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应用策略

合集下载

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

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

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学科,它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并介绍几种常用的实施方法。

一、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意义和特点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问题解决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得到实践验证。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问题解决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包括:1. 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主动参与。

2. 强调实践应用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实施方法1. 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问题解决教学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给学生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物质可以迅速变化,而有的物质变化很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促使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

2. 实验探究法实验探究法是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总结规律。

例如,在教授氧气燃烧反应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燃烧时的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质会燃烧,而有的物质不会?”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可以得出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的结论。

3.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问题解决教学法中的一种应用广泛的方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引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策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设计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下面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一、实验设备不齐全在许多学校的实验室中,常常会出现实验设备不齐全的情况。

这种情况给化学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使得实验操作无法进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1.购买新的实验设备。

学校可以通过资金拨款等方式购买新的实验设备,以满足教学需要。

2.维护现有的实验设备。

及时维护实验设备,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设备齐全。

并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减少实验设备的损坏。

二、实验操作风险大化学实验中常常涉及到一些危险的化学品,因此实验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风险。

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需要设计出一些策略。

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应当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操作,确保学生的安全。

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在进行化学实验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中的危险,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实验内容单一许多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都比较单一,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设计出相应的策略。

1.设计多样化的实验内容。

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开展综合性实验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实验活动,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实验教学缺乏趣味性许多化学实验教学都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设计出相应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过程。

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的过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加实验教学的互动性。

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增加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五、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许多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实验操作能力较差,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

初中化学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探究

初中化学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探究

初中化学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探究初中化学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是学习者在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

许多老师在教学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高,知识理解困难等。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问题一: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会发现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高,这可能是因为化学含有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学生很难找到与自己生活经验相关的例子,造成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解决策略:1.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比如日常生活中食物的食物的化学变化,或者身边物质的化学性质等,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化学知识。

2. 举办实验课:通过在实验室里进行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什么比亲身体验更能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了。

问题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困难化学是一个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很难理解化学的知识点,比如化学式的工整,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

解决策略:1. 分层次教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分层次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

2. 多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让他们亲自观察现象,发现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图片、录像等形式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和理解化学知识。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

问题三: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互动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被动接受,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解决策略:1.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化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科学学科,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然而,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实验操作不规范等。

本文将探讨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旨在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概念教学的策略1. 引发学生兴趣概念教学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而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常常存在一定难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兴趣,例如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或案例来引入新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和互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调实际应用化学概念常常抽象而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教师可以强调其实际应用。

通过展示化学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概念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验教学的策略1. 规范实验操作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由于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危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并强调安全用火、佩戴实验服等操作规范。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2. 引导思考与讨论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结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思维进行分析和解答。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堂互动的策略1. 提问与回答在化学教学中,提问与回答是促进课堂互动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提问,如闭合式、开放式和启发式问题等,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思维方式。

2. 小组活动与合作小组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如解决化学应用问题、讨论实验结果等。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分析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分析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分析第一部分:引言化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但其教学常常面临各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课程设置的问题中学化学课程繁多,内容繁杂,学生压力大。

有些内容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

解决方案是优化课程设置,减少冗余内容,增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实际应用的概念。

第三部分:实验操作的问题中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实验操作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往往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实验原理,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解决方案是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同时在实验操作中融入原理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验过程与结果。

第四部分: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往往侧重于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解决方案是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探究式实验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第五部分:教材编写的问题中学化学教材过分强调记忆与死板的知识点,缺乏生活实际、案例分析与跨学科的内容。

解决方案是更新教材,注重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并融入跨学科知识,使教材更具启发性与包容性。

第六部分:评价方式的问题目前中学化学评价主要侧重于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解决方案是改变评价方式,增加实验报告、小组项目等综合性评价的比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创新活动。

第七部分:师资队伍的问题中学化学教师的师资结构不平衡,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有的教师理论水平高,但缺乏实践经验;有的教师实践能力强,但缺乏深入的理论知识。

解决方案是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其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

第八部分:实践环节的问题中学化学教学中,实践环节往往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只是按照教材进行固定实验,难以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解决方案是加强实践教学的设计与组织,引入探究式实验、科学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引言:中学化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发展。

