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心理学
视听心理学 教学大纲
视听心理学教学大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视听心理学是一门旨在探究人类视觉和听觉系统如何影响心理过程的学科。
通过研究人类对视觉和听觉刺激的感知、认知和情感反应,视听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
在本文中,我们将制定一份关于视听心理学教学大纲,以帮助学生编制学习计划,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视听心理学1.2 课程目的:介绍视听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类视听系统的运作机制,深入了解视听对心理过程的影响。
1.3 课程对象:心理学、视听工程、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二、教学内容2.1 视觉系统2.1.1 视觉感知:光学物理基础、视网膜结构与功能、视物体感知与辨认。
2.1.2 视觉认知:视觉信息加工、视角旋转、图像识别与处理。
2.1.3 视觉心理:颜色视觉、深度感知、运动视觉。
2.1.4 视听交互:视听整合、视听交叉。
2.3 神经心理学基础2.3.1 神经科学基础:大脑结构、神经元连接、大脑神经回路。
2.3.2 视听神经传导:视觉神经通路、听觉神经通路、视听信息整合。
2.3.3 认知神经科学:神经信息加工、感知与认知的神经机制。
2.4 应用与研究2.4.1 视听心理学疗法:视听干预治疗、视听综合障碍。
2.4.2 视听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心理学测验。
2.4.3 视听心理学发展趋势:人工智能视听技术、脑机接口研究。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授、教科书阅读等方式,讲解视听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3.2 实验演示:进行视听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视听感知、认知和情感反应的过程。
3.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开展视听心理学领域的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思维交流和合作学习。
3.4 课外实践:安排学生进行视听心理学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技能。
四、教学评估4.1 日常考核: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作业评分等方式,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外汉语教学法之视听法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法——视听法20081103011 黄姗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世界上各种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或多或少地对其产生过影响,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法。
了解和熟悉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对教学法流派加以综合分析,我们可分成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等,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外汉语教学法——视听法就是属于经验派。
视听法是讲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以主张视听并用而得名。
由于它强调耳、眼、脑等感官作为整体去感知语言材料,而语言材料的三要素、形、音、义、词、句、话也要联为整体而被感知,故还称整体结构法。
又由于它强调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故称情景法。
视听法的代表人物有:古根汉,法国人,“全世界普及法语研究所”负责人,学者。
吉布里纳,南斯拉夫人,南斯拉夫萨格勒大学语音研究所主任。
一、视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视听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是当时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
听说法发展到二十世纪中期已暴露出它的一些弊病,脱离上下文语境的机械句型操练,不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
视听法对直接法和听说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既吸收了直接法用直观手段、以外语教学外语、加强模仿、口语领先、句本位原则等长处,也继承了听说法以口语训练句型结构的基本特点,在吸收和继承的基础上,加入了情景视觉感觉的效应,通过用幻灯片和同步录音等教学手段,将情景视觉和录音听觉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法体系。
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解、记忆和储存的语言材料要多得多。
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
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
视听法初期主要培养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法语跟法国人进行交际,以训练听说技能见长,是一种成年人的语言短期速成教学。
后来视听法在国际上广为运用。
视听教育理论与传播理论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视听教育理论与传播理论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育学理论对现代教育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中广泛的利用了视听心理学原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教学软件编制者对视听心理规律的认识不够,把极富有情感的知识却通过冷冰冰的传输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想象力,而且疏远了人与人的感情。
关键词:视听心理多媒体教学视听信息想象力情感一、多媒体教充分利用了视听心理的优势多媒体是计算机技术与声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把声音、文本、图形、动画、静止图像、活动图像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集成处理,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编辑、存储和再现技术。
