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德国经济比较
日本经济发展史
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的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以发达国家为目标的追赶史。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跃居世界第二位。
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
这些表明,作为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追赶时代在日本已经结束。
以追赶为目标建立的经济体制、生产关系以及经营思想等,面临着深刻的调整。
但是,日本似乎没有意识到大转折时期的到来。
它仍然延续过去的政策思想和发展模式,没有注意培育自主开拓发展的能力与机制。
大量的过剩资本没有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结合,而是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制造出泡沫经济。
由此带来了难以消除的后遗症,如大量的银行不良债权,股市疲软,投资信心不足,消费低迷,巨额财政赤字等,至今困扰着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目前正处在130多年未有的大转折时期,这是由追赶型的经济增长向成熟的、开拓发展型经济增长的转变。
这种转折,如同高速行驶的列车进入弯道,行驶速度下降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转折的迟误和泡沫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大了转折的难度。
世界经济的低迷和“9·11”事件的影响,对于日本经济有如雪上加霜。
2001年日本出现经济负增长可以说毫不奇怪。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像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引起世界瞩目一样,日本近10年来的经济低迷,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实,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其客观必然性,除了日本正处在转折期之外,还有如下两方面因素。
第一,经济基数的增大。
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25,总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10,然而日本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是中国的4.44倍。
这说明,日本的经济基数已经相当大。
按照2000年中日两国GDP的比值来算,如果日本GDP增长2%,中国要在GDP绝对量的增加上与日本持平,就需要有8.88%增长速度。
但是,人们却往往认为2%是低速度,8.88%是高速度。
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四个国家市场经济对比 ppt课件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
• 4、 政府实行有限制的宏观调控。尽管美国 市场经济基本上是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的, 但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在其市场经济运行中 作用越来越重要, 已经成为美国市场经济体 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ppt课件
9
德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 保护竞争, 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创造最 有利的条件。社会市场经济特别重视竞争, 认为自由竞争是实现基本经济目标的最好手 段, 只有通过自由竞争才能保证经济体制协 调顺利地进行和发展, 保护竞争是社会市场 经济体制的核心。
ppt课件
3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2、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 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 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 展,保持社会稳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 过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可 以鼓励先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兼顾公平 与效率,又可以对过高的收入进行调节,防 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ppt课件
4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眼前利益与长 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更 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Fra bibliotekppt课件
5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
• 1、垄断经济是美国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美 国大多数工业部门中, 为数相对少的大企业支 配着整个部门, 垄断经济是美国经济的主导成 分。美国的垄断经济可以分为国家垄断和私 人垄断。由于美国国有经济成分的比重较小, 国家垄断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也不很大。真正 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是私人垄断经济, 在 一些重要部门和行业里, 都有一家或几家大公 司控制着那个领域的大部分业务, 操纵或影响 着那个领域市场的活动。
美国、德国、日本经济模式比较研究与择优借鉴
美国、德国、日本经济模式比较研究与择优借鉴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某壹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壹定时间,并在国际经济领域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占据显赫的竞争地位,其发展方法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措致处于竞争弱势各个不同的主体,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
如战後,日本、德国的迅猛发展,导致人们对于日本、德国模式的重视。
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因爲学习日本模式并取得成功,并统称爲东亚模式。
欧洲的壹些国家因爲崇尚德国模式而纷纷要求加入欧洲经济联合矩阵。
20世纪90年代,美国取得“新经济”创记录的繁荣,美国模式再度受到人们的青睐。
