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规消毒灭菌
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规消毒灭菌一、室内空气消毒具备排风净化功能的负压实验室,根据所操作的微生物因子不同,空气可以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放,但应采取通风控制系统来防止实验室出现正压。
室内空气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到建筑物以外并远离该建筑的进气口。
无排风净化功能的常压实验室,使用可汽化过氧化氢、气体二氧化氯对空间进行气体熏蒸或气溶胶喷雾等方法消毒,同时需做好个人防护与消毒后消毒剂残留的去除处理。
二、室内环境表面消毒若地面、实验台面等被明显污染,应立即用吸液布覆盖,喷洒消毒剂(从外向内)于吸液布上,使吸液布湿透,作用60min 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实验台面、桌椅、门把手、生物安全柜和解剖柜台面、侧壁等可用消毒剂喷洒、擦拭。
表面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含有500~1 000mg/L有效氯溶液适于普通的环境表面消毒。
当处理高危环境时建议使用5 000mg/L有效氯溶液。
用于金属表面消毒处理时,消毒结束后应尽快使用清水清除表面残余消毒剂。
三、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的消毒(一)生物安全柜消毒在每次使用前后清除生物安全柜内表面的污染,工作台面和内壁要用中高效消毒剂进行擦拭,不触及送风滤器的扩散板。
75%乙醇消毒后需及时擦净水痕。
采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后,须用水擦拭干净,防止对生物安全柜的腐蚀。
试剂溢漏或泼洒后,立即消毒污染物及污染的表面。
生物安全柜在移动或更换过滤器之前,要使用汽化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气体或甲醛蒸汽对生物安全柜进行终末消毒。
(二)高效过滤器的消毒采用汽化过氧化氢消毒法或甲醛熏蒸法进行消毒。
消毒器应与排风过滤器排风箱体的消毒接口连接,利用循环气流带动蒸汽循环实现原位消毒。
消毒后可将滤器卸载,装入医用废物塑料袋中,进行压力蒸汽灭菌。
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
(三)个体防护装备的消毒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使用后应放入废物袋内高压灭菌。
防护鞋、防护眼罩、防护面具(半面具)、防护面罩(含正压面罩)表面用消毒剂喷雾或擦拭消毒,作用到预定时间后清洗晾干备用。
生物安全及消毒灭菌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安全问题,如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 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也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 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防扩散和 防感染。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我国法令包 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对实验室的分级管 理,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等。
1.高效消毒剂
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
微生物。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二氯异氰酸尿酸钠, 漂白粉(氯化钙+次氯酸钙); (2)过氧化物消毒剂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二氧化氯; (3)醛类消毒剂 戊二醛,甲醛; (4)环氧乙烷 杂环类化合物。
2.中效消毒剂
不能杀灭芽胞,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 菌和大多数病毒。 (1)含碘消毒剂 碘酊,碘伏。 (2)醇类消毒剂 乙醇,异丙醇。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 热力杀菌的原理:高温对微生物有明显的致 死作用,其主要是通过使菌体蛋白变性或者 凝固,酶失去活性、核酸崩解及细胞膜破坏。 • 方法 (1)湿热消毒灭菌法 (2)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比较
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
• 细菌蛋白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易于凝固变性。 • 湿热穿透力强。 • 湿热蒸气有潜热存在,水蒸汽凝固成水释 放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
高压蒸汽灭菌器
二、 辐射灭菌法
(一)日光与紫外线
1、杀菌原理:使细菌DNA形成胸腺嘧啶双聚 体,DNA复制被干扰,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2、杀菌特点:265-266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 力最强,但穿透力较弱。 3、应用: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
紫外线对人的影响
1.UV-A:波长在315-400nm,能使人的皮肤产生黑色素,使皮 肤变黑。 2.UV-B:波长在280-315nm的紫外线,UV-B能致癌,令皮肤起 皱纹老化。 3.UV-C:波长在200-280nm波段有杀菌、消毒效能。
病原微生物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习题与答案
