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浅谈初中生的物理概念理解对物理教学的意义
浅谈初中生的物理概念理解对物理教学的意义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初中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本文将就初中生的物理概念理解对物理教学的意义进行探讨。
首先,初中生的物理概念理解对于增加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物理概念作为物理学习的基础,它们的深入理解能够使学生对物理学的整体性有更清晰的认识。
当学生能够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和背后的原理时,他们对于物理学的兴趣也会随之增加。
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实际生活、科技等方面进行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初中生的物理概念理解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
物理概念的理解深度决定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只有当学生理解了概念的本质、内涵和特点,才能够灵活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当学生深刻理解力、能量和运动的关系时,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从而在测验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此外,初中生的物理概念理解对于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物理概念的理解不仅仅是对知识点进行机械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学生能够培养出科学思维,善于观察、实验和推理。
在日常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和创新。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初中生的物理概念理解对于培养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
初中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物理概念的意义和应用,才能够形成对物理学的科学精神。
通过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去探索未知、关注科学进展,培养出更多的科学人才。
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五步教学法
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五步教学法摘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前很多一线教师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对另个两个目标却容易忽略。
针对这一现状,作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五步教学法,五步分别是情境激趣-问题驱动-活动探究-交流表达-练习评价。
五个步骤环环相扣,时间分配合理。
五步教学法既渗透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又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在实践中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一种值得推广教学方法。
关健词课程标准;概念和规律;五步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32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新课标一般要求应用科学探究法。
但有的教师怕麻烦,简化探究过程或根本上就不探究,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然后就训练学生解题。
这样做实际上是没有完成物理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成长、社会的发展是有害的。
现在考试也越来越注重过程与能力的考查。
没有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没有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考试中也考不出好成绩。
笔者在开始新课程改革时,也有这种错误认识,多年的习惯很难改过来。
笔者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所以经过总结反思,逐惭形成自己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
在教学设计和备课时,严格按照五步教学法的五步设计教学和准备素材,在课堂教学中亦严格执行。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课堂中采用该模式组织教学,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并在全镇和市的统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作者就以《光的反射》和《摩擦力》为课例,对该模式的教学环节展开说明。
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五步教学法的第一步是情境激趣。
由于现在90后的学生社会实践少,见识少,很多物理现象根本没见过或稍微听说过,感性认识太少。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再过度到理性认识,才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
因此,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一看就明,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是一节课成功的关健。
物理现象选取的原则应尽量从身边的物理现象入手。
这样学生更有兴趣,例如,学生上学每天都要骑单车。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物理概念往往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和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情境创设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创设生动、具体、有趣的情境,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教学效果。
一、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重要性1、激发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浮力”概念时,可以创设一个“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实验情境,让学生亲眼看到鸡蛋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浮沉情况,从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促进知识理解物理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通过单纯的文字描述来理解其内涵。
而情境创设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物理概念的本质,从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讲解“压强”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观察“钉床”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在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更好地理解压强的概念。
3、培养思维能力情境创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情境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电路”概念时,可以创设一个“家庭电路故障排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电路故障现象,找出故障原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习体验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体验,使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
通过参与情境中的活动和实验,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和价值,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讲解“机械能守恒”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滚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滚摆,观察滚摆的运动过程,感受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增强学习体验。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物理概念有效教学呢?是我们广大教学工作中面临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对概念教学应运用生活实例,进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实现有效引入物理概念;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有效导入物理概念;巧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效揭示物理概念;运用物理故事,激发学生有效突出概念,从而达到物理概念有效教学。
