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思想和实际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何家伟4-40 应化1202班 1505120626内容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本文就是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述课题。
文中在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当今社会经济的重要现实意义,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现实意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提出背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时间是19世纪下半叶。
当时英美法等主要国家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但先进的科学技术尚且没有被发明被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劳动率低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能源的消耗来推动。
因此,当时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只能借助简单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并依靠人类体力劳动的消耗。
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分析劳动价值论时,仅限于物质生产部门,并且以产业工人的生产劳动为分析对象。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一概念直接上决定了商品和劳动产品的本质区别:一方面,生产劳动产品的所有目的都在于满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商品不仅能满足自我的需求,还能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用付出相同劳动的产品A 去换取同等价值(指产品A和产品B中凝结着基本不差别的人类劳动)的产品B。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商品之所以是商品,而不是劳动产品的两重因素:第一,商品有使用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将商品的使用价值简练地概括为“物的有用性”。
这种有用性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具体实践活动中的某一方面的需求,比如,面包可以填饱肚子,使人们免于饥饿;棉被可以防寒取暖等等。
完整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根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类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尤其是在当代中国飞速开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因此,有必要结合现实问题,增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重要价值与当代意义的理解和熟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包括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货币的产生和开展等内容.(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的起点一一商品1,从商品开始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固然要以资本作为中央范畴,但决不能把资本作为逻辑起点.由于“资本,如果没有雇用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要揭示资本,科学的方法就是根据商品一货币一资本这样的上升路线,从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出发,才能在后面的上升过程中把构成资本总体的各个环节和内部结构复制出来.2,商品的二因素一一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1)使用价值马克思分析使用价值是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的.马克思提炼出来的使用价值的概念就是“物的有用性〞.它必须以物体本身作为客体,是对人的一种有用性,只在使用和消费中得到实现,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2)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价值量就是对价值多少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的多少.(3)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必须是凝结人类劳动且对人们有用的有价值的产品.(二)、表达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一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消耗;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消耗;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是生产使用价值.〔三〕、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根本经济规律,是人类从事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根本经济规律.其根本内容是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等价交换原那么进行.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良生产工具,提升劳动生产率,增强经营治理、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四〕、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五〕、货币的产生与开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开展的完结阶段.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一百多年后,当代世界经济结构和中国社会现实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当傕济生活并未超出劳动价值论涵盖的范畴,反而为劳动价值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劳动价值论在中国建设现代化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以下四个方面显示着其当代意义〔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根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揭示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开展的客观规律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且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价值论所阐述的商品经济规律与规那么为商品生产与经营制定了行为准那么.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产品的私人劳动性,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生存与开展,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要求生产者努力去改良技术,逐渐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在增加产品数量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止匕外,劳动价值论还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根源,这使社会经流然地开展成为一种商品经济.如果根据价值转化为价格的理论,商品的价值要转化为价格就必须依靠市场.因此,在经济社会开展过程中,努力建设有序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以及商品经济的健康开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求各种商品生产和交换以价值量为根底,遵循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至少应当具备两个必要条彳〞是在商品交换中充分表达价值规律,严格实行等价交换的原那么二是要拥有比拟完善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并建立比拟完备的市场体系.因此,为了又好又快地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必须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指导下,严格依据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大力开展科学技术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与表达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而超额价值那么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因此,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生产利润,必然要不断地改良生产技术,增强劳动治理,提升生产效率,从而获得超额的价值.所以,生产者在经济活动中会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巨大效用,尽管是以简单劳动作为其研究商品价值的根本劳动形态,但马克思对含棒:技术因素的复杂劳动也作出了深人研究和充分肯定.马克思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过程中的独立要素,与生产力中的各个要素密切相关.同时,他在阐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时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映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国然条件.可以说,在决定劳动生产力的诸多因素中,许多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科学技术相关.由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是一种具有剧烈市场竞争的经营活动,面对各种各样的生存与开展压力,商品生产者必须在生产中积极追求科技进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劳动者,以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同时努力改良生产技术和经营治理水平,大幅度提升劳动生产率.〔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指导思想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收人分配制度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而劳动价值论不是形成收入分配制度的直接依据.一些研究者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支撑来探讨收人分配问题,实际上是混淆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价值分配与价值生产没有任何关系.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尽管物化劳动是创造价值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但它们在劳动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并不能直接形成新的价值.因此,在建立一定的收人分配制度时,应当充分尊重和维护创造价值的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不仅应当通过劳动的付出来获得必要的产品,而且还应当名正言顺地参与其他产品利润的分配.