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二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二)

实验报告(二)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java程序设计实验项目实验二类和对象实验仪器PC、jdk、jcreator专业_______ _________班级/学号________ ___学生姓名_______ __________实验日期实验地点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李春强_____________return p;}int getPower(int q){return q;}}Lab2_2:public class TV {void play(){System.out.println("正在播放动物世界");}}public class Family {TV homeTV;void buyTV(TV tv){tv=this.homeTV;System.out.println("购买一台电视");}}public class MainClas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V haierTV=new TV();Family zhangsanFamily =new Family();zhangsanFamily.buyTV(haierTV);haierTV.play();}}Lab2_3:public class Lan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Village.WaterAmount=200;System.out.println("水井中有水"+Village.WaterAmount+"升");Village v1=new Village();Village v2=new Village();int m=50;System.out.println("v1从水井中取水"+m+"升");v1.WaterAmount-=m;System.out.println("v2发现水井中有水"+Village.WaterAmount+"升");System.out.println("v2从水井中取水"+m+"升");v2.WaterAmount-=m;System.out.println("v1发现水井中有水"+Village.WaterAmount+"升");}}public class Village {public static int WaterAmount;}Lab2_4:import wukong.xiyou.*;public class SunRise{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quraEquation sq=new SquraEquation();sq.getRoot(100);System.out.println("此数的平方根为"+"sq.getRoot()");}}package java.wukong.xiyou;public class SquraEquation{public double getRoot(double num){ return Math.sqrt(num);}}1.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由教师确定,实验前由教师事先填好,然后作为实验报告模版供学生使用;2.实验准备由学生在实验或上机之前填写,教师应该在实验前检查;3.实验过程由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包括操作过程、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4.实验总结由学生在实验后填写,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未解决的问题以及体会和建议等;5.源程序、代码、具体语句等,若表格空间不足时可作为附录另外附页。

实验二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伸长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2、掌握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杨氏弹性模量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

假设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长度为 L,横截面积为 S,受到外力 F 作用时伸长了ΔL。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应力(F/S)与应变(ΔL/L)成正比,比例系数即为杨氏弹性模量 E,其表达式为:\E =\frac{F \cdot L}{S \cdot \Delta L}\在本实验中,F 由砝码的重力提供,S 可通过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d计算得出(\(S =\frac{\pi d^2}{4}\)),ΔL 是微小长度变化量,难以直接测量,采用光杠杆法进行测量。

光杠杆是一个带有可旋转支脚的平面镜,其前足尖放在固定平台上,后足尖置于待测金属丝的测量端,平面镜与金属丝平行。

当金属丝伸长ΔL 时,光杠杆后足尖随之下降ΔL,带动平面镜转过一个小角度θ。

设从望远镜中看到的标尺刻度的变化为Δn,光杠杆常数(即光杠杆前后足尖的垂直距离)为 b,望远镜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D,则有:\(\tan\theta \approx \theta =\frac{\Delta L}{b}\)\(\tan 2\theta \approx 2\theta =\frac{\Delta n}{D}\)由上述两式可得:\(\Delta L =\frac{b \cdot \Delta n}{2D}\)将其代入杨氏弹性模量的表达式,可得:\E =\frac{8FLD}{\pi d^2 b \Delta n}\三、实验仪器杨氏弹性模量测定仪、光杠杆、望远镜、标尺、砝码、千分尺、游标卡尺等。

四、实验步骤1、调整仪器调节杨氏弹性模量测定仪底座的水平调节螺丝,使立柱铅直。

将光杠杆放在平台上,使平面镜与平台面垂直,前、后足尖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进程管理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包括进程的创建、执行、同步和通信。

通过实际编程和实验操作,提高对操作系统原理的认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编程环境为 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进程创建实验1、首先,创建一个新的 C++项目。

2、在项目中,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CreateProcess`来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3、为新进程指定可执行文件的路径、命令行参数、进程属性等。

4、编写代码来等待新进程的结束,并获取其退出代码。

(二)进程同步实验1、设计一个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模型。

2、使用信号量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之间的同步。

3、生产者进程不断生成数据并放入共享缓冲区,当缓冲区已满时等待。

4、消费者进程从共享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进行处理,当缓冲区为空时等待。

(三)进程通信实验1、选择使用管道来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

2、创建一个匿名管道,父进程和子进程分别读写管道的两端。

3、父进程向管道写入数据,子进程从管道读取数据并进行处理。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一)进程创建实验结果成功创建了新的进程,并能够获取到其退出代码。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和执行过程,加深了对进程概念的理解。