下面,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运用生活实例有效引入概念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使同学们明白概念的作用,以及来龙去脉,那么概念的引入应该趣味性、直观性的运用生活实例,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学情采取生活实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让同学们探索新概念,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以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从而使学生有效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在探索压强概念教学时,为了有效引导同学们学会压强有关知识,利用生活中的熟悉事例。
笔者首先让同学们取出身边学具,用手往木板上按图钉,图钉就被钉进木板里,用锋利的刀削铅笔省力,而用钝刀削铅笔十分费力;随即笔者又问同学们:你们去过海滨沙滩或在电视中看过吗,人们走在海滨沙滩上会留下一窜脚印;牛马行走在沙漠中蹄子就会深陷在砂中,而骆驼又阔又扁的掌蹄,行走在沙漠中蹄子不会被陷进砂里。
等等,此时,笔者又引导同学们思考,以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很快得出是压力的作用,并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既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也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在笔者指导下,同学们很容易归纳出压强的概念。
二、巧用演示实验有效揭示概念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概念的形成是由物理现象、实验和事实出发进行归纳、抽象的得出。
因此,在揭示概念时,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事例,让同学们充分感性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经过仔细探究分析,抓住事物现象的本质,使他们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
初中物理概念图解与演示(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概念图解与演示教育的本质是启迪思维,激发潜能,培养创新。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旨在通过图解与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围绕初中物理的核心概念,通过图解与演示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种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科学世界的关键时期,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图解与演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概念图解概念图解是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图形、符号等形式进行直观表达的方法。
通过概念图解,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知识体系。
力的概念力的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表现为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的改变。
以下是对力的概念的图解:在这个图解中,物体A对物体B施加力,导致物体B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对外做功的能力。
能量分为多种形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以下是对能量的概念的图解:能量的概念:在这个图解中,物体具有能量,可以对外做功。
演示是通过对物理现象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物理概念的方法。
通过演示,学生可以增强对物理现象的感知,提高学习兴趣。
力的演示力的演示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杠杆等工具进行。
以下是一个力的演示示例:1.准备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重物。
2.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支架上,确保测力计的指针指向零刻度。
3.将重物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观察测力计的指针偏转。
4.改变重物的悬挂位置或增加重物的数量,观察测力计指针的偏转。
通过这个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
能量的演示能量的演示可以通过各种实验进行,如滚摆实验、蜡烛实验等。
以下是一个能量的演示示例:1.准备一个滚摆和一个平面。
2.将滚摆从一定高度释放,观察滚摆的运动状态。
3.改变滚摆的释放高度或平面的高度,观察滚摆的运动状态。
通过这个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物理的认识初中教案
物理的认识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教学难点:1. 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物理学定律和原理的推导和证明。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
2.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物理学的了解和疑问。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如力、能量、运动等。
2. 学生通过听讲和思考,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有所了解。
三、实验观察(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加深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
四、定律和原理的学习(15分钟)1. 教师介绍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学生通过听讲和思考,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解答疑问。
六、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物理学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 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物理实验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以上是一篇关于初中物理认识课程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常用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常用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1. 按照知识结构建构: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
思维能力。
3.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解决问题
的能力。
4. 模型演示法:用模型、图表等有形的物体或图像,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
5.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如电子教材、演示软件、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6.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
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7. 项目学习法:通过设计和完成一个小型项目,让学生探索和应用物理知识,培养他
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8. 情景教学法:将物理知识和问题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
物理原理和规律。
9. 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实验观察、调研调查、科学展览、科技竞赛等活动,
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学科修养。
10.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授可以传授知识,讨论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两者相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摘要】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是学生打好物理基础的关键环节。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展开讨论。