以教育为目的,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时,称为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集视听信息于一体,视觉和听觉信息的吸收和保持中作用极为明显,据科学家研究结果显示:信息吸收率,视觉为83%,听觉为11%;注意力集中,视觉为81.7%,听觉为54.6%;记忆保持力(三天以上)视觉为20%,听觉为10%;视听结合为54.6。
可见多媒体在信息的吸收和保持中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兴趣。
二、视听教育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视听教育理论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学习现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其中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是被动的接受外部的刺激和被灌输知识,而应当是信息的主动加工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而且知识的构建应当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学习情境中学习进行,与视听心理学结合。
且由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情境,能提供有利于协作的学习的交互式学习坏境,还能够提供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大量资源,所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实际上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
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视听心理论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浅谈视听心理学
浅谈视听心理学学院:教育技术学院专业:教育技术学班级:09级2班学号:09009045姓名:苏婷婷浅谈视听心理学(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苏婷婷110000)【摘要】了解视听觉产生的过程,并知道一些视听心理现象,并将它应用到实际,特别是再教育中,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字】视觉听觉视听心理现象一、视听觉心理现象及其原因在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各种途径中,视觉占所有的百分之八十,听觉占所有的百分之十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视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绝大多数的信息都是有这两种感觉获取的1.视听觉原理(1)眼睛的构造及视觉的产生眼球壁由多层组成,最外层是坚硬的蛋白质膜,它的正前方的1/6部分为有弹性的透明组织,称为角膜。
光线从这里进入眼内。
其余5/6部分为白色不透明组织,称为巩膜,它主要起巩固及保护眼球的作用。
巩膜里面的一层由虹膜和脉络膜组成。
后者含有丰富的色素细胞,呈现黑色,起着遮光作用。
它既能避免外来多余光线的干扰,又能避免眼球内部光线的乱反射。
虹膜随不同种族有不同颜色,如黑色、蓝色、褐色等。
在虹膜中间有一圆孔称为瞳孔。
瞳孔的大小可借助于虹膜的环状肌肉组织来调节,从而可以控制进入眼睛内部的光通量,起着照相机中光圈的作用。
眼球壁最里层为视网膜,它由大量光敏细胞所组成光敏细胞按其形状分为杆状组胞与锥状细胞两种。
在瞳孔后面是一扁球形状的弹性透明体,称水晶体,它起着透镜作用。
水晶体的曲率由其两旁的睫状肌调节,从而可以改变焦距,使不同距离的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正对水晶体中心的视网膜上,有一个集中了大量锥状细胞的黄斑区,每个锥状细胞都连着一个神经末梢。
眼球的前室是对可见光透明的水状液体,它能吸收一部分紫外线。
后室充满了胶质透明结构体,也称玻璃质液体,起着保护眼睛的滤光作用。
眼睛观看景物时,光线通过透明的角膜、前室水状液体、水晶体以及后室玻璃质液体,使影像聚焦在视网膜的中心部位—黄斑区。
视网膜上的光敏细胞受到光刺激产生电脉冲,电脉冲沿着神经纤维传递到视神经中枢,由于各细胞产生的电脉冲不同,大脑就形成了一幅景象感觉。
视听心理学
1韦伯提出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心理数量法则:韦伯定律。
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2“差别阈限”:指刚刚可觉察到的刺激量变化的最小差异量。
3费希纳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了科学的划分。
将人的感受性分为差别感受性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是反映人对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是反映人对刺激物最小变化的差异量的感觉能力4“最小可觉差”:指人能够觉察到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差别的最小差异量5“阈下知觉”:是一种不能够被人们的感觉所觉察却能够被我们的身体所接受,从而引起生理效应的知觉。
{一般说来,人的生理刺激阈限会低于有意识的感觉阈限。
所以,当一种低于人感觉阈限的刺激对人进行刺激时,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刺激引入自己的潜意识,,一旦有机会和意识结合,就会显现出来。
所以,不可忽视对观众进行“阈下刺激”}6“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绝对阈限”被感受器官觉察到的最大刺激,是“上阈限”7威廉·冯特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者,“实验心理学之父”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
应采用实验内省法,对心理复合体进行元素分析,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和它们是如何结合成复杂心理过程的。
8将注意划分为三种类型被动注意与主动注意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初级注意与次级注意9詹姆斯“美国心理学之父”作为美国的第一个心理流派,机能主义研究的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心理或机能由此产生了意识流电影。
机能心理学探讨的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心理机能。
