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思维在“做”与“思”的融合中悄悄递进——《心脏和血液循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课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课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心
脏和血液循环》课件
欢迎来到我们的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探索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奇妙世
界,了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血液的组成与作用。
心脏的作用和结构
1
心脏,生命之泵
探索心脏的关键作用,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2
迷人的解剖学
了解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心瓣等组成部分。
压力管理
学习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关键习
了解均衡饮食对心脏健康的重
学习如何管理压力,保持心脏
惯,从饮食到运动,以及压力
要性,并发现各类食物的营养
健康和全面幸福。
管理。
益处。
和二氧化碳排出。
个细胞和组织。
功能。
科学实验:观察心脏和血液循环
1
实验准备
了解如何进行心脏和血液循环的观察实验,并准备所需材料。
2
实验过程
跟随步骤,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心脏如何跳动和血液如何流动。
3
观察结果
记录观察结果,并发现实验中的有趣和令人惊叹的现象。
总结:心血管健康和生活习惯
健康的心脏习惯
均衡的饮食
3
充满活力的节拍
揭秘心脏怎样以独特的方式跳动,为我们的生命注入活力和力量。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神奇的血红细胞
白细胞的战斗
血小板的重要性
发现血液中那些红红的细胞,
学习白细胞如何保护我们的
探究血小板在止血和愈合过
它们携带氧气并为我们的身
身体免受疾病和感染。
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体提供能量。
心脏的工作原理
何影响心脏健康,以及如
害,并了解戒烟的重要性。
管疾病风险的影响,并介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心脏和血液》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心脏和血液》

《心脏和血液》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心脏和血液》是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的第3课。

本课内容直接给出了心脏、血管、血液具有运输营养和氧气的作用,所以本课探索部分包括三个活动内容:1、认识我们的心脏,该活动包括认识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2、模拟心脏工作,该活动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心脏工作原理;3、数一数心跳次数,该活动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心跳,并且了解心跳随着运动的变化规律。

本课研讨部分的两个问题是基于对心跳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拓展部分引导学生对心脏健康的意识,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指导和改善自己生活的能力。

【学生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身体是由各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认识。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非常熟悉的心跳作为切入点,以心跳为主线,帮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心脏及其功能,同时也通过计算一分钟心跳次数的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同时也需要多多锻炼,才能有一颗更加强劲的心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

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

2.心脏跳动使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3.体育运动可以强健心肌,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

2.学会测量心跳和脉搏。

科学态度目标1.对研究心脏、血管、血液如何工作并维持人的生存感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体育锻炼可以强壮心脏,并能够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重点: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

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

难点:学会测量心跳和脉搏,能够应用科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水槽、洗耳球、秒表、橡胶管、笔、纸、心脏模型(图片或者实物)。

教师准备:心脏模型(图片或者实物)、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同学们大家对中医和西医熟悉吗?我们来看看这两张图片,左边的图片是中医,大夫正在给以为病患号脉,右边是一位西医,正在用听诊器听病患的心跳。

《心脏和血液循环》自主学习任务单 (1)

《心脏和血液循环》自主学习任务单 (1)
5、了解为什么运动时呼吸和跳会同时加快?
运动的时候,我们需要大量的氧气和能量,如果按照平时的状态呼吸那肯定不够,所以,我们要加快呼吸。又因为,大量的氧气和养料要在第一时间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血液这个运输兵必须要加快流动的速度才能完成任务,这样一来,心脏就必须要跳得很快了。
四、拓展延伸:
看来,心脏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
你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谁能上来说说?
还有谁能说得更好吗?
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有关血液循环的视频。
4.血液循环的意义
那血液为什么要不断地循环流动呢?
查阅资料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查一下书上的资料看看呢!
书上第54页的第2段,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教师适当小结:
肺吸进去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得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各个地方,同时,身体各个部位产生的一些废物比如:二氧化碳,也得通过血液才能运送到肺和其他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吧!
把心脏模型的这一端放入红色的血液中后,模拟心脏跳动,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指导
收缩的时候,血液从心脏流出去。舒张的时候,血液又流进心脏里来了。
2、测量一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次数
找到颈动脉和桡动脉进行测量
人体血管的分布
人体血管的分布比较复杂的,
出示图,看!为了更好的区分,特地给血管涂上了颜色,红色的代表动脉血管,蓝色的代表静脉血管。仔细看!人体的血管真的是遍布全身啊!你能看着图,说一说,血液在人体内是怎么循环流动的吗?
五年级科学上册自主学习任务单
课题:《心脏和血液循环》
设计人单位及姓名:老城百尺小学于敏
学校:班级:姓名: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课题:心脏和血液循环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会利用模型和模拟实验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科学知识1. 知道心脏的形态。

