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动模糊线性

合集下载

自适应控制的方法

自适应控制的方法

自适应控制的方法自适应控制是一种用于调节系统行为以适应外部变化的控制方法。

它能够根据系统当前状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保持系统性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工业控制、汽车控制、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反馈信号对系统进行实时调整,以便让系统可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它是一种闭环控制方法,即通过不断地观测系统的输出,并与期望的输出进行比较,然后对控制参数进行调整,以确保系统达到期望的性能。

相比于传统的固定参数控制方法,自适应控制可以更好地适应系统和环境的变化,使得系统更加稳定和可靠。

自适应控制的方法有很多种类,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自抗扰控制、模糊自适应控制和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基本原理基本相同,即通过观测系统的输出和环境的变化,对控制参数进行动态调整,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是一种基于系统模型的控制方法,它通过对系统模型的估计,来实时调整控制参数。

它可以适应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对于一些复杂的控制系统来说是比较有效的。

自抗扰控制是一种抑制外部扰动对系统影响的控制方法,它通过观测和预测扰动,来进行实时调整控制参数,以抵消外部扰动对系统的影响。

模糊自适应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它通过对系统的模糊化处理,来实现对控制参数的自适应调整。

它可以适应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于一些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来说是比较有效的。

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它通过对系统的学习和记忆,来进行实时调整控制参数,使系统可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它可以适应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对于一些复杂的控制系统来说是比较有效的。

自适应控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系统的特性和需要达到的性能,不同的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在现实应用中,还可以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来实现自适应控制,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自适应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对于一些复杂、非线性、时变的系统来说,尤其有着重要的意义。

控制系统中的鲁棒控制与模糊控制比较

控制系统中的鲁棒控制与模糊控制比较

控制系统中的鲁棒控制与模糊控制比较在控制系统中,鲁棒控制和模糊控制是两种常见的控制方法。

它们都在处理系统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鲁棒控制和模糊控制在原理和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比较鲁棒控制和模糊控制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并分析它们在控制系统中的适用性。

1. 鲁棒控制鲁棒控制是一种处理系统模型不确定性的控制方法。

它通过设计鲁棒稳定控制器来确保系统在存在参数变化或外部干扰时的稳定性和性能。

鲁棒控制方法通常基于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和鲁棒性分析方法来设计控制器。

鲁棒控制的特点:1.1 基于数学模型:鲁棒控制方法要求系统有准确的数学模型,并且能够对模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处理。

1.2 强鲁棒性:鲁棒控制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控制器,使系统在参数变化、扰动和建模误差的情况下保持稳定。

鲁棒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

1.3 易于分析和设计:鲁棒控制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指标来设计控制器。

鲁棒控制的优点:2.1 稳定性:鲁棒控制方法能够保证系统在存在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的情况下保持稳定。

2.2 鲁棒性能:鲁棒控制方法能够在参数变化和建模误差的情况下保持较好的控制性能。

2.3 数学分析:鲁棒控制方法可以通过数学分析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设计。

鲁棒控制的缺点:3.1 复杂性:鲁棒控制方法通常依赖于系统的数学模型,且设计过程较为复杂。

3.2 非线性限制:鲁棒控制方法对系统的非线性特性有一定的限制,不适用于高度非线性系统。

3.3 效果依赖于模型准确性:鲁棒控制方法的性能依赖于系统模型的准确性,当模型存在误差时,控制效果可能会下降。

2. 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处理非线性和模糊信息的控制方法。

它通过设计模糊控制器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模糊控制方法通常基于经验规则和专家知识,并利用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来设计控制器。

模糊控制的特点:4.1 非精确建模:模糊控制方法不要求系统有准确的数学模型,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信息。

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的控制理论

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的控制理论

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结词
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新型电力 电子器件、电路拓扑结构、控制策略等方面;发展趋 势包括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模块化集成等。
详细描述
目前,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电力 电子器件、电路拓扑结构、控制策略等方面。新型电力 电子器件如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具有更高 的频率特性和耐压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功率电力电子系 统的效率和可靠性。电路拓扑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 何降低电压和电流应力,减小损耗和提高可靠性等方面。 控制策略的研究则主要关注如何实现高动态响应和高稳 定性的目标。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采集与处理
通过实验平台采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输入输出 电压、电流、功率等,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果对比与分析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误差和 性能差异的原因,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控制算法。
结论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的控制理论 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局限性,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 考和依据。
针对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的能 效问题,研究了节能控制策略 ,降低了系统的能耗和排放。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针对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的多变量、多目标、 多约束等特点,研究多变量控制和优化算法,
实现系统的全面优化。
针对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的能效和环保问题,深入研 究节能减排技术和绿色能源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 优化控制方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
将硬件与控制系统软件进行集成, 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控制输 出等功能。
控制算法实现与验证
控制算法选择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理论、模糊语言及模糊逻辑为基础的控制,它是模糊数学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是一种非线性智能控制。