在詹姆斯看来,高等的心理过程的产生是在进化过程中有机体不断适应环境时形成的,并不是简单元素的集合。
10詹姆斯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反对它用内省法把意识分拆为要素,而是要研究活生生的人。
他指出,意识不是一个客观的物质实在,而是一个过程。
《视听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视听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技术性噪音、失真性噪音、设备性噪音2.发射、释放3.加色混合、减色混合4.眼睛的调节、双眼视轴的辐合5.主波长、亮度、波之纯度、色调、明度、饱和度6.联觉7.由意境型(或称描绘型)音乐引起的联想、由情节型音乐所引起的联想、有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所引起的自由想象8.视野单象区9.主波长、亮度、波之纯度、色调、明度、饱和度10.不同色点的面积要小,彼此相距很近;、色点的面积虽大但观察的距离要远11.共鸣、强化与干涉、差音与和音12.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13.位置、拍摄方向14.刺激结构本身的组织因素15.光点缺乏任何视觉的框架和参照的刺激孤立的情景16.空间视知觉、听空间知觉17.非视觉性深度线索、双眼视觉深度线索、单眼视觉深度线索18.对象被表现的那个面与摄象机镜头平面平行;拍摄距离不可太近19.视觉暂留20.时间间隔21.模拟人双眼目间距的视差图象的产生;技术上实现视差影象的分离,使视差影象分别送至左、右眼,从而获得立体效果22.自活性运动23.双耳听觉的定位功能、有助于提高听觉清晰度、有助于人的知觉选择24.频率25.假设、理解26.视像的大小27.空间特性、空间关系28.诱导运动、自主动力运动、似动现象29.向后30.个体经验、物体本身的形状、运动物体在整个背景中所处的位置之间的关系二判断题1.F2.F3.F4.F5.F6.F7.F8.F9.F10.T11.T12.T13.T14.T15.F16.T17.T18.F三名词解释1.色彩基调:是指构成画面、场面或整部影视片总的色彩特征。
2.图形错觉:错觉(图形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图形的)的不正确的反应。
它是主观努力所无法克服的,只要条件具备,就会出现,且带有固定的倾向性。
图形错觉是在观察的同时出现。
3.闪光融合频率(CFF):视觉后象可以使闪烁的光刺激达到一定的频率时能引起连续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视听心理学】视觉非对称性-第3小组提高性实验报告
提高型实验报告实验课题: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实验类型:□综合型□√设计型□应用型实验课程:视听心理学指导教师:董一英专业名称:数字媒体技术实验班级:动漫0902班实验者:第3小组实验时间: 2011.5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实验假设两类靶子的搜索存在着强烈的非对称性,开口圆的搜索是快速的,基本不受开口大小和干扰项数目的影响;但是,封闭圆的搜索却是较慢的、系列的。
总体上,开口圆的搜索要快于封闭圆的搜索。
开口圆具有的线段终端可在前注意阶段被觉察,因此开口圆可被快速搜索;而封闭性可看作封闭程度的连续体,可在不同程度上被封闭圆和开口圆共有,当二者差别大时(开口比例为1/2),封闭圆较易搜索,而开口小时搜索就慢。
实验目的通过对封闭圆和开口圆分别进行视觉搜索,以封闭圆和开口圆的非对称性搜索的时间来了解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现象实验仪器靶子:开口圆或封闭圆。
开口大小:三种,1/2、1/4、1/8(指开口占圆周长的比例)。
画面大小:干扰项的数目,1个、6个、12个。
实验程序按实验要求在屏幕上搜索一段圆弧或一个圆圈。
搜索到了,请按下红键;如果没有找到,请按下绿键。
如果按错键,要求立即改正。
每六次实验后休息10秒钟。
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 2011-05心理学实验室实验结果表1折线图实验分析实验讨论产生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有:①实验者对实验流程不熟悉,产生错误的操作,导致实验呈现结果;②实验者在做实验时,或多或少受到旁边人的不利影响,从而形成实验结果;③实验仪器不灵敏,导致反应时间变长,影响实验结果;④实验者各自的视力有差异,有的视力好,有的视力稍弱一些,导致实验结果实验结论①实验假设得到论证:开口圆具有的线段终端可在前注意阶段被觉察,因此开口圆可被快速搜索;而封闭性可看作封闭程度的连续体,可在不同程度上被封闭圆和开口圆共有,当二者差别大时(开口比例为1/2),封闭圆较易搜索,而开口小时搜索就慢。
【视听心理学】闪光融合频率--第3小组提高性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课题:闪光融合频率的测定实验类型:□综合型□√设计型□应用型实验课程:视听心理学指导教师:董一英专业名称:数字媒体技术实验班级:动漫0902班实验者:第三小组实验时间:2011.5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课题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实验假设闪光融合频率是刚刚能够引起闪光融合感觉的刺激的最小频率,叫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或闪烁临界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它表现了视觉系统分辨时间能力的极限。
它体现了人们辨别闪光能力的水平。
通过对人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测定还可以了解人体的疲劳程度。
一般来说人的闪光融合频率处在30-60Hz 范围 实验目的利用最小差异法测量人的闪光融合频率 实验仪器EP2004心理实验台,EPT 闪烁装置 实验程序主试调节:将闪烁仪装置连接到主机上,开启主机电源,主机前面的蓝色指示灯闪烁,液晶屏幕呈现开机界面。
按主机的【运行/待机】键盘启动主机,主机前面的蓝色指示灯常亮。
选择:独立模式-联机模式,按主机的上下键盘选择联机模式,按确认键确认,进入选择阶段:亮度100%(-50%-10%),亮黑比1:9(1:1或9:1),背光关,模式选择单色,颜色选择红色,观察选择左右眼,执行红色2轮被试开始试验:被试眼睛盯着光点看,此时在闪动,长按右边的“+”键盘,在20时主试提醒下被试,被试再慢慢按,一下下的按“+”键,直闪光融合频率 2011-05-23心理学实验室到认为闪与不闪的状态为止。
确认后就按右边确认键被试确认后,液晶屏上呈现被试数据处理界面,主试记录数据。
此时被试界面的光处在静止状态,长按键一直到60Hz时主试叫60了,被试慢慢调节“-”键,直到认为合适在闪与不闪的状态,确认后结束实验实验结果实验分析每个小组成员的闪光融合频率平均值在不同的亮黑比下略有不同,平均值分别是34.14Hz、34.91Hz、37.04Hz、37.87Hz、36.74Hz、38.1Hz均在30-50Hz范围内,数值符合正常的状态实验讨论在每种亮黑比下两次产生的数据值有所不同,略有偏差,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Ⅰ被试者长时间的观看同一光点,眼睛会产生疲劳感,导致误差的出现;Ⅱ被试者按键盘上的“+”、“-”键不是很连续均速的,引起手指的疲乏感,也会影响结果;Ⅲ被试者在测试时受到旁边同学的干扰,引起外界光线强度的不定势,导致误差;Ⅳ被试者两次测试时,对光点停止闪烁时的状态判断有差异实验结论①实验假设已经得到充分的论证:人的闪光融合频率处在30-60Hz②实验分析比较准确有效,符合正常的状态,达到了实验目的,得到了人的闪光融合频率③通过本次试验,我们认识到实验的生动有趣性,了解到实验具有科学的严谨性。
