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

合集下载

读后感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读后感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了凡四训读后感读罢《了凡四训》,我认为这本书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人的命运是否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而改变,第二个则是如果可以改变的话则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去改变他。

第一个问题让我不禁联想到了我初二的时候读的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名字叫做《命运之路》,牧羊人翁大位为了追求诗人的梦想与心仪的姑娘而来到了人生的三岔路口,有三条道路可以供他选择,他可以乖乖的回家,也可以去一个成就了无数诗人也毁灭了无数诗人的城市,还可以选择左边一条泥泞而未知的道路。

他选择了三条不同的道路,然而每次的道路走下去结果都是相同的命运:同一把刻着一个伯爵名字的手枪杀死了他。

小时候只知道这是欧亨利惯常的调侃与幽默,可是读了了凡先生的书,回想起这个略带无厘头的故事,我却多体悟出一番况味。

了凡先生的生活何尝不与翁大位的命运相似呢,他们的命运似乎早早的就被什么算定,以至于一切的选择与改变好像都成为了徒劳的挣扎,人在生活的旅途中成为了傀儡,失去了自由,难免就会甘于沉沦。

了凡先生在第一篇立命之学中就直指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人的命运真的是被注定的吗,人的命运可能通过人的行为去改变吗?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被注定的,那么他的命运也就是被决定了的,而一个人倘若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命运,而且那种行为的意愿来自自己而非其他,那么他的命运便决定于自己而非其他了。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我们忽然间会发现佛教---------它也是贯穿了凡先生思想的宗教---------与其他很多宗教或者哲学观点相比较,有一些不同之处,那便是自由意志论与决定论的界限貌似变得模糊不清,更接近一种相容论的主张了。

在其他人的哲学观点中,比如斯宾诺莎,他虽然不承认自由意志的存在,认为自由意志只是人们认为自己的意志是自由的,实际上却是被无数的条件一环一环所决定了的,但是实际上,他的唯理论在摆脱外在权威的意义上仍然是自由意志,人的意志、人的理性决定了道德,也决定了人的行为,外在的决定力量被大大的弱化。

读书体会Microsoft Word 文档

读书体会Microsoft Word 文档

选择美好相信美好——《最伟大的力量》读后感在西方遥远的古代,智慧的文字是书写在珍贵的羊皮卷上的,它们传历弥久,便产生了神秘的力量,吸引着人们,透过它们以探寻生活的真谛......读这本书希望发倔自己潜藏着的精神力量,发现自我,实现走向成功和快乐的美好愿望。

有一个探险家,走进了非洲的荒野中,他随身带了一些不怎么值钱的小装饰品,打算送给当地的土著人。

在这些东西当中,有两面镜子。

他把这两面镜子靠着两颗树放好,然后就坐下来和他手下人谈论有关探险的情况。

这时候探险家注意到有个土著人手里拿着长矛正向镜子走过来,当他向镜子里望去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于是开始向镜子里的对手刺去。

当然,他打碎了这面镜子。

这时候,探险家向这个野人走去,问他为什么要打碎镜子。

这个土著人回答说:“他要杀我,我就先杀了他。

”探险家领着土著人走到第二面镜子面前,对土著人解释说:“看,镜子时这样一个东西:通过它,你可以看到你的头发有没有梳直,你脸上的油彩涂得是否合适,你的**多么健壮,你的肌肉多么发达。

”土著人回答说:“噢,我不知道。

”成千上万的人都这样,他们的情形和这个土著人差不多,他们穷其一生和生活作战,在生命的每个转折点上,他们都以为会有一场战斗,而情况最终也确实是这样,他们预计会有敌人,他们就确实遇到了敌人,他们预设困难会接踵而至,而事情也恰好就是这样。

如果事情不是这样,那么它就是那样,总会发生点什么。

因此,成千上万的人继续过着平淡、普通、痛苦的生活。

可是,人们忘了,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我们控制不了外部条件,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想法——间接控制周围的环境。

战争时期,一个小伙子被应征入伍,带到军营,受训,为参加战斗做准备,所有这一切,他必须服从命令。

——他不可以选择。

然而,他有选择自己想法的权利——活着打完仗,凯旋回到家乡!是的,他用自己选择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军团维特里斯上校,不断的有规律的背诵并重复《诗篇》第91条被称作“保护诗篇”的文字,四年没有损失一个人。

