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束辅助的酞菁给体-碳纳米管受体超分子自组装及光诱导长寿命电荷分离态
26447253_氯吡格雷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重点实验室简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制剂及辅料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2021年2月获国家药监局认定ꎬ重点实验室以中国药科大学药用辅料及仿创药物研发评价中心为核心ꎬ整合药物化学㊁药剂学㊁药物分析㊁药代动力学等学科优势资源ꎬ联合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和江苏省水溶性药用辅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建设ꎮ学术委员会主任侯惠民院士㊁实验室主任郝海平副校长ꎮ重点实验室拥有实验场地1.2万平方米ꎬ仪器设备原值约2.9亿元ꎮ配套设施完善ꎬ包括SPF级药学实验动物中心㊁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平台㊁病理与PDX药效评价平台㊁分析测试中心等多个公共实验平台ꎮ重点实验室聚焦药用辅料的质量控制与标准提升㊁创新辅料研究㊁药用辅料功能性评价与合理使用㊁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研究㊁药物制剂及辅料分析和评价技术研究㊁靶标的发现/确认与成药性研究等领域ꎮ力争利用3~5年时间ꎬ在上述领域形成多个 国际一流㊁国内领先 的技术平台ꎮ初步建成 以药品制剂为核心ꎬ以药用辅料为抓手ꎬ以体内作用为指标ꎬ以分析评价为支撑 的 全链条㊁贯通式 药物制剂及辅料研究与评价体系ꎮ实验室主任:郝海平ꎬ男ꎬ理学博士ꎬ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㊁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ꎮ主要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创新技术ꎬ药物代谢转运分子调控与靶标研究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访问学者ꎬ江苏省特聘教授ꎬ首批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ꎬ江苏省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ꎬ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ꎬ第十一届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ꎬ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ꎬ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㊁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㊁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ꎮ曾担任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院长㊁ 2011计划 建设办公室主任㊁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 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ꎮ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㊁重点项目㊁重大项目)(No.81972894㊁81673364)ꎻ∗同为通信作者㊀作者简介:王雪怡ꎬ女ꎬ研究方向:药剂学ꎬE-mail:664517212@qq.com㊀通信作者:孙春萌ꎬ男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药剂学ꎬTel:025-83271305ꎬE-mail:suncmpharm@cpu.edu.cnꎻ涂家生ꎬ男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药剂学ꎬTel:025-83271305ꎬE-mail:jiashengtu@cpu.edu.cn氯吡格雷注射剂的研究进展王雪怡ꎬ孙平平ꎬ孙春萌∗ꎬ涂家生∗(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系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制剂及辅料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ꎬ中国药科大学药用辅料及仿创药物研发评价中心ꎬ江苏南京210009)