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师范类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

当前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存在诸多问题,如就业观念不够理性、就业渠道不够广泛、就业能力不够强等。

有必要对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行为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推动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水平提升。

1. 就业观念不够理性当前,一些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够理性,存在“好高骛远”、“追求稳定”等现象。

他们对就业的期望过高,往往只看重单位规模和名气,而忽视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发展潜力。

也有一些学生对于教师职业产生偏见,认为教师工作辛苦且收入较低,因此不愿意选择这一职业。

2. 就业渠道不够广泛师范类大学生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统,相对而言就业范围相对较窄。

由于教育系统的招聘规模有限,加之师范类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造成了激烈的竞争。

对于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了解不足,导致学生们缺乏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3. 就业能力不够强师范类大学生在岗位择业技巧、面试技巧、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能力不够强。

很多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技巧了解不足,不知道如何撰写简历、如何进行自我推销和面试等技巧,这导致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被动和困惑。

二、师范类大学生就业教育对策1.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学校应当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讲座等形式,增强学生们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理性看待就业,正确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并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

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让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消除对教师职业的误解和偏见。

2. 拓宽就业渠道学校应该加大力度,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加强与不同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协作,引导学生了解各类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跨专业就业课程,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各种就业机会。

3. 提高就业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自我推销能力、面试技巧、简历撰写能力等。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一、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壮大,因此师范类大学毕业生一直都是就业市场的热门群体之一。

近年来,一些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呈现出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就业意识淡薄一部分师范类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着“毕业即就业”的理念,认为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轻松就业,并不需要进行任何就业准备和努力。

这种态度导致一些学生在毕业之后才发现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 就业信息匮乏一些师范类大学生对于就业市场的信息了解不足,对于就业形势和行业前景的把握不准确,导致他们在就业方向选择上存在困惑和迷茫。

部分学生只关注传统的招聘网站和传统招聘信息,对于新兴的就业信息渠道缺乏关注和了解。

3. 职业素养欠缺在一些师范类大学生中,存在着就业观念不清晰,职业素养欠缺的现象。

他们对于工作态度、职业规范和职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容易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疏忽和失误。

4. 履历素质低下部分师范类大学生在求职备战过程中,由于履历质量不高,无法突出自身特长和优势,导致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获得理想的就业机会。

以上种种问题,都表明师范类大学生在就业准备和就业行为上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针对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其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1. 鼓励学生注重就业意识的培养在大学期间,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对就业问题的认识和重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学生明白就业不易,并且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邀请就业专家和校友分享就业经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学校应该与社会企业和招聘机构加强合作,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新动态和新变化。

学校也可以开设就业信息咨询平台,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

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摘
要】 文章以河 南省部 分师范院校的 大学生为研 究样本 ,通过 问卷调查和访谈 ,分析 当前师 范专业 大学生职业决策
的现状 特点 ,分因素 ,为 高校就业指 导工作提供借鉴 和
依据 ,为促进 师范专业大学生作 出正确的职业决策、合理规 划 自身职业生涯提供措施和建议 。

( 三 ) 研 究对 象 与施 测 过 程 根据研究需要 ,同时考虑到各种条件 的有 限性 ,本次研 究 主要 以河南省 为调查样 本的选取区域 ,具体抽取 了河南省 师 范院校 的 8 2 0名 大学生为 研究被试 ,问卷均 以匿名形 式 , 采取统一发放 、集中填答 、统一回收的方式进行 。本次研究 共发放 调查问卷 8 2 0份 ,回收 7 5 5份 ,剔除无效 问卷 2 6份 ,
本研究致力 于 : ( 1 )了解 当前 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 的现状 ; ( 2)系统的分析影 响师 范院校 大学生职业决策 的主 要 因素 ; ( 3 )为解决师 范院校 大学生 职业 决策 的现实 问题 , 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 和科 学依 据 ,为促进师范院校 大学生作 出正确 的职业决 策 、合理规划 自身职业生涯提供具 体 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建议 。
青年 与社会
2 0 1 4 年2 7 I 上
第4 期 总第5 5 0 期
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董银 银 姬 会 会 。
( 1 . 信 阳师范学院 团委 ,河南 信 阳 4 6 4 0 0 0 ;2 . 信 阳职业技 术学院 学前教 育学院,河南 信 阳 4 6 4 0 0 0 )
二 、研 究 目 的与 方 法
( 一 ) 研 究 目的
目标确定 行为准备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师范类大学面临着就业形势的巨大挑战。