2. 知道心脏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

2. 通过模拟实验感受心脏推动血液的过程,学会用模拟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方式。

难点:了解心脏如何推动血液单向流动。

三、教学准备演示材料:课件、脚踩式打气筒、水槽分组材料:脚踩式打气筒、水槽、气球、矿泉水瓶、吹风球模拟实验材料:心脏头饰、血液头饰、血管头饰四、课时安排:共 2课时第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听心跳,了解心脏的跳动。

(二)利用材料,设计实验,模拟心跳。

1. 先用手比,模拟心跳。

2. 利用材料,模拟心跳。

3. 学生观察实验,小结汇报心跳的方式。

(板书:收缩与舒张)(三)设计实验探究心脏跳动的秘密。

1. 学生质疑心脏跳动的原因,教师汇总问题,得出本课研究重点:心脏跳动在做什么?2. 利用之前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心跳的作用。

3. 学生汇报,小结心跳的作用在于推动血液流动。

(板书:推动血液流动)4. 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小结心脏推动的血液是同一个口进出血液,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引导认识心脏的结构。

5. 出示茶水球,让学生再次设计实验探究心脏的结构。

6. 出示打气筒,帮助学生认识心脏的结构,引导学生小结心脏收缩舒张推动血液流动,方向是单向的。

(板书:单向)7. 出示心脏结构图,再次认识心脏的结构,巩固新知。

(四)拓展活动,角色扮演,模拟心跳推动血液流动。

(五)拓展延伸1. 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流动?血液流动有什么作用?我们下节课继续来研究。

2. 总结:本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板书:心脏)六、板书设计心脏心跳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流动单向心脏怎么跳动——手比模拟心脏跳动——塑料瓶、气球、吹气球——组合模拟跳动,强调观察捏一下压下去松开后,变大变小,涨大缩小(板书),汇总汇报归纳心跳的方式——总结收缩变小舒张变大心脏跳动在做什么(提问差不多就够了,归结到一点都是在问心脏跳动在做什么?)——推动血液流动——塑料瓶、气球、吹气球、水槽心脏跳动怎样推动血液流动——小结之前实验,通过刚才的模拟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血液都是从一个口出去一个口进来,板书一口一进一出,引导看图还是用质疑的,让学生思考当只有一个口进出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引导学生推测心脏有两个口,再出示茶水球,师说现在老师给你们带有两个口的茶水球,你们会做吗?——第一次捏会同时进出,让学生质疑对吗?合理吗?怎么改,第二次堵住一边让水进入,师强调堵住一边水进去了,那如果……让学生说堵住另一边后再松开让水从另一边出去——第三次追问,如果不用手来堵住水管,你能做到单向的推动血液流动吗?——出示脚踩打气筒,示范操作——第四次追问血液是不是被心脏推动流出去了,那血液去了哪里呢?最后又会到哪里去了呢?(留着下节课再研究)——茶水球、脚踩打气筒、水槽、托盘(一)听心跳,了解心脏的跳动。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案及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案及教学反思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心脏的大小、位置、结构;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根据现象合理猜测,能够利用简单的表格、统计等方法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珍爱生命,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1、模拟心跳实验材料:橡胶球、塑料瓶、塑料管、红色的水四种材料;2、多媒体课件;3、听诊器、心跳测试记录表、血液循环绘图板、彩色笔。

1、出示听诊器,教师问: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通过学生的交流,引入本课研究主题:心脏和血管(板书:心脏和血管)2、学生交流关于心脏想知道的问题。

根据交流情况,引入下一环节:认识心脏。

【通过让学生思考听诊器的作用,引出心脏,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这样既直入主题、不浪费时间,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泼课堂气氛。

】1、想一想,猜一猜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先让学生猜测位置,在猜测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摸一摸,你的心脏在哪里?试着说一说它的样子。

课件出示心脏模型、位置。

师生交流总结:心脏位于人体胸腔中部偏左。

伸出拳头在胸前比划一下自己心脏有多大。

【通过学生猜测,摸一摸,找出心脏的位置,最后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总结出心脏的位置、大小、形状。

学生在亲身感受中验证自己的猜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2、摸一摸、听一听对照着大屏幕,再找一找自己心脏的位置。