在强调了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在正文部分中,介绍了直观示范法、思维导引法、引导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和实验辅助法这五种教学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在结论部分提到了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全面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目标需求来确定,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成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直观示范法、思维导引法、引导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实验辅助法、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1. 引言1.1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是整个物理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石,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学生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深入和广泛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通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学生能够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培养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正文2.1 直观示范法直观示范法是一种通过直接展示物理现象或实验来引发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让学生能够亲眼见到物理规律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在使用直观示范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装置、模型等物件,通过操作演示或展示特定物理现象,让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问题。
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现象的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规律和概念,从而更容易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直观示范法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物理认识水平。
这种方法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从头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从头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
3. 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
教学难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物理学实验技能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
2. 编写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现象,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物理学的了解和疑问。
二、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能量、运动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20分钟)1. 教师演示物理学实验,如测量长度、质量、温度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物理学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技能。
四、学生自主实验(2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进行实验。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实验操作。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2. 教师总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强调重点和难点。
3.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收获。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完成作业,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延伸:1. 组织物理学知识竞赛或科学讲座,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或科学竞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总结和反思等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实验操作。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初中物理的概念及原理教案
初中物理的概念及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2. 难点:物理概念和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物理教材。
2.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
2. 教学基本概念:(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物体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
(4)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教学基本原理:(1)力的作用原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2)运动和力的关系原理: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3)功的原理:力对物体做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检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练习情况,评价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注:本教案根据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编写,仅供参考和修改。
例析初中物理概念课的流程与策略
例析初中物理概念课的流程与策略初中物理概念课的流程与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引入课题、概念解释、实例演示、练习巩固、课堂互动与反思。
一、引入课题引入课题是整个课堂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物理概念的探索欲望。
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图片或小游戏来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到本堂课要讲解的物理概念。
二、概念解释在引入课题之后,教师需要对本堂课要讲解的物理概念进行解释。
应该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实例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概念解释,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三、实例演示概念解释之后,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例来演示物理概念的应用。
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到物理概念的实际运用。
在介绍功率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电灯泡的亮度和功率的关系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功率的含义。
四、练习巩固在实例演示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进行思考和解答。
练习题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习题进行练习。
五、课堂互动与反思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应该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在初中物理概念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策略: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对于物理概念的解释和实例演示非常有帮助。
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来呈现概念解释和实例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物理概念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培养学生运用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2. 力的基本性质3. 力的作用效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及力的基本性质。