(二)进程同步实验结果通过使用信号量,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能够正确地进行同步,避免了缓冲区的溢出和数据的丢失。

分析结果表明,信号量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进程之间的资源竞争和协调问题。

(三)进程通信实验结果通过管道实现了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

数据能够准确地在进程之间传递,验证了管道通信的有效性。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在进程创建实验中,遇到了参数设置不正确导致进程创建失败的问题。

通过仔细查阅文档和调试,最终正确设置了参数,成功创建了进程。

(二)在进程同步实验中,出现了信号量使用不当导致死锁的情况。

软件测试实验二实验报告

软件测试实验二实验报告

软件测试实验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软件测试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并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通过对一个具体软件系统的测试,发现软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2、测试工具:Jmeter、Selenium、Bugzilla3、开发语言:Java4、数据库:MySQL三、实验内容1、功能测试对软件的登录功能进行测试,包括输入正确和错误的用户名、密码,验证登录是否成功以及相应的提示信息是否准确。

测试软件的注册功能,检查输入的各项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如用户名长度、密码强度等。

对软件的搜索功能进行测试,输入不同的关键词,检查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性能测试使用 Jmeter 工具对软件的并发性能进行测试,模拟多个用户同时登录、搜索等操作,观察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性能指标。

对软件的数据库操作性能进行测试,包括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数据,检查数据库的响应时间和资源占用情况。

3、兼容性测试在不同的浏览器(如 Chrome、Firefox、IE 等)上运行软件,检查界面显示和功能是否正常。

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如 Windows、Mac OS、Linux 等)上安装和运行软件,验证其兼容性。

4、安全测试对软件的用户认证和授权机制进行测试,检查是否存在未授权访问和越权操作的情况。

测试软件对 SQL 注入、XSS 攻击等常见安全漏洞的防范能力。

四、实验步骤1、功能测试步骤打开软件登录页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观察是否成功登录并跳转到相应页面。

输入错误的用户名或密码,检查提示信息是否清晰准确。

进入注册页面,输入合法和不合法的注册信息,如用户名过短、密码强度不够等,查看系统的校验结果。

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点击搜索按钮,对比搜索结果与预期是否一致。

2、性能测试步骤打开 Jmeter 工具,创建测试计划,添加线程组、HTTP 请求等元素。

标准实验报告(2)

标准实验报告(2)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二)课程名称:电子雷达对抗实验姓名:张基恒学号:2011029180014指导教师:廖红舒、张花国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一、实验室名称:信息对抗系统专业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典型模拟、数字通信信号调制识别三、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原理:AM、FM模拟通信信号具有不同的包络特征、瞬时频率特征,BPSK、QPSK、FSK、MSK数字通信信号具有不同的频谱特征,如BPSK平方和四次方后的傅立叶变换出现单根离散谱线,QPSK四次方后才有单根离散谱线,而FSK的功率谱有两根离散谱线。

因此针对这些信号特征,可通过设置特征门限区分不同通信信号,达到信号调制识别目的。

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实际上机Matlab编程实验,对上述通信信号的特征进行仿真验证,加深理解不同通信信号的调制识别方法。

五、实验目的: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提取通信信号的包络特征、瞬时频率特征和频谱特征,同时使用简单的分类方法进行调制信号的识别。

让学生通过实际上机实验,加深理解不同通信信号的特点。

六、实验内容:1.模拟信号(1) 包络特征把上次实验产生的AM、FM信号分别求取它们的复包络即幅度值(取abs),画包络图。

并利用HIST函数统计它们的分布情况。

取100点做统计,hist(q,100),q代表复包络q=abs(y)。

比较这两种信号的包络特征。

(2) 瞬时频率特征把上次实验产生的AM、FM信号分别求取它们的相位值,(取ANGLE,然后去缠绕UNWRAP),然后取差分,画出瞬时频率图。

并利用HIST函数统计它们的分布情况。

取100点做统计,hist(q,100),q代表瞬时频率,q=diff (unwrap(angle(y)))。

比较这两种信号的瞬时频率特征。

2.数字信号频谱特征把上次实验产生的BPSK和QPSK信号分别求取它们的功率谱、二次方谱和四次方谱,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计算机、Ma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八、实验步骤:1、学习MATLAB软件的使用,并学习hist、unwrap、angle等Matlab软件函数的使用;2、在编写的信号源基础上,根据实验内容提取信号特征并进行调制识别。