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开展,劳动形态与价值的形成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劳动、治理劳动、效劳劳动早已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的范畴,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并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按劳分配依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分配原那么,但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也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所公认的分配原那么, 因此,在中国目前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把两种分配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与调整分配政策的重心应当始终放在尊重和维护劳动者的整体利益上,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指导,深人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群众充分熟悉到劳动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亲身体会到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思想源泉马克思认为,人韧史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由劳酎展开的历史,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底,而且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区分了死劳动与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不同阶段的含义,凸显了对活劳动的格外关注.关注活劳动创造价值这一事实本身,就是对人的价值的成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理论特征就是在充分成认非劳动生产要素的作用的根底上,突出强调人的劳动的作用.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者是社会及生产劳动过程的主体.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把商品经济中隐藏得很深舶值〞从与其相关联的因素和条件中剥离出来,在复杂的生产过程中强调人的创造性活动这一本质,在各种复杂的经济因素中凸显了人的创造性这一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显示了马克思劳动价值幽人为本'的鲜明特征.这对于我们今天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开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所谓劳动价值论,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决定作用。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强调“劳动创造人”,“劳动者通过劳动改造自然、支配自然界”。
由此可见,劳动创造财富,即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关系却被颠倒了。
不少人都把自己工作、劳动的出发点仅仅看作为了获得某种报酬或满足个人需要;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是为了体现他们的才能和贡献。
也有些人认为自己虽然参加劳动,但并没有付出任何具体的劳动,因而无须创造任何价值。
其实,尽管劳动没有直接创造出价值,但它对于创造价值却有重要意义。
例如,只要劳动引起产品的价值增殖,即使你没有付出任何劳动,那么你对于价值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劳动对价值增殖的贡献越大,你创造的价值就越多。
如果你对价值的贡献不及创造者的一半,那就意味着,你对社会的贡献,仅仅相当于社会总贡献的百分之零点几,甚至更低。
因此,从长远的观点看,只有让每个人的劳动都能够给社会带来价值,整个社会才会有更高的效率。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根本标志。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但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不存在什么富裕阶层。
同时,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口众多,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如果实行公有制,那么一部分人将无法解决温饱问题,必然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因此,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必须坚持的,私有制必须坚决摒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党在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
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
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
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
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
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
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
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
从思想和实际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第 l卷 第i 7 期
V Il No 1 o_ 7 .
从思 想和 实际看 马克思 劳动价值 论 的 5时俱进的生命力
-
王 刚
( 云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 云南 昆明 600 ) 51 1
摘 要 : 十六届 四 中全会《 决定 》 出的建设 社会 主 义 和谐 社会 以及 江泽 民 同 志“ 个代 表” 提 三 重 要 思想 , 出了马克 思 关于 活劳动是 价 值创 造 的唯 一 源泉 的价值 理论 的与 时俱 进 的 生命 力 。 突 关键词 : 和谐 ; 马克 思价值 理论 ; 生命 力 中 图分类号 : O 文献标 识 码 : C A
重 要 的 因 素 。 人 是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明 创 造 者 和 运
从 实践 发 展 的 角 度 来 看 , 践 性 是 马 克 思 主 实
用 者 , 动 质 量 、 动 力 配 置 效 率 等 的 提 高 都 是 义 最 显 著 的特 点 之 一 。 反 映 事 物 发 展 规 律 的 认 劳 劳
一
重 要 的新 概 念 , 进 一 步 理 解 和 发 展 马 克 思 主 为
纯 依 赖 , 动 的质 量 、 动 的 科 技 含 量 、 动 力 资 义 价 值 理 论 在 思 想 上 的 生 命 力 , 供 了 一 个 契 劳 劳 劳 提
源 的优 化 配 置 等 成 为 生 产 力 发 展 和 价 值 创 造 最 机 。
动 价 值 论 , 其 研 究 对 象 的 特 殊 性 也 形 成 特 定 的 坚 持 和 发 展 并 举 。 马 克 思 劳 动 价 值 论 的 基 本 内 因
发展观 , 析马克思 劳动 价值论 与 时俱 进 的生命 核 必须坚 持 , 价 值 是 由劳 动创 造 的 , 不 创 造 分 即 物 力 , 以 更 好 地 帮 助 理 解 马 克 思 劳 动 价 值 论 的 内 价 值 。 这 一 内 核 反 映 了 人 类 追 求 自身 “ 底 解 放 可 彻
浅谈从思想和实际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浅谈从思想和实际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论文关键词:和谐马克思价值理论生命力论文摘要: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马克思关于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价值理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方法。
用辨证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因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也形成特定的发展观,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涵。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都为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和认识提出了新的课题。
突出了马克思关于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价值理论,其科学真理性日益凸显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点:价值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物不创造价值;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数倍。
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坚持和发展并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核必须坚持,即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物不创造价值。
这一内核反映了人类追求自身“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理想,也反映了当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日趋增强的事实。
如果不坚持这一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就会遭到彻底破坏。
同时,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个由既定不变的现成概念所构成的封闭体系,而是一个与时代共进,富有自我更新的开放的思想洪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的质量、劳动的科技含量、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成为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最重要的因素。
这一点正体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强调,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谁就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人类社会财富的创造已摆脱对劳动时间的单纯依赖,劳动的质量、劳动的科技含量、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成为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最重要的因素。
浅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论文关键词】深化;劳动价值论;活劳动;价值源泉认识【论文摘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劳动价值基础之上的。
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由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经历了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多位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发展,最终由马克思创造了劳动价值论科学的体系。
新时期,对于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在于坚持价值来源于活劳动的一元论,确立生产精神性产品的的劳动和第三产业的服务性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的观念,并且做好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避免因为各个产业发展的不协调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它是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有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所有理论都是构建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对于劳动价值论,在新时期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深人的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由来与演进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是由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所奠定的。
