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员支教队的制度建设
支教老师管理制度
支教老师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中国各地支教活动的不断展开,支教老师的管理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支教老师面对的是一个偏远地区的教育环境,如何有效地管理支教老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生活品质,成为了支教组织和学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支教老师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探讨支教老师管理制度。
二、支教老师管理的特点与要求1. 支教老师的特点支教老师是远赴偏远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多数来自城市,对乡村的环境和条件不太适应。
在教学上,他们需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
在生活上,他们需要适应乡村的饮食、住宿和交通等方面的条件。
因此,支教老师的管理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教学和生活需求。
2. 管理要求支教老师的管理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关注教学效果:支教老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需要关注教学效果,提高支教老师的教学水平;(2)关注生活品质:支教老师需要适应乡村的生活条件,管理者需要提供合适的食宿条件和工作环境,保障支教老师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3)关注师德师风:支教老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管理者需要加强对支教老师的管理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和专业水平。
三、支教老师管理制度的建立1. 管理体制对于支教老师的管理,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管理领导小组:由教育局领导、学校负责人、支教组织负责人等组成的支教老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支教老师的工作和生活;(2)建立管理机构:在支教地区设立管理机构,负责支教老师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3)建立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支教老师的工作职责和管理要求,确保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管理方式支教老师管理方式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督导: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对支教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指导意见;(2)生活服务:提供食宿保障和交通服务,解决支教老师生活上的困难,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3)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支教老师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学校教师支教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推动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
教师支教作为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规范教师支教工作,保障支教教师权益,提高支教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优化农村学校师资队伍,提升农村教师整体素质;2. 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3.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奉献精神的支教教师;4.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三、制度内容1. 支教对象及条件(1)支教对象: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或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
(2)支教条件: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愿意到农村学校支教。
2. 支教期限及服务范围(1)支教期限:一般为1-3年。
(2)服务范围:根据国家和地方教育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3. 支教教师权益保障(1)工资待遇:支教教师在支教期间,工资待遇按国家规定执行,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贴。
(2)职称评定:支教教师在支教期间,可按照国家规定申请职称评定,并享受与城镇教师同等待遇。
(3)工作生活条件:支教教师应享受与当地教师同等的工作生活条件,包括住宿、交通、医疗等。
4. 支教教师培训与管理(1)培训:支教教师上岗前,需接受岗前培训,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培训。
(2)管理:支教教师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管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5. 支教效果评估(1)支教效果评估采取定期检查、年度考核等方式进行。
(2)评估内容包括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师德师风、支教成果等方面。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支教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制度有效实施。
2. 学校要建立健全支教教师管理机制,保障支教教师权益,提高支教效果。
3. 社会各界要关注支教工作,为支教教师提供支持与帮助。
大学顶岗实习支教管理办法
大学顶岗实习支教管理办法为深入贯彻有关精神,确保我校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科学、规范、健康、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顶岗实习支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在强化师范生教学实践环节,创新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师范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我省教师教育改革,拓展学校服务社会的平台,实现高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良性循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第二条顶岗实习支教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我校组织师范类专业高年级学生在经过系统培训达到中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后,到农村中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
同时,发挥我校教育资源优势,采用适当方式对被顶岗的基层中学教师进行置换培训,为基础教育服务。
第三条顶岗实习支教是加强学生教师养成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要在顶岗实习支教县市建立党团组织。