模糊控制是利用人的知识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通常用“if条件,then结果”的形式来表现,所以又通俗地称为语言控制。

一般用于无法以严密的数学表示的控制对象模型,即可利用人(熟练专家)的经验和知识来很好地控制。

因此,利用人的智力,模糊地进行系统控制的方法就是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i .......... 濮鬧挖制器.. (1)模糊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它的核心部分为模糊控制器。

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律由计算机的程序实现,实现一步模糊控制算法的过程是:微机采样获取被控制量的精确值,然后将此量与给定值比较得到误差信号E; —般选误差信号E作为模糊控制器的一个输入量,把E 的精确量进行模糊量化变成模糊量,误差E的模糊量可用相应的模糊语言表示;从而得到误差E的模糊语言集合的一个子集e(e实际上是一个模糊向量); 再由e和模糊控制规则R(模糊关系)根据推理的合成规则进行模糊决策,得到模糊控制量u 为:u R式中u为一个模糊量;为了对被控对象施加精确的控制,还需要将模糊量u 进行非模糊化处理转换为精确量:得到精确数字量后,经数模转换变为精确的模拟量送给执行机构,对被控对象进行一步控制;然后,进行第二次采样,完成第二步控制 %二这样循环下去,■就实现了被控对象的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FUZZy Control/是'以模糊集合理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 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

模糊控制同常规的控制方案相比,主要特点有:(1)模糊控制只要求掌握现场操作人员或有关专家的经验、知识或操作数据,不需要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所以适用于不易获得精确数学模型的被控过程,或结构参数不很清楚等场合。

非匹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模糊控制

非匹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模糊控制

非匹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模糊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实际工程控制系统日趋复杂,往往呈现出严重的不确定性、非线性性、多变量性、强耦合性等特征,因此研究复杂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自适应模糊控制是解决此类复杂系统控制设计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以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和非线性鲁棒控制为理论框架,用模糊逻辑系统对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进行模糊建模,针对典型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系列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和策略,并应用数学方法给出了模糊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收敛性和鲁棒性的理论证明。

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三类状态可测的非匹配单输入单输出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分别提出自适应模糊状态反馈控制设计方法。

三类非线性系统分别包含未知的非线性函数、非光滑非线性输入(饱和输入、死区输入、滞回等)、未建模动态和随机扰动。

设计中,模糊逻辑系统分别用来辨识系统未知非线性函数或组合函数,基于反步递推设计方法、自适应鲁棒控制理论、随机小增益技术、障碍函数技术和自适应模糊控制技术,给出三种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案,并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和随机稳定理论证明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仿真研究进一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2.针对三类状态不可测的非匹配单输入单输出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分别提出自适应模糊输出反馈控制设计方法。

三类非线性系统的状态均不可测,且系统包含未知的非线性函数、饱和输入、死区输入和未建模动态。

设计中,模糊逻辑系统用来辨识系统的未知非线性函数,分别设计模糊滤波观测器和模糊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的不可测状态,基于所设计的滤波观测器和状态观测器,并结合反步递推设计方法、自适应鲁棒控制理论、小增益技术、自适应模糊控制技术和动态面控制技术,给出三种自适应模糊输出反馈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案,并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证明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仿真研究进一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3.针对两类状态不可测的非匹配不确定非线性互联大系统,分别提出自适应模糊输出反馈分散控制设计方法。

无人机飞行中的姿态控制技巧

无人机飞行中的姿态控制技巧

无人机飞行中的姿态控制技巧在无人机飞行中,姿态控制技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姿态控制技巧可以使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姿态,提高飞行的精度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无人机姿态控制技巧。

一、PID控制器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是一种经典的姿态控制技巧。

它通过不断调节控制输出以使无人机保持期望的姿态。

PID控制器根据当前姿态误差的大小来计算控制输出。

其中,比例项(P项)根据当前误差计算比例输出,积分项(I项)根据误差的积累计算积分输出,微分项(D项)根据误差变化率计算微分输出。

将三者相加得到PID输出,并作为控制指令施加给无人机。

二、模型预测控制(MPC)模型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无人机动力学模型的姿态控制技巧。

它通过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无人机姿态,根据预测结果计算控制指令。

模型预测控制可以有效处理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性。

它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无人机的动力学行为,并根据模型进行预测和优化,从而实现精确的姿态控制。

三、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一种能够自我调节参数以适应外部环境和系统变化的姿态控制技巧。

在无人机飞行中,环境条件和飞行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姿态控制器的参数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自适应控制技巧可以根据系统的状态和性能指标来自动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从而提高飞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滑模控制滑模控制是一种常用的鲁棒控制技巧,适用于具有不确定性和扰动的系统。

在无人机姿态控制中,滑模控制可以消除系统的干扰和外部扰动,使无人机能够保持稳定的姿态。

滑模控制技巧通过引入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律来实现对无人机姿态的控制,从而提高飞行的精度和稳定性。