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ꎬACS)患者通常需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ꎬPCI)ꎮ手术前一般给予患者氯吡格雷以发挥抗血小板功能ꎬ但由于目前市场中仅存在氯吡格雷片ꎬ而口服起效时间较长ꎬ易于错失临床最佳治疗时机ꎮ因此ꎬ研制氯吡格雷注射剂型具有重要意义ꎬ不仅可以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提供一种更灵活㊁有效的用药选择ꎬ还可以提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成功率ꎬ降低患者血栓发生率和死亡风险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氯吡格雷注射剂的研发进展ꎬ重点讨论了相关注射剂型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ꎬ为氯吡格雷注射剂的研发提供参考ꎮ关键词:氯吡格雷ꎻ抗血小板ꎻ注射剂ꎻ急性冠脉综合征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943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2)01-0037-005doi:10.13506/j.cnki.jpr.2022.01.007ResearchprogressofClopidogrelInjectionsWANGXueyiꎬSUNPingpingꎬSUNChunmeng∗ꎬTUJiasheng∗(NMPAKeyLaboratoryforResearchandEvaluationofPharmaceuticalPreparationsandExcipientsꎬCenterforResearchDevelopmentandEvaluationofPharmaceuticalExcipientsandGenericDrugsꎬDepartmentofPharmaceuticsꎬSchoolofPharmacyꎬChinaPharmaceuticalUniversityꎬNanjing210009ꎬChina)Abstract:Patientssufferingacutecoronarysyndrome(ACS)usuallyneedtoreceive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Clopidogrelisgenerallygiventopatientsbeforeoperationtoexertantiplateletfunction.HoweverꎬthereisonlyClopidogrelTabletsinthemarketatpresentꎬandtheonsettimeistoolongsothatitiseasytomisstheoptimumthera ̄peutictime.Thereforeꎬitisurgenttodevelopaninjectableclopidogrelformulationforclinicalapplication.OncemarketedꎬitcannotonlyprovideamoreflexibleandeffectiveoptionforpatientswithACSꎬbutalsoimprovethesuccessrateofemergen ̄cyPCIandreducetheincidenceofthrombosisandtheriskofdeath.InthisreviewꎬweintroducedtheprogressofClopidogrelInjectionsꎬbrieflydiscusstheirtechnicalfeaturesꎬandprovidedreferencesfor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ofClopidogrelInjections.Keywords:ClopidogrelꎻAntiplateletꎻInjectionꎻACSꎻPCI㊀㊀氯吡格雷(Clopidogrelꎬ化合物1ꎬ见图1)是一种噻吩并吡啶类前体药物ꎬ本身无活性ꎮ口服经肠道吸收后ꎬ85%的药物被肝脏脂酶快速代谢水解成羧酸衍生物(化合物4ꎬ见图1)ꎬ其余的15%经过两步细胞色素P450(主要是CYP3A4㊁CYP2C19)两步氧化反应ꎬ生成含有巯基的活性代谢物(化合物3ꎬ见图1)发挥抗血小板作用ꎮ含巯基的活性代谢物可特异性㊁不可逆地和血小板P2Y12受体结合ꎬ从而阻断二磷酸腺苷(adenosinediphosphateꎬADP)和受体的结合ꎬ阻断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ꎬ抑制腺苷酸环化酶ꎬ使环磷酸腺苷(cyclicadenosinemonophosphateꎬcAMP)浓度下降ꎬ发挥抗血小板作用[1-2]ꎮ作为经典的拮抗P2Y12受体的抗血小板药ꎬ它和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基石ꎬ被广泛用于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