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读懂散文的方法 公开课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散文二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散文二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6*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体会哲理性散文的特点,理解作者观点。
2.通过批注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生命的人文内涵,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
3.赏析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生命观,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领会生命的人文内涵,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一闲话“生命"“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赋得古草原送别》(节选),相信每个同学都会背,这首诗歌颂的是谁的生命?(学生:小草的生命。
)那么在诗人的眼中,小草的生命是短暂的还是永久的?(学生:永久的。
) 你认为生命是永久的还是短暂的呢?请举例回答。
(学生思考一分钟,自由回答。
)下面我们来看看作家严文井的答案。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6课《散文二篇》中的第一篇《永久的生命》。
二朗读“生命"播放朗读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静下心来聆听。
1.请同学们按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同学毛遂自荐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停顿、感情等方面评价。
(重点字音)3.请找出你最有感触的句子,说一说你的理解。
(可结合自身实际)三探究“生命”1.独立思考:初步感知内容。
通过前面多形式的朗读,你对文章的内容产生了哪些疑问呢?下面请同学们用“你问我答"的形式考考你的同学,你指名提问,对方作答。
①第1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小,对生命中的事不能做主。
②第2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比喻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③阅读第3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2.小组讨论:结合旁批理解课文。
同学们都知道,自读课文的学习离不开旁批,相信同学们在自读的时候就有在思考旁批中的问题,你独立解决了吗?你还能不能加上其他的旁批?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交流学习。
公开课《如何读懂散文》教学设计
公开课《如何读懂散文》教学设计《如何读懂散文》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总结、运用读懂散文的方法,提升散文阅读效果。
2、树立散文解读意识。
【重点难点】树立散文解读意识。
【复习方法】链接中考,讲练结合【复习过程】教学环节1:一.导入:散文,有神韵与灵性的感悟,又有芬芳与飘逸的魅力,一段段发人深思的文字,一条条闪闪发光的哲理,好象星星划过夜空的亮迹。
在这里,能读懂寂寞的人最不寂寞,能读懂孤独的人最不孤独,能读懂忧郁的人最不忧郁,能读懂痛苦的人最不痛苦,能读懂快乐的人最快乐,能读懂幸福的人最幸福。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的是中考散文阅读的复习指导。
在近几年中考中,散文阅读部分,得分情况很不是很理想,同学们也有很多的困扰,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课堂调查1、询问学生平时完成散文阅读题得分的情况。
(学生回答:平均8—10分,失分较多)2、询问学生完成散文阅读时感到困惑的或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如下几方面问题:1)不知道如何着手回答;2)答题后没把握。
3)不知道如何组织答案;4)要点不全面;5)答得太多,不会筛选;6)答非所问。
存在的问题归类幻灯片——1、对文本的研读不够2、审题偏差或不全面3、答题方法、思路不明确本节课,我们重点来探讨如何读懂散文。
老师给大家一种方法:读散文时考虑这三个问题,一写什么二怎样写三为和写,我们具体来看一下:(1)读题目推主题,读出写什么。
近年来,中考热点有:景物情志类、乡土情思类、文化哲理类。
景物情志类一般表现的主题···(2)读内容读写法,读出怎样写。
读内容,重点掌握先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写法方面,我们来回顾一下。
修辞、结构、表达方式,此外还有象征···(3)找句归纳主旨。
我们来看实例,痛,谁也不会忘记。
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
快速读懂散文的方法 公开课资料
11.第⑶段中,作者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内容上:点明主题,引发读者思考,与主题呼应,同时为 下文描述寒冷做铺垫。结构上,总领全文,揭示主题。 总领全文,为下文写寒冷做铺垫,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以 前的冷,引起下文对冷的理解。
(1分)
(2分)
(1)说明了过去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体验寒冷程 度不够深刻。(2分) (2)引起下文,为寒冷体验的叙述和对寒冷的感悟做铺 垫。(2分)
11.第⑶段中,作者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2.第⑷段说:“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 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 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分析它的表 达特色和表达效果。(4分)
13.从文中概括作者回忆中的“寒冷”有哪些“异乎寻常” 的味道。(6分) 14.第⑴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 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 (6分)
14第⑴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 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 (6分)
体现了作者对寒冷的渴望,对现代人将冷拒之门外的无奈,对寒冷 的喜爱;寒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寒冷还会来的。 首尾照应,开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是为引起下文人们不知 冷暖;结尾说“寒冷还会来”是承接上文所说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 之盐,是不可缺少的。(4分)
写作对象 文章线索 文章主旨 写作对象 文章线索
《柴禾》《荷叶》 《上善若水》 《寒冷的味道》
(二)理清“思路 ” 首先指出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1-2);
3-4寒冷带来非同寻常的美景。 5-6寒冷培育的疼痛刻骨铭心。 7-8寒冷使精神处于亢奋状态。 9 寒冷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散文阅读方法 整体阅读优秀 ppt课件
专题一 读懂散文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文体知识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 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 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 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感悟的一种文体。
认识散文文体特征