最新实验二碰撞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二碰撞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二碰撞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二碰撞实验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测量两个碰撞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加深对碰撞过程物理规律的理解。

实验设备:1. 二碰撞实验装置一套,包括滑轨、测量尺、碰撞球等。

2. 秒表。

3. 秤。

4. 计算器。

实验原理: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如果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远小于碰撞力,那么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碰撞前后两个物体的动量之和相等。

本实验通过测量碰撞前后两球的速度,验证这一定律。

实验步骤:1. 使用秤测量两个碰撞球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2. 将滑轨调至水平位置,确保碰撞球在碰撞后不会因摩擦而损失过多的动量。

3. 将球A放置于滑轨的一端,通过测量尺标记球A的起始位置。

4. 用手推动球A,使其以一定速度向静止的球B运动。

5. 使用秒表记录球A和球B碰撞后到达各自最远位置的时间。

6. 根据时间数据和滑轨上的刻度,计算出碰撞前后两球的速度。

7.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8. 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计算理论值,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数据与结果:(此处填写实验数据表格,包括质量、速度、计算的动量等)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碰撞前后两球的动量之和基本保持不变,这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同时,通过比较实验值和理论值,我们可以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在二碰撞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精确测量和严谨的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与理论预测相符合的结果。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测量时间的不精确、摩擦力的影响以及人为操作的偏差等。

未来的工作可以集中在改进实验装置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频率计实验报告(二)

频率计实验报告(二)

频率计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频率计实验报告的第二篇。

在上一篇实验报告中,我们介绍了频率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讨论频率计的准确性、稳定性以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深入了解频率计的性能和应用情况。

正文:一、频率计的准确性1. 选择合适的输入信号:合适的输入信号能够提高频率计的准确性。

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信号源,例如使用稳定的标准信号源进行校准,或者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2. 校准频率计:频率计应定期进行校准,确保准确性。

校准过程中需注意输入电平、信号形状等因素对准确性的影响,及时进行调整和校准,提高频率计的准确性。

二、频率计的稳定性1. 加强电源管理:频率计的稳定性与供电电压、电源干扰等因素密切相关。

合理管理电源,选择稳定的供电电压,避免电源波动对频率计稳定性的影响。

2. 提高抗干扰能力:频率计应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通过加装滤波器、进行屏蔽等方式减小外部干扰对频率计的影响,提高稳定性。

3. 保持恒温环境:频率计对环境温度敏感,应保持恒温环境,避免温度变化对频率计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频率计读数不稳定:可能是由于输入信号波动引起的,可以尝试增加信号源的稳定性或调整信号输入方式。

2. 频率计误差较大:可能是由于输入电平过高或过低导致的,可以通过减小或增大输入信号电平进行调整。

3. 频率计显示故障: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的,可以检查设备连接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损坏等问题,并进行相应维修或更换操作。

四、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 注意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在实验中应选择适合频率范围的输入信号,避免超出频率计的测量范围。

2. 避免过高电压输入:过高的输入电压可能导致频率计损坏或显示异常,需根据设备的额定电压进行输入控制。

3. 防止外界干扰:实验时需注意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如尽量远离其他电磁辐射源,以确保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

自控实验报告实验二

自控实验报告实验二

自控实验报告实验二一、实验目的本次自控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和掌握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及相关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我们对自控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一台、自控实验箱一套、示波器一台、信号发生器一台以及相关的连接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典型的控制系统,如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

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通常表示为 G(s) = K /(Ts + 1),其中 K 为增益,T 为时间常数。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则可以表示为 G(s) =ωn² /(s²+2ζωn s +ωn²),其中ωn 为无阻尼自然频率,ζ 为阻尼比。

通过改变系统的参数,如增益、时间常数、阻尼比等,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从而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等性能指标。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实验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好实验设备。

