴交流,理清关系,学生汇报。

汇报1:上半场+下半场=全场得分。

解:设上半场得x 分。

x +12x =42x = 2828×12=14(分)(教师分步写出解方程的步骤)汇报2:解:设下半场的得分是x 分,那么上半场的得分是2x 分。

2x +x =42 x = 142x =2×14=28(教师分步写出解方程的步骤)汇报3: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上半场的得分×(1+12)=全场得分。

上半场的得分:42÷(1+12)=28(分)。

下半场的得分:28÷2 =14(分)。

2.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

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

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三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二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理计算。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三)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三)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三)教案教学内容:P41页例6以及练习九1-5题教学目标: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我们一起看看六三班的得分情况吧!(二)探索交流1.出示例题.2.阅读与理解.(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我们班全场的得分是42分.生2、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数.3.分析与解答.(1)同伴交流,理清关系.(2)学生汇报汇报1:上半场+下半场=全场得分上半场×12=下半场我们可以设上半场为x.X+ 12x=42(1+12)x=4232x=42x=42÷3 2x=42×2 3x=2828×12=14(分)汇报2:我们可以设下半场的得分x分.那么上半场的得分是2x. 2x+x=423x=42X=42÷3X=142x=2×14=28汇报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小明的体重÷(1-815)=爸爸的体重 35÷(1-815)=75(kg )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三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二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理计算.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4、回顾与反思:引导学生从检验方程的解、检验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验证..28+14=42,全场得分的确是42、14÷28= 12 ,下半场的得分确实是上半场得分的12符合题意,解答结果正确.(三)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九1、2题.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加强练习2、完成练习九3-5题.(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生1:学会了如何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生2::应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再设其中的一个量为x ,找x 和另一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反思用方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新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作铺垫.)。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三)》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三)》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三)》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三)》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分数的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分数运算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运算基础,对分数的加减乘除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分数运算的规律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分数运算的规律和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黑板和粉笔。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混合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分数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

六年级数学《分数的应用》教案

六年级数学《分数的应用》教案

六年级数学《分数的应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应用。

通过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分数,比如在购物、做菜、测量等方面。

学生还将学习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一些常见的分数转换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2. 掌握使用分数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如量体重、买东西、收纳盒等。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分数,如理解购物打折、做三明治等。

4. 了解常见的分数转换方法,如与整数混合运算、约分、通分等。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教师可通过实例来引入分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分数例子,如半只苹果,三分之一杯水等。

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逐渐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和演示: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教师在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时,需注重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比方说,通过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例子,如在商店里购买打折的商品如何计算打折的价格,做菜时如何掌握分数的比例等,让学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分数。

3. 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自行完成一些练习题。

教师可在课后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课堂演示在教学中增加实际案例和计算步骤的演示,引导学生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理解和掌握分数知识。

2. 合作学习在分数的应用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交流,互相协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评价学习通过学生参与提问、实例演示和定期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分数运算能力和分数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效果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在日常学习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探索的能力,对于学生成长和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帮助。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应用题》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应用题》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应用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应用题》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但对分数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对分数的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决,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分数除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教材,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实例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2. 3分数混合运算三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2. 3分数混合运算三北师大版

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三)教学目标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有序思考的习惯。

3、3、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教学分析重点:能根据线段图,列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能根据线段图,列方程解应用题。

关键: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问题。

教具多媒体教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回忆“比多、比少”的数量关系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个思维热身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道题。

请看大屏幕。

题:妈妈昨天打字400个,今天打字的个数比昨天少1/5。

今天打字多少个?要求:写出等量关系式并解答。

好,开始。

学生独立解答。

(2分钟)师:同桌交流答案。

(评价:通过这道题的练习,让学生回忆“比多、比少”的数量关系特点,老师通过这道题的正确率,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新课的教学起点找到依据。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画图。

请看,今天打字的个数比昨天少1/5,这个1/5是谁的1/5,那应该先画谁?(应该先画一段表示昨天的字数)师:今天的字数我们先画得和昨天同样长。

但是,今天打字个数比昨天少1/5,所以,这1/5用虚线表示。

(评价:在画线段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画图的过程,让学生清晰看出,通过先找同样多的部分,再找少的部分,对学生理解数量关系非常有利。

