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第2课时 模拟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两课时)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两课时)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4、(2015·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 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 《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 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 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对后世的影响: 积极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 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 历代封建王朝所没用,影响深远。
消极影响:
①政治经济: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②思想文化: 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 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容)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三公: A、丞相:
地位:“百官之首” 职能: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御史大夫: 地位:副丞相; 职能: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C、太尉: 职能: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容)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1)演变历程:郡 秦始县皇之把设郡,县源于制春度推秋行战国全。国秦。统一后,
(行2政)区内划容::分 郡之全内国又为分36郡若,干由县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官僚机构:郡守(上受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定期向
丞相汇报工作)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作用:
本课小结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高考历史必修一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必修一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中官吏的选拔标准最终是为专制皇权服务,④不 符合,“选贤任能”是墨家观点,与专制统治不符;其他 三项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相一致。
答案: B
例3
阅读下列材料: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 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 乱。 ——《吕氏春秋》 请回答:据材料分析,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为 达到这一目的而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专题立意】:
古代政治制度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需要引起 足够的重视。综合近几年的高考.涉及的知识点主要集 中在秦汉、宋元、明清诸阶段。2009年各地高考试题涉 及分封制、丞相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等政治制度。 从题型看,充分利用各种题型特点,从具体的历史事实 入手,考查系列化的知识联系。从命题角度看,多涉及 各项制度、措施的内容、影响及与同类制度的区别与联 系.既侧重记忆,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正确认识中国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源、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对 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有重要意义。复习时, 应进行知识整合,特别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古今联系,中外比较。
②对后世: 奠定了……基本格局,历代…… 加强和完善。
◆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相同点:
两者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时期都曾在加 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发挥过重要作用。
不同点:
官员产生方 式 地方与中 央关系 影响
分封制
世袭,有封地 很强的独立性
郡县制
皇帝任命,有俸禄无封地。 绝对服从中央,受很大 限制。
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材料中明确指出诸侯在征讨过程中,“即县之”、“置汉 中郡”,这些信息与①②③相符。
答案:D

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1单元第1讲课题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1单元第1讲课题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 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
A [秦代长城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临洮,①是秦长城的西边终 点,故选择 A 项;②是关中地区,而灵渠位于岭南地区;③是四川 地区,郑国渠位于关中地区;④是岭南地区,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 故 B、C、D 三项错误。]
[全国卷·新情境考法借鉴]
(2)看法: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积极作用: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稳定,其 制为历朝所沿用。
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转型 个人 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高度集中到 权力 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 地方 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 权力 于中央的郡县
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1)内容 ①地方设有郡__、__县__两级,“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 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构。 ②郡守和县令、县长均由皇__帝__直接任免。
(2)影响 ①_官__僚_政__治__取代贵族政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 袭领主。 ②形成了中央_垂__直_管理地方的形式,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 效的控制。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思维激活] 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
02
学科素养·融会贯通
运用史料实证——明确历史解释 关注唯物史观——渗透家国情怀
►探究 1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史料一 秦朝中央官制结构图
史料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 “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 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行玺则为皇帝 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
(1)史料一体现了专制皇权和三公九卿制下,各部门的职权 及运作,解读史料应注意观察结构图体现出的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模块 政治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2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模块 政治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2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

考点2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3、4、5、6、7、8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解析:C 由材料可以看出汉朝的统治者出身平民阶层,改变了过去宗法分封体系下的“世卿世禄”制,这反映了贵族政治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

分封制度在春秋时期开始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察举制度的含义是官吏察访人才向中央推荐,由中央任用的选官制度,材料都没有体现,故B、D两项错误。

2.(2015某某一模)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孝王X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

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

汉景帝的做法( )A.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B.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解析:C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梁孝王去世后,本应由嫡长子继承王位,但景帝却在此基础上将其余四庶子也分别封为王,将梁国一分为五。

这一举措实际上分化、削弱了地方王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错误,C项正确。

王国依然存在,B、D两项错误。

3.“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

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

既下,则署而行之。

”材料叙述的是唐代哪一机构职官的职责(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枢密院解析:A 由“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可知该机构负责起草诏令,属于唐代三省中中书省的职能,A项正确;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枢密院负责军事,B、C、D三项错误。