视听法
视听法,也叫“圣克卢法”, 来源于直
接法和听说法,它是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
视听结合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强调在一 定情境中听觉感知(录音) 与视觉(图片影视)感知相结合。
二、理论基础
1.视听法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现代语言学和心 理学之上的。
2.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3.心理学基础是现代心理学家提出的“言语交 际过程是编码和译码传递信息的活动过程” 理论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
练习 (模仿、问答、 记熟)
活用 (自由表达等)
五、评价
优点:
①调动多种感官,利于培养语感; ② 直接建立外语和客观事物的联系,利于培 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一大特点)
缺点: ①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 析、讲解和训练,有碍于理解和运
用外语;
②忽视书面语的作用,割断了口语
和书面语的联系
六、历史意义
使学生掌握在一定场合常用的成套生活用语。
(4)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从日常
生活情景需要出发,选择安排语言材料,比 听说法更能符合学生言语交际的需要。 (5)排除母语和文字作为中介,直 接 用外语进行释义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
感知 (学生观看幻灯片 或电影)
理解 (教师讲解词汇语 法,帮助学生理解 内容)
三、主要特征
视听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除重视听说外,还
强调“看”,即看画面或情景,学生一边看
画面,一边练习听说印象深刻。
(2)重视口语教学,认为口语是教学的基础。
(3)重视句型教学,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
1. 视听法继承并发扬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长处, 2.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广泛地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 设备,使语言和形象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 语言的声音和结构。 3.英语教学中运用视听法的典型教 材如《新概 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在70 年代后期 也开始被我国采用,并对我国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产 生了广泛的影响。
电视新闻视听心理研究-电视新闻文本特色:“现在进行时”
第4章电视新闻文本特色: 现在进行时 Җ97电视新闻文本特色: 现在进行时广播㊁电视等电子传媒手段用于新闻传播时,新闻的定义从原来的 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演变为 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㊂①电视画面具有直观形象性,擅长表现在进行时态的人物和事件,是一种 现在进行时 ㊂电视新闻记者要认识到电视新闻的优势在于画面的现场感,制作出具有真实感和时效性的电视新闻㊂第一节 现在进行时 叙事与受众心理一㊁电视新闻 现在进行时 的重要性对受众来讲,现在进行时与过去进行时在画面上没有区别,不同之处在于解说语言所确定的时间概念㊂①雷跃捷:‘新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㊂98Җ电视新闻视听心理研究相对于报纸新闻,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很强,电视新闻直播可以实现与新闻事件同步传播㊂所以,电视新闻常常采用一些表示 现在进行时 的词汇,如 今天 ㊁ 此刻 ㊁ 现在 等等,以追求画面的现场感㊂一些有经验的记者写出的电视新闻稿件,就好像站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向屏幕前的观众介绍新闻事件㊂即使一些与观众的收看时间并不同步的画面,由于使用了表示当前时点的词语,也会带给人一种强烈的现场感㊂如电视新闻‘刘翔夺冠创造历史“就用了 今晚的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 这样的开头㊂如果换成过去时态的表述,将 今晚 变成 8月27日晚上 ,就会极大地削弱画面的现场感㊂美国学者S.费-刘易斯在‘心理分析:电影和电视“中谈到电视与电影的区别时说:一种 现在的连续性 被制造出来㊂它把影像的当下时间和所展现事件的时间混淆在一起,从而简化了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呈现和空缺之间的游戏(在电影里我们总是在看到一个不在场的对象或演员的现在的影像)㊂换一种方式说,一部影片总是在时间上与我们保持距离(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任何东西永远是早已在我们当时不在的时候发生的),而电视则能够记录和展现与我们观看行为同时的录像,提供一种现在时态( 此时此地 ),而有别于电影的 彼时彼此 ㊂①二㊁电视新闻的 观众效应情景喜剧(有的称为肥皂剧)就有 即演即播 的意味㊂情景喜剧的场景多种多样,但拍摄方式大同小异㊂常见的一种是有现场观众㊁现场拍摄的情景喜剧,通常有一个中心场景,大部分情节都在这里发生㊂场景三面是实墙,而摄像机和观众就在敞开的 第四面墙 (f o u r t hw a l l)㊂如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每一集结束时,镜头慢慢拉开 在三面实墙之后,现场观众就在敞开的 第四面墙 ① 美 S.费-刘易斯:‘心理分析:电影和电视“,刘北成译,‘世界电影“1996年第1期㊂第4章电视新闻文本特色: 现在进行时 Җ99前,剧中的笑声也是这里的现场观众发出的㊂为什么要敞开 第四面墙 让观众在场呢?仅仅是为了录入现场的 笑声 吗?