(一)英国学者威廉?配第最先提出劳动价值论1,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成绩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第一个考察了商品价值问题,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因为劳动,从而确立了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时间成反比;认识到劳动分工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认识到商品价值量取决于劳动,也意识到货币的价值量也是由劳动决定的。
2,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缺陷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混同了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不同的范畴;其价值和价格概念也含混不清;没有把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区分开来;把使用价值及价值混为一谈。
(二)亚当?斯密对劳动价值理论有所发展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斯密明确提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他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且还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做了一定的分析。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对世界历史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在其著作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的劳动实践观。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活动和基本特征。
他指出,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生产经济活动,更是人类生存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
在当代,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解决当下社会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让我们认识到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基础,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和社会,满足社会物质文化需求的根本手段。
没有劳动,就没有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
劳动是社会存在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从人类最早的母系氏族社会到今天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一直贯穿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正是因为有了劳动,才有了社会的分工合作和劳动价值的创造,才有了社会的生产和交换,才使得社会的各种关系有了紧密的联系和深刻的变化。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让我们认识到,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是任何社会和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强调劳动的本质属性和人类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生产活动,更是人类自我实现和价值创造的基本手段。
在劳动过程中,人类不仅仅改造和利用自然,还能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方式,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和实现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在当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劳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更是需要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劳动,需要发展人类的智慧和能力,需要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和社会的共同利益。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强调劳动的本质属性和人类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有着重要的启示。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思想共3篇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思想共3篇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思想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被认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之一,它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劳动价值论通过解释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形成的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经济规律,同时也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建立的规划经济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就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思想进行探讨。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用来衡量商品的社会性必要劳动的量。
所谓社会性必要劳动,指的是在某一时期,由于某种生产方式的需要所必须,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是通行的、或者虽然不通行但是已经满足了实现商品价值的必要条件的那种劳动。
劳动价值是由商品生产所需要的人类劳动量决定的,和商品对生产者的实际有用性、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等没有关系。
马克思并没有引入使用价值来解释价值的概念,因为使用价值在马克思看来只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它不是客观的,无法被测量或计算出来,因而没有比较或衡量的单位。
因此,马克思把着眼点放在了商品生产中用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上,并用这些劳动的平均时间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这就是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价值是商品的内在特性,是不受某些主观因素的支配的客观实在。
但实际生产中,商品价格和它们的价值并不总是相等的,这是由于供需关系、市场竞争、生产效率等因素影响所造成的。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市场价格上下波动是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化所引起的。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当需大于供时,价格上涨。
因此,劳动价值并不直接等于商品的价格,这表明市场价格并不能代替不可见的、不变化的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而且为社会主义经济研究提供了参考。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来确定商品的价值。
虽然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但商品的价值仍然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实践中,社会主义社会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生产效率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但这些并不改变商品的基本价值决定因素。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马克思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社会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当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劳动实践观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出发,探讨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张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活动,劳动本身具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这一理论揭示了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揭示了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和压迫。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的劳动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强调劳动应当是自由、创造性的活动,劳动者应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陷入了机械重复性劳动的境地,他们的劳动成为了资本家的工具,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对当代社会提出了重要的批判和警示,提醒我们关注劳动者的权益和人的尊严,呼吁重视劳动的自由和创造性,推动建立人本主义的劳动关系。
马克思认为劳动应当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劳动应当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随着资本主义对劳动的控制和剥削,劳动往往成为了资本家获取利润的手段,劳动者的需要和利益往往被忽视和压制。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引导我们思考劳动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提醒我们关注劳动者的生活品质和福祉。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倡导劳动与人的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推动建立和谐、平等、尊重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关系,从而实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还强调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力量。
他认为,劳动者通过工作改造和创造世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劳动的国际化和智能化越来越突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提醒我们,劳动应当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共同利益,劳动者应当参与和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推动建立全球化劳动合作和共享的新秩序。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马克思是19世纪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对劳动理论的贡献深远而持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也在不断地得到新的解读和创新。
在新时代下,我们要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并对其进行创新,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新时代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创新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劳动的本质和作用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和根本。
劳动不仅是创造财富的手段,更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条件。