五、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技巧,可以用于处理系统模型不确定或难以建模的情况。

在无人机姿态控制中,模糊控制可以根据事先定义好的模糊规则和知识库来计算控制输出,从而实现对无人机姿态的控制。

模糊控制技巧可以应对复杂和非线性的控制问题,提高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

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分析与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复杂系统的研究日益深入。

非线性系统时常出现在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例如气象系统、化学反应、电路、生物系统、机械系统等等。

非线性系统具有极其丰富的动态行为,不同的系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面对这些复杂多样的非线性系统,如何进行分析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定义及特点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发生动态行为的系统,其系统关系不是线性关系。

由于非线性因素的存在导致了系统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系统可能表现出各种奇异的动态行为。

这些动态行为包括周期性运动、混沌、周期倍增等等。

一个非线性系统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之间有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

与线性系统不同的是,非线性系统的各种状态和运动是非简单叠加的,微小的扰动可能会导致系统出现完全不同的行为,所以非线性系统的行为很难被准确地预测和控制。

二、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分析方法1. 数值方法数值方法是研究非线性系统的基本工具之一。

数值方法的核心是计算机程序,基本思路就是用计算机模拟系统的行为,通过计算机的演算,得出系统的动态变化。

在数值模拟中,巨大的数据量和模拟误差可能导致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随机性和模糊性来描述不确定性,将非确定性的信息融入到模型和模拟中。

2. 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是利用动力学知识进行对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系统的本质特性进行分析,了解系统的发展趋势和行为特征。

动力学分析主要通过相空间画图、稳定性分析、流形理论等方法对非线性系统进行分析。

其中,相空间画图是研究非线性系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将非线性系统的状态表示为相空间中的一点,通过画出系统在相空间中的运动轨迹,了解系统在不同初态下的动态行为。

3. 控制方法控制方法是为了改变非线性系统的行为,使其达到预期目标或保持稳定状态。

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可以分为开环控制和反馈控制。

第4章 模糊T-S控制(3)

第4章 模糊T-S控制(3)
1
ρ2
P2 P + Q2 2
P Ai + AiT P − ZiC − (ZiC)T + Q2 P 2 2 2 <0 2 P − ρ I 2
(2.13)
首先,由式(2.13)求得P和 i,然后由式(2.12) 2 L 求得 P 和 Ki 。 1
20
二、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 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 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
2 n1 3 4 n2
(2.1)
其中x , x ∈R , x , x ∈R (n = 2(n1 + n2 ))是系统的状态向量,状 态是可量测的, u∈ Rm 是控制输入向量,y∈Rm 是系 统的可量测输出向量,C ∈R , f 2 , f 4 是光滑非线性函 数,d2 , d4是外部扰动,x =[x1T , x2T , x3T , x4T ]T ∈Rn , m = n1 + n2 ,d =[0, d ,0, d ] .
9
二、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 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 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
1.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H∞控制问题 问题描述:考虑如下的非线性系统
& x1 = x2 & x2 = f 2 (x, u) + d2 & x3 = x4 x4 = f 4 (x, u) + d4 &
证明 选取
Lyapunov
5
一、模糊T-S控制简介 模糊T 模糊
从而提出了基于模糊T-S模型的松弛二次稳定控制方 案。Liu等人推广了文[65]的二次稳定充分条件,进 一步降低保守性,提出了一种二次稳定控制方案[66 -67]。Park借助T-S模糊模型,提出一种在线参数估 计方法[68]并研究了参数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问题[69]。文[70]给出了一种积分模糊模型的系统设 计方案。T-S模糊模型还被用来研究非线性关联系统 的跟踪控制问题[71]、非线性奇异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72]和带有执行器饱和的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 [73]。文[74-75]提出了时延系统的模糊模型,并讨 论了非线性时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文[76]给出 了不确定模糊时延系统的二次稳定控制方法。文[77]

【系统仿真学报】_线性矩阵不等式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723

【系统仿真学报】_线性矩阵不等式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723

参数不确定性 参数不确定 切换面 分散控制 内环系统 关联系统 保性能控制 保性能 丢包 不确定长时延 不确定 vtol直升机 t-s模糊广义系统 t-s模型 lyapunov稳定性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2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预测控制 1 递归神经网络 1 稳定性 1 标准基因调控网络 1 时变时滞 1 保性能控制 1 不确定系统 1 time-varying delay 1 standard genetic regulatory networks 1 stability 1 sdp 1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1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分段模糊lyapunov函数 来自性能控制 二维系统 主鳍/襟翼鳍 主动队列管理(aqm) 主动队列管理 不确定性 不确定t-s模糊系统 tcp网络拥塞控制 t-s模糊系统 t-s模型 nadolschi混沌系统 lyapunov-krasovskill函数 lmi方法 h∞滤波器设计 h∞控制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科研热词 网络控制系统 线性矩阵不等式 马尔可夫过程 马尔可夫跳变系统 飞行控制系统 镇定 采样控制 速度磁链模糊观测器 输入时滞 输入受限 解耦控制 观测器 自适应控制 自抗扰控制 稳定性 混沌同步 模糊混沌系统 模糊控制 智能控制 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感应电机 姿态控制 动态输出反馈 保性能控制 仿真 主动队列管理(aqm) t-s模糊系统