感悟之一MicrosoftOfficeWord2007文

感悟之一MicrosoftOfficeWord2007文

感悟教育需要感动。

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

可悲的是,陷于功利追求中的教育及其之中的人们,大多麻木不仁了,铁石心肠,没有任何“感动力”。

前不久,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女儿初中毕业照毕业合影时,全体校领导没有时间到场,毕业照合影中学校领导的形象是后来用电脑合成的。

听到这个故事,我真的十分愤怒,我真的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名校的校领导在忙些什么,学校领导如此的麻木不仁!面对即将毕业跨入人生新阶段的孩子们,连给孩子们一点真实的记忆都那么吝啬,他们能够感动谁?我始终觉得,不能感动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不能感动家长的学校不是好学校。

教育需要理想,更需要信念。

追求卓越、反对平庸的理想和信念,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良好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使学校真正成为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发展型、学习型组织的理想和信念。

美国教师工会对全体教师发表了一份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饱含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誓言”,使人铭记教育的追求,教育的使命,唤起对教育的美好憧憬以及为之奋斗的动力。

没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没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学校不是好学校。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也越来越多。

譬如,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成为研究者、指导者、合作者、创生者、开发者;讲课的语言像播音员,教学行为像演员;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心灵的倾听者、心理咨询师、学生积极生活的指导者或引导者;要像慈母一样关爱学生、像严父一样要求学生;在处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教师又要像一位社区教育工作者;对待同事,教师要成为同伴互助者、自主反思者、改革实践者。

应该说,这些角色的要求是合理的。

但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位教师能够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1/ 1。

读书心得Microsoft Word 文档

读书心得Microsoft Word 文档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王明英读了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后,我被窦老师的精神所感动,她的成就源于她坚持不懈的读书、写作,能从小事做起,她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首先是这本书的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已经深深的吸引了我,她在序中写到:“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

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

后来读到鲁迅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心里这才颇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

”窦老师的这些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现在的我不就像是刚开始写作的窦老师吗?我想,即便是挤,只有坚持笔耕不辍,才能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其次,第一辑——清谈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

在读了《小红花的背后》一文时,也让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

我的课堂上又何常不是把奖品送给胜利者,而忽略了那些所谓的“不起眼”的学生。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孩子。

学习上没有谁是失败者,只要付出了努力,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鼓励的。

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那些不积极的学生更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老师的肯定。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上要激起每一个学生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主动性。

“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

在《心中盛满阳光》一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

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吧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如果你吧所处的环境变成魔鬼,你就在制造地域;如果你吧周围的人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

我们身处教育这一行业,虽有不少不足、不公平之处,也应该正视之、泰然处之,并且要有乐观的心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

读后感Microsoft Word 文档 (2)

读后感Microsoft Word 文档 (2)

《海蒂》读后感
看完《海蒂》这本书,书中讲述了海蒂在艰难的生活环境里,用自己的乐观、善良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行为,如何影响和改变着他人的生活。

海蒂出生在一个叫梅恩菲尔德的小镇,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一直由阿姨照顾。

5岁的时候,阿姨为了自己的生计,把她送到了山上的爷爷家,小海蒂在这里和爷爷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这里,她认识了放羊的彼得和他的奶奶。

彼得的奶奶眼睛看不见,小海蒂就经常去陪着奶奶,并把自己看到的世界讲给她听。

自从海蒂到来后,奶奶原本枯燥的生活多了几分快乐,同时她和爷爷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这样的日子持续没多久,阿姨就把她接走了。

阿姨的女主人在法兰克福有个很有钱的朋友叫赛赛曼,海蒂来到了她的家。

赛赛曼的女儿克拉拉不能走路,只能坐轮椅,她非常喜欢海蒂,因为海蒂到来后,她的生活不像以前那样枯燥了,还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后来,海蒂因为思念爷爷开始在晚上犯梦游症,幸亏细心的医生及时把她送到爷爷的身边。

后来到山上的克拉拉,在海蒂和爷爷的帮助下,终于站了起来,可以自己走路了,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呀!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艰难的环境里,要乐观、向上,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不能向命运低头。

读书心得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读书心得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小学五年级学生读书心得一假期的一个晴午,我把《女儿高考》这篇感人肺腑的美文反复地咀嚼。

书扉早于被泪水打湿,我却仍沉浸在对父爱的感动与遐想中——一位父亲在女儿高考时的心理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所有在爱的考试中取得满分的父母对孩子那深深的爱! 我想,本文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那贯穿全文的自语式独白。

