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第三单元藏气法时

合集下载

原第一军医大 内经课件 第三单1元藏气法时之灵兰秘典论20150519

原第一军医大  内经课件  第三单1元藏气法时之灵兰秘典论20150519

临证举例:气化则能出焉
《素问· 灵兰秘典论》: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焉。”
病案举例:
前年曾治一女性患肾结石者,B超示 结石1cm左右大小,伴右肾有轻度积水。 前医迭用利尿排石汤数十剂,均不克如愿。 来诊时该右侧腰酸,右下腹略有酸胀感, 小溲尚通畅。尿常规(—)。 思《内经》有“气化则能出焉”之记 载,水之化者由气,结石之移行亦赖乎气。 肾气盛则气化行,水可流,石可移。
内 容 分 析
一、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采用类比法,说明各脏腑在 整体生命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1.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君主: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官:职能、职责、功能之意。 神明:指生命活动的总称

张介宾注:“心为一身之君主,禀灵虚而 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机,脏腑百骸,惟 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
复习思考题
1.背诵“心者,君主之官……不得相失也。” 2.如何理解心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十二官不得相失”、“主明则下安”的观点说明什 么问题。
教学参考书目: 1.王庆其主编.内经选读[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2.冯文林,伍海涛.内经精选[M]. 华夏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

膀胱 大肠
9.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传导之官:将水谷残渣继续向下传送。 变化出焉:将残渣中部分水分吸收(即“燥 化”)而形成粪便排出。
10.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决渎:疏通水道 ,决通沟渠。 三焦是最大一个腑,位于诸脏腑的 外围,有主持疏通水道的功能。
11.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 出矣
【原文】301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 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 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 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 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 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 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 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 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 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 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4.藏气法时

4.藏气法时

9、中正之官:胆正直刚毅,不偏不倚,故为中正之 中正之官:胆正直刚毅,不偏不倚, 胆禀刚果之气,故为中正之官, 官。《类经》说:“胆禀刚果之气,故为中正之官, 类经》 而决断所出。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 而决断所出。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 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10、膻中:其有二解,一谓胸中气海,一指心包络。 10、膻中:其有二解,一谓胸中气海,一指心包络。 这里作为十二官之一,当指心包络。 这里作为十二官之一,当指心包络。 膻中者, 11、臣使:《灵枢·胀论》:“膻中者,心主之宫 臣使: 灵枢·胀论》 城也。 贴近于心,故为心的臣使。 城也。”贴近于心,故为心的臣使。
[翻译 翻译] 翻译
黄帝问道: 黄帝问曰: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 黄帝问道:希望听你讲讲十二 藏之相使,贵贱何如? 个脏器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功能, 藏之相使,贵贱何如? 个脏器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功能, 有没有重要与次要的分别? 岐伯对曰: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 有没有重要与次要的分别?岐 请遂言之。心者, 伯回答说:你问得真详细呀! 也,请遂言之。心者, 伯回答说:你问得真详细呀! 请你让我尽量的告诉你。 君主之官也, 君主之官也,神明出 请你让我尽量的告诉你。心比 肺者,相傅之官, 如君主, 焉。肺者,相傅之官, 如君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皆 从之而。肺比如丞相, 治节出焉。肝者, 治节出焉。肝者,将 从之而。肺比如丞相,治理全 调节气血营卫。 军之官,谋虑出焉。 军之官,谋虑出焉。 身,调节气血营卫。肝好比智 勇的将军,运筹帏幄。 胆者,中正之官, 胆者,中正之官,决 勇的将军,运筹帏幄。胆性正 直而刚毅, 断出焉。膻中者, 断出焉。膻中者,臣 直而刚毅,具有正确的判断能 膻中象内臣, 使之官,喜乐出焉。 使之官,喜乐出焉。 力。膻中象内臣,负责传达君 主的喜乐意志。 主的喜乐意志。

3.1灵兰秘典

3.1灵兰秘典

5.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膻中 胸部两乳之间正中部位,宗气所聚之处。 经穴名,别名上气海,属任脉。 心包络。 心包络代君行令,主情志喜乐,犹如内臣。
6.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仓廪:“谷藏曰仓,米藏曰廪”,仓廪统指藏粮之所。 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合称“仓廪之官”。
7.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传导:将水谷残渣继续向下传送。 变化出焉:将残渣中部分水分吸收而形成粪便排出。
8.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受盛:盛,以器受物。受盛谓小肠接受经胃初步 消化过的食物的作用。
化物:泌别水谷精微与糟粕的作用。
张介宾:“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 而渗入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 故曰化物出焉。”
这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体现了 藏象学说的整体观。
“心为君主之官”
心藏神,而神有支配、驾驭形体的作用,故心居“君 主”之位,统帅诸脏腑及全身,《灵枢·邪客》亦谓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主宰、统领的作用,“主明 则下安”。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相使协 调,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无病。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藏气法时:语出《素问·藏气法时论》。
藏气:五脏之气。
法时:取法于四时。
《素问·藏气发时论》:“合人形以法四时五 行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五脏之气的生克制化 规律主要取法于天地四时五行,也就是说五脏的生 理活动与四时阴阳五行规律密切相关。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节选)
【篇 解】
小洲曰渚。”喻膀胱贮藏水液,可蓄可泄。
气化:此指以肾气(阳)对膀胱所藏津液的蒸化和升清降

