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例小儿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合集下载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体会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体会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体会【关键词】肠套叠 ;护理体会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引起婴幼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多发生在两岁以下,尤以6~8个月的男婴为最多,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

80%以上的肠套叠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由于连同附着的肠系膜一起套入,肠系膜血管受压使套入的肠管容易发生绞窄,绞窄时间过长便可发生肠坏死。

我科于2009年4月20日对1例肠套叠患儿进行钡剂灌肠未复位,再进行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 (1)行钡灌肠的护理:①复位前遵医嘱给小儿肌注适量的镇静剂和解痉剂,备用氧气袋及有关急救用品;②行钡剂灌肠,肠复位成功后,观察钡剂的排出,表示肠套叠已整复;③如钡灌肠后,患儿仍然有哭闹不安,呕吐或血便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④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如果有呼吸加快、脉速、面色苍白、腹胀和腹肌紧张应高度怀疑肠穿孔,应迅速通知医生,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行紧急手术。

(2)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解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取得家长的信任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

(3)术前嘱患儿禁食水,并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防止呕吐。

(4)应早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紊乱,必要时应加入抗生素。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变化。

术后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2] (1)由于患儿手术时多采用全身麻醉,且呼吸系统发育不健全,手术后易发生呼吸困难,如不注意观察甚至会发生窒息,所以患儿术毕返回病房,应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6小时,床旁备好吸痰装置以备必要时需要,给予氧气吸入~1升/分,保持吸氧管通畅,在麻醉未清醒前要专人观察和护理。

(2)雾化吸入因患儿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加之胃管刺激咽喉和腹部切口疼痛,使患儿不敢咳嗽排痰,可采用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生命体征观察[3] 婴幼儿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

通过询问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B超检查可以确诊。

主要的治疗有空气灌肠和手术治疗两种。

小儿肠套叠具有起病急、变化快、晚期并发症多且严重等特点,因此做好病情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

现将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8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临床护理;手术治疗;术后护理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 48例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1个月至2岁10个月。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

空气灌肠复位成功35例,其余均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单纯肠套叠松解术8例,肠套叠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3例,肠套叠松解术+阑尾切除术2例。

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35例,发病48h内,体温不高,无腹胀及肌紧张,腹部无压痛,脱水征不明显者可行手法复位,空气灌肠等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13例,如病程长,患儿精神萎靡,脱水征明显或手法复位及空气灌肠失败者需立即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

二、护理与体会一般护理基础护理:入院后立即给予禁饮禁食,控制感染,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患儿体制较虚弱、面色苍白、脱水、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者大便带鲜血。

因此要做好口腔、皮肤、会阴护理,保证静脉输液速度。

心理护理:护士要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充分理解家长心情,作为医护人员,要耐心向他们介绍病情,做好解释、安慰工作。

采取医疗手段及护理措施,要详细告知,以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一般观察:由于婴幼儿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护士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为医生治疗提供最及时的信息。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非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法。

对怀疑有肠套叠的患儿用空气灌肠作X线检查对诊断有决定性作用。

空气灌肠复位可避免手术、麻醉及术后并发症。

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后的护理要点:要留院观察24-48h,密切观察有无再次肠套叠的发生。

浅析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体会

浅析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体会

浅析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6-05-26T11:28:01.6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5期作者:车玉莹崔莹莹贾丽玲王爽[导读]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及时、有效的护理对于尽早发现肠套叠、保证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 15007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套叠患儿的有效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择在2009年1月~2014年10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65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或(和)手术前后的护理过程。

结果 48 h内经空气灌肠复位治疗,115例复位成功,成功率75.7%;37例转手术治疗,其中有1例空气灌肠复位出现肠穿孔现象;手术治疗共50例;无一例死亡。

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对于尽早发现肠套叠、保证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术小儿肠套叠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

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内,引起的小儿急性肠梗阻。

2岁以下多见,尤其是4~10个月婴儿更多见。

临床上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腹痛、血便、呕吐和腹部肿块等,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造成肠穿孔和肠坏死等并发症,对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威胁[1,2]。

本科2009年1月~2014年10月共收治肠套叠患儿165例,现将肠套叠患儿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65例患儿,①年龄分布:男90例,女75例,年龄4个月~6岁,其中2岁以内134例(81.2%);②临床表现:均有阵发性哭闹、腹胀腹泻,伴有呕吐148例,腹胀138例,便血110例,触及腹部肿块95例;③病程:最短的1.5 h,最长的76 h,平均病程12.5 h;④确诊方法:所有病例都经过腹部B超或下消化道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1.2 治疗方法1.2.1 空气灌肠复位病程在24~48 h,全身情况良好,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

在X光室,实行肠套叠复位治疗,患儿取左侧卧位,用石蜡油润滑气囊导尿管和肛门周围,自肛门气囊导尿管轻轻插入7~10 cm,用20 ml注射器给气囊注入15~20 ml生理盐水,将气囊导尿管卡住肛门。

