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如何贴合工作岗位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 验 交 流《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如何贴合工作岗位的探讨
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 陈健弘
【摘 要】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教学与岗位脱节的问题,重点研究建筑工程的职业教育如何做到教学贴合工作岗位,缩短学生学习与工作间的距离,本文以建筑专业基础课《建筑材料》做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这门课的研究,能够推动建筑专业职业教学更完善、更有效。
【关键词】贴合岗位、《建筑材料》教学;教学模式;双师型;校企合作
建筑工程专业就业的突出特点是持证上岗,建筑业的岗位证种类比较繁多,除去工程师的相关证书外具体岗位证还分成管理人员岗位证及操作证,其中操作员证指特种作业人员的证有14种,而管理人员岗位证包括八大员:施工员证、预算员证、安全员证、质量员证、材料员证、测量员证、资料员证、统计员证。
建筑行业规定建筑工人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作业,其他建筑岗位也具有相同的要求。
做为建筑专业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学就更应该面向岗位,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尽快获得相应的岗位证书并能够很快地适应工程施工的相应岗位,尽早投入祖国的建设大军将个人价值发挥出来。
这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
为了能达到学校教学的目标,培养出合格的建筑专业中职毕业生,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及实践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展开教学工作:一方面是,教学应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并与岗位证书考核机构相挂钩,及时对在校的教学内容作出相应调整,使学生的在校学习不会与获取岗位证书相脱节;另一方面,教学应面向职业岗位,与时俱进,适应企业对相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缩短学生学习与工作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真真成为建筑企业需要的人才。
以下我就《建筑材料》这门课的教学展开探讨,研究如何让专业课的学习更贴合岗位,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更有的放矢、更吸引学生、更具实用实效性,而不是纸上谈兵、本本教学、空谈理论。
一、《建筑材料》课程特点
《建筑材料》是建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相对枯燥,理论知识较多对于没有接触过建筑专业的新手而言,知识点抽象,知识容量大,第一次拿到课本的学生可能感觉整章整章都看不懂,完全不知道怎么开始学,在经历了初斯的几节课学习后,有的学生甚至迷失了方向并失去了继续学习的积极
性,这是由这门课自身特点所决定,但这门
课程却又是无法拆分到别的专业课程里去的,
也不能被删除,所以不论经过多少次的课程
改革与调整,《建筑材料》这门课都被保留
下来。
二、《建筑材料》教学内容的调整
既然《建筑材料》这门课必不可少,那
我们不防将这门课的内容进行修改,使它重
点突出又不失专业性,将这门课展开并加入
相关专业知识让内容更丰富,让学生在学习
中能感受到它与专业课程及专业之间的联系,
这样就能触决部分学生学习失去方向失去兴
趣的弊端,也为今后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专
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安排中加
入实训操作的内容,让教学形式多样,以达
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教学内容调整举例:
水泥部分教学内容可将这部分教学分成
个两个模块包括理论知识部分和实验部分,
其中理论知识部分可分成四个任务分别是①
通用水泥基本知识;②通用水泥的选用;③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④水泥取样方
法及保存。
实验部分包括①水泥细度试验;②水泥
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③水泥凝结时间试验;
④水泥安定性试验;⑤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这种内容调整是将《建筑材料》与《材
料检测》两门课相结合并揉合在一起而成的。
又如砼部分教学内容中在理论知识模块
中将砼的养护与《砼的施工技术》相结合,
将砼的工作性与《砼结构》相结合,将砼质
量技术指标与《材料检测》相结合,让本课
程内容丰富,让学生学习更有的放矢,明确
学习《建筑材料》与专业课的关系。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应由原先的停留在课堂的灌输
式、单一的模式向动静结合、形式多样转变;
经研究适合《建筑材料》的教学模式有如下
五种。
1.合作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是通过小组形式,让学生自由
组合,每组5-7人,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学
习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学生之间相互探讨
互相帮助完成学习。
目前我们学校的《建筑
材料》课就是以这种模式为主要模式展开教
学的。
这种模式必须具备五大要素①个体积极
的相互依靠;②个体有直接的交流;③个体
必须都掌握给小组的材料;④个体具备协作
技巧;⑤群体策略。
这种教学模式遵循任务
教学法,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
任务,上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不仅
动脑还要动嘴同时更要动手,让学生成为课
堂教学的主导者。
课堂中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操课,均以
提出问题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学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讨论、自主操作,
由每组推出代表将讨论的结论及操作的结论
表述给老师及其他组,教师可根据情况展开
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相互
督促相互帮扶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利于发展
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之
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
生的团队意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加涅模式[1]
加涅·罗伯特是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
他认为学习的条件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其中学生的“学”才是获得学习结果的内因,
而教师的“教”只是外因,不同的学习结果
需要具备不同的学习条件即教学事件。
另外,
不同的学习类别也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并能
产生五种类型的学习结果,分别是①言语信
息、②智力技能、③认知策略、④动作技能、
⑤态度五种学习结果。
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
可按照电脑加工信息的步骤进行,分别按环
境──接受器──登记──编码──反应器
执行监控──效应器──环境九步教学法。
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可遵循以下流程设计
教学:①引起注意;②告知目标;③刺激回
忆先决条件;④呈现刺激材料;⑤提供学习
指导;⑥引发业绩;⑦提供业绩正确程度反馈;
⑧评价;⑨增强保持与迁移。
这九个阶段归
纳可粗分为三大环节即准备、操作和迁移。
在《建筑材料》的教学中我认为如“水泥试验”、
“砼试验”都可以按这个模式来设计教学。
通过对已知相关铺垫知识的复习回顾来引起
学生的注意,上新课前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试
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随后通过
播放试验视频刺激学生观感,使学习内容由
抽象变成直观,在学生了解试验的相关知识
后,由自己操作试验并进行评价,通过对学
生操作成果的评价确定学生学习情况并给学
生打分作为学习成绩,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
互评也可加入自评来促进竞争并加深巩固学
习成果。
3.巴特勒学习模式[2]
这种教学模式是由20世纪70年代美国
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提出的,他提出教学的