然而,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理论知识讲解单一、实验操作机会不足以及考试评价强调记忆等,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

1. 理论知识讲解单一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述,学生只需被动地听讲,导致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的不足。

解决方案:-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视频教学、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 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索,开展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供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将抽象的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2. 实验操作机会不足中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实验操作的机会不足。

解决方案:- 定期安排实验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技能。

- 开设实验辅导班,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解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 利用虚拟实验软件或模拟实验器材,提供在线实验课程,补充实验操作不足的情况。

3. 考试评价强调记忆目前中学化学考试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而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

解决方案:- 调整考试题型,从单纯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引入应用题、分析题和论述题,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采用开卷考试或者实验操作考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

- 引入科学论文写作或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教材内容过于抽象现有的中学化学教材内容过于抽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关系不大,导致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丧失。

解决方案:-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引入与化学有关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像、视频和实例,使化学知识真实、形象化。

初中化学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探究

初中化学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探究

初中化学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探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已经成为了一门日益重要的学科。

化学的教育已经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重点,而初中化学课程更是成为了造就未来科学家的关键。

然而,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教师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来源,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很难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策略:采用探究性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指导学生们探索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检测和解释结果。

二、知识缺乏联系初中化学是一门知识广泛而又涉及面广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点,而缺乏综合性的思考。

策略:采用知识融合的方法,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探究性学习方法也是极其有效的,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化学知识,还学习了其他学科知识,因此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让学生使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应试教育占主导所谓的应试教育是指在学生考试成绩上重视和强调考试标准,而忽略教育的实质。

这种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并且可能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策略:教师应该减少课堂时间来测试学生,让更多的时间用于探究性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在初中阶段。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

最后,教师们还可以在学生们的辅导课程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那么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辅导服务,在学生所需的时刻进行指导和帮助。

大学化学教案的问题解决策略与教学案例分析

大学化学教案的问题解决策略与教学案例分析

大学化学教案的问题解决策略与教学案例分析近年来,大学化学教育在教学案例设计和教案编写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需要探讨一些解决策略,并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来加深理解。

一、问题解决策略1. 教学目标明确化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要具体、可衡量,并与课程大纲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

例如,在有机化学实验课中,教学目标可以是让学生掌握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

2. 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来确定。

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难度,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无机化学课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化学反应作为教学内容,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编写教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传统的讲授和实验教学外,还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方法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案例分析以有机化学实验课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个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内容: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介绍有机合成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包括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和实验操作步骤等。

3.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有机合成反应的实验操作,如醛酮的氧化反应、酯的水解反应等。

4. 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反应机理和实验操作的合理性。

化学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分析清单及解决办法、策略

化学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分析清单及解决办法、策略

化学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分析清单及解决办法、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化学教学的地位也逐渐显现出来。

但是化学学科的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在教学实施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成为影响化学学科教学的关键,许多研究人员纷纷分析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哪些办法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本文将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梳理出化学学科教学中出现的几类关键问题,并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策略,以促进化学学科教学的持续发展。

首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疏忽重点,这关系到教师在编排课程时要注重知识结构的设计,让课程体系更加完整,知识的分层次更加完善,重要的知识点应该贯穿始终,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孤立地服从任务,而没有学以致用的能力。

其次,集体教学中出现的组织管理问题,学生一般都属于低年级,并不会有太多的学习经验,所以在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建立,要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有效地管理学生,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此外,教学实施中的评估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评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来说,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比如:实验成绩评估,实验报告评估,答辩评估等,更加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反馈,从而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

最后,教学资源利用方面也要注意,化学教学要用到大量的实验资源和设备,实验室的设施设备要合理利用,同时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升级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的学习条件,从而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

综上所述,化学学科的教学受制于其关键问题,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化学学科教学中出现的关键问题:一是聚焦教学内容设计,围绕概念和原理,以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把课程体系更加完整,结合具体实验操作深入探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以提高学习效果。

