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九年级化学全册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沪教版
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九年级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设计 苏教版
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九年级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师准备:酒精、水、棉花球、蜡烛、木条、煤酒精灯、玻璃杯、烧杯、红磷、白磷、双氧水、二氧化锰、铁片、长颈漏斗、锥形瓶、导管。
学生准备:布置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燃烧事例,初步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活动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师]:展示图片。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烧水、煮饭、取暖、火力发电、发射火箭等等都与燃烧有关,燃烧为人类带来光明,为我们提供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能量。
但燃烧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火灾、森林大火、爆炸等事例不胜枚举,给人让学生感知熟悉的对象,激起学习的兴趣,问题激疑,导入新课。
类造成严重损失甚至灾难。
因此,人类必须了解物质为什么会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我们能根据物质燃烧条件控制燃烧,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吗?[生]:静听感受思考二:资料分析:燃烧的条件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师]:请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并与同学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对火的利用是人类支配自然力的伟大开端。
据考证人类很早就学会钻木取火,即把两根山麻木相互摩擦,产生的碎木屑达到一定温度产生的火星点燃木板旁易燃的干草或木屑粉,燃起火焰。
传说有一年,黄帝带着臣民外出,忽然遇到暴雨,山洪爆发,人们被困在山洞中,又冷又饿,但所带的木柴全被雨淋湿,无法钻木取火做饭,苦不堪言。
偶然之间,一大臣发现岩块之间用力碰击,也会产生很多火星,但怎样产生火星呢?有人尝试把棉花絮放在石头下面再击石,果然取火成功,此方法即为“击石取火”。
古人类取火方法还有“阳燧”取火、火链等,在现代这些方法也是人们野外生存所必备的。
思考:1、钻木取火为什么要两根木头相互摩擦?2、钻木取火点燃的是什么?钻石能取火吗?3、为什么有了棉花絮后才能成功地击石取火?4、黄帝命人钻木取火为什么无法取得成功?结合资料查阅,与同学讨论,总结分析燃烧的条件。
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 4.1.2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新版)沪教版
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 4.1.2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新版)沪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燃烧,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教材通过讲解燃烧的原理,使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过程,并认识燃烧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性质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但对于燃烧的条件和过程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加深对燃烧现象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燃烧的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能运用燃烧的原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
2.难点:燃烧过程的微观解释,燃烧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铁丝、氧气等。
2.教学多媒体:燃烧的演示视频,燃烧现象的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酒精灯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燃烧的现象,提出问题:“什么是燃烧?燃烧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讲解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木炭燃烧等。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燃烧的特点,进一步理解燃烧的定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燃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燃料的燃烧、灭火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燃烧的概念、条件和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二课时)教学案-江苏省句容市2021届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时:第二课时班级:姓名:教学要求:1.认识燃烧、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不完全燃烧的危害。
2.了解:爆炸形成的条件,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3.了解: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发生爆炸的条件。
了解爆炸极限的概念。
教学重点: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教学难点:爆炸原理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一、课前预习:1.任何、,与空气接触充分,与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2.写出以下几种消防安全标志的意义:A B C DA. B. C D.3.在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在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4、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是:吸入体内的CO跟血液里的,使,会导致人体缺氧。
二、教学过程(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主要到家里的燃气灶使用时,有时火是淡蓝色的,有时的火苗发红,而且有大量黑烟冒出,为什么会这样呢?(阅读课本P94-95)碳在氧气充足时,发生,表达式碳在氧气不足时,发生,表达式平时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引起的。
【归纳总结】1.完全燃烧的特点:不完全燃烧特点:2.一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1)2)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3.含碳、氢元素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时,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微小的等物质。
(四)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实验讨论】粉尘爆炸的实验(思考交流):(1)吹入空气的目的是(2)该实验如果不用盖子盖住,会不会爆炸?为什么?(思考讨论):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爆炸是不是都是化学变化呢?请你举例说明(讨论):是不是在有限空间内点燃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就一定会发生爆炸?请你观察下面一组数据及试验现象:(交流归纳):混合气体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引燃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范围称之为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
【教师总结】:在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以免。
(教师介绍):易燃物的保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燃烧第2课时导学案
