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 农业手工业:耕作、养殖等2. 家庭手工业:纺织、编织、陶器等3. 手工作坊:铁器、铜器、金银器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 家族传承:手工业技术主要依靠家族传承2. 作坊生产:手工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3. 技术保密: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4. 市场需求:手工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2. 改善人民生活:手工业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3. 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2. 发展: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逐渐繁荣3. 市场形式:市场、市集、夜市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 市场调节:商业活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2. 货币交易:商业活动以货币交易为主3. 区域性: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2. 加强地域交流:商业活动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和合作3. 文化传承:商业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农学: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2. 医学:中医药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3. 天文学:历法、天文观测等4. 数学:算术、几何、代数等5. 工程技术:建筑、水利、冶金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实用性:科学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2. 传承性: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书籍传承3. 创新性:科学技术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创新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于生产、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2. 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的传承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2. 发展:夏商周时期出现儒家、道家等学派3. 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各种思想学说并存,互相竞争2. 传承性: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3. 包容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塑造民族性格: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 影响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3. 促进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2. 散文:儒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3. 小说:明清小说等4.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1. 抒情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强调抒情言志2. 寓意性:文学艺术作品富含寓意和哲理3. 地域性:文学艺术作品受地域文化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1. 丰富文化内涵: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3. 审美教育: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第六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战争类型1. 城邦战争: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2. 帝国征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民族迁徙:日耳曼人、匈奴人的迁徙战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与征服1. 特洛伊战争: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中东的征服知识点三: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影响1. 促进文明交流:战争与征服带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2. 疆域扩张:战争与征服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3. 破坏与重建:战争带来破坏,但也催生新的政治、文化重建第七章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 古埃及:建筑设计、医学、数学等2. 古希腊:哲学、数学、物理学等3. 古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4. 古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成就1. 古埃及: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等2. 古希腊:哲学、戏剧、雕塑等3.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梵文等4. 古阿拉伯: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等知识点三: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 传承与创新: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3. 对后世的影响: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新课标人民版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及复习提纲

新课标人民版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及复习提纲

诚信中学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文科)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儒家孔子⑴提出“仁”与“礼”的学说;⑵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⑶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⑷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孟子⑴“仁政”学说;⑵君轻民贵。

荀子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⑵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⑴“道”是世界的根本;⑵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齐物”、“逍遥”。

法家韩非⑴“法”、“术”、“势”结合;⑵加强君主集权;⑶主张变法。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三教合一(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3、相关人物创立者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王阳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异端”李贽:⑴批判程朱理学;⑵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⑴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⑵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⑶学术上:“经世致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的历史学习不像初中的那么简单,高中历史注重思维的严谨,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要踏踏实实,理解好每个知识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

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另:三纲五常)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四、明清之际的儒学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

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三历史课程通常涵盖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 《南京条约》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深远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 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 自强运动与洋务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四、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失败原因。

- 辛亥革命的爆发、过程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民国初年的政治动荡- 北洋政府的统治、军阀割据的局面。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及其实践。

六、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主要战役和胜利的意义。

- 全民族抗战的团结精神和历史意义。

七、国共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共内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八、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影响。

九、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十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结语通过学习这些必考知识点,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而且能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历史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商朝的兴起和衰落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朝的兴起与黄河流域的农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商朝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奴隶制度。

商朝最辉煌的时期是在商汤和武丁两位君王的统治下。

商朝的兴起和衰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自然灾害的频繁使得社会秩序动荡,生产力水平下降;其二,贵族的贪欲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政权威信受到挑战;其三,周朝的兴起对商朝的统治产生威胁,最终导致了商朝的覆灭。

第二章周朝的兴起和衰亡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实行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的主要特点是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成熟。