2.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概念和性质。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拉扯弹簧、抛掷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存在和作用。
1.2 提问:什么是力?力有什么作用?2. 讲解力的概念2.1 给出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2 强调力的作用必须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3. 讲解力的基本性质3.1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力的三个基本要素。
3.2 演示实验:拉伸弹簧,让学生观察力的大小对弹簧伸长的影响。
3.3 演示实验:改变力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力的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4 演示实验:改变力的作用点,让学生观察力的作用点对物体形变的影响。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4.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压缩、弯曲等。
4.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静止与运动。
5. 练习与讨论5.1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实例中力的作用效果。
5.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力的作用规律。
6. 总结与评价6.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力的概念、性质和作用效果。
6.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课后作业1. 复习力的概念、性质和作用效果。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演示和讨论法,让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性质和作用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浅谈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
概 念 引 出 以后 , 寻找 事 物 的本 质 特 征 , 然 后 根 据
学生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的欲望 。 如在“ 相对静止” 的
教 学 中 ,课 本举 一个 法 国飞 行 员 在 一 次 飞行 中手 抓 飞行 的子弹结果没有受伤 , 这是 为什么? 这个 问题 的 提 出 引起 了 同 学 们 的兴 趣 , 整个教室突然 “ 沸腾 ” 起
3 . 从 旧知 识 的 复 习 中引 出概 念
习“ 蒸发” 时, 我们 很 自然地会把 “ 蒸发 ” 和“ 沸腾 ” 联 系起来 , 学 习“ 内能 ” 时会把 “ 内能” 与“ 机械 能” 联 系 起 来 … …总 之 ,概念 教 学 应 注 重 理 解 ,避 免 死 记 硬
背。 三、 概 念 的具 体 化
随着新课的不断深入 , 我们应牢记 “ 从 生活走 向 物理 , 从物理走 向生活” 这 个理念 , 学 习概念也要体 现“ 学 以致 用 ” 的 精神 , 加 深 对 概念 的理 解 , 每学 完一 个概念 , 老师都应相应举一些典型例子 , 促进学生对 概 念 的灵 活 运 用 , 从 而 解 决 生 活 中 的实 际 问题 。 如 学 习了惯性: 概念后 ,请 同学们举例生活 中与惯性 有关 的例 子 , 然 后分 析 哪 些 是 利 用 惯性 的例 子 , 哪 些 是 防 止 惯 性 的 例 子 ,让 学 生 认 识 到有 些 事 物 的 两 面 性 ……这样 就能进一步巩 固概念 , 同时还 能渗 透情 感、 态度与价值 观的教育 。 概 念 教 学 方 法 多 种 多样 , 以上 只 是 我 的 一 些 浅 见, 我们这些在教学第一线的“ 战士” 更应更新观念 , 努 力探索 , 不断进取 。
初中物理教学概念界定-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初中物理教学概念界定-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初中物理教学在整个学科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体系,而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规律和原理,了解物质和能量的本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通过物理教学,学生才能够建立起对其他科学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物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再次,物理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物理,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和科学方法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为了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界定和定义。
初中物理教学是指以初中生为教学对象,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拓展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的过程。
它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不可忽视,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编写本文旨在明确初中物理教学的概念界定,深入探讨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原则、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展望和建议,以期能够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上的组织、安排和呈现方式。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使文章呈现得更加清晰有序。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介绍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发读者的兴趣。
2. 正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2.1 初中物理教学的概念界定:解释初中物理教学的概念,明确该教学领域的范围和内涵。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物理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概念教学一直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有些关键性的概念,贯穿于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
学生能否掌握和理解这些概念,直接影响到某一章或整个物理教材的学习和掌握。
因而如何采用合理的课堂结构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反馈,调控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搞好概念教学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初中物理概念呢?笔者认为物理概念教学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设疑引入概念物理概念较抽象,而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分散,不易集中。
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通过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做小实验或复习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物理概念尽管抽象,但是物理概念都是从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得出来的,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设疑、创设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行之有效的办法。
例如:在讲“压强”概念之前,先引导学生复习压力的概念,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曾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为什么一块绒布或厚纸板很容易给一个针穿过,却很难用钝头的铁钉把它穿过?在小箱的开口端蒙上报纸,将一砖平放在报纸上,纸未被压破,而将砖竖放时,纸即压破,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时学生无法回答,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
引出新概念——“压强”,使学生知道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导出新概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
这样更能使学生有学好物理的强烈愿望,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兴趣。
如在学习“惯性”时,因为每个学生都坐过汽车,都知道当正在行驶前进的汽车,突然急刹车时,车上的人都会向前倾。
当窗帘上有许多灰尘时,拍打窗帘后,窗帘因受力改变运动状态而振动,而窗帘上的灰尘会落下,达到除尘的目的。