小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的治疗体会

小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的治疗体会

小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的治疗体会【摘要】术后肠套叠以小肠套叠最为多见,术后小肠套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肠套叠,与原发性肠套叠有不同的病因和病理,临床症状与体征也很不典型,诊断困难,再加之临床医生缺乏警惕性,如对此不重视,延误诊治,可导致严重后果。

【关键词】小儿;腹部手术;术后肠层叠小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发生较少见,国内外文献报道约占术后早期肠梗阻的5%~10%,也有高达30%的报道。

术后肠套叠约占肠套叠总数1%~6%左右。

小儿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最常见原因是粘连性肠梗阻,但术后肠套叠是仅次于粘连性肠梗阻而居第二位引起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

1.临床表现调查病例均在第一次手术术后l~3d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正常,并已恢复进食。

在距第一次手术时间4~11d内出现阵发性哭吵(此腹痛表现不如原发性肠套叠典型),频繁呕吐(胆汁性呕吐)、进行性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小肠梗阻症状,无粘液血便出现,未扪及腹部包块,同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精神转疲、酸中毒。

腹部立卧位片均显示完全性小肠梗阻征象,B超和钡灌肠检查未见肠套叠阳性征象。

术后肠套叠的类型绝大多数为小肠型(回回肠型、空回肠型肠套叠),约占80%,发病时间距离第1次手术一般为4~12d,1周内发病者约占90%,调查平均4~8 d。

偶尔可见多发型,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

常发生于肠道未恢复正常蠕动和未进过食的患儿,术后肠套叠的症状和体征与一般肠套叠有所不同,腹胀、呕吐、进食不佳常是最初的表现,这种腹胀较一般术后常见的为显著;患儿也可有阵发性腹痛,但是这些症状多被认为是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或早期肠粘连所引起。

腹痛不如原发性肠套叠典型,腹部肿块和血便罕见。

腹胀、呕吐逐渐加重,肛门不排大便,肠鸣音亢进,胃肠减压无效。

X线检查呈现完全性肠梗阻影像。

至于腹部腊肠样肿物,由于腹部手术切口尚未愈合,小儿因切口疼痛检查极不合作,同时也因为腹胀和肠套叠多为小肠型,很难触及明显肿块,调查病例术前触及腹部肿块2例;钡灌肠或空气灌肠常无阳性发现,灌肠检查意义不大。

浅谈小儿肠套叠的诊治

浅谈小儿肠套叠的诊治

简便 、 直观、 准确、 安全 的特点 ; 手术 法 , ③ 如果患儿 已有休克或
腹膜炎症状或灌肠复位失败需行剖腹探查 。
7 复 位后 处理
入院诊断 : 肠套叠。 治疗 : 早期可以用空气灌肠复位法 , 有效率可达 9 %以上 。 0
在 x线透视下 , 空气加压灌肠 , 用 复位前肌 肉注射解 痉剂 和镇
热、 腹胀 、 呕吐频繁 。 3 复位注意事项
l L f J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 , , 多见 于 1 以内的 岁
婴儿 , 特别是 5 个月 一 9个月的肥胖男孩 , 男孩发病率是女孩 的 2 3倍 , ~ 多数为原发 , 常见 “ 回结 型” 。肠 套叠不 仅肠腔发 生梗 阻, 而且肠 系膜 血管受压 , 引起套入部位充血、 水肿甚至局部肠 管发生缺血坏死 , 重者 可伴 发肠穿孔 、 严 腹膜炎 , 同时 出现全身 中毒症状 , 所以肠套叠应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 。
静剂如 : 阿托品 、 山莨菪碱 、 巴比妥等 ,5 i x线下复位 。 苯 1 m n后
复位成功后 , 患儿安 静入 睡 , 不再哭 闹 , 可予活性 炭 1g口 服 ,  ̄ 由舡 门排 出含 有黑色炭末 的大便或 可在灌肠 液 4h 6h后 中见到黑色炭末。由于复位后 , 内的细菌 和毒素吸收 , 肠 患儿 出 现腹 胀 、 高热 、 率加快等 症状 , 心 应给 予静脉补 液和应 用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素,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 , 对高热等症状进行处理 , 同时注意其腹 部体征变化 , 预防再次肠套叠 的发生 。
参考文献
通畅 。经过综合治疗 , 周后小儿痊愈出院。 l
2 体会
21 及时诊断 .
①根 据典 型临床表现 。婴幼儿肠套叠 有