它生动细腻地描写出了这位父亲在高考进行时想象女儿答题的情景与自己对女儿说的话。

字里行间,无处不体现着父亲对女儿那深沉、细致的爱。

当我读到:“怎么,看不懂?你鼻尖上冒出细细的汗星子。

别急,女儿,看看题,再想想,实在不行就跳过去……”的时候;当我读到:“早点吃的很少,我尝了尝,盐巴似乎放多了,你口干吗?”的时候;当我读到:“唉,女儿我没有心肠做饭。

这段时间我还是来陪着你吧。

如果真有所谓特异功能该多好,我能传达给你力量,信心,以至于智慧……”的时候,心好像被一种平凡却伟大的力量撞了一下——难道不是吗?在这看似随意的三言两语间,都能发现父爱闪亮的影子:想拥有特异功能,这是个如此天真的想法!但它寄托了父亲此时紧张与焦虑的心情呀,瞧!父亲多么深沉! 其实,我最欣赏的是这位父亲除了“深沉”,也给这份爱赋予了一个诗一般的代名词。

在“这是,你只注意考卷,只忙着答题。

你不知道父母也和你一样在考试,在为你加油,在祝福你!”这个句子中,父亲把关爱子女比作成了一场考试!呵,真是妙喻! 难道不是吗?你得了重病,需要住院。

父母将怎样做?这就是考试嘛,在考父母对儿女的爱!那么,在做作业时、吃饭时、玩耍时,这场考试也会开始,它是随时随地的。

但令人惊奇的是,父母们甚至不用上一天的课,总能在这些“爱的考试”中取得满分! 我读过许多赞美父母的文章,可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动。

或许,我们已把父母的“考卷”刻在心上,勉励自己在真正的考试中——还有生活中、细节处,用切身行动来回报父母、孝敬父母! 多么精彩的一篇文章!多么伟大的一位父亲!感受它,透过它,我受益匪浅;我看到了所有在爱的考试中取得满分的父母对孩子那深深的爱,我懂得了感恩……小学五年级学生读书心得二岳飞,着名的抗金将领,民族英雄。

读书体会Microsoft Word 文档

读书体会Microsoft Word 文档

读书体会芳山镇中心小学邹秀辉最近,我读了一本《中小学生如何上好每一课》这本书,收获很大,知道了如何教会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这是一个方法的问题,做任何事情,方法很重要。

要让学生会学,就需要老师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知道,学习应该是自己的事情,学是主要的,教是次要的,而这一点,有些老师可能还不是真的明白。

为什么现在许多学生不会学习?是因为老师没有教给他们如何学习,许多老师上课还停留在教师的“讲”上,认为你不讲,你不教,它就不会,或者认为,我讲它还不会呢,让他学不就更不会了。

熟不知,正是这样的老师扼杀了学生学的技能,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降低甚至丧失了学习的能力,对老师产生依赖性,离开了老师的教就不会学习了。

这对学生的终身影响都是负面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变革老师的教学手段,授课模式。

授课模式可能多种多样,但其基本原则肯定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把学习真正地教给学生。

魏书生语文教学的民主化,使得学生在二三十天没有老师讲课的情况下,基础并非很好的学生,能按老师预设的要求下自主学习,并取得优良的成绩。

洋思的先学后教,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能学会的,老师一律不讲。

学生按照老师科学设置的学习提纲进行自学。

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杜朗口的经验更是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有的老师以启发式为主,固然比一言堂的讲授要好。

但是,单纯的以问答为主的所谓启发式教学,实际上还是在以老师唱主角,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有限的。

各位老师们,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坚决废除老师的满堂灌,废除以讲为主的落后方式。

让每个学生想学、敢学。

就其课堂教学的方法来说,就是让学生“会学”。

今后,我还要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的业务能力有所提高,更好的完成好我的教书育人工作。

读书心得Microsoft Word 文档 (2)

读书心得Microsoft Word 文档 (2)

读书心得体会卢福行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

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

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

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

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

《观书有感》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

《观书有感》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

《观书有感》
前几天,我和同学们学了一首诗,诗的题目为《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朱熹,他1130年生,1200年卒,自元晦,又仲晦,号晦庵。

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之大成者,也是宋代的哲学家,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

