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动性过剩不是洪水猛兽

合集下载

基金分析报告—木子观点

基金分析报告—木子观点

相对流动性过剩与经济转型及金融重构作者:[木子] 发布时间:2007-5-10 16:41:07 无论从各类媒体的报道还是经济学专家的论坛,流动性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切经济现象,只要被贴上流动性过剩标签,就被描绘成洪水猛兽。

然而,竟无人追问,这棒杀一切的流动性过剩,真是矛盾之根本吗?以水为喻,河伯之水注于小泽,流动性过剩泛滥而洪水滔天,若注于大海,又何来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关键不是洪水如何凶猛,而是注之小泽还是大海。

流动性过剩,只具有相对性,没有绝对性,与相应的经济、金融等结构所构筑的当下资金吞吐能力相关。

洪水,只能疏导而不能截堵,任何用各种行政、金融手段来截堵流动性过剩的,鲧就是其命运。

而只有将水道疏导而使之归于大海,才能彻底对治流动性过剩。

资金如水,有着各种存在形态。

地球水循环之所以能稳定维持,就在于各种形态之间能顺畅转换,而金融结构对经济的存在,与之类似。

储蓄、债券等如同大海,股票、期货等如同冰川,生产、消费等如同江河云雾。

各种资金形态能否顺畅转换,其前提在于是否有对海量资金能进行长期有效吸纳的资本市场。

一个强大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非但不是流通性过剩的罪恢祸首,而且只有超常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才是解决相对流通性过剩的正途。

目前,中国正面临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需要对大量的经济、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这一切同样迫切要求一个强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

而相对中国当下金融结构而存在的流通性过剩,为此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

那些把流通性过剩归罪于资本市场的人,不仅倒因为果,而且本末倒置。

目前的流通性过剩非但不是一个具有高度危害性的经济现象,而且还是中国完成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转型的必要前提。

没有完善的金融结构、强大的资本市场,为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行强大、有效的资源配置,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可见的未来,特别在人民币币值依然有着广阔上升空间而中国贸易顺差的趋势依然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相对流动性过剩必将是中国经济的常态,从而为中国资本结构、融资结构、财富结构等升级换代提供契机与动力。

货币流动性过剩

货币流动性过剩

货币流动性过剩组员:方涛,谢蔚鹏,李庆帧自2006年初以来直到目前,流动性过剩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不仅因为央行在最近几年虽然不断奋战过剩的货币流动性,却出现了越战越多的结果,也因为巨大的过剩货币正在强劲地推动中国的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开始酝酿出日益扩大的资产泡沫风险。

为了防范这个风险,政府一方面在加强回收过剩流动性的力度,一方面在努力打压地产和股市的泡沫,这些做法无疑都是对的,但要“治本”还得从消除产生过剩货币流动性的根源入手。

从货币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源头看,是货币乘数的上升,即每单位基础货币所派生形成的广义货币倍数上升了,因此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始终是各国央行消减货币流动性的重要工具。

为了抑制中国货币流动性的增长,近几年央行除了不断扩大对冲操作业务,也在不断提高存款准备率金,从2003年到2007年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从6%提升到9.5%,连续提高了7次,但是根据央行的报表计算,中国的货币乘数却从2003年末的4.23上升到了2006年末的5.3,为什么在央行大幅度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会不降反升呢?M=m·HM—货币供给量;m—货币乘数;H—基础货币。

其中:H=C+R d+R eM=C+DC—通货,即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发行;D-商业银行的存款;R d—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在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R e—超过法定准备金的超额准备金。

m=M/H=(C+D)/(C+R d+R e)=(r c+1)/(r c+r d+r e)根据货币乘数公式,货币乘数不仅与存款准备金率有关,也与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有关,而且这两者也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样,和货币乘数成反比关系。

所以,如果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升而超额准备金率或现金比率下降的时候,就会抵消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作用,甚至导致货币乘数上升。

从2003年以来的实际情况看,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比率的确有下降的情况,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抵消掉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与现金比率的下降。

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

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
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结果,首先是大量的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上游资源价格的上升,必然会推动下游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如果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流动性开始追逐消费品,就会引起物价的较快上涨。流动性过剩容易引发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因此,往往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经济现象。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部因素来看,有经济结构不平衡、储蓄和投资倾向强于消费倾向等。储蓄投资缺口,造成了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按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我国的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央行为收购外汇必须增加货币发行。与此相关的是,贸易顺差的大量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国外资本的流入显著增加。因此,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双顺差,使我国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了10663亿美元。而央行为收购这些外汇储备就需要发行货币超过8万亿元,这是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内部原因。从外部因素来看,美国"9·11"事件以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一度普遍实行低利率政策,导致各主要货币的流动性空前增长,出现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在全球经济失衡的诱导下,大量资金从美国流入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这是造成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uidity),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2006年末,狭义货币供应量为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增幅比上年高出5.7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同年GDP的增长速度;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4.8%,比上年末高出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总额高于贷款总额即存贷差为1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亿元。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迹象。但是,严格地说,流动性过剩无论是从表象、还是从成因或解决方法上来看,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金融理论问题,并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货币发行过多、存贷差过大等问题而已。