二是重视集体教学中的管理问题,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有效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活力,促进学习发展。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应用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应用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应用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强化问题的设计与应用具有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当遵循目标性、启发性、层次性的基本原则优化问题的设计;科学将“问题”整合应用于导入、重难点突破环节,以突破传统化学教学瓶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设计与应用;对策建议化学作为一门理性学科,强化学生思维培养必然是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整合,知识的逻辑性、严谨性与抽象性,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把握宏观的、微观的化学知识,提高其学习质量,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培养,以提高学习质量。

“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对帮助教师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优化教学结构和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科学设计、应用化学问题,为强化学生化学思维能力训练,构建高效的化学教学课堂奠定基础。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与应用的必要性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应用,俗称问题教学法。

即教师以“问题”细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流程的方法。

那么,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优化问题的设计与应用是否具有必要性呢?笔者认为:问题教学作为优化化学教学课堂的重要教学方法,优化问题的设计与应用固然具有必要性,具体原因如下:(一)优化问题设计有利于改变过去“问题”低质量的现状理论上讲,以“问题”为主线的化学教学课堂,对训练学生化学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深化知识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教学实践中,并非是每一个“问题”都能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一些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提问,不仅难以促进教学目标实现,还可能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因此,要想发挥“问题”在化学教学课堂上的效果,优化“问题”设计,全面提高“问题”的质量,是必然选择。

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的优化设计,是改变过去“问题”低质量现状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问题应用有利于改变过去传授与灌输的教学现状单向的传授与灌输,是长期以来禁锢化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策略初中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设备和材料不足、实验操作流程复杂、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设计一些策略来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验设备和材料不足的问题实验设备和材料的不足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实验学习体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制定清晰的实验设备和材料采购计划。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每学期的实验设备和材料采购计划,确保充足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供应。

2. 建立实验设备和材料的管理制度。

学校可以建立实验设备和材料的领用、归还和维护制度,确保实验设备和材料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3. 鼓励学生自制实验设备和材料。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简单的材料自制实验设备,例如玻璃管、烧杯、试管夹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实验操作流程复杂的问题1. 简化实验操作流程。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复杂的实验操作流程进行简化,例如利用简化的实验装置、简化的实验步骤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 提前演示实验操作流程。

老师可以提前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对实验操作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减少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迷茫和错误。

3. 设计实验操作指导书。

老师可以为每个实验设计详细的实验操作指导书,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在实验前能够对实验操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三、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由于化学实验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学生的安全意识相当重要。

学生的安全意识往往比较薄弱,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加强安全教育。

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事故和危险因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强化实验安全管理。

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实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前的安全检查、实验中的安全警示、实验后的安全总结等,确保学生的实验安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策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安全隐患、设备不足、学生实验能力差等。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以期在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一、问题分析1.安全隐患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常会伴随着各种安全隐患,如化学品的挥发、火焰的使用、玻璃器皿的易碎等。

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缺乏经验,往往会出现不慎操作导致的意外情况,给教学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2.设备不足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初中化学实验室所拥有的仪器设备有限,导致教学进度受到了限制,无法进行更多更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

而且设备老化,使用寿命到期,也给实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学生实验能力差由于学生的实验基础不扎实,加之教学中对于实验操作的指导不够全面和细致,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能力差,无法独立完成实验,并且对实验的原理和过程理解不够深入。

二、设计策略1.加强安全教育针对安全隐患问题,必须要在实验前进行足够的安全教育。

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安全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

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不得随意操作,从而避免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2.提升设备使用能力鉴于设备不足的情况,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有限的设备进行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操作的能力。

在实验操作前,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不同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针对设备不足的问题,教师应该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选取与学校实际设备相适应的化学实验内容。

还可以引入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升实验操作能力。

4.强化实验指导针对学生实验能力差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不仅要在实验操作前对实验原理进行讲解,还需要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进行细致的指导。

初中化学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探究

初中化学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探究

初中化学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探究近年来,初中化学课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知识应用不灵活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探索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问题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解决策略:采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们应避免单调的讲解和死板的教材讲解。

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验,让学生能够在听、看、做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时,可以用铁丝和硫磺的反应作为例子,情趣化、生动化地向学生展示反应的过程和产物形式,让学生能够看到具体实物的化学变化,从而增强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知和兴趣。