要教育、引导师范生“体国情、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教师的职业理想和教育信念,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条顶岗实习支教是建立开放有序、上下衔接、培养培训一体化新型教师教育体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有效服务基础教育的平台。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人才、智力资源,积极做好被顶岗教师的置换培训工作,通过与顶岗实习支教县市多种形式的合作,密切高师院校与中学的联系,切实帮助农村中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推动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五条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开展。
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顶岗支教指导中心与教师教育中心具体负责。
各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各相关学院、附属单位具体落实。
各学院要成立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负责人。
第六条每期顶岗实习支教时间为一个学期。
选择教学条件相对较好、具备教学指导能力,生活、安全有保障的县、乡示范初、高中作为顶岗实习学校。
支教人员规章制度
支教人员规章制度
1、加强支教人员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
的思想。
2、支教人员必须服从带队负责人的统一管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维护社会公德。
3、尊重当地的民俗风情,不得以任何理由与当地人发生争吵、冲
突,如发生问题必须通过组织出面解决。
4、禁止私自外出,有事必须外出时须事先向负责人请假,且三人
以上结伴方可,并按要求按时返回驻地。
5、日常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等,禁止到
驻地周围的水库、河流、沟渠等地方游泳。
6、要遵纪守法,不破坏公物,不蓄意滋事,不酗酒,不赌博。
7、要注重仪表,文明礼貌,不卑不亢,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
斗,待人接物各方面体现出应有的精神风貌。
8、个人做好各自的工作,不得延误拖拉,及时写好经历总结。
9、支教人员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对所在单位人员要有礼貌。
10、支教人员定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修
正工作状态,力求工作最优化。
教师支教管理制度
教师支教管理制度教师支教是指城市教师到农村、边远地区进行短期或长期教学支援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教师支教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
为了保障教师支教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师支教管理制度。
一、背景教师支教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
然而,在实践中,教师支教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支教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师支教质量的关键。
二、政策支持教师支教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教师支教的任务、要求和待遇,确保教师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为教师支教提供保障。
三、教师选拔和培训教师支教需要具备一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教师。
因此,教师选拔和培训是教师支教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针对教师支教的需求,学校和政府可以组织选拔考试,选取合适的教师参与支教工作。
同时,还应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农村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
四、任务分配和管理教师支教工作应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分配和管理。
各地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支教的时间和人员。
同时,还应加强对支教教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他们遵守工作纪律,履行教学职责。
五、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教师支教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是教师支教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
政府和学校应提高教师支教的薪水和津贴,给予他们合理的物质奖励。
同时,还应为教师支教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保障他们的权益和福利。
六、教育教学指导教师支教需要得到专业的教育教学指导。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派出资深教师或专家组织开展支教指导活动,为支教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咨询服务。
同时,还可以组织教育教学研讨会和培训班,提高支教教师的教学水平。
七、学校管理和评估农村学校管理和评估是教师支教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加强对教师支教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学校三支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学校三支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三、三支队伍建设内容1.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2)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3)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落实教师待遇,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2.班主任队伍建设(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2)开展班主任培训,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
(3)建立健全班主任考核评价机制,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3.辅导员队伍建设(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
(2)开展辅导员培训,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
(3)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激发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四、三支队伍建设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制定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业务水平。
3.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4.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师德形象。
五、实施与监督1.学校三支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