在新时代下,劳动的本质和作用依然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体力劳动逐渐被智力劳动所替代,新的产业和职业不断涌现。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的本质和作用,将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深入探讨劳动在新时代下的意义和价值。
二、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马克思强调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认为劳动者应该分享劳动所创造的财富。
在当今社会,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依然受到很多挑战和限制。
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和劳动者权益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
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也给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需要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探讨劳动者权益和福利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寻找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三、劳动的意义和满足感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本质,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满足感的一种途径。
在当今社会,很多劳动者并没有得到劳动的满足感,劳动被视为一种压迫和负担。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劳动的意义和满足感,探讨如何使劳动成为一种愉悦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新的职业和工作模式的出现,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机遇,我们应该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寻找更加有意义和富有成就感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劳动与社会关系马克思认为,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劳动者之间的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
浅析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革命家,他对劳动解放思想的探索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初期,工人阶级的处境非常艰难,受到雇主的剥削和压迫,他们长时间地工作,但却只能获得微薄的报酬。
在这样的环境下,马克思提出了许多关于劳动解放的思想,试图改善工人阶级的处境,并探索人类的解放之路。
本文将对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进行浅析,并探讨其在当代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财富和价值的源泉。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却往往受到剥削和压迫,他们的劳动成果被雇主占有,而自己却只能得到微薄的报酬。
马克思指出,这种剥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只有通过彻底改变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才能彻底解放劳动者,使他们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马克思提出了“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等主张,试图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现状,使劳动者能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对生产过程和生产成果进行民主管理和分配。
他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劳动者的真正解放,使他们能够享受到自己劳动的成果,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马克思还注重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实现。
他认为,劳动者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劳动工具,而应该是自主而有尊严的个体。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不仅可以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力,参与社会管理和决策,实现个性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这样,劳动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能够自主地塑造自己的生活,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科技的进步,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和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竞争和失业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提醒我们,要注重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建立公平的劳动制度,避免劳动者被剥削和压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加大,劳动者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浅析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劳动解放思想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着重从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出发,分析其当代价值,并探讨在当今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借鉴和实践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
一、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内涵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应当获得应有的尊重和价值回报。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劳动往往被剥削,导致劳动者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控制权和自主权。
马克思强调,劳动的解放需要超越私有制和剥削制度,通过彻底改变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使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实现个体和集体的共同富裕。
为了实现劳动的解放,马克思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政策建议。
他强调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劳动的社会化,主张通过彻底改革社会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转为社会所有,实现劳动的社会性和公有化。
他提出了废除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
他呼吁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同时倡导国际劳动者的团结和合作,以推动全球劳动者的解放事业。
尽管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于19世纪,但是其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当前,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问题和矛盾,劳动者的权益和尊严仍然受到挑战。
我们有必要从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中汲取智慧,探索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对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劳动的社会化的主张值得我们深思。
当前,全球范围内存在着生产力高度社会化而生产关系私有化的矛盾,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和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劳动的社会化,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创新,为劳动者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发展空间。
马克思对废除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设想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
在当代社会,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促进了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但也引发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我们有必要探索建立更加合理的经济体系,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浅析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摘要】本文旨在浅析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通过对马克思对劳动的理解和关于劳动解放的观点的分析,结合当代社会对劳动解放的反思,探讨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在当代的意义和劳动解放的现实意义。
文章引入了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强调劳动解放的重要性,探讨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时代价值,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通过本文,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以及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当代价值、引言、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正文、理解、观点、反思、意义、现实意义、结论、重要性、时代价值、启示。
1. 引言1.1 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背景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背景可追溯至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但也带来了工人的剥削与疾苦。
工业化过程中的工人被迫接受长时间的劳动,工作环境恶劣,工资低下,生活贫困。
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激化,工人阶级开始组织起来,争取自身权益。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劳动解放的思想,呼吁工人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劳动的真正解放。
他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才能不再是压迫和疾苦的来源,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
这一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世的社会历程,对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当代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背景和内涵,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期为当代社会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理念,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当代意义,可以为我们提供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新的认识和思考,指导我们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类社会主义事业的长久发展。