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二课时)一、目标定向1、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2、能正确认识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爆炸现象发生的原因。
二、个体自学(阅读教材、思考问题)1、,就会引起爆炸。
、、都是依据这一原理。
2、、、等场所,应杜绝一切火种,防止发生爆炸。
3、灭火的三个原理(1);(2);(3)。
4、身处火灾现场的自我救护,如,,打电话报警等。
5、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取什么方法灭火?①炒菜锅中食油起火②农村田埂中,稻草堆起火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三、同伴互导1、小组内相互交流基础知识的对错。
2、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基础学习的成果。
四、教师解难1、发生森林火灾时,顺风跑还是逆风跑?2、房间里发生火灾时能不能立即打开门窗?为什么?3、煤矿为了防止发生瓦斯爆炸常采取哪些措施?五、练习检测1.点燃下列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①N2和O2;②H2和空气;③煤气和空气;④面粉尘和空气;⑤CO和H2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2.为了保证旅客安全,交通部门规定: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腐蚀品和危险品等进站上车。
下列物品中,能携带上车的是()A.汽油 B.鞭炮 C.酒精 D.合成洗衣粉3.欲使燃着的酒精灯熄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只要使酒精灯隔绝空气B.只要把温度减低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C.必须使酒精灯隔绝空气并且降温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D.使酒精灯隔绝空气或者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4.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
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沿通道扩散浓烟5.面粉厂、汽车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是()六、补充学习1.为防止伤害性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存放易燃、易爆物的仓库,严禁穿化纤衣服入内B.防止易燃品着火后发生爆炸,储存与运输时一定不可密封C.工厂擦机器的油抹布,不可长期堆放,要及时处理D.煤气泄露,切不可开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的开关,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2.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实验时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C.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可用水浇灭D.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3.以下几种消防安全标志中,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填序号,下同),禁止吸烟的是。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化学九年级上册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3、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增强防火、灭火意识。
教学重点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的原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
二、实验准备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火柴、酒精灯、大烧杯、橡皮塞、集气瓶、烧瓶、白磷、红磷、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蜡烛、打火机等。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
而且在前面学习中对于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和燃烧条件己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另外,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学生对于消防、灭火知识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所以,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四、教学过程【导入】说到火,我们就会想到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
给学生观看燃烧与火灾的视频,让学生谈观看后感受。
教师: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燃烧是一把威力巨大的双刃剑,燃烧造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所以认识燃烧是怎样发生的以及怎样防火和灭火,显得非常重要。
【授新课】板书:一、燃烧的条件问题:你能让下列物质燃烧起来吗?纸张、木炭、泥沙、酒精、水、煤炭、石子、玻璃、蜡烛这个问题的答案说明燃烧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一般学生都能回答出来)老师问:可燃物在什么条件才可以燃烧?学生回答可能会五花八门:温度?氧气? 老师不正面给出答数案,故意留下悬念,用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一)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先让学生回忆红磷燃烧的现象,特意强调产生大量白烟,为下面观察实验现象有记忆,同时拿出白磷,对比红磷和白磷的保存方法,介绍白磷极易燃烧,讲解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强调关键词“最低温度”。
2. 改进实验:先把一小块白磷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不燃烧,学生可能回答没温度?没氧气?再把一小块白磷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不燃烧,学生多数都知道没氧气,这时用集气瓶对准冷水中的白磷扣住,观察现象还不燃烧,再用另一个集气瓶盖住热水中的白磷,观察到剧烈燃烧。
【精品】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2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
自信课堂教学进程
生发自信二
【投影展示】促进燃烧的方法
【投影展示】探究课题三:列举一些生活中火灾防救和逃生的例子
【投影展示】课堂闯关
完全燃烧
根据爆炸的形成原因,
当然有一些爆炸是由于物理原因造成的。
如:烈日下汽车轮胎的爆炸
】爆炸会给人类带什么?为了防止爆炸的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注意些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下列措施不当的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把几个典型试题改变成科学探究,。
[推荐学习]九年级化学全册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2 (新版)沪教版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生发自信
【投影展示】促进燃烧的方法
子展示】课堂闯关
不
成原因,我们可以分析得到有的仅仅是物理变化而引起的,有些爆炸是在发生化当然有一些爆炸是由于物理原因造成的。
如:烈日下汽车轮胎的爆炸
】
B
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下列措施不当的是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打破了常规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学结构,把几个典型试题改变成科学探究,。
九年级化学全册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1 (新版)沪教版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药品及其它:水、火
蒸汽机时代……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
就想到燃烧。
但燃烧不当、失控,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所有的燃烧从化学角度来说都是一样的,但燃烧是有利还是有害,主要取决于我们能否加以控制。
如果我们掌握了燃烧与化学反应的联系,那我们
题
书】