滑模控制

滑模控制

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也叫变结构控制, 其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控制,且非线性表现为控制的不连续性. 这种控制策略与其他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系统的“结构”并不固定,而是可以在动态过程中,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如偏差及其各阶导数等)有目的地不断变化,迫使系统按照预定“滑动模态”的状态轨迹运动. 由于滑动模态可以进行设计且与对象参数及扰动无关,这就使得滑模控制具有快速响应、对应参数变化及扰动不灵敏、无需系统在线辨识、物理实现简单等优点.滑模变结构控制是根据系统所期望的动态特性来设计系统的切换超平面,通过滑动模态控制器使系统状态从超平面之外向切换超平面收束。

系统一旦到达切换超平面,控制作用将保证系统沿切换超平面到达系统原点,这一沿切换超平面向原点滑动的过程称为滑模控制。

由于系统的特性和参数只取决于设计的切换超平面而与外界干扰没有关系,所以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超平面的设计方法有极点配置,特征向量配置设计法,最优化设计方法等,所设计的切换超平面需满足达到条件,即系统在滑模平面后将保持在该平面的条件。

控制器的设计有固定顺序控制器设计、自由顺序控制器设计和最终滑动控制器设计等设计方法[1]。

现在以N维状态空间模型为例,采用极点配置方法得到M(N<M)维切换超平面,控制器采用固定顺序控制器的设计方式,首先控制器控制任意点到Q1超平面(M维)形成M-1阶滑动模态,系统到达Q1超平面后由于该平面的达到条件而保持在该超平面上所以后面的超平面将是该超平面的子集;然后控制器采用Q1对应的控制规则驱动到Q1与Q2交接的Q12平面(M-1维)得到M-2滑动模态,然后在Q12对应的控制规则驱动下到Q12与Q3交接的Q123平面(M-2维),依次到Q123..m平面,得到最终的滑模,系统在将在达到条件下保持在该平面,使系统得到期望的性能。

滑模控制的优点是能够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 对干扰和未建模动态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尤其是对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建模与自适应控制及其应用

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建模与自适应控制及其应用

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建模与自适应控制及其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快速发展,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问题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

这类系统广泛存在于实际工程应用中,如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生物医疗等领域。

由于其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外部环境的多变性,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往往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对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建模与自适应控制方法,并研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我们将介绍非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和建模方法,特别是模糊建模的原理和步骤。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自适应控制理论,包括其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优化策略。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模糊建模与自适应控制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潜力和优势。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非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与建模方法、模糊建模的原理与步骤、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模糊建模与自适应控制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建模在控制理论和工程实践中,非线性系统的建模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

传统的线性建模方法往往无法准确描述非线性系统的动态特性,因此,模糊建模作为一种有效的非线性系统建模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模糊建模基于模糊集合论和模糊逻辑推理,通过将非线性系统的行为划分为多个局部线性或非线性模型,并利用模糊逻辑将这些模型进行组合,从而实现对整个非线性系统的建模。

模糊建模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使得建模过程更加贴近实际系统的运行情况。

在模糊建模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模糊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然后设计模糊集合和模糊规则。

模糊集合用于描述输入和输出变量的不确定性,而模糊规则则根据输入变量的模糊集合进行推理,得到输出变量的模糊集合。

模糊控制优缺点范文

模糊控制优缺点范文

模糊控制优缺点范文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控制方法,它可以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

模糊控制的优点和缺点如下所述。

优点:1.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模糊控制是基于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方法,能够处理系统非线性、不确定性以及外部扰动等问题,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即使在系统参数变化或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模糊控制仍能保持良好的控制效果。

2.适用于复杂系统:模糊控制可以应用于各种复杂系统的控制,特别是那些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的系统。

通过模糊控制,可以利用专家知识来设计控制器,从而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有效控制。

3.灵活性强:模糊控制器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通过改变模糊控制器的参数或规则,可以调节控制器的性能。

这种灵活性使得模糊控制器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应变场景。

4.易于实现和调试:相对于其他控制方法来说,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相对简单。

控制规则的设计可以通过专家经验和试错法进行,很容易调试和改进。

缺点:1.规则设计困难:模糊控制涉及到模糊化、模糊规则的建立和解模糊化等步骤,其中最困难的一步是确定模糊规则。

规则的设计需要基于专家经验和试错法进行,这对于一些复杂系统来说非常困难。

2.性能受到规则数量和结构限制:模糊控制器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受到规则数量和结构的限制。