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行为现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

本文将从就业形势、就业观念、就业准备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就业形势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主要问题是就业竞争激烈,就业方向单一。

师范类大学生主要是要进入教育行业,但是,由于国家不断增加教育资源,教育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此外,各个领域对于专业背景有更高的要求,许多师范类大学生无法到达就业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水平,难以进入相关行业。

二、就业观念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就业行为。

当前,许多师范类大学生认为毕业后就应该进入教育行业,然而,由于教育行业就业难度大,导致许多毕业生无法进入相关领域,从而失去了就业机会。

此外,很多师范类大学生对于其他行业并不熟悉,对就业视野狭窄,缺乏应有的职业素质。

三、就业准备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准备程度也是影响其就业行为的重要因素。

目前,师范类大学生对于就业准备不足,很多毕业生对于职业规划、制定求职策略等方面存在困惑,甚至存在盲目就业的情况。

此外,师范类大学生对于招聘信息的获取不足,往往导致错失就业机会。

为了改善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行为现状,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教育。

针对当前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观念狭隘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除了教育行业之外,其他行业也需要教育专业人才,如出版行业、科技创新行业等。

同时,学校还应该在课程设置上作出改变,增加其他专业知识的培养,加大多元发展权重。

二、加强职业素质培养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特别是职业技能、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这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志愿服务等形式来实现。

在就业准备方面,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完整的就业咨询,制定就业计划,并根据学生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求职策略。

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来探讨其就业情况。

文章从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入手,分析了就业率、就业岗位匹配度等情况。

详细分析了影响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包括教育政策、专业选择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在对就业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针对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了解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影响因素、教育政策、专业选择、社会经济发展、就业总结、影响因素重要性、就业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

师范高校毕业生本应该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毕业生却面临就业困难的局面。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于促进毕业生就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教育行业的供需失衡使得教师岗位竞争激烈,很多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

社会对师范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下降,导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些师范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就业指导不足也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

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深入分析其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就业形势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揭示影响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为解决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一、全面了解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掌握其就业率、就业结构、就业岗位分布等相关情况,为深入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二、分析影响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种因素,包括教育政策、专业选择、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探讨其对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三、总结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提高,为师范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有益借鉴。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师范类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就业形势却面临较大压力。

本文将结合现状分析,探讨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1. 就业难度大
近年来,教育部门不断扩招,导致师范类大学生数量增加,但教育行业就业岗位相对
较少,且需求量不大,就业难度大。

2. 薪资待遇低
教育行业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师范类大学生普遍收入较低,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3. 发展机会有限
教育行业发展相对缓慢,晋升机会有限,难以实现职业发展和职业成长。

4. 求稳心态较强
师范类大学生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公共部门和教育行业,而不愿冒险尝试其他领域,缺
乏创新创业精神。

教育对策
1. 加强择业能力培养
学校应加强职业规划和择业能力培养,从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技能、策略和方法入手,
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2. 提高专业素质水平
师范类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并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适应教育转型发展
的需要,拓宽就业范围。

3. 鼓励师范生创新创业
学校应积极推动师范生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导师、资金、场地等资源支持,鼓励师
范生勇于创新、迎接挑战。

4. 提高教育行业薪酬水平
政府应提高教育行业薪酬水平,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增加教育行业发展空间,吸引
人才向教育行业聚集。

结语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上述教育对策,希望能够提高师范生就业和创业的成功率,助力师范生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面临职业选择的困境。

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一些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建议。

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职业选择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个人因素包括性格、兴趣、价值观、才能和能力等。