摸摸有什么感觉?学生自己摸摸心脏,感受心跳。

指导正确使用听诊器的方法:将听筒置于耳内,用有膜片的这端放到心脏的位置。

没有轮到你的同学可以把耳朵贴近同伴的左胸心脏的位置,静静的感受心脏的声音和节奏。

学生用听诊器听心跳。

学生交流听到的声音,师生共同总结:有规律的、有节奏的一跳一跳的。

【这个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听诊器,让学生清晰的听到心跳,在听中感受心脏,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兴趣很浓厚,但一定要给学生讲解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实验。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人体健康模块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篇章。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片、图表和实验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3.掌握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组成和功能;4.建立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综合认识。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2.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探究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关心健康、学习科学的意识和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组成和功能;2.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1.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2.建立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综合认识。

四、教学策略1.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探究的方式理解和掌握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探究和创新能力。

2. 情景式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情境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合作式教学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课文《心脏和血液循环》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情景体验(15分钟)让学生参加一个情境模拟,如扮演血液和血管,在教室中模拟血液循环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

3. 观察实验(20分钟)教师将一只小动物心脏和血管的模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对心脏和血管的认识和理解。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反思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反思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反思反思一:心脏和血液循环本节节课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包包括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所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词也比较多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度。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程中,必须使学生先明确自己己的任务和目的,活动起来才才能有序,并从中理解和掌握握知识。

在两个主要知识内容容上,通过学生活动来完成。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和观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高,同时教师的适当,也使他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既既掌握了知识,又表现了自己己的才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中,必须始终注意以学生为中中心,教师在旁只是引导点拨拨更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反思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教学反思本节较抽象学生较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多种种教具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在关于血管部分的教学,,可以采取对比方法,从血管管结构、血流方向与血流特点点以及血管的分布找到三种血血管的差异以及各类血管与其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为为了让学生理解动脉、静脉的的差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观察触摸自已体表的大动脉和和大静脉,感觉两者之间的差差异。

在讲述心脏的结构与与生理特点时,可以从演示实实验开始,教师在组织学生观观察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并并思考有关问题,如血液在心心脏中流动会不会倒流?心脏脏怎样保证血液不停地流动??为什么说心脏是血液运输的的动力器官?引导学生认识心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点。

心率、心输出量与心动动周期等心脏生理是学生较难难理解的知识,需要讲清楚概概念,同时可以结合实例分析析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构成成心脏的心肌活动特点。

心脏脏一生不停地跳动,但在每个个心动周期中有一定的休息时时间,不仅不会使心肌疲劳,,而且还能保证血液返回心脏脏。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反思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反思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个教学内容。

它是在研究了《测量呼吸和心跳》及《肺和呼吸》之后展开的教学,知识联系紧密,学生学起来容易掌握。

一、教学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心脏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教学准备塑料瓶、水槽、人体血管分布挂图、秒表教学过程(一)、认识以及和心跳1、谈话:以及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它的开关是什么样子的吗?2、出示心脏模型,向学生介绍它的形状和大小。

3、提问:它大致在身体的什么位置,请你来找一找。

4、小结:心脏位于从胸部偏左处,形状像个桃子,大小和人自己的拳头接近。

5、提问:你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6、学生手握皮球,反复挤压松开,体会手上的感觉。

7、小结: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二)、认识心脏跳动的作用。

1、提问:心脏为什么要不停地跳动?2、谈话:心脏不停地跳动空间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

3、指导学生利用挤压塑料瓶的实验来模拟心脏的跳动。

4、活动:让学生找一找在身体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

5、测量:和同伴合作,同时测出脉搏和心跳两个数值。

同学帮助测脉搏,自己测心跳。

6、讨论:为什么一分钟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相同?7、出示人体血管分布图,讲解: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借助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来压出血液,同时又抽进血液,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

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脉搏。

血液就是这样在全身不停地流动。

(三)、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1、提问:血液为什么要不停地流动呢?2、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

3、教师讲述: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将肺部吸进的氧气和从小肠吸收的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又把从全身各自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输送到肺和其他器官排出体外。

4、小组讨论:为什么运动之后,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5、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播放资料,综述血液循环的作用:保证正常的代谢活动和生命活动。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6篇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6篇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教学目标】1. 知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的位置,并理解心脏的主要功能。

2. 了解心脏与血管之间的关系,知道心脏是如何通过血管将血液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

3. 理解心脏和血管是构成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够描绘出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

【教学内容】1. 心脏的位置和功能;2. 血管的种类和作用;3.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

【教学重点】1. 理解心脏的位置和功能;2. 理解不同种类的血管的作用及其在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性;3. 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

【教学难点】1. 描绘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2. 理解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人体器官,特别是呼吸系统。