第三单元-脏气法时-(1)

第三单元-脏气法时-(1)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藏气法时”,是指五脏之气的生理 活动顺应四时五行规律而变化。《内经》 藏象学说不仅从“象”来概括“藏”的本 质,而且从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中把握生 命的活动规律。“藏气法时”体现了藏象 学说的基本特点。
素问·灵兰秘典论301
灵兰,即灵台兰室之简称,相传是 古代帝王藏书之所。秘典,珍重之辞, 即秘藏之典籍。本文篇末有“藏灵兰之 室,以传宝焉”之语,以强调所论内容 的重要性,故篇名。
素问·六节藏象论302
(四)肝 罷极之本
• 罷同“疲”: 极,劳甚;罷极,疲易过度。《素问
吴注》:“动作劳甚,谓之罷极。肝主筋,筋主运动, 故为罷极之本。”
• 罷同“羆”:《素问直解》:“罷,作羆。肝者,将
军之官,如熊羆之任劳,故为羆极度之本。”羆,棕 熊;极,高大任力。
• 罷当为“能”通“耐”;极,疲困。李今庸:“本节
素问·灵兰秘典论301
一、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心 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神明出焉 主宰精神活动 统帅协调整体
《说文》:“心,人心。在身之中。象形。” 《明堂五脏论》:“心者,纤也……无事不贯
心。”
素问·灵兰秘典论301
一、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肺 相傅之官—位高近君,辅佐君主 治节出焉 主呼吸,调节气机 朝百脉,助心行血 主行水,通调水道 肺,从肉从市,会意字。市,通“芾”, 草木小而茂密的样子。 《明堂五脏论》:“肺者,傍也”
素问·节藏象论302
(二)肺
• 气之本—主气司呼吸 • 魄之处—附形之灵,舍于肺气 • 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 阳中之少阴 生理:以降为顺;喜润恶燥
通于秋气(金) 病理:肺失宣降;易感燥邪
素问·六节藏象论302
(二)肺 魄:人体本能的感觉和动作。张介宾: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素问· 灵兰秘典论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 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 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 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 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 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 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 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 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原文】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 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 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 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 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 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 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 藏,取决于胆也。
1.“藏象”的含义
【原文】

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 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 谷不得久藏。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 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 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 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 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 也。
“此受五藏浊气”


①浊气,指水谷精微,相对自然界清气而言 较浊故称浊气。“此受五脏浊气”即传化之 腑必须接受五脏所藏精气的充养,才能发挥 其正常的传化水谷的功能。 ②浊气,指五脏代谢后的废物。“此受五脏 浊气”,即五脏将精微物质经过代谢所产生 的浊物,必须传之于传化之腑,由此排出体 外。
和胃止呕
攻下通便
六腑 以通为用 以降为顺
清泻三焦 疏利膀胱 顺气利肠 通腑逐瘀
举例:



症状:少腹胀满,大便色黑,小便自利, 谵语烦渴,夜间发热,闭经腹痛,脉沉 迟有力。 辩证:痰热互结,血蓄下焦证 治则:通腑逐瘀 治疗:桃核承气汤

内经课件--第三单1元藏气法时之灵兰秘典论20150519

内经课件--第三单1元藏气法时之灵兰秘典论20150519
(节选)


灵兰:灵台、兰室相传是古代帝王藏书之所。
秘典:珍重之辞,即秘藏之典籍。
本篇讨论十二脏腑的功能、地位及相 互关系,内容至关重要,值得珍藏秘传, 故篇名“灵兰秘典”。
目的要求
1.掌握十二官的主要功能及其相使 关系;
2.理解心为五脏六腑之主的理论; 3.理解藏象学说的整体观念。
【原文】301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 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 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 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 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 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 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 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 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 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 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单元题解]
脏气:人体五脏之气。 法:效法、象法、取法。 时:即春、夏、秋、冬四时。
取法 四时
《素问·藏气法时论》“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 而治”,是本单元的中心论点,意即人身五脏 之气皆象法于四时五行,医生临床应充分考虑 这一联系而施以合适的治法。
素问·灵兰秘典论
【医案举隅】
案例1
一青年学生病小便频数而不利,余无他苦。高体三 先生诊之,曰:两尺脉无力,肾阳不足,气化不及 州都所致,金匮肾气丸主之。
易丸为汤,六剂而痊。
案例2:
李念山以谪官(zhéguān )郁怒之余,又当盛 夏,小便不通,气高而喘,以自知医,服胃苓汤 (燥湿,和中利水 )四帖,不效。