小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的治疗体会

小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的治疗体会
/ J腹 部手术 后肠套 叠发 生较 少见 , bL 国内外文 献报 道约 占术 后 早期 肠 生于腹部手术 , 可发 生于非腹部手术 , 也 但仍 以腹 部手术后多见, 占 约 梗阻的 5 一1%, % 0 也有高达 3 %的报道。术后肠套叠约占肠套叠总数 5 % , 0 5 其次是 腹膜 后手术 (0 ) 2 % 和腹会 阴 手术 (4 ) 调 查病 例与 此基 本 1% , l 一 %左右 。/J 腹部 手术后 早期肠 梗 阻最常 见原 因是 粘 连性 肠梗 阻 , 相符。腹部术后引起肠套叠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 6 JL , 但术后 肠套叠 是仅 次于粘 连性 肠梗 阻 而 居第 二 位引 起 术后 早 期 肠梗 阻 的 3 1 /J 肠道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 . bL 耐受能力较低下 , 免疫功能不 原因 。 全 , 上中枢 神经 系统 发 育朱 成 熟 , 质下 中枢 不 稳定 。 经 调 节功 能 欠 加 皮 神 1临床 表现 . 佳 , 道一旦 受 到 手 术 打 击 时 , 易 产 生 功 能 紊 乱 , 其 是 新 生 儿 和 婴 肠 更 尤 调查病例均在第一次手术术后 l 3 一 d肛门排气、 排便、 鸣音恢复正 幼儿 。 肠 常, 已恢复进食。在距第一次手术时间 4—1d内出现阵发性哭吵( 并 1 此腹 32 肠 蠕动 功能 紊 乱 : 腹术 后 最初 1 d内可 以 引起 暂时 性肠 麻 . 开 —2 痛 表现不 如原发 性肠 套叠 典 型 ) 频 繁呕 吐 ( 汁 性 呕吐 )进 行 性 腹胀 和 痹 , , 胆 、 继之 出现不 规则 的肠 蠕 动。 由 于手术 操 作 的损 伤 、 染 和肠 管暴 露过 污 水肿、 增厚和痉挛。影响肠管正常的蠕 肛门停止排气、 排便等小肠梗阻症状 , 无粘液血便 出现, 未扪及腹部包块, 久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肠壁渗 出、 同时有不 同程度 的发 热、 精神 转疲 、 中毒 。 腹部 立 卧位 片 均显 示 完全 性 动传递 从而 发生肠 套 叠。本 院术 后肠 套 叠 发生 于 回盲 型肠 套 叠术 后 的 2 酸 小肠梗阻征象, B超和钡灌肠检查未见肠套叠阳性征象。 例和肠梗阻术后的5例, 由于套入的回肠壁和索带压追引起肠梗阻肠管 是 水肿、 渗出、 增厚 , 肠蠕动功能紊乱所致。 术后肠套叠的类型绝大多数为小肠型( 回回肠型、 空回肠型肠套叠) 局部缺血、 , 33 刺 激腹 膜后 植 物神 经 丛 : 院有 一例 外 伤性 肝破 裂并 腹膜 后血 . 本 约 占 8 % , 时间距 离 第 1次 手 术 一 般 为 4~1d 1周 内发 病 者 约 占 0 发病 2, 9 % , 查平均 4— 。偶尔 可见 多 发型 , 见 于 2岁 以 内婴 幼儿 。常 发 肿行肝破裂修补术后第 6天发生肠套叠, 0 调 8d 多 虽然腹膜后血肿未行手术处理, 生于肠道未恢复正常蠕动和未进过食的患儿, 术后肠套叠的症状和体征与 但 血肿 可刺激 腹膜后 植 物神 经丛 。 致交 感 副交 感 神经 功 能失 调 , 导 同时加 致使肠蠕动不能正常进行 , 因而发生肠套叠。 般肠套叠有所不同, 腹胀、 呕吐、 进食不佳常是最初 的表现, 这种腹胀较 上肝破裂血液污染腹腔肠管, 般术后常见的为显著; 患儿也可有阵发性腹痛, 但是这些症状多被认为 4 诊断 . 是术后肠功能恢复不 良或早期肠粘连所引起 。腹痛不如原发性肠套叠典 术后肠套叠的临床表现远不如原发性肠套叠典型, 术后肠套叠套人肠 套入肠段血运障碍较少 , 因此腹痛不明显, 很少有血便。由 型, 腹部肿块和血便罕见。腹胀 、 呕吐逐渐加重, 门不排大便 , 肛 肠鸣音亢 段质软较松驰, 进, 胃肠减压无效。X线检查呈现完全性肠梗阻影像。至于腹部腊肠样肿 于近期手术切口疼痛 , 腹部检查不合作 , 以及伤 口敷料覆盖等因素影响触 物, 由于腹部手术切口尚未愈合,,D /J 因切 口疼痛检查极不合作 , J 同时也因 诊, 不易扪及腹部包块。术后肠套叠约 8 %左右为小肠套叠 , 5 因此钡剂与 且不能达到整复 目的。小肠套叠套入肠段短, 为 腹胀 和肠套 叠多为 小肠 型 。 很难 触 及 明显 肿 块 , 查病 例 术 前触 及 腹 部 空气灌肠检查诊断率极低 , 调 肿 块 2例 ; 肠 或空 气灌 肠 常无 阳性 发 现 , 肠检 查 意义不 大 。 常规做 走形不规则 , 钡灌 灌 肠积气严重等因素, B超对肠套叠团块征( 使 如同心圆征等) B超检查 , 有时能在骏部见到” 同心圆” 靶环” 或” 状影, 文献报告确诊率达 难 以显示 清 楚 , 有 报道 给 患 儿 服用 造影 剂 , 行 B超检 查 , 提 高诊 断 但 再 可 腹膜后手术, 9 .% ; 0 1 调查病 例术 前经 B超确诊 4例 , 因患儿 腹 胀严 重 , 多 B超检 查 不易 率。上述原因使术后肠套叠诊断很困难。因此在腹部手术 , 发现 肠套 叠肿块影 。基 于 以上原 因, 后 肠 套 叠术 前 确诊 率很 低 , 大多 腹会阴手术后一周左右, 术 绝 2岁以内的患儿, 肠功能恢复后出现肠梗阻征象, 数患儿经保守治疗无效 , 以粘连性肠梗阻而再次手术 , 术中发现为肠套叠。 特别是小肠梗阻征象 , 应想到术后肠套叠的可能。 2 治 疗情况 . 5 讨 论 . 术后肠套叠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很不典型, 诊断非常困难 。 术后肠套叠小肠型居多 , 各种非手术治疗均难凑效, 故应尽早手术 , 以 调查病例均考虑为术后早期粘��

86例小儿肠套叠临床护理体会

86例小儿肠套叠临床护理体会

86例小儿肠套叠临床护理体会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1]。

通过询问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B超检查可以确诊。

主要的治疗有空气灌肠和手术治疗两种。

小儿肠套叠具有起病急、变化快、晚期并发症多且严重等特点,因此做好病情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

将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6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2年3月~2006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小儿肠套叠患儿86例,年龄2个月~5岁,其中男52例,女34例,以上患儿均依靠病史、体格检查以及B超检查确诊。

其中回结型80例,小肠型5例,并发肠穿孔2例,肠坏死1例,无结肠型,休克5例。

1.2 治疗方法及效果:86例行空气灌肠复位,成功68例,成功率85%。

其中3例行手法复位,3例行肠修补术。

以上患儿经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2 临床护理2.1 心理护理:由于患儿为突然发病,有腹痛、腹胀并哭闹不安,家长往往情绪急躁,此时应主动向家长讲解病情以及采用治疗方法的原因。

对较大患儿进行安慰,争取家长以及患儿的配合。

2.2 监测分析判断病情:阵发性哭闹为腹痛引起。

2.2.1 观察腹痛: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啼哭为疾病发生和变化的最早征兆[2],根据患儿啼哭时伴有的临床表现分析病情及时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疾病早期:表现为突发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汗,安抚措施无效,间歇期间可以安静。

疾病中晚期:反复哭闹,精神状态差,个别患儿很快进入休克状态。

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安静入睡,此时偶有哭闹,大多为饥饿、切口疼痛等原因引起。

2.2.2 观察呕吐:阵发性哭闹后不久即伴有呕吐,呕吐为喷射性,初为乳汁或食物残渣,以后带有胆汁,晚期可为粪便样液体。

2.2.3 大便情况:复位前可有1~2次正常大便,4~12小时后出现粪血便或血与黏液的混合物,复位后大量的臭气及粪便排出,血便逐渐消失。

2.2.4 观察腹部情况:发病早期腹部柔软,脐上或右上腹可触及肿块;中晚期腹胀明显,腹部拒按,肿块不容易查出;复位后,腹部不怕按,肿块消失,如果空气复位后患儿突发腹胀、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应警惕肠穿孔可能,立即通知医生,准备腹腔穿刺和紧急手术治疗。

134例小儿肠套叠诊治体会

134例小儿肠套叠诊治体会

134例小儿肠套叠诊治体会目的研究与观察134例肠套叠患儿的诊治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诊治的134肠套叠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空气灌肠组)67例和观察组(不同注气压力空气灌肠组)67例,然后将两组中不同类型、年龄及发病时间者的复位成功率及复位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中不同类型、年龄及发病时间者的复位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复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即刻的血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1岁者25例;分型:单纯型50例,复杂型17例;发病时间:≤24h者49例,>24h者18例。

观察组的67例患儿中,男童41例,女童36例,年龄:≤1岁者41例,>1岁者26例;分型:单纯型50例,复杂型17例;发病时间:≤24h者48例,>24h者19例。

两组肠套叠患儿的上述基本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治疗方法对照组的67例患儿进行常规空气灌肠治疗,即首先以双腔气囊管插入患儿肛门,然后置入15.0~30.0mL气体,然后再以x线辅助进行治疗,注气压力在8.0~10.7kPa之间,根据结肠充气及套叠部分的回复情况进行压力的调整。

观察组的67例患儿则采用不同注气压力空气灌肠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0.5岁以下的患儿注气压力采用6.0kPa左右,0.5~1.0岁者维持在6.1~8.0 kPa之间,1.0岁以上者则在8.1~12.0 kPa之间,采用间歇注气的方式进行治疗。