二、呈现(10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张身体部位的图,在上面标出心脏的位置。

2. 与学生一起探讨和讨论心脏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心脏是一种肌肉,是人体的泵,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向全身各个部位。

三、讲解(15分钟)1. 讲解血管的种类和作用,特别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静脉是黑色的,而动脉是红色的。

四、实践(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张图纸,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描绘出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

学生可以以箭头、颜色等方式来表示血液的流动。

2. 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通过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和补充知识。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和血管的作用。

2. 提醒学生,保持心脏和血管的健康非常重要,要多运动、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延伸】1.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可以进一步在课后让学生进行有关心脏和血管的调查和研究,例如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并撰写小论文或制作PPT进行展示。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课件课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课件课件

降低心脏负担
适量的运动可以减轻心脏的 压力,降低发生心脏病的风 险。
增强身体抵抗力
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免 疫力,帮助我们抵御疾病。
心脏病的预防和健康习惯
健康饮食
少吃高胆固醇、高盐和高糖的食物,多吃水果、 蔬菜和谷类。
适心脏造成负担。
舒适心态
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可以有助 于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血液中的成分和作用
血浆
占据血液的55%,作用是运输各种物质,如 激素和营养物质。
白细胞
主要作用是帮助身体抵抗感染和疾病。
红细胞
含有血红蛋白,用于输送氧气到全身,同时 从组织中回收二氧化碳。
血小板
主要作用是促进血液凝固,防止出血。
身体运动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影响
加速血液流动
运动能够促进心脏的跳动, 使血液更快地流动,提高循 环的效率。
良好的睡眠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且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结论和要点
1 心脏是一种周期性泵
通过心脏和血管可以将含氧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满足身体的各种需求。
2 血液是一个复杂的液体
血液中的成分各有各自的功能,共同维持了身体的稳态。
3 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预防心脏病
良好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不过度焦虑和压力以及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心脏和血液循环
欢迎来到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课件。我们将带你探索人 体的奥秘。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结构
人的心脏是一个肌性管状的空中器官,由四个 腔室组成。
心脏的功能
人的心脏是一个周期性泵,功能是把血液推动 到全身各个部位。
心脏和血管
心脏通过动脉和静脉与血管相连,并通过它们 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小学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

小学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
百科】/view/43241.htm动脉
/vie/v/b/25208886-1636283654.html#32174758
二、教学课题
本课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心脏,了解血液循环,感受到血液循环器官与组织对于生命体的重要,懂得怎样保护心脏。
1、知道心脏的位置、大小、构成、运动方式与作用。
2、了解血液循环的路线,了解血管的分类。
3、了解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4、意识到健康生活习惯对于心脏的重要性。
三、教材分析Βιβλιοθήκη 《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中的第三课,学生在学习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之后,了解了心脏的大概位置,能模糊地感觉到心脏与肺很接近,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心脏及其作用,了解血液循环的路线,解开呼吸与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借鉴已有知识探讨对于心脏的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相对薄弱,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花费的时间较多,因此对于心脏保护的相关内容不宜展开,只需借鉴呼吸系统保护的方法点拨即可。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江苏省学校:扬州市梅岭小学姓名:张亮
职称:小教高级电话:13813174700电子邮件:yz_Zhl@
教学重点:学习心脏的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路线。
教学难点:认识脉搏与心跳的关系以料,找了一些教案、教学实录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基与交流,从而正确地认识心脏的情况,血液的循环路线,心脏的保护等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相互交流,教师出示图片,指导观察感觉到心跳呢?
播放视频,组织讨论,讲述:在心肌的作用下,心脏收缩与86-循环
三、拓展与综合。
1、记得在测量呼吸与心跳时,运动后二者的数据都变快了,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

五年级科学上册公开课《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和反思

五年级科学上册公开课《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公开课(心脏和血液循环)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所讲的心脏与血液循环属于生命世界这一领域。

本单元前两课已经研究了呼吸与心跳之间的关联关系,呼吸和肺之间的关系,本课重点研究血液循环系统,援助学生理解血液在全身不停的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带给身体各局部所需的氧气和养料,带回二氧化碳和废料,明白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了解其循环不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有规则的搏动,进而认识到爱护心脏的重要性和心脏保健的常识。

学情分析课前安排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血液循环系统,了解心脏的形态和功能,学生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

五年级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还不是很好,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路径对学生来说有肯定难度。

局部潜能生对科学知识无学习兴趣,不情愿探究,探究能力差,也缺少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缺少。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时机,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援助他们。

教学目标1、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了解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了解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了解坚持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测量心跳与脉搏并发觉两者之间的关联,了解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了解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路径。