4.(2016某某调研)“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人教版历史必修1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1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含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线索1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线索2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1)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开创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代设立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

(2)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的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再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3)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

[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图示解史分封制实际效能及影响二、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内容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评价进步性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局限性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三、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含解析新人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含解析新人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2020·某某一模)战国时期,“天下”意识逐渐普及,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X。

《韩非子》中“天下”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如“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

这反映了当时( C )A.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长B.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C.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D.秦国为统一制造舆论准备[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出现天下统一的趋势,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X,“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表明国家统一已经是历史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长,排除A项;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X,但不能体现“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国家统一的趋势,不能体现秦国为统一制造舆论准备,排除D项。

2.(2021·某某期末)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解析]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秦朝统一前是七国并立,那时候诸侯当权,也就是所谓的贵族统治(诸侯就是贵族),之后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建立了封建集权的秦朝,并且推行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制。

而三公九卿制就是官僚政治性质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因此选A项;B项不符合“不考虑世袭和教育”,排除;秦朝建立专制主义制度前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不是分权政治,排除C项;分封制下,诸侯国拥有较大的权力,中央无法直接控制诸侯国,不属于地方分权,排除D项。

3.(2021·某某某某期中)秦朝三公九卿制下,三公名为宰相,应总理朝政,但皇帝的诏令可直达九卿,九卿上表奏章也无需通告三公;九卿承皇帝的诏令,既可以本职兼领他职,又可以在两职或多职之间权责渗透。

人教版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

该变化有利于( )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解析: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可知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土地私有制的建立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对祖宗的崇拜”可知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

答案:D2.《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武王此举主要是为了( )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B.分封功臣以巩固政权C.学习圣人的英明之举D.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解析: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意图得到先代贵族对新政权的认可,故A项正确;材料中武王未分封功臣,故B项错误;材料中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并未提及学习圣人之举,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天下为家的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A3.《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 )A.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B.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C.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D.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解析:西周的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主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存在商族的残余势力,可以得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故A项正确;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这一史实是正确的,西周的分封制加强了血缘政治,结论错误,故B项错误;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史实正确,结论错误,汉朝初期就实行过分封制,故C项错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史实正确,根据这一史实得不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民主的主要含义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

”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 )A.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A[根据材料“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可知周人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变革,如分封制、宗法制、周礼等,其中分封制和宗法制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故A项正确;根据“……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可知B项错误;商周时期都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仍是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

] 2.(2017·黄山质检)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C[题干中材料没有体现出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故B项错误;从题干给材料看,只是体现了所涉及的人物都强调自己是天命的执行者,从本质上看,也就是借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故C项正确;题干中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统治的信息,故D项错误。

] 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嬴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 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C.分封制受到冲击C[“勤王不成”一事,不能说明周天子权力削弱的开始,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血缘问题,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有随从作战的义务,而材料中说“勤王不成”,故C项正确;宗法制也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二讲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二讲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

课时提升作业(二)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5·山西诊断)《汉书·严助传》记载,汉武帝得严助、朱买臣等“并在左右”“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由此看来,汉武帝时( )A.增设外朝牵制中朝的权力B.中央机构较秦代有所调整C.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D.大臣廷议呈现出常态化趋势【解析】选B。

材料中体现了汉武帝时选身边近臣辅政,与大臣相互制约,体现了汉代中央机构与前代相比调整的地方。

2.黄仁宇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隋唐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A.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B.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解析】选A。

抓住题目关键信息“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提取时间信息“秦汉”“隋唐”,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秦汉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发展时期,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权制的完善,三省之间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故A正确。

【拓展延伸】唐代的宰相制——委员制(1)三省制的特点在于互相牵制,中书省发出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但此制度亦有其弊端,就是当中书省与门下省意见不一致时,往往由于涂归封还,以致造成拖延,废时失事,为了补救此弊,于是有政事堂的设立。

(2)政事堂是中书省及门下省联席议政的地方,中书及门下两省的长官均须出席会议,尚书省的长官若获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机务”等名衔,亦可出席政事堂会议。