有些主持人在录制节目时,现场没有观众,就觉得死气沉沉,没有 人气 ,所以常出差错㊂相反,在直播或者现场有观众参与录制时,就精神抖擞㊁语言流畅㊂因为现场观众的反应也反过来影响了节目主持人,现场观众与节目主持人有一种现时的心理交流㊂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 观众效应 ㊂观众效应 属于心理学家库尔特㊃勒温(K u r tL e w i n)所说的 心理场 : 一个人所有的心理活动是在一定时期内,同时存在的互相依存的种种因素之和㊂ ①电视通过各种技术,实现屏幕内外的信息交流㊁情感共享㊂它不仅可以使身处现场的观众实现心理交流,还可以让电视机屏幕前的观众获得 在场 的心理感受,产生参与的愿望㊂如现在流行的真人秀或新闻直播节目,都非常注意调动场外观众的情绪,使其参与到节目中来㊂面对电视屏幕前 不在现场 的观众,播音员或主持人虽然不能与他们形成直接的 即时反馈 ,但是,不能忽视这种无形的 心理场 的存在㊂可以通过电话连线㊁网络微博等,与场外观众进行互动沟通㊂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要关注传播终端那些 看不见 的观众,进行交流式传播㊂电视新闻录播或直播具有与事实同步的特点㊂1997年香港回归,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从6月30日6ʒ00至7月3日6ʒ00进行了长达72小时的直播,同步展示了20世纪末最大的新闻事件㊂无论是录播还是直播,都要注意电视新闻传播 现在进行时 的叙事方式㊂沃尔夫㊃里拉曾经这样评价电视传播:它给我们的起居室里增添了一扇窗户,你只要按一下电钮,就能接收整个世界㊂你无需离开那舒适的沙发椅,或者是走到我们安适的四墙以外,就能看一场足球比赛㊁国王的加冕典礼 因为它发生的①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1页㊂。
第2讲 视听语言的心理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正是认为一个好的格式塔都会引 起一种矛盾的反应——既想保留它;又要改造 它。想保留它是因为它看上去舒服;想改变它 是因为当人们适应了后使会感到单 调乏味、缺 少刺激性,而这种要求改造它的趋势往往占上 风,因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
变化与统一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变化是绝对的, 统一是相对的。
异质同构论
格式塔心理学
阿恩海姆的学说的传播,为装饰艺术、 绘画有关形式美的原理、法则的阐述找 到科学的依据。
形式美的原理为变化与统一。统一使人 感到谐和、安适、稳定 、呈静感;变化 则为活泼有趣、呈动感。
格式塔心理学
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格式塔心理学
由于简化原则支配着形、色、构成、 位置、定 向等要素,使它们呈规则状,这样便激不起内 在的紧张,不具有“完形压强”, 使之与知觉 追求简化相一致,人的内在需求得到了满足, 因而感到了和谐。与此相反, 当形、色、构成、 位置、定向等呈不规则状,便产生变化,出现 “完形压强”。 由于力的 变幻,从而引起了 紧张,唤起了人们的注意和好奇心
这种选择就是大脑对外界信息的过滤和调节。 而这种过滤、调节功能实际上就是人的“注 意”的心理机制的体现。
“注意”的心理机制
“注意”的指向性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在某 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 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的 对象上,并深入下去——心理活动不仅 离开无关事物,而且对无关的活动进行 抑制。
针对这两种错 误倾向,阿恩海姆写出了《艺术与 视知觉》,他深入浅出地运用了格式塔心理学派 的异 质同构论去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提出了在 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尤其是视知 觉)、 组织活动(主要在大脑皮层中进行)以及在情绪之 间存在着根本统一的理论。 强调了 “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 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
《视听心理学》学生讲义
视听心理学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简介: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影视制作与欣赏心理方面的知识,为影视制作打下坚实的心理学基础。
主要讲授视觉与听觉的生理机制与生理基础;色彩心理;视觉构成;立体构成;音乐与音响的构成与欣赏;视听结合的多通道信息处理等知识。
内容提要:本讲义系统介绍了《视听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应用,讲义大体可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视听心理学这门学科及其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第二部分,重要从视觉刺激的颜色、图形、空间、运动四个特性介绍了视觉心理及其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主要从听觉刺激的类型及其空间特性出发,介绍听觉心理及其在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最后一部分,主要讨论了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视听结合问题。
目录第一章视听心理与教育技术第二章视觉概述第三章颜色视觉第四章图形视觉第五章空间视知觉第六章运动视觉第七章听觉概述第八章音乐听觉第九章言语听觉第十章噪音与教学第十一章听空间知觉第十二章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视听结合问题参考文献第一章视听心理与教育技术学习目标:1、说明视听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方法。
2、阐述视听心理学理论对教育技术的意义。
视听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视、听心理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是教育技术学的基础,对现代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视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人类视听心理现象人类的视听现象是同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极为普遍的现象,我们对它可以从多个层面加以阐释:它既包括视听觉生理现象,比如色盲、色弱、视听力损伤与耳聋等,还包括视听觉心理现象,比如视听觉适应、疲劳、视听空间方位的知觉,颜色、图形、运动视觉,音乐、言语、噪音听觉,视听错觉,听觉中的声音掩蔽等心理现象。
(二)人类视听心理规律人类视听觉心理规律主要包括:视觉认知心理规律、听觉认知心理规律和视听多感官、多特征整个规律。