2.办公室负责日常监督,定期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3.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六、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学校三支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教师支教活动管理制度
教师支教活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教师支教活动的管理,确保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依法保障教师支教活动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支教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教师支教活动的义务教育教师。
第三条政府部门应当明确支教活动的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和监督制度,加强对支教活动的指导、组织和管理。
第四条参与支教活动的教师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维护支教活动的秩序和形象。
第五条支教活动应当遵循“自愿、无偿、服务”的原则,教师应当以公益的心态参与支教活动。
第六条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支教活动的宣传,引导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支教活动中来,提升支教活动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第七条支教活动组织机构应当依法合规,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支教活动的合法合规进行。
第八条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支教活动的经费支持,为支教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第二章支教活动组织机构第九条政府部门应当设立支教活动的组织机构,负责支教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第十条支教活动的组织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支教教师的招募、培训和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支教活动的组织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支教活动的规范、有序进行。
第十二条支教活动的组织机构应当及时反馈支教活动的情况,向社会公布支教活动的相关信息。
第十三条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支教活动的监督,确保支教活动的合法合规进行。
第三章教师支教活动管理制度第十四条教师支教活动应当遵循“自愿、无偿、服务”的原则,教师不得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参与支教活动。
第十五条教师支教活动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教师不得擅自组织支教活动。
第十六条教师支教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得损害当地的社会和文化利益。
第十七条教师支教活动应当与学校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支教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十八条教师参与支教活动应当具备相关的资质和能力,接受支教活动组织机构的培训和指导。
第十九条教师支教活动期间应当遵守支教活动组织机构的相关规定,服从组织安排,不得私自离开支教地点。
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实施方案第一节:总则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提升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良好的学校党建氛围,特制定此方案。
第二节:工作目标1. 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
通过团队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其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
2. 增强党员干部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加强党员干部之间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党员干部的领导才能。
通过团建活动,让党员干部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第三节:工作内容1. 开展团队合作培训。
邀请专业培训师,组织团队合作培训课程,培养党员干部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施团队建设活动。
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团队合作游戏等,通过团队活动锻炼党员干部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设立团队荣誉奖励制度。
建立团队和个人的荣誉奖励制度,激励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团队建设活动,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 开展党组织生活会。
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组织生活会,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
5. 创新党建活动形式。
每学期举办一次党建文化活动,如党员书画展、党员演讲比赛等,丰富党建活动形式,提高党员干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第四节: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进展。
2. 组织考察学习。
每年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典型团队和优秀党建工作单位,促进经验借鉴和学习。
3. 营造良好氛围。
组织开展优秀党员、优秀团队的表彰活动,宣传鼓励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
4. 建立监督机制。
设立党员干部互评机制,每年开展党员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加强对党员干部队建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节:工作保障1. 加强宣传工作。
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的意义和效果,引导全校师生关注和参与。
支教工作实施方案
支教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城乡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实施“支教”工作,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二、实施方案1、工作选拔支教工作是一项需要特殊技能和素质的工作,为了确保支教工作能够有效地进行,需要对志愿者进行全面、细致的选拔工作。
选拔内容应包括招募人员的基本条件、民族、性别、学历及专业要求等,同时,应该将其放在多个媒体上广泛进行宣传,吸引到各类优秀人才对这项工作产生兴趣。
2、培训支教工作本身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征集志愿者后,还需要对志愿者进行必要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支教区域的地域性和文化背景、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等内容,通过培训,以提高志愿者的教育理念、教育掌握程度、民族团结意识、班级管理技能等。