)课件表示出昨天打字的数量400字,及要求的问题。

抽生说等量关系式。

(教师板书)师:根据线段图判断“等量关系式”正确吗?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教师板书算式。

)统计正确率。

师:同学们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水平已经很高了。

(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二、尝试估算,探究数量关系。

课件出示例题: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8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师:解决应用题有四步,能背吗?师:一起来背一背吧。

(一粗,粗读题,明事理。

二细,细读题,辨信息。

三画,画线段,析关系,四答,答书写,检查细。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应用题教案(5篇)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应用题教案(5篇)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应用题教案(5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应用题教案1教学时间:20××年10月12日教学内容: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材第37页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会根据关键句列出等量关系式,会熟练的列方程的方法并能掌握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根据题意,能画线段图分析图意,学会分析、推理和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数学,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常识引入,国学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水吗?(喜欢)是啊,人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老子也说水是善良的——“上善若水”;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我们的地球其实应该叫“水球”,因为她其中水占了79/100,陆地仅占21/100,对于我们人体,那就更重要了,想知道吗?(想)请看书上例题.二、顺势而为,学习新知1、出示例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

我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可是我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

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题意与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根据题意,启发学生: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式。

体重× 4/5 =体内水分重量师引导:这道题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该怎样求?能不能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χ,再列方程求出?(4)学生尝试练习方程解答,个别板演,教师点评。

(1)解:设这个儿童体重χ千克(2)算术法:28÷4/5 χ× 4/5=28 χ=28÷4/5 χ=35答:这个儿童体重35千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分数应用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分数应用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分数应用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灵活地运用分数的加减乘除进行计算。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分数进行计算和问题解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练习、游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运算和应用。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思考的品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难点:3.解决复杂问题时,运用分数的知识并正确把握题目要求。

三、教学内容1.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

2.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解析。

4.小组合作解决分数问题。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分数运算的示意图、实例等。

2.工具: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等。

3.练习册或作业:准备足够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数应用题的话题,如分糖果、分水果等。

2.复习分数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第二步:讲解与示范1.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通过示例演示正确的计算方法。

2.解析实际生活中的分数应用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1.分发练习册或作业,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练习。

2.教师适时巡视,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在错误处给予帮助。

第四步:小结与评价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分数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解题经验,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六、课堂延伸1.设计小组游戏,让学生以分数为单位进行比赛,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

2.带领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实践,让他们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分数应用的乐趣。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习题。

2.思考并写出一个分数应用题,分享给同学。

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情况较少,课堂氛围稍显冷清。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并能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运算,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乘法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3.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华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吃苹果,一共吃了多少?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同时,教师观察学生的解答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解答一个实际问题。

例如:一家工厂生产了3/4的零件,将这些零件分配给4个车间,每个车间分得多少?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让学生加深对分数乘法的理解。

2024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应用题》教案设计

2024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应用题》教案设计
典型例题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分数应用题作为例题,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多少,求这个数”等。
解题思路
指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明确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可以通过画图、列方程等方式帮 助学生理解题意和解决问题。
练习题设置及难度梯度安排
练习题设置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置适量 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练习题应涵盖本章 节所学知识点,并注重实际应用。
应用题解题能力
评估学生在解决分数应用题时的 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了解他们 是否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 问题,并运用分数知识进行解答。
认知发展水平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 规律,判断他们的逻辑思维、抽 象思维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水平。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化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 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 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和教学计划。
知识点衔接和拓展延伸设计
衔接设计
在学习分数应用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分数运算。因此,可以通过复习旧 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拓展延伸
在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学习更复杂的分数运算和应用题,如分数除法、连比和百分 数等。
典型例题选取及解题思路指导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发现自己的 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04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材内容梳理及特点分析
教材内容
本章节主要学习分数应用题,包括分 数的基本概念、性质、运算以及应用 题的解题方法等。
特点分析
分数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 点,需要学生掌握分数的运算和解题 技巧。同时,分数应用题也与生活实 际密切相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 活经验和理解能力。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的应用题(三)》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的应用题(三)》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的应用题(三)》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主题:分数除法的应用题(三)课时:共8课时,第7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日期:2021年11月7日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1、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1)和倍、差倍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1)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自主探究,总结计算方法,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展观察推理能力,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材分析教学用书中有关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答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2.从解题过程中切实理解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加工,进而解决问题,感悟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基本掌握了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方法,例如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句,根据含有分率的句子找出单位“1”,能从关键句中找出直接或间接反映出的数量关系,能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借助线段图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能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来确定应用题的方法,会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本节课主要使学生将已学过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法运用到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中去。