随著美国高科技企业进入调整,股票市值大幅度缩水,又出现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造假事件的冲击,壹些人开始怀疑,甚至指责美国模式的弊端。
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关于经济发展模式优劣之争。
经济模式作爲世界经济领域的壹个重要课题,需要予以重视并加强研究。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确立适宜的发展道路和运行方式。
有必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利用後发优势,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中成功的运作方式。
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新的发展模式。
壹、经济模式概念辨析及层面确定孔夫子认爲,名不正则言不顺,爲使我们的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需要“正名”,即对于文章所探讨的概念的本质特点、范围和层面,进行明确的阐述和规范。
1.概念辨析爲了清楚地认识和科学地把握经济模式的本质特征,我们把与经济模式概念相近的几个概念加以分析。
(1)经济制度:又称“社会经济结构”,是人类社会发展壹定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産关系总和,即壹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
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産资料公有制爲基础的社会主义生産关系的总和。
(2)经济体制: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进行决策并执行有关生産、收入和消费决策的壹组机制和制度,任何经济体制都是由决策结构、经营结构和动力结构组成的。
[6](3)经济模型:对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关系进行抽象的、简化的表达。
GDP两万亿城市增至7个是哪7个
2022年GDP两万亿城市增至7个是哪7个2022年GDP两万亿城市增至7个是哪7个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GDP为19917.0亿元,距离2万亿大关不远,2022年突破2万亿大关也是顺理成章。
至此,目前GDP超2万亿的城市已经达到了7个,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和成都。
1月7日上午,苏州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
今年的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2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2.4万亿元,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拟设为5%左右。
作为“最牛地级市”,2021年苏州的GDP超过2.27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六。
2021年苏州全社会研发投入达888.7亿元,比广州多出约7亿元,上升至全国第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比广州少270家,位居第五。
2022年,苏州继续加快转型升级,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苏州之外,1月3日,成都召开的“解读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成都经济总量进入“两万亿俱乐部”。
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GDP为19917.0亿元,距离2万亿大关不远,2022年突破2万亿大关也是顺理成章。
至此,目前GDP超2万亿的城市已经达到了7个,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和成都。
中部第一城武汉也正在向2万亿大关迈进。
今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2年武汉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总量达到1.9万亿元左右。
数据显示,2022年,武汉净增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领跑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
2022年全球GDP排名一览表介绍1、世界经济数据来看,美国还是世界第一,中国排名第二,日本第三。
2、2022年全球GDP排名一览表,世界GDP前二十的国家:3、第一名,美国▼4、美国名义GDP:21.44万亿美元-美国GDP(PPP):21.44万亿美元;5、第二名,中国▼6、中国名义GDP:14.14万亿美元-中国GDP(PPP):27.31万亿美元;7、第三名,日本▼8、日本名义GDP:5.15万亿美元-日本GDP(PPP):5.75万亿美元;9、第四名,德国▼10、德国名义GDP:3.86万亿美元-德国GDP(PPP):4.44万亿美元;11、第五名,印度▼12、印度名义GDP:2.94万亿美元-印度GDP(PPP):10.51万亿美元;13、第六名,英国▼14、英国名义GDP:2.83万亿美元-英国GDP(PPP):3.04万亿美元;15、第七名,法国▼16、法国名义GDP:2.71万亿美元-法国GDP(PPP):2.96万亿美元;17、第八名,意大利▼18、意大利名义GDP:1.99万亿美元-意大利GDP(PPP):2.40万亿美元;19、第九名,巴西▼20、巴西名义GDP:1.85万亿美元-巴西GDP(PPP):3.37万亿美元;21、第十名,加拿大▼22、加拿大名义GDP:1.73万亿美元-加拿大GDP(PPP):1.84万亿美元;23、第十一名,俄罗斯▼24、俄罗斯名义GDP:1.64万亿美元-俄罗斯GDP(PPP):4.21万亿美元;25、第十二名,韩国▼26、韩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63万亿美元-韩国国内生产总值(PPP):2.14万亿美元;27、第十三名,西班牙▼28、西班牙名义GDP:1.4万亿美元-西班牙GDP(PPP):1.86万亿美元;29、第十四名,澳大利亚▼30、澳大利亚名义GDP:1.38万亿美元-澳大利亚GDP(PPP):1.32万亿美元;31、第十五名,墨西哥▼32、墨西哥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27万亿美元-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PPP):2.57万亿美元;33、第十六名,印度尼西亚▼34、印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11万亿美元-印尼国内生产总值(PPP):3.50万亿美元;35、第十七名,荷兰▼36、荷兰名义GDP:9023.6亿美元-荷兰GDP(PPP):9692.3亿美元;37、第十八名,沙特阿拉伯▼38、沙特阿拉伯名义GDP:7792.9亿美元-沙特GDP(PPP):1.86万亿美元;39、第十九名,土耳其▼40、土耳其名义GDP:7437.1亿美元-土耳其GDP(PPP):2.29万亿美元;41、第二十名,瑞士▼42、瑞士名义国内生产总值:7153.6亿美元-瑞士GDP(购买力平价):5484.8亿美元。
