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的“问题学生”

合集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小学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教学资源匮乏、教育经费不足、教师素质不高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农村小学教育的改善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学资源匮乏农村小学教育地域分散、起伏较大,因此无论是教学资源的投入还是配备都很不充足。

例如,许多农村小学没有图书室,没有实验室,教学设备老旧,缺乏新颖性,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

对策:政府应该加大农村小学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政策针对性,采用差别化办学,适应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

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远程教育服务,建设多媒体教室,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农村学校自己通过各种方式筹集物资,积极开展募捐活动以及创新开设资助教育基金等,增加校园建设和教学资源的投入。

二、教育经费不足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仍然不够充分,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更加落后、经费缺口较大。

这些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教师的编制不齐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比例,建立健全补贴制度,以及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校外资助。

同时,加强对贫困家庭的帮助,扶持人口稀少的地区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农村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展经费筹集活动,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筹措资金,创新办学模式,增强经济自我发展能力。

三、教师素质不高教育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由于一些农村教学任务重、环境差、收入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少教师带着轻松的心态做事,很少进行专业培训,他们的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对学生的指导不够明确。

对策:实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培养和吸纳优秀的教育人才,同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投入。

此外,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鼓励教师自学,并提供较为科学的考核方式,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学水平。

针对性的建立校内培训制度和充分利用其他教育资源向教师推送相关教育信息。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近年来逐渐显现出来。

其中一些主要问题包括:1. 学习压力:农村小学生面临着与城市小学生相同的学习内容和考试制度,但往往缺乏相应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他们在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焦虑、自卑等情绪问题。

2. 家庭背景:农村小学生往往生活在相对贫困的家庭中,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

一些家庭存在家暴、离异、家庭矛盾等问题,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3. 缺乏关爱和支持: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一些农村小学生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关怀。

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

1.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增加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资源的配置。

加大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心理辅导能力。

推动农村学校配备更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2. 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宣传和指导,提高农村家长的育儿意识和教育水平。

组织家庭教育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3. 建立师生关系:学校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关心和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4. 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学会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5. 加强社会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积极参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支持。

组织义工团队走进农村学校,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慰问,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切实保障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浅谈农村中小学辍学的原因

浅谈农村中小学辍学的原因

浅谈农村中小学辍学的原因农村中小学辍学是指农村地区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提前放弃学业,未能完成初中或者高中的学习,这一现象在一些贫困地区尤为严重。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中小学辍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导致农村中小学辍学现象的首要原因之一。

农村家庭普遍收入较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家庭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这种经济困难直接影响到孩子接受教育的能力,一些家庭甚至因为无法支付学杂费、购买教材等而不得不让孩子辍学。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落后,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给予农村家庭经济上的支持,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避免因为贫困而辍学。

二、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也是导致农村中小学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家长缺乏对孩子接受教育的意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家务劳动或者帮忙种地更有用。

甚至一些家庭存在对男女不平等的思想,对女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少,导致女孩子更容易辍学。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一些家庭存在着家暴、早婚早育等问题,也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提高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孩子的投入。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家庭的帮扶和支持,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农村家庭的文化素质,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学校因素学校因素也是导致农村中小学辍学现象的原因之一。

一些农村小学由于条件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较低,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单一等问题,使得学生很难得到良好的教育。

一些学校管理不善,存在学生严重缺乏自主学习权和选择权,过度注重应试教育等问题,也加剧了学生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和抵触情绪。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指导,改善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和认同。

浅谈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

浅谈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

浅谈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困惑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孩子的性格、情商、思维方式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于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难题,这些困惑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经济条件不足农村家庭教育的困惑之一就是经济条件不足。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大部分家庭的收入都不高,生活水平也较低。

很多农村家庭难以提供孩子所需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一些家庭甚至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营养和基本的教育条件,这就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

二、父母素质不高农村家庭教育中的另一个困惑是一些父母的素质不高。

由于文化程度低,很多农村父母缺乏对孩子科学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他们往往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以严厉、打骂为主,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这种方式不仅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兴趣。

三、缺乏家庭教育指导农村家庭教育的困惑还表现在缺乏家庭教育指导。

相对于城市家庭,农村家庭更缺少获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途径,很多家长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并不清楚。

他们无法有效地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和成长,这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和未来发展。