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一、选择题【A型题】1.杀灭包括芽胞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作:A.消毒B.无菌C.灭菌D.灭活E.防腐2.判断彻底灭菌的依据是:A.细菌繁殖体被完全消灭B.芽胞被完全消灭C.细菌菌毛蛋白变性D.鞭毛蛋白被破坏E.细菌的荚膜被破坏3.热力灭菌的方法中,效力最强的是:A.煮沸法B.干烤C.巴氏消毒法D.使用流通蒸气E.使用103.4kPa高压蒸气4.去除血清标本中污染的细菌常用:A.巴氏消毒法B.紫外线照射法C.煮沸法D.滤过除菌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5.外科手术敷料使用前宜采用的灭菌方法是:A.干烤B.巴氏消毒法C.紫外线照射法D.流动蒸气消毒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6.将牛乳加热71.7℃经15-30s的目的是:A.消毒B.灭菌C.防腐D.灭活病毒E.保鲜7.细胞培养用24孔塑料板适用下列哪种杀菌法?A.煮沸法B.紫外线照射法C.红外线照射法D.高压蒸气灭菌法E.间歇灭菌法8.紫外线的杀菌机制是:A.破坏细菌DNA构型B.破坏酶系统C.破坏菌体蛋白D.干扰蛋白质合成E.破坏RNA9.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为:A.200nmB.265nmC.300nmD.560nmE.650nm10.属于表面活性剂的消毒剂是:A.高锰酸钾B.来苏C.甲醛D.0.05%~0.1%杜灭芬E.龙胆紫11.漂白粉属于:A.酚类消毒剂B.醇类消毒剂C.氧化剂消毒剂D.表面活性剂E.酸碱类12.用于除菌的薄膜滤菌器,其滤膜孔径应为:A.O.12~0.25μmB.O.22~0.45μmC.O.52~0.65μmD.0.72~0.85μmE.O.95~1.0μm 【X型题】1.可以杀灭芽胞的方法是:A.煮沸法2小时B.巴氏消毒法C.流动蒸气消毒法15~30分钟D.间歇蒸气灭菌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2.关于紫外线杀菌,正确的叙述是:A.其杀菌与波长有关B.可直接破坏细菌的DNA构型C.穿透力弱,故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 D.可杀死细菌的芽胞 E.波长265~266m杀菌作用最强3.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是:A.促使菌体蛋白变性B.破坏细菌DNA构型C.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D.损伤菌细胞膜 F.使菌体蛋白凝固4.影响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有:A.消毒剂浓度、性质与作用时间B.温度C.酸碱度D.菌种与生长期E.环境中有机物和其他因素的影响5.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湿热杀菌效力比干热杀菌效力大的原因是:A.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B.湿热灭菌能够杀死细菌芽胞C.湿热蒸气的穿透力比干热强D.湿热灭菌对细菌DNA损害较大E.湿热的蒸气有潜热存在二、填空题1.消毒与灭菌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和两大类。
消毒灭菌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三)低效消毒剂 1.季铵盐类消毒剂 (苯扎溴铵) 2.氯已定 3.高锰酸钾
第二节 消毒灭菌旳利用
医疗器械物品旳消毒灭菌 室内空气消毒灭菌 手和皮肤旳消毒 黏膜旳消毒 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旳消毒灭菌 病人污染物品旳消毒 饮水旳消毒 环境旳消毒
过程。 无菌(asepsis)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无活菌旳意思,多是灭菌旳成果。
预防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旳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第一节 消毒灭菌旳措施
物理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辐射杀菌法 滤过除菌法 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高效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
(一)热力灭菌法
菌种保存管
(五)化学消毒灭菌法
杀菌机制 增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干扰细菌旳酶系统和代谢。 损伤细菌旳细胞膜,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长,胞外液内渗,
细菌裂解。
化学消毒剂旳种类
(一)高效消毒剂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漂白粉) 2.过氧化物消毒剂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3.醛类消毒剂 (戊二醛、甲醛) 4.环氧乙烷
➢ 高压蒸汽灭菌法
在103.4kPa蒸气压下,温度到达121.3℃,维持15~20min
高压蒸汽灭菌器 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耐热药物、手术敷料等。
(二)辐射灭菌法
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 电离辐射: 、、γ、χ射线以及高能质子、 中子等
紫外线(ultraviolet ray, UV)
作用于DNA,使相邻旳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干 扰DNA复制。
1. 干热灭菌法 2. 湿热灭菌法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效力比干热大。 原因:(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安全问题,如病原微 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武器、生物恐 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也是人类社 会所面临的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防 扩散和防感染。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我国 法令包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对实验 室的分级管理 , 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 和法律责任等。
实验室概况—布局及流程 ☜☜