日本经济大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日本经济大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一、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经济实力(一)经济规模 1.GDP 的国际比较经过战后的高速增长、中速增长或稳定增长,到80年代中期前后,日本经济实力和国际经济地位空前提高,已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90年代,尽管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停滞的状态,但其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没有多大的动摇,反而还由于日元升值而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在日元升值达到顶点的1995年,日本GDP 高达51374亿美元,接近美国的70%,分别相当于德国的2.09倍、法国的3.31倍和英国的4.57倍。
1995年以后,因汇率变动,日本GDP 虽明显减少,但一直居美国之后,稳稳保住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参见表1〕。
2005年,日本GDP 为44327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36.1%,分别为德国的1.67倍、英国的1.99倍和法国的2.19倍。
表1 主要发达国家GDP 与人均GDP 比较情况(总额,亿美元,人均美元)资料来源:<日>内阁府,《世界经济新潮流》,2006年6月发行。
2.人均GDP 的增加与国际比较1968年,日本GDP 虽然已经超过了西德、英国和法国,跃升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人均GDP1970年只为2323美元,只分别相当于西德的76.0%和法国的82.6%。
直到80年代中期前后,日本人均GDP 才全面超过了西欧各国。
90年代以后,在大多数年份里,日本人均GDP 又超过了美国;其中,1995年为40935亿美元,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43倍、德国的1.36倍、法国的1.51倍和英国的2.10倍。
2005年,日本人均GDP 为34696美元,分别相当于美国的91.6%、英国的93.0%、法国的106.2%和德国的107.8%。
3.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日元升值达到顶点的1995年,日本GDP 曾经占世界的1/6左右,其后随着日元贬值而有所下降,2000年占15.3%,2003年占12.1%(参见表2)。
日本经济分析
日本经济分析日本经济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日本的经济实力主要体现在先进的科技、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以下是对日本经济的分析:1. 经济结构日本的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
制造业是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汽车、电子、钢铁等行业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
服务业占据了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主要包括金融、保险、旅游等领域。
农业在日本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农产品质量高,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2. 对外贸易日本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对日本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汽车、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天然气、食品等。
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3. 经济政策日本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
近年来,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如“安倍经济学”,旨在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
4. 经济问题尽管日本经济具有较强的实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减少导致生产率下降。
其次,日本国内消费不足,限制了经济增长。
此外,日本政府债务水平较高,给财政状况带来压力。
5. 发展前景展望未来,日本经济仍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
政府需要继续推进经济改革,提高生产率,创新科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劳动力参与率。
此外,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有助于日本经济的持续发展。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从2000年第四季度起,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趋缓。
“9.11”事件有如深秋的一场寒风,世界经济随之转入隆冬季节。
日本2001年再度出现负增长,于是国内外对日本经济的看法更加悲观。
但是,近10年的萧条并未动摇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日本经济的基本素质并没有坏掉,对其增长潜力不可低估。
同20世纪80年代以前相比,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确实下降了。
但是,增长速度下降并不等于经济实力下降。
日本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强的地位并未动摇。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均GDP居发达国家之首日本的GNP于1966年超过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和原西德,跃居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位。
苏联解体后,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2000年,美、日、德三国GDP分别为99631亿、47496亿、18724亿美元,就是说,美国是日本的2.1倍,日本是德国的2.5倍。
日本的人均GNP于1987年超过美国,居主要发达国家之首。
尽管最近10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但是人均GDP仍然高于美国。
1999年美国的人均GDP为34047美元,而日本是35567美元,比美国高将近4.5%。
2.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日本经济的强大主要在于其制造业的发达。
日本主要工业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已赶上甚至超过了美国。