四、传统观念难以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的困惑还表现在传统观念难以改变。

在一些农村家庭中,依然存在着重男轻女的观念,很多家长认为男孩比女孩更重要,会给予男孩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对女孩的教育投入则较少。

这种观念不仅会影响女孩的成长和发展,也会造成家庭教育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五、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家庭教育的困惑还体现在学校教育资源匮乏。

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不高,很多农村小学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课程体系都很薄弱,难以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很难得到科学的教育指导和全面的发展。

针对这些困惑和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随着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能够接受基本的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农村小学生厌学的现象。

厌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有必要深入了解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农村家庭多为农民家庭,大部分父母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由于生活压力大,家长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甚至有的家长偏爱其他家庭成员,忽视了孩子的学业。

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差距较大,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实施的教学活动与城市学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这就导致学生感觉学习不愉快,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

3. 学习方式不当:由于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老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老师还在使用过时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怀,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厌烦。

4. 社会环境:农村环境相对封闭,信息闭塞,社会发展机会少。

学生们缺乏对未来的向往,对知识和学习的认识也比较陈旧,这就让他们对学习缺乏热情。

以上就是导致农村小学生厌学的一些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对策建议1. 家庭教育的重视:要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提高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重视,鼓励父母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学习,让他们在家庭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2. 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投入,改善学校条件,提高师资水平,为农村小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支持和条件保障,让学生在更好的教学环境下学习。

3. 更新教学方式: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小学的教学培训,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推广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农村小学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开阔学生视野: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的品质和水平,扩大农村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引导他们走出乡村,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和文化背景,让他们对未来有更多的向往和憧憬。

浅谈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管理与转化

浅谈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管理与转化
科技信 息
O高校讲坛O
S IN E&T C N L GYI F MA I N CE C E H 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 OR TO N
2 叭1年
第1 3期
浅谈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管理与转化
侯其 中 , 2
( . 城大 学 山东 1 聊
聊城
2 2 0 ; . 县柳 山初级 中学 山东 5 0 0 2临朐
孩 子 的 责任 . . 个家 K. 每一 郡应 该对 孩 子 有 充 分 的信 心 . 让 自 己的 孩 . 要
临朐
221) 6 6 6
【 要】 摘 农村问题 学生的教育应 当引起我们 的重视 , 问题 学生如果不适时转化 , 不仅影响到学生终生的发展 , 而且对整个班级 、 学校都会 造成不良影响 对他们的教育 。 我们应针 对农村 家庭教 育状况 、 村社会环境 、 农 农村学校的 实际状况 ,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1 加强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
客观地说 , 农村 的家 K认识水平 和知识水平平均程度 较低 , 以, 所 在农村更需要学校 、 班主任和科任老 师对他们做大量 的指导工作 。班 主任要 充分利用家 长会和家 长开放 日. 多与 家 长联 系 . 利用现代教育 和素质教育的观点 . 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舀先 当然是 ;家 长认识到家 ‘ l : 庭教育的 霸 要性 . 然后 , 导他们从 以下儿方 面着手进行教育 : 指 1 指导家 氏信任和赏识孩子 . 1 在农村, 对孩子比较粗鲁 的家 长所 。 比例较大 , 以. 所 我们要 : 家 K明白, 孩子是新 生力量 . 相信孩子 . 就是相信 自己. 长应 负起 教育 家
入 于
3 班 主 任 转 化 问题 学生 工 作 中要讲 究 策 略 以收 到 良好 效果

浅谈农村小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1

浅谈农村小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1

浅谈农村小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几个问题2011年2月,我作为一名被录取的教师被委派到了一所乡村小学,担任2年级教学班主任,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在这里,农村孩子的纯真、质朴和好学感动了我。

我竭尽所能,使学生在我的帮助和指导下得到最大的收获。

但随即我发现,让他们“背”很容易,教他们“学”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下面就围绕我这段时间教育观察到的和体验,谈一谈我眼中的农村小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接受信息较少,知识面狭窄由于身处农村,受经济条件限制,这里的孩子拥有的课外书相当少,甚至连副课的美术音乐书也没有,有的也只是有限的主课书和几本副课本。

绝大部分学生家有电视,但学生甚少看科教频道和综艺节目。

总而言之,客观因素,导致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的认知面小,课堂上的几本书,阅读量与新课标的规定相去甚远,课外知识极度贫乏。