如果规则的数量过少或结构设计不合理,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系统。

此外,规则的维护和更新也是一个挑战。

3.计算复杂度较高:模糊控制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系统中。

由于涉及到模糊集的交集和并集运算以及模糊推理的计算过程,需要较高的计算能力和资源。

4.需要大量的专家知识:模糊控制需要依赖大量的专家知识来进行规则的设计和系统的建模。

如果没有足够的专家知识或经验,很难设计出有效的模糊控制器。

总结而言,模糊控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适用于复杂系统、灵活性强以及易于实现和调试等优点。

然而,规则设计困难、性能受到规则数量和结构限制、计算复杂度较高以及需要大量的专家知识等缺点也需要认真考虑。

一种基于模糊pid和滑膜控制复合控制的控制方法

一种基于模糊pid和滑膜控制复合控制的控制方法

在控制工程中,PID控制和模糊控制都是常见的控制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我们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控制方法来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基于模糊PID和滑膜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就是其中一种。

1. 概述模糊PID和滑膜控制模糊PID控制是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方法。

它在传统的PID控制基础上,增加了模糊控制的思想,使控制系统更具智能化和鲁棒性。

而滑膜控制是一种基于理想转移函数的控制方法,通过引入滑膜面的概念,能够有效地克服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的影响。

2. 模糊PID和滑膜控制的优势通过将模糊控制和滑膜控制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控制方法的优势。

模糊控制能够处理系统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问题,而滑膜控制能够应对系统的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

基于模糊PID和滑膜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能够在复杂的控制环境中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3. 深入探讨基于模糊PID和滑膜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基于模糊PID和滑膜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3.1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需要设计模糊PID控制器,通过模糊化和解模糊化的过程,将模糊控制引入到传统的PID控制中。

这样可以使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3.2 滑膜面设计接下来,设计滑膜面,通过引入滑膜面的概念,可以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调整,以应对系统的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

3.3 复合控制器设计将模糊PID控制器和滑膜面结合起来,形成基于模糊PID和滑膜控制的复合控制器。

这样的控制器能够充分发挥模糊控制和滑膜控制的优势,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基于模糊PID和滑膜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是一种在特定应用中非常实用的控制方式。

它能够充分发挥模糊控制和滑膜控制的优势,解决传统PID控制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参数调节,可以使复合控制器在实际控制系统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结:基于模糊PID和滑膜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模糊控制和滑膜控制的优势,解决传统PID控制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

利用模糊控制算法的系统鲁棒性研究

利用模糊控制算法的系统鲁棒性研究

利用模糊控制算法的系统鲁棒性研究1. 引言在现实世界中,许多系统都需要在不确定、模糊或者部分随机的环境中运作,例如,金融、航空、电力、交通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精确的建模和完整的参数信息往往难以获得,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干扰、噪声和非线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模糊控制算法应运而生。

模糊控制通过模糊化变量和规则,处理不确定和难以量化的信息,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但是,模糊控制算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等方面。

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利用模糊控制算法的系统鲁棒性研究。

2. 模糊控制算法2.1 模糊集和模糊逻辑模糊控制算法的核心是模糊集和模糊逻辑。

模糊集是一种集合,其中的元素具有一定的隶属度,即使不是完全属于某个集合,也可能以部分成员的形式属于多个集合。

模糊逻辑是基于模糊集进行的逻辑操作,其运算复杂度较高,但是可以处理不确定和模糊的信息。

2.2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模糊控制器由输入量、输出量和知识库三部分组成。

输入量为控制系统的状态变量,输出量为控制器的输出信号,知识库包含了模糊规则和模糊集合。

2.3 模糊规则的设计模糊规则是模糊逻辑控制的基本单元,其形式是“如果……那么……”。

模糊规则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隶属度函数。

隶属度函数可以是三角形、梯形或高斯模糊函数等形式。

3. 系统鲁棒性问题3.1 系统稳定性模糊控制算法的系统稳定性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当系统存在多个稳定状态时,需要通过控制器将系统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

如果控制器造成了不稳定性,则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

因此,研究控制器稳定性,保证系统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3.2 参数敏感性模糊控制算法的参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效果,但是参数的选择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并不能完全推广到其他系统上。

因此,模糊控制算法的参数敏感性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之一。

当参数发生微小变化时,可能会导致控制器性能急剧下降。

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控制与模糊控制比较

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控制与模糊控制比较

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控制与模糊控制比较在控制系统中,非线性控制和模糊控制是两种常见的控制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控制方法进行比较,包括原理、适用性、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的内容。

一、非线性控制非线性控制是指对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

相比于线性控制,非线性控制更适用于那些系统输出与输入之间关系非线性、难以建立准确数学模型的情况。

非线性控制采用了更加复杂的数学模型与控制算法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非线性控制的主要原理是将系统的非线性部分进行线性化处理,然后应用线性控制理论进行控制。