上述两个例子中,车上的人会向前倾,窗帘上的灰尘会落下,都是由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从而导出惯性的概念。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思考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一系列基本能力和品质。
它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跨文化技能等方面。
培养核心素养是为了让学生具备综合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目前,初中物理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理解的层面上,导致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自己的思考。
许多学生对物理学产生了畏惧心理,认为物理学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成为了当前物理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强化实践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化实践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从而增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激发其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掉落?”、“为什么物体会浮力?”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物理的存在。
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下呼吸困难?”、“为什么在高海拔地区水煮蛋时间要延长?”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四、总结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践、引导思考、创设情境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概念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特点与实践
概念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特点与实践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特点1.感性特点概念是人们在感觉、知觉和表象有效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形成的,所以概念给人们的感觉是抽象的。
但是概念并非凭空产生的,离开了感觉、知觉和表象的有效积累,人们也就无法科学、有效地建构概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应该是感性的。
(1)观察和实验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物理、探索物理的基本方法。
观察和实验会给学习者带来许多生活经验以外的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科学地建构概念积累宝贵素材,所以强调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感性特点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
(2)媒体与软件考虑到某些物理对象和实验对条件、成本、可看性、可重复性等的具体要求,物理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图片、动画、音视频和仿真实验室(如国内的仿真物理实验室、美国的鳄鱼夹仿真物理实验室等)加以辅助教学。
例如在探究“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时,不妨调用一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模拟动画;再如在讨论“声音的三要素”时,可以调用一下示波器仿真软件,对各种声源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又如在进行有关”电路”方面的习题教学时,不妨运用仿真物理电学实验室加以动态演示,科学、合理地应用媒体和软件可以有效增强物理教学的感性特点,以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科学建构。
(3)问题与情境众所周知,物理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有其现实根源的。
合理地设置物理问题与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思维。
例如在讨论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特点时,教师不妨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你站立在一个绝对光滑的冰冻的湖面上,如何才能顺利地返回岸边?(参考答案:脱去鞋子向前扔出去,你会沿相反的方向退回岸边)我们在教学中,每每会激发出许多学生的奇思妙想。
当然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关键是要注意如何积极、及时地加以运用,努力避免机械地就事论事,了然无趣的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可视化教学手段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可视化教学手段一、引言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前提。
然而,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物理概念往往显得抽象、难以理解。
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可视化教学手段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可视化教学手段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作用、应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二、可视化教学手段的作用1.增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通过可视化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
例如,在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时,可以通过电路图、电流表、电压表等工具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关系。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视化教学手段通常采用实验、演示、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反射等现象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实验演示等形式展示这些现象的发生过程和规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可视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方法1.实验演示法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可视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演示,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在讲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时,可以通过两个物体相互挤压、拉拽等实验现象,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多媒体演示法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多媒体可以展示图片、动画、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例如,在讲解分子运动论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分子运动的过程和规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3.模型教学法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可视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可以将复杂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简化为直观、形象的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例如,在讲解电学中的电路图时,可以通过建立电路模型,将实际的电路简化为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结构和规律。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比较与辨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比较与辨析一、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是基础也是关键。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大厦的基石,是理解物理规律、公式和实验的基础。
然而,由于初中生初次接触物理,对许多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容易混淆和误解。