周朝实行了分封制,通过与周室建立亲属关系的周王的诸侯建立的分封政权进行统治。

同时,周朝通过宗法制度对社会进行管理,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周朝的兴起和衰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诸侯之间的争霸导致了周朝政权的削弱和崩溃;其二,诸侯之间的联姻和亲属结盟使得周室与周王政权失去中央的控制权;其三,周朝的腐败和贵族的贪欲使得社会矛盾激化,封建制度成为混乱的制度。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争霸,世家豪强相争,社会矛盾激化,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

春秋时期,周室的中央政权日益削弱,霸主政治占据了主要地位,政权形态不断发展。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各个国家生产的武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军事力量也不断增强,社会的发展日益加速。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春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政治日益削弱,百家争鸣,社会政治发展进一步提速;其二,战国时期由于诸侯间的争霸,各国之间的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不断发展,使得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发展进一步加速;其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社会政治日益复杂。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必修三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3课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一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二工(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3.人类文明的引擎
①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b
②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b
③电气技术、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b
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给人类文明带 c
来的巨大变化
二、“科”“技”结合的典范—— 第二次工业革命(笔记整理)
电气技术、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b 1、电气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⑴原理: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⑵成就: ①1866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②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③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创建第一个中心发电厂
课前背诵
1、P130课前提示第一段; 2、P135 课前提示;
万能的原动机(机械力)
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b
发明:1782年,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 交通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应用:
1.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2. 工厂的大量出现,历史跨入蒸汽时代。 3.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1803年富尔顿(美)制成汽船,1807年造出新汽船“克莱蒙特”号,在哈 得逊河上试航成功;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火车 的呜叫,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4. 19世纪初,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了,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内燃机的发明(19世纪70年代)
交通
汽车(1885)

内燃机的运用 轮船(1887)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课件--高二上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课件--高二上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1)概述牛顿的主要成就,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 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3)列举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说明科学技术进步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的奠基者——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中世纪的欧洲,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长期被教会奉为教条。 后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创立了自 由落体定律,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4、(2021·陕西省·月考试卷)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 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 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 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 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答案:B.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在16世纪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 而19世纪的达尔文提出了对教会冲击更大的生物进化论,却没有 遭到教会的人身迫害。这是因为,随着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教会的绝对权威已经被动摇,他们不可能 对达尔文痛下杀手。故B正确。AC.不符合题干主旨信息,故排除 AC。D.与本题主旨无关,且说法本身也不准确,故排除D。
7.(2021·内蒙古自治区·期末考试)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 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 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 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 A. 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铁路运输业 B. 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 相对论——人造卫星——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选择D。 A.根据所学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对应的科技理论是牛顿的力学,A项表述 错误,排除。B.只有“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应理论是电磁感应理论,故排 除B。C.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是电的发明使用,电磁感 应理论推动下出现电动机、发电机,之后电力工业发展,故C符合题意。 D. 只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应的是信息技术,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故排 除D。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 农业革命与定居生活的开始- 城市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文明的多元起源: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2. 古代文明的特点- 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神权政治- 社会结构:等级制度、奴隶制度- 文化与宗教: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文字与艺术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贸易与文化交流- 战争与征服:亚述、巴比伦、波斯帝国-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希腊与波斯、罗马与迦太基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雅典、斯巴达- 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希腊艺术与科学:雕塑、建筑、数学、医学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政治制度与法律- 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民法、万民法- 罗马建筑与艺术:罗马竞技场、凯旋门、雕塑三、封建社会与中世纪欧洲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社会的结构:领主与农奴- 封建法律与习俗- 城市与商业的兴起2.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宗教改革:东正教、天主教、新教- 十字军东征:背景、过程与影响3. 文化与思想的复兴- 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北方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与科学革命- 艺术与建筑: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四、亚洲的古代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 统一与分裂的循环:秦、汉、唐、宋、元、明、清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 印度古代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莫亨佐-达罗- 吠陀时期与佛教的兴起- 印度教的形成与传播3. 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扩张-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伊斯兰文化与科学:数学、天文学、医学五、美洲与非洲的古代文明1. 美洲古代文明- 玛雅文明:文字、历法、建筑- 阿兹特克帝国与印加帝国:政治、宗教、农业-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欧洲殖民2. 非洲古代文明- 尼罗河流域文明:古埃及- 非洲中部与南部的王国:马里、刚果、津巴布韦- 跨撒哈拉贸易与文化交流六、近代早期的全球联系与冲突1. 地理大发现与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海上探险- 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 奴隶贸易与全球经济的影响2. 宗教战争与国家形成- 欧洲的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国家主权- 君主专制与议会制度的发展3. 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 科学方法的发展:伽利略、牛顿-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民主与法治思想的传播以上是历史必修3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近代早期全球联系与冲突的广泛历史时期。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2、荀子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
意 义3.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意义。
(1)量子理论弥补了经典物理学在微观的粒子世界方面认识的空缺,把 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推进到微观世界,改变了人们看世界 的角度和方式;量子理论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 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2)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它 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这种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 质观的形成,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 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普朗克创立量子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20世纪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 论框架,它们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4)量子论的基本理论
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1900年,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的形式(能 量子)实现的,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从而得 出普朗克公式,正确地给出了黑体辐射能量分布。 1905年,爱因斯坦引进光量子(光子)的概念,并给出了光子的能量、动量与辐射的 频率和波长的关系,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其后,他又提出固体的振动能量也是 量子化的,从而解释了低温下固体比热问题。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原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按照这个 理论,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分立的轨道上运动,在轨道上运动时候电子既不吸收能 量,也不放出能量。原子具有确定的能量,它所处的这种状态叫“定态”,而且原 子只有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才能吸收或辐射能量。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于 1923年提出了物质波这一概念。认为一切微观粒子均伴随着一个波,这就是所谓的 德布罗意波。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七)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七)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必修三专题七: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一、选择题1.(2012年1月宿州市一模16题)“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口口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文中的“这些哲人”和空格部分(口口)分别是指A.人文主义者、人性 B.启蒙思想家、理性C.启蒙思想家、科学 D.人文主义者、理性2.(2012年1月莱芜市期末20题)《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曾经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了。