论流动性过剩的定义

论流动性过剩的定义

流动性过剩的定义引言流动性是经济系统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市场上可用于交换的现金或其他可快速转化为现金的资产。

流动性对于经济活动的顺畅进行至关重要,它能够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提供支付手段,支持企业的融资活动等。

然而,当流动性过剩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本文将探讨流动性过剩的定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影响。

流动性过剩的定义流动性过剩指的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或其他可转换为现金的资产供应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

这种过剩通常是由于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大量投放货币导致的。

流动性过剩的主要特征包括: 1. 流动性供应超过市场需求; 2. 导致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快速; 3. 低利率环境; 4. 资产价格上涨。

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流动性过剩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原因:1.货币政策宽松: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如降低利率、购买债券等,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如果过度宽松,就可能导致流动性过剩。

2.资本流动:自由的资本流动可以导致国际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

当国内利率较低时,资本流动可能会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加,进而导致流动性过剩。

3.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可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但也可能导致过度的流动性供应。

例如,金融工具的创新可能增加市场上可交易的资产数量,从而导致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影响流动性过剩可能对经济产生多项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过剩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超过市场需求时,价格可能会上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2.资产泡沫:大量的流动性供应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的上涨,进而造成资产泡沫。

当资产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时,就可能会出现泡沫崩塌的风险,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3.不平衡的经济增长:流动性过剩可能导致经济增长不平衡。

资金流向可能被限制在某些行业或资产类别中,而其他行业或资产类别则可能受到忽视。

这可能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增加经济系统的脆弱性。

郎咸平谈金融危机

郎咸平谈金融危机
பைடு நூலகம்
主持人:我想在金融危机里面,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可能大家会更多的选择在家里面进行生产和消费。我还有一个问题,在这次金融危机里面,政府承担决策的过程中有一点是我们比较注意到的,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很多网友在广播电视上看的比较多,但是对这个概念并不是很了解。我们看到奥巴马政府在刺激计划当中财政赤字达到空前的规模,中国在“两会”过程中公布非常大的财政赤字。这样一个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对我们国家经济的短期和长期的走势有什么样的影响?它会带动哪些相关的比较好的产业?换句话说,有人一看见“赤字”两个字认为是红色,是危险的信号,是不是以后会出现通货膨胀?
/readonline/contents/2069/13190.shtml
主持人:各位当当的网友上午好,非常高兴我们今天能够请到著名的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郎咸平先生来到当当读书沙龙访谈演播室。大家都知道郎教授是我们国家最有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公司治理方面世界级的学者。我们首先欢迎郎教授来到访谈室现场。
郎咸平:各位当当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在昨天公布了郎教授来做直播的过程中,有很多网友非常踊跃的做各种各样的提问,接下来请郎教授首先谈谈大家非常关心的金融危机的问题。自从华尔街出现次贷危机,出现一系列的金融风暴以后,美国政府,包括中国政府对这场金融危机采取很多的救市措施,还有人举出以前美国大萧条的例子,也有很多学者探讨这个问题。比如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罗斯福是如何挽救大萧条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今天奥巴马采取一系列的救市措施,会对美国经济采取什么样的影响。同样,中国政府对经济采取的一系列挽救方式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目前我们刚刚公布第一季度的GDP增长6.1%,这个状况会持续多久?以后的经济状况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有请郎教授。

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财政货币政策

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财政货币政策

流动性过剩的财政货币政策摘要本文讨论了流动性过剩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介绍了流动性过剩的概念和原因。

然后,我们探讨了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影响,包括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等。

接下来,我们讨论了财政货币政策在应对流动性过剩方面的作用。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政府和央行在处理流动性过剩和维护经济稳定方面更加有效。

引言流动性过剩是指市场上货币供应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

这通常发生在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活动,但却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过多。

虽然流动性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过度的流动性过剩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因此,政府和央行需要采取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应对流动性过剩,以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流动性过剩的影响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过多时,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可能超过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流动性过剩可能导致恶性通胀,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力和企业成本。

资产价格泡沫流动性过剩也可能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特别是股票、房地产等资产市场。

当投资者追逐高回报率时,他们倾向于购买高风险资产,这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的不合理上升。

然而,一旦泡沫破裂,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

外部失衡流动性过剩还可能导致国际金融体系的外部失衡。

当流动性过剩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积累时,这些资金可能会流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寻求更高的回报率。

这可能导致资本流动不稳定,进而影响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调整利率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财政货币政策。

当出现流动性过剩时,央行可以提高利率,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

较高的利率可以减少借贷需求,从而降低流动性过剩的程度。

降低政府支出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来应对流动性过剩。

通过削减支出,政府可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从而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这可能涉及减少公共投资、削减政府项目等。

改革货币政策工具政府和央行可以改革货币政策工具,以更好地应对流动性过剩。

浅析流动性过剩

浅析流动性过剩

浅析流动性过剩引言流动性过剩是指市场上货币和资金供应超过市场需求的一种情况。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定义、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对流动性过剩进行浅析。