黄帝内经题库-藏器法时-题目

黄帝内经题库-藏器法时-题目

《内经选读》平时练测题第三单元藏气法时一、填空题1、《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之官,出焉。

”2、《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之官,藏焉,则能出矣。

”3、《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之本,之变也;其华在,其充在。

”4、《素问·五藏别论》曰:所谓五藏者,藏也,故。

六府者,传,故也。

5、《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淫气于。

”6、《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归心,淫精于。

脉气流经,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

”7、《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四布,五经并行。

”8、《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阳者,天气也,主。

阴着,地气这,主。

故阳道,阴道。

”9、《素问·太阴阳明论》曰:“故伤于风者,先受之;伤于湿者,先受之。

”10、《素问·太阴阳明论》曰:“故犯贼风虚邪者,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受之。

”11、《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四肢不得禀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12、《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者土也,治,常长四藏,各寄治,不得也。

”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3、《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的生理功能是(C)A.生之本,神之变也B为五脏六腑之大主C君主之官,神明出焉D主身之血脉14、《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膻中是指(A)A.心包络B.上气海部位C.气血之海D.仓廪之官15、《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脾胃是(D)A.经脉之海B.受盛之官C.气血之海D.仓廪之官16、《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中“变化”是指(D)A.水谷变化为精气B.糟粕变化为成形C.消化食物D.食化而变粪17、《素问·灵兰秘典》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中“化物”应解释为(C)A.对水谷精微的吸收B.化生水谷之精气C.将食物分别清浊D.化生营气18.《素问·灵兰秘典》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其中“神明”的意思(D)A.阴阳不测之谓神B.人体的生命活动C.脏腑的功能活动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19、《素问·灵兰秘典》所言“相傅之官”是指(B)A.心B.肺C.肝D.肾20.《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十二脏腑的功能取决于(B)A.肝B.胆C.肾D.心21、《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人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C)A.阴精之本B.先天之本C.封藏之本D.阳气之本22、《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罢极之本是(B)A.心B.肝C.肺D.肾23、据校正《素问·六节藏象论》原文,肾是(D)A.阳中之太阴B.阴中之少阴C.阳中之少阴D.阴中之太阴24.《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以生气血的脏是(B)A.心B.肝C.肺D.肾25.《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属于至阴之类的脏腑是(B)A.肾大肠小肠膀胱B.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C.脾肾大肠小肠膀胱D.肺脾肾三焦26、《素问·五藏别论》指出,齐恒之腑是(B)A.脑髓骨筋肉脉B.脑髓骨脉胆女子胞C.脑髓脉骨胆胃D.胆筋髓脑脉骨27、据《素问·五藏别论》的论述,下列不属于传化之府的是(B)A.胃B.胆C.三焦膀胱D.大肠小肠28、《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留于四藏之四藏是(B)A.心肺肝脾B.心肝脾肾C.脾肺肝肾D.心肺脾肾29、《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之浊气是指(D)A.饮食水谷B.津液C.水谷之悍气D.谷食之气中的浓稠部分30、据《素问·经脉别论》所述,直接参与水液代谢的脏器是(A)A.肺脾胃膀胱B.心肺脾胃三焦C.脾胃肝肺D.脾胃肝肾膀胱31、《素问·经脉别论》所述毛脉合精,行气于府之“府”是指(A)A.血脉B.神明之府C.六腑D.胸中之府32、《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的含义是(D)A.