记得一次上课,讲的是《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问:“有谁知道‘雷锋’这个人?”没有一个人知道,令我欣慰的是大部分学生都听过雷锋,却不知道雷锋长什么样,是个什么样的人,做了哪些事。

幸好校园里有雷锋的画像。

但对于课文中的竹子,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见也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实际生活中没有见过。

学生面露困惑,所以有机会给学生借阅带一些课外的书籍,为他们打开更多的知识之门。

二、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小学生正处在童年时期,有较强的野心,心里总是想着出去玩或看动画片等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在做作业时,心里多多少少的都会有其它的杂念,比如说,去和伙伴玩耍、去看动画片、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总是匆匆忙忙的做完作业,不顾三七二十一的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结果,作业抄题抄错的,能算对算错的,张冠李戴频频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通过上面学生的特点,给他们制定错题记录,错题的原因,为什么会错,并改正,有时间经常拿出来看看。

这样就可以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三、学习缺乏能动性,不善于自主学习执教一个星期,我就发现了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善于“背”而不善于“学”,善于“听”而不善于“思”。

农村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及其解决方法农村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及其解决方法浅谈农村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一提起问题学生,作老师的都很头痛。

正常的学生并不是天生就成为问题的。

他们之所以在后天的学习中成为问题,必然有深层的原因。

我认为农村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

一、文化震荡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在求学的过程中,所要克服的障碍是相当多的。

农村学生要克服从乡村到城市文化的跨越而产生的文化震荡,农村少数民族学生那么不但要克服乡村与城市文化变迁的震荡,而且要克服不同民族文化所带来的文化震荡。

文化震荡也称为文化休克或文化冲突,它指的是一个人进入异文化后,产生的心理反响。

文化震荡不仅出现在移民的身上,而且也出现在学生的身上。

也可能出现在成年人的身上。

它是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

学校布局的调整,它的利弊是共存的。

利的一面是一局部农村学生也能接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

弊的一面是它不但加重学生家庭的生活负担,而且由于文化震荡造成大量的农村适龄儿童失学。

为了使这些学生较为有效地完成他们的学业,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克服由于不同文化的冲突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要具备着良好的职业道德,采用适当的方法去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克服问题。

抓住学生进步的过程,进行相适的表扬是较好的鼓励方法。

诸多的案例证明,学生的成长是需要鼓励。

有了老师、同学们的鼓励,问题学生是会得到进步的。

二、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问题学生形成的又一原因。

农村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

有的是由于学习方法的欠佳,而跟不上教学的进度;有的是由于学习的努力不够;有的是由于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缺乏,因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作为教师,对于问题学生。

教师首先要找出问题的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相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帮助。

当他们在学习上有了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相适应的鼓励。

这种鼓励,主要采用表扬的方式。

教师要在问题学生的学习上,找出他们可圈可点的地方,然后加于放大。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地区的教育也在逐渐发展,但是小学生厌学的现象却依然存在。

因为农村儿童不同于城市儿童,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条件都有所不同,导致他们厌学的原因也会与城市儿童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心理、生活和教育三个方面来分析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提出对策,旨在帮助他们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改善学习态度。

心理原因农村小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往往会被心理压力所影响。

第一,很多农村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较为受宠爱,父母不会给予足够的管教。

这导致会产生过分自我中心、缺乏耐心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并不轻松,尤其是在学校成绩方面存在较大压力。

这样会导致他们产生焦虑、自卑等情绪。

同时,有些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过于苛刻,过度自我要求,因为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而导致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的丧失。

面对上述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成长,规范小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

在家长方面,应该加强家庭教育,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爱。

让孩子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收获。

生活原因另一个农村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环境的限制。

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很多生活条件都不如城市生活便利,例如交通、通信等。

许多孩子错误地将他们的挫折归咎于他们的生活条件。

他们认为自己的家庭贫困,缺乏资源。

因此,他们往往放弃了对未来的信心,进而失去了对学校和学习的信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保障,例如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更加宽敞的环境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给予孩子更多的教育资源,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同时,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向优秀人物学习,让孩子看到学习的重要性。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关键。