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在微电子、半导体、计算机、工业机器人、超导应用、光纤通信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在碳纤维、精密陶瓷、纳米技术等新材料领域,日本业已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即使是传统产业,日本在某些方面也具有绝对优势,例如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建造,日本几乎100%地占领着世界市场。
3.研发投入居发达国家前列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而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导致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不如美国。
日本现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奋起直追。
1996年,日本用于研发方面的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8%,高于美国的2.64%和德国的2.41%。
最新美国、德国、日本经济模式之比较
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经济模式比较(一)三种模式的共同点1.以私有制为主的混合经济,以私人垄断为主导。
在美国。
日本、德国经济中,国有部分约占1%一10%不等,合作社所有制、工会所有制等等分量更小,80%一90%以上均属私有制。
而在私有制经济中,中小企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占80%~90%甚至更多,在生产、销售、投资和就业等方面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它们毕竟是补充的和从属的。
例如在日本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60%以上同大企业有承包关系。
在美国20万家工业公司中,最大的50家占了工业资产总额的49%。
在日本,以营利为目的经营的法人企业(不包括金融、保险业)有175万家,其中资本额在1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只有2195家,仅占公司总数的0.13%,但他们占了全部法人企业资本总额的41.4%。
在德国将近4.4万个工业企业中,千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0个,占企业总数的2%,但它们却占了销售总额的44%。
2.社会经济机制方面,都以市场竞争为基本调节手段。
在对待竞争的问题上,美国、日本、德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三种模式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下述两方面。
一是都强调竞争的重要性,同时又都看到个人和企业(特别是私人垄断企业)有一种排斥竞争的本能,因此不能寄希望于自发存在的竞争秩序,而要重视建立人为的有秩序的竞争。
二是认为,为了建立这种有序的竞争,不仅要直接制订若干必要的调整竞争秩序的立法,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日本的禁止垄断法、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等,而且还要致力于间接地为建立有序竞争创造重要的条件,例如币值稳定、市场开放、契约自由等。
3.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相当接近。
美国、日本、德国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思路主要出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任务主要是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创造框架条件,而不是自己直接从事经济生产活动;二是针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自发的市场竞争所必然带来的三大弊病(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结构的不协调以及社会的极大不公),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力争加以缓和。
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和德国汇率升值的比较分析--日元升值并不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
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和德国汇率升值的比较分析--日元升值并不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师自国【摘要】很多研究者认为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如果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通过对日本和德国20世纪80年代的宏观经济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日元升值并不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其中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期刊名称】《金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6页(P97-102)【关键词】日元升值;人民币升值;广场协议;经济低迷【作者】师自国【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纪委派驻监察局,北京 100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21.6很多研究者认为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如果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本文通过对日本和德国20世纪80年代的宏观经济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日元升值并不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
一、日本和德国的汇率大幅度升值及宏观经济表现1985年到1988年,日元和德国马克经历了大幅升值。
在著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之后,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254元升值到1美元兑134元,累计升值90%,德国马克从1美元兑3.17马克升值到1美元兑1.89马克,累计升值68%(见图1)。
在此期间,两国的出口增长率下降,GDP增长率也随之下降。
两国都试图通过对外汇市场的干预降低汇率波动,并且增加货币供应以刺激经济增长。
1985年4月开始,日本的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并且从2.85%下降到-19.46%。
这一情况的确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GDP增长率从1985年第四季度的7.16%迅速下降1986年第三季度的1.86%。