学习目标1.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答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小升初分类复习《分数应用题》第3讲无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小升初分类复习《分数应用题》第3讲无答案

第三讲 分数应用题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有些题通过方程正向思考简便,还有些题根据题目的特点,可以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王大妈卖鸡蛋,见人卖一半,还送半个蛋;见了四个人,卖光篮中蛋,王大妈共卖多少个蛋?”如果按照题目的条件设未知数列式解答是很困难的,这时我们可以从最后的结果出发,倒着往前一步步推算,解答就简便了。

这种解答方法称为倒推还原法。

又如,“有一堆糖果,其中奶糖占209,再放入16块水果糖后,奶糖就只占41,这堆糖果原共有多少块”。

分析单位“1”时,我们发现209与41虽然单位“1”都是糖果总数量,但前后两个糖果总数量已经改变,即单位“1”不统一了。

这样就要用不变的量作为单位“1”进行解答。

而此题中我们发现奶糖块数前后是不变的,可以把它确定为单位“1”,即原的糖是奶糖的920,现在的糖是奶糖的14,从而找出16块水果糖的对应分率,求出奶糖,进而求出问题。

这种方法称为抓住不变量解题。

再如:“合唱队共有84人,男生人数的85与女生人数的43共58人,问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此题中含有两个未知量,而他们各自的分率不同,所以84人就不能直接利用,这时我们可以假设男生也选出43,这样男生女生人数的43就是全班84人的43,可以求出是84⨯43=63(人),比实际58人多63—58=5(人),分析原因可知这是男生分率减少导致的,从而可知5人的对应分率是43-85=81,求出男生人数为5÷81=40(人),继而求出女生有44人。

这种方法在五年级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采用过,称作假设法。

从上面的讲解中,我门知道了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除了要熟练掌握常规解法外,还要灵活运用还原法,抓不变量,假设法等方法,这样你的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方程法 倒推还原法 抓住不变量转化单位“1” 假设法 例1、食堂有一篮鸡蛋,第一天吃了31,第二天吃了剩下的31,第三天吃了第二天剩下的41,这时篮中还有6个鸡蛋,那么,原篮中共有鸡蛋多少个?例2、杨树、柳树共200棵,杨树的41比柳树的101多22棵,杨树、柳树各多少棵?例3、红星小学五年级学生中男生占127,后又转了15名男生,这样男生占到五年级总人数的53,五年级原有学生多少人?例4、有一堆苹果和一堆梨,苹果的31和梨的52放在一起是21千克,苹果的52和梨的31放在一起是23千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应用题(三)》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数量、正确的解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行回答吗?
学生回答:
(1)3是6的几分之几?
(2)6是3的几倍?
(3)3比6少几分之几?
(4)6比3多几分之几?
(5)6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
(6)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4.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___________?
1.教师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反馈: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
(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7)......
3.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
(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同)
(二)例题变式.
1.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蜡笔画有多少幅?
2.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80幅蜡笔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水彩画和蜡笔画一共有多少幅?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做分数应用题时,需要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深化.
如果题目中的分数发生了变化,我们还会解答吗?
1.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2.仓库里有一些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还剩下15吨,仓库里有多少吨钢材?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虽然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是数量关系相同.同样需要注意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巩固反馈.
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201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2019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2.列式不计算.
(1)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菜子油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3)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并且说明理由.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20%.()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某体操队有60名男队员,
(1)女队员比男队员多,女队员有多少名?
(2)男队员比女队员多,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3)女队员比男队员少,女队员有多少名?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
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4)男队员比女队员少,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