设置不同的时间常数 T 和增益 K,通过信号发生器输入阶跃信号。

使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系统的输出响应。

2、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实验同样按照电路图连接好设备。

改变阻尼比ζ 和无阻尼自然频率ωn,输入阶跃信号。

用示波器记录输出响应。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一阶系统当时间常数 T = 1s,增益 K = 1 时,系统的输出响应呈现出一定的上升时间和稳态误差。

随着时间的推移,输出逐渐稳定在一个固定值。

当 T 增大为 2s,K 不变时,上升时间明显变长,系统的响应速度变慢,但稳态误差基本不变。

2、二阶系统当阻尼比ζ = 05,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 1rad/s 时,系统的输出响应呈现出较为平稳的过渡过程,没有明显的超调。

当ζ 减小为 02,ωn 不变时,系统出现了较大的超调,调整时间也相应变长。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于一阶系统,时间常数 T 越大,系统的响应速度越慢;增益 K 主要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

磁悬浮实验报告(二)

磁悬浮实验报告(二)

磁悬浮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磁悬浮实验的报告,主要介绍了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逐步探索磁悬浮的机制和实验条件,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和工程领域的巨大潜力。

本报告将首先介绍磁悬浮的基本原理,然后讨论具体实验的方法和结果,最后总结实验的主要收获和局限性。

正文:1. 磁悬浮的基本原理:- 电磁原理- 磁悬浮的运行机制- 磁悬浮与传统交通方式的比较- 磁悬浮对环境的影响2. 实验方法:- 实验装置的搭建- 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的准备- 实验条件和参数的设定- 数据采集和记录方法- 实验的安全措施3. 实验结果与分析:- 磁悬浮列车的悬浮高度与速度的关系- 磁悬浮列车的推力与电流的关系- 磁悬浮装置的能耗与负载的关系- 磁悬浮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分析- 磁悬浮技术在轨道交通和物流方面的应用展望4. 实验的主要收获:- 深入了解了磁悬浮技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掌握了磁悬浮实验的常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发现了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潜力和局限性- 对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5.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实验条件限制和误差分析- 实验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挑战- 磁悬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一步实验的改进方向和扩展总结:通过本次磁悬浮实验,我们对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磁悬浮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

然而,磁悬浮技术在工程实践中还面临着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磁悬浮实验方法,探索更好的磁悬浮材料和设备,以实现更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磁悬浮系统。

实验报告实验2 数据类型与表达式

实验报告实验2 数据类型与表达式

实验报告_实验 2 数据类型与表达式(学生学号__姓名)一、实验目的:1、熟悉基本数据类型(int、char、float、double)占用的字节数和存储形式,能够定义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使用这些类型的数据;2、掌握字符数据的存储形式及其与整数的运算,能正确理解“字符数据”与“字符串”的区别与联系,熟悉常用转义字符的使用;3、熟悉字符常量与一般常量的定义、使用;4、掌握算术运算符(重点是/和%)、自增(++)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能够构建正确的表达式,并输出其结果;5、理解不同类型数据之间运算时的类型转换规则,掌握强制类型转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基础题)用sizeof运算符可以得到各种类型数据占用存储单元长度,利用数据间的关系和不同控制符,可以得到查看数据的存储形式。