定义流动性是指市场上可以快速变现,易于交易的货币和资产的性质。

当市场上的货币和资金供应超过市场需求时,就会出现流动性过剩的情况。

原因1.货币政策宽松:当央行通过降低利率、购买国债等方式扩大货币供应时,会导致流动性过剩。

货币政策的宽松可能会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容易导致资金过剩。

2.外部因素:国际资本流动、汇率波动等因素也会对流动性造成影响。

例如,当国内货币的汇率相对较强时,会吸引外资流入,从而增加了市场上的流动性。

3.其他因素:市场供求失衡、商业银行放贷过多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流动性过剩。

影响1.金融市场波动:流动性过剩会增加市场的波动性,造成资产价格的短期剧烈波动。

投资者会倾向于追求高回报的投资,从而放大市场上的波动。

2.金融机构风险:流动性过剩可能导致金融机构过度放大信贷,进而增加金融风险。

当流动性突然收紧时,金融机构可能会难以偿还债务,从而引发金融风险。

3.通胀压力:流动性过剩会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进而导致通胀压力。

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超过实际经济需求时,通胀风险将会增加。

4.制约经济增长:过多的流动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失衡,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

过剩的流动性可能会导致资金投向非实体经济部门,从而削弱实体经济的发展。

总结流动性过剩是市场上货币和资金供应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

其原因可以是货币政策宽松、外部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

流动性过剩会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金融市场波动、金融机构风险、通胀压力和制约经济增长等。

因此,及时监测和调控流动性过剩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流动性过剩与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流动性过剩与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流动性过剩与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引言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政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对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流动性过剩可能会对货币政策产生负面影响,并使其独立性受到挑战。

本文将探讨流动性过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流动性过剩的定义流动性过剩指的是市场上货币供应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

当资金过量注入经济体系时,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借贷和融资,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多。

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市场过热等问题。

流动性过剩可以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进行控制。

流动性过剩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通货膨胀风险增加:流动性过剩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风险增加。

当市场上有过多的货币供应时,人们的购买力增加,从而推动物价上涨。

这对央行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央行需要采取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并保持价格稳定。

2.货币政策工具受限:流动性过剩可能限制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当市场上有过多的流动性时,央行的利率工具可能失去一部分效力。

由于银行可以轻松获得低成本的资金,降低利率可能无法刺激更多的贷款和投资。

这将使央行在应对经济波动和风险时的手段受到限制。

3.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联性增强:流动性过剩可能导致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之间的紧密关联增强。

当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注入到资产市场时,资产价格上涨的风险增加。

这可能导致货币政策不仅仅影响经济活动,还会对资产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这可能使货币政策的执行更加复杂,并需要更加谨慎和审慎的考虑。

如何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央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透明度和沟通:央行应该保持透明度,并向公众提供有关货币政策和决策的清晰信息。

这将帮助公众了解央行的动机和目标,以及其货币政策决策的依据。

透明度和沟通可以增强公众对央行独立性的信任,从而维护其独立性。

2.独立法律框架:建立一个独立的法律框架来确保央行的独立性。

这可以包括确立法律规定,明确央行的职责和权力,并规定相关决策的程序和监督机制。

基金分析—木子观点

基金分析—木子观点

相对流动性过剩与经济转型及金融重构作者:[木子]发布时间:2007-5-10 16:41:07 无论从各类媒体的报道还是经济学专家的论坛,流动性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切经济现象,只要被贴上流动性过剩标签,就被描绘成洪水猛兽。

然而,竟无人追问,这棒杀一切的流动性过剩,真是矛盾之根本吗?以水为喻,河伯之水注于小泽,流动性过剩泛滥而洪水滔天,若注于大海,又何来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关键不是洪水如何凶猛,而是注之小泽还是大海。

流动性过剩,只具有相对性,没有绝对性,与相应的经济、金融等结构所构筑的当下资金吞吐能力相关。

洪水,只能疏导而不能截堵,任何用各种行政、金融手段来截堵流动性过剩的,鲧就是其命运.而只有将水道疏导而使之归于大海,才能彻底对治流动性过剩。

资金如水,有着各种存在形态。

地球水循环之所以能稳定维持,就在于各种形态之间能顺畅转换,而金融结构对经济的存在,与之类似.储蓄、债券等如同大海,股票、期货等如同冰川,生产、消费等如同江河云雾。

各种资金形态能否顺畅转换,其前提在于是否有对海量资金能进行长期有效吸纳的资本市场.一个强大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非但不是流通性过剩的罪恢祸首,而且只有超常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才是解决相对流通性过剩的正途。

目前,中国正面临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需要对大量的经济、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这一切同样迫切要求一个强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

而相对中国当下金融结构而存在的流通性过剩,为此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

那些把流通性过剩归罪于资本市场的人,不仅倒因为果,而且本末倒置。

目前的流通性过剩非但不是一个具有高度危害性的经济现象,而且还是中国完成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转型的必要前提.没有完善的金融结构、强大的资本市场,为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行强大、有效的资源配置,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可见的未来,特别在人民币币值依然有着广阔上升空间而中国贸易顺差的趋势依然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相对流动性过剩必将是中国经济的常态,从而为中国资本结构、融资结构、财富结构等升级换代提供契机与动力。