与此同时,德国也经历相似的情况,出口增长率从1985年6月的6.59%下降到1986年8月的负4.54%,GDP增长率从1985年第二季度的4.54%下降到1987年第一季度的2.14%(见图2和图3)。
日本二战后经济发展趋势
日本二战后经济发展趋势经过50年代、60年代的高速增长之后,日本经济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进入低速增长期,在1982年至90年代初进入调整期。
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经济增长,可以看出日本经济明显高于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使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进一步确立。
1982年底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828亿美元,分别相当于美国的35.2%,联邦德国的1.6倍,英国的2.2倍,法国的2倍。
同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1680美元,在西方7国中仅次于美国,跃居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位,成为世界上头号债权大国。
过了一年,对外纯资产又跃升到了1298亿美元。
1987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前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同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7142美元,超过美国(16591美元)跃居西方7国之首,仅次于瑞士和卢森堡,世界排名为第三位。
至199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达29641美元,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
在此期间,日本经济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
如生产过剩,尤其是制造业开工不足的情况进一步突出起来。
平均开工率从1965-1973年间的90%下降到1974-1982年间73.9%,近1/3生产能力过剩。
为此日本政府自1974年的石油危机之后,在其“政治大国”的总目标下,根据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提出并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科技立国”的新战略1.“科技立国”新战略的由来。
日本经济从“贸易立国”到“科技立国”的转变,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第一,石油危机的冲击。
70年代中期,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遭受的打击很大。
因为日本所需石油的99.8%需要进口,其中,82.6%来自于中东。
石油价格猛涨大大增加了成本,加深了日本经济的萧条。
日本的企业家再一次深切感到,缺乏资源和能源实在是日本经济的一大弱点。
他们开始拼命发展省能源、省材料的技术,以及改善企业的体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日本产品向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日本2023年gdp被德国反超了多少
日本2023年gdp被德国反超了多少日本gdp被德国反超了多少IMF公布的经济预期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名义GDP约为4.2308万亿美元(约合30.95万亿人民币),较上年下降0.2%。
另一方面,德国增长8.4%至约4.4298万亿美元。
据日本央行称,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兑美元汇率2023年平均为1美元兑131.5日元左右,近期大幅贬值至约150日元左右。
另一方面,欧元兑美元汇率的变化程度不及日元。
物价涨幅按月来看,2023年日本大致维持在同比3%上方。
另一方面,德国年初达到9%左右,之后慢慢减速,到9月为4%上方。
2023年上半年全球GDP前四名第一名,就是美国。
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23年第一季度为132,446.7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上升了2.33%。
第二名,就是中国。
中国在2023年上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93,33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5.5%,换算成美元约为85,650亿美元。
第三名,就是德国。
德国在2023年上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117.6亿欧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3%,换算成美元约为2,185.7亿美元。
第四名,就是日本。
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23年第一季度为288,516.9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7%;换算成美元约为21,385亿美元。
从世界四大GDP排名来看,美国在世界上的GDP仍然遥遥领先,并且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中国依然是世界上GDP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GDP受什么因素影响首先,GDP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GDP通常会增长,而当市场需求减少时,GDP则可能下降。
例如,当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时,这将会增加国家的GDP。
其次,GDP受到政府支出和投资的影响。
政府支出和投资可以增加公共设施建设、军事项目、医疗保健等领域的的需求,从而推动GDP的增长。
例如,政府支出来修缮道路、建设公共图书馆、或者军队采购军备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带动GDP的增长。
广场协议为什么对同时期的日本影响远大于德国
广场协议为什么对同时期的日本影响远大于德国首先,广场协议签订于1985年,到了90年代的时候,对于资产价格的影响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认为美国在这个时候通过政治手段操控资产价格,进而实现财富转移是不符合历史的。
很多人以广场协议为基础,认为这是美国针对日本和其他国家的阴谋,并且是导致日本在90年代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但实际上,从时间上看并不符合历史。
其次,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在90年代的时候表现都不好。
先看德国。
90年代初两德合并。
由于在兑换东德马克的时候,官方制定的汇率过高,导致德国货币超发,通货膨胀严重。
为了抑制通胀,德国央行不停拉高利率。
从而对投资形成抑制,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同时,为了建设原东德地区,德国政府开征团结税,专门用于筹集东德地区的建设资金,征税也导致德国经济发展受阻。
