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1《大学》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四单元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 含解析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即使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最终也都是失败的。
正如古人所说:“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
”人心善良的透露就是心光的透露,而心光就是光明的大学之道,的明德;所以学习《大学》的首要学问,就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光明的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见于《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东汉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
”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请以“慎独”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角度]君子慎独示例:“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
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
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
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
《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
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
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
”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
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
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
“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
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抬头仰望窗外的星图,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
在这独处的静谧里,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
最新2020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1《大学》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大学》节选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切,一律。
B.小人闲居..为不善闲居:平时居住。
C.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哀矜:怜悯,同情。
D.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
解析B项,“闲居”的意思是“独处”。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止而后有定./少之时,血气未定.B.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茂林修.竹C.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然物有出微而著.D.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而观其辟.丸也解析A项,目标/稳定;B项,修养/长、高;C项,显露;D项,有偏向/躲避。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焉”:①兼词,于兹;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那样。
答案C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B.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C.弟者,所以事长.也D.上老老.而民兴孝解析此题所给加点的字都是形容词的活用,A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三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A5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B.弟者,所以事长也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D.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解析C项是宾语前置,其余三句是判断句。
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新人教版选修《大学》学案练习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大学》学案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躲避B.物格而后知至格:探究C.其机如此机:机遇D.见君子而后厌然厌然:讨厌的样子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上恤孤而民不倍B.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C.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D.是故君子先慎乎德3.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未之有也毋自欺也B.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孝者,所以事君也。
C.此所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尧、舜帅天下以仁D.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知至而后意诚.B.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如恶恶臭,如好好.色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D.故治.国在齐其家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5.下列各项中两个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是()A.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B.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其所.令反其所好C.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D.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大学..,此之谓自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B.如恶恶臭,如好好色C.此谓身不修不可以..事君也..齐其家D.孝者,所以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全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②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③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④掩其不善,而著.其善⑤此所谓诚于中,形.于外⑥上老.老而民兴孝⑦上长长.而民兴弟⑧无诸己而后非.诸人⑨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A.①②③B.②⑤⑨C.④⑥⑦D.③⑦⑧8.下列有关课文中节选内容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学》是修身治人的儒家规则,它建议人之追求与建屋相似,须先打好基础,才能按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完成个人追求。
【测控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4.1《大学》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大学》节选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知止而后有定.定:决定。
B.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著:显露。
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开辟。
D.无诸己而后非.诸人非:不对的。
解析:A项,定,目标,志向。
C项,辟,有偏向。
D项,非,批评。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其机如此..B.此之谓自谦..C.大学..之道D.小人闲居..为不善解析:B项,古义,自我满足。
今义,自己表示谦虚。
C项,古义,古代天子设立的学校,与小学相对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
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
D项,古义,独处。
今义,在家里住着没有工作做。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在明.明德B.所谓诚.其意者C.上长.长而民兴弟D.意诚而后心正.解析:C项是形容词作动词,敬重。
其他三项是使动用法。
答案: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①助词,用于词尾,表示比拟;②助词,用于副词、形容词之后,表示状态。
B项,介词,在,表处所。
C 项,①介词,对于;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项,①所以;②旧的,原来的。
答案:B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2) , ,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 ;慈者, 。
(4)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 , 。