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尤其是师资力量不足,老师并没有接受足够的教育和培训,导致教育工作滞后。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生有机会接受教育。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小学生对学习产生的不良情绪,甚至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态度。

这给农村小学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厌学原因1.1 家庭因素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普遍相对保守,家长往往认为学业不重要,更看重孩子的实际技能。

一些家长在生活和工作中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缺乏家庭教育支持和榜样。

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学习的态度。

1.2 学校环境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一般较为简陋,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

这使得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降低,对学校的教学环境产生反感。

1.3 学习困难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普遍偏低,学生常常因为学习内容难以理解、学习成绩下降而感到挫折。

这种挫折感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农村社会环境复杂,一些不良风气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家庭困难的孩子面对社会的各种压力,往往出现情绪问题,导致对学习的不安。

二、对策建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提高教育意识,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多关心孩子,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学习中的困难,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注重对孩子的爱与关怀,创设浓厚人情味的家庭氛围。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小学的投入,改善学校硬件条件,提高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

增加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建立和谐、积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

2.4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关注农村孩子的成长问题,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帮助家庭解决困难和问题,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为农村小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保障。

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厌学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在心理健康方面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学习压力大、心理咨询服务不足、家庭教育的局限性等方面。

本文将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习压力大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相对薄弱。

农村小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通常比城市里的孩子更大。

由于家庭条件不够好,他们往往需要在繁重的家务劳动中参与,因此学习时间有限,课业负担重。

这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对策:针对农村小学生学习压力大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对策:1. 加强师资力量: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保障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2. 减轻课业负担:学校和家长应共同意识到孩子的身心发展重要性,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

3. 家庭教育:家长应该从自己的角度入手,积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

二、心理咨询服务不足在农村地区,心理咨询服务相对匮乏。

由于缺少专业心理咨询师,很多农村小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他们的问题往往被忽略或者误解,导致问题的积重难返。

1. 增加心理咨询资源:政府可以在农村地区增加心理咨询师的配备,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资源,以便及时帮助农村小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2. 提高教师心理咨询技能:对于那些无法得到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的农村孩子,教师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技能,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三、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在农村地区,由于很多家庭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甚至存在忽视孩子心理问题的情况。

一些家庭的过度期望和严格管教,也易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1. 家长教育:政府应加强农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随着中国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厌学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村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条件和教育资源的不足,常常面临学习厌学的困境。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 家庭环境农村家庭多为农民家庭,父母大多忙于农村劳作,缺乏对孩子学习的关心和引导。

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如城市家庭,孩子们缺乏一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业并不重视,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2. 学校条件农村小学的条件相对较差,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素质相对较低,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

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的落后,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 教育资源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较少,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差距。

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的匮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4. 社会环境农村社会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社会环境中存在一些不良习气和不良风气,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

2. 学校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小学的经费投入,改善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 教育资源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

并且搭建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互通的平台,让农村学生也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教育资源。

5. 全面发展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全面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厌学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全面改善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厌学问题。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厌学问题能够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但由于其家庭背景和地域等原因,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及对策。

1. 学习压力过大农村小学生家庭普遍以务农为生,因此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他们期望孩子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就导致了孩子们学习压力过大,常常一天到晚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这会导致孩子们体力不支,产生焦虑和疲劳。

对策:教育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将失败看作是智力的问题,要允许孩子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要给孩子们足够的休息时间,让他们不仅仅是学习机器。

2. 家庭教育存在缺陷由于很多农村小学生的父母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无法正确地引导孩子成长,造成了孩子们行为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对策: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专家和志愿者到农村开展教育教学的支持和探索。

同时,家长也需要时刻关注和引导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健康,与孩子多沟通,建立亲密关系。

3. 孤独感和自卑感增强很多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比较单一,缺少社交活动,导致孤独感增强,很多孩子自卑心理也比较强。

对策:学校和家庭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培养自信心。

4. 家庭贫困问题农村小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贫困问题,这给孩子带来了心理压力,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对策:政府应该加大扶贫教育项目的实施,帮助发生在贫困家庭中的孩子更好地接受正常的教育,提升学校及家庭内部的教育资源供应。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要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尽可能减轻经济压力,让孩子们更加安心地学习和生活。

总之,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共同为农村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尽一份力。