另外,官位较低者,如兼有“同三品平章事”之衔,亦得入政事堂议事,凡能进入政事堂的,一般均被视为宰相。

故唐代的宰相,实不止三省的长官,所以唐代的宰相制可称为委员制,由各宰相共同负责,可避免独相专揽大权之弊。

3.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 人民版-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 人民版-人民版

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永州二模)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

这说明( ) 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解析:选D。

材料中商王接受方国的贡献后也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王权和神权的关系,排除A项;商朝内外服制度下,方国首领臣服于商王,因而商王与方国首领的地位不可能完全平等,排除B项;商朝内外服制度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比较松散,中央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排除C项。

2.(2020·达州一诊)商朝王畿周围散布着许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首领被赐予侯、伯等封号,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

从历史发展看,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 A.形成了对天下的有效控制B.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C.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解析:选C。

根据材料“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可知,西周初期统治者在设计分封制之时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故选C项。

3.(2020·百师联盟大联考全国Ⅰ卷)记述出处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吕氏春秋·观世》“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史记·周本纪》于薊,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解析:选D。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

汉武帝此举( )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B.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C.削弱了X氏同姓诸侯王势力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A[汉武帝改变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意在削弱贵族政治,丞相由皇帝亲自擢选也能加强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故A项正确。

]2.(2017·某某长郡中学高考模拟)西汉武帝以侍中、尚书等组成内朝执掌国家决策大权,后又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不但掌管全国军事,还进入内朝,参与政治决策,位在三公之上。

武帝驾崩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正式作为内朝的领袖执掌朝政。

从此,外戚担任大司马大将军,掌控内朝成为西汉惯例。

下列对这种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霍光以后三公被剥夺了相权B.西汉政府从文人政府转变为军人政府C.大将军卫青进入内朝后,皇权受到严重威胁D.西汉后期内朝逐渐成为外戚专政的工具D[霍光掌权位于三公之上并不代表三公被剥夺相权,故A项错误;外戚担任大将军不意味着军人执政,故B 项错误;卫青入内朝加强了皇权,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西汉后期外戚专权掌控内朝成为惯例,故D项正确。

]3.(2017·某某河西区高三质检)“太子年幼继位,年轻的太后临朝,不得不重用她娘家父兄来协助处理政事,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

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

皇帝亲政后,自然重用夺权有功的宦官,于是又演成宦官专权的局面。

这种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成为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外戚、宦官权力过大B.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C.君权至上的结果D.中央集权所致C[外戚、宦官权力过大是材料的现象,不是根源,故A项错误;虽有外戚、宦官专权,但他们的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是皇权的延伸,君主的权力并没有受到制约,故B项错误;外戚和宦官是皇帝的亲信,之所以能交替专权,关键在于他们代表的是皇帝的权威,是君权至上的结果,故C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必修一第一单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必修一第一单元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 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 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 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世袭制
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 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 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 族的事务。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 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但是商王对参加联 盟的方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 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 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就是说, 商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是通过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性 人事控制方式,而是靠商强大军事威力下的地方部落 方国与中央建立盟约的方式来维系的,也就是钱穆所 说的“诸侯承认天子式”的政治联系方式。
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 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 (3)家谱是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 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
第2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概况 1、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决策方式,指君主专制) 和中央集权(组织形式,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 两个概念 2、实行原因:
• 4.“瑞邑(今江西瑞金)每姓必建立祠堂,以 安先祖。每祠必公置产业,以供祭祀,名 曰‘公堂’。其公堂,全族公举一二人司 其出入,四时祭祀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 鳏寡孤独,量给养赡。子姓有登科甲人乡 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这种现 象说明当地( )①宗法观念盛行 ②同族 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的传统 ③族产是属 于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 ④宗族制度对稳 [解析] 定村落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族产归同族人共有是可能的,但不会扩大到非同姓的村落居民,因此不 能视族产为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故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 • ] AC.①②③ B.②③④ [答案 •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第2课时