ꎬACS)患者缺血性事件的复发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ꎬPCI)后支架内血栓的形成ꎮ图1㊀氯吡格雷的代谢途径㊀㊀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商品名为Plavixꎬ波立维)是Sanofi和Bristol-MyersSquibb联合开发的第二代P2Y12受体抑制剂类抗血小板药物ꎬ1998年6月首次在美国批准上市ꎬ2001年在中国批准上市ꎬ规格包括每片75mg和300mgꎮ氯吡格雷的常规剂量是每天75mgꎬ对于ACS患者可采用负荷剂量的方法ꎬ即首剂口服300mgꎬ此后每天75mg维持ꎮ单剂量口服氯吡格雷75mg后ꎬ氯吡格雷的半衰期为6hꎬ活性代谢产物的半衰期约为30minꎬ患者口服3~7d内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5]ꎮ近年来ꎬ中国开展PCI的数量逐年上升ꎬ2019年已经超过100万例[6]ꎬ但对ACS患者的急诊处置水平和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ꎮ在PCI手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ꎬ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明显改善患者PCI术后的主要心血管预后ꎬ改善手术后缺血ꎮ而目前临床上可以使用的氯吡格雷剂型仅有片剂ꎬ其口服后起效速度慢ꎬ对急需手术治疗的ACS患者常面临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的风险ꎻ此外ꎬ患者需要口服较大剂量氯吡格雷才能达到血液中有效药物水平ꎬ在提高抗血小板速度的同时可能带来出血等风险[10-11]ꎮ而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快速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剂量过高造成出血风险之间的平衡[7ꎬ12]ꎮ与口服剂型相比ꎬ直接静脉注射抗血小板药物不仅可以实现临床治疗时的快速起效ꎬ还可以有效缩短停药后的药物作用时间ꎬ能够在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为医生提供更多的临床用药选择ꎮ2015年3月和6月ꎬEMA和FDA分别批准了一种P2Y12受体可逆性抑制剂抗血小板注射剂坎格瑞洛(Cangrelor)上市ꎮ坎格瑞洛是首个静脉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ꎬ其具有起效迅速㊁失效快㊁作用可逆等特点ꎬ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ꎮ然而ꎬ由于可能引发临床出血并发症ꎬ坎格瑞洛仅被限制作为二线药物用于之前未接受口服P2Y12抑制剂患者的PCI手术和口服治疗不便的患者[15]ꎬ其治疗ACS的效果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支持ꎮ而氯吡格雷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P2Y12受体抑制剂ꎬ其注射剂的开发和应用极具临床意义ꎮ近年来ꎬ包括氯吡格雷口服制剂的原研公司Sanofi在内ꎬ有多家公司对氯吡格雷及其盐进行注射剂型的开发(见表1)ꎮ本文将综述国内外氯吡格雷注射剂的研究情况ꎬ介绍其产品特点㊁制剂技术以及临床应用等ꎬ并对此类制剂的药学研究内容进行分析ꎮ表1 氯吡格雷及其盐进行注射剂型的开发序号项目名称活性成分剂型时间公司阶段1/ClopidogrelbisulfateLyophilizedpowder1996SanofiFail2MDCO-157ClopidogrelfreebaseCyclodextrininclusioncomplex2011CyDexPhaseI3ASD-002ClopidogrelfreebaseNanoemulsion2016AscendiaPre-Clinical4JIN-2013ClopidogrelbisulfateNanoliposomesuspension2013Intas&JiaPhaseI1 氯吡格雷注射剂型的研制氯吡格雷游离碱及其硫酸氢盐的溶解性具有高度的pH依赖性ꎬ其在生理条件(pH7.4)下的溶解度仅为0.002mg mL-1ꎬ随着pH降低溶解度不断提升ꎬ当pH为1时溶解度可达7mg