两组患儿的其他治疗及干预方式均无显著性差异。

然后将两组中不同类型、年龄及发病时间者的复位成功率及复位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进行比较。

1.2.2检测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治疗后即刻检测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多参数床边监测仪对患儿的SBP、DBP及HR进行检测,然后分别统计及比较检测结果。

小儿肠套叠复位联合术后康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儿肠套叠复位联合术后康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儿肠套叠复位联合术后康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分析1. 引言1.1 概述小儿肠套叠是小儿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是由于肠道受到各种因素刺激而导致的肠套叠现象。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儿肠套叠的治疗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和管理。

小儿肠套叠复位联合术后康复治疗作为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将重点对小儿肠套叠复位联合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意义。

通过对相关研究方法的介绍和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小儿肠套叠治疗的参考依据,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为小儿肠套叠患儿的康复与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概述完】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肠套叠复位联合术后康复治疗对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小儿肠套叠复位联合术后康复治疗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效果,探讨其对患儿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对病情稳定和复发率的影响。

2. 研究术后康复治疗在小儿肠套叠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患儿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下的适用情况。

3. 探讨术后康复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为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了2018年至2021年期间在我院就诊并接受小儿肠套叠复位联合术后康复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从3个月到3岁。

所有患儿均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小儿肠套叠,并接受了小儿肠套叠复位联合手术治疗后进行康复治疗。

研究方法包括了对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手术记录、术后康复治疗方案及疗效分析进行统计和分析。

在统计分析中,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不同临床参数进行总结和分析。

小儿肠套叠的诊疗体会

小儿肠套叠的诊疗体会

小儿肠套叠的诊疗体会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诊疗过程中一些容易忽视的操作细节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随机抽取1998年9月~2009年7月我院120例小儿肠套叠病例,做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造影。

结果11例患儿造影术中未能复位,采取手术治疗,5例患儿复位后再次复套(其中4例钡灌肠后再次复位,1例采取手术复位、固定),32例患儿术后有腹泻或伴发热症状,28例球囊插管的囊壁染有少许鲜血,44例患儿造影术中球囊导管脱出,复位失败,再次做钡灌肠造影复位。

结论钡灌肠造影可清晰显示肠套叠部位,并于造影术中行治疗复位,可使患儿免受外科手术打击,如果不注意一些诊疗细节,可致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增加患儿痛苦。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some of the operational details easy to be overlooked and its possible conseque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diatric intussusception in an attempt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MethodsWe randomly selected 120 cases of children intussusception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1998 to July 2009 and mad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by using X-ray contrast barium enema. ResultsThe failed reduction of intussusception and re-surgery occurred for 11 cases,the re-intussusception occurred in 5 cases(re-reduction for four cases by barium enema and surgery reduction and fixation for one case),diarrhea or fever after operation in 32 cases,some fresh blood stained on the cystic walls of balloon catheter in 28 cases,and the barium enema reduction once more due to the prolapsed balloon catheter and failed reduction in 44 cases. ConclusionContrast barium enema can clearly show the intussusception position and the reduction by intraoperative angiography enables intussusception children to avoid sufferings from surgery. A number of unnecessary complications will happen if you neglect some detail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ussusception,increasing the children sufferings.[Key words]Intussusception; Enema; Perspective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但是小儿肠套叠诊疗过程中一些容易忽视的操作细节往往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造成不必要的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 2009年7月我院120例小儿肠套叠病例,本组资料均采用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造影法,结果表明,钡灌肠造影可清晰显示肠套叠部位,并于造影术中行治疗复位,可使患儿免受外科手术打击,但如果不注意一些诊疗细节,可致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增加患儿痛苦,现分析报道如下。

小儿肠套叠131例诊断及治疗

小儿肠套叠131例诊断及治疗

小儿肠套叠131例诊断及治疗摘要】小儿肠套叠在临床上较多见,常发生于2岁以内婴儿,主要是由于饮食改变、腹泻等原因引起的肠功能紊乱,致使某一肠管套入邻近肠管,引起的肠梗阻,如不及早发现、治疗将发生肠缺血、坏死,导致穿孔,直接威胁患儿生命。

目前,空气灌肠仍是主要的诊治方法,由于较方便、安全,快速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通过回顾我院收治的131例病例来探讨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1 临床资料131例中男80例,女51例;小于4个月6例,4个月到1岁90,1到3岁35例。

发病前有腹泻病史者47例,拒食20例,暴饮暴食者4例,无明显诱因60例。

喂养史:母乳喂养40例、混合喂养91例。

2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有47例发病前有腹泻病史,肠套叠发生在腹泻前3天的25例,4~5天的有11例,18例在腹泻基础上就诊时已发生肠套叠。

所有患儿均有哭吵不安、呕吐、腹痛、表情痛苦、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拒乳或饮食差。