教学反思因为本课概念多,知识点密集,认识的对象在人体内部,无法直接观察,为了充分发挥小学生生动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我采纳从体验心跳、测心跳和脉搏感知、观察图片、视频、讲解等带着学生探讨人体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神秘。

动手实验与知识讲授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动手动脑的时机,根本到达自主完成所学知识的目的。

一是课前积极打算,丰富课堂内容。

心脏、血液循环对于城市的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预设必要的动手操作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制作了PPT感觉,到达预期效果。

4-3《心脏和血液》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上核心素养目标

4-3《心脏和血液》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上核心素养目标

3.心脏和血液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对心脏的跳动的初步观察和建模模拟实验,知道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认识到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心脏跳动使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通过与同学的比较,了解体育运动可以强健心肌,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科学思维:通过构建模型和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推测出心脏的“工作”方式,以及其跳动对于生命活动的意义。

探究实践:通过对心脏有限的观察,感知心脏的工作情况,能通过制作模型的方式呈现出心脏的工作方式和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

态度责任:对研究心脏、血管、血液如何工作并维持人的生存感兴趣,学会保护心脏健康的方法;愿意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猜想,并能听取他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

难点: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心脏模型、水槽、水、吸耳球。

学生:1.学习用品、水槽、水、吸耳球、塑料管、听诊器、秒表;2.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听诊器、秒表、观察记录单
1.邀请学生集体参加一分钟较为剧烈的体育运动或小游戏(如健身操、萝卜蹲游戏等)。

2.提问:参加完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3.设问:你怎么知道心跳变快了?让我们使用听诊器找一找心脏的位置,听一听心跳,并用秒表计时,来比较一下运动前后的心跳变化。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心脏和血液》-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心脏和血液》-教科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一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兴趣,激发他们对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好奇心;二是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心脏和血液知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三是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倾听、表达、交流;四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让他们认识到心脏健康的重要性,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对心脏和血液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很积极地分享了自己对心脏和血液的已有认识。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心脏和血液的基本概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样的教学方法还是很有成效的。
(3)心脏健康与生活方式:探讨心脏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持心脏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2.教学难点
(1)血液循环过程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心脏如何通过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
-通过动态演示血液循环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心脏与血管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动态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的四个腔室及其作用,心脏如何推动血液循环。
-通过心脏模型和图示,让学生了解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及其各自的功能,明确血液循环的路径。
(2)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作用,以及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
-通过观察血液样本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掌握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理解血液在输送氧气、养分和免疫防御中的作用。

心脏和血液循环 五年级科学教案

心脏和血液循环 五年级科学教案
(3)了解心脏“工作”的方式 。
(4)通过模拟软件感知心脏和血液循环 。
2.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1)学会多种方法测量心跳 。
(2)学会运用人工智能方式进行居家健康检测。
(3)认识到献血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
驱动性问题
1.本质问题
通过模拟软件感知心脏和血液循环,运用人工智能方式进行健康检测。
2.驱动性问题
在常识性了解的教学案例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教师的语言组织还需要优化改善。
所学资源
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模板
二、测量心跳
介绍心率的概念,让学生先用传统方式测量一次,介绍人工智能传感器进行指尖心率测量
对比新老两种方法特点,让学生意识到根据不同场景、实际需求选择更合适的测量方法。
三、了解血液循环及其意义
因为心血管埋藏在人体深处,看不见,很难摸到,所以通过APP软件人体探秘初步了解血液循环,说一说其特点
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血液循环对人体的意义
如何有效进行居家监测
成果与评价
个人成果:公开课
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团队成果:省芮清网络名师工作室公开课
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成果公开方式:
网络发布(√)成果展()张贴()
高阶认知:
主要高阶认知策略
问题解决(√)决策(√)创见()
系统分析()实验(√)调研()
实践与评价:
涉及的学习实践:
探究性实践(√)
社会性实践()
教材和相关资料:
心跳是五年级学生非常熟悉的生命现象。学生知道心脏的位置及心脏在不停地跳动,但是他们不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及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关系。
五年级的孩子对人工智能有了解感兴趣,学会利用传感器做好居家健康监测。

4-3教学反思:《心脏和血液》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4-3教学反思:《心脏和血液》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心脏和血液》教学反思(1)在教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这一课时,我根据教案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实施,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反思。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与总结: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心脏的位置、跳动规律以及心脏跳动对维持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建模与推理能力,提升他们关注心脏、血管健康的意识。

通过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心脏和血液的基本知识,并掌握了测量心跳和脉搏的方法。