(三)人类视听心理规律的应用人类视听心理规律,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构图、造型、用色,音乐、播音、说、唱,建筑、服装设计、电影电视等;在工业工程、医疗临床上也有着广泛的运用,比如工程建筑中的室内照明设计、色彩、空间设计、防噪抗噪设计,生产流水线、仪表仪器等设计,视觉障碍、损伤的治疗与康复、助听器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教学中已越来越多地引入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结合传统媒体传播教学信息,以提高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第三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3.2.1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要素 在教育传播中,构成传播系统的要素包括教育 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媒体、通道、环境 等。 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传播系统中具备教育教学活动能 力的要素,是系统中教育信息的组织者、传播 者和控制者,如学校中的都是、社团中的指导 者、学生家长等。
现代教育技术
——理论与应用
第三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3.1 视听教育理论 视听教育理论研究如何利用视觉、听觉 感官的特点和功能,提高教育信息传递 的效果。它的心理学基础是以行为主义 心理学为背景的视感知规律、听感知规 律和“经验之塔”理论。
3.1.1 视感知规律源自1、人眼的视觉特性 视觉的光谱灵敏度 光源的辐射功率是一个与视觉特性无关 的客观理量,但是人眼对辐射功率相同 而波长不同光的敏感程度不同。这是由 于波长越短时人眼中的光学介质的吸收 作用越强,而波长越长时人眼感光细胞 的敏感性越差。
传播的类型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包括面对面的直接传播和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 传播。 直接传播主要是以语言表达信息,或用表情、 姿势来强化、补充、修正语言的不足。 间接传播是以媒体为中介,如电话、电报、电 视、书信等进行信息交流。 人际传播的目的是:①沟通②调节。
哈斯效应 当内容相同的两个音相继到达人耳时, 仅当每二个音延迟时间达到35~50ms后, 才会感受到有延迟音出现,即哈斯效应。
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
双耳效应 由于人头部近似于一个球体,双耳又位 于头部的两测,如果声源不在双耳连线 的中点垂直面上,则声源以耳的距离就 不相等,从声源发出来的声音到达两耳 的时间就不一样,相位也不一样,相位 也一样,声音的声压级因头部的遮蔽作 用而有差异,这就是双耳效应。
视听心理学研究中的多感官知觉融合
视听心理学研究中的多感官知觉融合多感官知觉融合是视听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研究了人类如何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信息的综合,来感知和认知外界世界。
多感官知觉融合是人类感知机制中的基本环节之一,对于我们对于外界事物的理解和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多感官知觉融合的意义、机制和应用。
多感官知觉融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多感官知觉融合可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同时利用多种感官信息,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外界信息的特征和属性,从而减少误判和错误判断的可能性。
其次,多感官知觉融合可以增强感知和认知的效率。
不同感官信息的融合可以提供多种角度和不同层面的信息,使我们能够更快速和准确地做出决策和行动。
最后,多感官知觉融合对于人类情感和情绪的表达和理解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视听等多种感官信息的综合,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进行社交互动和沟通。
多感官知觉融合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感觉系统、大脑皮层和注意等认知过程。
研究表明,感官信息的融合首先依赖于感觉系统的初级处理,即在感官器官中对不同感觉信息进行初始的编码和处理。
然后,通过感觉信息在脑内传递的通路,这些信息进入到大脑皮层中进行进一步的融合和整合。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感觉信息在大脑中的特定区域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最后,在感知和认知过程中,注意的调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意的引导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选择和整合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从而形成完整的感知。
多感官知觉融合的研究在不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人机交互领域,多感官知觉融合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交互效果。
通过将多种感官信息结合起来,比如在虚拟现实中同时感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我们可以创建更真实、更沉浸式的交互环境。
这为虚拟现实游戏、模拟培训和远程教育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医学领域,多感官知觉融合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视觉和听觉等感官信息进行融合,可以开发出更准确、更可靠的医学检测和诊断方法。
以正视听的详细解释
以正视听的详细解释
正视听是指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和看法,虽然我们可能不同意
或者不赞同对方的观点,但是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想法并认真倾听。
这种态度能够促进良好的沟通和理解,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正视听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接受对方的观点,而是在表达自己观点
的同时,也愿意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正视听是一种积极的沟通技巧,它能够增
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当我们展现出正视听的态度时,对方
会感到被尊重和重视,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正视
听也有助于减少冲突和误解,因为当我们愿意倾听对方时,就能更