个人因素对职业选择的影响较大,因为人的特点不同,所以会对职业选择做出不同的反应。

首先是性格因素。

职业选择和个人性格息息相关。

有些人喜欢钻研技术,有些人喜欢人际交往,有些人喜欢创新和挑战等。

因此,在职业选择方面,首先要考虑个人的性格特点。

如果一个人性格内向、不爱和别人交往,那么他不适合从事销售、公关等工作;如果一个人乐于助人、善于沟通,那么他可以选择从事医护、教育等工作。

其次是兴趣因素。

一个人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兴趣是一个人与众不同的特点,它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些事物的喜好。

在职业选择方面,一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职业。

如果一个人对美术、设计感兴趣,可以选择从事相关的工作;如果一个人对科技、技术感兴趣,可以选择从事工程或计算机相关的工作。

再次是价值观因素。

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他的职业选择,因为职业是一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方向和目标。

因此,在职业选择方面,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做出选择。

如果一个人把服务社会、回馈社会作为自己的时代使命,可以选择从事社会服务、志愿者等工作。

最后是才能和能力因素。

才能和能力是一个人选择职业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应该从自己能够胜任的范围中选择职业。

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亲和力和谈判能力,可以选择从事销售、客户服务等工作;如果一个人善于思考、逻辑严密、有创新能力,可以选择从事科研、创新等领域。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职业选择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朋友、社会环境、就业市场、政治因素等。

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我国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尽如人意。

从数据上看,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薪资水平都相较其他专业偏低。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什么呢?一、教育政策的影响教育政策对师范生的就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编制的改革、教育加快向乡村地区扩散等都会使得师范生的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此外,学生是否在专业选修课中接触到市场需求,学校是否将各个学科实际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质量。

二、就业市场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个领域的就业市场都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在社会中,需求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师范生需要与市场保持接触,不时掌握市场需求的信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长,积极寻找岗位合适的职业机会。

三、教育体系存在缺陷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中,对于实践教学和实际职业需求的考虑依然是有所欠缺的。

大多数的师范生在校期间重视学习理论知识,但却缺少一些实际操作和实习的培训机会。

这种让师生疏离的情况往往会使得毕业后的就业压力更大,因为他们的知识相当于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运用到实际中。

四、语言和交际技能欠缺作为一份以交流和沟通为基础的工作,教育行业对于语言和交际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不仅需要熟练的母语表达能力,还需要掌握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技巧,并对语言转化和表达形式与语境形成适切的映射,让学生理解和接收所传达的信息。

但事实上,许多师范生在大学的学习中却缺乏相关的语言能力训练和交际技能的培养,而这却是他们在就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五、缺乏职业定位很多的师范生在大学阶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也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

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有着模糊而不确定的认识,同时也偏向于选择比较容易进入的请求,导致毕业后找到的职业与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兴趣发展不相符。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对于自己在职业上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六、缺乏实习和实践的经验师范学生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而且在职业方面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些师范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行为现状,如就业观念不清,缺乏就业技能,就业心态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都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一定困难。

本文将对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就业观念不清师范类大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模糊和混乱。

一些学生认为只有当老师才算是真正的就业,其他的行业都不被看重。

这种观念的盲目性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对职业选择缺乏主动性,认为无法当老师就没有其他出路。

一些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对就业的迷茫和焦虑。

二、缺乏就业技能在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就业技能,导致了找工作的难度增加。

一些学生专业素养较差,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另外一些学生在外语、计算机、职业规划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不足。

三、就业心态不稳定在就业的过程中,一些师范类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常常表现出就业心态不稳定。

一方面,一些学生过度追求稳定性,对创业和自主创新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一些学生对就业过于追求金钱和地位,造成了浮躁的心态和盲目的追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对策: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就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职业生涯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清楚自己的兴趣和优势,理性选择职业方向。

学校应该针对师范类大学生目标行业的需求,加强相关的就业技能培训。

除了强化专业技能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实践活动、实习机会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健全就业指导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机制,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就业指导和辅导。

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老师等渠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规划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的问题和困惑。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师范类大学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范类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许多师范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行为现状问题,包括就业观念淡薄、就业心态消极、就业准备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入手,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就业教育对策,以期帮助师范类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1. 就业观念淡薄师范类大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存在较为淡薄的问题,很多学生认为作为师范毕业生,就业门路比较宽广,不需要过多的就业准备,这种观念导致他们在就业初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对就业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了解不够充分。