特别是在探索环节,通过模拟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心脏跳动对血液循环的作用,这对于理解心脏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提问、视频展示、模拟实验和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特别是模拟实验环节,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心脏跳动与血液流动的关系,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建模与推理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小组讨论也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思想、分享观点的平台,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学生反应与课堂互动在课堂上,学生们的反应积极,参与度较高。

特别是在模拟实验环节,学生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能够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积极地思考问题,并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外,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环节,学生们也能够积极发言,相互补充,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措施尽管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模拟实验环节,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没有充分体验到实验过程,导致他们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

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延长实验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实验中来。

此外,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环节,我也发现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 》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 》优质教案

第3课心脏和血液(教材P64~66)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 1 课时探索一:模拟心脏和血管的工作1.过渡:我们的血液在身体里不断地循环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心脏和血管是怎样工作的呢?虽然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进行探索。

2.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模拟心脏和血管,它们应该具有哪些特点?(预设:透明塑料管可以模拟血管,有弹性的桃形物体可以模拟心脏。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4.谈话:在模拟实验中,捏紧吸耳球,水被挤出,相当于心脏收缩,血液流出心脏进入血管从而流向全身各处;松开吸耳球,水被吸入,相当于心脏舒张,血液又会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

接下来,我们观看一段血液循环的模拟动画,看看心脏的工作情况是不是和实验中的一样。

(教学提示:播放血液循环的模拟动画并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 5.小结:我们的心脏是由肌肉组成的,心脏的跳动叫作心跳。

心跳实际上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

6.提问:在刚才的模拟活动中,当用较大力捏吸耳球时,你们有什么发现?(预设:吸耳球挤出和吸入的水更多。

)7.追问:我们只捏了1分钟就感觉到手酸,而我们的心脏一直在连续、高强度地收缩与舒张,你们说它会疲惫吗?它需要休息吗?(预设:心脏会疲惫,它也需要休息。

)8.讲解: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尽管如此,我们还应该让心脏有更多的休息时间。

在身体休息状态下,特别是睡眠的时候,氧气的需要量减少,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会减少,心脏会得到较多的休息。

所以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设计意图】模拟实验采用了易于获得的材料制作模型,很好地解决了研究对象不可视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干扰因素,易于操作。

探索二:保护心脏1.过渡:经常锻炼身体,同样可以使我们的心脏更加强健。

现在需要请一位经常锻炼和一位较少锻炼的同学协助我们完成接下来的活动,测量他们在跳动一分钟后恢复正常心跳所需要的时间,请大家仔细观察他们跳动后的状态。

3 心脏和血液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3 心脏和血液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3心脏和血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3《心脏和血液》教学设计【单元概述】本单元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四年级人体呼吸与消化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人体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通过观察、体验、调查、建模等活动了解相关器官的结构功能,以此为依托,进一步建构“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认知,培养学生学习从系统、联系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意识,并由身体健康延伸到心理健康。

单元内容始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检测与评估,终于为自己制订健康生活计划°整个单元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不断建构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建立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牢固树立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意识,使其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关于本课】心脏、血管和血液属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承担着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废物和废气的作用。

血液循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着身体各器官的健康。

心跳是人体的主要生命体征之一,心脏停止跳动,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心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命现象。

本课以探究心跳意义为线索,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培养学生建模与推理能力。

通过测量和比较不同学生运动后恢复正常心跳所用的时间,感悟适度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健康;通过阅读资料,讨论交流,提升关注心脏健康的意识。

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封闭的输送系统,无法组织学生直接观察,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感悟利用模型研究事物内部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使得食物中的营养和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科学思维:能够借助模拟实验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探究实践:通过对心脏有限的观察,感知心脏的工作情况,能通过制作模型的方式呈现出心脏的工作方式和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策略——以《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教学为例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策略——以《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教学为例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策略——以《输送血液
的泵——心脏》的教学为例
戴朝霞;陈雪玲
【期刊名称】《中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8(000)017
【摘要】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基于此,主要从问题的引领、活动的设计和科学方法的运用等三个方面入手,树立学生对事物的质疑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从大量的事实中寻找证据,通过逻辑推理形成理性认识,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总页数】2页(P87-88)
【作者】戴朝霞;陈雪玲
【作者单位】福建南靖县教师进修学校 363600;福建南靖县靖城中学 3636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1
【相关文献】
1.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要概念的构建——以“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节教学为例
2.初中生物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案例分析
3.问题式大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教学为例
4.基于学习性评价的生物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输送血液的泵——
心脏\"教学为例5.浅谈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心脏 - 输送血液的泵”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第12期教育与装备研究视角
让科学思维在“做”与“思”的
融合中悄悄递进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片段实录及点评
徐正文
摘要:如果教师过分地强调“做”,忽视学生做中的“思”,就会导致学生学习中表面上的 “活跃”,缺失深层冷静的理性思考,常常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很难剖 解、发现事物或现象内在的本质。

