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
人教版九年级(上)《外国诗两首》
4、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意象,感悟诗歌内涵。
2、掌握衬托手法的作用3、了解诗歌中反复吟咏的方法一、导入请学生朗诵投影上的诗句,思考它们在写法上的共同点。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邪溪》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从中国古代诗歌的衬托手法(对比反衬、以声衬静)引出本课的诗歌,同一种手法在外国诗歌中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二、朗读诗歌,熟悉课文1、明确几个生字词后,自由朗读及全班齐读昏晕(hūn yūn)茸茸(róngróng)微漾(yàng)栖(qī)息2、表演朗诵。
问:你的朗诵想要表现出怎样的意境氛围?(提示:《蝈蝈和蛐蛐》要能表现出环境的寂静和蝈蝈、蛐蛐叫声的生机;《夜》能表现出环境的幽静、恬适)三、借鉴古诗,赏析手法1、回顾刚才的三个古诗句,简要说一说每一句衬托手法的运用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在两首外国诗中寻找“衬托”手法的运用,并简要赏析。
(《夜》比较典型、简单,可先分析这一首)《夜》(1)“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这里用白天时的喧闹之声来反衬田园之夜的静谧。
(2)“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典型的以声衬静,在夜的寂静中能听到溪水潺潺,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
(这里是听觉的衬托)(3)“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荡漾”以月色来衬托大自然景物之美,也是通过其它景物来衬托月光之美,景物之间的相互衬托。
(这里是视觉的衬托)《蝈蝈与蛐蛐》(1)描写盛夏的闷热,烘托了夏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
(需要抓住关键词“昏晕、舒适、豪华、飘荡)(2)描写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出冬夜“蛐蛐的歌儿”的动听。
(需要抓住关键词“严霜、寂寞、暖气、昏昏欲睡)四、启疑导思,深入探究反复吟咏是诗歌最常见的表现手段。
反复吟咏,不是简单地重复,它除了使得诗歌的节奏、音韵更优美之外,对于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课件(42张PPT)
诗歌主 旨
四读诗歌,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以点代面,以夏、冬时蝈蝈和蛐蛐这两种 昆虫的鸣唱,表现了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 景象,歌颂了大自然永恒的美。
课堂检测
(一)基础能力检测与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lí( 篱 )上飘荡。 ②便舒适地栖( qī ) 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③仿佛就是蝈蝈在草róng róng( 茸茸 )的山上鸣叫。 ④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rǎng )。
主旨句: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具体意向:蝈蝈与蛐蛐的鸣叫
3、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 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 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找找看:哪首是田园诗?
• •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别董大>>、<<山居秋暝>> <<赤壁>>、<<过故人庄>> <<钱塘湖春行>>、<<春望>>
歌唱自然,赞美自然 ——诗歌的永恒主题。
朗读诗文,疏通字词:
xiá 遐想 lí 树篱
qī 栖息 yùn 昏晕
jìn 沉浸 yīng 夜莺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C ) A、在俄国田园诗人叶赛宁的笔下,夜是那么静谧,美好,让人产生无限的暇想。 B、仿佛就是蝈蝈在毛葺葺的山上鸣叫。 C、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D、当所有的鸟儿因娇阳而昏晕。
九年级下册语文《外国诗两首——祖国》课件
随堂练习
搜集资料,了解诗人莱蒙托夫生活的时代背景 及诗作。
正是这些寻常景物,在日厮夜守中唤起了诗人 对祖国的
俄罗斯村庄
4.第三段,诗人将笔触深入到俄罗斯人民的生 活中。描写了哪些场景?
他以“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开头,详细描 写了农家生活的场景:
打谷场 农家茅屋 小窗 节日的夜晚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这一句统摄全诗,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 情”。这是个奇特想法。
下面的诗句围绕这种 “爱情”展开。“奇异”就 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这种感情是任何 力量都压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别的感情所能代替的。
“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
转折词“但”和接连的两个破折号,表明“爱” 是强烈的、不可动摇的。
第一层:铺叙祖国河山风景和祖国人民的生活。 第二层:诗人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详细描写农 家生活的场景 。
细节感知
1.统摄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2.奇异表现在何处?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 虔信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 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写法探究
在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 过描写祖国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 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
【平实中见真情】
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祖国原野的景色,还详 细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农民 一起欢乐的场景。诗人没有使用激烈昂扬的口气直 接抒发对祖国的爱,只让自己的情感在寻常的生活 里缓缓释放。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里, 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深切的爱,这种爱 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4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泣珠?