一文看懂什么是货币的流动性

一文看懂什么是货币的流动性

一文看懂什么是货币的流动性
“货币的流动性”是一个研究经济走势以及投资环境的极其重要的指标,它与“货币发行量”一同受到广大民众和学者的积极关注和分析解读。

百度搜索“货币流动性”显示出来相关热点
货币流动性,指的是货币在市场上的投放量。

关于流动性,货币市场还衍生出几个重要的相关概念。

1、流动性过剩
货币流动性过剩,指的是货币数量远远超出货币需求,即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

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出来的货币资金为追求高额利润会脱离实际生产体系,疯狂进行大宗商品等投资行为,于是就有了投资/经济过热现象,或出现通货膨胀危险。

2、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3、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比例,是指流动性较高的货币(M1)与流动性较低的货币余额(没)之间的比率。

M0、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流动性最强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
M2。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措施]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措施]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措施]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摘要:本文根据当前经济情况分析流动性过剩原因及应对措施。

经济的流动性过剩主要是指货币在经济体系中投放过量导致的,过多的货币会导致投资与经济过热现象,在理论上也会造成通货膨胀。

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流动性过剩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当前的经济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针对经济的流动性过剩导致的一些影响,国家也采取了一些宏观的调控措施来应对。

关键词:货币流动性影响措施前言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是指货币的投放量在经济体系中的多与少。

导致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在经济体系中投放了过多的货币,多余的货币(资金)就需要投资,过多的投资就导致了投资与经济过热现象,那么通货膨胀的危险也在所难免。

出口贸易商不断的将收回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那么人民币就不断的投入经济体系中,这就造成了经济流动性过剩。

一、流动性过剩及其当前流动性过剩现状流动性具有可测量、可统计特点,根据这个特点可以界定流动性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银行体系内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第二个层次是货币供应量;第三个层次是金融资产。

流通性过剩一般是指在银行信贷投放方面较强,在经济层面上资金比较充裕。

在我国,流通性过剩现象尤为明显,该现象有利必有弊,利的方面是在衰退的经济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大量的货币投放市场,会引发投资热,经济指标也就随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流动性过剩起利的作用;弊的方面是针对目前我国现状,流动性过剩很容易引发投资与经济过热现象,在经济发展上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现阶段货币的流通量,我国长期保持着一个稳步增长的趋势。

但于2022年年底政府因应对经济危机采了各种宏观调控措施,而这些宏观调控措施使得我国货币流通量骤然猛增。

在这种情况下动性过剩在所难免,大量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在理论上势必引起通货膨胀。

在09年,根据货币供应量数值的不断上升,这将导致通货膨胀危险,但此时消费者物价指数又不断下降,这说明通货紧缩,两个数据的对比,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解读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

解读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

解读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一、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其影响目前全球市场普遍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对此人们应该进行直面问题的解决。

本文将在几个方面分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和对市场的影响。

首先,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宽松。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许多国家采取了财政政策的宽松,鼓励消费和投资,这导致了大量的货币投入市场。

而另一方面,央行则在过去的几年里推出了大规模的货币政策宽松措施,例如印钞和负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这进一步导致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其次,流动性过剩对市场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市场的股票和债券价格被推高,由此带来的投资回报率下降可能会导致资本市场对实际经济的支持作用减弱。

其次,市场利率偏低,这会推动借贷和投资行为,这可能会增加更多的金融泡沫,并在未来产生风险。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解决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后果。

二、央行应对市场流动性过剩的措施在央行决策的层面上,为整个市场的稳定性考虑,必须要采取措施调整过剩的流动性。

以下是央行可以考虑的几种措施:第一,库存操作是央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一种手段。

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支付资产来吸收多余的流动性,使得机构和个人的流动性储备减少,从而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

第二,央行可以提高准备金率,以减少银行的储备金存量,使得银行的资本供应变得更紧凑,从而强制降低银行的财务杠杆比率。

这通常在金融膨胀期间使用。

第三,央行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以增加银行的储备金存量,加强短期流动性供应,从而大幅降低市场利率。

总之,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和其他政策工具来控制市场流动性,从而解决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三、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风险市场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风险是多层面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会导致资产价格被推高,这会增加市场经济泡沫的风险。

其次,它可能会鼓励投机行为,并导致金融趁势炒作股票和债券等资产,这有可能导致收入不平等问题的加剧。

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原因分析

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原因分析
供 求状况更是如此 石油产 出近 今年一直超过 实际需求量 。
能够产生稳定货 币流动性的领域。 不仅资产证券化金融 衍生产品释放出
币的流 动性 . 如一些复杂 的结 构性金融 衍生产品 、 融期货期权 . 汇 金 外
铜价 却在由供 求平衡 向供过于求 的状况下价格 却一路 飙生。 石油 的全球 国际金融市场 的流动性 其他的金融衍生产 品也在源源 不断地制造着货
均达 到有史 以来的最高点 黄金价格飙 至 18 0年以来最高 点 ,70 9 3 美
元 /盎 司 。
3 全 球金融衍 生产 品的发展 又进 一步放 大了国 际货币的流 动性 。 作 为金融 衍生品的资产证券化技术 把资产所 有者的固定资产盘活 的 在 同时 不断释放 出了庞 大的货 币流动 性 , 也 成为低成本借 贷外 又一个
的执 行效 应。
际流动性货 币正在 国际不同的资产或 资本市场上 、不 同的区域循环流 使得货 币脱媒 问题 变得 更加不可遏制 为各 国央 行的货币政 策执行和在
4 新技术 、知识 资本产业 的发展和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也 间接推动 了国际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 新技术 和知识 资本的 日益发达使得全球经济
维普资讯