3、教学计划在支教工作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制定教学计划,以确保支教项目能够按照计划逐步推进。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每个支教团队应根据所支教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每班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适当的教学计划。
计划应遵循文化多样性、实用性和适宜性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语言能力为重点。
4、具体工作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包括教学、生活、文化交流、合作协调等方面。
志愿者教学工作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多数人的实际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
同时,为了知识传递的可持续性,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在生活和文化交流方面,志愿者需要尊重、理解、包容这一文化信息,同时,志愿者需要和学生做好良好的互动,有效交流,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同时考虑实际情况,用语言、户外活动等形式, 为学生创造快乐的成长环境。
在协调合作方面,志愿者之间需要紧密协作,以促进团队的发展, 牢固树立集体荣誉概念,克服个人主义,做得更好,服务更好。
学校支教工作制度
学校支教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推进教育扶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支教工作是指我校教职工到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旨在提升当地教育水平,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第三条支教工作遵循自愿参与、平等互助、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我校教育资源优势,为受援地区提供人才支持,促进受援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第四条我校支教工作由学校支教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确保支教工作落到实处。
二、支教对象和条件第五条支教对象为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其他需要帮助地区的学校。
第六条支教教职工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二)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能够胜任受援地区的教育教学工作;(三)身心健康,能够适应受援地区的艰苦环境;(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及家长的关系;(五)符合我校教职工岗位招聘的其他条件。
三、支教时间和任务第七条支教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一年,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
第八条支教任务主要包括:(一)承担受援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推动受援学校教育改革;(三)指导受援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受援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四)协助受援学校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五)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推动受援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六)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支教待遇和保障第九条支教教职工在支教期间,享有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等待遇,并根据受援地区艰苦程度给予相应的生活补贴。
第十条支教期间,教职工的原有的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支教结束后,按原渠道返回原单位。
教师支教制度
教师支教制度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配置学校教师资源,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高速均衡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乡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及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教师支教制度。
一、指导思想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师资校际支教制度,增强农村学校师资,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队伍。
二、支教条件1、我校在职在岗教师,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3、教育教学能力强,精通业务,为学科骨干教师。
三、工作措施及要求1、派出学校管理人员定期深入所支教学校了解情况,提出支教方案,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
2、支教的老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常规》的要求,在指定支教学校认真完成所教学科的各项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支教学校的教学质量。
3、支教老师必须积极参加支教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通过信息交流、听课、座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努力带动被支教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4、支教期间,支教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原单位发),每年补助生活费、交通费,所需经费由县政府财政承担(按上级文件执行)。
5、支教人员参加评先评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6、支教人员职务晋升同等条件下优先。
7、学校把支教工作上升到建设和谐社会,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的高度去认识,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制订并落实工作计划与措施,切实提高支教效果。
要鼓励师德好、责任心强,并具有较好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中青年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锻炼。
支教人员的选定按照个人报名、学校推荐、教育局审批的程序进行。
8、支教人员由支教学校和被支教学校双重管理,以被支教学校管理为主。
支教人员必须与派出学校日常工作脱钩,长驻被支教学校。
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实施方案范文实施方案一、背景党建带团建、队建是推进文明校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党建带团建、队建”大力推进,既能加强团队建设,激发队伍活力,提高团队素质,又可增进思想交流,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
二、意义1.根据团队特点坚定团队意识党建带团建、队建,能够使成员树立“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意识,建立共同的团队目标,实现团队共赢。
2.以“党建”为基础,提高组织效能在“党建”利于各个团队建设的基础上发挥党组织积极的作用,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组织效能。