因此,比较与辨析物理概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进行比较与辨析,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二、速度与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初中物理中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加速度则描述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比较这两个概念,可以发现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速度只描述运动的快慢,不考虑运动的方向;而加速度既描述了速度变化的大小(正值)和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时为加速,反之则为减速),还考虑了速度的变化过程。
因此,在学习这两个概念时,学生需要注意它们的区别,不能混淆。
三、电阻与电容电阻和电容是电路中的两个重要元件,分别表示电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和储存电荷的能力。
比较这两个概念,可以发现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首先,电阻和电容都是用来描述电路特性的物理量,具有各自的单位和计算公式。
其次,电阻和电容的性质不同,电阻反映了电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而电容则反映了储存电荷的能力。
此外,电容还可以通过充电和放电过程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因此,在学习这两个概念时,学生需要区分它们的性质和作用,不能混淆。
四、电功率与电热电功率和电热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它们在电路中有着不同的作用。
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而电热则是电流做功的`一种形式产生的热量。
比较这两个概念,可以发现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电功率和电热都是描述电路中电流特性的物理量,但它们的计算公式不同。
其次,电功率和电热在电路中的作用也不同,电功率决定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多少,而电热则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具体表现。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电功率和电热还存在着一定的转化关系。
初中物理概念判断方法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概念判断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初中物理中常见的概念判断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概念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1. 初中物理中常见的概念判断方法。
2. 运用概念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概念判断方法。
2. 运用概念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物理概念的案例和问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物理概念判断方法的兴趣。
2.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介绍初中物理中常见的概念判断方法,如比较法、实验法、观察法、推理法等。
2. 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概念判断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3.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
三、实践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判断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概念判断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延伸: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判断方法进行解答。
2. 学生进行作业练习,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初中物理中常见的概念判断方法。
通过实践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概念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刘卓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一)物理概念教学是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所需揭示的内容。
物理学科也不例外,而要揭示物理对象的存在、运动、相互作用,就必须先建立物理概念,以概念为思维的细胞、为认识的基本形式,进一步形成物理学的体系与结构。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一些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可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内容,,也就失去了这门学科的存在价值。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由于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如果对物理概念没有理解,就谈不上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概念没弄明白。
死记公式、题海战术不是学习物理的方法,而弄清概念的建立过程、内涵和外延,才是学好物理的基本途径,所以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
例如:如果学生对力、质量和加速度这几个概念搞不清楚,那就无法掌握牛顿第二定律,更谈不到正确应用了;如果没有对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的理解,也就不能学好电学的一系列知识。
(二)物理概念教学是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方法、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物理概念是经过一系列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过程才建立的,概念建立以后,要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也要用一系列科学方法。
在概念的建立与应用过程中,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直接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对发展学生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些概念还要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来表达,反映出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习这些概念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物理的过程要发展能力,而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是掌握方法,所以学习概念过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方法的过程,是提高能力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的一项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一)物理概念1.物理概念的定义物理概念是表示研究对象具有的物理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能够区分不同物理概念的判断,称为物理概念的定义。
物理概念的表达方式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建立的概念只能随着教学层次的提高而深化,学习的不同阶段,建立的概念允许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含糊性和表面性,但必须是科学的。
如电压的概念,初中只能叙述为电路中要有电流,两端就要有电压;而高中则定义为电势差。
一般情况下,物理概念的定义并不能代表概念的全部内涵和外延。
由于物理概念的发展性,其定义不是唯一的。
如质量的概念,初中定义为物体含物质的多少,高中定义为物体所受外力与其获得的加速度之比等等。
一般情况下,物理概念的定义并不能代表概念的全部内涵和外延。
物理概念分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量的物理概念称物理量,它按描述对象是状态还是过程分为状态量与过程量。
状态量是描述状态的物理量。
研究对像的状态一定,它就有确定的量值,如速度、加速度、动量、能量、压强等。
过程量是描述过程的物理量。
力学中的位移、功、冲量,热学中的热量等都是过程量。
定性的物理概念是用来揭示某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物理本质特征或用来表示该概念的基本类别、归属或性质的物理概念。
例如机械运动、平衡、电磁振荡等。
2.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与物理概念的定义不同,它是指物理学引入和建立某一物理概念的原因,即为什么要揭示某一研究对象的物理属性,它对物理学本身的发展或生产实践有什么意义。
如,电阻率的物理意义是,引入电阻率是为了区分不同材料导电性能的强弱,所以,它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再如,密度概念的意义是,引入密度是为了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是描述物质本身含量的物理量。