至 园 田 叉 赖 l期 } [ J U
f, 全 贸 -  ̄I!U / 围 易II II  ̄ 类 'T H I ! .
嗽… t

7 点 i 1 … i r l f l i
全球 货币流动性过剩原 因分 析
一刘
【 摘

山东经济学院
对 于当前全球 资产价 格的 “ 非理性“高 涨 .目前最有 效的解释就 无本金交 割市场等 都为全球货币体系释放 出了大量 的流 动性货币。 国际 是国际金融 货币体 系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流动性泛 滥问题 目前大量的 国 动 , 同市场体 系下 更是如此 。 不 也就是说 , 全球 货币数量远远 超出货币 需求 , 过多的货币追逐较 少的商 品.同时在全球 货币数量剧 增状况下 , 货 币资金为追 求高额 利润必然脱 离实 际生产体 系 疯狂操作 大宗商品 。 金融衍 生产品市场的 不断发展和完 善 多金融衍生产 品的持 续推出 , 更 公开市场的 回购对 冲增 加了许 多技术性难度 影响着各国央行货币政策

什么是流动性过剩

什么是流动性过剩

【什么是流动性过剩】当前,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实际上,流动性过剩这个词并不准确。

过剩是个量的概念,而流动性过剩却在表达一种状态。

笔者倾向于认为这种状态用“流动性过高”表达比较合适。

所谓“流动性”,实际上是指一种商品对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难易程度。

衡量难易程度的标准是该商品与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速度。

当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交易速度加快,也就是非常容易实现交易的时候,流动性就会出现过剩;当该商品与其他商品的交易出现速度减缓,也就是实现交易非常困难的时候,流动性就会出现不足。

在一般的宏观经济分析中,流动性过剩被用来特指一种货币现象。

也就是说,在现实的经济分析中,上面定义当中的基准商品仅仅被当作货币,因为货币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

欧洲中央银行(ECB)的就把流动性过剩定义为实际货币存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

对通胀的定义也有多种,但通胀的基本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流通中的货币出现膨胀状态,即货币贬值。

第二,一般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地、持续地上涨。

注意普遍和持续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把通货膨胀和其他的物价上涨现象区分开来。

Inflation除了通货膨胀的意思之外,还有信用膨胀、物价暴涨的含义,从这些字意上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货币过多和信用膨胀,物价持续普遍上涨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

那么,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是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预期货币存量均衡水平实际对应着合意的物价水平。

当我们说流动性过剩,即货币超发时,预期均衡的货币存量没有变化,此时,物价没有出现普遍、持续的上涨。

但是,由于实际货币存量已经超过合意水平,物价水平有可能普遍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这中间存在一定的时滞。

如果中央银行此时能够控制货币发行并使实际货币存量回归到预期的均衡水平,那么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就有可能不会发生。

反之,物价水平就可能出现普遍、持续上涨。

这里,又不得不涉及货币的本质、货币如何超发以及从货币超发到物价普遍上涨之间的传递机制问题。

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经济出现了结构性失调,经济增长过热,流动性过剩与投资过热只见相互影响。

反映到民生问题上,就是强烈的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贬值,使得物价飞涨。

人民群众于是乎戏称现在的物价是“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药你命”。

而这一现象又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外汇储备过剩,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导致了货币流动性过剩,从而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关键词:货币流动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一、引言1.1什么是货币流动性,货币流动性和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的关系。

货币流动性(MoneyLiquidicv)当利率低到一定值时,所有的人都玉器利率将上升,那么所有人都希望持有的是货币而持有债券的吸引力下降。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趋于无限大,若中央银行继续扩大货币供给,将全部被人们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悉数吸收,导致利率不再下降,这种极端情况即是“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是什么关系呢?事实上,预期货币存量均衡水平实际对应着合意的物价水平。

当流动性过剩发生,货币供应量过剩,预期均衡的货币存量没有发生响应的变化,此时物价没有出现普遍的持续的上扬。

可是,由于实际货币存量已经超出合意水平,物价水平即有可能出现普遍上涨,而引发通货膨胀。

在这段期间可能会有一定的时滞。

如果央行能够晋级控制住货币发行并使实际货币存量回归到预期的均衡水平之上,即有可能物价水平过快上涨等不利因素得到抑制。

反之,则物价水平有可能出现普遍持续性上涨。

1.2文献综述2010年10月,我国通货膨胀率已攀升到4.4%的高位,症结就在于流动l 生过剩。

因此研究流动l!生过剩现象和危害,分析流动I!生过剩造成的原因使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近年来的研究流动l生过剩的文献基本上都是有关于其内涵,现状,成因,影响的。