皮毛与脉中精气相合B.脉中精气滋养皮毛C.皮毛开合正常,脉中精气不泄D.气血相合33、《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四肢不用的病理是(B)A.风寒湿邪气痹阻经脉B.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C.阳气偏阻D.阳气虚衰34、《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伤于风者(A)A.上先受之B.下先受之C.脏先受之D.腑先受之35、《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言“脾不主时”是指脾()A.无时可主B.主长夏而不主春夏秋冬C.主四时而不主长夏D.不单独主一时令36、《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脉“贯胃属脾络嗌”,其中嗌是指()A.鼻孔B.口唇C.咽喉D.幽门(二)多选题37、《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邪气“入六腑”,可出现的症状是()A.身热B.腹部胀满C.不、时卧D.喘呼E.肠辟38、《素问·五脏别论》指出,五脏的功能特点是()A.泄而不藏B.藏精气而不泄C.泄中有藏D.满而不能实E.实而不能满39、《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肝()A.其华在面B.其充在骨C.其充在筋D.其充在血脉E.其华在爪40、《素问·五脏别论》论述,属于传化之府的是()A.大肠B.小肠C.胃、D.三焦E.膀胱42、根据《素问·五脏别论》所诉,与津液代谢有关的脏腑是()A.新B.脾C.膀胱D.胃E.肺三、名词解释43.十二藏之相使44.神明45.相傅之官46. 将军之官47.中正之官48.膻中49.化物50.作强之官51.决渎之官52.州都之官53.使道54.罢极之本55.唇四白56.至阴57.女子胞58.藏于阴而象于地59.藏而不泄60.泄而不藏61.五脏浊气62.传化之府63.魄门64.满而不能实65.实而不能满66.食气67.淫气于筋68.浊气归心69.肺朝百脉70.毛脉合精71.行气于府72.府精神明,留于四藏73.遊溢精气74.合于四时五脏阴阳75.阴阳异味76.阳道实阴道虚77.不时卧78.瞋满79.喉主天气,咽主地气80.阳受风气阴受湿气81.四支不用82.津液83.脾不主时四、用原文回答84.《素问·灵兰秘典论》是如何论述十二藏的主要生理功能的85.心之藏如何,ongoing《素问·六节藏象论》原文回答86.《素问·五脏别论》指出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是什么87.《素问·经脉别论》是怎样论述谷食入胃后气精气输布的过程的?88.《素问·经脉别论》是怎么论述水液代谢过程的89.《素问·太阴阳明论》对病邪与脏腑发病的关系是怎样论述的90.《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风邪、湿邪的致病特点如何91.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素问·太阴阳明论》原文回答92.脾不主时,何也?《素问·太阴阳明论》原文回答五、简答题93.《素问·灵丹秘典论》认为包养生命的关键是什么94.《素问·灵丹秘典论》认为十二藏之关系如何95.简述《素问·灵丹秘典论》肺主治节的含义96.如何理解《素问·灵丹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97.何谓藏象98.何谓脏象学说?脏象学说的特点是什么?99.如何理解《素问·六节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100.《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肝为“罢极之本”的含义是什么101.《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诉人体以五脏为本的内容是什么102.何谓奇恒之府103.根据《素问·经脉别论》,简述肺在谷食精气输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04.何如理解《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藏者,常著胃之上精也”?105.《素问·灵兰秘典论》为什么说心为诸藏之主宰106.你对《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而能出”107.《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藏象学说的内容是什么108.《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脏象学说的内容有何临床意义109.《素问·五脏别论》将脏腑分为哪几类?其功能特点各是什么?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110.《素问·五脏别论》为什么说:魄门亦为五脏使?有何临床意义111.为什么说《素问·五脏别论》所述的脏腑藏泄功能既不是对立的,又不是绝对的?112.根据《素问·经脉别论》,常识论述谷食精气输布过程113.试述《素问·太阴阳明论》“阳道实阴道虚”理论的临床意义114.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试论述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115.如何理解《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不主时”理论以及临床意义。