二、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 ①取材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 比等。 ③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 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6.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 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 人物事件中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 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作者对社会、人 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富于理 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 生活尖锐地揭示或评价。
一:关注“标题”, 整体把握
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
因为状物散文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首选,所以
下面重点介绍其读法。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 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 →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 情言志,升华主旨
1.要注意理清文章脉络,沿着从表象到精神的顺 序把握所写之“物”的特点。 2.要把握所写之“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 进而把握所言之“志”(情)。 3.把握内容类别,辨识表现手法。 状物散文从内容上可分为托物喻人、托物抒情、 托物寓理三种。通过描绘事物的特征,曲折地表 现人物形象风貌的,是托物喻人;通过描写客观
⑧与苏东坡心境同样苍凉的还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万历十一 年二月,54岁的戚继光受张居正牵连,由蓟镇总兵贬为广东总兵。那 是一个清秋时节,他登上梅岭时,一弯明月挂在天际,他写下这样一 首诗:“五岭山头月半弯,
怎样读懂散文ppt课件
9
以“形”探“神”找“通”
• 形(形象)——人、景、物、事 • 神(主旨)——情、理、志、趣
形(人、景、物、事) 神(情、理、志、趣)
10
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记梁任公 先生的一次演讲》 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小狗包弟》 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人是一根 能思想的苇草》
触“竹”生情,既回顾了当年血雨腥风中的艰苦
斗争情景,又使抽象的斗争历史,通过千枝万叶、
盘根错节的“青青翠竹”,而变得有血有肉,可
感可触了。
3
• 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茅竹滑下
山来了么?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 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下了溪水,转入大 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去吧,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 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 着你们——井冈山的翠竹啊!快快地去吧,带 去井冈山人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的干劲,也 带去井冈山人的风格吧。
点
观点态度
6
一.读懂散文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 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 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 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 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 关注。
• 4.结尾
散文精选公开课教案
散文精选公开课教案篇一:散文名篇欣赏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散文的定义、特点以及常见体裁,并通过欣赏散文名篇,提升对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名篇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难点:对散文名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散文名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名篇,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周作人的《说苦》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引入散文的概念,向学生解释散文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对散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Step 2 散文名篇欣赏(30分钟)教师播放选取的散文名篇,如鲁迅的《狂人日记》。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听、看、思考、感受,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散文的魅力。
Step 3 分析散文名篇(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散文名篇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内容分析:主题、情感、描写的对象等。
2. 文学手法分析:修辞手法、排比、对比等。
3. 文化背景分析:结合作者时代背景,分析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Step 4 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散文名篇进行讨论和分享,分享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形成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Step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总结散文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对散文的欣赏和写作进行思考。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散文作品,提升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指导学生进行散文写作,让学生通过模仿名篇的写作风格,提升自己的文学写作水平。
篇二:散文写作方法探究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散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撰写精美的散文作品。
教学重点:散文写作方法的探究和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运用散文写作方法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阎连科的《面包》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请学生回忆并总结他们对散文的印象,引导学生观察散文作品的特点和写作风格。
最新如何快速读懂散文教学课件
达及作用。
17.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 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
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 见大,深化主旨。
解析:本题较难,需体会作者对大西北的 感情并将其与对戈壁石的喜爱综合在一起。
文章主旨如何表述
用了什么手法
本文通过写什么,表现什么, 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文 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 作品的背景、作者等,这些都是 尤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部位。
14.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 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 分)