2.收集关于“夜”的诗句。 示例: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春晓》)
(安适、宁静的心境)
(静态) (动态)
拓展延伸
•静夜——郭沫若
1.比较阅读:同是写夜的诗 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 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 异同?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 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 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 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 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 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蝈蝈和蛐蛐,盛夏“蝈蝈的乐音”和 冬日“蛐蛐的歌儿”两幅小景。
2.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 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象 征着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3、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蝈的鸣叫”。理解盛夏的蝈蝈和冬天 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这是诗人的联想,用冬天的蛐蛐 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 (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 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板书设计
蝈蝈与蛐蛐 济慈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歌
严冬──蛐蛐的歌儿
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本教案主要围绕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外国诗两首》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外国文学,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本节课的具体教案安排: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外国诗两首》的作者及背景;2. 理解《外国诗两首》的主题与意境;3. 掌握《外国诗两首》的基本语言特点与修辞手法;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2. 难点: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外国诗两首》的背景及作者,引发学生对这两首诗歌的兴趣;2. 学习《外国诗两首》第一首诗,呈现诗歌全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找出诗歌的主题与意境;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第一首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4. 教师点拨: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点拨和总结,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5. 学习《外国诗两首》第二首诗,同样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找出诗歌的主题与意境;6. 分组讨论:再次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二首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7. 教师点拨: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8. 总结与展望: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1. 教学资源:教材《外国诗两首》、多媒体设备、小组讨论资料等;2.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将对《外国诗两首》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这堂课中收获知识,感受文学之美。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教案及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教案及原文“教案与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又重视老师的主导作用。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教案,感谢您的观赏。
《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1)《蝈蝈与蛐蛐》济慈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全部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蔽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四周的树篱上漂浮,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常得疲惫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孤独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安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渐渐上升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2)《夜》叶赛宁河水静静流入梦乡,幽暗的丛林失去声响。
夜莺的歌声寂静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清清的唱歌。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四周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线。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大自然沉醉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四周的一切披上银装。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2、写景诗的特点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4、观赏和喜爱大自然,培育生活的情趣重点难点:如何观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课时支配:1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习和观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宠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闻名诗篇,如《夜莺颂》等,惋惜正值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三、读熟诗歌,留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四、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五、问题讨论: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美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外国诗两首》译文翻译
《外国诗两首》译文翻译
1.《蝈蝈与蛐蛐》
原文:在荒凉的山岗上,在深邃的沟谷边,
在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或在林荫小道的白桦树间,
那里,鲜为人知的角落里,
蝈蝈唱出了清脆悦耳的旋律。
译文:在荒凉的山岗上,深深的峡谷边,
在荆棘丛生的灌木林深处,或者在林荫小道的白桦树间,那里,鲜为人知的角落里,
蝈蝈演奏出了清脆悠扬的旋律。
1.《夜》
原文:在大地的某个僻静处,远离人群的喧哗,
置身在森林的广袤中,沐浴着月光的清辉,
一个人置身于花丛里,如痴如醉地欢叫个不停。
它沉醉在最美的夜色里,抑制不住春情的冲动。
译文:在大地某个僻静处,远离人群的喧嚣,
置身于森林的广阔中,沐浴着月光的清辉,
一个人置身于花丛中,如痴如醉地欢唱个不停。
它沉醉在最美的夜色里,抑制不住春情的萌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知识讲解
《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星星变奏曲》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
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
江河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
诗人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
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朴质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星星变奏曲》,寄托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生和现实的表现。
《外国诗两首》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自幼喜爱文学。
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
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
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
2021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精品课件.ppt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1/92021/1/92021/1/92021/1/9
谢谢观看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泣珠?
你还能背诵有关夜色的文学作品吗?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1/92021/1/9Saturday, January 09, 2021
2、《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 了主旨?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3、《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 题思想?