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工作场合,正视听也是非常重要的。
领导者和同事们都应该
展现出正视听的态度,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促进团队合
作和工作效率。
通过正视听,可以更好地理解团队成员的需求和想法,从而更好地协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正视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它能够促进良
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和误解,提高工作效率。
展现正视听的态
度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能够让他人更好地理解我们,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混淆的视听的技巧
混淆的视听的技巧混淆的视听技巧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操纵手段,用于在传播过程中误导听众的观点、引导他们对信息的理解产生偏差。
这些技巧通常以一些心理学原理为基础,通过使用特定的语言、音调、图像和其他视听元素等来达到操纵的目的。
一种常见的混淆视听的技巧是使用模糊和含糊的语言。
这种技巧通过故意使用不明确或模棱两可的措辞,使听众对所传达的信息产生歧义。
这样一来,听众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解读,而解读出与原意不符的意思。
例如,政客在演讲中可能会使用一些故意模棱两可的措辞,以此来回避真正表达自己的立场或意图。
另一种混淆视听的技巧是过度强调或夸大某些话语或声音的效果。
这种技巧常见于广告或宣传中,通过使用高亢、夸张的语气或声音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这样一来,听众会更容易被这种声音所影响,从而倾向于接受所传达的信息,而不会过多地质疑或思考。
此外,混淆视听的技巧还包括使用视觉手法来引导听众的注意力。
通过使用特定的图像、颜色和平面设计,可以使某些信息更具吸引力或更易于被记忆。
通过巧妙地利用这些视觉元素,人们可以操纵观众对信息的感知和理解。
而且,混淆视听技巧还可以通过特定的视频剪辑、音频混响和音效的使用来创建不同的情绪氛围,从而影响观众的情绪和态度。
最后,混淆视听的技巧还包括使用暗示和暗示。
通过使用暗示性的语言或图像,可以激发听众的潜意识,并影响他们对信息的感知和理解。
这种技巧常用于广告和销售中,通过暗示某些产品或服务与成功、幸福或吸引力等因素相关联,从而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总而言之,混淆视听的技巧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操纵手段,通过使用模糊的语言、夸张的声音效果、视觉手法和暗示等手段来误导和影响听众的理解和观点。
了解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辨别和理解媒体和广告中的信息,从而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
心理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①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是教学中的客体,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②教学媒体:媒体为传播信息习者行为的教学信息的媒体就是教学媒体。
<包括A非投影视觉辅助,如黑板、实物、模型、B投影视觉辅助,如投影仪、幻灯机等;C 视听辅助,如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D听觉辅助,如录音机等。
>③教学环境:是学生所接触到<包括A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B 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风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3、学习与教学三过程:①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②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等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是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的测量、评定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
4、观察法:由由者直接观察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5、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6、个案研究法: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7、反省思维:指一种能够对自分析、评定的思维能力。
8、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9、个体心理发展8阶段:①乳儿期(0-1岁);②婴儿期(1-3岁);③幼儿期(3-6、7岁);④童年期(6、7岁-11、12岁);⑤少年期(11、12-14、15岁);⑥青年期(14、15-25岁);⑦成年期(25-65岁);⑧老年期(65岁以后)。
10、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个人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心理学论文
视听心理学在在线学习网站的应用及影响人脑通过接受外界的刺激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而外界给予人的刺激无非就是视觉和听觉的信息。
这些信息会使人的情绪发生改变,在听觉上,比如当听到恐怖的声音时人们往往内心是害怕的,情绪是紧张的而当听到节奏欢快的音乐时,心情往往会跟随着音乐变得轻松愉快……在视觉上,据统计,当同一种简单的物品让人们识记时,听言语描述是28秒,看线条图是1.5秒,看黑白照片是1.2秒,看彩色照片是0.9秒,看实物是0.4秒,由此可见不同的视觉呈现方式得到的识记速度是不一样的。
那么对于学习来说,用怎样的视觉呈现方式或者听觉呈现方式能够向学生更好的传递知识呢?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速度飞快,网络的普及,学习的方式也越来越趋向于网络化,网络课程日渐流行,已然已经成为了教育、学习的重要的途径之一。
而MOOC的出现更是将网络课程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缩写。
MOOC课程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它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在家即可学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课程,同时也突破传统课程人数限制,能够满足大规模课程学习者学习。