42例发病无腹泻史,为突然发病。

131例中Ⅰ度脱水86例,Ⅱ度脱水20例,排血水便6例。

腹部扪及包块39例。

腹部B超提示肠套叠的有131例。

反复发生肠套叠者2例。

3 治疗措施本组131例肠套叠患儿中有101例通过灌肠复位,占77.1%;手术复位30例,占22.9%。

可见空气灌肠仍是主要的诊治方法。

3.1 空气灌肠复位治疗3.1.1麻醉:要想成功复位,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良好的麻醉极其重要。

采用基础麻醉,即氯胺酮1mg/kg肌注,并建立静脉通道。

同时配备负压吸引器,小儿气管插管,吸氧。

麻醉使患儿腹壁松弛,灌肠后肠型明显,包块显著,减少躁动不安,呕吐窒息,利于操作。

但切忌镇静剂过量,尤其是重复使用,叠加过量。

本组病例中曾出现1例5个月的患儿因术前稀钡灌肠肌注镇静剂,术前肌注镇静剂,术中麻醉用药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使用,致使术中呼吸抑制,后经小儿气管插管、机械呼吸,3h后自主呼吸恢复。

3.1.2空气灌肠压:恰当的灌肠压是既要保证肠套复位,又要避免引起肠破裂,腹压增高致呕吐、窒息等并发症。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体会 李海燕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体会  李海燕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体会李海燕发表时间:2013-12-10T14:02:42.6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1期供稿作者:李海燕[导读]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一。

李海燕(泰安市儿童医院外一科 271000)【摘要】目的总结急性肠套叠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57例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和手术治疗的护理。

结果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31例,手术25例,第二次手术1例。

结论肠套叠患儿早期诊断明确,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关键词】肠套叠护理患儿【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295-01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一。

1岁以内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5岁罕见。

早期诊断和及时灌肠复位提高本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1]。

1 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3年5月共收治急性肠套叠患儿157例,其中男108例,女49例,0~1岁67例,1~2岁45例,2~3岁32例,>3岁13例,首次发病139例,再次发病13例,第3次发病3例,3次以上2例,病程<24 h者114例,24~48 h者27例,48~72 h者16例。

2 结果其中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31例,手术25例,第2次手术1例。

手术方式采用肠套叠手术复位术。

3 病情观察与护理3.1 空气灌肠复位后的护理密切观察腹胀情况由于复位时向肠腔注入了大量的空气,患儿腹胀明显,可以通过肛诊帮助排除气体减轻症状,但部分病例由于复位前已存在肠道血循环障碍,复位后随着肠道血循环的改善,致使部分肠壁坏死组织及毒素吸收,加之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可能出现腹胀,甚至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

因此,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对患儿的康复以及进一步治疗尤为重要[2]。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体会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体会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肠套叠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6.12-2017.12收治的行小儿肠套叠手术的患儿7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

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研究组2.63%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15.79%,且研究组92.11%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小儿肠套叠手术实施护理干预模式,加强管理与综合护理措施,减少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并发症;护理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会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有效通过,一般在临床上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多见婴幼儿[1]。

患儿会出现腹痛、便血、呕吐,早期使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会使用手术进行治疗。

但由于婴幼儿认知功能较低,患儿在护理工作不能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本文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模式,提高临床的救治效果,降低术后的并发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12-2017.12收治于我院的行小儿肠套叠手术的患儿7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

均经过临床上专业医师与常规检查确诊为肠套叠,无其他疾病影响术后预后,所有患儿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有严重心、脑、肾等原发疾病不能手术患儿。

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为0.5-6岁,平均年龄为(2.4±0.3);研究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为0.4-6岁,平均年龄为(2.5±0.5)。

对比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教疾病相关知识。

讲解手术情况与术后注意事项,缓解负面情绪同时加强护理管理。

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

1.心理护理:首先为患儿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病室内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利用亲切、热情的态度接待患儿,耐心听取患儿想法,尽可能予以需要,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可能满足患儿所需。

小儿肠套叠临床治疗方法效果分析

小儿肠套叠临床治疗方法效果分析

小儿肠套叠临床治疗方法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小儿肠套叠临床治疗方法效果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照治疗方式将这些患儿划分为三组:灌肠治疗组50例,手术复位治疗组50例以及手术复位加切除治疗组50例,对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在经过精心的治疗之后,手术复位治疗组患儿共计达到了96%的总有效率,手术复位加切除治疗组达到了94%的总有效率,灌肠治疗组共计达到了76%的总有效率,相对于灌肠治疗组而言,手术复位治疗组以及手术复位加切除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明显要高(P<0.05),手术复位治疗组以及手术复位加切除治疗组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在对肠套叠症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不仅能够将治疗时间缩短,同时还可以使患儿的治疗效果得以有效改善,采用手术复位术以及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具有较小的差异。

【关键词】手术治疗;肠套叠;肠切除【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182-02大量的研究表明,4到11个月的新生儿是肠套叠症最为多见的发病群体,灌肠治疗是治疗肠套叠最为常见的传统治疗方法,然而其治疗效果却并不理想。