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 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 活动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 行。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 区域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 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应有健全安 全保卫制度 。
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原因
接触感染材料(倾倒、溅开) 针头刺伤 破碎玻璃器皿损伤 被感染的动物或昆虫咬伤、抓伤 感染微生物气溶胶
气溶胶
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 0.001-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 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微生物气溶胶特点:
◙ 无色无味,无孔不入,不易发现,难以预防; ◙ 容易发生病原体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
坡、我国台湾和北京先后发生实验室SARS冠 状病毒感染。
实验室感染的历史与现状
实验室感染可间接传播至社区人群:
◙ 1992年,荷兰从1名儿童体内分离出1株脊髓 灰质炎疫苗病毒,该儿童的父亲在工作中曾意 外接触过大量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
◙ 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印度西部地区从7 例脊髓灰质炎患者体内分离到Ⅱ型实验室标 准株,推测可能为实验室感染。
(优选)章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中危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特性:不进入无菌组织,但需接触黏膜的器械。 种类:胃镜、阴道窥器、体温计等。 处理:采用消毒即可,如合适消毒剂的浸泡(使
用前彻底去除消毒剂)、最好采用高压蒸 汽灭菌法灭菌(器械允许)。
低危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特性:只接触未损伤的皮肤,不进入无菌 组织或不接触黏膜的物品。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消毒剂:杀灭机制各异(有的放矢);浓度增加,时间延 长,作用提高(例外是醇类物质,如70%乙醇的 消毒效果最好)。
微生物:种类(细菌、芽胞、病毒、朊粒等)、数量。 温度:一定范围内,杀菌效果随温度增加而提高。 酸碱度:具体消毒剂,各有侧重。 有机物:脓液、痰液、血液等影响消毒效果。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辐射杀菌法、 滤过除菌法、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消毒剂 的主要种类、使用范围。
热力灭菌法一
原理:高温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蛋白凝固变性)。 分类: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 效果:湿热灭菌效果好,原因是含水量多的蛋白质
易变性、湿热穿透力强、湿热的蒸汽释放潜 热,可以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
(优选)章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消毒灭菌常用术语二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 生长繁殖的方法,所用药品称为防腐剂。
无菌:asepsis、无活菌意思,多是灭菌结果。 无菌操作:Aseptic operation 、防止细菌进
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
相互比较
灭菌与消毒的比较:杀菌更彻底。 消毒与防腐的比较:浓度和时间。 无菌:本身无菌或灭菌处理。 无菌操作:保持着原生态的环境。
《医学微生物学》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1)消毒、灭菌、清洁、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
(2)消毒灭菌的运用(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2.熟悉:常用的高压蒸气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等热力杀菌法日光与紫外线杀菌机理及其应用;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其应用。
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
3.了解: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和应用范围;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及影响作用的因素。
【课程内容】第一节消毒灭菌常用术语第二节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与灭菌(一)热力灭菌法(二)辐射杀菌法(三)滤过除菌法(四)超声波消毒法(五)干燥与低温抑菌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法(一)化学消毒灭菌法的原理(二)消毒剂的主要种类第三节消毒灭菌的运用一、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二、室内空气消毒灭菌三、手和皮肤的消毒四、黏膜消毒五、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消毒灭菌六、病人污染物品的消毒七、饮水的消毒八、环境的消毒第四节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一、微生物的种类二、微生物的物理状态三、微生物的数量四、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五、温度六、酸碱度七、有机物第五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防腐2.高压蒸气灭菌法3.灭菌4.无菌5.消毒6.抑菌7.巴氏消毒法8. 清洁二、填空题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和。