在整个90年代,德国经济表现不佳。
再看日本,90年代初的时候,日本泡沫经济到达最高点。
但很快泡沫经济破灭,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一落千丈。
银行坏账极为严重。
日本经济陷入低迷。
日本人因此将90年代称为失去的十年。
在这种情况下说两个国家的经济如日中天,显然不符合历史。
再次,美国确实有部分企业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通过资本市场操作,获取了巨额利润。
不过,这是企业行为,不是政府行为。
而且,有获利也有亏损,也有部分美国企业投资失败。
当然美国企业能够如此操作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的资产价格存在严重的偏离,同一时期德国实行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政策,高利率必然会压低资产价格。
因此在德国金融市场上不存在这种操作空间。
所以归根结底是日本当时的泡沫经济的问题,不能把责任归结到美国人的政治打压。
最后,美国经济在90年代的时候表现非常出色。
克林顿当政之后,推行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信息技术行业迅速发展。
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
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增长率要比日本和德国高得多,在已经体量巨大的情况下,美国当时的年增长率可以超过4%。
所以,在这个时期美国对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的优势进一步拉大。
美国、德国、日本三国经济体制的异同点
美国、德国、日本三国经济体制的异同点国际上对现代市场经济有不同的分类。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1年《转换到市场经济》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成功的市场经济的三种体制模式:美国、英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又称自由市场经济;日本、法国的行政管理导向市场经济体制;德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一、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特征一谈到西方市场经济,人们自然首先考虑到的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因为他们既重要、发达,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一谈到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人们又往往比较重视研究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诚然,这些特殊性确实是显著而重要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但是,从借鉴的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探讨它们的共性。
(一)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的经济体制都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而在私有制经济中,都是以私人垄断企业为主导。
在美国、日本、德国经济中,国有部分约占1%-10%不等,合作社所有制、工会所有制的份量更小,其余80%-90%以上均属私有制。
而在私有制经济中,中小企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占80%-90%甚至更多,但它们毕竟是从属的。
例如在日本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60%以上同大企业有承包关系。
在美国20万家工业公司中,最大的50家占了全部工业资产总额的49%。
[1]在日本,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企业(不包括金融、保险业)有175万家,其中资本额在1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有2195家,仅占公司总数的0.13%,但它们占了全部法人企业资本总额的41.4%。
[2]在德国将近4.4万个工业企业中,千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0个,占企业总数的2%,但它们却占了销售总额的44%。
[3]这里我们之所以突出大公司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影响和作用实在太大,太重要。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概括说,大多数国家都是依靠几十个工业集中区和几百家公司提供大部分出口产品,提高生产率和国民生活水平的。
中美日德英法六国经济总量及增速比较
中美日德英法六国经济总量及增速比较(1948~2009)2011-01-10 09:19:03| 分类:【七国集团】| 标签:中美日德英法六国 gdp 总量比较增速中国|字号大中小订阅194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691亿美元,英国只有483亿美元。
此时,英国经济总量应该仅次于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而西德、日本、中国、法国无具体数据。
194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672亿美元,英国为513亿美元,法国为244亿美元。
西德、日本、中国无具体数据。
195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937亿美元,英国为373亿美元,法国为287亿美元,西德为231亿美元。
这四国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总量前四位。
日本为110亿美元,中国无具体数据。
1952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583亿美元,英国为448亿美元,法国为421亿美元,西德为325亿美元,中国为305亿美元,日本为174亿美元。
1956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374亿美元,英国为587亿美元,法国为549亿美元,西德为473亿美元,中国为395亿美元,日本为232亿美元。
法国和西德开始逐渐赶上了老朽的英国了。
195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5066亿美元,英国为682亿美元,西德为607亿美元,法国为554亿美元,中国为550亿美元,日本为366亿美元。
这一年,西德超过法国,英国仍保持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地位。
196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448亿美元,西德为822亿美元,英国为768亿美元,法国为667亿美元,日本为537亿美元,中国为496亿美元。
这一年,西德超过英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日本超过中国。