到的图,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燃烧失控引起火
学生探究活动】
.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
)
”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沪教版 (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沪教版 (I)班级姓名备课组长【学习目标】1、区分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概念,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认识日常生活中某些爆炸现象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
【课前预习】1、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_________;氧气不充足生成_________;可燃物(含碳、氢元素)在氧气不充足时发生燃烧,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毒的气体和__ 等物质。
2、CO是色味的气体,能与血液中的结合,使之丧失输氧功能,导致人体缺氧。
3、发生在的空间内,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热,迅速膨胀就会引起。
如果氧气的太高,或可燃物与氧气的,燃烧范围广,周围空气迅速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学习过程】【观察与思考】你知道液化气灶、煤炉都留有空气进口吗?你会调节空气进口大小吗?小吃店的煤炉为什么要用鼓风机鼓风?机动车排气管为何常冒黑烟?【活动与探究】蜡烛不完全燃烧实验现象;证明石蜡中含有元素。
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阅读课本P94-95,交流与讨论:1、文字表达式:碳的完全燃烧:碳的不完全燃烧:2、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所以燃料完全燃烧对、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使燃料完全燃烧的措施①增大氧气的②增大可燃物跟氧气的4、一氧化碳⑴物理性质:色味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⑵化学性质:①②性:吸入人体内的CO跟血液里的________结合⑶用途5、煤气中毒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当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应如何处理?四、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讨论】你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爆炸现象?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观察与思考】粉尘爆炸实验【交流与讨论】爆炸是怎样引起的?【小结】1、燃烧引起的爆炸发生的原因1)2)【交流与讨论】面粉厂、加油站、煤矿坑道为什么要严禁烟火?【阅读思考】课本P96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p97最后一段—98【小结】1、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几种消防安全标志【质疑】【当堂训练】1.(xx•滨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2.与氧气混合点燃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二氧化碳 B.天然气 C.氢气 D.煤气3. 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课后提升】一、选择题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学案 化学九年级上册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和燃烧的条件2、知道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了解完全燃烧的意义3、通过对燃烧条件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渐学会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4、通过控制燃烧,逐步认识化学在改变生活,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5、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课前预习】1.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燃烧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2.小组合作: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结论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
通过学习,你认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观看演示实验—烧不坏的手绢,思考和讨论下列问题:交流讨论:(1)真正发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没有发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2)实验用的酒精为什么加水?手绢为什么没有燃烧?4.观看实验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的反应视频(1)该反应是不是燃烧?(2)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总结:广义上的燃烧指可燃物与助燃剂之间发生的、、、5.阅读,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完全燃烧:可燃物在氧气_______时,发生完全燃烧,反应_____,放热_____,碳元素反应后生成__________,氢元素生成_____________(2)不完全燃烧:可燃物在氧气_______时,发生不完全燃烧,反应_____,放热_____,碳元素反应后生成__________,氢元素生成_____________,同时产生黑烟。
(3)完全燃烧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1.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条件是:,,。
【教育资料】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4章 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导学案学习专用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材解读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课从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燃烧事例入手,进一步研究燃烧的重要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并扩大对燃烧的认识,知道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教材采用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来掌握知识;通过粉尘爆炸实验,来说明爆炸的原理,并用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通过蜡烛的不完全燃烧实验,认识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发生条件并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及中毒原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通过火灾爆炸事故,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正面的作用,也会有负面的影响,人类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2.形成“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的意识,了解不完全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的条件和不完全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探究点一燃烧的条件[情景展示1]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问题探究] 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小木条是可燃物,小石子不是可燃物,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2)(新版)沪教版【精品】.doc
结合课本P95观察与思考,分析爆炸条件
爆炸的条件:1.有限空间内急剧的燃烧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或氧气浓度较高
思考:1、爆炸会给人类带来什么?