回答下列问题:(1)sizeof运算符如何使用?它的操作数可以是类型关键字吗?答:可用sizeof(类型名或数据) 来获取该类型数据所占字节数。

可以。

(2)整数的占用长度与其数值大小有关吗?答:有。

(3)字符串中’\’’、’\n’、’\t’的功能各是什么?答:单引号,换行,水平制表。

(4)字符串的一个英文字母占几个字节?一个汉字占几个字节?尾部还有什么字符?答:1个字节;4个字节;结束符‘\0’。

(5)整数的存储形式是什么?答:二进制补码。

2、(基础题)字符数据以整数方式(ASCII)存储的,可以与整数进行+、-运算,既可以用“字符”方式输出,也可以用“整数”方式输出。

回答下列问题:(1)字符数据在内存中是以什么方式存储的?答: ASCII码。

(2)字符数据与整型数据能相互赋值、运算吗?如何以“整数”方式和“字符”方式输出字符?答:能,整数:”%d”,字符:”%c”。

(3)大小写字母的ASCII有什么关系?(如:’G’与’g’)答:ASCII码相差32。

(4)如何由’A’、’a’分别得到后续的大写字母、小写字母?答:’A+1’,’a+1.’(5)字符间的距离如何计算?由一字符能分别得到ASCII比它小5、大10的两个字符吗?若能,如何得到?答:两个ASCII码绝对值相减,’a’-5,’a’+10.(6)说明“C”与’c’的联系与区别,能否写成”dog”、’boy’?答:”C”字符串,’c’字符,能.3、(基础题)符号常量与常变量(即用const关键字定义)的使用:回答问题:(1)写出用符号常量定义PI的格式;#define PI 3.14(2)写出用“常变量”方式定义PI值的语句。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第二章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第二章
空气中:
氧气中:
5、取少量硫放入燃烧匙中,加热到硫燃烧,观察现象。再将燃烧匙伸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空气中:
氧气中:
6、用坩埚钳夹住螺旋状的铁丝,并点燃铁丝下的火柴,待火柴杆将燃尽时,将它们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7、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第二章实验报告
一、完成表格
实验内容
实验现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
4、将一小块木炭用坩埚钳夹住,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待燃烧结束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通用技术实验报告(二)

通用技术实验报告(二)

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通用技术实验报告(二)的详细内容。

本次实验旨在深入探讨通用技术的不同领域,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本文从五个大点入手,分别是A领域的实验,B领域的实验,C领域的实验,D领域的实验和E领域的实验。

每个大点都详细介绍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正文内容:A领域的实验: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A领域的特定技术,并验证其应用性和有效性。

2.实验方法:我们采用了X方法进行实验,具体步骤如下: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4.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5.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B领域的实验: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B领域的特定技术,并验证其应用性和有效性。

2.实验方法:我们采用了X方法进行实验,具体步骤如下: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4.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5.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C领域的实验: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C领域的特定技术,并验证其应用性和有效性。

2.实验方法:我们采用了X方法进行实验,具体步骤如下:实验结果显示4.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5.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D领域的实验: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D领域的特定技术,并验证其应用性和有效性。

2.实验方法:我们采用了X方法进行实验,具体步骤如下: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4.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5.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E领域的实验:本次实验旨在研究E领域的特定技术,并验证其应用性和有效性。

2.实验方法:我们采用了X方法进行实验,具体步骤如下: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4.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5.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的研究,我们深入探讨了通用技术的不同领域,并验证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和有效性。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结论,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实验02(移相器)实验报告

实验02(移相器)实验报告

实验二-移相器、相敏检波器及交流电桥实验实验1:移相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移相电路的原理及工作情况二、实验原理图三、实验器械移相器、音频振荡器、双线(双踪)示波器、主、副电源四、实验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如下:5Khz时,移相范围为15us7Khz时,移相范围为14us9Khz时,移相范围为15us五、实验思考题根据图2-1,分析本移相器的工作原理,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答:任何传输介质对在其中传导的波动都会引入相移。

实验2:相敏检波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相敏检波器的原理和工作情况二、实验原理图相敏检波电路如图2-2 所示,图中(1)端为输入信号端,(3)为输出端,(2)为交流参考电压输入端,(4)为直流参考电压输入端。

(5)、(6)为两个观察口。

三、实验器械相敏检波器、移相器、音频振荡器、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低通滤波器四、实验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数据拟合图像如下:五、思考题1、根据相敏检波器原理图2-2,定性分析此相敏检波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答:模拟PSD:使用乘法器,通过与待测信号频率相同的参考信号与待测信号相乘,其结果通过低通滤波器得到与待测信号幅度和相位相关的直流信号。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知道相敏检波器的作用是什么?移相器在实验线路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相敏检波器鉴别调制信号相位和选频,移相器对波的相位进行调整实验3:交流全桥的测重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交流供电的四臂应变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二、实验原理交流全桥侧重原理与直流电桥一样,也是利用箔式应变片的电阻应变效应来完成的。

将R1、R2、R3、R4 四个箔式应变片按它们的受力方向接入组成全桥,从音频振荡器的LV 端给全桥电路一个音频信号,当电桥对应两边的阻抗乘积相等时,电桥达到平衡,输出为零。