全诗虽然只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 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 声不断、充满生机的规律,歌颂了大 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4、《蝈蝈与蛐蛐》一诗构思有什么 特点?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1/92021/1/92021/1/91/9/2021 4:24:53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1/92021/1/92021/1/9Jan-219-Jan-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1/92021/1/92021/1/9Saturday, January 09,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1/92021/1/92021/1/92021/1/91/9/2021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 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等著 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 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精品课件(共19张PPT)
乐观的人生态度。 辉,因而它能引起读者共鸣,给人以教益。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2))作对者人强生调的的看是法一:种人积生极应乐当观丰的富人多生彩态,度经:历坚应信当一丰切富
读者,但这首诗词却是直抒胸臆,诗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直抒胸臆,劝说别人,也是鼓励自己。这种 构思更有利于表达诗人乐观的思想。
2.诗人不仅直抒胸臆,而且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举
例并分析其作用。
人以现在“忧郁的日子”和未来“快乐的日子” 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要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的生活 态度。
3.这首诗的哲理性较强,请同学们讨论分析,诗人是怎样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 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 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 见。
顽强、不屈不挠而深感欣慰,倍感亲切。 “忧郁的日子”为什么“须要镇静”?“镇静”也是乐观吗? 3.这首诗的哲理性较强,请同学们讨论分析,诗人是怎样将哲理寓于诗词中的?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用苏轼的词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么用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叫“生活欺骗 了你”,今天,让我们走进《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感悟诗人的人生态度。 “忧郁的日子”为什么“须要镇静”?“镇静”也是乐观吗?
走近作者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 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 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 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代表 作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政治 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小 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知识讲解
《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星星变奏曲》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
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
江河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
诗人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
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朴质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星星变奏曲》,寄托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生和现实的表现。
《外国诗两首》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自幼喜爱文学。
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
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
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4课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祖国[俄]莱蒙托夫我爱祖国,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是我爱……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惦念着自己夜间住宿之处,迎接着道路旁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1841)黑人谈河流我熟悉河流:我熟悉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奔腾在人类血管里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似河流般深沈。
我沐浴在幼发拉底河中,在晨光微明的时分。
我把小屋盖在刚果河畔,潺潺的水声诱我进入梦乡。
我观赏尼罗河,在河边建立金字塔。
我听见密西西比河的歌唱,当埃布尔.林肯顺流直下新奥尔良,我看见它浑浊的胸膛在夕照中闪着金光。
我熟悉河流:古老、苍茫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似河流般深沈。
《外国诗两首》学案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3.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4.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学习重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关于写作背景:《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外国诗两首作家介绍素材语文版
作家介绍1.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
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
1811年进入皇村学校,接近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
1816年加入文学团体“阿尔扎马斯社”。
1817年皇村学校毕业后在外交部供职。
1819年成为革命外围组织“绿灯社”成员。
这个时期他连续写了歌颂自由、反对暴政的著名诗篇《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
这些诗在进步青年中广为传诵,因此他被沙皇当局流放南俄。
流放期间,创作《短剑》《高加索俘虏》《强盗兄弟》和《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等诗篇。
1824年被幽禁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写了表现20年代进步贵族青年寻求社会出路的长诗《茨冈》、探索人民命运和历史作用的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诗体小说《努林伯爵》。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免普希金,将他召回莫斯科。
诗人对新沙皇一度抱有幻想,希望他成为彼得大帝式的开明国君,同时又无法忘怀旧日友好十二月党人,写成《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和《阿里昂》。
1830年在彼尔金诺村创作四部小悲剧和《别尔金小说集》,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第一篇反映“小人物”命运的作品。