3.培养“团队意识”和“队伍纪律”通过“党建带团建、队建”活动,推行团队协作的意识,同时也能培养出团队纪律,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主要任务1.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素质根据不同小组特点,厘定宗旨和组织原则,形成适合小组发展的管理体系,推进合理分工、有效协作,促进成员合作,提高团队效能。
2.保持团队发展的动力深入了解成员的特点和需求,使成员在团队中获得发展的机会,从而保持团队发展的活力。
3.规范队伍建设和运作建立完整的宣传、管理、考核机制,认真执行组织的各项制度,确保党建、团建、队建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实施方法1.组织培训和讲座组织团队中的成员、社会人士和专业人士进行培训,并且邀请一些行业内成功的人士分享经验。
培训的主题可能是道德、团队建设、协作、组织和管理。
2.举行“团队建设”活动举办“团队建设”活动,团队通过该活动来提高沟通能力、完成团队工作、提高团队效率和促进团队士气。
例如,可以举行一个户外活动,进行跳绳和对抗赛。
3.加强组织管理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加强组织管理,规范队伍建设和运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强化公平竞争意识和彼此信任的意识等,使团队和校内各单位都能够有所促进。
4.多渠道扩大影响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与推广“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和重要成果,提高学生组织的社会知名度,增进学生组织与内外部联系合作的机会和渠道,拓展学生组织事业再传承、再行后的发展空间。
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学校秉承“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基本原则,将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党的基础建设。
这是新时期党对青少年工作领导的时代需求。
加强党的建设和团队的建设,不断增强团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XXX、少先队更好的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每学年初,我们学校党支部都会召开团建、队建工作专门会议,研究如何经常深入团队组织、了解团队工作、指导团队组织抓好团队的组织建设工作。
我们党支部将团队的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对团队的工作经常提出新的思路和举措,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经常对团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为团建、队建出谋划策,给团队的工作指点迷津,将党建与团建、队建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党建带团建、促队建”。
我们明确了“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思路,坚持德育为首的育人工作方针。
我们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年级——班级——学生”、“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学生干部——学生”、政教处——班主任——生活老师——一体化分层负责的有效德育管理体系,建立一支合格的班主任队伍,要求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同时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环境建设,做到德育工作系列化、制度化、高效化,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们通过家校通及时将学校活动和学生在校情况告诉家长,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学生状况调查表、有选择性的家访等方式,强化问题学生的帮教工作。
此外,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妥善安排。
为了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确立了党支部书记总指导、党支部一名委员具体指导、团委书记自编自导的总体工作思路。
每学年开学初,学校制订周密的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工作计划,并将其列入德育工作总体规划,校团委工作计划明确“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内容与做法。
我们坚持德育为首,提高团建、队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支教教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支教教师管理,提高支教工作质量,保障支教教师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支教教师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支教教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保障支教教师合法权益;(二)以人为本,关注支教教师身心健康;(三)公平公正,奖优罚劣;(四)科学合理,提高支教工作实效。
第二章支教教师选派与培训第四条支教教师选派:(一)选派支教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2. 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3. 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业绩;4.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5. 具有完成支教任务的身体条件。
(二)选派支教教师应优先考虑我校优秀教师、教学骨干和有支教经验的教师。
第五条支教教师培训:(一)支教教师培训内容应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文化等。
(二)支教教师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
(三)培训结束后,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支教工作。
第三章支教教师工作与考核第六条支教教师工作:(一)支教教师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履行教师职责。
(二)支教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支教教师应关心学生成长,关爱学生身心健康。
(四)支教教师应与当地教师、家长建立良好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第七条支教教师考核:(一)考核内容:1. 支教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2. 教育教学能力;3. 教学质量;4. 班级管理;5. 团队协作精神;6. 奖惩情况。
(二)考核方式:1. 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评价;2. 教学检查、听课、评课;3. 工作总结、论文、教学成果。
(三)考核结果:1.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2. 对考核不合格的支教教师,学校将采取措施,帮助其改进。
第四章支教教师待遇与保障第八条支教教师待遇:(一)支教教师工资待遇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执行。
支教教师管理办法与措施
斑桃镇中心学校关于支教教师管理措施和办法支教是我县教育局推行的一项创新性工作,目的是通过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经过将近三年的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和大胆吸收,我镇的支教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现将我校支教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管理措施总结如下: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精心谋划思想重视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首要前提。