mL-1[16]ꎬ但该pH已不适合于直接注射ꎻ此外ꎬ氯吡格雷为前药ꎬ给药后需在体内被代谢成化合物3(见图1)才具有抗血小板活性ꎮ因此ꎬ氯吡格雷注射剂型的开发重点和难点均聚焦于解决以上两个问题ꎮ1.1㊀氯吡格雷冻干粉针㊀氯吡格雷及其片剂的原研公司法国Sanofi曾投入研发注射用氯吡格雷粉针剂ꎬ以弥补口服氯吡格雷片在临床急救上的不足ꎮ氯吡格雷及其硫酸氢盐单独冻干时ꎬ容易形成不溶性的聚集物ꎬ黏于玻璃壁上ꎮ根据Sanofi公司的专利ꎬ在制剂中加入泊洛沙姆188可阻止氯吡格雷及其硫酸氢盐的聚集[17]ꎮ将氯吡格雷及其硫酸氢盐和泊洛沙姆188的水溶液冻干后ꎬ用特定溶剂(由聚乙二醇硬脂酸酯SolutolHS15和磷酸缓冲盐调配而成ꎬpH调至4.0以上)复溶后再注射ꎮ专利中还显示ꎬ在冻干粉中采用甘露醇和丙氨酸可提高药物稳定性[18]ꎮ但最终ꎬSanofi研发团队并没有继续该项目的开发ꎬ原因未知ꎮ1.2㊀氯吡格雷β-环糊精包合物注射剂(MDCO-157)㊀MDCO-157由LigandPharmaceuticals公司的子公司CyDexPharmaceuticals开发ꎮ早期该项目由PrismPharmaceuticals公司开发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ꎮ2011年ꎬLigand从PrismPharmaceuticals公司获得开发许可ꎬ并更名为MDCO-157[19]ꎮ同年Medicines公司从Ligand公司获得许可开发用于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ꎬ在美国开始抗血栓治疗的I期临床试验ꎮMDCO-157采用了CyDexPharmaceuticalsInc研发的Captisol磺基烷基醚环糊精(SAE-CD)与氯吡格雷游离碱形成包合复合物ꎮ药物与SAE-CD的可逆㊁非共价复合可提高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ꎮ利用SAE-CD可以有效改善氯吡格雷溶解性差的问题ꎬ将氯吡格雷增溶至20mg mL-1ꎬ并且减少溶液中氯吡格雷的化学降解和手性转变[20]ꎮMDCO-157的开发旨在其可以与口服氯吡格雷产生相当的抗血小板作用ꎬ从而可以从口服过渡到静脉给药来改善高危PCI患者的临床治疗ꎮ然而ꎬ一项2012年开展的临床试验(33位受试者ꎬ氯吡格雷口服制剂作为对照ꎬ随机开放标签交叉试验)结果显示ꎬ虽然健康志愿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ꎬ但由于活性代谢物(见图1中化合物3)产生阈值不足ꎬ当静脉给药剂量增加到300mg时ꎬ也不能达到足够的血小板抑制作用ꎮMDCO-157在静脉注射75㊁150和300mg剂量组中表现出剂量相关的药效学效应ꎬ但与口服氯吡格雷300mg剂量相比ꎬ静脉注射MDCO-157显示短暂而轻微的药效学效应ꎬ巯基活性代谢物的Cmax和AUC低于口服氯吡格雷300mg剂量ꎮ而且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非常大ꎬ包括输液疼痛㊁头痛㊁头晕㊁血管穿刺部位血肿等[19]ꎮ1.3㊀氯吡格雷纳米乳注射剂(ASD-002)㊀ASD-002是As ̄cendiaPharmaceuticals开发的一种氯吡格雷纳米乳注射剂型ꎮ2016年11月ꎬAscendia公司和FDA就氯吡格雷纳米乳注射剂的临床申报工作举行了Pre-IND会议ꎮ2020年8月ꎬ乐明药业(苏州)宣布与AscendiaPharmaceuticals签订合作协议ꎬ获得氯吡格雷纳米乳注射剂(ASD-002)的开发许可ꎮASD-002作为Aascendia公司的主要管线产品是利用其EmulSolTM纳米乳技术平台开发的ꎬ实现了经典抗血栓药物氯吡格雷的可注射形式ꎮ利用Ascendia的EmulSolTM技术可生产稳定的纳米乳ꎬ而无需使用有机溶剂ꎮEmulSolTM采用了传统的高压均质工艺ꎬ通过选择特定的长链甘油三酯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助表面活性剂的使用ꎮ纳米乳平均液滴大小约为200nmꎬ使用大豆油和表面活性剂卵磷脂的专利组合[16]ꎬ由此产生的水相中的油滴悬浮液在物理上稳定ꎬ并且提高了给药的安全性ꎮ纳米乳剂能够使可溶性差的药物用于多种给药途径ꎬ并且能够潜在地保护活性成分免受化学降解[21]ꎮ氯吡格雷游离碱为高黏性半固体的油状物ꎬ具有化学不稳定㊁易水解和氧化㊁手性中心的质子不稳定等问题[16]ꎮ由于手性中心和甲酯基团中存在不稳定的质子ꎬ因此它非常容易发生甲酯基团的外消旋㊁氧化和水解ꎮ根据专利显示ꎬ纳米乳可以有效抑制氯吡格雷从S对映体(有生物活性)到R对映体(无任何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转化[16]ꎮ该纳米乳技术将氯吡格雷游离碱分散在油相中制成油/水型乳剂ꎬ即使游离碱在血浆pH条件下亦很难溶解ꎬ当包含在纳米乳液的油相中ꎬ载药量可达到20mg mL-1以上ꎬ改善了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低的问题[16]ꎮ1.4㊀氯吡格雷纳米脂质体混悬剂(JIN-2013)㊀JIN-2013是由Intas和Jina制药公司联合开发的静脉注射氯吡格雷纳米脂质体混悬剂ꎬ活性成分为硫酸氢氯吡格雷ꎬ并采用了Jina公司专有的NanoAqualip脂质纳米技术进行制备ꎬ该方案能够在不使用有机溶剂静脉注射的情况下制备出具有良好性状的氯吡格雷脂质体制剂[22-23]ꎮ据文献报道ꎬ氯吡格雷纳米脂质体混悬液采用全自动高压均质机进行制备ꎬ粒径在25~110nmꎬ辅料包括:大豆磷脂酰胆碱㊁胆甾醇硫酸钠㊁蔗糖㊁缓冲剂[24]ꎮ2015年10月ꎬ该项目已完成Ⅰ期临床研究(LambdaTherapeuticResearchInc)ꎮ临床前相关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ꎬ注射氯吡格雷纳米脂质体混悬液的Tmax和Cmax(0.5h和38.0μg