其标志性科学成就是A.牛顿的经典力学B.达尔文进化论C.爱因斯坦相对论D.普朗克的量子论3.(2011年9月南京市学情调研19题)“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辐射能的物体)腔壁由无数能量不连续的带电谐振子组成,它们所带的能量是一个最小能量单元的整倍数,这些带电谐振子通过吸收和辐射电磁波,与腔内辐射场交换能量。

”下列与这一理论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实验科学,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B.时空的性质跟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有关C.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力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D.与“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基本一致4.(2012年1月南京、盐城一模19题)下列有关兄弟俩的一组漫画反映了一个特殊的现象,最能对此进行解释的科学理论是①②③④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5.(2012年2月信阳市二模12题)2011年12月10日出现了10年来中国观测条件最好的月全食现象,许多人利用现代天文望远镜进行了观赏。

而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人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月亮。

伽利略的望远镜观察和斜塔实验能够说明A.只有观察才能发现科学定律B.只有实验才能发现物理定律C.伽利略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D.近代科学以实验和观察的事实为依据6.(2011年10月温州十校联合体23题)下图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

历史必修三《创新设计》专题七 第1课

历史必修三《创新设计》专题七  第1课

材料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
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
两朵乌云笼罩了。”他所说的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
“紫外灾难”最为突出。
【思考】
(1)驱走第二朵“乌云”的太阳指什么?是谁提出来的? 答案 指物理学上的量子理论。它是由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
A.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B.但丁的《神曲》
C.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D.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3.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 苏东坡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名句。下列哪位 科学家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B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3)奥地利、德国的物理学家建立了 量子力学