这首诗不是在作者快卒的时候写下的,那它是怎么来的呢?请听我往下讲。

清晨,阳光明媚,我来到池塘边看书,在这里,看累了还可以观赏风景,真是好自在呀!
池塘周围长着绿油油的小草,草丛中盛开着各式各样的野花。

勤劳的小蜜蜂,嗡嗡的从这朵花飞到另一朵花上,不停地忙碌。

许多蜻蜓一会儿飞上一会飞下,尽情地嬉戏,一些小动物也来到池塘边喝水,真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大约半亩的方方的小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一样光润透亮。

抬头仰望天空,碧蓝的颜色仿佛刚
刚擦洗过一样,几朵白云慢慢悠悠地漂浮着。

它们似乎也克制不住对小池塘的喜爱,纷纷投入了池塘的怀抱,真是别有一番景象。

我禁不住思索:为什么这池塘的水这样清澈呢?为了解开这个谜,我沿着池塘边一直往前走。

不久,我发现了源头,活水正从源头不断流出。

我恍然大悟:读书不是也是这样的吗?只要我们多读书,知识就会像源头和活水一样源源不断。

这时,我诗兴大发,写出了脍炙人口一首诗《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邢婉滢
五年级(2)班。

读后感 Microsoft Word 文档 (5)

读后感 Microsoft Word 文档 (5)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可以明理睿智,读书可以化解忧伤,读书可以激发斗志,因为读书可以不屈不挠的战胜困难。

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能给人带来光明的女性。

我不得不佩服海伦凯勒,我无法想象,当一个人看不见,听不着,也不能说话时会是怎么样?我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人要怎么生活?心里会有多么绝望?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给我了一个完美的回答。

海伦凯勒因病失去了视觉和听觉。

借助莉莎文老师的帮助,海伦学会了认识单词,认识社会,认识世界。

她进入了剑桥学院,一心努力学习克服各种困难。

在这里,海伦凯勒不但没有悲观的面对世界,反而和健全的孩子们交上了朋友。

老师不断帮助她,把课文印成凹字版,方便她理解。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海伦凯勒考上了哈佛大学,圆了她的大学梦。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

我觉得真不假,我仿佛看见海伦凯勒就在眼前,一双失明的眼睛,双耳失聪的人都能战胜困难,创造出奇迹,而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因一点点困难就放弃,我顿悟了,我一个堂堂正正的健全人为何做不到。

人生能有几回合,岂能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自甘堕落,坐以待毙,和海伦凯勒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小雨滴汇集在一起可以成江河,点点的进步累计在一起也可以创造奇迹,海伦凯勒就做到了,她用她的亲身经历诠释了这一点。

我也能做到,也一定能做到。

再细细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对美好的生活有更得期许,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她并不孤单,而是充满了更多的追求,她内心如此的强大,她把所有的磨难都化成了拼搏的动力。

她就是这样富有感染力,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不要等失去时已经晚了,我能有这样一本好书做我的良师益友,相信我以后的日子会过得更充实。

读书感悟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6)

读书感悟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6)

读书伴我成成长京开一小从我们学校要求每学期每位老师读一到两本好书,并写好读书笔记、反思、感悟,在这样的要求下,在时间的积淀中,我的读书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应付任务---喜欢读书—爱上读书—迷上读书—读书是我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书犹药也,可以医愚”不同种类的书,犹如不同的药,可医不同的愚昧,提升自己。

读书能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心灵体验。

我曾经读过《高效课堂22条》、《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书,每本书都会有新的收获,给我带来的震撼至今难以忘怀,它冲击着我的思想,让我收获颇多。

一、读书,让我的教育理论更丰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通过读书可以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修养。

利用课余时间,我读了一些教育专著,很有感触。

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使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从“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阐述了自己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的思考,这实实在在是作者以一个学者的思想在为我们解惑;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使我的心灵受到激荡,“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他们凝练、隽永的文字和独到教育的阐释给我深深的启迪,也改变了我的生活观和教育观。

二、读书,让我拥有一份绝美的心情。

每当静谧的夜晚,我会倚在床的一角,手捧一本书静静地读,默默地品味。

打开一本好书,迎面扑鼻的是清香而深邃的气息,仿佛是那新翻耕的泥土散发出馨香。

在若有若无的音乐声中,我可以随意想象,想象自己是蓝天,一望无际;想象自己是月夜,寂静美丽;想象自己是海浪,澎湃不息……读小说,我会随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或喜或悲;读抒情的散文诗歌,我会在作者淡淡的忧郁中品味他们对生命、生活、自然的态度;翻阅轻松诙谐的书,我可以尽情地放声大笑,把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渐渐地我进入书的世界,一天的疲劳和一些生活琐事的烦恼便顿消大半。