交流电桥工作时增大相角差可以提高灵敏度,传感器最好是纯电阻性或纯电抗性的。

交流电桥只有在满足输出电压的实部和虚部均为零的条件下才会平衡。

数据整理与分析实验报告(二)

数据整理与分析实验报告(二)

引言概述:数据整理与分析是现代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如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已成为许多研究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实验报告(二)旨在通过具体案例,介绍数据整理与分析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正文内容:一、数据收集与整理1.确定数据收集的目标和范围2.针对目标设定适当的数据采集方式3.清洗数据,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4.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归一化、标准化等5.建立数据集,方便后续的分析和挖掘二、数据探索与可视化1.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的分布和关系进行分析2.绘制直方图、散点图等可视化图形,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3.运用统计软件工具,进行数据的探索性分析4.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出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关联性5.进一步深入分析数据,探索数据中的异常点和趋势三、数据建模与预测1.选择适当的数据建模方法,如回归分析、决策树、聚类分析等2.建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训练和验证3.利用模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和分类4.对模型的效果进行评估和优化5.利用模型的结果,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四、数据分析与解释1.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2.运用统计学的假设检验方法,对数据的差异性进行检验3.利用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4.运用预测模型,对数据的趋势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5.结合领域知识,对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并给出建议五、数据报告与分享1.撰写数据报告,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2.在报告中,将重点呈现关键的实验结果和发现3.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将分析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4.向相关人员和团队分享数据和分析结果,促进合作和共享5.根据反馈和评审,不断完善数据整理和分析的流程总结:数据整理与分析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从庞杂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规律。

本实验报告(二)通过具体的步骤和方法,介绍了数据整理与分析的过程。

从数据收集与整理,到数据探索与可视化,再到数据建模与预测,最后到数据分析与解释,通过系统地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中的规律与趋势,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2)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2)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原理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的化合物的学科。

有机化学实验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纯化、鉴定结构和测定性质等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选取合适的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案,并核算相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2.开始实验:按照实验方案,依次将反应物按照约定的量比加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反应。

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观察反应前后颜色和形态等变化。

3.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的分离纯化。

通常采用溶剂重结晶、溶剂蒸馏或柱层析等方法。

4.鉴定产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技术手段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5.测定产物的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和折射率等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1.合成目标化合物A:按照实验方案,将反应物B、C依次加入反应容器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X小时。

2.分离纯化:将反应混合物经过重结晶/蒸馏/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A。

3.鉴定结构:使用红外光谱仪对目标产物A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以确定其中的官能团和键的性质。

使用质谱仪对目标产物A进行质谱分析,以确定其分子量。

使用核磁共振仪对目标产物A进行核磁共振谱分析,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4.测定性质:测定目标产物A的熔点、沸点、密度和折射率等物理性质。

实验结果和讨论合成产物A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的分析,确定了合成产物A的结构为……合成产物A的性质测定了合成产物A的熔点为……,沸点为……,密度为……,折射率为……。

反应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的问题。

改进方法是……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实验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二:描述性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二:描述性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及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描述性分析实验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均值、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偏度与峰度、中位数、分位数、三均值、四分位极差与极差。

2、熟练掌握jbtest与kstest关于一维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3、掌握统计作图方法。