2.高压蒸气灭菌法的蒸气压力为_______kg/C㎡,温度达_______℃,维持时间是_______min。
3.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为_______,常用于无菌室的_______消毒。
4.预防新生儿淋病奈瑟菌感染常用的滴眼剂是_______。
5.消毒手术包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温度达到______________,维持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去除细菌及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培训讲义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培训讲义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节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1、灭菌:杀灭生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2、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3、防腐: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4、无菌:无菌即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5、清洁: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第二节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辐射、滤过、干燥和低温等。
㈠热力灭菌法: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1、干热灭菌法: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
①焚烧:废弃物、尸体②灼烧:接种环、试管口③干烤:(160~170℃,2h)利用干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71℃经1h或160℃ 2h或1 21℃ 16h。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害、不蒸发的器皿(如:玻璃器皿)。
④红外线(0.7~1000um波长的电磁波):医疗器械2、湿热灭菌法:最常用,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更好,因为:ⅰ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变性;ⅱ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ⅲ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效应存在。
①巴氏消毒法:用较低的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61.1-62.8 ℃ 30min 或71.7℃15-30s,主要用于牛乳消毒和酒类)。
②煮沸法(100 ℃,5min)食具、注射器等消毒③流动蒸汽消毒法(100 ℃ 15-30min)④间歇蒸汽灭菌法(100 ℃ 5-30min,37 ℃24h×3天)⑤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103.4KPa(1.05Kg/cm2)*温度—121.3 ℃*时间—15-20min*效果—杀灭包括芽孢在内所有微生物*应用—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㈡辐射杀菌法:①紫外线: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
医学微生物学消毒与灭菌和生物安全
微生物的分布
❖ 1、土壤中的微生物: ❖ 多为非致病菌,少数有致病性。 ❖ 芽孢菌致病;药材霉变。 ❖ 2、水中的微生物: ❖ 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排泄物、污物。 ❖ 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 3、空气中的微生物: ❖ 来源于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飘扬的尘埃; ❖ 常引起呼吸道传染病。
Carbolic Steam
uW/cm2
紫外线杀菌车
(二)电离辐射
包括高速电子、X射线、β、和 射线:60Co-
尤其是γ射线穿透力强,不升高温度,对各种细菌均有致死作用
杀菌机理: 细胞中的水分被电离成H+和OH-,这些游 离基是强烈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能破坏微 生物的核酸、蛋白质、酶,使微生物死亡
应用范围:
不耐热的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 消毒, 食品、药品、生物制品的消毒, 不破坏其营养成分
净台(层流工作柜)、无菌病房。
特点 仅能除去细菌,不能去除病毒、支原体、 衣原体和有些L型细菌等。
滤菌器的种类
➢ 薄膜滤菌器:孔径0.22~0.45m时,可 除去细菌;20~100nm时可除去病毒
➢ 玻璃滤菌器 ➢ 石棉滤菌器 ➢ 素陶瓷滤菌器
滤过除菌法的常用器具
滤菌器
六. 渗透压
主要用于防腐
相互比较
灭菌与消毒的比较:杀菌更彻底。 消毒与防腐的比较:浓度和时间。 无菌:本身无菌或灭菌处理。 无菌操作:保持着原生态的环境。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 二 干燥和低温抑菌法
❖ 三辐射杀菌法
❖ 四超声波杀菌法
❖ 五 滤过除菌法——用物理阻留 方法除去细菌。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用于防腐、消毒甚至灭菌的化学药物称 为化学消毒剂。只能外用或用于环境的消毒。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耐热药品、手术敷料等。
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
二. 辐 射
辐射:能量通过空间传递的一种物理现象。按辐
射对微生物的灭活作用分:
1.非电离辐射: 可见光、日光、紫外线 2.电离辐射: 、、γ 、χ 射线以及高能质子、 中子等
(一)非电离辐射
1.可见光: 指在红外线和紫外线之间的肉眼可见的光线,
其波长400~800nm。可见光线对微生物一般无多大影 响,但长时间作用也能妨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与繁殖,故
4. 何谓细菌素?