mL-1)ꎬ与口服硫酸氯吡格雷(2h和20.4μg mL-1)相比具有更短的Tmax和更高的Cmax[24]ꎬ证实了其在临床急性给药方面的优势ꎮ在一项48例的健康受试者参与的Ⅰ期临床安全性研究中ꎬ研究者比较了氯吡格雷片剂300mg㊁氯吡格雷纳米脂质体混悬液注射剂25㊁50和75mg剂量的安全性ꎬ结果表明剂量至75mg仍安全和耐受[24]ꎮ在临床研究中发现ꎬ该制剂对口服氯吡格雷无药效的受试者可产生治疗效果[24]ꎬ与氯吡格雷传统剂型相比ꎬ体现了纳米脂质体混悬剂作为药物递送系统在肠外给药方面具有的一定优势ꎮ2㊀氯吡格雷注射剂开发的探讨近年来ꎬ抗血小板类药物注射剂的开发已经成为行业的研究热点ꎬ而氯吡格雷在临床上迫切需要被开发成一种能快速起效的剂型ꎬ注射剂成为必然首选ꎮ然而由于氯吡格雷自身理化性质及其在体内作用特点的特殊性ꎬ大大提高了将其开发成注射剂型的技术难度[16]ꎮ首先ꎬ氯吡格雷在中性pH条件下溶解性极差ꎬ使其与体液接触时易产生沉淀ꎬ从而导致注射痛㊁静脉炎ꎬ甚至可能在给药过程中造成栓塞ꎮ其次ꎬ氯吡格雷游离碱在潮湿和高温的情况下不稳定ꎮ由于氯吡格雷是一种手性分子ꎬ其可以作为R或S对映体存在ꎮS对映体具有生物活性ꎬ而R对映体无任何抗聚集活性并且耐受性差[25]ꎬ在动物体内高剂量引起惊厥ꎮ因手性中心存在不稳定的质子ꎬ氯吡格雷游离碱结构并不稳定ꎬ容易发生外消旋㊁氧化和甲酯基水解[26]ꎮ化学不稳定性限制了氯吡格雷在处方中水溶液的使用ꎬ使其处方条件局限为含有机溶剂的液体或冷冻干燥固体ꎬ其储存条件限制于低温冷藏或冷冻ꎮ对于难溶药物注射剂的研制ꎬ科研工作者已经给出了多种解决方案[27]ꎮ目前ꎬ制备处方中含有难溶性碱性药物的静注或口服液体制剂有多种方法ꎬ包括纳米混悬剂㊁通过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制备包合物㊁纳米乳㊁以及在溶液低pH情况下与强酸形成盐等[28]ꎬ其中多数已在氯吡格雷注射剂的开发中予以尝试ꎮ然而ꎬ对于纳米混悬液系统ꎬ由于其中纳米级药物颗粒在水中的暴露面积较大ꎬ可能会加速主药的降解[28]ꎮ此外ꎬ由于水溶液中的游离药物浓度较高ꎬ注射疼痛可能是纳米混悬系统的另一个问题ꎮ对于纳米乳ꎬ其达到稳定需要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并且稳定性受温度和pH影响[29]ꎮ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可能引起潜在的肾毒性㊁心动过缓和血压降低ꎬ以及环糊精可能与合用亲脂性药物结合的问题[30]ꎮ而硫酸氢氯吡格雷等强酸形成的弱碱性盐溶液pH值较低ꎬ可能导致药物稳定性问题ꎮ当在中性pH条件下与血液接触时ꎬ药物可能沉淀为游离碱导致注射部位刺激和疼痛ꎮ近年来ꎬ涂家生等[31]设计开发了采用一种以mPEG-PLA为载体的氯吡格雷胶束ꎮ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mPEG-PLA和氯吡格雷游离碱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得到胶束纳米系统ꎬ发挥了胶束高溶解度㊁快速释放㊁药效快等优势ꎮmPEG-PLA聚合物是目前胶束给药系统中最有潜力的载体材料之一ꎬ不仅可以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ꎬ实现较大的载药量ꎬ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生物降解性ꎬ不会在体内积蓄而产生毒副作用ꎬ临床安全性高[32]ꎮmPEG-PLA形成的胶束释放药物的速度较快ꎬ并且胶束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ꎬ可以将氯吡格雷携带至肝脏ꎬ经肝药酶进行代谢ꎬ产生活性代谢产物ꎬ实现快速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ꎬ满足临床急救的需求ꎬ有望为氯吡格雷注射剂的研制提供一种全新方案ꎮ3㊀小结在面临ACS的情况时ꎬ对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的最佳剂量和时机目前尚无定论且备受争议ꎮ通常ꎬ随着氯吡格雷片剂的给药量增大ꎬ达到预期治疗作用的时间会缩短ꎬ但是过高的剂量会增加氯吡格雷的副作用ꎬ因此ꎬ在提高抗血小板效果的同时需要权衡因高剂量带来的出血风险ꎮ对于ACS患者ꎬ临床医生需决定其应在PCI前开始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的治疗ꎬ还是将治疗推迟到PCI术后ꎮ如果较早开始治疗ꎬ潜在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可能会降低ꎬ可以避免患者出现梗死或再狭窄的情况ꎻ但如果血管造影显示需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ꎬ那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产生的抗血小板作用会使此手术方案复杂化ꎬ需推迟手术时间ꎮ然而ꎬ对于ACSꎬ推迟手术可能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