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支教对于“提升农村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优势,通过和派出单位的沟通协调,首先做到了县教育局、派出单位和镇中心学校在思想上的高度一致;通过多次召开支教专题会、支教教师座谈会,签订责任状等形式,确保了学校、各受援校校长、各支教教师在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并以此向支教教师进行深入到位的思想宣传和动员,为全校的支教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生活上给予关怀照顾,做到“留人先留心”为了让支教教师尽快适应我校的教学工作,镇中心学校力所能及地为支教教师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为支教教师购置了一批新的生活和办公用品,如床、床垫、柜子、电磁炉、办公桌椅等;腾出了最好的房间给大家当宿舍。
校长多次了解看望支教教师,并通过召开座谈会,了解大家在生活方面的想法和要求,结合受援学校,及时给予答复,充分做到“留人先留心”,保证支教教师在我镇“站得住,教得好”。
三、按局里有关文件对支教教师进行实际考核,让支教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支教工作开展以来,学校根据县教育局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根据支教教师管理制度、量化考评制度,并和每一位支教教师签订了责任状,为支教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结合支援单位,落实双向管理我校主动征求对口支教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共同协商,形成了对支教教师实行“双向管理”。
受援校校长和派出校校长相互之间,经常进行交流,对支教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对支教教师的满意度测评表、出勤表、业务检查记录、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成绩等考评结果,如实向对口单位汇报交流。
支教教师管理制度
支教教师管理制度为了提高XXX支教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保证教育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常规管理制度:一、支教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或旷工。
二、每学期,支教教师至少要上一次公开课或教改实验课,积极更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评课时,要听取他人意见,汲取他人精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请假制度要严格执行。
有事要提前请假,无事不要请假,小事少请假。
请假时要按照有关程序办理手续。
工作时间内,教师严禁出入校门。
一天以内的病假或事假由校长审批,一天以上的病假或事假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请假时,教师应自找本学科或本教研组教师代课,并告知教导处。
四、办公制度要认真执行。
上班时间要准时到校、准时进教室、准时上课、准时下课。
办公期间,杜绝玩游戏,严禁吸烟、喝酒、下棋、打牌等与工作无关或影响他人办公的事情。
五、课程制度要严格按照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教学纪律要严肃,课程计划要严格执行。
不经教导处批准,不得随意调换课程、随意授课,改变授课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授课时数;不得搞突击教学提前结束新课;不得随意停课,不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六、集会制度要做好。
周一晨会或学校集会时,全体教师均应主动参加,组织好师生列队参加,做到准时、文明、整齐、安静和安全。
班主任应根据集会时提出的要求,结合师生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强调引导、提出具体要求。
七、上课制度要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教师上课必须做到“五不”:不上无准备的课,不坐着上课,不歧视后进生,不将学生赶出教室,不在上课时接打手机、听音乐;力求“四多”:多采用直观教学,多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多给学生思考的时空,多让学生合作探究、互动研究。
八、听课制度要建立随堂听课、定期听课制度,培养教师专心听课、认真做好听课和评课记录的良好惯。
听课后要及时参加评课、议课,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支教教师管理实施方案
支教教师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支教教师作为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对于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支教教师管理实施方案,对于支教活动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支教教师管理的基本原则。
1. 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
2.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
3.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
4. 加强对支教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支教教师管理实施方案。
1. 招聘选拔。
对支教教师进行面向全国的公开招聘,根据其专业背景、教学经验和综合素质进行选拔,确保支教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岗前培训。
支教教师入职后,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支教地域文化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使其对支教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和准备。
3. 定期评估。
建立支教教师的定期评估机制,对其教学效果、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和帮助,以提升教学质量。
4. 心理辅导。
针对支教教师在支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压力和困惑,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工作,保障其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5. 交流合作。
鼓励支教教师之间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合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成果的共享,形成良好的支教教师团队。
6. 教学改进。
对支教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教学改进和指导,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结语。
支教教师管理实施方案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升支教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发挥支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支教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教育效果。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支教机构能够重视支教教师管理工作,加强管理力量,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为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教师支教管理制度