唐双宁(2007)在《关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思考》中着重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内容,背景,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并提出“市场为主,各方联动,花多为少,标本兼治,综合解决”的思路;魏杰(2007)在《关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全方位思考》一文中解释了流动性过剩的各种效应,包括价格效应,资本市场效应等。

浅谈中国流动性过剩

浅谈中国流动性过剩
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加大对基础 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 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政府收入
通过提高税收、加强税收征管等 措施,增加政府收入,缓解流动 性过剩。
优化债务结构
合理安排政府债务规模和结构, 降低债务风险,同时也可以通过 债务置换等方式减轻流动性压力。
结构性改革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加强金融监管,降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流动性过剩的未来趋势
1 2 3
政策调整
随着中国政府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金融风险的 防范,未来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有望得到缓解。
经济转型
中国正在推动经济转型,从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向 内需和创新驱动,这将有助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 题。
金融市场发展
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直接融资比重逐步提高, 将有助于优化资金配置,减少流动性过剩问题。
加强金融监管
中国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限制高风险金融活动,以降低 流动性过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推动结构性改革
中国应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效率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 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货币供应量
实体经济需求
指实体经济运行中所需的货币量,包 括消费、投资、出口等经济活动所需 的资金。
指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总量,包括流通 中的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居民储蓄 存款等。
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影响
01
02
03
通货膨胀
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 品和服务,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加剧。
资产泡沫
过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资 产,推高资产价格,形成 资产泡沫。
浅谈中国流动性过剩
目 录
• 流动性过剩的定义与影响 •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与原因 • 解决流动性过剩的策略与建议 • 流动性过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基金分析—木子观点

基金分析—木子观点

相对流动性过剩与经济转型及金融重构作者:[木子] 发布时间:2007-5-10 16:41:07 无论从各类媒体的报道还是经济学专家的论坛,流动性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切经济现象,只要被贴上流动性过剩标签,就被描绘成洪水猛兽。

然而,竟无人追问,这棒杀一切的流动性过剩,真是矛盾之根本吗?以水为喻,河伯之水注于小泽,流动性过剩泛滥而洪水滔天,若注于大海,又何来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关键不是洪水如何凶猛,而是注之小泽还是大海。

流动性过剩,只具有相对性,没有绝对性,与相应的经济、金融等结构所构筑的当下资金吞吐能力相关。

洪水,只能疏导而不能截堵,任何用各种行政、金融手段来截堵流动性过剩的,鲧就是其命运。

而只有将水道疏导而使之归于大海,才能彻底对治流动性过剩。

资金如水,有着各种存在形态。

地球水循环之所以能稳定维持,就在于各种形态之间能顺畅转换,而金融结构对经济的存在,与之类似。

储蓄、债券等如同大海,股票、期货等如同冰川,生产、消费等如同江河云雾。

各种资金形态能否顺畅转换,其前提在于是否有对海量资金能进行长期有效吸纳的资本市场。

一个强大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非但不是流通性过剩的罪恢祸首,而且只有超常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才是解决相对流通性过剩的正途。

目前,中国正面临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需要对大量的经济、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这一切同样迫切要求一个强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

而相对中国当下金融结构而存在的流通性过剩,为此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

那些把流通性过剩归罪于资本市场的人,不仅倒因为果,而且本末倒置。

目前的流通性过剩非但不是一个具有高度危害性的经济现象,而且还是中国完成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转型的必要前提。

没有完善的金融结构、强大的资本市场,为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行强大、有效的资源配置,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可见的未来,特别在人民币币值依然有着广阔上升空间而中国贸易顺差的趋势依然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相对流动性过剩必将是中国经济的常态,从而为中国资本结构、融资结构、财富结构等升级换代提供契机与动力。

流动性究竟何谓

流动性究竟何谓

“流动性”究竟何谓欧阳君山按:由于通货膨胀的呈现,“流动性”成为热门话题。

可在七嘴八舌当中,却没有对流动性的一个准确说法。

本文突破学科壁垒,提出流动性是一个社会系统偏离稳定而长期的博弈的指标,从财经或投资上讲,流动性过剩反映着一个经济系统缺乏价值投资,投机盛行——用非财经话语讲,就是暴力泛起。

更深一层,从社会学上讲,流动性过剩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混乱、未定型、非理性的反映。

本文写于2007年8月,调整补充后曾刊发于《凤凰周刊》。

第一次思考“流动性(Liquidity )”和“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是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2007年上半年一次双周论坛上,主讲人当时几次提到的“流动性”激起我的兴趣与思考。

坦白地说,当时我还没怎么关注宏观经济,但由于工作需要,已开始接触。

流动性的说法让我感觉特别新鲜,几乎是一道亮光划过心中:经济学还有这玩意?因为“注目礼”思想体系存在流动性的论述,平天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的流动性问题,并提出一个非常保守甚至看起来十分倒退的理念:流寇,流寇,流则为寇,一个人最好一生都呆在他的老窝里,始终坚守“窝里斗”,窝里斗是社会和谐乃至一切美好得以成长的根本保证。