最终完成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0),被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1831年2月与莫斯科第一美人冈察洛娃结婚,5月迁居彼得堡,仍在外交部任职。
创作以彼得大帝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黑桃皇后》、童话诗《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以及反映布加乔夫起义的小说《上尉的女儿》。
1836年创办《现代人》杂志。
1837年2月在决斗中被法国流亡者丹特士杀害。
2.弗罗斯特(RobertFrost)(1874—1963),美国诗人。
1874年3月26日生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
他11岁丧父,后随母亲迁居东北部的新英格兰。
此后,他就与那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弗罗斯特16岁开始写诗,20岁时正式发表第一首诗歌。
《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外国诗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资料。
2、了解作品说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
(二)潜力目标:1、感悟诗人以真情说理征服读者的技巧,领会诗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鉴赏潜力。
2、体会诗人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诗歌资料的潜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资料。
2、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
(二)难点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思路诗歌教学不宜多讲,重在体会,但本课的两首诗歌都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在指导自读、自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教师的适当点拨。
当然这种点拨并不是简单灌输,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用心性。
四、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五、教学媒体投影仪六、课时安排1课时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⑴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⑵ 写景诗的特点。
⑶ 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目标: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1、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2、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3、问题研究: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4、课后练习一: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莱蒙托夫《祖国》;休斯《黑人谈河流》)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莱蒙托夫《祖国》;休斯《黑人谈河流》)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祖国(俄)莱蒙托夫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还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还是那沉思中的无限的眷恋,——我对你一往情深,更加炽热,更加深沉。
我并不懊悔诞生在这个世界,纵使这世界欺凌我,压迫我,噬碎我的心,噬碎我的脑,我也爱这个欺凌我、压迫我的世界。
虔诚地祈求上苍:让我纵情地生活,热爱我所爱,永不懊悔,哪怕是在痛苦、烦恼的时候,也发自内心地倾吐真言。
黑人谈河流(美)休斯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我沐浴在河流的奔流之中。
夕阳倒映在河流之上,如我的父亲一般温暖而深沉。
我在河流的涌动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韵律。
河流带走了我的忧愁,带来了我的希望。
河流是我心灵的母亲,哺育我成长。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它们流淌在我心中,如歌曲一般激昂而动人。
它们是黑人的灵魂,是我们的历史和传统。
我在河流的歌唱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它们是我生命的源泉,是我精神的寄托。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想起那流淌的河流,那是我永恒的家园。
赏析:这两首诗都是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莱蒙托夫的《祖国》用深情的语言描绘了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无论祖国给他带来什么痛苦和烦恼,他仍然坚定地爱着祖国。
休斯的《黑人谈河流》则以河流为象征,表达了黑人对历史和传统的珍视和传承,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韵律和精神的寄托。
两首诗都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考。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
我去喽?”七王爷也认命了,大不了过完年,讨了公告封赐,再来长期攻艰,反正那刘小医生行踪线索全无,也是要慢慢儿的磨寻——“我跟你 去。”蝶宵华道。“哎?!”“我也想看看,苏明远为奴家,可以做到什么地步。”酒来了。蝶宵华青青长睫,掩下一抹楚楚的笑容。第九十五 章 卖身进京纵强贼(1)明远有充足的理由不管蝶宵华。首先,他不久前刚刚秋闱大捷。中了进士,就有资格谋个官职了,他可以利用家里的资 源,好好谋取个好职位。或者,这次的春闱紧接着秋闱,就在来年五月,明远也可以先不急着谋官,而专心攻书,把应试的学问,磨练得再精进 些,四月赴京试,若能进一榜三元,自然红火光彩,退而求之,三榜之内,已注定可落得个高官品阶了,比小进士去谋官,又不同话讲。这之中 的差池,说不定可以影响一生!其次,明秀就快出嫁了,唐家要了明秀的年命后,请先生合唐静轩的年命,排了四柱命盘,道是吉期只能在明年 七月,这月中或取八日,为“执”日,有根生力,稳中带升,只不出大彩,或选十四日,为“除”日,虽有小坎,幸得大运帮扶,反见其功。唐 家征询了苏家意思,就共定在十四日。算来,明秀在阁,也不过八个月时间了。明远是明秀的亲哥哥,平常感情也很不错。当年云诗入宫,明远 年纪还轻,贪着去游历,北边因缘际会打一场战,初建武名,还收了剑影为奴,但错过了与大妹妹最后的相聚机会,等云诗入宫后,空望京都, 再思念也不得相见,每每为憾。而今明秀虽不是远嫁,但在此风雨飘摇时候,明远难免多尽尽心,替她排解忐忑、帮她筹措嫁妆,才是正礼。再 次,明柯还携两位母亲携丫头小厮逃跑了!明摆着蓄谋已久,明摆着给他亲爹没脸,明摆着还跟最近失玉坠等诸事都有关联,明远文韬武略,应 立即加入苏府核心智囊团,大展才华,灭此内贼而后朝食才对吧!再再次,就算明远再怎么挂心蝶宵华。七王爷怜香惜玉的美名远扬,断不会把 蝶宵华拆了。蝶宵华本也是这一行当里的,又岂在乎多接一门贵客?再怎么考量,苏明远都应不理会七王爷与蝶宵华才是!七王爷带着蝶宵华离 城赴京的路上,仍频频回顾,似乎觉得苏明远还是会来。锦城有几个大户人家,在七王爷在城的时候,没得到机会拜望,听说七王爷要走,打算 当道截他,献献殷勤,七王爷不得不放出话去:谁如果敢截路,不管是“巧遇”、“特意”、或者“偶遇”,都作强盗处理,于是路途清净 了„„但苏明远不会在乎这个,还是敢来的吧?侍卫道:“王爷,那边——”那边,单人单乘,是有个苏家人来。身段相貌也不错,如果能往前 退个五六十年,七王爷对他一定也很有兴趣。可惜廉颇老矣,白胡潇潇,并且出家了,穿着一袭道袍。这来的是苏明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拓展欣赏
致恰达耶夫
爱情、希望和令人快慰的声誉 并没有长久地使我们陶醉, 年青时的欢乐已成为往事, 象梦、象朝雾一般消退; 推荐阅读 : 但我们胸中还燃烧着一个心愿, 在命定的桎梏重压下辗转不安, 我们的心灵正在焦急地 《普希金抒情诗选集》 谛听着祖国发出的召唤。 江苏人民出版社 我们正忍受着期待的煎熬, 翘望着那神圣的自由的时代, 《新语文读本》初中卷 4 就象一个年青的恋人, 广西教育出版社 在等着那确定的约会的到来。 趁我们还在热烈地追求自由, 趁我们的心还在为正义跳动, 我的朋友,快向我们的祖国 献上心中最美好的激情! 同志,请你相信吧:那颗 迷人的幸福之星必将升起, 俄罗斯会从沉睡中惊醒, 那时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人们将铭记我们的姓名!
问题二、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 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
答:“你”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 挫折、困难的事情。