教师支教管理制度一、综述教师支教是指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派遣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到边远地区或贫困地区担任教学工作,以改善当地教育条件,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
支教工作本质上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活动,其目的是借助教师的力量,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广阔的学习机会。
而教师支教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支教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二、教师支教管理制度的内容1. 教师招募机制教师支教的基本前提是要有足够数量的优秀教师。
因此,建立健全的教师招募机制至关重要。
教师招募的程序包括教师申请、资格审核、面试等环节。
在审核方面,要重点考察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经验等,确保教师支教的质量。
2. 教师培训计划支教教师常常需要面对弱势学生群体,因此他们需要接受特殊的培训,包括如何应对不同的学习风格、如何应对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如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培训。
此外,支教教师还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因此,建立定期的、全面的支教教师培训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3. 教师支教的配备支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用具、图书、教辅材料等等。
因此,建立起完善的教师支教资源配备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4. 教师支教的考核制度为了保证教师支教的质量,需要建立起科学严谨的教师考核制度。
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进度、教育效果等多个方面。
通过考核结果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激励教师支教工作更好地进行。
5. 教师支教的待遇保障教师支教工作常常需要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地方工作,因此对于教师的待遇保障十分重要。
包括住宿、交通、生活补贴、医疗保险等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都需要得到合理的安排。
6. 教师支教保险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师支教保险制度,包括意外险、医疗险等。
这些保险制度将有效的保护支教教师的工作安全,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更大的保障。
7. 教师支教的心理辅导支教教师常常需要面对孩子们的困境和不易的环境,因此在支教过程中,给予支教教师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工作积极性,将大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20浅析高校党员支教队的制度建设 刘奕君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 摘 要:建立健全的支教制度不仅有利用党员支教队自身的发展,同时对于改善大学生党员支教活动的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制度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对支教队员的选拔和退出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评制度、激励制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党员支教队;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020-2 大学生党员支教队是由本科生优秀党员以自愿为原则组成的团体(包括少量的优秀共青团员),其旨在为广大落后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义务教育活动,为他们带去新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
党员支教队不仅为广大学生党员提供了一个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实践平台,而且对缓解偏远地区教师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完善的党员支教队制度不仅是形成一支具有责任心、凝聚力、战斗力的支教队伍的重要保证,而且也是学生党员支教队成功开展各类支教活动的重要前提。
本文作者根据对成都市部分高校党员支教队现状调查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分析制度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高校党员支教队制度建设的基本内涵。
一、高校党员支教队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作者在对成都市部分高校党员支教队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
每次支教前,支教队员们积极讨论支教的形式、内容、方法,准备比较充分,但是到了课堂上,情况并不乐观。
支教队员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秩序,准确把握课堂时间,之前的计划不能顺利进行。
其次,支教队内部组织散漫,制度不够健全,以至于一些支教队员来去自由,随意请假不去支教。
支教队员滥芋充数,不认真备课的现象也时不时的发生。
他们随便从网上下载教案敷衍了事,导致课堂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由于部分支教队员动机不纯,其支教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提高将来评奖评优的优势,增加以后就业的砝码,导致其对支教活动的责任心不强,搪塞应付。
支教队员由于自身能力较弱,缺乏相关教学经验,不能正确地应对课堂突发事件,从而出现课堂失控,课堂教学质量较差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现象深刻地揭露出,支教队考勤制度不够严格,缺乏强有力的监督考核制度以及完善的奖励制度。
同时表明,支教队员的自身素质非常重要。
因此,建立、健全的内部制度不仅能提高支教活动的质量与效率,有利于支教队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能促进优秀党员发挥积极性、先进性,同时对于支教队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完善的内部制度能够更好的为支教基地的师生带去新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
二、支教队员的选拔和退出 (一)选拔制度 支教队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支教队员应该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较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以兴趣小组形式开展支教的队员还需要有过人的特长。
所以在选拔支教队员的时应该特别注重申请者的综合素质能力。
建立选拔制度是为了能够筛选出优秀的支教队员,保障支教的质量与成果,防止鱼目混珠现象发生。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选拔优秀人才:第一,向整个学院发起号召。
在每学期开学之际,支教队负责人就应向学院所有学生发起选拔支教队员的通知。