这需要对系统进行局部线性化,并构建相应的线性控制器。

非线性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自适应控制(Adaptive Control)、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等。

非线性控制的优点在于可以应对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然而,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非线性控制的设计和实现比较复杂,需要进行系统建模和参数调整等工作。

其次,非线性控制可能会导致控制系统的不稳定性问题,需要特别注意控制器的设计和系统的工作条件。

二、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理论的控制方法。

它利用模糊集合和模糊规则来描述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模糊控制适用于那些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描述的系统,或者系统具有模糊、不确定性的特征。

模糊控制的主要原理是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经验数据,通过建立模糊集合和模糊规则,设计出相应的模糊控制器。

模糊控制器将输入模糊化处理,并根据模糊规则进行模糊推理,得到对系统的控制指令。

最后,将模糊控制指令通过去模糊化处理转换为具体的控制信号。

模糊控制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适用于那些难以用数学模型准确描述的系统。

并且,模糊控制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能够应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等不确定因素。

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分析

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分析

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分析模糊控制是一种能够克服系统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控制方法,其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

然而,由于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的存在,模糊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面临鲁棒性的挑战。

因此,以下将对模糊控制的鲁棒性进行分析。

1. 鲁棒性的概念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对于参数变化、不确定性和外界扰动的抵抗能力。

一个鲁棒的控制系统能够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2. 鲁棒性问题在模糊控制中,鲁棒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

2.1 鲁棒稳定性模糊控制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控制系统的参数发生变化时,系统可能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分析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2.2 鲁棒性能除了稳定性问题,模糊控制还需要考虑系统对于不确定性和干扰的抑制能力。

对于不确定性参数的变化或外界干扰的存在,模糊控制系统需要保持良好的动态响应和鲁棒性能。

3. 分析方法针对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是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理论。

通过构建Lyapunov函数和不等式,可以对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进行分析和证明。

4. 鲁棒性改善方法在分析了模糊控制的鲁棒性问题后,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改善系统的鲁棒性。

4.1 优化设计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中,可以引入优化算法来获得更好的鲁棒性。

常用的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通过调整模糊控制器的参数,使得系统具备更好的鲁棒性能。

4.2 鲁棒控制器设计除了优化设计外,我们也可以采用鲁棒控制器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鲁棒控制器是针对系统不确定性设计的一类控制器,可以在面对参数变化和外界干扰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4.3 鲁棒性分析与改善在模糊控制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鲁棒性分析工具来评估系统的鲁棒性,并针对不稳定因素进行改善。

通过调整模糊逻辑规则和控制参数,优化模糊控制器的鲁棒性能。

5. 应用实例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新型控制方法研究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新型控制方法研究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新型控制方法研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一直是电力运营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大规模电力系统中,一旦出现电力系统失稳的情况,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停电、电网瘫痪以及连锁故障等。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不断研究新型控制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系统在受到内扰动或外扰动后,回到静态平衡态的能力。

内扰动指的是电力系统本身的变化,如负荷的突变、发电机的故障等。

外扰动是指环境因素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如雷击、地震、风暴等。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牵制条件:各节点之间的电压差不能太大。

2.传输条件:电力系统各节点之间要有能够传输电力信息的线路。

3.阻尼条件:传输的电力要受到阻尼,以防止谐振和过度振荡。

若以上三个条件不能满足,会导致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从而发生电力系统失稳的情况。

二、传统的电力系统控制方法传统的电力系统控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PID控制器,其可以根据当前的误差来调整电力系统的输出量,从而达到稳定系统的目的。

但是PID控制器的迭代速度较慢,在大规模电力系统中,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达到稳定。

同时,传统的PID 也不能处理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而在电力系统中,由于系统本身的复杂性,非线性问题往往会出现。

三、新型电力系统控制方法由于传统的电力系统控制方法存在问题,研究各种新型的电力系统控制方法也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下面介绍一些当前较为流行的新型电力系统控制方法。

1.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控制方法。

通过将输入量映射到一个模糊变量上,再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推理和决策,得到控制量。

与PID控制器不同的是,模糊控制器可以处理非线性问题,同时对大规模电力系统也拥有较好的处理能力。

2.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

它利用神经元网络的并行性和自学习能力,进行系统建模和控制,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建模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可以处理复杂的非线性控制问题。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为生产、生活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能供应。

然而,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各种故障和扰动,会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控制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任务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的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概念。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干扰或扰动后,能够以适当的方式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能力。

在电力系统中,主要存在三种稳定性问题:暂态稳定性、小扰动稳定性和大扰动稳定性。

暂态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发生较大扰动(如短路故障)后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能力。

对于暂态稳定性的分析,通常使用电力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行为。

常用的暂态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潮流方程分析、电动势法、直接替代法等。

小扰动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受到较小扰动(如瞬时负荷变化)后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能力。