2、在下列场所----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例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1.(2011.泰安市)“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尼古丁D.焦油
2.(2012.日照市)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教法及教具
分析与讨论练习与巩固交流与展示实验与探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1、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的物质。
2、一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它有,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结合,使其丧失功能。
3、在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使气体的体积,就会引起。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情景导入:以08年煤气中毒及其重大爆炸事件图片导入
一、完全与不完全燃烧
九年级化学全册 4.1.2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精品导学案 沪教版
第4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的条件及危害,懂得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懂得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储存、运输、使用的注意点,熟悉相关标志。
3.了解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发生爆炸的条件。
了解爆炸极限的概念。
知道引爆的常见因素(明火、电火花、高温、撞击等)。
【学习重点】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的比较【学习难点】常见火灾的处理方法【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写出下列化学用语两个氢原子,n个铵根离子,三个亚铁离子两个水分子,氧化铁,氯化钠中的阴离子,氯化铁,硫酸铵,硝酸锌,氢氧化铜,高锰酸钾制氧气符号表达式,双氧水制氧气符号表达式,电解水符号表达式,氢气燃烧符号表达式,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以下几种消防安全标志的意义:【新知导学】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如等是物理变化。
2、爆炸极限是什么?可燃物在生活中使用时要注意什么?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含碳燃料的完全与不完全燃烧1.碳燃烧的符号表达式: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
2.认识一氧化碳:⑴性质⑵危害⑶中毒机理⑷产生的主要途径⑸如何减少和预防一氧化碳的产生?(6)比较完全与不完全燃烧,知道不完全燃烧的缺点与危害?知道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活动二、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1.为什么液化气灶、煤气灶、煤炉都留有空气进口?2.P.94图4-3实验:蜡烛不完全燃烧实验,现象,你的解释:3.蜡烛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有什么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在煤炉的进风口扇风炉火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燃烧越旺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燃烧木材,是将一大块木材直接燃烧,还是怎么做?说明了燃烧越旺总结: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使煤燃烧更旺?活动三、爆炸现象1、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观察老师进行的粉尘爆炸实验,你有什么启发?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不完全燃烧的缺点与危害2.请你总结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使煤燃烧更旺?3.燃烧正旺的煤炉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燃烧的蜡烛用扇子一扇就灭。
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题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型互动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燃烧失控情况。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燃烧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的意识。
(2)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课前准备仪器:酒精灯、玻璃杯、坩埚钳药品:水、酒精、小木条、小块煤、小蜡烛、棉布手帕、创设情景:播放一段录像: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放几幅画面提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提问: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
提问:火是怎样产生的?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何特征?事例观察到的现象燃烧反应的特征: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交流与实验:交流以下问题(课本P93的交流与讨论的4个问题)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物品进行实验。
提问:针对问题4进行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不同的点燃方式有同样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师生整理:物质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江苏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1新版沪教版125
个人二次 备课:
蜡烛的燃烧红磷的燃烧源自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燃烧反应的的特征可归纳为:发光、发热、化学变化 结论: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 【实验与思考】 实验步骤 (1)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 棉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 刻,哪个能被点燃? (2) 点燃两支 蜡烛,一支用集 气瓶罩住,哪支蜡烛会很 快熄灭? (3)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 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 实验现象 蘸有酒精的小棉球能 被点燃 你的解释 酒精具有可燃性, 水不具有可燃性
【活动与探究】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1)泡沫灭火器:只能扑灭一般火灾; (2)干粉灭 火器:除一般火灾外,还能扑灭油、气等火灾;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火灾。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可 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能燃烧 B、凡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都是燃烧 C、不是所有的物质与氧气接触,且提供足够的热量都会燃烧 D、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能产生燃烧现象 五、归纳总结 一、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 与火源隔离; (2)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六、教学反思:
自主探索
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 教 学 过 程 1.回忆:能为人类带来好处的燃烧实例有:照明、取暖;给人类带来危 害的有:山林火灾、住宅起火。 2.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哪些? ①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教 学 过 程 ②将燃烧着的可 燃物与空气隔离。 ③使用大量的冷却剂使燃烧物冷却,让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 说到火,我们就会想起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那么物质为什么 会燃烧呢? 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 事例 镁条的燃烧 观察到的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烟,生成一种白色 固体 发出白光,放热,瓶壁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九年级化学4.1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2新版