读后感 Microsoft Word 文档

读后感 Microsoft Word 文档

家庭作业的出路在何方——《家庭作业的迷思》读后感科恩说,家庭作业不仅是孩子的负担,也是家长的负担,而我们应该寻找更好的方式去教育我们深爱的孩子。

总有这样的感觉:近年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差,孩子做作业的速度越来越慢,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弱…..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者有哪些原因,结合这十多年的教学,回想自己的学习过程,也时常思考,但却终不得头绪。

今天到图书馆看到一本新书——《家庭作业的迷思》(美国作者:艾尔菲.科思著,项惠龄译),激起我阅读的冲动,翻开扉页,《中国教育报》、《波士顿环球报》等等对该书的评论,让我为之一惊。

《波士顿环球报》用郑重的语气评价:“它是这个国家的每位老师和校长都应该阅读的书”。

其中《出版人周刊》的评述:“科恩有理有据地论证了家庭作业可能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害的,强制性的作业只会让孩子抗拒学校并且扼杀他们的智力和创造的好奇心”。

家庭作业。

对于它的存在,人们(当然也包括我在内)一直以来都觉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来没有去质疑正确性和必要性。

当我看完这本《家庭作业的迷思》后,我才幡然醒悟,家庭作业它就像是《格林童话》里的那件《皇帝的新装》,而这本书的作者科恩正是那个敢于大声喊出“可是他什么也没穿!”的人,给我们揭开了家庭作业的真相。

众所周知,中国孩子的家庭作业之多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的孩子在国际上是享有作业机器,考试专家的美称。

科恩的《家庭作业的迷思》一书,让我们了解到原来被誉为“儿童天堂”的美国,也存在这样一种让人迷思的家庭作业。

作者看到这些年美国政府因要提升其学生国际竞力,提出的改革方法包括增加家庭作业。

大家都认为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练习才得完美。

书中第一章提到的,增加作业会增加父母负担、孩子压力、家庭冲突,并导致孩子降低学习兴趣形成恶性循环。

书中作者提出了研究证据说明这一点,阐明的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问怎么做才有效益。

而问作业的效益时,问的不只是是否提高学业成绩,还有更核心的,孩子有没有兴趣,是否能增广、加深学习,亲子间的关系与互动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

读书心得 Microsoft Word 文档

读书心得 Microsoft Word 文档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读书心得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多方面的吸取别人的经验是有必要的,而多读书,读好书便是其中的一条途径。

这本书使我获益良多。

以下几点便是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想法感触。

一、学会思考.任何智慧的产物都是思考得结晶。

记得在走出大学校门之前,导师反复给我们强调: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不要只停留于每月能拿到薪水糊口!确实,离开了大学校门,没有了导师的扶持,没有了同伴的相互的激励,靠的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去摸索了,迷惘、恐惧、无奈各种情绪都蜂拥而至,很容易就会被卷进盲从的大流之中,从而迷失了自己!这是每个新教师的必经阶段,因此,对自己的教学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结构、手段、方法、模式、对象、效果等等,每天都要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所长进!另外,在新课标的大浪潮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做复合型的教师,就是要求教师具备对各种知识、方法、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而思考便可以使它们融会贯通了。

二、学会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要懂得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无知,从而激发自己进一步学习的热忱。

向书本学习,向名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生活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

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丰富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引来时代的源头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三、学会教学.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问。

我想即便是教了几十年书的教师,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对于我们年轻老师来说,就更是一个需要摸索的过程了,记得大学里一位教授曾说过:“教书不一定非得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要讲天分,还有后天的教法”,这个说法我是同意的,因为就在大学里的就有些教授知识很渊博,但上课时课堂上是趴下一大片的。

曾看过这样一本书,说是新教师第一年的教学方法通常都是模仿型的,还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到了第二年教学方法变成了“四不像”(在别人的经验基础上,逐步融合了自己的教学特点),最后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逐步稳定下来,而这个过程靠的还是思考与学习!书中列出的101条建议可能不全适合我,或者有一些建议中列出的问题我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碰不到,但这本书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

读书伴我成长Microsoft Word 文档 (3)

读书伴我成长Microsoft Word 文档 (3)

读书伴我成长
郓城县水堡乡赵楼小学赵茹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书籍。

在书中我们能受到启发,明白许多道理。

当然不同的书内容不同,书中的道理也是不同的。

一天,课堂上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竖食指是什么意思?”我想了想总感觉好像在哪里见到过这个问题,原来在《十万个为什么》上面出现过。