答案:(1)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3)所以事长也所以使众也(4)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练习:第四单元 4 《大学》节选 (2份打包)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注字音
如恶.恶.臭(wù è)
忿懥.(zhì)
敖.惰(áo)
桀.纣.(jié zhòu)
偾.事(fèn)
絜.矩(xié)
2.识通假
(1)此之谓自谦(“谦”通“慊”,满足)
(2)上恤孤而民不倍(“倍”通“背”,违背)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大学》和《中庸》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儒 家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代,更是成为官定的学校教科书 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成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一直沿袭 到明清,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 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 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论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递进过程,在论述中,阐释了“诚意”“慎独”“推己及人”等主张。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 之道”,还必须遵循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中庸》中对“好 学”“力行”“知耻”进行了论证,对学习过程进行了总结。这些见解 和主张至今仍然能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3.解多义 如恶恶臭(厌恶) 彼恶知之(怎么)
(1)恶 则思正身以黜恶(奸邪之徒)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罪恶)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嫉妒)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怎么样,如何) 欲修其身者(修养)
(2)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长)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施行)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金版学案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 《大学》节选《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即使他学富五年,有亿万财富,他最终也都是失败的。
正如古人所说:“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
”明德至善然后静,格物致知意乃诚。
美字体赏美文“明德”的现实意义人心善良的透露就是心光的透露,而心光就是光明的大学之道,就是光明的明德;所以学习《大学》的首要学问,就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光明的明德。
由于现实社会中,每日每时所发生的许多丑恶现象和不良的习气、习惯,慢慢地使得人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继而麻木不仁,从此根本就不相信还有什么人之性善之说,还需要讲什么人格。
大家都这样随波逐流,心光一天一天被欲望、邪恶、所遮蔽污染,如同阴暗的天气竟能将明亮的太阳光遮住一样,人的本来具有的性善之光逐日被不仁之流俗所遮盖,从而使本有的心光晦暗,光明的道德之光再也无法显现。
而《大学》之道的学问,正是在教诲引导人们,如何去重新找回自己本有的性善之光,如何使每个人本有的光明之德再重新发出光明,并能焕发出闪亮的人格来,这就是能明亮自身道德光明的大学问——“大学之道”。
因而,能自觉去“明明德”改善自己的人格,并发出人格之光,这就是“大学之道”;换言之,也就是大学常说的在道德实践中去净化心灵,去努力为善,发大勇知耻之心去忏悔一切不道德的行为,而使自身的真性流露,心光明亮,找回了自己人格的光明之德,这就是“明其明德”的道理。
而能“明明德”应该是一个人追求最基本道德修养所必须具备的人之本能。
也就是说:正因为你是个人,所以必须应按本分去做好一个人,去讲求好自己的人格,这好像是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事。
正如南怀瑾先生在《大学微言》中所说:“我们上古传统教育的主要宗旨,就是教导你做一个人,完成一个人道、人伦的本分。
「精品」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 《大学》节选《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即使他学富五年,有亿万财富,他最终也都是失败的。
正如古人所说:“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
”人心善良的透露就是心光的透露,而心光就是光明的大学之道,就是光明的明德;的首要学问,就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光明的明德。
由于现实社会中,每日每时所发生的许多丑恶现象和不良的习气、习惯,慢慢地使得人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继而麻木不仁,从此根本就不相信还有什么人之性善之说,还需要讲什么人格。
大家都这自身的真性流露,心光明亮,找回了自己人格的光明之德,这就是道、人伦的本分。
不是只教你知识和技能,而不管你做人做得好不好。
因为做工、做【课内挖掘】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见于《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东汉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
”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请以“慎独”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角度] 君子慎独【课外运用】示例:“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
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
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
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
《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
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
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
”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
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4课《大学》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 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重视。薄:轻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 情、做法等)。
《大学》介绍: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 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 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 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 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 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 为“四书”。
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 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 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 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而是讲治 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
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 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 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 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 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 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 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 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 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 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第一段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 亲民(3),在止于至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大学》节选-课件-(共42张)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 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得:收获。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 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心 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 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 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物 皆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 那么,就接近道了。