在医学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对肠套结进行治疗的时候广泛地采用到了手术治疗的方式,而且手术治疗的方式还受到了临床上的普遍认可[1]。

为了对小儿肠套叠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选择我院在2009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09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照治疗方式将这些患儿划分为三组:灌肠治疗组50例,手术复位治疗组50例以及手术复位加切除治疗组50例,对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小儿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小儿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小儿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小儿肠套叠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肠梗阻病,它指肠道有两个以上的部位发生肠梗阻,其中一个被另一个包围或挤压,导致肠内容物无法通过,继而产生肠梗阻。

诊治体会:
1、早期诊断。

要注意观察小儿的表现,如胃肠道出现异常,可能有肠梗阻的症状,应及时进行就诊和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2、影像学检查。

根据不同情况,采用X线胃肠造影、超声检查、CT检查等方法,可以进行精确的诊断,从而更好地为治疗提供依据。

3、多学科协作治疗。

小儿肠套叠的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进行协作,包括普外科、肠外科、放射科等。

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内窥镜治疗、胃肠道气囊分离治疗等。

4、积极护理。

护理上要重视小儿的营养及休息,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检查小儿的生命体征,积极观察小儿的饮食及大小便情况,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疗体会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疗体会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的因素,提高整复成功率。

方法对153例小儿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分析整复成功率与肠套叠发生的时间、套头部位及病理类型、空气灌肠中空气压力、手法按摩辅助及解痉药物合理使用的关系。

结果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42例,占%,其中1次整复成功有118例,手术治疗11例,其中肠坏死6例,复杂型套叠4例(结肠均迂曲冗长),麦克尔憩室1例,无死亡病例。

结论及早采用空气灌肠整复术,适当手法按摩辅助、适当整复压力及合理应用解痉药物,能有效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pediatric intussusception air enema factors of flaps, improve reconstructive 153 pediatric patients intussusception with air instillation, were analyzed on reduction rate and intussusception occurrence of time, sets of head position and pathological types, air in air pressure, gimmick clyster massage auxiliary and reasonable use relations on spasmolysis Air enema reset successfully in 142 cases, account for %, one reconstructive success was in 118 cases, surgery in 11 cases, 6 cases were bowel necrosis, complex sets of overlapping were 4 cases, one case was Meckel’s Early uses air enemareconstructive art, suitable for gimmick massage auxiliary, suitable reconstructive pressure and reasonable application spasmolysis drugs,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pediatric intussusception reconstructive success.【Keywords】pediatric intussusception airenema reconstructive小儿肠套叠是儿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空气灌肠术以整复率高、安全性强、并发症少等优点作为首选的非手术诊疗方法。

小儿肠套叠的诊疗体会

小儿肠套叠的诊疗体会

小儿肠套叠的诊疗体会
小儿肠套叠是新生儿消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异常,多为腹部手术或先天性畸形造成。

它的发生是由于肠管在腹腔内发生叠叠状堆积,使肠管连接处呈现狭窄,从而导致肠汁和食物残渣无法从肠道排出体外。

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营养不良、腹水和腹胀等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代谢障碍、并发症、肠梗阻甚至死亡。

小儿肠套叠的诊疗体会:一般情况下,需要行腹腔镜手术,分清肠管叠叠状是否狭窄,如果发现狭窄,需要将叠叠状分离,以便恢复肠管的正常连接。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给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等。