小扰动稳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是线性化方法,即将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线性化,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

通过分析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状况。

大扰动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受到较大扰动(如主变压器故障)后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能力。

大扰动稳定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是基于能量函数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如基于绝对能量函数和相对能量函数的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定义能量函数,利用能量的增减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除了稳定性分析,控制方法也是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常见的电力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功率系统稳定控制、无功补偿控制、电压稳定控制等等。

功率系统稳定控制主要针对系统暂态稳定性问题,通过控制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变压器控制系统等来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无功补偿控制则主要用于改善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问题。

电压稳定控制则主要通过调节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和无功补偿控制系统来维持系统电压的稳定。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传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一类线性扰动系统的模糊滑模观测器的设计

一类线性扰动系统的模糊滑模观测器的设计

一类线性扰动系统的模糊滑模观测器的设计
张凤霞;常富强
【期刊名称】《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年(卷),期】2003(016)001
【摘要】基于模糊逻辑系统并根据滑模控制原理, 研究了满足匹配条件的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滑模观测器的设计方法.在该项工作中,模糊集理论和滑模控制理论同时被引入观测器的设计中,柔化了前馈信号,从而避免了滑模观测器所固有的颤动现象.最后,通过李亚谱诺夫方法,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
【总页数】7页(P16-22)
【作者】张凤霞;常富强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系,山东,聊城,252059;聊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信息中心,山东,聊城,2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232
【相关文献】
1.基于自适应模糊逻辑系统的一类非线性系统跟踪控制设计 [J], 高子林;王银河;石炳杰
2.一类非线性时变的靶弹高度模糊/线性复合控制系统设计 [J], 杨选春;蔡金国;杨艳;卢鸿力
3.基于自适应模糊逻辑系统的一类非线性系统输出稳定控制设计 [J], 高子林;石炳杰;王银河
4.一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滑模观测器设计及其在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J], 丁旭东;严怀成;侍洪波
5.带有界扰动的一类大型互联非线性系统的鲁棒分散输出反馈设计 [J], 傅勤;杨成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 ɶ i=1
n
[µA(ui ), A(ui )] µ
ɶ
ui
ɶ
当U为连续型,扰动模糊集合 A 可记为:
A= ∫ ɶ U
[µA (u),µA (u)]
ɶ
ɶ
u
ɶ
运算公式 论域U上的所有模糊子集的全体记为R(U)。 设 A, B ∈ R (U ) ,其中
ɶ ɶ
A= ∑ ɶ i=1
n
n
[µA(ui ), A(u (u 0 )] 或[ µ A (u 0 )]
ɶ ɶ ɶ
ɶ
ɶ
ɶ
ɶ
为u0的隶属区间度
当ε A (u ) ≡ 0时,µ A (u )是[ µ A (u )]的特殊情况。
ɶ ɶ ɶ
3.扰动模糊集的表达形式及运算 扰动模糊集的表达形式及运算
当U为离散型,扰动模糊集合 A 可记为: ɶ
ɶ ɶ
4.隶属区间度的扰动算子 4.隶属区间度的扰动算子 ɺ “∨ ∧” 运算 ɺ 单个的数之间的取大、取小运算
区间数之间的取大、取小运算
隶属区间数之间的取大、取小运算
Max 表 示 a1, a 2, b1, b2中 取 最 大 ,
max 表示a1,a2,b1,b2中去掉一个最大后取最大.