问题二:知识应用不灵活解决策略: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应用实际化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化学实验或者制作化学实物,同时也要注重实际的应用化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化学结构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电子构型的制作中,让学生亲手制作出一个原子的电子层次结构,让学生感性理解化学结构和原理,从而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和技巧。

问题三:学生缺乏对化学科学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解决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普教育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化学科学的知识和原理,可以通过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找寻化学实验中的科学道理,通过自己的发掘和推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化学科学的认知水平。

最后,初中化学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多方面的,要注重注重学生的兴趣、实践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这是保证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生成的策略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生成的策略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生成的策略高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化学实验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实验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有必要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以更好地推动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实验条件不足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实验条件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实验的开展和学生实验的效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前安排实验仪器和试剂:在实验前提前安排好所需的仪器和试剂,确保实验进行时条件充分。

2. 制定轮换实验计划:若条件不足,可以制定轮换实验计划,通过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资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3. 制定实验备选方案:教师可以在实验计划中制定备选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以应对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

二、实验操作不规范化学实验的操作要求细致规范,如果学生操作不规范,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和实验结果的误差。

应对学生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实验操作培训: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规范的培训,教导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降低实验操作不规范的风险。

2.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教育,教导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操作,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操作,杜绝操作不规范带来的安全隐患。

三、实验结果与理论偏差过大化学实验的结果应当与理论相符,若实验结果与理论偏差过大,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或材料质量不好等原因造成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实施实验前期预热: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预热,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并了解可能导致结果与理论偏差过大的原因。

2. 强化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培养: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验前充分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和可能出现的误差,并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

3. 配备高质量实验仪器和试剂:教师应该在实验中尽量使用高质量的实验仪器和试剂,以降低实验结果与理论偏差过大的可能性。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高中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有效处理并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课堂教学的设计、学习过程的引导和评价方式的选择三个方面,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的设计1. 知识的组织结构:化学知识的学习应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概念与现象、原理与实验、应用与问题的联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扩展拓展。

通过构建知识的组织结构,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问题引入与探究:在引入新课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并结合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3.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际案例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的引导1. 自主学习: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

采用问答、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互动和发展。

2. 实践与实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对于解决化学问题至关重要。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3. 信息搜索与整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和材料。

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培养学生信息收集、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三、评价方式的选择1.质疑评价: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鼓励和引导。

教师还可以提出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质疑,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改进。

3.案例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的答辩,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网络调查、调研报告等的评价,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的程度。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策略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策略摘要: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初中化学作为化学教育的入门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化学概念理解不深、实验操作不熟练等。

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初中化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例如,通过讲述化学史、生活实例等,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开展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化学现象,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三、强化学生基础知识1.注重概念教学:教师在教授化学概念时,要注重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而非简单记忆。

可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概念。

2.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开展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1.加强实验操作训练: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实验技能。

2.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化学实验、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最新-浅议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 精品

最新-浅议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 精品

浅议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浅议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文汪清泉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问题设计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

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已从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堂好的化学课,教师的巧设妙问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并且还能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质疑、反思、总结,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设计问题呢?一、创设化学情境性问题,体现化学学科特色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教师要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创设问题呈现的情境,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化学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在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要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出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新课程理念。

例如在讲授物质的溶解时,教师可设计为什么修理厂工人手上的污渍可以用汽油洗去?洗洁精是如何洗去油污的?讲授灭火原理时油锅着火为什么用锅盖盖灭?吹灭蜡烛又是什么原理?讲授合金时,可以联系到生活中常见的钢、铝合金窗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重要的应用。

二、利用课堂实验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实验不再是验证学生知识、训练操作技能的手段,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设计问题,既可以使问题情境具有真实性,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使问题得到解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经常会出现液体低于或高于15的现象,这时就可以设计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气密性不好还是红磷的量不足或者是其他原因?若是气密性不好又该如何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方法设计更好的实验方案?三、根据学生作业、考卷设计问题,深化知识结构体系学生的作业、试卷是对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反馈途径,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为教师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提供了样本参考。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分析以及教学模式设计与改进实施效果评估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分析以及教学模式设计与改进实施效果评估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分析以及教学模式设计与改进实施效果评估引言:中学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兴趣不高、缺乏实践操作和探究性学习等。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探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改进实施效果评估。