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第2课时

③位高权重:三公秉承皇帝意旨,总领文武百官。
岳 麓 版
④家国同构:九卿负责管理国家(政府)事务,亦兼管皇室事务,职权混 淆。
历 史
⑤不得世袭:秦代百官全由皇帝任命。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郡县 制,并设_________ 乡 里 等基层机构。皇帝 (3)地方上实行_________ 、_________
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 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 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问题:据以上材料指出,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影响。
提示:(1)史料一肯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维护国家统一的积极作用。
历 史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对点训练]
2.(2016·晋中)战国时期,郡制设立多在边远之地近敌之处,如魏文侯 “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郡)守,以拒秦、韩”。朝廷往往授予这些 “郡守”节制周边县域文武官员,统一调度县域人、财、物以应对紧急突发事 件的权力。这反映出当时( A )
郡 、_______ 县 ,再通过_______ 乡 、_______ 里 , 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_______ 可以直达百姓。 选拔和考察官吏 的制度,其目的是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 (4)制定了一套_________________
岳 麓 版 历 史
常运行和更好地发挥应有效能。
法律 ,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5)制定了十分细密、严苛的_________ 的政治体制的工具。
(2)影响 积极方面:①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 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②对秦朝: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第1讲PPT课件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第1讲PPT课件
〔拨云见日〕 分封制体制上的弊端:分封制重血缘,轻法度,缺乏约束力;诸侯势力大 必然威胁中央。
二、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 __土__地__继__承___上的矛盾。
2.实质:按照__血__缘__宗__族__关__系___分配政治权力,维护__政__治__联__系___。 3.内容 (1)核心是__血__缘__宗__族__关__系___。 (2)周天子以__嫡__长__子___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 侯 国 对 于 周 王 室 处 于 附 属 地 位 。 按 血 缘 关 系 的 亲 疏 , 形 成 “ ____周__天__子_—— _诸__侯____——_卿__大__夫____——士_____”这样的宗法等级。
精准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概览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包括中国早期(先秦时 代)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 心的宗法制为代表的西周古代宗族国家政治制度,既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又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二、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确立了皇帝__至__高__无__上___的地位。 2.中央官职 (1)内容:在中央,设置__丞__相___(协助皇帝处理政事)、__御__史__大__夫___(丞相的 助手,负责监察)和__太__尉___(负责军事),“三公”之下为“__九__卿___”。 (2)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__皇__权___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3)西汉王朝大体继承并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史称“__汉__承__秦__制___”。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

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2018·某某某某一模]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被授予职务。

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 )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2.秦始皇始置某一官职,权重而秩尊。

西汉沿置该官职,以监察、执法为主要执掌,位上卿。

此官职应该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3.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

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

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4.秦简《语书》中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5.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秦始皇请群臣议。

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秦始皇纳其言。

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A.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战国时各某某用分封制D.战国时各国已实行郡县制6.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

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

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 )A.宗法观念的弱化B.中央集权的强化C.风俗观念的演化D.社会治理的僵化二、非选择题7.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第2课时(岳麓版必修1)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第2课时(岳麓版必修1)

必修1 第1单元第2讲第2课时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4·顺义)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

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

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

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B.参与机要,取代相权C.位高权重,掌控决策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答案】A【解析】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以削弱相权,A项正确;B项错在“取代相权”;C项“掌控决策”不符合史实;D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2014·衢州)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最可能反映的朝代是()A.秦代B.汉代C.唐代D.元代【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与继承的“三公”体制制衡,题中图片体现了汉代这一史实,B项正确。

3.(2014·乐山)《贞观政要》载:“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

时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

’太宗曰:‘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材料表明()A.太宗坚持法家思想治国B.唐朝君主权力明显加强C.太宗注重维护司法公正D.唐朝政权内部斗争激烈【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分析可知,太宗注重维护司法公正,C项正确。