浅析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所强调的劳动解放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内涵和当代价值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体现了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劳动成果,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得劳动者沦为资本家只是劳动工具,劳动者只是为了获取生活必需而对劳动进行奴役般的操作。
马克思指出,劳动者应该成为社会生产的主体,劳动者应该拥有劳动资料,实现劳动解放。
这种思想对当代社会意义重大,当下社会中还存在着不少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现象,通过解放劳动者,实现劳动者作为社会生产的主体的价值,可以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公正和合理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强调了劳动者自身的实现和发展。
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通过劳动释放劳动者内在的创造力和智慧。
劳动解放使得劳动者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自主权利,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和创造力。
在当代社会中,人类的发展和创造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通过解放劳动者,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仅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实现,也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还对当代社会的劳动力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中,劳动被赋予了高尚的品质和价值,强调了劳动者对社会生产的贡献。
在当代社会中,很多人对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把劳动看作是一种负担或羞耻的事情。
通过深入理解和传播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对劳动进行重新定位。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1. 引言1.1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马克思是19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对劳动实践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有着独特的见解。
马克思认为,劳动实践是人类活动的核心,是人类与自然和社会互动的方式。
在他看来,劳动实践不仅是生产力的源泉,更是人类实现自我解放和实现社会发展的关键。
马克思强调劳动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劳动不仅是创造财富的手段,更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途径。
他指出,通过劳动,人类可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提高自身能力和技能,实现个人的自由和尊严。
当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劳动实践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劳动形式和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劳动观念和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劳动保障和权益的侵害,劳动实践的意义和价值也受到挑战。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仍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他的思想启示我们要重视劳动的重要性,关注劳动者的权益和尊严,推动劳动实践与社会发展的融合。
只有通过劳动实践,人类才能实现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对劳动实践的理解,探索新的劳动模式和价值观念,实现劳动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2. 正文2.1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可以追溯到他的著作《资本论》中。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不仅是生产物质财富的手段,更是人类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
他强调劳动实践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中介,通过劳动,人类改变了自然界,同时也改变了自己。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实践是一种自由的活动,通过劳动,人类能够实现自己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他认为,劳动不应该被视为一种压迫性的活动,而应该被看作是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的过程。
马克思提倡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将不再是一种强加于人的活动,而是人们自愿参与的创造性工作。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马克思是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革命家和平民主主义者,他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其中之一是劳动实践观。
马克思主张,劳动是实践的核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他认为,劳动既是获取生存资料的手段,也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主张通过人类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来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
首先,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经济体系日益互动关联,国际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全球化对一些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体系带来了挑战,许多工作岗位被迫消失或转移,导致许多人失去了收入来源。
此时,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便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劳动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需要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劳动实践,不仅可以提升个体的自身修养、造就个人人格,也为社会建设发现更多的潜在人才和创造力。
其次,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对于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间的经济力量也直接决定着其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而要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除了加强国家教育体系和扶持创新型企业等一系列措施之外,降低失业率也是关键之一。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一个人取得实际内在感受和参与共同振兴的助力,因此,提高就业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对于降低失业率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最后,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对于人们思考与探究人类内在自我优化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马克思认为人类是通过不断的劳动实践来强化自我,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的。
在思考和探究人类的内在自我优化的道路时,我们也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中找到启示,即通过彼此合作,尊重他人,自由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并不断学习和进步,来实现真正的人类自我提升和自我价值的跃升。
综上所述,作为马克思学说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劳动实践观有着深远的现实影响,不仅能够帮助个体了解到劳动的内在价值和意义,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也能够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发展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和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浅析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之一,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和分析,影响深远。
他对劳动解放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对社会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更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进行浅析,并探讨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可以追溯到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展望。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被压迫的、异化的。
劳动者只是被视为一种“劳动力”,他们的劳动成果被剥削者占有,而劳动者自己却饱受贫困和压迫。
马克思呼吁要从资本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劳动者,实现劳动者的自由和平等,使劳动不再成为贫困和压迫的来源,而成为人类自由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要实现劳动解放,首先需要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现状。
他指出,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导致了社会分裂和阶级对立,剥夺了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权,使他们成为劳动力商品,不能真正实现自由劳动。
马克思提出要废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让劳动者共同拥有和管理生产资料,使劳动者不再受到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从而实现劳动的解放和自由发展。
马克思还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即“共产主义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所有生产资料都属于全体劳动者,劳动不再被当作一种商品,而是成为人们自由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
在这样的社会里,劳动者不再为了生活而劳动,而是为了自己和社会的发展而劳动,这是劳动者真正的解放。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劳动者实现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形态。
虽然马克思的思想曾经在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检验,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如同马克思设想的那样成功实现劳动解放。