答案
3.意义 (1) 量子力学成为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指导着人们向物质运 动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 (2)量子理论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 乃至整个 自然科学 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误区警示
答案
三 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论
以直接选出C项。选项A是伽利略的成就;选项B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 选项D是量子论。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中,空间间隔、时间和质量
这三个物理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一根尺子静止时都是这样长,当 它运动时还是这样长;一座钟无论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运动状态,其快 慢保持不变。 材料二 狭义相对论认为,对于两个相互运动的参照系,处于某一参照系 中的观察者会发现另一参照系中的物体的运动距离缩短了,时钟也走慢了。 这两个效应都是相对的,在本参照系中的观察者看不出这种效应。同时, 这两个效应也是相互的,你看到我的尺缩钟慢,我也看到你的尺缩钟慢。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 河流文明: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黄河流域 - 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模式2. 古埃及文明-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 宗教与文化3.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4.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吠陀文化- 种姓制度的形成5.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 青铜文化- 甲骨文与金文二、古典文明的兴衰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希腊神话与文化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 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 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3. 古代科技与文化- 古代科技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文学与艺术: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结构- 骑士文化与骑士精神2.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十字军东征3.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复兴: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四、近现代历史的发展1.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社会结构的变化2.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主义的兴起- 各国统一运动:德国、意大利3.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五、当代世界的重要事件1. 冷战与两极世界- 美苏对峙-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2.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经济全球化- 国际组织的作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3. 当代科技与社会变革- 信息技术革命-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例如添加页眉、页脚、目录、标题样式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您可以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进一步扩展和细化,以满足3000字的要求。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总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总复习

结合选修四
牛顿和爱因斯坦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 的宇宙观曾经是西方社会主要的思想,他认为每 一样东西或生物都具有形式和物质两部分,地上 的物质是由土、气、火,水四种元素组成,而天 体是以地球为中心,永远不变的。人无法感到地 球在动,人类是宇宙的中心。他认为,宇宙是由 几个同心圆所组成的,最中心的即为地球,依次 再为其它星球,每个星球都有灵性,神在最外圆 之外,以灵性吸引带动圆球的转动。所以,神是 宇宙转动的第一因素。
2、意义: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使打击;标志生物进化论诞生。
(三)赫胥黎(英): 1、与威尔伯福斯主教的辩论(主题:生命的起源) 2、1863年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通过比较解 剖学的研究,论证人猿同祖,推动进化论传播。
补充: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1、对生物学: 把遗传与变异、自然选择和优胜劣汰看作新物种起源 的首要条件,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是对封建 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 2、对思想界: 证明了“造物主”即神根本不存在,将“变化”“发 展”等观念引入科学领域,使人类的思想发生了跃进。 3、对社会: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被引入社会学说,冲击了封建 专制制度与等级制度,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 想武器;存亚洲等地还影响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如中国的维新运动等。
研究对象 整体考察
近代科学技术
分门别类
研究方法 直观感受,哲学思辨
两者关系 两相分离
科学实验,科学理论
密切结合
第一课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课标要求】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 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知道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说明:“加勒与海王星”、“斯蒂芬与黑体辐射”、德布 罗意与物质波理论“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七)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七)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的有关内容;理解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和评价;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并并探讨斯大林模式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表现、利弊进行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原因、方针及开始的时间⑴原因: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

⑵方针: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⑶开始:从1926年起,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2、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⑴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以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在工业化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的工业化方针与政策。

1926—1928年,主要是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同时新建了几千家企业。

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业投资中的四分之三用于重工业。

⑵为了实现工业,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工业化建设,到处都在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比较著名的有1935年出现的斯达汉诺夫运动。

3、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成就及教训⑴成就:苏联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前两个五年计划都提前完成;10年多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50到100年才走完的路程,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苏联由一个技术上依赖西方的农业国变为世界工业强国。

⑵教训: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3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实行的是世袭制的君主专制制度。

商朝继承并发展了夏朝的政治制度,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官僚体系和宗法制度。

西周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封建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春秋时期,诸侯割据,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以增强国力。