问题二、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 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
答:“你”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 挫折、困难的事情。
问题三、“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 静”一句中的“忧郁”还可以用 什么词来代替?
讨论、探究
我的灵魂在珍贵的诗歌之中。
——普希金 你能通过自己的解读, 感受到这位敏感而深情的、执着而坚强的 诗人心的激动吗? 你能从中触摸到俄罗斯的民族之魂吗? 你能唤醒自己的记忆与这位大师对话吗? 你还能……
问题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 你怎样的叮嘱?
答: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 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 过去。
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 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 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 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 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 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 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 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 胜。
听录音范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令人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诗 两 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亚历山大· 谢尔盖耶维奇· 普希 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 民主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 斯文学之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 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 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贵族地 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 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 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 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 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 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 死,年仅38岁。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弗罗斯特(1874-1963) 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 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 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 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 《少年的意志》《白桦树》 等。
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 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 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 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人生之路; 象征手法; 《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
有关路的名人名言
1、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 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鲁迅)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答:烦闷。
问题四、“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 会来临”一句,语气上有什么特点?
答、委婉、含蓄的劝说。
全文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人生 态度: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 一切都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诗人的写作重点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 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 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 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诗人不写已选 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 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选 择问题。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 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 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练习:
说说你对路的认识
; /thread-37148-1-1.html 亚马逊收款 李想听完这样的话,便越发沉默的笑了,更加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接话。 吴慧又说“我现在不过是想多多努力,给我们家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女人嘛,结婚之后也不是说没有工作的机会, 不过是,对于自己的念想会少了很多,而绝大多数的时候就会以孩子为中心,这不就是我们绝大多数女人的一生么?”她见李 想仍是沉默不语,不由试探性地开口“难道你想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么?”又似自嘲般地开口“像我们这样的人、大多数就 应该这样平平凡凡过一辈子,平淡点好,比起那些几经沉浮的人来说,我们这样平平淡淡也没什么不好,我现在倒是想通不少, 哪些人自然有哪些人的圈子,他们自身条件原本就很优秀、不是我们这样的人能比的!” 李想听了吴慧的这番话越发的感觉,若是不能独善其身,以后就更加的难以独善其家了,所以,她是绝对没有办法放下自己心 中的梦而去茫然的结婚的。 李想看向她轻轻的回应了句“也不是,只是觉得自己好多想要做的事还没有做”。 吴慧说“那有什么,你若是结了婚之后还有个人可以帮你一起完成,岂不更好?” 李想笑了笑“万一,对方反对呢!” 吴慧反问她“你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别人要反对你,女人,终究还是要以家庭为重的,你现在不好好把握机会,等到年龄越来 越大的时候,想要后悔都是来不及的!”
我思故我在
每人就这首诗设计一个问题, 帮助大家正确理解这首诗。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 意思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想一想: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2、 通过朗读,大家发现,诗人明明已经选择了 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静”的路,可为什么 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3、 想一想诗人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4、 《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 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 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