(详情参阅《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正是对流动性强烈的新鲜劲,当时发了言。

大意是说,流动性抓着了点,解决低收入增长滞后的问题,特别是资本对劳动的优势问题,要在流动性上用功夫,挖深,挖透。

并从基本层面提出:所谓流动性,反映的是一个系统对稳定而长期的博弈的偏离。

(在场的专家学者们几乎都认为我跑题了,当时也在场的茅于轼先生后来表示,赞同我提出的流动性过剩要害在流动性投机的观点。

)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通货膨胀的呈现——8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CPI(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5.6%,是自1997年2月以来的最高点——流动性和“流动性过剩”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财经界更是高谈阔论,几乎无人不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性过剩实质是投资过剩、消费不足
撰文:偷闲看花/孔令功/原创作品/定稿
笔者曾以《通胀的根源是分配失衡》、《流动性过剩不是通胀的根源》为题对通胀的根源进行了立论,现再以《货币流动性过剩不是洪水猛兽》为题对流动性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利益国家、福祉民族、幸福大众。

近年来,中国到底存不存在“流动性过剩”,中国经济理论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07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依然偏大,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引发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的因素仍然存在。

”为了积极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报告》指出:“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


我个人认为,中国M2数据已初步反映出中国存在货币流动性过剩的苗头,但是还没有进入“流动性陷阱”类型经济周期危机。

当前,中国出现的周期性经济波动还是主要由于过剩型经济矛盾引发的。

过剩危机是市场经济的初级经济形式矛盾;“流动性陷阱”是中级经济矛盾;信用萎缩是高级经济矛盾。

当然,越高级的经济矛盾越难以治理。

货币流动性过剩是导致和加剧某一部类投资性货币供给过剩的根源,形成局部投资过剩、生产过剩是、供给过剩,并不是
通货膨胀的源头。

所以,通过管理流动性而企图管理通货膨胀的理论,在源头上已大错特错;进而错误的理论指导出错误的实践结果,不足为奇。

同理,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导致的人民币被动增发所产生的货币流动性,也不是中国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

央行提准收缩被动货币发行释放的流动性而控制通货膨胀的行为和做法,在理论上无依据,实践证明无效果,甚至由于紧缩抑制了总供给而局部加剧了物价水平上涨。

多年来,有人视中国国内巨额的居民储蓄存款为“笼中虎”、视金融机构银行体系内的过剩流动性为“洪水猛兽”,源于对现代货币运行规律仅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深刻把握规律内涵所致,并将错误认识应用于实践,一定程度上人为、非主观制造了现实经济社会危机。

提准、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提高了实业生产成本,必然会在产成品售价上涨中得以转嫁和体现。

错误的企图通过回收流动性而抑制通货膨胀的认识和操作,提高了企业的财务成本,进而加大了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也是导致市场流通商品售价上涨的推动力。

经济危机从低到高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和类型:初级形式---过剩型经济危机;中级形式---流动性过剩;高级形式---市场信用萎缩。

中国经济波动周期历史是:从1994-2000年,主要经历的是通缩期;2001-2007年,主要经历的是“高增长、低通胀”的再通胀恢复期;2008-2012年,适度通胀反弹期。

总之,中国还处于过剩型经济周期。

此外,我个人认为,中国净出口经济模式的潜力和红利已经枯竭(具体表现为中国ppi、cpi指标数据抬头),确实需要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否则通货膨胀将是中国不能承受之重。

2012年以后:通胀抬头……?我们应认真研究,正确对待、高度重视之。

多年来,人民币低名义汇率政策使中国出口大于进口,造成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迫使中国开始出现通货膨胀苗头。

欧元、美元持续印钱透支中国,刺激中国内部通胀抬头。

虽然,1994→2000年的中国通货紧缩,终于在2001年中国入世后被欧美累计、天量印钱透支导致的再通胀所解除;但是,持续的外国消费对中国过剩生产的透支已有拉动中国通货膨胀抬头的危险;均衡汇率、取消出口退税补贴而平衡中国进出口,已是当务之急,时不我待。

吃进外币、放出人民币,不是中国本币货币发行的唯一渠道。

比如:在公开市场买进国债也可以放松银根、释放流动性。

“外汇占款”反映出中国本币被动货币发行是由于外币大量涌入中国而挤压了其他渠道的货币发行方式。

现行《中国人民银行银行法》中亦无外币是人民币货币发行准备和发行之“锚”的规定。

高税收是收,高福利是支,收用于支从而促进有效消费;税收缺口可以用财赤、透支弥补,终极办法可以用货币发行手段彻底解决有效消费不足和缺口问题,但是透支规模不能超过过剩额度。

财政是第一税务局;金融是第二税务局;土地是第三税务
局;关键在于将显性和隐性收缴上来的税收主要用于改善和增进国民福利,从而提升国家整体有效消费能力。

债务实质不过就是一个记录在国家主体上的数字符号而已;同样,货币发行也不过是计算在央行头上的负债数字符号罢了,特别是在中国从1999年全面进入经济过剩阶段这一基本事实面前更是如此。