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是,引入电场强度是为了反映电场的性质,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3.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物理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通常由概念的定义来表示。
例如,速度 V = S/t, 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频率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类似的还有ρ =m/v 、 p =F/S 等等。
这些定义是从质和量两方面反映了物理量的内涵。
物理概念的外延即通常所说的概念的运用条件和范围。
例如,库仑定律确定的力,只适用于静电场,对迅变电场、涡旋电场不适用;电势的概念只适用于静电场,不能用于交变电磁场;在惯性系F=ma ,适用于宏观低速。
关于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安培力、洛仑兹力等等都属于力这个概念的外延。
通过对物理概念外延的学习,能使学生逐步深化和扩展对概念的理解。
掌握物理概念的外延就能理解概念的适用条件,定义式的应用范围和式中各个物理符号的具体物理意义。
(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物理概念的形成包括两种层次:其一,是科学家们创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其二,是学生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两种层次的物理概念形成过程是一致的,都是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知识应用到逐步把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的认识过程。
下面从认识论的角度阐述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方法。
1.物理概念的形成基础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抽象而建立的。
必须通过日常的感知活动或观察实验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或者根据已有的经验事实,才能获得研究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这是物理概念的形成基础。
( 1 )日常的感知活动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感性材料的过程。
比如关于运动的认识、关于力的认识、关于电的认识,这种感知活动获得的感性知识是形成概念的巨大财富。
但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性,学生获得的观点、认识可能存在误解、错误、形成隐概念,前概念和初概念,比如摩擦力,学生可能由于生活经验只注意到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于是形成摩擦力都是阻力的错误认识,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分析一些生活中摩擦力充当动力的例子,最后总结出摩擦力的概念。
( 2 )观察实验是在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为物理概念的建立提供科学的感性认识的过程。
它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实验可以是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
如在建立弹力概念时,可采用一系列演示实验:弹簧受力形变、泡沫受力形变而产生了弹力。
对于形变不明显的实验,例如玻璃瓶受力形变,可以在瓶内部装满水,瓶口塞上连有细玻璃管的塞子,采取放大的方法,观察细玻璃管液柱高度变化显示固体受力形变,然后归纳总结出弹力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 3 )经验事实是指前人在研究物理问题或从事生产实践中的典型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
这些经验事实,对物理概念形成具有突出现象、本质的特点,但是学生又不很熟悉,课堂上无法进行实验观察。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教育软件和教师的讲授,阐述经验事实,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
例如,介绍“核能”时要模拟原子核的链式反应。
我们可以摆火柴进行模拟,但不形象、不生动。
如果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动态地展现出链式反应的过程,效果就好得多。
2.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物理概念的形成要经过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过程。
此过程可以概括为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
( 1 )感性具体人们在提出物理问题之后,就通过观察和实验或经验事实,搜集物理思维的材料,获得对物理事物的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关于物理事物的表面、片面、外部联系的认识,但这并非是一个纯粹的感性过程,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有目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感性活动过程。
通过感性认识,形成对物理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外部特征的整体表象以及有关资料与数据,此即感性具体,它是物理抽象思维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逻辑起点。
•思维抽象思维抽象是对物理事物的感性具体,运用思维方法,形成关于事物的本质属性,建立物理理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物理抽象思维对各种感性材料的活动主要表现为如下的形式。
1)分析与综合。
物理思维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把它们分解成不同的方面、部分、或层次,把完整的表象和有关材料与数据分解成不同的规定,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形成关于物理事物的本质认识。
2)分类与比较。
物理思维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类和比较,寻找同一种事物或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抓住同类物理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找到不同物理事物和相同物理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比较,物理思维可以获得关于某种规定的一般认识。
3)抽象和概括。
物理思维舍弃感性具体中的非本质属性和特征,抽出本质属性和特征,形成抽象规定,再把这些抽象规定概括起来,形成关于物理事物的一般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物理思维往往从不同的现象中概括出共同的东西,形成同类物理事物的共同规定性,达到某种抽象的、一般的认识,即建立物理概念。
例如,建立力的概念,首先向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力的现象的经验事实:人提桶;马拉车;书压桌,这就是感性具体。
然后对这三类物理事物进行思维抽象,通过分析、比较、分类,我们发现“人、马、书”是同类事物,可以抽象为“物体”;“桶、车、桌”也是同类事物,也可以抽象为“物体”;“提、拉、压”则是另一类事物,它们的本质属性可以抽象为“动作”或“作用”,于是,我们可以给“力”下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还要把力的概念推广到所有的同类事物中(即概括过程),从而达到对力的一般认识。
在定义概念后,还要讨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用途和适用范围,定义式和量度式的区别,从不同角度对概念进行深化和扩展。
如力的概念,它是矢量,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力的外延是,按力的性质不同,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按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力可以分为压力、张力、向心力等。
( 3 )思维具体物理认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物理抽象思维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结果获得了对物理事物本质的抽象规定,建立了物理概念。
物理抽象思维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这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所谓具体化,就是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概念同某一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过程。
如应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即为具体化。
例如,经过思维抽象建立了力的概念以后,就可以用这个概念认识各种具体的力,这就是思维具体的过程。
3.物理概念形成的方法研究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物理概念形成的方法,其中包括问题解决、科学方法、观测证实三个要素。
( 1 )问题解决是指应用已知的物理概念去解决新问题,它包括如下含义:物理概念建立是为了解决某个物理问题,反过来,在已建立的物理概念的基础上又去研究新的物理问题,从而再建立起新的物理概念,这样链锁式的问题解决,形成了物体概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