2. 就业心态消极由于师范类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以教师为目标职业,因此对于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存在较为消极的心态。

他们普遍认为只有当教师的岗位无法满足需求时才会考虑其他岗位,而对于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关注度较低。

3. 就业准备不足师范类大学生在就业准备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包括简历制作不规范、面试技巧缺乏、职业规划模糊等。

这些都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表现不佳,难以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以上问题导致了师范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挑战,需要通过加强就业教育来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师范类大学生就业教育对策1.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学校应该通过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向师范类大学生普及就业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就业前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学校还可以邀请就业成功的校友进行经验分享,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

2. 强化就业准备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求职宣讲会等。

通过提供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增强竞争力。

3. 开展职业规划辅导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咨询服务体系,为师范类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辅导。

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就业定位,帮助他们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并同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和资源支持。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类大学生逐渐成为了高校毕业生中的重要一员。

然而,由于社会对于师范生就业的误解、行业竞争激烈等原因,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本文旨在分析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并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以期帮助师范类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目前,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率整体偏低,并且就业形势不太容乐观。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率普遍低于平均水平,而且有不少师范生要面对暂时无法就业的尴尬境遇。

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一般表现为就业选择集中,就业期待高,就业信息不对称等三种特点:(1)就业选择集中。

由于师范生的专业性较强,对于绝大部分师范生来说,教师就业是他们的首选。

但是,教师岗位竞争激烈,相应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使得部分师范生改变了就业心态,转而选择其他行业,比如银行、保险等。

(2)就业期望高。

师范生在毕业后多年的学习、实践经历,让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更注重工作环境和成长空间。

在求职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选择具有挑战性、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的岗位。

(3)就业信息不对称。

由于诸多原因,如求职渠道狭窄、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师范类大学生在求职时容易与用人单位形成“信息不对称”状态。

就业信息不充分,不能准确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因此不能做出适当的就业决策。

1、增强就业心理辅导作用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他的态度、信念、人际关系等因素,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来改变个体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因素,提高师范大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应聘的自我价值感和魅力。

2、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在师范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并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实习教育的力度,让师范生在校阶段多参与实践,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加强行业信息反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就业信息、招聘信息,使得师范类大学生成为职业素养高、就业信息获知广、择业意识较强的人士,增强他们的求职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

师范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对策研究

师范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对策研究
图 1 同年 级 收 集 信 息 方 差 分 析 图 2不 同 年 级 制 定计 划 方 差 分 不 析
收集信息 2. ± . 9 2 . ±6 8 — . 3 113 9 5 65 9 6 . 5 4 3 6 2 0 3 . 4 8
选择 目标 2 . ± . 7 2 . ±6 7 0 6 9 3 6 4 8 7 . 7 4 4 8 2 .5 6 I 制定计划 2 . ± . 2 2 . ±5 2 0 6 5 3 58 5 1 . 4 8 8 4 7 .6 9
2 结 果
年级在 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的 自我效 能上显著 比三年级高。
21 师范生职业决策 自我效能 的性别差异 比较 .
表1 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 自我效能性别差异的显著性 t 检验
项目 男生 女 生 t 值 P
自我评价 1.3±45 4 92 5 98 .2 10 9 .8
堕 苎
NO. 8 .I EDUC I ON I ME ’ _ . AlI Aummt
师范生职 业决策 自我效 能与对 策研 究
郭 颖 陈月文 杨 钰燕
摘要 : 业决策是大学生面临的现 实问题之一 , 受到个体职业决策 自我效能的影响。而师范生作 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更需要 职 其 被关注。本研究通过 对河南省 六所 高等院校 的师范生进行 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 , 旨在 了解师范院校 大学生的职业决策 自 效能现状 , 我 并提 出相应的对策 , 为学校提供 一定 的决策参考。 关 键 词 : 范 生 职 业 决 策 自我 效 能 对 策 师 中图 分 类 号 : 5 G6 5 文献标识码 : C
制定计 划 2 - ± . 1 6 8 5 3 3 6 问题解 决 2 . ± . 1 3 2 5 5 8 O