内经选读-藏气法时(精选试题)

内经选读-藏气法时(精选试题)

内经选读-藏气法时1、藏象2、相使3、神明4、中正之官5、膻中6、化物7、作强8、伎巧9、决渎10、州都11、使道12、主蛰13、方士14、唇四白15、至阴16、女子胞17、奇恒之府18、传化之府19、肺朝百脉20、毛脉合精21、府精神明22、遊溢精气23、四支不用24、脾不主时25、肠澼26、《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谋虑出焉B.伎巧出焉C.神明出焉D.喜乐出焉E.治节出焉27、《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气化则能出矣”的“气化”主要由何脏腑施行()A.三焦B.脾C.肝D.肾E.命门28、《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膻中指的是()A.虚里B.心包络C.穴位D.气海E.心29、《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膻中的主要功能有()A.产生七情B.聚藏精气C.代君行令D.辅助血行E.以上都是30、《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的“化物”应该解释为()A.对水谷消化吸收B.分清泌浊C.化生水谷精气D.化生营气E.以上均不是31、据《素问•六节藏象论》的论述,十一脏的功能取决于()A.肝B.心C.胆D.脾E.肾32、《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A.阴精之本B.封藏之本C.阳气之本D.先天之本E.罢极之本33、《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心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是()A.生命的根本B.主思维活动C.主推动血在脉中运行D.主面之华色E.以上均不是34、《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华”中,肾其华在()A.毛B.骨C.筋D.血E.发35、《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华”中,心其华在()A.面B.骨C.筋D.血E.发36、《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充”中,肺其充在()A.毛B.皮C.筋D.血E.发37、《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具有生血功能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E.肾38、《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肺通于()A.秋气B.夏气C.冬气D.春气E.土气39、《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述的仓廪之官是指()A.肝B.心C.脾胃D.肺E.肾40、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功能是()A.藏精气而不泻也B.泻而不藏C.传化物而不藏D.实而不能满E.以上均不是41、据《素问•五藏别论》六腑的功能是()A.藏精气而不泻也B.泻而不藏C.传化物而不藏D.满而不能实E.以上均不是42、据《素问•五藏别论》,传化之府中不包含()A.三焦B.胆C.肠D.胃E.膀胱43、据《素问•五藏别论》,为“五藏使”的是()A.脉B.脑C.髓D.魄门E.女子胞44、据《素问•五藏别论》,水谷入口,则()A.肠实而胃虚B.胃实而肠虚C.肠胃俱实D.肠胃俱虚E.以上均不是45、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A.面B.发C.气口D.目E.七窍46、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伤阳的邪气为()A.饮食不节B.起居不时C.贼风虚邪D.情志不节E.跌仆损伤47、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A.泄泻B.四肢不用C.水肿D.饥不受食E.腹痛48、《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A.脾主长夏B.脾主四时C.脾不主时D.脾主四时末十八日E.以上均不是4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为胃行其津液”,其中“津液”是()A.水液B.尿液C.水湿D.水谷精微E.汗液50、《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伤于风者”()A.下先受之B.上先受之C.脏先受之D.腑先受之E.表先受之51、《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脾者,土也,治()”A.东方B.西方C.北方D.中央E.南方52、《素问•五藏生成》曰:“肝受血而能()”A.视B.步C.握D.摄E.行53、《素问•五藏生成》曰:“指受血而能()”A.视B.步C.握D.摄E.行54、《灵枢•脉度》指出肺和则()A.呼吸微徐B.鼻能知香臭C.口能知五谷D.通调水道E.气血相合55、《灵枢•脉度》指出心和则()A.呼吸微徐B.鼻能知香臭C.舌能知五味D.通调水道E.气血相合56、据《灵枢•脉度》,五脏不和则()A.七窍不通B.留为痈C.耳不闻五音D.舌不知五味E.目不辨五色57、据《灵枢•脉度》,六腑不和则()A.七窍不通B.留为痈C.耳不闻五音D.舌不知五味E.目不辨五色58、据《灵枢•邪客》所述,“五藏六府之大主”的藏是()A.心B.肝C.脾D.肺E.肾59、《素问•灵兰秘典论》中“仓廪之官”是指()A.大肠B.小肠C.胃D.脾E.三焦60、《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的心的生理功能是()A.生之本B.通于夏气C.其充在血脉D.通于冬气E.其充在筋61、《素问•六节藏象论》主要论述了()A.人体以五脏为本B.五脏与五华的关系C.五脏与精神活动的关系D.五脏与五体的关系E.五脏与四时的关系62、据《素问•五藏别论》,奇恒之府的特征是()A.与五脏相表里B.贮藏精气C.传化水谷D.形态中空E.形态中满63、据《素问•五藏别论》,奇恒之府包括()A.女子胞B.脉C.骨D.脑髓E.胆64、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是()A.藏精气而不泻B.传化物而不藏C.泻而不藏D.满而不能实E.实而不能满65、据《素问•五藏别论》,传化之府包括()A.胃B.大肠、小肠C.膀胱D.三焦E.胆66、《素问•五藏别论》所说:“魄门亦为五藏使”说明肛门的启闭要依赖于()A.心神的主宰B.肝气的条达C.脾气的升提D.肺气的宣降E.肾气的固摄67、《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有()A.输精于皮毛B.散精于肝C.行气于府D.浊气归心E.留于四脏68、《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有()A.脾气散精,上归于肺B.毛脉合精C.水精四布,五经并行D.通调水道,下输膀胱E.游溢精气,上输于脾69、据《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阳道实,阴道虚”,其中伤阴的邪气为()A.贼风虚邪B.食饮不节C.起居不时D.情志不节E.劳逸失常70、据《素问•太阴阳明论》,邪气入六腑的表现为()A.身热B.谵语C.不时卧D.喘呼E.便秘71、据《素问•太阴阳明论》,邪气入五脏的表现为()A.身热B.谵语C.满闭塞D.飧泄E.久为肠澼72、据《素问•太阴阳明论》,关于脾胃的观点有()A.脾胃为仓廪之官B.脾者属土C.脾不独主时D.脾主四肢E.脾治中央73、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胃的生理组织结构关系是()A.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B.脾胃与四时阴阳“更虚更实,更逆更从”C.脾与胃以膜相联D.足太阴脾脉“贯胃属脾络嗌”E.脾为胃行其津液74、如何理解“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75、如何理解“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76、如何理解“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77、如何理解“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78、如何理解“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79、如何理解“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80、如何理解“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81、如何理解“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82、如何理解“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83、如何理解“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84、如何理解“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85、结合《素问•灵兰秘典论》,阐述“心为诸藏之主宰”的观点?86、何谓藏象学说?其内容包括哪些内容?87、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分述五脏的主要功能及与形体组织、精神活动、四时阴阳的关系如何?88、如何理解《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