5. 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概念。 6. PFU的概念。
(2)巴氏消毒法 :以较低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
而又不致严重损害其营养成分和风味的消毒方法 . 1.低温维持巴氏消毒法 63~65℃30min 2.高温瞬时巴氏消毒法 71~72℃15s 3.超高温巴氏消毒法 132℃1~2s
(3)流通蒸汽灭菌法 :是一种常压蒸汽消毒法,细
菌繁殖体15-30分钟可杀灭,但芽孢不全部被杀灭。
培养细菌和保存菌种,均应置于阴暗之处。
光感作用 :指可见光具有微弱的杀菌作用,若将某些染料 如结晶紫、美蓝、汞溴红、伊红、沙黄等加到培养基或涂 在外伤表面,能增强可见光的杀菌作用 。
2.阳光: 直射日光有强烈的杀菌作用,是天然的杀菌因
素。许多微生物在直射日光的照射下,半小时到数小 时即可死亡。芽胞对日光照射的抵抗力比繁殖体大得 多,往往需经20h才死亡。日光的杀菌效力因地、因
(二)植物杀菌素 :某些植物中存在的杀菌物质。
如黄连、大蒜、板蓝根等。
(三)细菌素 :某种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
蛋白质,只能作用于与它同种不同菌株的细菌 以及与它亲缘关系相近的细菌,如大肠菌素 。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ppt)
含碘消毒剂: 碘伏、碘酊 氧化作用,但有刺激性
醇类消毒剂 乙醇、异丙醇 脱细胞膜的脂类,并使菌体蛋白变性 70-75%乙醇作用最强
(三)低效消毒剂:
杀多数细菌繁殖体,不能杀芽孢和结核杆菌以及 一些真菌和病毒
新洁尔灭
皮肤、粘膜、地面、物品表面(不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
洗必泰
皮肤、粘膜、地面、物品表面(不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
高锰酸钾
氧化作用 皮肤、粘膜、蔬菜、水果的消毒
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运用
(一)、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1、高危器械物品 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的物品。所有这些物品 都应该灭菌。
2、中危器械物品 用时不进入无菌组织但接触黏膜的器械。采 用消毒即可。
煮沸法
煮沸温度为100℃,一般细菌繁殖体5分钟就 杀死了,芽胞需要1-2小时才可被杀灭。
流动蒸气消毒法
利用一个大气压下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 细菌繁殖体15-30分钟杀灭。蒸笼具有类似的原 理。
间歇蒸气灭菌法
利用反复多次的流动蒸气间歇加热以达到灭菌 消毒的目的。
高压蒸气灭菌法
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灭菌的温度取决于 蒸气的压力。在103.4kPa蒸气下,温度达到 121.3℃,维持15-20分钟,可杀灭包括细菌芽 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紫外线灯管
2. 电离辐射 常用γ射线(钴-60)和β射线。
原理:
干扰代谢和DNA合成,破坏细胞膜、酶,产生 H2O2、游离羟基杀菌。
特点: 具有较高的能量与穿透力,可在常温下对
不耐热的物品灭菌,故又称“冷灭菌”。
运用: 可用于消毒不耐热的塑料注射器和导管等,
亦能用于食品、药品、生物制品等的消毒灭 菌。
医学微生物学 消毒灭菌
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
生物。肝炎病毒、CMV、EBV 第四类 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如小鼠白血病病毒等。 第一类、第二类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
级别 处理对象 一级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 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 二级 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 害,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 三级 胶使人类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或对动植物 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 四级 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 预防治疗措施。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
消毒剂的主要种类 消毒剂的应用
消毒剂杀菌机理:
1. 使菌体蛋白变性和凝固 :
酚、醇、酸硷、醛类、 重金属盐类(高浓度)
2 .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酶失活):
氧化剂、重金属盐类(低浓度)
3. 损伤细菌细胞膜 :
酚类(低浓度)、表面活性剂
按杀菌能力又可将消毒剂可分
高压蒸气灭菌器 103.4Kpa 121.3º C×15-20 分 钟
品
灭菌
消毒
医疗器械
煮沸法
湿
饮水和食具
耐高温 耐湿物
灭菌
热
法
品
种类 巴氏消 毒法
方法
效果
用途
牛奶,酒类
湿
巴斯德创用,61.1消毒(杀死病 62.8℃×30分钟, 原菌,不破坏 71.7 ℃ ×30秒钟 营养成分) (常用)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 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4)环氧乙烷
作用机理:对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烷化作用。 特点:
①为杂环类化合物,沸点10.8℃,易蒸发。气体消毒剂。