答: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用意:突出 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和人的顽强意志。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察对所举事例的 理解。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_答__:__大_西__北__环__境__的_恶__劣__与__生__命_的__顽__强__会__让_人__经__受__历_____ 练而变的坚强。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注意把握文章的关键 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或句子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 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了 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 例如07高考全国卷Ⅰ《总想为你唱支歌》,左公 柳—顽强地负起生命的全部使命,民勤人—肯吃苦, 敢闯荡,内心充满渴望。有了这些词语的把握,我 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作者情感的脉络。
《总想为你唱支歌》主旨:
这篇文章通过对左公柳、民勤人、胡杨林、 戈壁石的描写,赞美了大西北顽强不屈的精神 和刚毅的生命力,呼唤人们为改变大西北付出 行动,坚信大西北会重现它的美丽。
课外阅读之散文阅读指导公开课优秀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之散文阅读三步曲教学目标:1、了解在课外阅读中的粗读、细读和赏读,并初步学会运用。
2、使学生在阅读欣赏中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先粗读再细读最后赏读的方法阅读优美的写景散文,结合分析理解语句的方法,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发兴趣。
1、师:你喜欢读书吗?是怎么读的?2、学生交流。
3、看来同学们还都有自己的办法,你想让自己读书收获更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课外阅读的读书方法。
二、结合文本,指导学习读书方法。
(一)学习粗读。
1、出示要求:不出声,快速浏览《春》这篇文章,着重看看文章的开头结尾及各段的开头,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春天?1.5-2分钟2、学生交流。
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春》这篇文章主要是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分别描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及人们在春天的活动。
3、回顾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做的: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这就是粗读。
(二)学习细读。
1、粗读之后,发现文章很吸引人,我们就可以进行细读。
2、出示要求:小声地读《春》这篇文章,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画出相关的好词佳句,做好简单的批注。
5分钟3、交流:你觉得文章想表达什么?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这句话写出了XX的XX的特点,表现出作者XX的情感。
4、回想你的活动,如何进行细读:小声读文,划出相关语句,思考表达的情感。
(三)学习赏读。
1、划出好词佳句后怎么办呢?我们就要欣赏着读,就是“赏读”。
2、出示要求:选一处你最喜欢的语句,放声读一读,结合分析语句的方法,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3分钟3、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收获呢?说理解,指导朗读。
带领赏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句话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从新的、生长着,我们感受到……,从小姑娘、花枝招展,我们感受的……,从健壮、铁一般的,我们还感受到……。
散文阅读解题步骤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三.审题干、定区位
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有效信息,从题 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突破口,确保准确答 题。审题干都审哪些内容呢?
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当代文阅读题干 设置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创设情境、设问 角度和命题意图。
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把握方向,遵照 方向,就能少走弯路,提升答题准确性。
第10页
第22页
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 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 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冬霖景象,又是一 个说不出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 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一个小村子里, 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 丫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图上,再洒 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 不成墨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关键点 景致进去,则门前能够
第28页
第三步:审题干、定区位;抓语词、定重点; 多联想、定答案
1.(1)作者认为冬景有“一个特殊情调”, 假如用文中两个字来概括,应是 。
[解析]A.审题干,定区位。找到需要找句 子,在文章第三自然段最终。
B.抓语词,定特点。读句子“但对于江 南冬景,总以为是能够抵得过北方夏夜一个 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个明朗情 调”。这是一个判断句,抓住其中“便是” 这个词,答案显然就在其后面。
第16页
解题步骤
一.明确内容 二.明确文体 三.审题干、定区位 四.抓语词、定重点 五.多联想,定答案
第17页
实例评说
六.解题示例
抒情散文——借景抒情——主旨: 景之特点与人之情感相通处
江南冬景
郁达夫
第18页
江南冬景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人,总都道围 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 干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人家, 不论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 而躲在屋里过活两三个月生活,却是一 年之中最有劲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无 须说,就是顶喜欢活动小孩子们,总也 是个个在怀恋,因为当这中间,有萝卜, 雅儿梨等水果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 初一元宵等热闹节期。
如何读懂散文用.ppt
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渲染气氛。 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④为下文作铺垫。
⑤推动情节发展。
(3)布局谋篇的技巧
承上启下 、统摄全篇、详略主次、 行文线索 、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画龙 点睛、设置悬念、点面结合、深化升华 主旨等
•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平实 (2)生动、形象、明快 (3)深刻、隽永、含蓄 (4)华丽、优美、典雅 (5)幽默、诙谐、辛辣
(二)、散文阅读技巧
读懂散文的根本是要从散文行文的固 有规律去把握。 1.审标题,明对象,捕捉阅读线索 2.找线索,理思路,梳理行文脉络 3.观全文,明情理,领悟深层意蕴(找 关键语句:议论、抒情、过渡句)