第四段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 辟焉①,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 焉,之其所哀矜②而辟焉,之其所敖惰③而辟 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 硕④。”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①之:即“于”,对于。辟:偏颇,偏向。 ②哀矜:同情,怜悯。 ③敖,骄傲。惰:怠慢。 ④硕:大,茂盛。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 《大学》节选
《大学》介绍: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 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 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 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 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 《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 “四书”。
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 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 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 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而是讲治 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四单元《大学》节选(共39张)
研读第二段(2)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 独也。 闲居:独处。
厌然:掩盖的样子。 掩:遮掩,掩盖。 著:显露。 中:内心。 外:外表。
第二段内容分析 :
《大学》的这一章,原本是谈“诚意”,通过“慎 独”而谈“诚意”,选文中的本章,意在强调“慎独”, 而且是从内自我反省的角度谈“慎独”。
要做到真诚,最重要,也是最考验人的一课便是“慎 其独” 。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谨慎,简而言之,就是 人前人后一个样。人前真诚,人后也真诚,一切都发自 肺腑,发自内心,发自我全部的感官,就像手脚长在我 自己身上一样自然自如,一样真实无欺,而不是谁外加 于我的“思想改造”,外加于我的清规戒律。
这是从正面来说。
研读第三段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 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 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身:内心 忿懥(zhì):愤怒 忧患:忧虑 焉:于此,在正位。
第三段:诚意之后是正心(修身的关 键在于正心)。
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 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 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
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 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 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研读第四段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 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 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2《中庸》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中庸》节选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yú 须臾. 丰腴. 阿谀.奉承 B.zhòng 中.节 中.意 中.转环节 C.xuàn 不眩. 船舷. 泫.然泪下D.dǔ 笃.行 驽.钝 好高骛.远项,“中转环节”的“中”应读“zhōng”;C 项,“船舷”的“舷”应读“xián”;D 项,“驽钝”的“驽”应读“nú”,“好高骛远”的“骛”应读“w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C.D.项,“笃”的意思是“坚持”;“措”的意思是“放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B.C.D.项,①细微的事;②如果没有。
B 项,①遵循;②全、都。
C 项,体恤,体谅。
D 项,①弘扬;②聪明。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B.“大学”相对“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言,讲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大学问。
C.《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子思所作。
是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D.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把它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项,表述错误,是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5下列各句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B.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C.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D.诚者,天之道也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其他三项是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1《大学》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大学》节选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切,一律。
B.小人闲居..为不善闲居:平时居住。
C.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哀矜:怜悯,同情。
D.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
项,“闲居”的意思是“独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止而后有定./少之时,血气未定.B.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茂林修.竹C.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然物有出微而著.D.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而观其辟.丸也项,目标/稳定;B项,修养/长、高;C项,显露;D项,有偏向/躲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于兹;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那样。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B.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C.弟者,所以事长.也D.上老老.而民兴孝,A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三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5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B.弟者,所以事长也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D.德者,本也;财者,末也项是宾语前置,其余三句是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高中语文《大学》节选获奖学案新人教选修
高中语文《大学》节选获奖学案新人教选修高中语文《大学》节选获奖学案新人教选修一、作家作品积累:1、《大学》原为第四十二篇。
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一般认为,“经〞一章盖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2、《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
经一章提出了、、三条纲领,又提出了、、、、、、、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3、《大学》是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之首。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文言基础知识:解释加点的字.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2、知止而后有定。
〔〕3、壹是皆以修身为本.〔〕4、见君子而后厌然。
〔〕5、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6、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7、上老老而民兴孝。
〔〕〔〕8、上长长而民兴弟。
〔〕〔〕三、课内阅读所谓诚其意者〔1〕,毋〔2〕自欺也。
如恶恶臭〔3〕,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6〕。
1、注音或解释词语:〔1〕诚其意:。
〔2〕毋:〔3〕恶〔〕恶〔〕臭〔〕:〔4〕好〔〕好〔〕色:〔5〕谦〔〕:〔6〕慎其独:2、根据文意,阐释“诚意〞:参考答案:就是要不自欺,要慎独。
在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在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
内心如此,表现于外更是如此,即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是一种主观的道德修养方法,注重的是内在善的动机和外在善的表现的一致。