“做”只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手段,而非目 的。

应让学生在“做”与“思”的相互融合中,促使他们的科学能力得到慢慢提升,促使他 们的科学思维得到悄悄递进,使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发生质的改变,科学思维的品质得到 更高的提升,这才是我们科学学习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做思共生;融合;模拟思维;演绎思维
小学科学教学一贯重视让学生在探究中学 习,特别强调“做”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大 多数教师也是围绕着“做”设计流程,引导学生 在做中学习。

这种方法非常易于激发小学生的 学习兴趣,激活课堂学习氛围,符合小学生的学 习心理特点。

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不少教师过
分地强调了 “做”,忽视了学生做中的“思”,从 而导致学生学习中表面上的“活跃”,缺失了深 层冷静的理性思考,常常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 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很难剖解、发现事物或现象 内在的本质。

其实,“做”只是我们引导学生进 行科学学习的手段,而非目的。

通过“做”导引 学生学会去“思”,通过“思”导引学生学会更好 地、更有效地去“做”,去发现更多的科学秘密。

在具体的教学流程上,“做”与“思”的份额 应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安排,或多或少,既不能一 味地偏重于“做”,也不能一味地偏重于“思”,应让学生在“做”与“思”的相互融合中,促使他逆向思维
们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思维提升,这才是我们科 学学习的最终目标。

下面以小学科学五年级上 册《心脏和血液循环》这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如何让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做”与“思”的融合中悄悄递进。

_、由表及里的“解暗箱”思维在“做”中激起层层联想
【片段1】
师:请同学们用手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有哪些地方在跳动?
(学生活动,学生很快就摸到了自己的心跳、手腕处的脉搏、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并纷纷 举手说出自己的发现。


师:我们发现自己身体的不少地方都会跳动,你对这种现象如何解释?
生:我认为这是血管在跳动。


徐正文,江苏省灌云县实验小学,江苏省特级教师
—71
视角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年第12期
【点评】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心脏和心脏的功能,从而认识血液循环系统。

由于认识 对象处于人体内部,给认识增加了难度。

所以,本课教学首先安排了一个“做”的活动一用 手触摸自己的身体寻找哪些地方会跳动,这是 一个典型的先由表及里后由内而外的“解暗 箱”思维活动。

这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发现 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学生先 通过“触摸”搜集来自人体内部的信息,后引导 学生去尝试解释。

学生在这一猜想的过程中,就会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分析、推理产生跳 动的原因,建立起从元认知过渡到新认知的桥梁,在潜意识中初步感悟体内的血液循环及心脏跳动的作用,让学生在朦胧的推理中产生联想,为下一步建构血液循环系统埋下伏笔。

学 生的“解暗箱”思维在这一活动中得到了润物无声的训练和提升。

二、由此及彼的“模拟思维”在“做”中慢慢清晰
【片段2】
师:心脏在哪里?请你们用手指出来。

(学生纷纷用手指在胸口偏左的位置。


师:人的心脏一般在胸口偏左侧。

但也有 极特殊的会长在偏右侧。

(取出心脏模型)请同学们观察心脏,它像什么?大小与什么差不 多?
生1:心脏像鸡蛋。

生2:心脏像柠檬。

生3:心脏像攥紧的拳头,大小也与拳头差不多。

【点评】寻找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非常快捷的一种思维方法。

学生通过用“手”指认心脏的位置,用“眼”对心脏模型进行观察,用“口”描述心脏的形状,用“脑”寻找与之相似的物体。

学生在这些 感官的“做”的活动中去联想,会快速建立起心 脏形状与自己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

这种“模 拟思维”的培养也是我们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72 —之一。

在科学界,绝大多数的重大发现和研究
成果都是利用这种“模拟思维”去寻找相关事
物之间的相似性而得到的。

如果我们从小就对
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思维培育,就一定
会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受益
匪浅。

三、三段论式的“演绎思维”在“思中层层建构
【片段3】
师:请大家猜一猜,心脏的内部可能是实心
的还是空心的?
生(激动地):如果是实心的,那心脏扩张
时血液如何回到心脏,收缩时,又如何将血液挤
出去呢?
师:对呀!只有内部是空心的,才能通过心
脏的跳动,让血液流进流出,才能推动血液流动
起来呀!
(师出示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演示挤压
瓶子时,瓶子里的水便会喷出来。