浅谈农村偏远山区失学(辍学)问题

浅谈农村偏远山区失学(辍学)问题

浅谈农村偏远山区失学(辍学)问题关岭自治县沙营乡沙营小学陈敏书国家贫困地区务教育工程的推进,偏远农村山区的中、小学失学(辍学)也是一个面临的重大问题。

失学(辍学)必定与该地区的社会发展,经济状况,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功利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失学(辍学)原因由原来的家庭困难、读书无用论、学生厌学有了一定的转换。

如今农村偏远山区中、小学屡屡出现失学(辍学)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投入不足,管理不善。

义务教育阶段,按规定:学生只交纳书费和最低限度的杂费。

部分学生则抓住“杂费”一词做文章,把杂费片面地理解为:“除书费外的这样那样的一切办公用费的总和”。

这就用这个杂费去加书费就形成80元以上的书杂费。

再结合农村的落后,素质不高,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的不理解,大多数家庭有两个以上子女入学,每个半学期就要交纳几百元的书杂费,又加上部分家庭连温饱都有尚未解决,根本就无法有钱让孩子去上学,进而也就造成一部分适龄儿童失学(辍学)。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由于对孩子的入学问题不重视,只知道自己在外做工吃好、穿好,不考虑子女的未来,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以及其他人监管,只拿钱给监护人,让他们送孩子上学读书。

还由于现在的教育虽说是以素质教育为主流,有些学校对之却理解不够。

为了加强管理,实行了一些不合理的教师考核机制。

在这些考核办法中,忽略其中的素质教育的评价方案,采取考勤加学期末卷面考试成绩来奖惩教师。

教师们则无它法,只有天天出勤得到满勤,并认认真真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追求分数。

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某些学生的识记能力等不是太好,在教师的心目中成为孬学生。

教师为了追求分数,天天盯住他,时间久了,学生对老师的这种行为产生逆反心理—厌学、不想读书。

鉴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应对教育加大投入与管理,一方面规定学生只交纳一定金额的书费;另一方面应加大对素质教育评价方案的实施与管理。

浅谈农村中小学辍学的原因

浅谈农村中小学辍学的原因

浅谈农村中小学辍学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农村中小学辍学的问题仍然是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农村中小学辍学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原因进行浅谈。

家庭经济困难是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家庭都处于贫困线以下。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庭难以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比如学杂费、教材费、生活费等。

甚至有些家庭为了生计,把孩子送到外地打工或务农,而无法继续上学。

这种家庭经济困难导致了很多农村中小学生不得不辍学,以此来减轻家庭负担。

学校教育资源不足也是农村中小学辍学的原因之一。

相比于城市的学校,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很多农村学校因为条件不足,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一些学校缺少教学用书、实验器材、图书等教学条件,甚至有些教师水平不够、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都无法得到保证,甚至有些学生选择辍学。

家庭和社会环境也是导致农村中小学辍学的原因之一。

在农村地区,由于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和观念,对于男女孩子的教育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一些传统的农村家庭中,往往更注重男孩的教育,而女孩的教育往往被忽视。

甚至有些家庭觉得女孩子读书无用,只要丈夫有本领,对女孩子的教育就置之不理。

这样就导致一些女孩子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选择辍学成为家庭劳动力。

农村社会环境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比如一些不良风俗和传统文化观念,比如早婚早育、家庭劳动和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

除了以上的原因,农村中小学辍学的问题还与政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地区特点、农村文化传统等因素有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个层面都需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支持力度。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生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逐渐提高,但是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学习,也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1. 教育水平不高:相比城市小学生,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父母的教育水平低,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意识可能存在欠缺,导致农村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

2. 生活环境单一: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单一,缺乏城市小学生多样性的活动和资源。

这种单一的生活环境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世界变得局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受阻。

3. 家庭问题:农村家庭普遍规模较大,家庭关系复杂,可能会存在家庭纠纷、不和谐的家庭氛围等问题。

这种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容易导致农村小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 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农村小学的资源有限,很少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和资源。

农村小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忽视和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二、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教育方法和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我们有必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2. 丰富学生的生活资源:为了丰富农村小学生的生活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3.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应该和家庭密切合作,建立家校沟通的平台,加强对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家庭教育的宣传,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乡差距的日益扩大,农村小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他们身处于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的环境中,缺乏与外界接轨的机会,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而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也会进一步恶化这一情况。