②有穿透力,杀菌广谱高效,杀灭芽胞能力强。 ③对多数物品无损害作用。 ④易燃,对人有一定毒性。空气中浓度不得超过1ppm。 用途:现已有特制的环氧乙烷灭菌箱。使用安全方便。
2.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微生物的繁殖体,结核分枝杆菌、某些
辐射杀菌法
日晒和紫外线
[原理] 日光中杀菌的成分主要是紫外线。紫外线的波长在 200~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杀菌 力最强,易被DNA吸收。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其生物学 活性发生改变,同时蛋白质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特点] 紫外线穿透力弱,玻璃、尘埃、纸张、水蒸气均能阻 挡紫外线。 [应用范围] 日晒是有效的杀菌方法,用于病人的衣服、被褥、 书报等的灭菌。紫外线仅适用于手术室、婴儿室、烧伤病房、 传染病房和无菌室的空气消毒,亦可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 消毒。
2.熏蒸
3.二氧化氯溶液 4mg/m3
4.中草药
三、手和皮肤的消毒
(一)肥皂和流动水经常正确洗手是预防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方法。 (二)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时
1. 75%酒精 2. 氯己定溶液 3. 过氧乙酸 4. 次氯酸钠溶液 5. 碘伏
四、黏膜的消毒
(一)口腔黏膜 3%H2O2 (二)冲洗尿道、阴道、膀胱0.1%~0.5%氯己定溶液;1g/L高锰酸钾溶液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
常用种类
二氯异氰酸尿酸钠
漂白粉
作用机理:
这类制剂遇水可产生氯(Cl2)、次氯酸(HClO)及新生态氧。 氯可氧化细菌的-SH、次氯酸(HClO)可与胞质成分作用,形成氮 -氯复合物,干扰细胞代谢。 特 点:(1)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病原体检测、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病原体检测、消毒灭菌与
生物安全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
任务
研究对象
•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 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等
• 人类健康:研究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
• 促进科学研究:为微生物学、生态学
环境污染
等领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 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为疫情防控、反
促进旅游业和食品工业等发展
恐等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与
挑战
01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基因检测、免疫学检测等新
技术的应用 -跨学科合作:与流行病学、
• 免疫学方法:检测真菌抗原或抗
体
体
体
• 基因检测:检测细菌基因
• 基因检测:检测病毒基因
• 基因检测:检测真菌基因
病原体检测技术在环境卫生领域的应用案例
水质监测:检
食品安全监测:
疾病防控:检
空气质量监测:检测空气中
测水中的病原
检测食品中的
测病原体,为
的病原体,评估空气质量
体,评估水质
病原体,评估
响
研究任务
• 病原体检测:识别和检测病原微生物
• 消毒灭菌:消除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方
法
• 生物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保护
生态系统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现实意义
价值
• 预防和控制疾病:通过检测、消毒和
• 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生率,
微生物选择题
微生物选择题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选择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1.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A.毫米B.微米C.厘米D.纳米2下列不属于细菌基本形态的是A.球菌B.杆菌C.弧菌D.梨形菌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脂蛋白B.脂多糖C.磷壁酸D.肽聚糖4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理是A.切断肽聚糖中多糖支架β-1,4糖苷键B.竞争合成细胞壁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C.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D.干扰细菌DNA的复制5.青霉素的作用机理是A.切断肽聚糖中聚糖骨架β-1,4糖苷键B.干扰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的连接C.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D.损伤细胞膜通透性6.菌细胞膜与真菌细胞膜的不同之处在于细菌细胞膜不含A.磷脂B.脂肪酸C.甘油D.固醇类物质7.不是细菌细胞质中内含物的是A.核糖体B.胞质颗粒C.线粒体D.质粒8.细菌所具有的细胞器为A.高尔基体B.核糖体C.内质网D.线粒体9.细菌的核质中有A.核膜B.核仁C.组蛋白D.DNA10.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细菌结构是A.菌毛B.鞭毛C.芽胞D.荚膜11.