196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636亿美元,西德为1050亿美元,法国为931亿美元,英国为930亿美元,日本为821亿美元,中国为591亿美元。
这一年,法国超过英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三位,日本开始迫近英法德三国。
中国则处于三年困难后的恢复时期。
战后日本与德国经济复苏与发展的异同
战后日本与德国经济复苏与初步发展的异同目录一、日本与德国战后主要情况1.二战后日本主要情况1)军事上的占领2)社会的不安3)经济社会百废待兴2.二战后德国主要情况1)军事上的占领2)社会的不安3)经济社会百废待兴二、战后初期促进两国经济复苏及初步发展的主要因素1.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复苏及初步发展的主要因素1)国内因素2)国际因素2.战后初期德国经济复苏及初步发展的主要因素1)国内因素2)国际因素三:两国战后初期经济复苏及初步发展总结与思考正文:1939年9月1日凌晨三点半,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拉开帷幕。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国军舰上签订投降书。
至此,持续了6年零一天的德意日纳粹政权倒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严惩,但两国在二战之后的复杂国际环境下迅速崛起,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强国。
两国的崛起历程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非凡的教育意义,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日本与德国战后主要情况1.二战后日本主要情况1)军事上的占领1945年9月二战结束后,美军主导、以麦克阿瑟为最高司令官的GHQ进驻日本,着手对战后日本进行改造,改造一直持续到1951年9月8日《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签订。
美军入驻日本之初,便解除日军武装、禁止日本进行军需生产、废除其原有的政治及军事机构,并逮捕战犯、解散军国主义右翼组织、褫夺军国主义者公职、废除治安维持法和军机保护法等。
1947年5月3日,由美国主导的《日本国宪法》正式生效施行,废除天皇总揽统治权的相关条例,规定天皇仅作为日本国民的精神象征存在,并明确表示主权在民。
同时,美军在日本各地建立了几百处军事基地,占据了十几万公顷土地,形成国中之国。
2)社会的不安战后的日本苍凉凋敝,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据统计,由于战争,日本35%的国家财富受损,阵亡和因灾难致死者达350万人,另有67万人负伤或下落不明。
战争末期,全国除盟国刻意避免轰炸而幸存下来的京都、奈良等个别文化古城外,包括惨遭原子弹袭击的广岛、长崎在内,全国共有119个城市化为废墟,约20%的房屋被毁,236.2万户居民受灾,900多万人流离失所,近一半的工业设备、道路、桥梁、港湾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指数及战略对比(2021年)
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1 规模测度:各国数字经济规模及对 比
2 指数测度:各国数字经济指数及测 度
3 政策视角:各国数字经济战略及创 新
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现 状
目前,学术界与各国的研究机构开发了各种不同的指标来衡量数字经济的发展程度。例如,测算 经 济 体 中 数 字 经 济 的 规 模 及 占 GDP 的比重;计算经济体当中 ICT 部门的增加值及占比;构建数 字经 济指标体系并跟踪数字经济指数的变化趋势等。当前,资本市场诸多涉及数字经济的研究多直接 引 用其中一个或几个指标来描述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但缺乏横向的梳理和对比。实际上,各类 衡量 体系由于包含的指标与口径不同,其测算出的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
数字经济规模占各国GDP的比例(2015年)
35% 33% 31% 30%
30%
27% 26%
24%
25% 20%
21% 19% 19% 18%
15%
10%
10%
5%
0%
美 英 澳 法 德 荷 巴 日 西 意中
国 国 大 国 国 兰 西 本 班 大国
利
牙利
亚
2016年 2017年 2017年数字经济占GDP比例(右轴)
经济体 2010 2011
2012
2013
马来西亚 9.8
8.9
8.8
9.2
韩国
9.2
9.1
9
9.2
新加坡
9.7
8.3
8.1
8.1
瑞典
5.7
5.7
5.5
5.7
日本
6.3
6.2
5.8
5.8
印度
德国和日本的全方位对比
德国和日本的全方位对比德国和日本的全方位对比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摘要德国和日本具有很多方面的惊人相似性,包括整体的民族观念,环境与文化政策,质量意识,足球场上的顽强意志,共同发动二战等。
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浅析这些共性背后的原因,并剖析其中在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应对的部分。
关键词:民族特性;环境政策;质量意识;足球;二战一、民族特性德国和日本的民族特性是如此相似且突出。
两国都重视民族整体性,日本大和民族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倾向于从集体道德观看人生、订行为准则,突出群体意识,国民的同舟共济的意识浓厚。
而日尔曼民族国家意识强烈,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整体主义观念普遍被接受。
而深究这种相似民族特性的由来,离不开“德育”一词。
什么是“德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日本德育强调合作的集体主义原则,重点培养、炼塑群体共存共荣的精神。
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表现在方方面面。
如: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有关于集体与社会的道德条目,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具体的教学要点。
通过讲解、讨论、辩论等各种方式在道德时间进行教育,还渗透到其它社会学科的教学和特别活动。
类似我国的第二课堂、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全校性活动,如国庆、校庆、文化祭、音乐会、校运会等等活动之中。
甚至在学生守则中都能体现出集体主义的德育理念。
如:日本兵库县立神户高冢高中学生守则中对着装细致到鞋袜颜色、校服的换装时间、毛衣颜色及式样、礼貌用语等都有细致、详尽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德国经济比较
0092753 贾磊国际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班
本文章主要对日本,德国的战后经济进行阐述和比较,小小见解,盼可入眼。
文章将会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状况;第二部分德国战后经济发展状况;第三部分日本德国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及自己的心得.