针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期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 正文2.1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 学业压力过大:由于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自卑情绪。

2. 社交问题:农村小学生的社交圈相对狭窄,很难接触到外部世界的信息和人脉资源,缺乏社交技能和适应能力,导致孤独感和沟通障碍。

3. 家庭环境不良:部分农村小学生家庭贫困,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情感关怀,可能会在心理上感到孤独、无助或失落。

4. 缺乏心理教育:农村小学往往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缺乏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5. 性别歧视:在一些农村地区,男女平等意识淡薄,女生容易受到性别歧视,产生自卑情绪和自我封闭。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我们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改善家庭环境,消除性别歧视,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字数:298】2.2 家庭原因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原因是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和家庭成员间关系的紧张会给孩子带来情绪上的困扰,导致其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家庭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指导,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这使得孩子在心理上缺乏支持和安全感。

浅谈对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浅谈对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浅谈对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导致了农村中小学生数量的不断减少。

同时,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走向城市化也呈现出一种趋势。

虽然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它仍然是为农村孩子们提供受教育的渠道。

为了帮助农村孩子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我认为应当重视农村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注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中,教学相对单调,注重死记硬背。

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注意力和时间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增强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采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去发现、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以往农村中小学是一个比较封闭的教育体系,与社会联系比较少,孩子们的视野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如社区教育、校外学生社团、实习等方式,来加强农村中小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让孩子们早日接触并了解社会、自然,扩宽视野,增长见识,有助于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注重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一种开创性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情况更明显。

我们应该采用更多的方法来给农村学生带来乐趣和开拓新思路。

例如,采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教学更加生动、生动,扩展学生的认知范畴和知识面。

四、倡导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指寓教于乐,崇尚自由和平等的教育方式。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夯实学生的心理基础。

我们应该通过不同的文化节日、活动、兴趣班等方式来促进师生关系、家与校关系的和谐。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是提高人民的素质和建设美好家园的需要。

尽管农村中小学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仍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加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培育更具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中小学的“问题学生”
作者:石世柱
来源:《中国教研交流》2013年第02期
我在农村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已有二十余年,常听到这样的事情:某班的同学打架了,某班的同学旷课到游戏厅去了,某生与老师唱对台戏,某两生谈恋爱……;又常听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老师要到少林寺练两年功夫才行……我也认为:现在的“问题学生”的确比较多。

那么,何谓“问题学生”?其有何特点?其成因是什么?如何转化?
笔者在此谈谈个人浅陋的看法:
一、“问题学生”的含义
所谓“问题学生”,即思想品质或学习品质表现有“问题”的学生,也就是以前所讲的“差生”与“双差生”。

二、“问题学生”的特点
1、好吃懒做,学习不刻苦努力,思想不求上进
这是最基本的表现。

他们在家不做家务,在校不读书、不做作业,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不知父母、教师劳作的艰辛,终日只求吃喝玩乐。

比如:他们为了得到钱,到父母面前哄、骗;为了完成作业任务,拿同学的抄,从不动脑筋,去凭自己的努力得到。

2、违纪犯法,不思改过
这些“问题学生”因不爱学习、不求上进,终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无聊,就只好成天找“乐”,寻求刺激:在校违反纪律,影响其他同学读书;和老师作对,“欣赏”老师气急败坏的样子;结帮成派,打架滋事;搞破坏,谈恋爱;不听老师的教育,屡教屡犯;在社会上出入游戏厅、酒吧。

如果无钱享乐,他们就去偷、抢,最终成为违法之徒。

3、自私自利,无集体感
这类“问题学生”的自私心是较强的,只允许他负人,不许人负他。

同学间的纠纷,他不懂谦让;集体活动或义务劳动,他往往拈轻怕重或逃避。

4、性格孤僻,自卑偏激
有些“问题学生”出于家庭或自身缺陷等原因,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于是性格孤僻,不与同学玩耍,不与同学谈话,做事不与别人商量,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偏激执拗。

三、“问题学生”的成因探讨
1、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一个人品质形成的客观大前提。

社会稳定、经济发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化生产日益集中,劳动力剩余;计划生育,孩子减少……这些虽然为社会吃喝玩乐风气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但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因此,这不是“问题学生”形成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问题学生”的形成,与教育者对孩子的失职、失责有重大关系。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者的失责失当,是“问题学生”形成的根本原因。