如果肠管叠叠状不狭窄,则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但也需要加强营养支持,以便病情得到更快的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 的保 障。羊水栓 塞 的治疗措 施 是抗 过敏 、 休 克 、 除 肺动 抗 解 脉高压 、 纠正缺 氧 、 防治 D C、 I 防治心肺功 能衰竭 、 正酸 中毒 、 纠
预防感染和产科 处理 等 。新 近有学 者认 为 羊水栓 塞 引起 的肺 动脉高压和心肺功能 衰竭 是变态反 应所致过 敏性休 克 , 抗过敏 治 疗 是 最 重 要 的 措 施 之 一 。我 院 对 3例 患 者 进 行 了 及 时 有 效地抢救 , 治疗 方案如下 : 采取 半坐 卧位 , 高流量 吸氧 、 过敏 、 抗 补充血容量 、 血 、 输 剖宫 产终 止妊 娠及 切除 子宫 等 。处 理 的原 则是羊水栓塞发生 于胎 儿娩 出前 者 , 在抢救 休 克 、 纠正 D C的 I 同时尽快终止妊 娠 , 口未 开全 者行 剖宫 产术 , 口开 全 者行 宫 宫 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助产 ; 对无法 控制 的阴道 大 出血危 及产妇 生命时 , 早行 子宫切除术。 及 2 5 尽 早 使 用肝 素 , 止 D C的 发 生 羊 水 栓 塞 患 者 应 尽 早 . 防 I 使用肝素 ,0mi 1 n内用肝素效 果较好 。首 次剂 量 2 加 生理 5mg
维普资讯
塞显全科匡堂 o ?堡
鲞 笙 塑 P
Ⅱ. ! r r 塑! ! 竺 1 !! l d l aP ! ! ! ! . ! : !
・1 8 0 3・
配合 、 对疾病 表现的充分认识 以及及时发 现报告 是抢救 患者成
中手术复位 5 6例 , 肠切 除吻合 2 6例 , 肠造 口 l 。死 亡 2例 。结论 例 少手 术 率和 并发 旌 及 降 低 死 亡 率 的 关键 。
【 关键词 】 肠套 叠; 断 ; 诊 灌肠 ; 外科 手术 【 中图分类号 】 R 1. 【 543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7 — 6 (07 1. 8 ̄ 621 4 20 )21 3 2 7 0
[ ] 乐杰 , 3 主编. 妇产科学 [ . 版 . M] 5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00 l . 20 :1 [ 乔福元 , 4] 周丽. 羊水栓塞 的急救 与处 理 [ ] 中 国实用妇科与 产科 J.
杂 志 ,o 5,1 2 :5 . 2o 2 ( ) 7  ̄7 ( 稿 日期 :0 7 -1 收 2H 4l l 0
13例小儿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3
付 晓君 , 建 中 徐
【 摘 要 】 目的 对小儿肠 套叠 的病 因、 临床特 点 、 断及 治疗 方法进 行探 讨 。方法 分析 1 3例 小儿肠 套 叠的临床 诊 3
早期诊 断与 治疗是提 高小儿肠 套 叠的治愈 率、 减
表 现 、 套 叠类 型 及 治 疗 效 果 。 结 果 13小 儿肠 套 叠共 治 愈 1 1例 , 中 空 气 灌 肠 复 位 成 功 4 肠 3 3 其 8例 , 术 治愈 8 手 3例 , 其
盐水 10 m 稀释 , h滴完 , 0 l 1 以后再 2 a 5n g加 5 %葡萄糖 50 m 0 l 中静脉缓慢滴入 , 定时查凝血 酶原时 间 、 维蛋 白原 、 小板计 纤 血 数, 根据凝 血酶原 时间 调整 剂量 。如 血液 不凝 时 应用 新鲜 血 , 还应补充纤维蛋 白原 、 血小板悬 液 、 凝血 因子等 , 防止凝 血障 碍
肠 套 叠 是 小 儿 最 常 见 的 急 腹 症 之 一 , 发 于 2岁 以 下 小 好 儿 , 以 4~1 婴 幼 儿 为 该 病 的 高 发 期 … ; 将 我 院 5年 收 尤 0月 现 治 13例 小 儿 急 性 肠 套 叠 病 例 分 析 如 下 。 3
治愈 8 2例 占全部病 例的 6 % , 例造瘘后二期手术治愈 。手 术 2 1 病例 中所 见套 叠类 型 以回结 型最 多见 , 5 共 9例 占手 术病 例 的 7%; 0 回回型 7例 , 占手 术病 例 的 8 ,结 结型 4例 , % ; 占手术病 例的 5 ; % 回回结 型 9例 , 占手术病例 的 1% ; 1 回结结型 5例 , 占 手术病例 的 6 。 %
性 出血 。
参 考 文 献
[ ] 张华. 1 羊水 栓塞 的发病 机 制 及诊 治进 展 [ ] 实用 妇 产科 杂志 , J.
2 0 1 ( ) 14 0 0,6 3 : 3 .
[ ] 侯 超英 . 2 妊娠合 并羊水 栓塞 DC抢 救成功 1 [ ] 菏泽 医专学 I 例 J.
报 ,0 4 1 ( ) 3 2 0 Nhomakorabea6 3 :.
2 结 果
l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 资料 2 0 . 0 1年 8月 一 0 6年 7月我 院收治d J 肠 套 20 ,L 叠共 l3例 , 中男 10例 占 7 % , 3 3 其 0 5 女 3例 占 2 % , 5 男女 比例 3l :。发病年龄最小 1 , 2d 最大 l , l岁 平均 9 8月 , 中 4~1 . 其 0 月最多 , 9 占 7 % , 以内 1 占 1% , 1 ~2岁 l 共 4例 1 3月 7例 2 l月 3 例 占 1 % , 以上 9例 占 7 。发病时 间 2 0 2岁 % 4h以 内就诊 者 l 8 例 占 1.3 ,4~ 8h者 5 3 5 % 2 4 0例 占 3 .9 ,8h以上者 6 75% 4 5例 占 4 .7 。病 程 最 短 者 3h 最 长 者 5 d 本 组 l3例 中 具 有 88% , 。 3 肠 套叠四大症状 出现 情况 如下 : 阵发 性哭 闹 者 18例 占 9 % , 2 0 果酱 样血便者 9 8例 占 7 % , 4 呕吐者 8 7例 占 6 % , 5 腹部扪 及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