4.(2014·湖州)《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也。

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B.选官任人唯亲C.选官局限在士族、庶族范围内D.容易埋没人才【答案】D【解析】“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也”体现了在九品中正制下,选拔人才重视家世门第,这容易埋没人才,D项正确;其它各项与材料不符。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
2.太尉一职是虚设的,并未授予大臣,便于皇帝直 接掌兵权,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 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 务。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 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4.形成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在一 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不同 官职和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问题驱动3】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进步性。 提示: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加强皇 权;对君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材料三 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 郡政,宣布条教,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岁时劝课农桑, 旌别孝悌。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 焉。……通判……建隆四年(963),诏知府公事并须长 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职掌倅贰郡政,凡 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二、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 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 官职,如丞相是百官之首,权力比御史大夫大,地位也 比御史大夫高,但是当丞相有失职和做错的情况发生, 御史大夫就可以向皇帝报告,纠正丞相;同样,管军 事的太尉有什么不对,御史大夫也可以向皇帝报告。
三、专制主义的巩固(两汉时期) 1.中央:西汉武帝时期,频繁更换宰相,并设“_内__朝__” 牵制“外朝”。 2.选官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选拔了人才,巩固了统 治。
四、专制主义弱化(魏晋南北朝) 1.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_专__制__主__义__中央集权严重削 弱。 2.士族地主势力发展,_九__品__中__正__制__盛行。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限时训练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限时训练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限时训练选题细目表) 1.(2017·济宁模拟)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

”辅政的周公人贺,成王曰:“吾与之戏耳。

”周公曰:“天子不可戏。

”遂封叔虞于唐。

这反映出当时( )A.周公权倾朝野飞扬跋扈B.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C.分封制度已经遭到破坏D.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解析: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材料“周公曰:‘天子不可戏’遂封叔虞于唐”相符,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B2.(2016·湛江模拟)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 )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解析:根据材料,通过分封制有效填补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7·孝感七校联盟模拟)古代,姓是一种族号,是血统的标志,有姓的人都是贵族。

名与字在称呼时,体现尊卑、长幼的区别。

“称人以字,自称以名”是谦称的规范。

下列哪一个朝代,庶民无职业者不许取名( )A.汉代B.唐代C.元代 D.清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元代,汉人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只能用排行、父母年龄等来称呼,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C4.(2016·武汉模拟)《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材料表明( ) A.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B.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关系C.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D.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与义务的差异解析:题干中“而赐之盟”说明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属,让其治理地方,体现出了西周贵族集体统治的方式,故C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讲第2课时
1.(2014·新课标Ⅰ·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B)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A项说法本身错误,君主专制源于自然经济这一经济基础;C项中的皇权至上与祖先崇拜没有必然联系;D项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级差别,故B 项正确。

2.(2016·郴州)南朝宋裴驷《史记集解》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材料观点前后矛盾
B.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体现了皇权的独裁
D.文字材料不足为信
[解析]材料前后所述史实不是一个时代的,不存在矛盾之处,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秦朝以前大家都可以使用的印到了秦朝时变成了天子独用而群臣不敢用的现象,本质上揭示了皇帝制度的特征之一——皇权至上,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决断事务的机制,看不出“独裁”,故C项错误;文字材料虽然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唯一标准,但是说成“不足为信”也是片面的,故D项错误。

3.(2016·岳阳)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

这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是(D) A.秦王朝延续了两千多年
B.肯定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秦帝国的结构十分完美
D.秦帝国的结构维持了持久的统治
[解析]题干材料中分号之前的部分侧重“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即郡县制这种国家结构取代分封制,分号之后的部分强调“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
推翻时才告终”即强调这种国家结构持续时间长。

秦王朝存在不足二十年,故A项错误;肯定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没有体现出材料后半部分的意思,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作者承认,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并不完美,故C项错误;秦帝国的结构维持了持久的统治,表述完整准确,故D项正确。

4.(2016·宜昌)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
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解析]西周“裂土封侯”,实行分封制,姓氏是贵族政治身份的象征,而到秦朝姓氏的象征意义就开始消失了。

秦朝疆域辽阔与这一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秦朝宗法观念并没有消亡,故C项错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这一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5.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

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

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A)
A.证明皇位正统B.体现皇权独尊
C.保证皇位世袭D.震慑割据篡权
[解析]“受命于天”、“被视为国之重器”,表明秦始皇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故A项正确;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这真正体现了皇权独尊,而玉玺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象征,故B项错误;“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改朝换代时有玉玺也不能保证皇位世袭,故C项错误;“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有玉玺也不能防止篡权,故D项错误。

6.“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B)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之为封建官僚政治。

故B项正确。

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
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故C项错误;西周世卿世禄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