第一部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状况
二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
然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至今。
(一)经济复兴阶段(1945-1955)
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
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
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
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需”大大激发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二)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年)
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
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
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
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
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品物价持续上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日本经济和日本国民生活。
在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三) 经济稳定增长时期(1974-1990年)
1971年末,日元在维持了约20年的固定汇率之后第一次上调了16.8%,从1美元兑360 日元升至1美元兑308日元。
1973年2月,美元贬值又使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260日元。
同年末,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原油价格爆涨了4倍,各种初级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扬。
日元升值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二重因素对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经济是个沉重打击。
1978年秋,日本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征兆。
虽然在1979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经济滑坡、物价上涨的情况又有所发生,但由于较好地总结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教训,不到一年就基本消除了石油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经济没有出现大的滑坡。
80年代前半期,在经济低速增长的前提下,日本开始建立健全财政制度、扩充社会资本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经济政策的导向也由追求高速发展转向追求经济活动质量的提高。
到1985年底,日本的经常项目收支达492亿美元。
(四) 经济衰退期(1991-2000年)
进入1992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出现经济危机,1992—1998年实际GDP 年均增长率仅为1%,其中1997、1998两年出现负增长。
第二部分德国战后经济发展状况
德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第二大出口国,其人均GDP逾2.7万欧元.德国能也产值不足1%服务业比重近2/3,是一个产业结构高度发达的服务社会,其工业以机器制造业,汽车,电子和化工行业领衔;其国民经济严重依靠出口,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额近10%,70%左右的贸易集中在欧洲和美日等发达国家,国际收支长期盈余,通胀率低,失业率约9%.
但是,德国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先后经历了1950年代(7.9%)到1960年代(4.6%),后期的恢复和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1970年代的相对滞涨时期(2.94%),1980年(1.8%)到1990年代(1.85%)的低速缓慢增长阶段.
1990年代,两德统一,全球化冲击,老年化构成了对德国经济,社会甚或莱茵模式的严重挑战,不仅低增长(不到2%),高失业(最高近400万左右)始终困扰这一阶段的德国社会,且”德国病”综合症异常严重,消费年均增幅近 1.5%,投资多年负增长,财政赤字超过3%,公共债务十年增长1.1倍,令德国从欧洲经济的火车头沦为大拖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德国经济的走弱,主要是由于福利制度等一系列结构性原因和两德统一负担等临时性事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1998年,面对不断上涨的失业率,施罗德的经济政策主张兼容了左右两方的思想:一方面坚持通过减税激发投资和消费者的需求,活跃经济.另一方面,在社保领域,和前任一样提倡个人承担责任的同时,尽量保持原有待遇,不提高社保缴费,转而用生态税来填补缺口和提倡环保,以体现其左翼色彩.
纵观德国战后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尽管问题不少,但从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来看,能位列世界前茅,还是成功的.
第三部分日德经济比较
日本和德国都在二战后进行了较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在70年代达到了黄金时代.但是日本在70年代-90年代进入经济稳速增长时期,而德国却在70年代进入滞涨时期,80-90年代进入经济低速增长时期.日本在1991-2000年进入经济衰退期.
1.日本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
从大致上来看,二战后日本的特殊的经济体制,通常被定义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德国实施的是“社会市场经济”,都是进行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形式。
但是,日本经济模式与德国的经济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日本政府对经济干预和调控的范围,力度以及时间之长的都明显于德国。
2.日本德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日本财政大部分由中央掌握;拥有两套金融系统,一套政府系统,一套在日本银行监督下的私营银行系统;政府也鼓励私营企业对青年进行教育和训练。
德国二战后开始经济的重建和转型,制造业立国、注重科技、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成为支撑德国经济崛起的主要支柱。
德国政府确立了以机械制造、汽车、化工、电气等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同时政府直接拨款支持应用性科技研究,以科技推动工业发展,注重产品质量。
同时注重社会福利等制度,增进社会公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德国战后的崛起都是因为进行了一定的政府干预,即加入了凯恩斯主义的因素,同时国民具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和凝聚力。
但是德国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制造,开发力更加强大,而日本多侧重于模仿和延伸,缺乏很好的创新力。
作为世界强国的他们各有强悍之处,也必有失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