国家扩张财政债务、央行膨胀货币信用,从财政和货币两种手段入手提升国内有效消费,从而将过剩消化在内部,实现国内市场产销两旺,弥补国民福利欠帐,化解过剩型经济危机。

保持现状和存量货币计量社会财富分配;应用“空投货币”,定量精确控制增量货币供给,在经济过剩背景下大部分要分配到劳动阶层,从而进行“货币覆盖”化解存量矛盾,解决有效消费不足问题。

“空投货币”,是指央行越过金融银行机构向年满18周岁的公民直接派送“直升飞机货币”,将基础货币直接发送到公民银行帐户上,从而以货币手段彻底解决相对消费不足导致的内需不振经济矛盾。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宏观经济原理。

通缩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胀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缩与通胀的本质均是供需失衡所导致。

中国社会总供给=国内供给+中国进口;社会总需求=国内需求+中国出口。

同时,中国外贸顺差表明中国出口>中国进口,在人民币对外币名义汇率被人为压制的情况下,压低了平均出口成本而支持了出口,提高了进口平均成本而抑制了进口。

所以,中国低估的本币名义汇率是中国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失衡的根源,是中国进出口失衡的主要推手。

中国低估的本币名义汇率客观上为欧美印钱透支中国创造了条件,并导致中国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欧美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了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市场预期,并被国际投机资本乘机利用而用期货、衍生品等工具进行了放大,造成中国PPI指数局部上升,并逐步传导CPI指数上。

在国际出口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本币名义汇率逐渐向实际汇率靠拢等情况下,中国出口无法有效将外部输入的通货膨胀再完全输出到外部市场,从而部分通货膨胀滞留在中国内部。

对此,我个人认为应该升汇率而平衡中国进出口,宽松货币加大定向供给力度,形成合力促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趋于均衡,解决经济周期波动问题。

货币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为生产过剩、投资过剩、资本过剩、产能过剩等,在货币形态上表现为投资性货币过剩。

《通胀的根源是分配失衡》一文证明了通货膨胀机制是由于劳资货币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导致国民有效消费不足、从而引发的过剩所形成的。

分配失衡使社会新增货币继续大部分流向资本阶层,并沉淀在资本阶层,并在“招商、亲商、安商”等赤裸口号的推波助澜下权力与资本走向结盟,更加重了社会存量和增量货币流向结构失衡。

大量货币沉淀在人数占比为少数的富人阶层,加剧富人阶层对房地产、奢侈品等资产、商品的投机性投资和炫耀性消费,刺激了房地产、奢侈品等价格暴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社
会物价水平的上升。

穷人阶层在分配失衡结构下,有效消费能力仍然不足,提供的消费市场继续萎缩,无法将过剩供给完全消化在内部,从而过剩型经济危机依然潜在存在。

总量控制货币流动性过剩,进而企图治理通货膨胀的理论和实践失败的原因是:总量收缩流动性并不能重新分配沉淀在富人阶层的存量货币,并且导致实体经济新增货币需求“失血”,顺带打击了穷人阶层就业收入而进一步加剧了穷人阶层消费能力继续萎缩,过剩矛盾依旧存在。

投资提供供给;消费产生需求。

资本或富人阶层主要提供供给;劳动或穷人阶层主要提供需求。

综上所述,对资本阶层货币供应的正确宏观调控方法是定向宽松投资性货币供应,维持产能没有过剩实业的生产供给,支持局部供给短缺行业的扩大再生产、再投资,实现资本投资的“有保有压”,从而提供充足的社会总供给;对劳动阶层货币供应的正确宏观调控方法是精确消费性货币供应,在一定时间内使大部分新增消费性货币主要流向劳动阶层,从而提升劳动阶层有效消费能力,稳定有效消费产生的社会总需求。

通过以上措施,从而实现供需相对平衡,逐渐形成既不通胀又不通缩的理想经济局面。

为此,需要央行从技术上划分投资性和消费性两个货币发行窗口;财政从技术上提供投资性和消费性两个国债投放窗口,从而实现中国内部自行印钱透支消化过剩,为自己国民福利服务。

综上所述,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苗头已在近些年的中国货币当局提供的巨额m2逐年增长数据上有所体现,揭示出中国M2中大部分存款货币是由贷款投资货币所派生创造,表明中国总体投资规模相对过剩,同时总体消费规模不足,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是过剩型经济矛盾。

货币流动性过剩实质反映了社会财富分配两极分化,通过财政和货币手段在理论上完全可以得到解决。

同时,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苗头反映出中国房地产信贷投资、间接融资、负债借贷基建投资等活跃、庞大以及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扩张的经济缺陷和矛盾;在货币统计口径上表现为存量货币和增量货币绝大部分集中、沉淀在资本阶层,加剧和刺激了资本投资投机、保值增值、追逐利润的冲动,即表现为社会投资性货币过剩---货币流动性过剩。

本文引用文献来源及声明:
①《通胀的根源是分配失衡》(孔令功)。

②《流动性过剩不是通胀的根源》(孔令功)。

③本文及以上文章主要目的是激发学术思想自由交流、抛砖引玉,促进繁荣中国经济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欢迎批评、指正本人系列文章,文责作者自负;诸位网友、阅者勿将本文与他人学术思想相联系,以免给他人学术声誉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害其本人真实学术意思准确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