第三单元藏气法时

第三单元藏气法时

• ③张景岳强调胆的功能较特殊、重要。 • “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恒
之腑,所以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藏皆取乎此也。”
• ④森立之:提示胆汁的妙用 • “藏府皆得胆汁之分配而为刺击生动之质,故十一藏
取决于胆也,此一句中,含苞胆汁许多之妙用在于 此。”
• ⑤排版引起字误 • 直排版:十一为“土”,故为 “土” 字之误。
• 外: 五脏与天地、四时阴阳相通应
• 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观
第三单元 藏 气 法 时
六節藏象論
题解
• 六节,六六之节,六十日为一个甲子,六六三 百六十日为一岁,前一半原文讨论了一岁之中 运气问题,故曰六节。
•藏象,藏,藏也,藏于体内的脏腑;象,形象, 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后 半部分论述到藏象问题。 •故全文名为“六节藏象论”。
分析
• 1、关于藏象学说
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肝为疲 劳之根本。
•②丹波元坚:罷極,当作四极。
•③李今庸:罷,疑“能”字之误。 • “能”——耐。 极,疲劳。耐疲劳。 •④ 罷: 罴,母熊,力大勇猛。
4、 凡十一臓取決於膽也
①于鬯:“一”字,衍文。
②李东垣:强调胆气升对全身脏腑的重要意义。
“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 则余脏从之”。“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 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
• ⑥对“取决”的理解不同:

古时“取”不与“决”合用。

取决断于胆。

作双音联词理解。×
• 小结: • 1、提出以五藏为中心的藏象学说
• 心 生之本 • 肺 气之本 • 肾 封藏之本 • 肝 罷極之本 • 脾 仓廪之本

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2)原文

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2)原文

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2)原文藏气法时论(2) 肺脏有病,愈于冬季;若冬季不愈,到夏季病就加重;如果在夏季不死,至长夏时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秋季病就好转.肺有病应禁忌寒冷饮食及穿得太单薄.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

肺有病的人,愈于壬癸日;如果在壬癸日不愈,到丙丁日病就加重;如果在丙丁日不死,到戊己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的状态,到了庚辛日,病即好转.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

肺有病的人,傍晚的时候精神爽慧,到中午时病就加重,到半夜时便安静了.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肺气欲收敛,宜食酸味以收敛,需要补的,用酸味补肺,需要泻的,用辛味泻肺.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火矣)热食,温炙衣。

肾脏有病,愈于春季,若至春季不愈,到长夏时病就加重;如果在长夏不死,到秋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的状态,到冬季病即好转.肾病禁忌食焠火热食和穿经火烘烤过的衣服.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

肾有病的人,愈于甲乙日,如果在甲乙日不愈,到戊己日病就加重;如果在戊己日不死,到庚幸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壬癸日病即好转.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肾有病的人,在半夜的时候精神爽慧,在一日当中辰、戌、丑、未四个时辰病情加重,在傍晚时便安静下来了.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肾主闭藏,其气欲坚,需要补的,宜急食苦味以坚之,用苦味补之,需要泻的,用咸味泻之.夫邪气之客于身也。

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凡是邪气侵袭人体,都是以胜相加,病至其所生之时而愈,至其所不胜之时而甚,至其所生之时而病情稳定不变,至其自旺之时病情好转.但必须先明确五脏之平脉,然后始能推测疾病的轻重时间及死生的日期.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素问·藏气法时论原文

素问·藏气法时论原文

素问·藏气法时论原文素问·藏气法时论原文原文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

其日甲乙。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

其日丙丁。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

其日戊己。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

其日庚辛。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

其日壬癸。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

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

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

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

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

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㶼热食、温炙衣。

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

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内经选读》藏气法时

《内经选读》藏气法时

《内经选读》藏气法时“藏气法时”,是指五脏之气的生理活动与四时五行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

《素问· 藏气法时论》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内经》藏象学说不仅从“象”来概括“藏”的本质,而且从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中把握生命的活动规律。

“藏气法时”体现了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本单元讨论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它们相互之间及其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还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论述了脏腑随着外在环境和四时阴阳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规律。