高校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研究高校畢业生的就业一直都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出现的与高校扩招相伴随着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则成为关涉社会稳定、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民众幸福的重大社会问题。

要想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能单靠政策层面的外推动,也不能仅仅依赖社会经济发展来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还需要着手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employability)。

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除了关注于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增强他们的实践技能之外,还需要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决策等加以恰当的引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项目以吉林省四所高校的师范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4月初,以班级为单位,在北华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和白城师范学院发放问卷520份,被试均为本科师范类大三、大四学生,共计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有效回收率为94.2%。

其中男生82份,女生195份;三年级学生253人,四年级学生124人;城镇生源183人,农村生源194人,涉及到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不同的师范类专业。

(二)研究工具本项目以彭永新、龙立荣修订的Taylor和Betz编制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为基础量表,结合研究师范类学生专业特点,自编“高校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调查问卷”。

问卷分为基本信息、量表、问答题三部分,共39道题目,其中1-35题,采用5点记分;36—39题为补充的选择题,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7,鉴别效度、结构效度都较好。

二、研究结果通过多元回归的统计学分析,认为性别和年级构成了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人口学因素。

人格、自信水平、自尊水平、归因方式构成了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内部影响因素。

家庭状况、已有经验、学科类别、职业指导构成了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外部影响因素。

(一)人口学影响因素通过多元回归技术来研究被试人口学各因素对师范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摘要自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进行扩招,至今为止已有18年的时间。

多年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向普及型教育转变。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加,就业竞争加剧,就业问题愈来愈严峻。

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加强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并且为就业指导提供合理的依据。

本研究首先以半结构访谈的形式切入,具体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12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的整理和总结,发现不同年级的职业决策状况各有其特点。

特别是二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这个阶段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直接就业还是选择考研,所以在选择被试时不仅仅考虑四年级学生,将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也纳入其中。

在进一步深入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状况时笔者发现兼职和实习在大学生职业决策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角色。

在此基础上引入求职行为这个行为变量,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3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量化调查。

结果表明求职行为能够显著负向预测职业决策困难,求职行为越频繁的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困难程度越低。

在架构模型的过程中,职业决策困难通常还受到个体人格变量的影响,所以加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进行研究,数据结果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同年级表现出来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不同,二年级到四年级职业决策困难逐渐加强。

而且在求职行为以及职业决策效能感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二年级及三年级在求职行为的总分数明显高于四年级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阶段大学生都表现出较高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反而到了四年级阶段自我效能感有所下降。

在关于是否有工作经验上,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总分低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

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面试前准备较为充分。

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总分数上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明显高于没有工作经验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状况,通过增加求职行为发生的频率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高都能有效地减轻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

而学校作为第三方也可以在大学生在校期间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兼职和实习渠道。

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发展也随之发生变化,加之师范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用人单位也越来越苛刻。

通过对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掌握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规律,使得毕业生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促进就业。

标签: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途径(一)毕业生双选会,双向选择双选会①,是师范高校向社会各用人单位推介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方式。

双选会的双向选择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更多面对面的机会,对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指导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主要途径。

一方面可以落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到市场的就业需求和现状。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师范高校毕业生更准确地给自己一个定位,也是给下一届毕业生一堂实地的就业指导课。

本校在2013年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向各界用人单位输送了各类人才8 000余人,其中研究生学历700余人,大学本科6 000余人,高职学院1 800余人。

(二)自主择业与自主创业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加上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堪忧,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择业②和自主创业③。

自主择业与自主创业是对传统就业的一种转变与创新,是具有活力的、新兴的一种就业方式。

自主创业不仅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还可以提供社会就业岗位,满足更多毕业生的就业。

而且,大学生自主创业受到国家保护以及相关政策扶持。

就当前的社会发展所带给毕业生的住房、婚姻等生活问题来看,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也发生了改变,不仅仅再局限于专业对口,他们更趋向于去创造、去展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三)继续深造与政策服务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之下,为了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能力,其中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或政策服务,考研、出国深造成为一个重要选择,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也拓宽了就业范围。