4、掌握多维数据的数字特征与相关矩阵的处理方法。

实验题答案实验一:1998年到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相关统计数据如表所示,解决以下问题:1)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三均值、偏度与峰度;对数据进行读取,并计算各个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三均值、偏度与峰度,代码如下:1.A=xlsread('第二章数据 experiment2_1.xlsx');=["生产产量(万吨)","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万台)","汽车产量(万辆)"]3.M=mean(A); %计算各指标(即各列)的均值4.SD=std(A); %计算各指标标准差5.V=SD./abs(M); %计算各指标变异系数6.SM=[0.25,0.5,0.25]*prctile(A,[25;50;75]); %计算各指标(即各列)的三均值7.pd=skewness(A,0); %计算每列数据的偏度8.fd=kurtosis(A,0)-3; %计算每列数据的峰度9.OUT=["数据名称",NAME;"平均值",M;"标准差",SD;"变异系数",V;"三均值",SM;"偏度",pd;"峰度",fd]在编辑器中输入代码,并保存为.m文件,在命令行窗口中输出各个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2)各项指标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若服从正态分布,计算概率为1%时的生铁产量、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及汽车产量;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利用Box-Cox 变换将数据进行变换,对变换后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JB检验、KS检验和改进KS检验(即Lilliefors检验),并结合QQ图进行分析判断各项对应指标是否服从正态分布,Matlab中代码如下:1.%%-------------------------------绘图-------------------------------%%2.a1=A(:,[1]); %生铁产量(万吨)3.a2=A(:,[2]); %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万台)4.a3=A(:,[3]); %汽车产量(万辆)5.subplot(1,3,1),qqplot(a1),title('生铁产量');6.subplot(1,3,2),qqplot(a2),title('金属切削机床产量');7.subplot(1,3,3),qqplot(a3),title('汽车产量');8.h1=jbtest(X); %JB检验9.h2=kstest(X); %KS检验10.h3=lillietest(X); %改进KS检验11.H=[h1;h2;h3];各列指标检验结果如下:可以看出,生铁产量、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汽车产量三项指标都满足h1=0,h2=1,h3=0,表示JB检验和Lilliefors检验支持生铁产量、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汽车产量三项指标都服从正态分布,KS检验不支持生铁产量、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汽车产量三项指标服从正态分布。

水火箭_实验报告

水火箭_实验报告

水火箭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水火箭实验是一种常见的教育科普实验,通过利用反作用力原理和水的喷射,模拟火箭发射的过程。

本实验报告为水火箭实验报告的第二部分,将从五个大点述及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实验结果。

正文内容:一、理论分析1.1反作用力原理反作用力原理是本实验的基础理论,它指出任何一个施加力的物体,都将受到一个与该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

在水火箭实验中,通过向后排放喷气口的水来产生向前的推力,从而实现火箭的运动。

1.2压力与喷射速度之间的关系喷射速度与喷射口处的压力有直接关系。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喷射口的压力越大,喷射速度越高,推力也相应增大。

1.3高度与喷射速度的关系喷射速度决定了火箭的飞行轨迹。

较高的喷射速度将使火箭抵抗重力的能力增强,从而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高度。

2.1火箭制作我们需要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火箭。

常用的材料包括空心瓶、塑料管、胶带等。

制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火箭的密封性和稳定性,以确保飞行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

2.2发射准备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将火箭与水桶等装置连接好,并确保喷射口的畅通。

同时,根据所需飞行高度,确定火箭内的水量,并将水注入火箭中。

2.3发射过程在发射前,对实验区进行必要的警示和阻挡措施,确保安全。

发射时,点燃引线并迅速离开火箭,以避免被喷射的水溅湿或烫伤。

2.4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各项数据,包括水量、飞行时间、飞行高度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验证。

2.5实验数据分析将所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探究喷射速度与喷射口处压力、火箭飞行高度之间的关系,并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

3.1喷射速度对推力的影响通过记录不同水量下火箭的推力数据,可以得出喷射速度与火箭推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即喷射速度越高,火箭的推力也越大。

3.2喷射速度与飞行高度的关系通过记录不同水量下火箭的飞行高度数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研究喷射速度与火箭飞行高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喷射速度越高,火箭的飞行高度也越高。

实验报告2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实验报告2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实验报告2--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1)实验报告2--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系统的性能,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

二、实验原理二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线性系统,其动态特性可以用二次方程表示。

通常情况下,二阶系统可以表示为:M * d²x/dt² + C * dx/dt + K * x = 0其中,M、C和K分别是系统的质量、阻尼和刚度系数。

对于二阶系统,其稳定性可以通过系统的特征根来判断。

特征根位于左半平面的系统是稳定的,而位于右半平面的系统是不稳定的。

此外,系统的瞬态响应也与系统的阻尼有关,阻尼越大,响应越快。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二阶系统模型、激振器、加速度计、数据采集器。

2.将激振器连接到二阶系统模型上,将加速度计固定在系统模型上。

3.将数据采集器连接到加速度计和激振器上,打开数据采集软件开始采集数据。

4.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加激振器的频率,观察并记录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5.实验结束后,关闭数据采集器,将数据导出到计算机中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数据分析1.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到MATLAB中进行处理,绘制出系统的瞬态响应曲线和稳定性图。