二、原文导读【原文】 301【题解】灵室,兰台,皇帝藏书的地方;秘,秘密;典,典籍。

本篇主要讲是二脏之间的关系及心的君主作用,是内经中讲述脏象学说的经典之作,为显示其重要性,名之为灵兰秘典。

【提示】论述了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

【校注】( l)十二藏:张介宾注:“藏,藏也。

六藏(包括心包络)、六府,总为十二。

分言之,则阳为府,阴为藏。

合言之,则皆可称藏,犹言库藏之藏,所以藏物者。

”( 2 )相使:互相使用的意思。

指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关系。

( 3 )膻中:其有二解,一谓胸中气海,一指心包络。

这里指心包络。

( 4)作强:指精力充沛,强于所用,偏指体力。

唐容川说:“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所以能作强,而才力过人也。

”( 5 )伎巧:指人的智巧能力。

决读:疏通水道的意思。

决,通也;读,水道也。

张介宾注:“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脱;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读之官。

”( 6 )使道:指十二脏腑相互联系的通道。

【分析】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心藏神,主人体精神思维活动而协调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为“君主之官”。

肺主气,助心调畅全身气血和气机升降,为“相傅之官”。

肝犹如将军,智勇兼备,主深谋远虑,为“将军之官”。

胆主决定判断,肝胆相使,才能正确处理事物,为“中正之官”。

藏气法时论(阴阳)

藏气法时论(阴阳)

根据四时阴阳五行变化规律, 1.根据四时阴阳五行变化规律,阐 述人体五脏的生理,五脏病“ 述人体五脏的生理,五脏病“愈”、 “甚”、“持”、“起”的时日以 及运用药食五味等调治的原则。 及运用药食五味等调治的原则。 2.列举五脏虚实的一般症状及针 刺治疗原则, 刺治疗原则,为脏腑辨证体系的建 立提供依据。 本内容没有选) 立提供依据。(本内容没有选)
题解及提要] [题解及提要] 脏气,五脏之气。法时, 脏气,五脏之气。法时,即取法 四时。 四时 。 本篇论五脏之气的生理及其 病证的传变、预后、 病证的传变 、 预后 、 治法与药食五 味所宜等, 味所宜等 , 皆取法于四时五行的演 变规律。 正如马莳所说: 变规律 。 正如马莳所说 : “ 五脏之 必应天时, 而人之治脏气者, 气 , 必应天时 , 而人之治脏气者 , 当法天时,故名篇。 当法天时,故名篇。”
3.脾病 . (1)脾病愈、甚、持、起时间 )脾病愈、
脾病 愈(慧) 不愈 甚 不死 持(静) 起 年 秋 秋 春 春 夏 长夏 时日 庚辛 庚辛 甲乙 甲乙 丙丁 戊己 时段 日昳 日出 下晡
(2)脾病调治 )
1、脾欲缓,禁温(冷)食饱食、湿地濡衣。 、脾欲缓,禁温 冷 食饱食 湿地濡衣。 食饱食、 2、用苦写之 苦能泄 ,甘补之 甘能缓 苦能泄) 甘补之(甘能缓 甘能缓)。 、用苦写之(苦能泄
5.肾病 . 肾病愈、 (1 )肾病愈、甚、持、起时间
肾病 愈(慧) 不愈 甚 不死 持(静) 起 年 春 春 长夏 长夏 秋 冬 时日 甲乙 甲乙 戊己 戊己 庚辛 壬癸 时段 夜半 四季 下晡
(2) 肾病调治
1、欲坚(主闭藏宜充实 ,禁犯热食、温炙衣。 、欲坚 主闭藏宜充实 禁犯热食、温炙衣。 主闭藏宜充实), 2、用苦补之 苦能坚 ,咸写之 咸能软、能下 。 苦能坚), 咸能软、 、用苦补之(苦能坚 咸写之(咸能软 能下)。