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化趋势,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劳动解放的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批判视角,使我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和危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引导我们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马克思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许多思想如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他的劳动实践观对于理解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展开讨论,以及这一观点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所在。
我们需要了解马克思对劳动实践的理解。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动力。
劳动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存,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实践来改变和塑造人类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马克思认为,劳动实践是人类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创造出新的价值,同时也改造自己,培养智慧和才能。
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更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当代社会,劳动依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都离不开劳动。
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创造价值,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也提醒我们,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实践来实现自我和社会的价值。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关注劳动者的尊严和权益,不断提高劳动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认同。
我们也应该注重劳动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富裕,让劳动成为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劳动形式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劳动模式逐渐被新的劳动模式所取代,劳动者的权益和保障面临新的挑战。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来思考,劳动者在变革中如何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和尊严,劳动关系如何重新建立平衡和公正,劳动的社会地位如何得到提升等问题。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的视角和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当代社会中的一些复杂问题。
关于先进社会生产力与劳动价值论——学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几点体会(1)
关于先进社会生产力与劳动价值论——学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几点体会(1)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论文摘要:通过对《资本论》的学习,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得到了启示,从而升华了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也不例外。
中国经济改革进行了20多年,改革的进程中必然要产生一系列的新问题,产生很多困惑,通过对《资本论》的学习,使我们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了新的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劳动创造商品价值,最初是由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威廉·配第提出的,经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修改、补充和发展。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批判了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中的不正确因素,继承和发展了其中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新的理论体系,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引起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建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内容如下: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二因素的分析,提示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范畴的辩证关系,完成了对价值的科学抽象。
商品是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马克思从交换价值出发引出价值、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价值的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是价值。
最后,马克思得出结论,从本质上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属于历史范畴。
马克思发现并论证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首创劳动二重性学说,这是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马克思概括地指明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凝结为价值。
这就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对马克思开创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具有关键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和谐马克思价值理论生命力
论文摘要: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马克思关于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价值理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方法。
用辨证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因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也形成特定的发展观,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涵。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都为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和认识提出了新的课题。
突出了马克思关于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价值理论,其科学真理性日益凸显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点:价值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物不创造价值;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数倍。
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坚持和发展并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核必须坚持,即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物不创造价值。
这一内核反映了人类追求自身“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理想,也反映了当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日趋增强的事实。
如果不坚持这一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就会遭到彻底破坏。
同时,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个由既定不变的现成概念所构成的封闭体系,而是一个与时代共进,富有自我更新的开放的思想洪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的质量、劳动的科技含量、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成为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最重要的因素。
这一点正体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强调,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谁就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人类社会财富的创造已摆脱对劳动时间的单纯依赖,劳动的质量、劳动的科技含量、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成为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最重要的因素。
人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者和运用者,劳动质量、劳动力配置效率等的提高都是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实现的。
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普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也得到极大提高。
知识经济越发展,人的因素在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就越明显;生产力越先进,高索质的劳动者就越重要。
马克思关于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价值理论,其科学真理性日益凸显。
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由现代科技知识武装起来的科技工作者、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劳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
“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
和谐社会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和谐经济,消除社会经济中不平衡、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因素。
在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和谐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要辨证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
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待建设“和谐社会”,以相对而不是绝对的观点对“和谐”进行定位。
任何事物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无论是社会共同富裕,还是制度平稳过渡,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强求绝对的“和谐”。
社会待遇和社会机会的多样化,人的先天条件在个体上的不平等,地区文化、教育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等等,都是不可抹杀的社会差异的根源,其所蕴涵的不和谐成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将继续存在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强求绝对的“和谐”,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歪曲和否认。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为进一步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在思想上的生命力,提供了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