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社会的不断变化,要求个体终身学习。

对于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来说,更需要无时无刻地学习——专业发展。

作为大多数学校的师资来源,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也不容忽视。

本文提出研究师范生专业发展的背景,探析影响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希望能提出能够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

标签:师范生教育;专业发展;师范生专业发展一、研究背景自古以来,教育便关乎国计民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加速,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师范生作为广大学校的主要师资来源,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今后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与否。

因此,必须关注师范生专业发展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以从教时间为分割点,可以分为职前教育阶段和职后培训阶段(也可以分成职前、在职、职后三个阶段)。

师范生在师范院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属于职前教育阶段。

职前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影响因素根据对中国知网中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文献的研读发现,在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时大多数人会采用两分法(赵昌木和徐继存[1] ——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或三分法(如格拉特霍恩[2] ——与个人相关;与教师生活、工作相关;与促进教师发展的特殊活动相关;刘洁[3] ——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

而教育部在2003年提出将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师范教育前、师范教育时和任教后三个阶段,如表1所示。

在分析影响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因素时,笔者将其分为以下五类。

3.1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是影响师范生专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师范生自身的性别、年龄、专业等因素影响择业;学生时代的经历、实习时期角色的转换(从学生转换成教师)、关键人物的影响、自身能力和人格特质等影响其专业发展。

3.2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经济情况、父母职业和父母观念、婚育情况等。

父母观念影响入职动机;父母支持与否、家庭经济情况影响择业勇气;婚育情况影响师范生入职后继续发展。

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教育事关民族兴旺、国家未来,教师是实现教育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师范类大学生是未来教师的预备队伍。

当前师范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惑。

学校应对师范生开展科学的、多元化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其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路线,全面提高其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师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比如,打算从事何种行业,选择什么样的组织,力求达到何种成就,如何通过学习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等等。

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简单说来就是:师范类大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通过自我剖析,全面客观的对自己进行定位,认真分析当前的环境形势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知识机构等,确定自己事业奋斗的方向,对自己的人生旅程做出明确的认识和规划,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

二、师范类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人的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能帮助个人客观的、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自己,正确的进行自我定位进而明确职业目标,设计出各种达成该目标的教育计划、发展计划等,最终获得职业的成功。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在未来的国家经济建设中将担任重要的角色,他们具有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较高、身心发展趋近成熟、毕业后面临第一次择业和就业等特点,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站在理性的角度评价自己,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为将来成为有用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范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职业目标相对明确,即投身教育事业,到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从事教师工作。

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职业决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但受到学生的自我认识、对职业的认知能力和自身决策能力的影响,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探索影响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的因素,分析它们的影响机制,能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指明方向,帮助就业指导工作发挥其效用,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的有效。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决策;影响因素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难题。

高等教育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就业工作相关指标已经被当作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平衡杠杆。

但高校普遍还不太重视针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决策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

高校存在着就业指导力量不足,教育普及性不高等不良现象,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不佳。

一、职业决策的内涵《教育大辞典》对职业决策的定义是:“人们依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做出合理的职业方向抉择的过程,内容包括探讨和认识个人的价值、自我和环境资料的使用以及谋划和决定过程。

”职业决策是个体一生中必然要面对的重要决策,是指个体对其未来的职业做出的选择。

有效的职业决策不仅能帮助个体实现自身价值,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

职业决策几乎是每个个体人生中重要的选择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大学生职业决策是在指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可能随时面临职业选择需要做出我决定。

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较大,社会就业形势总体严峻。

了解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在面对瞬息万变的职场上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选择。