内经 藏气法时301 302

内经   藏气法时301   302

(4)“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 肝是耐受疲劳的根本,为藏魂之所。 • 肝藏血,血养筋,筋连属关节而主司运动,肝血 充盈,筋膜濡润,运动灵活,能够耐受疲劳,所 以说肝为罢极之本。 • 肝为藏魂之处,魂是在神的支配下的无意识的精 神活动或动作,以肝血为物质基础,肝血充盈, 则魂有所舍,夜寐安和。
素问 · 藏气法时
素问·灵兰秘典论
灵兰:“灵台兰室”之简称。相传为黄帝藏书之所。 秘典:秘藏的典籍。 本篇作者认为篇中内容至关重要,必须把它 作为值得秘藏于灵台兰室的典籍,如文中所说 “而藏之灵兰之室,以传保焉”,故篇名为“灵 兰秘典论”。
•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 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 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 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 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 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 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 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 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 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 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 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 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 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 之! 1 相使:相互为用、相互协调。 2 贵贱:即主从。 3 使道:指十二藏相互联系的通道。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决渎:疏通水道的意思。决,通。渎,水道。 张介宾注:‘‘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 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 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 16、州都:指水液汇聚的地方。膀胱为津液所聚 之处,故称州都之官。 17、气化:此指肾气(阳)对膀胱所藏津液的蒸化 和升清降浊功能,包括津液的升腾、输布和尿液 的形成、排泄。 18、殁世不殆:即终身没有危险。殁,通没。殁 世,终身之意。殆,危险。 19、使道:指十二藏相互联系的通道。
[分析]
1. 本段经文以古代官制作比喻,形象地
论述了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2. 阐明了十二脏腑相互之间的关系 3. 强调了心为五脏六腑的主宰
1、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心藏神,主人体精神思维活动而协调各脏腑的 生理功能,为“君主之官”。 肺主气,助心调畅全身气血和气机升降,为 “相傅之官”。 肝犹如将军,智勇兼备,主深谋远虑,为“将 军之官”。 胆主决定判断,肝胆相使,才能正确处理事物, 为“中正之官”。 膻中为心包络,犹如内臣,代君行令,主情志 喜乐,为“臣使之官”。
2、十二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十二脏腑的功能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 既分工又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维持人体 的生理功能活动。 故原文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 体现了藏象学说的整体观。
3、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
原文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 也,……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 之。” 文中以心为君主及与诸官主次的关系,强调 了心为诸藏主宰的观点。 因为心主神明,能调节机体各个脏腑的功能 活动,也调节机体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协调, 使人健康长寿。 若心的功能失常,人体脏腑之间的“相使” 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神志和气血失常, 以致全身功能失调而发病,影响人体健康。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藏气法时,语出于《素问· 藏气法时论篇第 二十二》。其有:“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 而治”。 藏气法时,指五脏之气的生理活动与四时 五行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 《内经》中的藏象学说,从象来概括藏, 从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把握生命的活动 规律。 藏气法时,体现了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学习要求]
掌握十二脏腑的功能特点 掌握十二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及心的主导作用 背诵原文
[原文] 301 一级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 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 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 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 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 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 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 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 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 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 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 戒之戒之!
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 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 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 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 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 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 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 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 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广义,泛指居于体内的诸多内脏, 包括五脏六腑。 狭义,专指五脏。

①指内脏活动表现于外的生理或病理现象 ②指形象,即内脏的解剖状态 ③指脏所通应的自然之象 二者的关系是 “以藏定象”,“从象测藏”
[学习要点]
掌握藏象的概念 掌握五脏的性能及与四时的通应关系 掌握五脏与五体、五华的关系
[原文] 302 一级
脾胃能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为“仓 廪之官”。 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功能,为“传导之官”。 小肠具有将胃消化的食物分清别浊的功能,为 “受盛之官”。 肾藏精充脑养骨,使人运动强劲,动作精巧, 神强聪慧,为“作强之官”。 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为“决 渎之官”。 膀胱能贮藏全身升清降浊后的津液,在肾的气 化作用下,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为“州都之 官”。
[主要内容]
讨论了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生理功 能特点 论述了五脏六腑之间及其与其他组织器 官之间的关系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论述了脏腑随 自然环境和四时阴阳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的规律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篇解]
灵兰,“灵台兰室”之简称。相传为 黄帝藏书之所。 秘典,重要珍秘的经典书籍。 本篇论述内容至关重要,作者认为必 须把它视为值得秘藏于灵台兰室以保传下 去的典籍,如文中所说“藏灵兰之室以传 保焉”,故篇名为“灵兰秘典论” 。
[注释] 1、十二藏:即指十二脏腑而言。张介宾注: “藏,藏也。六藏(包括心包络),六府,总为 十二。分言之则阳为府,阴为藏。合言之,则 皆可称藏,犹言库藏之藏,所以藏物者。” 2、相使:互相使用的意思。指脏腑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为用的关系。 3、贵贱:比喻十二脏腑功能不同,有主要、次 要之分。
4、神明:是指心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5、相傅:指辅助君主治理国家大事的宰相、相 国。 6、治节:治理调节。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 营卫、治理诸脏的功能。 7、将军之官:肝属风木,性动而急,如将军之 勇。 8、中正之官:胆正直刚毅,不偏不倚,故为中 正之官。 9、膻中:其有二解,一谓胸中气海,一指心包 络。这里指心包络。
10、仓廪:指贮藏粮食的仓库。《礼记· 月令》 曰:“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11、受盛:指接受容纳之意。盛,以器受物。 12、化物:指小肠将饮食物分清别浊,变化物质 的功能。 13、作强:指精力充沛,动作强劲,偏指体力。 唐容川说:“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 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所以能作强,而才力过 人也。” 14、伎巧:指人的智慧技巧能力,即智能。伎, 同技。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素问·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篇解]
六节,古人以甲子纪天度,甲子一周为一 节(六十日),六个甲子为一年,故曰 “六六之节,以成一岁”。简称“六节”。 藏,有广义、狭义之分。 象,表现、形象、征象。 本篇首先讨论了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