形成“问题学生”的家庭,不外乎以下几种类型:
⑴家庭不和甚至父母离异型。

由于种种因素,父母不和睦,两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孩子每天在紧张的日子中生活,没有快乐,没有亲情,无所适从,这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打击无疑很深。

尤其是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从而使孩子的心彻底崩溃,最终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沦为最严重的“问题学生”。

据资料表明,这类学生成为罪犯的比例最大。

⑵家庭宠爱型。

目前,由于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加上封建重男轻女的思想遗毒也还较严重,孩子就成了父母、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

尤其是男孩,从小就娇生惯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说一不二,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长大后就成了不顾别人感受的自私主义者。

这类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懒惰成性,没有经过挫折,不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艰辛劳动而获得收获,导致学习不刻苦,思想不上进,不爱劳动,无集体感,心理脆弱,独立生活能力差,最终成为“问题学生”。

⑶缺少关爱管理型。

目前,有些家长外出打工、做生意,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照顾,终年难得回家见一面。

孩子失去了管制,在家撒娇哄骗,在校不听老师教育,加之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帮助,于是向一些坏榜样学习,逐渐成为了“问题学生”。

⑷不良家风型。

有些家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在孩子面前树立坏榜样:他们不务正业,不求上进,整天打牌赌博,吸烟酗酒,贪图小利,甚至打架偷窃,吃喝嫖赌,样样俱全。

这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成为“问题学生”。

3、学校因素
当然,有些“问题学生”的形成与学校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尤其与教师的教育方法有关。

例如:学生犯了一点错误,教师不顾学生的尊严,小题大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从此抬不起头,破船破划,于是就成了“问题学生”。

再如:教师的上课水平不行,枯燥无味,学生于是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故意捣乱,逐渐也成了“问题学生”。

还有,学校管理不负责任,放
任自流,没有及时挽回学生的失误,结果让学生“一失足成千古恨”。

尤其学校不重视素质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死啃书本,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甚至对成绩差的学生歧视排斥——这就直接导致“问题学生”的形成。

四、对“问题学生”转化的思考
1、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
这是“问题学生”转化的根本力量。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提高家长的素质,从小教育孩子积极优良的品德,是防止“问题学生”产生的最佳途径。

因此,“问题学生”的家长更应该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更应该沟通与孩子的感情,努力纠正自己的缺点,做好孩子的表率,在家做到尊老爱幼、和睦团结,少打牌赌博,多看书,树立好榜样,与孩子一起多进行一些有益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沟通感情,利用时机对孩子进行品行教育。

家长不要宠爱孩子,而要让他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培养勤劳品格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甚至,家长还要逐步与孩子一起参加艰辛的劳动,在劳动中磨炼自己与孩子的意志和挫折感。

在外地的父母,首先在家要把孩子托付给负责任的、充满爱心且做事细心的人照管,在外要时时保持与孩子的通讯联系,随时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状况,从细处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假期要尽量做好亲子活动,沟通感情。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自己的孩子多加赏识,不轻易和别的孩子比较,不轻易对孩子失望、发怒。

总之,一个家庭要处处充满“爱”的教育,这是“问题学生”转化的最根本的途径。

2、学校加强管理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这是“问题学生”转化的直接力量。

一个学校制度健全、管理到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而加以教育转化,就容易转化“问题学生”。

另外,还需要一群优秀细心的班主任、一批锐意进取的高素质的教师。

他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赏识教育”,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己任——在他们手中,能够产生一个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生动活泼的课堂、情趣盎然的课外活动,塑造出一个朝气蓬勃的、爱心遍地的美好校园。

在这样的环境中,何愁“问题学生”不能转化。

3、社会也应重视“问题学生”的转化
“问题学生”的产生,与不良社会风气也是有关的。

政府也应加强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

凡是对青少年思想有毒害和腐蚀的场所,社会应坚决杜绝;相反,应兴建一些有益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场所,如开放性图书馆、体育中心、公园等。

另外,形成唯才是用的社会人才制度,对“问题学生”转化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问题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但他们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只要把家庭、学校、社会结合起来,给予他们无私的“爱心”、“耐心”教育,他们就一定会克服困难,迎来转化的曙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