1. 学生兴趣不高在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灌输成为主要形式。

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太多激发,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我们应该尝试采用更加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2. 打造实践操作环节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但是由于实验条件、设备和安全等问题,中学化学实验往往陷入“口头实验”的境地。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小型实验,设置实验室课,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探究性学习的推广中学化学的学习重点不应只是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记忆,更加应该关注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引入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化学实验和研究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鼓励他们在实验和研究中共同合作,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5.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中学化学教师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力量。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6. 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创新中学化学教学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创新。

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多媒体和网络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7. 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中学化学教学应该建立科学、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和指导。

8. 教学模式设计的改进实施在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改进实施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设计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

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策略优化与实践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策略优化与实践应用

标题: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策略优化与实践应用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策略的优化与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策略,并详细阐述了其实践应用和效果。

一、引言初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因此,优化问题解决策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问题解决策略的优化1.问题情境创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3.多元化问题解决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如实验、讨论、查阅资料等,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践应用1.实验探究:通过设计有趣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化学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发表意见、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利用家庭资源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案例分析:以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为例,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和收集方法。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各种制取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最后,教师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更高效的制取方法。

四、效果评估1.学生成绩提升:通过实践应用问题解决策略,学生的化学成绩有明显提升,表明该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问题解决能力提升:通过培养问题意识、多元化问题解决方式等,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表现在试卷分析、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方面。

3.课堂氛围改善: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有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应用策略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精心设“疑”、设“障”,有效地诱发和唤起学生的认知期待,激励学生去探求、去思维,在教师适当的诱导和学生的相互启发下转化为思维的火花, 积极组织答案参与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取得显著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设计通过不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进入心理困境,产生学习需要,实施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纽厄尔和西蒙对“问题”的定义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即刻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一种情境。

也就是说问题通常指一种情景,它通常拥有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

起始状态就是当前的已知条件,而目标状态则是人们希望的或已规定好的、要达到的一种结果;问题是一种情景,在这种情景中人们尽力去达到某种目标,但必须找出一种有效的方式才能实现这一点。

因此问题第一要点是:问题情景化、知识问题化。

以学生们熟悉的现实问题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创设情境,要对化学原始资料进行加工,尽量隐去介绍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内容,即“谜底”不要在情境中出现,把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强烈好奇的现象凸显出来。

同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能够利用旧知思考问题,再“跳一跳”提出新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或创意新颖——激起学生的亲切感和好奇心;尽量选择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学生产生多方面的联想,可发散出许多问题。

创设化学情境的途径有多种,例如:1、利用化学史料设置问题我国化学家傅鹰教授曾说:“化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由此可见,化学史料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慧。

因此结合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必将有效的把学生引入已知与未知的不平衡状态之中。

例在讲分子——原子时,学生常感到抽象难懂,兴味索然。

但若在教学中首先介绍一下原子论的产生发展过程和Dalton原子论的大概内容。

学生脑海中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原子是怎样一种微粒。

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将问题点出,转至现代原子论的内容,加以对照分析,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取得教好的教学效果。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好多学习内容,穿插一些生动的科学史,以及科学家的生活片段等,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2、创设好奇的实验现象情境学生思考问题时,往往受原有知识和经验定势影响,对遇到的新问题新知识“想当然”的进行分析和推导,有时产生错误。

在教学中我们先有意识的设计问题,让学生走进“错误”,再通过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直观呈现与学生已有的认识、经验等相矛盾的事实或现象,使学生感到“奇怪”,引起他们非同寻常的惊讶之感,形成问题情境。

这种触及学生认知缺陷的矛盾情境,能给学生一定的冲击力,产生强烈的提问欲望。

例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一课时,我做了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先提出问题:手帕能不能点燃?同学们根据燃烧的条件都回答:能燃烧。

教师演示完实验,同学们看到手帕安然无恙,都好奇的睁大眼睛,自然地引出问题,同学们都积极地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对这些知识的认定恐怕会使学生终生难忘。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钾能在水中燃烧”等等现象,都能让学生惊讶无比,教师都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视频、课外科技活动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多思、多问,主动探索知识。