• 4、表达方式活。茅盾名篇《白杨礼赞》, 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 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 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 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 “神不散”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 三、散文的分类
• 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 (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 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 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 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 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 辆纺车》、鲁迅的《五猖会》
• 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 •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
主旨:通过叙述邻人有感于柯基犬对他的 态度而种植紫苏从而改变了整个楼宇里的邻 里关系的故事,表达了现代城市中,只要人 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就能够形成融洽的关系 的观念,歌颂了人人付出的善德善行。
快速读懂散文的方法 公开课资料
(四)领会“主旨 ” 寒冷不仅仅是冬天,寒冷更代表着人生的道
路上的曲折坎坷。 在季节中,没有寒冷就没有
春天的到来,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没有坎坷曲
折,也就没有完整的人生。
遭受挫折乃至磨难等人生的“寒冷”更是生
命的成长规律,人需要“寒冷”以发挥生命潜质
,锻炼意志品格,使自己坚强勇敢。
读懂是前提,答对才是硬道理。
2分2引起下文为寒冷体验的叙述和对寒冷的感悟做铺14第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
散文阅读专题复习 ——读懂与答对
《寒冷的味道》
文学类文本阅读《寒冷的味道》(20分)
题号 11题 12题 13 题 14题
满分
均分
Hale Waihona Puke 4分1.87分4分
3.52分
6分
5.31分
11.第⑶段中,作者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2.第⑷段说:“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 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 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分析它的表 达特色和表达效果。(4分)
13.从文中概括作者回忆中的“寒冷”有哪些“异乎寻常” 的味道。(6分) 14.第⑴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 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 (6分)
14第⑴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 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 (6分)
体现了作者对寒冷的渴望,对现代人将冷拒之门外的无奈,对寒冷 的喜爱;寒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寒冷还会来的。 首尾照应,开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是为引起下文人们不知 冷暖;结尾说“寒冷还会来”是承接上文所说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 之盐,是不可缺少的。(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禾》《荷叶》 《上善若水》 《寒冷的味道》
(二)理清“思路 ” 首先指出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1-2);
3-4寒冷带来非同寻常的美景。 5-6寒冷培育的疼痛刻骨铭心。 7-8寒冷使精神处于亢奋状态。 9 寒冷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然后写回忆中寒冷的味道(对寒冷的体验)(3-10)
•开头说人们对生活中“寒冷”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2分) 结尾说人需要“寒冷”以发挥生命潜质,锻炼意志品格,使 自己坚强勇敢。 (2分) (或经历“寒冷”不仅是生活的自然规律,而遭受挫折乃至 磨难等人生的“寒冷”更是生命的成长规律(或2分)) 文章由实到虚,首尾呼应。(2分)
读懂与答对
1、读到位(阅读环节) 2、想到位(理解环节) 3、写到位(表达环节)
11.第⑶段中,作者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内容上:点明主题,引发读者思考,与主题呼应,同时为 下文描述寒冷做铺垫。结构上,总领全文,揭示主题。 总领全文,为下文写寒冷做铺垫,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以 前的冷,引起下文对冷的理解。
(1分)
(2分)
(1)说明了过去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体验寒冷程 度不够深刻。(2分) (2)引起下文,为寒冷体验的叙述和对寒冷的感悟做铺 垫。(2分)
11.第⑶段中,作者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2.第⑷段说:“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 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 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分析它的表 达特色和表达效果。(4分)
13.从文中概括作者回忆中的“寒冷”有哪些“异乎寻常” 的味道。(6分) 14.第⑴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 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 (6分)
散文阅读专题复习 ——读懂与答对
《寒冷的味道》
文学类文本阅读《寒冷的味道》(20分)
题号 11题 12题 13 题 14题
满分
均分
4分
1.87分
4分
3.52分
6分
5.31分
6分
2.14分
作用
探究表达意图
内容 得分低
如何快速读懂一篇散文?源自(一)关注“标题 《烟花三月 下 扬州》 ”
时间 动作 趋向 对 象
(四)领会“主旨 ” 寒冷不仅仅是冬天,寒冷更代表着人生的道
路上的曲折坎坷。 在季节中,没有寒冷就没有
春天的到来,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没有坎坷曲
折,也就没有完整的人生。
遭受挫折乃至磨难等人生的“寒冷”更是生
命的成长规律,人需要“寒冷”以发挥生命潜质
,锻炼意志品格,使自己坚强勇敢。
读懂是前提,答对才是硬道理。
最后写对寒冷的感悟。
(三)借助“关键 (12)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 ”
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 壮丽的风景? (14)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 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 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 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15)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 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16)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14第⑴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 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 (6分)
体现了作者对寒冷的渴望,对现代人将冷拒之门外的无奈,对寒冷 的喜爱;寒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寒冷还会来的。
(0分)
首尾照应,开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是为引起下文人们不知 冷暖;结尾说“寒冷还会来”是承接上文所说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 之盐,是不可缺少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