二、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大学生职业决策过程中必须要考虑三个主要要素:第一,对自己有相对全面、客观的认知,包括能力、兴趣、爱好、性格、优缺点及其原因;第二,对各种职业从业者的素质条件有清晰的了解,包括各种职业所对应的薪资待遇、未来发展空间等等;第三,经过个人思考对第一、二两部分的现实关系有相对明确的认识。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为例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为例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廊坊师范学院
大学生为例
李秀芳;吴秋红
【期刊名称】《职业时空》
【年(卷),期】2017(001)004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并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与择业观及职业决策效能感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发现:①总体上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不是很大,但是二、三年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较为突出;②大学生的择业观标准有待改善,其中,男生、独生子女更注重自我发展,二、三年级的学生更加看重声望地位;③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整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④大学生的择业观、职业决策效能感对职业决策困难程度存在显著影响.【总页数】5页(P65-69)
【作者】李秀芳;吴秋红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065000;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24【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探究——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族大学生为例 [J], 余建芳
2.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为例 [J], 李秀芳;吴秋红;
3.大学生网络借贷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芜湖、合肥、南京三地高校大学生为
例 [J], 朱丽霞;童瑞;范凌霄;唐静
4.地方新建本科学校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豫章师范学院为例 [J], 吴小云
5.地方新建本科学校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豫章师范学院为例[J], 吴小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作者:董银银姬会会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4期【摘要】文章以河南省部分师范院校的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当前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现状特点,分别从个人背景、能力和观念等方面,揭示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各种因素,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和依据,为促进师范专业大学生作出正确的职业决策、合理规划自身职业生涯提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决策;影响因素一、问题提出职业决策(Career Decision—making)的概念最初起源于经济学领域,后应用于职业心理学。

关于职业决策的概念,研究者探讨的角度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存在主义哲学的职业决策观(以Bloland,walker 1981;Cohen,2003为代表),他们认为职业决策不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理智的过程,还涉及到复杂的人生存在价值等方面;第二种是认知学派的职业决策观,认为对职业决策的解释应注重信息的加工过程。

本文则比较赞同国内学者(如王淼2010、沈雪评2010等等)一般持认知学派的观点,认为大学生职业决策是指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参照外界环境变化,依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去搜索相关职业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最终选择一条适合自己职业道路的全过程。

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而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影响我国未来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目前,随着高校扩招、社会竞争的不断扩大,师范类大学生面临着更加严重、更加复杂的职业决策问题,即面临着从事师范专业所归属的职业还是另谋出路的问题,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一系列相关的职业决策问题。

因此,了解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努力给予解决,是需要我们着重关注的话题。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一)研究目的本研究致力于:(1)了解当前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现状;(2)系统的分析影响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的主要因素;(3)为解决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现实问题,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和科学依据,为促进师范院校大学生作出正确的职业决策、合理规划自身职业生涯提供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工具:第一部分,在林建珠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师范大学生的特点将问卷进行了修订,问卷由职业知识、目标确定、行为准备、选择能力和自我评价五个维度组成,经测试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第二部分,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研究文献的分析,结合对学生的观察与访谈,自编“大学生职业决策状况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用以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各种因素。

问卷共18个题目,分个人背景(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等6题)、观念和能力(职业价值观、决策风格、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共12题)两个维度,问卷采用5级计分法(完全符合计5分、比较符合计4分、不确定计3分、比较不符合计2分完全不符合计1分)。

(三)研究对象与施测过程根据研究需要,同时考虑到各种条件的有限性,本次研究主要以河南省为调查样本的选取区域,具体抽取了河南省师范院校的820名大学生为研究被试,问卷均以匿名形式,采取统一发放、集中填答、统一回收的方式进行。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820份,回收755份,剔除无效问卷26份,有效率为88.9%。

所有问卷均在SPSS11.5上进行数据录入和相关的数据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一)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现状将所有被被试在“大学生职业决策问卷”上的作答情况整理后,通过相应的统计分析得出表1的结果。

数据表明,被调查师范大学生在职业决策问卷上的平均总分为74.97,平均题目得分为3.75,这个分值显著地高于中间值3(因5级计分,3代表中间值,即中等水平程度),这说明大学生职业决策行为总体处在中等偏上水平。

在大学生职业决策的五个维度上,平均分高低的顺序为:目标确定、行为准备、职业知识、自我评价和选择能力。

(二)个人背景因素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1. 性别因素。

通过研究表明,在性别因素方面职业决策的总分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男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这可能是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方面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可能导致男生对职业选择的期望更大;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不公平对待,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女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有男朋友吗?你男朋友在哪儿工作?很多工作单位的领导都认为女生毕业之后要结婚生子,没有时间集中到工作上,所以导致很多女生在应聘的过程中会遭遇更多的挫折。