我举起了手,老师让我回答。

我站起来想了想说:“竖食指是一种吸引人的手势,相当于英文中的‘Excuse me’。

所以,在开会时若有人举手竖食指,即表示有意见要发表。

这点与我国举手手掌伸平不一样。

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召唤服务人员时,也可以使用这一手势。

”老师听了我的回答满意的笑了,“我让你们多读书是有好处的吧!不能光靠课堂上这点时间学习,课下也要多读书。


从此以后,我更热爱读书了。

因为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更离不开书了,因为书代表着知识,知识代表进步,如果不多读书就会永远落在别人的身后。

读书心得体会 Word 文档

读书心得体会 Word 文档

读书心得体会——刘雅雯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

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

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

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观书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

诗中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
象来譬喻读书的体会的。

作者以喻明理,理寓象中,将感想议论化为生动形象,既富
理趣,又有诗情。

本诗的教学有三大版块组成:一是诵读积累;二是感悟领会;三是
拓展延伸。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
理解诗句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探讨方塘的清澈和读书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感
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2、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语言感悟能力较强;
3、学生思维较活跃,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的能力比较强;
4、学生学习过很多哲理诗,对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5、学生能根据提示、创设的情境来诵读古诗,并有了一定的韵味。

四、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古诗,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
提示下理解字词以及诗句的意思;b.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讨论,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诗句,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ppt课件、打印的拓展资源
六、教学过程预设:
(一)品读名句初识作者
1、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读
3、你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
4、简介朱熹
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其中很多思想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4、过渡:朱熹一生勤奋读书,还注意思考。

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由学生熟悉的名句引出诗人,既复习了旧知,又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
二、学习古诗,领会诗意
1.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
(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理解诗中每个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4)记下不懂的问题。

(估计学生不理解的词语:鉴、徘徊、渠、哪得、如许、为。

)
先请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自学所得。

2.交流自学情况
(1)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全诗,指读)
(2)说说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做上记号)学习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借助图画)
(3)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
“鉴”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们要查查字典。

出示字典中的字条:镜子(古代用铜制成)。

照。

仔细看。

你认为应该选哪条意思?为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字解)
师:怎么写?(板书,学生跟着书空)古代镜子是用铜制成的,所以底下是“金”。

铜镜不用时常常用布盖着,用时打开。

这里的“开”理解为打开。

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好吗?
师: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可见池塘里的水怎样?(用比喻突
出水的清澈透明。

)水的清澈透明,还表现在哪里?
“徘徊”是什么意思?
借助图画,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齐读一、二两句诗。

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板书:景),老师非常喜欢喜欢这明丽清
新的田园风光。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这两句诗。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绘)
美读:一边想像画面,一边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

(配乐读)
师:多美的景色呀!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
晃动?(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动,也就是——活水)
(4)那后面两句诗你能理解吗?我们先来读一读。

引导学生理解三、四句诗

“渠”是什么意思?(它,指方塘。

古诗中的人称代词与现代文不一样,还记得《示儿》中的“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你。


哪得,怎么会。

如许,这样。

清如许,这样的清澈。

为,是因为。

3.运用“连、调、添”等方法,把诗意连起来说说。

先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

4.谁能读好这首诗?(配乐朗读)
5.背诵这首诗。

三、理解哲理
1.引导学生质疑。

这首诗学完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呢?
引出:这首诗有点文不对题,诗中写的明明是池塘的水,可是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

池塘的水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

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__________。

2.交流,指答。

出示、齐读: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就像源源不断的活水
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

四、总结延伸
1.原来朱熹写方塘的景色,就是为了说明读书的道理啊!(板书:理)这样
的诗就叫(板书:说理诗)
朱熹先生这首优美的诗,用池塘的水来比喻读书,通过比喻巧妙地把读书的道
理蕴藏在里面,使人们一下子就能接受他的观点,像这样的方法我们称它为借
景喻理
(板书:借喻)。

2.出示: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如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你觉得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前两句都是写景,后两句是感受)3.同学们想想,你还能举出一些跟这些诗相似的说理诗吗?(学生回答)
苏轼《题西林壁》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叶绍翁《游园不值》
陆游《游山西村》
4.总结:
这首诗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两句诗更是脍炙人口,千年不衰,成为千古名句。

(背一背这两句)这两句现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板书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清澈透明←源头活水(写景)
人的心智:更加聪明←读书汲取(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