2.数据分析:根据瞬态响应曲线和稳定性图,分析系统的性能。

观察在不同频率下系统的响应速度和阻尼情况。

同时,根据稳定性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该二阶系统在低频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系统响应迅速且无超调。

随着频率的增加,系统的阻尼减小,响应速度变慢,系统的稳定性逐渐降低。

当频率进一步增加时,系统的特征根将进入右半平面,导致系统失稳。

因此,该二阶系统存在一个临界频率,当工作频率超过该临界频率时,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严重影响。

六、实验讨论与改进建议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系统的阻尼对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阻尼来优化系统的性能。

实验二独立按键试验实验报告

实验二独立按键试验实验报告

实验二独立按键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独立按键试验是为了验证按键与单片机的连接是否正常,并测试按键
功能是否正常,通过实验掌握按键接口的使用和按键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使用按键来实现硬件的控制。

按键的原理是:当按键关闭时,两个按键引脚之间短接,按键关闭。

当按键打开时,两个
按键引脚之间断开,按键打开。

三、实验仪器
1.单片机开发板
2.按键
3.面包板和杜邦线
4.电源线
四、实验步骤
1.将按键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上的按键接口,并接通电源。

2.编写程序,监测按键是否被按下,并通过串口输出按键的状态。

3.烧录程序到单片机,运行程序。

4.进行按键试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按下按键后,通过监测按键引脚的电平变化,可以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

根据不同的按键连接方式,可能需要使用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来连接按键。

六、实验结论
通过独立按键试验,我们验证了按键与单片机的连接是否正确,并测试了按键的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按键来实现硬件的控制。

七、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按键接口的使用方法和按键的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按键是一个常用的控制元件,有了这次实验的经验,以后在使用按键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射频电路实验报告(二)2024

射频电路实验报告(二)2024

射频电路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在本射频电路实验报告中,我们将深入研究射频电路的性能分析和设计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将探索射频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器设计、滤波器设计、混频器设计和功率放大器设计等主题。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将进一步理解射频电路的特性和应用。

正文:一、频率响应分析实验1.1 频率响应的定义和测量方法1.2 计算器测量频率响应的原理和步骤1.3 频率响应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解释1.4 频率响应矫正及其实现方法1.5 频率响应对射频电路性能的影响二、放大器设计实验2.1 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类2.2 放大器电路参数的选择和计算2.3 各类放大器电路的设计方案比较2.4 放大器设计的仿真与实现2.5 放大器的性能指标测试与分析三、滤波器设计实验3.1 滤波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3.2 滤波器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3 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设计比较3.4 滤波器的仿真和优化3.5 滤波器的性能测试和分析四、混频器设计实验4.1 混频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4.2 混频器电路的设计方案选择4.3 混频器性能的仿真和优化4.4 混频器的输出信号分析和波形观测4.5 混频器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五、功率放大器设计实验5.1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5.2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要求和参数选取5.3 功率放大器电路的优化和仿真5.4 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和效率的测试与分析5.5 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和稳定性分析总结:通过本次射频电路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频率响应分析、放大器设计、滤波器设计、混频器设计和功率放大器设计等关键主题。

我们掌握了相应的测量方法、设计步骤和特性分析技巧。

这些实验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射频电路的性能表现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我们未来的射频电路设计和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5号实训楼608 开课时间 2013 年10 月11 日实验报告2013 年 11 月13 日
输入,删除,修改数据
六、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建立数据库后,输入的练习数据记录。

七、数据处理及结果(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结论)
注1.每个实验项目一份实验报告。

2.实验报告第一页学生必须使用规定的实验报告纸书写,附页用实验报告附页纸或A4纸书写,字迹工整,曲线要画在坐标纸上,线路图要整齐、清楚(不得徒手画)。

3.实验教师必须对每份实验报告进行批改,用红笔指出实验报告中的错、漏之处,并给出评语、成绩,签全名、注明日期。

4.待实验课程结束以后,要求学生把实验报告整理好,交给实验指导教师,加上实验课学生考勤及成绩登记表(见附件2)、目录和学院统一的封面(见附件3)后,统一装订成册存档。

共页第页制表单位:设备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