凡是有意愿加入支教队伍的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和共青团员都能报名。
第二,各个党支部向党员支教队推荐优秀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第三,各个团支部可以向党员支教队推荐表现优异的共青团员加入支教队伍,作为后备力量(人数不宜过多,因为党员支教队主要还是以党员为主)。
所有自愿报名和被推荐参加的学生必须填写申请表,都要经过面试、试讲两轮的筛选。
由支教队的队长、副队长,指导老师以及支教学校负责老师一起组成的评委团负责整个选拔工作。
评委团通过面试主要是对申请者的个人能力以及其对支教的认识有个初步了解,通过面试的同学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在试讲阶段中,评委团会给复试者提供教学主题,复试者以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模拟。
这一环节主要是考察申请者上课的表现以及课堂教学质量。
评委团对每位选手每个环节分别打分,最后取平均值。
评委团按总成绩排名情况录取优秀的报名者,并予以公布。
(二)退出制度 在建立、健全支教队员选拔制度之后,退出制度的建立也显得十分的必要。
作者发现支教队员的退出的时间、方式十分随意,没有统一的标准。
针对大学生实际的生活、学习情况,作者认为支教队员到大四时可以自动退出支教队。
一方面因为大四学生要找工作、考研,琐碎事情比较多,时间精力不充足,无瑕顾忌支教活动;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支教队的管理。
当然,如果大四的支教队员有意愿继续留在支教队,那么可以申请不退出。
支教队应对每个退出的成员颁发支教证明,证明上应写有每个支教队员大学四年支教的总时间,支教表现情作者简介:刘奕君(1992— ),女,四川广元人,大学本科在读,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研究方向:法学。
基金项目:西南交通大学2011—2012年度党建基金课题项目。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0 17:18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220.1718.009.htm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1况,同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发扬支教精神。
三、档案管理制度支教队员的档案管理是支教队内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指对支教队员的个人信息分类进行整理,归档,并将支教队员平时支教的出勤、考核、奖励情况纳入其中,有利于支教队的管理。
支教队员在报名时填写了申请表,上面详细记载了申请者的个人资料,特长与爱好,个人经历以及对支教的认识等。
把这些资料分类整理,可以挑选出适合不同支教基地支教的队员。
对支教队员的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每位支教队员进行编号,把申请表纳入每个支教队员的档案中;第二,每个支教队员应填写完整的个人信息,包括特长、兴趣、专业、支教时间(什么时间有空去支教)、支教内容(愿意从事哪方面的支教)、支教经历等。
第三,支教档案管理应包括每次出勤考核、课堂教学质量考核、支教服务时间认证等。
四、支教培训制度 支教队员由于其本质身份仍然是学生,缺少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及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引导能力不足,缺乏对课堂气氛的控制能力,导致课堂纪律比较差。
在支教活动中,支教队员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的不足,管理学生能力的欠缺,使支教活动很难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从而不能保证支教的教学成果。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支教队员进行支教前的培训,旨在提高支教队员的支教技能、丰富教学经验,改善支教混乱的现状,力争打造一个“双赢”的战略平台。
通过对支教现状的调查,我们对支教队员的培训应当包括支教教学能力、课堂秩序管理、上课技巧、课堂时间把握、教案制作、师生互动技巧、课堂突发事件处理方法、急救措施等方面。
支教培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培训形式多元化。
为了防止培训枯燥无味,提高支教队员的兴趣,支教队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培训。
首先,由支教队的负责人进行支教队的介绍,包括支教队成立的历史、宗旨,支教学校的情况,支教的时间、内容,以及考评制度,让支教队员对支教活动有个全面的了解。
其次,为了支教队员能够更好的了解如何上好一堂课,我们可以邀请支教学校的老师进行专题讲座,教授经验与方法。
第三,我们还可以举办经验交流座谈会。
譬如可以请多次支教,经验丰富的老队员与新队员进行交流、讨论,采取“老带新”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帮助。
第四,我们可以让新队员现场观看经验丰富的支教队员上课。
(二)培训时间。
综合学生学习任务以及支教学校老师的情况,每两周进行一次培训,培训时间为周六或者周日,每次培训一个半小时。
(三)培训的内容。
主要围绕支教活动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进行培训,比如说上课技巧、课堂时间安排、学生沟通、备课等方面。
包括对队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每次培训之后,参加培训的支教队员都要写培训心得,以检查培训的质量。
五、考评制度 建立考核、评估体系,能够及时地对支教队员的表现作出评价,指出缺点,表扬优点;对在支教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进行处理。
考评制度为对优秀支教队员进行表彰奖励提供了依据。
由于考评体系与激励制度紧密结合,所以整个考评过程要严格、公开,不能有半点儿掺假行为,考评人员不能徇私舞弊,要秉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行考核、评估。
支教考评内容主要应包括出勤情况、支教的次数、支教的教案、课堂效果、支教总结、学校老师的评价等内容。
为了体现“三公”原则,考核小组成员应主要由有经验的支教队员、支教学校老师、每次支教的负责人、以及大家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
他们的职责是对支教队员的支教活动进行跟踪考核、评估,作好记录,这些材料应成为存档资料。
每个月综合考核一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被评为优秀的支教队员成为本月的“支教之星”,和大家进行经验交流。
对被评为“合格”和“不合格”的支教队员,支教队要对这些队员继续进行专门的指导和进一步的培训,暂时停止他们的支教活动。
连续两次被评为“不合格”、三次被评为“合格”者将被劝导退出组织。
考核小组成员每阶段将对支教教案进行评比,挑选出优秀的教案予以展示,对制作教案较差的支教队员进行专门的辅导,以保证支教质量。
一学期结束后,考核小组将对优秀教案的制作者颁发“优秀教案制作者证书”。
并且,考核小组每学期会组织讲课比赛,每位支教队员原则上都必须参加。
这些活动旨在锻炼队员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对他们具有激励、鞭策的作用。
六、创建支教队激励制度 支教服务虽然是自愿无偿的,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支教队员支教的激情,提高支教的质量,保障支教的成果,激励制度的建立显得十分的重要。
激励制度旨在对支教过程中表现积极的队员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以提高他们对支教的兴趣,对其他支教队员也起到一定的示范、激励作用。
因此,激励制度有利于支教队的整体发展。
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激励方式,从不同角度鼓励支教队员更加认真、踏实地投入到支教活动中。
总之,高校党员支教队的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支教队员的选拔和退出、培训、考评以及奖励方面,说明了新时期支教队蓬勃发展的精髓。
支教队必须通过发挥制度的优势,加强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才能更好的实现战略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