四、课文研读:1.“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要达到修身,需经过哪些步骤?参考答案:“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之修齐治平》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之修齐治平》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目标:一、《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本单元的学习,应当让学生对其中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二、《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要让学生明了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
三、《中庸》中的有些概念比较难以理解,要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
《中庸》中的学习过程论,对于学生的学习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当带领他们领会这个学习过程论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一、介绍《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大学》《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练习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大学》练习A级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躲避B.物格而后知至格:探究C.其机如此机:机遇D.见君子而后厌然厌然:讨厌的样子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上恤孤而民不倍B.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C.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D.是故君子先慎乎德3.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未之有也毋自欺也B.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孝者,所以事君也。
C.此所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尧、舜帅天下以仁D.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知至而后意诚.B.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如恶恶臭,如好好.色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D.故治.国在齐其家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5.下列各项中两个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是()A.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B.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其所.令反其所好C.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D.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B.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C.此谓身不修不可以..事君也..齐其家D.孝者,所以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全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②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③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④掩其不善,而著.其善⑤此所谓诚于中,形.于外⑥上老.老而民兴孝⑦上长长.而民兴弟⑧无诸己而后非.诸人⑨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A.①②③B.②⑤⑨C.④⑥⑦D.③⑦⑧8.下列有关课文中节选内容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学》是修身治人的儒家规则,它建议人之追求与建屋相似,须先打好基础,才能按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完成个人追求.B.《大学》中提倡“君子必先慎其独也”,指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容易犯错误,做人必须表里如一,所以应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遵守道德规范,才算是君子之行。
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课时跟踪检测四大学节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大学》节选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辟:躲避 B .物格.而后知至 格:探究 C .其机.如此 机:机遇 D .见君子而后厌.然 厌:讨厌 解析:A 项.“辟”应为“偏向”.C 项.“机”应为“作用”之意.D 项.“厌然”应为“掩盖、掩藏的样子”。
答案:B2.下列各项中两个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是( )A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B .⎩⎪⎨⎪⎧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其所.令反其所好C .错误!D .错误!解析:A 项.句中表停顿.助词/……的人.代词;B 项.所字短语.助词;C 项.这.代词/则.就.副词;D 项.兼词.“之于”/形容词.众多。
答案:B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B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C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D .孝者.所以..事君也 解析:A 项中“大学”意为古代天子所设学校.与小学相对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与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有所差别。
B 项中“好色”意为美好的女子.与今义常用的“喜好美色”的贬义用法不同。
D 项中的“所以”意为“用来……的方式、途径”.与现在的因果关系连词意义用法也不同。
答案:C4.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未之有也 毋自欺也B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孝者.所以事君也C.此所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尧、舜帅天下以仁D.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解析:A项.宾语前置;B项.判断句;C项.判断句/状语后置句;D项.无特殊句式。
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高中语文《大学》节选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大学》节选学案一、作家作品积累:1、《大学》原为第四十二篇。
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一般认为,“经”一章盖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2、《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
经一章提出了、、三条纲领,又提出了、、、、、、、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3、《大学》是的入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之首。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文言基础知识:解释加点的字。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2、知止而后有定。
()3、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4、见君子而后厌然。
()5、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6、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7、上老老而民兴孝。
()()8、上长长而民兴弟。
()()三、课内阅读所谓诚其意者(1),毋(2)自欺也。
如恶恶臭(3),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5)。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6)。
1、注音或解释词语:(1)诚其意:。
(2)毋:(3)恶()恶()臭():(4)好()好()色:(5)谦():(6)慎其独:2、根据文意,阐释“诚意”:参考答案:就是要不自欺,要慎独。
在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在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
内心如此,表现于外更是如此,即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独是一种主观的道德修养方法,注重的是内在善的动机和外在善的表现的一致。
四、课文研读:1.“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要达到修身,需经过哪些步骤?参考答案:“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修齐治平《中庸》节选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中庸》节选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致.中和,天地位焉致:达到。
B.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措:放下。
C.小人反.中庸反:反对。
D.子庶民,则百姓劝.劝:勉励,指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
项,反,违背。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喜怒哀乐之.未发A.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B.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C.填然鼓之.D.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项与例句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指示代词。