战国时期,各国推行变法,如秦国的商鞅变法,赵国的武灵王改革等,这些改革都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3.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汉朝继承并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形成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并行的管理体系。

二、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1. 井田制西周时期实行的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中央一块为公田,周围八块为私田,农民共同耕种。

2. 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了井田制。

封建国家通过土地买卖、赏赐等方式,将土地分配给地主和农民。

三、古代的科技与文化1. 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还有张衡的地动仪、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等重要科技成果。

2. 文化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均有辉煌成就。

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作品,以及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都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四、民族关系与边疆开发1. 民族融合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强。

如汉朝的匈奴、唐朝的突厥、元朝的蒙古族等,都在与中原王朝的交流中实现了文化和血缘的融合。

2. 边疆开发历代王朝都重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管理。

如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元朝的行省制度等,都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开发。

五、对外交往与冲突1.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域、中亚、欧洲等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必修三文化史部分总结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繁荣,周天子衰落。

政治:各国相争,变法图强,社会动荡。

思想:百家争鸣。

2、早期儒学(1)孔子及其主要思想:仁、礼、德治(为政以德)、反对苛政、重民(民本)思想。

(2)孟子及其主要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民本、格物致知、道德修养(浩然之气)。

(3)荀子及其主要思想:仁义、君舟民水、唯物思想(天行有常)。

3、儒学的发展及成熟(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以德治国。

(3)朱熹的思想:理气论、格物致知(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存天理,灭人欲。

4、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汉代的强化与在宋明时期的复兴。

5、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及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6、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变化及对其评价。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1、智者学派及其主要思想: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苏格拉底及其主要思想:“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

3、柏拉图及其主要思想:《理想国》,追求真理和智慧、用哲学王统治国家。

4、亚里士多德及其主要思想:真理、政治制度、学习是最好的出路。

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科学。

创立逻辑学(工具学科)。

5、文艺复兴及其主要思想: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否定神性。

追求现世的享受和幸福。

自然科学的发展(哥白尼、达芬奇)。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

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6、启蒙运动及其主要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说等。

7、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意义。

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及评价。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对世界的影响及作用。

2、天文历法:《甘石星经》、僧一行与《大衍历》、郭守敬与《授时历》。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知识点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知识点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知识点要明确的学习目的。

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伟大的毅力产生伟大的目的”。

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知识点1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时代背景:(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3)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6)2003年10月15日载人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奖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2、对人类的贡献: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一、认识史上的飞跃1、背景①中世纪时期的欧洲,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长期被教会奉为教条②近代科学诞生后,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不断受到质疑③伽利略在观察、实验和推理的基础上,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近代科学之父)2、内容: 1687 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3、意义①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个物理学的重要支柱②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二、驱走乌云的太阳1、背景①19 世纪的物理学领域,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② 19 世纪末,黑体辐射问题成为物理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2、发展过程①奥地利斯蒂芬: 1879 年发现黑体辐射的总能量与其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②德国普朗克: 1900 年提出量子概念,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③德国爱因斯坦: 1905 年利用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④法国德布罗意: 1923 年提出物质波论,将量子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⑤奥地利、德国物理学家:建立量子力学3、意义①量子力学成为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指导着人们向物质运动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讨论。

②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三、爱因斯坦的“时空”1、主要内容①狭义相对论: 1905 年创立,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②广义相对论: 1916 年,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2、意义①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不仅揭示了空间、时间的可变性,而且说明它们都不可能单独发生变化,其改变与物质运动和状态密不可分②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③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筑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四、问题探究1、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②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创立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研究课题、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⑤科学家们勇于科学探索、敢于追求真理和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2、经典力学的特征、历史地位及影响特征:①注重实验②数学化③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宏观世界地位和影响:①成为你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总结与概括②形成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和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③引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④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打击了神学,促进人类思想不断解放第二课一、近代生物学发展的原因①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上帝创造万物和物种不变的观点越来越受到怀疑和反对。