Min表示 a1, a 2, b1, b2中取最小,
a11 = [a− 11,a+ 11 ]a12 = [a− 12,a+ 12 ] a21 = [a− 21,a+ 21 ]a22 = [a− 22,a+ 22 ] a− 11 =(3,1,4),a+ 11 =(3,1,6) a− 12 =(5,2,6),a+ 12 =(5,1,8) a− 21 =(4,3,7),a+ (4,2,7) 21 a− 22 =(6,3,10),a+ 22 =(6,1,11) b1 = [b−1,b+1]b2 = [b−2,b+2 ] b−1 =(30,20,40),b+1 =(30,18,45) b−2 =(56,42,78),b+1 =(56,36,89)
x = ( x1, x2,… xn ) ,其中 a ij, bi ∈ IFN,
T
c j, x j ∈ R ( i = 1,, … m; j = 1,, … n ) 2 2
则:
max z = cx
s.t. Ax ≤ b,x ≥ 0
称为扰动模糊线性规划问题。
2.IFN集合及定理
DF(R)集合:
IFN集合:
Step 3:用线性规划求解上一步的两个规划 规划1的最优解为x1*=0,x2*=2.25,最优值为z*=18 规划2的最优解为x1*=9.30,x2*=0,最优值为z*=55.80 得最优解: z*=55.80
主要参考文献
• 李群.不确定性数学方法研究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34-50.
扰动模糊线性规划
报告人: 报告人:高妮妮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主要内容
• 一、前言 • 二、基本概念
1.扰动模糊子集 1.扰动模糊子集 2.隶属区间函数和隶属区间度 2.隶属区间函数和隶属区间度 3.扰动模糊集的表达形式及运算 3.扰动模糊集的表达形式及运算 4.隶属区间度的扰动算子运算 4.隶属区间度的扰动算子运算
2.隶属区间函数和隶属区间度 隶属区间函数和隶属区间度 µ 1] [0 1]] µ [ • 映射 U → [[0,, , , → µA(u) −εA(u), A(u) −εA(u)] 叫做 A 的扰动隶属区间函数 扰动隶属区间函数,简称隶属区间数 隶属区间数。 扰动隶属区间函数 隶属区间数 ɶ 记为 [µA(u)]。 ɶ • 为了方便,令: µA(u) = µA(u) −ε A(u) 上界隶属曲线(函数)
• 三、扰动模糊线性规划
1.扰动模糊线性规划一般模型 1.扰动模糊线性规划一般模型 2.IFN集合及定理 2.IFN集合及定理 3.扰动模糊线性规划解法 3.扰动模糊线性规划解法 4.应用举例 4.应用举例
一、引言
• 查德于1965年创立的模糊集合,给出了刻画模糊集的 隶属函数U→[0,1],u→µA由隶属函数的定义知道, 某个元素是否属于一个模糊子集,是由隶属度决定的。 • 在实践中,发现用一个精确程度去度量某元素是否属 于一个模糊子集,不如用一个长度变化不大的具有扰动 性质的区间数来度量某元素隶属一个模糊子集的程度更 合理。明天白天气温2到3度,东南风3到4级,等等。 • 扰动 :一般是指系统在正常范围内的波动。扰动模糊数 学是对经典模糊数学的一种改进
min 表示a1,a2,b1,b2中去掉一个最小后取最小.
例题:
区间数与隶属区间度算子比较
区间隶属区间运算
取小运算
a2 0.7 a1 0.8
取大运算
b2 b1 0.84 0.85 0.9
取小运算
取大运算
区间数运算
三、扰动模糊线性规划 1.扰动模糊线性规划一般模型
设A=(a ij )mn,b = (b1,b2,…bm )T ,c = (c1,c2,…cm ),
三角形扰动模糊数定理
1.扰动模糊线性规划解法
Step 1:转化为原始形式
Step 2:转化为两个线性规划
Step 3:转化为两个辅助模型
Step 4:用线性规划求解上一步的两个规划
扰动模糊线性规划例子
分析解题
Step 1:扰动模糊线性规划原始形式
i=2; j=2
Step 2:转化为两个辅助规划
ɶ
ui
ɶ
B=∑ ɶ i=1
[µB (ui ),µB (ui )]
ɶ ɶ
ui
运算公式
A ⊇ B ⇔ µB (ui ) ≤ µA (ui )& µB (ui ) ≤ µA (ui ),∀ui ∈U ɶ ɶ ɶ ɶ ɶ ɶ A=B ⇔ [µB (ui )] = [µA (ui )],∀ui ∈U ɶ ɶ ɶ ɶ A∪B⇔[µA∪B(ui )] =[µA(ui )∨µB (ui ), A(ui )∨µB (ui )], ui ∈U µ ∀ ɶ ɶ ɶ ɶ ɶ ɶ ɶ ɶ A∩B⇔[µA∩B(ui )] =[µA(ui ) ∧µB (ui ), A(ui ) ∧µB (ui )], ui ∈U µ ∀ ɶ ɶ ɶ ɶ ɶ ɶ ɶ ɶ C A = [1 − µ A (ui ), µ A (ui )],∀ui ∈U 1−
ɶ ɶ ɶ ɶ
µA(u) = µA(u) −εA(u) 下界隶属曲线(函数)
[µA(u)] =[µA(u), A(u)], µA(u) ≤ µA(u)). µ (
隶属 A 隶属区间函数实际上是一条“带子”,称之为隶属 ɶ 带。
ɶ ɶ ɶ ɶ ɶ
ɶ ɶ ɶ
ɶ
ɶ
ɶ
某元素u0对应的隶属区间函数值:
[µA(u0) −εA(u0), A(u0) +εA(u0)] µ
二、基本概念
1.扰动模糊子集 扰动模糊子集 • 设U为论域,对于任意u∈U,都指定了一个区 µ µ , 间[ A(u)−εA(u), A(u)+εA(u)] ,其中[µA(u) ±εA(u)]∈[01] ɶ ɶ ɶ ɶ ɶ ɶ 且是与 µA (u) 比较接近的曲线。则把 A 叫做给定了 ɶ ɶ 论域U上的一个扰动模糊子集 扰动模糊子集。 扰动模糊子集 ε • 其中 µA(u) 为u对 A 的隶属度主值,A(u) 为u对 A 的 ɶ ɶ ɶ ɶ 隶属度扰动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