点燃 点燃点燃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题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2) 地点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2.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教学 方 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分析、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燃料完全燃烧、爆炸的条件等内容的教学,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
教材分 析重点 燃料的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
难点爆炸原理的实验探究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是:氧气要充足。
优点: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多。
不完全燃烧带来的弊端有: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生成一氧 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
2.一氧化碳是无色、无气味的剧毒气体。
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之丧失了输氧功能,会导致人体缺氧。
.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间要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在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 一氧化碳;化学式: C O 2 CO → 二氧化碳;个人二次教学过程器,防止电火花引起火灾。
来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废气、管道煤气泄漏等。
【观察与思考】蜡烛不完全燃烧。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
启示:我们要认识到燃料的完全燃烧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3.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1)可燃物本身的性质;(2)氧气的浓度: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可燃物燃烧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也能带来灾难。
例如:家庭生活中我们用液化石油气燃烧放热来做饭。
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2020燃烧(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备注学习目标: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2.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和方法,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学习方法:交流讨论、实验、活动探究相结合。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燃烧得,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
P942.当氧气不足时,可燃物,燃烧得,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等物质。
P953.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符号反应表达式。
P90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符号反应表达式。
P904.一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反应式为。
P945.一氧化碳的毒性是指。
P94二、B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即自主学习1—4题【交流与讨论】:1、比较木炭在空气和在氧气燃烧现象,木花、木块在空气燃烧的现象,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丝却不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
★得出可燃物燃烧程度及现象与、、等因素有关。
2、P94交流与讨论注:○1可燃物的燃烧程度及现象与可燃物自身的性质或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与氧气浓度有关。
○2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不仅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CO、粉尘等物质,污染空气。
[讨论] 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CO)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如何检查煤气管道漏气?三、爆炸1.B可燃物爆炸的条件:(1)可燃物浓度达到爆炸极限(2)足够的助燃物(O2)(3)明火(4)有限的空间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爆炸,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就越危险。
注:(1)燃烧不一定都会引起爆炸。
(2)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例3: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A. ①B. ①②⑤C. ①②③⑤D. ①②③④⑤2.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易燃物或易爆物时要严禁烟火,防止撞击和高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
班级姓名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区分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概念,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认识日常生活中某些爆炸现象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
【课前预习】
1、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_________;氧气不充足生成_________;可燃物(含碳、氢元素)在氧气不充足时发生燃烧,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毒的气体和__ 等物质。
2、CO是色味的气体,能与血液中的结合,使之丧失输氧功能,导致人体缺氧。
3、发生在的空间内,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热,
迅速膨胀就会引起。
如果氧气的太高,或可燃物与氧气
的,燃烧范围广,周围空气迅速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学习过程】
【观察与思考】你知道液化气灶、煤炉都留有空气进口吗?你会调节空气进口大小吗?小吃店的煤炉为什么要用鼓风机鼓风?机动车排气管为何常冒黑烟?
【活动与探究】蜡烛不完全燃烧实验
现象;证明石蜡中含有元素。
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阅读课本P94-95,交流与讨论:
1、文字表达式:碳的完全燃烧:
碳的不完全燃烧:
2、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所以燃料完全燃烧
对 、 有重
要的作用和意义。
3.使燃料完全燃烧的措施
①增大氧气的 ②增大可燃物跟氧气的
4、一氧化碳
⑴物理性质: 色 味 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⑵化学性质:
①
② 性:吸入人体内的CO 跟血液里的________结合
⑶用途
5、煤气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当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应如何处理?
四、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讨论】你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爆炸现象?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
【观察与思考】粉尘爆炸实验 【交流与讨论】爆炸是怎样引起的?
【小结】
1、燃烧引起的爆炸发生的原因
1)
2)
【交流与讨论】面粉厂、加油站、煤矿坑道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阅读思考】课本P96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p97最后一段—98
【小结】1、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几种消防安全标志
【质疑】
【当堂训练】
1.(2014•滨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与氧气混合点燃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天然气
C .氢气
D .煤气
3. 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