在一般中性环境中细菌带负电荷,易与以下何种染料结合A.中性染料B.碱性染料C.酸性染料负染D.以上均不对12.细菌形态学检查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A.Giemsa染色法B.美兰单染色法C.印度墨汁染色法 D.革兰染色法13.细菌革兰染色性不同是在于A.细胞核结构不同B.细胞膜结构不同C.细胞壁结构不同 D.中介体的有无14.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A.稀释复红,碘液,乙醇,结晶紫B.结晶紫,乙醇,碘液,稀释复红C.结晶紫,碘液,乙醇,稀释复红D.稀释复红,乙醇,结晶紫,碘液15.革兰染色中用作媒染的制剂是A.碘液B.结晶紫液C.95%酒精D.稀释复红液16.革兰染色的意义不包括A.细菌分类B.选择药物C.鉴定细菌D.制造疫苗17.与芽胞的耐热特性无关的因素是A.芽胞位于菌体的一端B.含水量少C.有多层致密结构D有大量DPA二、名词解释1.肽聚糖2.磷壁酸3.脂多糖(LPS)4.脂质A5.细菌L型6.异染颗粒7..原生质体8.原生质球9.荚膜10.鞭毛11.菌毛12.普通菌毛13.性菌毛14..芽胞三、问答题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32..试比较G+和G-细胞壁结构的异同点。
消毒灭菌生物安全课件
保护个人健康
消毒灭菌可以预防疾病传播, 1 保护个人健康
消毒灭菌可以减少细菌、病毒等 2 微生物的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消毒灭菌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3 提高医疗质量
消毒灭菌可以保护个人和家庭 4 的健康,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法消 毒 灭 菌 的 方
物理消毒法
01
紫外线消毒:利 用紫外线的杀菌
作用进行消毒
实验记录:详细记录 实验过程和结果,便
于追溯和分析
生物安全培训:定期 进行生物安全培训, 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消毒灭菌的实际操作
01
消毒剂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消毒 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03
消毒时间的控制:根据不同的消 毒对象控制消毒时间,确保消不同的消 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 浸泡、擦拭、喷雾等
04
消毒效果的评估:通过检测消毒 前后的微生物数量,评估消毒效 果
谢 谢
等
生物消毒:利用生物因子杀 灭微生物,如噬菌体、细菌
素等
消毒灭菌的效果评价:通过 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来
判断消毒灭菌的效果
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
实验室环境:保持清 洁、通风、无污染
实验操作:遵循操作 规程,避免交叉污染
实验材料:选择无污 染、无病原体的材料
实验人员:具备专业 知识和技能,遵守生
物安全规定
02
消毒灭菌可以防止病原体在 环境中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消毒灭菌可以防止病原体在
04 动物、植物等生物中传播,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保障公共卫生
04
消毒灭菌可以保护生态
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03
消毒灭菌可以保护公众
健康,减少医疗费用支
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灭菌法二
干热灭菌法 焚烧:尸体。 烧灼:接种环。 干烤:耐高温物品。 红外线:同干烤。 巴氏消毒法:牛奶、酒类等。 煮沸法:消毒食具等。 流动蒸气消毒法: 间歇蒸气灭菌法:不耐高温的培养基。 高压蒸气灭菌法: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速率快。
滤过除菌法
机理:机械阻挡,获得无菌的液体或气体,但 是不能除去小型的微生物,如病毒等。 用具:滤菌器、滤膜孔径0.22-0.45微米。 应用:不耐高温灭菌的液体(血清、抗生素等)、 超净台(层流工作柜)、无菌病房等。
滤过除菌法的常用器具
其它物理消毒灭菌法
干燥抑菌法:停止代谢、保存食物(盐腌)。
二级
三级
四级
P3实验室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实验室完全密封,室内处 于负压状态。内部的气体, 不会污染外界环境。 实验者穿戴特殊的防护服。
思考题
简述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法的注意事项和
适应范围。
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简述特定情形下的消毒灭菌措施。
消毒和灭菌的相互比较。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消毒剂:杀灭机制各异(有的放矢);浓度增加,时间延
长,作用提高(例外是醇类物质,如70%乙醇的
消毒效果最好)。
微生物:种类(细菌、芽胞、病毒、朊粒等)、数量。
温度:一定范围内,杀菌效果随温度增加而提高。 酸碱度:具体消毒剂,各有侧重。 有机物:脓液、痰液、血液等影响消毒效果。
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
用途:空气消毒、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缺陷:穿透力弱(玻璃、黑纸等)、细菌
变异、对皮肤和眼睛有损伤。
辐射杀菌法二
电离辐射:主要是β、γ射线,尤其是γ射线
穿透力强,不升高温度,对各种细菌均有致死
作用,应用于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食品、生
物制品等的消毒灭菌。 微波:热效应杀菌,穿透力强于紫外线。
生物安全:biosafety
狭义概念: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