七步骤分别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
291 都市家教
经 验 交 流
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
情境创设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因素,通过对学生具体认知的了解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内部及外部条件将学生引入学习环节中,并在教师构设的情境中通过新知识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将新旧知识的关联组织教学,并通过操作实践检验学习情况,再以练习的方式巩固知识点,最终根据知识的特点做延伸和拓展。
这是一个比较普适用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转化为不同的教学法,只要教师灵活驾御就能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4.探究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这种教学模式一般适用于小班上课,有利于教学时间的安排及教师上课的掌控,课堂氛围民主平等,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结果而不能轻易告知学生探究的结果。
教学流程可按提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设计,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也可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
这种教学模式对很多的试验操作课程也是很适用的。
5.学—辅导式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一些难度不太高的教学内容可设计成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设计中应具有自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问题或练习让学生自我检验自学习的情况,教师可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讲评启发学生并判断学生自学的情况,再最终将不足重点点出,再进行练习巩固。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觉能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但为了防止部分学习有惰性的或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混日子,教师需要具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启发和调动,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讲解和教学。
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也比较知县于小班教学中开展。
四、教学配套的改进
要想做到教学贴合工作岗位不仅是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一致还应做到让学生体验工作,实训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转化为具体工作,同时验证知识的有效手段,通过这一环节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真实工作岗位上的训练,获得真正的岗位技能,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融合,达到毕业即就业的零过渡的目的。
要想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岗位应做到
以下两方面。
1.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不断改进校
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争取将企业工作岗位引入校内,力争做
到“校中厂,厂中校”并在此教学平台上实
行“做中教,做中学”,达到这一目标的首
要环节是抓好校内生产性实习。
首先,建立
与工作岗位相一致的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可
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
实训中体验岗位的工作内容,由于合作的深
入,企业的工作人员可在校内实训基地办公,
学生可通过实习完成企业相应岗位的工作,
双方根据需要加深渗透,这不仅可帮助企业
培养人才,还可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其次,
保证生产实训的过程与企业岗位零距离。
实
现教学与生产的八类要素合一:教室与生产
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
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
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
育人与创收合一。
”[3]从而保证学生实训的
实际成效,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过渡、零适应。
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可通过与社会检
测机构的合作,引进一线的检测设备,也可
通过与建筑企业的合作了解建筑施工中材料
检测的工作流程,以此来保证学生所学的是
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不过时从而缩短学生毕
业就业的适应期。
2.加强顶岗实习,让学生下企业体验岗
位工作
顶岗实习是让教学贴合岗位的最有效的
手段,也是实现学生学习与职业岗位零距离
的最直接形式。
学生在企业可以以学徒的身
份跟随师傅,完成师傅指定任务,学校可为
学生指定企业师傅,让学生在企业中将所学
知识进一步整合并实践这为学生就业后独立
在一线工作打下基础。
在建筑行业的岗位实
习中所用到的知识有时并不是单一的所以除
了象材料检测员这种岗位是完全应用到《建
筑材料》这门课的知识外,其它岗位则是综
合应用到几门专业课,因此学生的顶岗实习
的岗位应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学校可以安
排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轮流实习,这非常有
利于学生今后在这个行业的就业。
当然学生
最终的实习成绩可通过企业师傅及带队的老
师综合评价来确定,这成绩综合了学生在实
习其间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及
学生。
五、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学包括两个方面:“教”与“学”,
现在虽然不提倡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但教
师在整个教学中的的引导作用却是相当重要
的,保证学生的学习能贴合岗位除了外部条
件具备以外更应重视的是教师的教学内容、
方式、理念与岗位贴合。
因此重点应加强职
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强调“双师型”,对于从事职
业教育的老师,不仅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
知识,还应具备本课程的实践操作技能,应
能象一个技工师傅一样熟练操作相关技能,
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这对教师的理
论水平与技能水平要求比较高。
要想作到贴
合岗位教学教师应具备“双师型”,俗话说:
光说不练“假把式”,教师要真做、会做、做好,
才能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中赢得主动权、
话语权,才能真正实现与学生零距离互动,
也才能使教出来的学生具有上岗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让教
师与企业岗位不能脱节。
教师应保证自己所
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当前流行的、不过时的,
这就需要老师经常性地参加企业相关培训或
到企业实习,第一时间掌握更新的内容与行
业要求,由于社会在进步,行业也在不断进步,
会有许多的新工艺、新技术不断的出现,建
筑材料的品种也会层出不穷所以对于从事《建
筑材料》教学的教师更应该不定时的到企业,
到市场进行学习,以保证教学内容的不过时。
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具体方
向,让学生的学习能够贴合岗位是职业教育
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
论》.ISBN9787532087204.上海教育出版社出
版,2003-12-01
[2]高岚岚.《教育游戏与教学研究》.ISBN
9787561537138,7561537131.厦门大学出版
社,2011-4-1.
[3]卢鹏程.以“三联”模式实现校企“双
赢”[N].
中国教育报,2009-01-01(3).
都市家教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