2. 年级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在年级因素方面职业决策的总分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通过调查和观察分析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

大一与大二的学生由于刚进入大学,处处充满着好奇,还没有开始考虑到以后的就业问题,而到了大三、大四,是否要工作还是考研则是他们面临的艰难选择,尤其是到了大四的下学期,很多学生都在为找工作做准备。

3. 专业差异。

从表中可以看出,职业决策在专业差异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虽然职业决策虽然在专业差异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在访谈过程中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职业目标的确定上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4. 父母受教育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职业选择的得分有显著影响。

大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也影响着他的职业决策行为,因为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会参与到学生职业规划中来,能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做出帮助。

父母的教育程度尤其是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孩子成就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影响着孩子的职业选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工作的选择范围。

长期形成的家庭教育观、价值观以及家庭文化氛围等等因素,都会影响着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5. 家庭经济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职业决策在家庭经济状况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这说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虽然会得到更多的经济补偿和帮助,但是在能力和信心上,当代大学生更注重的还是一个人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6. 学校职业指导。

通过表2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干预情况与职业决策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接受过教育指导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未接受过指导的大学生。

通过职业指导培训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求职知识和技巧,掌握更多的职业相关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职业培训,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自己有更全面和客观的认知和评价。

(三)个人内隐能力、观念与职业决策的关系分析1. 职业价值观。

通过统计数据发现,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决策的相关系数为0.167,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不高。

通过访谈发现,在职业决策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会考虑到其他外界的因素,而不是根据自己的观念来选择职业。

2. 决策风格。

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决策风格与职业决策得分之间相关极为显著。

其中,善于分析自己和运用策略风格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更能正确的做出判断,那些盲目的模仿和依赖他人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的过程中反而处于被动地位。

3. 情绪智力。

分析表明,情绪智力因素与职业决策之间存在着极为显著的相关,这与张尚萍(2009)的研究相一致,这说明了情绪智力高与情绪智力低的个体相比,具有较高情绪智力的个体,他的认知、管理情绪的能力就会越高,就越能够更好地处理他们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情绪反应,能更好的应对自我。

4. 自我效能感。

通过统计数据发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的相关系数为0.437,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说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在职业决策的过程中更注重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通过访谈发现,自我效能感比较低的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倾向于选择稳定性高、有保障的职业,而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则倾向于选择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单位。

四、结语(一)学生个人层面:提高分析处理问题能力,作出正确的职业决策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时关注与职业决策有关的信息,要善于反思总结,不断从众多的信息中提炼有效成分,消化吸收,提高分析处理问题能力,作出正确的职业决策;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实现既定目标,为作出正确的职业决策奠定坚实基础。

(二)家庭层面: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孩子正确的职业选择在孩子的职业决策方面,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父母双方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决策观念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

因此,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选择观念。

但是,父母不要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适时地引导和鼓励孩子的职业选择。

(三)学校层面:调整专业结构模式,改进人才培养体制除了个体和家庭因素,学校层面可以开展相应的职业决策辅导。

职业决策辅导可由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交替组成,其中个体辅导关注反思与调查,团体辅导的范围从3~4 人的小团体到包括整个班级的大团体,在团体活动中可以交流不同的观点,为学生提供面试和观察的机会并进行分析,为学生的职业决策提出建议。

(四)社会用人单位层面: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的用人机制社会和用人单位层面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的用人机制,社会与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用人机制,既是大学教育培养人才的风向标,也是大学生确立人生目标,调整学习内容和发展维度的指挥棒,所以社会和用人单位,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建立科学的聘人、用人机制,注重知识、德性与能力,而不是惟学历是从,从而为大学教育培养人才提供正确的结构方向,为大学生职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1] 董银银.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研究综述[J].商业文化,2012年5月.[2] 林建珠.福州市大学生职业决策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3] 王淼.大学生职业决策风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4] 张尚萍.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基金项目: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YB2012082)。

作者简介:董银银(1984- ),男,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团委,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姬会会(1984- ),女,河南新乡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幼儿园课程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