3、创设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中学生所处于的年龄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理,他们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他们日常生活的事总是具有极强的探索欲望。

教师如果能把生活中丰富的化学现象和问题化做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提问就水到渠成了。

例如,在初中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一节教学时,可设计下列问题情境: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对热电厂下游几十米内河水中鱼类几乎绝迹的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取得了一些资料:①测定热电厂使用的燃料煤含硫量为0.0064%;②了解煤燃烧后的气体未经处理即排放到空气中,热电厂地区出现了多雨;③了解到热电厂的用水未冷却就直接排入河中;试分析鱼类几乎绝迹的原因?设计这样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到了科学调查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

现代社会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并学会研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生活走进化学,成为鲜活的教育情境。

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将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事例揉进枯燥的知识,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甚至急于动手实验探究,主动展开学习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习化学,不仅要学会如何解答书上的问题,还要了解化学在正常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得到学以致用的责任感4、通过“开放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化学开放性问题是指条件多余、不足或答案不惟一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不断反复交替的过程。

由于开放性问题往往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在讨论和推断正确答案和最优解法时,使学生进行创造性辐合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再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设开放性问题情景,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让禀性、天赋不同的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

创设了恰当的问题情境并不一定就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关键是是否能根据创设的情境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

衡量问题质量的因素主要有:问题的难易程度、思维强度、思维量的大小、提出的时机及问题的明确性等。

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力度,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所谓“更懂”“更容易掌握”易把一个具有一定深度的内容分解得非常具体,设计成一系列十分细碎的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走向目标,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的思维框架中。

这种问题既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相对完整地认识思路和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减少这种琐碎的提问,教师应根据所创设的情境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用问题组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深刻理解有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如化学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合作与交流”这几个要素。

其中,“提出问题”是首要要素。

要实施化学探究活动,必须得发现和提出化学探究的问题,没有化学问题便不会有化学实验探究活动。

化学实验探究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化学探究活动的真正展开。

实验探究前的“问题链”,决定着实验探究的方向和质量,起着“引导”作用。

如在“探究碳的还原性”前,教师设问:碳与氧气反应,既可生成CO2 ,又可生成CO 。

那么,碳能否与氧化物(氧化铜)反应,即碳能否夺得氧化铜中的氧呢?引导学生讨论,猜想,从问题出发进行大胆地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得出一条“引导链”:假设1.碳能与氧化铜反应;C+CuO→Cu+CO2↑假设2.碳能与氧化铜反应;C+CuO→Cu+CO↑假设3.碳与氧化铜不反应。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一系列问题组成另外一条“引导链”问题1、探究实验产物:如何证明有铜生成?如何证明生成物气体是CO2还是CO?问题2、探究实验装置:如何设计实验装置?问题3、探究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有哪些?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此时学生积极投入到讨论、思考的氛围中,通过实验探究前“引导链”的设置,学生不但明白了探究的目标、步骤、内容,而且还总结出了此类化学实验探究思考的一般方法。

在实验探究前设计“引导链”,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构建实验方法体系,渗透科学方法论教育,突出了实验探究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突出理性思维的价值。

这样能够充分的打开课堂,将实验探究不断的延伸开去,使学生真正“卷入”化学实验探究,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教学并不是设计的问题越多越好,也不是看学生是否“举手如林”,不是看课堂上是否“有问有答”。

关键是:通过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进入思考,通过追问使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回答问题促进学生生、生师之间的交流。

因此解决问题不一定非要提问学生,有些问题内容在学生已有的发展区之内,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有些问题超出学生已有的发展区,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解决;有些问题比较简单、且只有唯一正确答案的,让学生共同回答,可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

有些问题因课堂时间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上解决的,可鼓励、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来解决问题。

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供必要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创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

总之,化学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中心,把问题看成学生学习的起点、动力和贯穿整个过程的主线,教师要将教学中的知识有选择性地进行问题化、情境化设计努力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带领学生层层递近,层层深入,直到问题真正解决。

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应用策略宝坻六中郭建芳郑春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