MOOC课程具有较高的入学率,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辍学率,这就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按时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这种种优点都是MOOC能够快速受人青睐的重要原因,但是作为教育技术的学生我认为除了上述那些优点之外,还有
不可或缺的原因就是网络课程的展现形式。
只有展现形式夺人眼球,人们才会愿意去接触网络课程,去深入学习,而这种展现形式则是靠视听技术实现。
对此,我认真仔细地浏览了“MOOC中文分享平台”,而后总结了以下几点MOOC的特点以及视听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首先,先来说说“MOOC中文分享平台”的首页。
网络课程的首页是整个学习网站的门面。
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确实,人们总是有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所以网站首页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浏览者对整个网站的喜好,决定了浏览者下一步是选择继续浏览学习还是关掉网页说再见,所以网站首页这个看似内容不多的页面极为重要。
当我们打开一个网站的首页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去首先去寻找页面中的导航栏,因为它是依据整个网站所有的内容凝练出的关键词,特别是对于新体验者来说,导航是学习网站的指引者,越清晰明了的导航越会抓住学习者的眼球,所以网站导航栏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导航的位置要放在符合人们视线的位置上,一般人们第一眼视线会落在收看物体的黄金分割线处,如果一个网站的导航放在网页的下方或设计的很复杂很隐蔽,对于新体验者来说很容易造成厌烦感,所以导航栏的设置时不妨可以遵照人们的视觉规律,将其放在网页约三分之一处,明显易查。
其次导航栏中的词语要在具有代表性的同时还要保证字号适中,字体合适,避免与正文内容一致。
打开“MOOC中文分享平台”首页,作为一个大规模的网络课程平台并没有像我原来想象的那样复杂,而是整体布局很简洁明快:页面的导航简单明了,仅仅包含了“首页”,“资讯”,“课程”三个栏目。
导航条选用了清新的淡紫色。
紫色,高贵神秘的颜色,代表权威、声望、
深刻和精神。
这样的心理暗示作为学习类网站的导航颜色再合适不过了,不但醒目有清晰的视觉感,而且可以让学习者平静心情,以最佳的心情态度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同时此网站的导航放在了页面的上方中间位置,虽不见得是黄金分割线,但是绝对在当打开这个网页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找到导航,起到了直接明了的导向作用。
接着导航往下就是最新资讯信息栏,这个环节的设置都是选取了当下最热的实时资讯再加上图片及文字的搭配,一个图文并茂的栏目很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而这些资讯精心的选取了不同方面的内容,富有创意的图片与精炼的文字结合再加上排版整洁,在给人一种高大上的视觉感的同时也颇具实用性。
但是这部分内容在整个首页所占的比列大概只有三分之一,这也是网站设计者独具匠心之处,如果这一栏目的内容很多,即使排版很整齐的情况下,整个网页就会显得内容很庞大,视觉上容易造成疲劳感,有内容庞杂繁复之感,难免会心生“惧意”不敢继续学习下去。
对于主要内容也就是网站的课程内容的设计占据了整个首页的三分之二,课程内容具有简单清晰的分类,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直接选择想学习的科目和名校。
也可以通过在搜索栏里直接搜索想要的内容。
如此巧妙的设计,会最大限度的减轻学习者心里的学习压力,从而让学习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绩效的提升。
接下来是“MOOC中文分享平台”的子页面,同首页面一样,子页面的设计依旧是按照简约大气的风格。
因为这本就是一个学习类网站,所以并不需要什么动画啊,浮标啊作为点缀,那样不但让网站不伦不类,反而会给人眼花缭乱认不清主次的感觉,所以像这样简简单单的风格再
好不过了。
进入二级菜单后,如果你想要学习什么科目,便可直接点击进去。
子页面的导航条和首页面的导航条完全保持一致,给人统一之感,不会让人觉得视觉跳动混乱,好像又进入了不同的网站。
导航条下面的布局依旧是有条不紊,将各种内容整整齐齐的规划:在最醒目的位置,导航条下面、首屏正中间的位置上放置学习者做选择的课程,让人一眼就能看到,毫不怀疑的确定学习目标;配以相应的图片和几个关键字及开课时间,内容并不多,但足以让学习者了解这是否为自己想学习的科目;课程下面是课程概述、课程大纲、知识背景等于本门课程相关的基本文字材料,没有图片装饰,没有动态效果,给人严肃认真之感;那么多的文字材料,排版也是必须要讲究的,不然密密麻麻一片,我想不会有人有兴趣读下去的,而此网站则利用了不同的字号来区分标题与正文,段落清晰明了,同时调整了适当的行间距让那么多文字整齐的呈现,既不紧凑又不显稀疏;在屏幕偏左一边安排了一栏最新课程,方便学习者快速了解最新的课程情况,不用费事查找,省时省力;这些热门课所占的地方并不多,而且又是在靠左的位置而非屏幕正中,所以并不会给学习者造成视觉混淆,分不清主次的感觉。
也许我的体验并不全面,但是我已经能够领悟到视听心理学在MOOC平台中的重要应用了。
其实不单单是MOOC平台,还有很多今年来日益兴起的、不用于传统课堂的网络学习方式都是在视听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才得以让大家接受的,比如MOODLE平台、微课、翻转课堂等等。
如果说把利用网络在线学习比作是一个卖东西的过程,那么那些学
习课程的视频、案例等着资料就相当于商品本身,而在线学习网站就是陈列商品本身的橱窗、货架及装饰商品的包装。
要想让商品畅销除了要保证商品本身的质量外,商品的摆放、陈列方式及外包装也绝对是影响销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视听心理学理论此时就是点缀橱窗的琉璃、整理货架的店员、包装商品的礼盒,它能将种类繁多的商品分类摆放,让数目庞大的商品整齐排列,它能通过小小的点缀让原本枯燥的商品也灵动起来。
虽说学习网站主要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学习,好像过分强调什么视觉效果听起来有点儿不妥,但是仔细想想,一本书尚且有目录分类,那一个网站更需要利用视听心理学理论将内容分门别类规整的呈现了,这样才能便于学习,从而利于学习。
其实大家都懂得自己呈现出的作品要想能被大众接受首先就要符合大众的视觉,只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便是视听心理学的黄金法则。
所以其实早在不知不觉中,视听理论早已渗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了,它低调的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