②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人们的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更加开放。

二、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1、血液循环理论:哈维运用解剖和实验的方法,建立了血液循环理论。

2、细胞学: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首次科学地触及了生命运动的过程,为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微生物学: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研究为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其研究促进了细菌学和免疫学的发展。

4、近代生命科学研究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①研究领域:群体——个体——微生物。

②重视实验和观察,崇尚理性的风气盛行。

③科学家是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探索。

5、生物进化论产生的条件①19 世纪中期,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洗礼,基督教神学思想遭受重创,人们开始面向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②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为进化论的产生提供了政治和物质基础③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也为进化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精神三、达尔文和进化论1、基础(1) 林耐的研究为进化论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2)19 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

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1831 年,达尔文参加了环球考察,发现南美洲和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物种存在变异。

从事地质学研究的结果更坚定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看法。

2、创立(1) 标志: 1859 年,《物种起源》出版。

(2) 内容①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②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宗教与科学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①经济上,古代生产力水平极低,农业发展落后,未出现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②思想上,愚昧落后,神学思想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意识。

③文化上,没有近代的思想文化教育。

④政治上,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以神学维护其统治。

主要原因是生产力不发达,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

四、造物主的落寞1.原因(1)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

(2)达尔文还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2.经过(1)人物:达尔文学派的代表人物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2)焦点:《物种起源》一书。

(3)结果:以进化论者的胜利告终。

1863 年,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使人猿同祖论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

3、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①对欧洲思想界: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促进了人们认识的飞跃。

②对欧洲科学界: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对中国思想界: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巨大震动,成为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④对世界理论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第三课一、蒸汽机的发明1、背景(1)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

① 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

②1769 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③ 1779 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④ 1785 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 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① 1690 年,法国工程师巴本发明实验型汽缸。

②1705 年,纽可门等人合作制造出纽可门蒸汽机。

2、瓦特改良蒸汽机英国工人瓦特对蒸汽机汽缸进行两次改造并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和使用率。

3、意义:人类历史跨入蒸汽时代。

4、蒸汽动力的应用(1) 推动交通工具的改进: 1803 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造出了汽船,并试航成功;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第一辆蒸汽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2) 推动了机械加工业的发展: 1794 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了移动刀架, 1797 年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

到 19 世纪初,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机器使用更加普遍,生产技术更加先进;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科”“技”结合的典范1、电的发明和应用(1)理论创新: 1831 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技术创新①1838 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② 1866 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③ 1870 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电动机。

(3) 意义: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1) 发明① 19 世纪 80 年代前期,德国人卡尔本次和戴姆勒各自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

② 1887 年,狄塞尔发明了一种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

(2)应用: 19 世纪末,汽车诞生了。

此后,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远洋轮船、飞机等也陆续出现。

(3)意义①内燃机的发明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汽车工业建立起来。

②内燃机的发明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4)化学工业的建立: 1867 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3、蒸汽机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经济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②政治方面:确立和巩固了资产阶级自身和对世界的统治。

③世界体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④社会生活: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消极影响:加剧了殖民扩张和侵略,造成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

第四课一、立体交通的诞生1、条件(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

(2)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高效率的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阶段,推动了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交通工具的发明与改进(1)陆上交通: 1885 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制成最早的汽车。

(2)水上交通: 1887 年,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

(3)空中交通: 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成一架飞机,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

3、影响:随着一系列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全世界交通运输业有了迅猛发展,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4、人类能够从平面交通时代步入立体交通时代的原因及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①原因: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科学家们的钻研。

②影响:推动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促进了世界联系的加强;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1、发展情况2、意义促进了电信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使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1、条件:计算机的发明(1)标志: 1946 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第五代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

(3)影响:电子计算机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有些计算机系统,能部分地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被称为“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教育等多个领域。

2、互联网的诞生(1)含义: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

(2)影响: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互联网使信息能够大量、高速并行,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