C项,音节助词,无义。
D项,助词,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从容..中道,圣人也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C.好学..近乎知D.吾从而..师之项,古义:指自然而然。
今义: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B项,古义:指审慎地询问。
今义:即审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向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或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被告人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
D项,古义: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表动作的承接。
今义:一个词,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4.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尊贤.,则不惑D.子.庶民也、B、C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D项,意动用法。
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中也者,;和也者,。
(2)好学近乎知,,。
(3),,,明辨之,笃行之。
(4)诚者,;诚之者,。
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达道也(2)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4)天之道也人之道也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节选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切,一律。
B.小人闲居..为不善闲居:平时居住。
C.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哀矜:怜悯,同情。
D.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
项,“闲居”的意思是“独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止而后有定./少之时,血气未定.B.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茂林修.竹C.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然物有出微而著.D.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而观其辟.丸也项,目标/稳定;B项,修养/长、高;C项,显露;D项,有偏向/躲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于兹;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那样。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B.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C.弟者,所以事长.也D.上老老.而民兴孝,A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三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5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B.弟者,所以事长也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D.德者,本也;财者,末也项是宾语前置,其余三句是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止.而后有定止:终止。
B.致知在格.物格:推究。
C.此谓诚于中,形.于外形:表现。
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谨慎。
项,“止”的意思是“最高的境界”。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⑥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⑥;⑤是“小人”的做法;⑥是从反面说明。
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
项,理解不正确,原文是“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并没有说这类人也要“慎独”。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古代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2)所看重的反而疏远了,所疏远的却厚待于他,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
(3)这就是所说的内心真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原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
民无遗力,国不过费。
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
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
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
B.场功甫.毕甫:刚刚。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
项,“鄙”的意思是“见识浅薄”。
1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项是(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④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⑥是作者的结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项与原文不符,文中说“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
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其势不得不骄惰……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老迈去世已经都没有了,后来的人未曾经历战争,士兵骄惰,禁军背军粮的任务自己不做,雇请他人来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2)耕种的人不再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3)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
,也是国家制定统治措施的起源。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听见有人说起农业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见识浅薄。
他们知道通过赋税将农业物资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紧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农业是首先要考虑的,这是没有弄清统治措施的根本啊。
懂得致力于农业而不懂得节约用度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掌握致力于农业的办法啊。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和百姓相互移用来互相补充。
处于下位的百姓非常勤勉,处于上位的统治者使用物资有节制。
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气力,国家不过分浪费。
统治者爱护他们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资给统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扰。
(官府)督促男子一定要尽力根据自己的力气完成自己的职责,(官府)约束他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来安排一天的用度。
一年种出的庄稼供给官府和百姓,食物都从这里面出来,因而常常有富余的,所以三年便能余下一年的储备。
现在却不是这样,耕种的人不再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农民一年耕种打下的粮食供给官府刚刚够,而农民自己吃的食物却不超过几个月。
情况严重的,刚收了粮食,农民却只能将簸出来的糠麸或秕稗作为食物,或者采摘橡树的种子、存储菜根来勉强度过冬春的饥荒时节。
如果遭受不幸遇到水灾旱灾,就会纷纷饿死,这样的情况很是可悲可叹啊!国家停止用兵已经三十三年了。
士兵中那些身经百战的人,老的老死的死,现在几乎都没有了,而后来当兵的人不曾听见过战鼓,不懂得战争。
生活在没有战事的时代而衣食不缺,那情势不能不骄傲懒惰。
现在士兵进入兵营,不自己抱着自己东西而让别人抱着;禁兵领取粮食,不自己挑着而雇人挑着。
他们这样骄纵懒惰,又怎么愿意冒着辛苦而参加战斗呢?如果士兵能承受辛苦而能够战斗,即使损耗农民的利益,这样做也是可以的。
但奈何他们只有当兵的虚名,实际上是一群骄纵懒惰的无用之人啊。
古代大凡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都在田间劳作,农闲的时候就将作战的技能教给他们。
现在却完全不同,一旦遇到灾年,各州郡的官吏就用尺子度量百姓中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招他们去做禁兵;稍差一点低于尺度且稍微有些瘦弱的,就登记在册作为厢兵。
官员招人多的有赏赐,而百姓正处于穷困之时争相投军。
所以,一遇上凶年荒灾,那么留在田地的,只有老弱之人了。
而官方这时却说:如果不将他们收留当兵,恐怕就会做强盗。
唉!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强盗,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
古代那些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承担种田的工作,而年老体弱的游玩;现在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游玩,而老弱之人却留守在田地间。
为什么相反到了这么严重的程度呢?在田间尽力耕作的百姓,有时不免于吃猪狗之食,而一旦离开田地做僧人或士兵,就终身安乐舒适而享有丰美的食物,那么种田的农民当然会一天天减少啊。
所以说征兵有引诱农民离开田地的弊端,说得就是这种情况。
三、语言运用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
所以要适时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