及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
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广义概念: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
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 在风险。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
级别 一级 处理对象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 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 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 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 使人类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 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 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 治疗措形的消毒灭菌应用
空气: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剂喷雾或熏蒸、如肝炎 病房的过氧乙酸喷雾或熏蒸。 皮肤:2.5%碘酒+70%乙醇,浅表创伤使用2%-4%龙胆紫。 黏膜:冲洗尿道等用合适浓度的氯已定或高锰酸钾。 排泄物:次氯酸钠或漂白粉浸泡处理。 饮水:氯、漂白粉消毒。
低温抑菌法:降低代谢、保存菌种,一般放 置-20℃或-70℃冰箱,最好方法是冷冻 真空干燥法,保存时间可达数十年。
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细菌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醇类、醛类、过
氧化物等。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过程:含氯消毒 剂、过氧化物消毒剂等。
损伤细菌的细胞膜:表面活性剂等。
化学消毒剂的种类
其它情形的消毒灭菌应用:室内空气、皮肤和
黏膜、排泄物与分泌物、污染物品、环境 的消毒等。
高危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特性:使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的物品。 种类:针头、注射器、手术器械、导管等。 处理:所有这些物品都应该灭菌,最好采用高压
蒸汽灭菌法灭菌,对于不耐热的物品,使
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辐射杀菌法、
滤过除菌法、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消毒剂 的主要种类、使用范围。
热力灭菌法一
原理:高温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蛋白凝固变性)。
分类: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
效果:湿热灭菌效果好,原因是含水量多的蛋白质
生长繁殖的方法,所用药品称为防腐剂。
无菌:asepsis、无活菌意思,多是灭菌结果。 无菌操作:Aseptic operation 、防止细菌进
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
相互比较
灭菌与消毒的比较:杀菌更彻底。 消毒与防腐的比较:浓度和时间。 无菌:本身无菌或灭菌处理。
无菌操作:保持着原生态的环境。
湿热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基本方法:103.4kPa(15磅)压力下,温度 达到121.3℃,维持20分钟。
灭菌效果: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适用范围:耐高温、不怕潮湿的物品,如基础 培养基、手术敷料等。
高压蒸汽灭菌器
辐射杀菌法一
紫外线:波长265-266nm杀菌作用最强。 原理:作用于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种类的微生物;包括含
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类消毒剂、
环氧乙烷等。
中效消毒剂:能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微生物,包括
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剂:杀死细菌繁殖体,包括季铵盐类、
氯已定、高锰酸钾。
消毒灭菌的运用
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高危、中危、低危
器械物品、快速周转的医疗器械。
中危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特性:不进入无菌组织,但需接触黏膜的器械。
种类:胃镜、阴道窥器、体温计等。
处理:采用消毒即可,如合适消毒剂的浸泡(使
用前彻底去除消毒剂)、最好采用高压蒸 汽灭菌法灭菌(器械允许)。
低危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特性:只接触未损伤的皮肤,不进入无菌 组织或不接触黏膜的物品。 种类:治疗盘、治疗车、食品器皿等。
第三章
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消毒灭菌常用术语一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的方法,经过正规灭菌程序处理过的物 品,称为无菌物品。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
原微生物的方法,所用药品称为消毒剂。
消毒灭菌常用术语二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