【点评】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是一种较为
简单的逻辑思维形式,也是人们认识事物最为
常用的一种思维形式。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科学
教学中,能结合学生的“做“,适时地对学生进
行这种“思”的引导,一定有助于学生熟练地运
用这种思维方法去认识事物及其规律。

在这个 教学片段中,就渗透了这种思维的训练i学生根 据平时的经验知道,液体是贮存在容器中的
&大前提),血液是液体,在人体内不断循环流
动&小前提),所以,连接血管的心脏一定像容
器一样是空心的(结论)。

最后,老师通过”做 “一个演示实验,形象地模拟了心脏的功能,这
样就让学生的元认知和新认知的神经元迅速地
链接起来,让学生很容易在潜意识中快速建构
起心脏内部的模型框架。

四、由果及因的“逆向思维”在“思与“做”中宛然而上
【片段4】
师:如果心脏内部是空心的,那可不可能只
2016年第12期教育与装备研究视角
有一个腔?
学生异口同声地:不可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从心脏流出去的血液和流回来的 血液是不一样的。

如果只有一个腔,那么两种 血液就会混在一起。

师:那你们认为心脏内部至少有几个腔?
生:至少应该有两个腔。

师(用简笔画勾出心脏内部的两个腔并连 接着两根血管):如果心脏分成左右两个腔,那么,当心脏扩张或收缩时,血液还会发生什么情 况?
生1:血液只会在血管里流动。

生2:血液没办法吸收氧气和养料。

生3:也没办法排除人体内的废物。

师:是的,当血液流经肺部时要吸收氧气,流经小肠时要吸收营养。

回到心脏后,再通过 心脏收缩,将这种富含氧气和营养的血液送到 全身。

流回来的血液要将人体内的废物和产生 的二氧化碳气体带回心脏,再压送到肺部和肾 脏排掉。

这两种血液怎么可能只在两个腔里流 动呢?这不乱套了?既然如此,那心脏左右的 每个腔又要分成几个部分?
生:至少再分成两个部分。

师:那两个部分之间,要想让血液不回流,应该有一个什么设置来控制呢?
生1:应该有一扇门。

生2 :对,应该有一扇门,这扇门只能让血液顺着一个方向流动。

师:对。

请看门口的这扇门,当有风吹进来 时,门会打开,当室内有风向外吹时,这扇门就 会关上。

同样,心脏里可能也有这样的门,它能 控制血液在心脏里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师:刚才,我们对心脏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大 胆的猜测,那实际的情况又如何呢?有请各小 组组长领取心脏模型,请大家认真观察,心脏的 内部结构与我们的猜想是否相似?
生:分组观察心脏模型的内部结构。

【点评】这一片段是一个“做”与“思”相互 交替、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教师运用逆向思维 方法导引学生的思维由果及因、宛然而上的一 个逻辑推理过程。

认识心脏的结构及作用是本 节课的学习难点之一。

要想让小学生直接认识 心脏的四个腔及左右两侧每个腔之间是如何控 制血液流动方向的,这是很难做到的。

在平常 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可能对这部分的教学只是一带而过,只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下心脏模型,简 单感知一下心脏的内部结构就过去了,却忽略 了这部分内容所蕴含的引领和培养学生科学思 维发展、递进的价值。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者一 反常态,采用逆向思维方法,先从引导学生根据 血液循环可能的作用,进而猜想心脏的内部结 构,使得学生的思维一环紧扣一环,逐步推理出 心脏内部可能的样子。

学生经过逆向思考,再 通过实际的“做”一观察心脏模型,就会兴趣 盎然地有目的地去观察,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当学生发现心脏的内部结构与自己的猜想一致 时,那种成功的快感让他们对心脏的内部结构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记。

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思维 引领,才会加深学生对心脏内部结构及其作用的认识,才会有效攻克这一教学难点,产生水到 渠成的效果。

不仅如此,在这些“做”与“思”的互动融合中,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科学思维的品质得到了更高的提升。

如有的学生按照这一思维趋势,又提出了更深 人的问题:为什么流出去的血液和回来的血液会不一样?这就让学生的思维自然进人到了认 识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这一教学环节。

五、结束语
让科学思维的模型在“做”与“思”的相互 融合中得以建构,让科学思维的品质在“做”与 “思”的相互共生中一同递进。

这应该成为新形势下我们科学教学改革所践行的重要行为准则。

—7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