ꎮ因此ꎬ开发快速起效的氯吡格雷注射剂型ꎬ可以有效填补ACS急诊手术用药方面的空白ꎬ其临床价值显而易见ꎬ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ꎮ多年来ꎬ全球范围内对氯吡格雷注射剂的研究十分活跃ꎬ本文所综述的研究为氯吡格雷注射剂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案例ꎮ但是ꎬ目前国内外尚无氯吡格雷注射剂型获准上市ꎬ大部分研究还处于临床前或临床Ⅰ期阶段ꎬ制备稳定性良好和副作用低的氯吡格雷的静脉注射剂仍面临较大挑战ꎮ随着相关研究的继续深入进行ꎬ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日臻完善ꎬ相信氯吡格雷注射剂的开发会迎来新的突破ꎮ参考文献:[1]㊀DANSETTEPMꎬROSIJꎬBERTHOGꎬetal.CytochromesP450catalyzebothstepsofthemajorpathwayofclopidogrelbioactiva ̄tionꎬwhereasparaoxonasecatalyzestheformationofaminorthiolmetaboliteisomer[J].ChemResToxicolꎬ2012ꎬ25(2):348-356. [2]SAVIPꎬPEREILLOJꎬUZABIAGAMꎬetal.Identificationandbio ̄logicalactivityoftheactivemetaboliteofclopidogrel[J].ThrombHaemostasisꎬ2000ꎬ84(5):891-896.[3]PRICEMJꎬANGIOLILLODJꎬTEIRSTEINPSꎬetal.Plateletreac ̄tivityandcardiovascularoutcomesafter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 ̄vention:atime-dependentanalysisoftheGaugingResponsivenesswithaVerifyNowP2Y12assay:ImpactonThrombosisandSafety(GRAVITAS)trial[J].Circulationꎬ2011ꎬ124(10):1132-1137. [4]胡君茹ꎬ姜华ꎬ刘效栓.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ꎬ2013ꎬ24(8):750-753.[5]FDA.Approveddrugproducts:PLAVIX(clopidogrelbisulfatetab ̄lets)[EB/OL].(1997-11-17)[2021-10-20].https://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nda/pre96/020839_s000.pdf. [6]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20.[7]CANNONCP.Whatistheoptimaltimingofclopidogrelinacutecoronarysyndromes?[J].Criticalpathwaysincardiologyꎬ2005ꎬ4(1):46-50.[8]LEPÄNTALOAꎬVIRTANENKSꎬHEIKKILÄJꎬetal.Limitedearlyantiplateleteffectof300mgclopidogrelinpatientswithaspi ̄rintherapyundergoing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J].EurHeartJꎬ2004ꎬ25(6):476-483.[9]WIVIOTTSDꎬANTMANEM.Clopidogrelresistance:anewchapterinafast-movingstory[J].Circulationꎬ2004ꎬ109(25):3064-3067. [10]VONBECKERATHNꎬTAUBERTDꎬPOGATSA-MURRAYGꎬetal.Absorptionꎬmetabolizationꎬandantiplateleteffectsof300-ꎬ600-ꎬand900-mgloadingdosesofclopidogrel:resultsoftheISAR-CHOICE(IntracoronaryStentingandAntithromboticRegimen:ChooseBetween3HighOralDosesforImmediateClopidogrelEffect)Trial[J].Circulationꎬ2005ꎬ112(19):2946-2950.[11]YUSUFSꎬMEHTASRꎬZHAOFꎬetal.Earlyandlateeffectsofclopidogreli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s[J].Circula ̄tionꎬ2003ꎬ107(7):966-972.[12]MEHTASRꎬYUSUFSꎬPETERSRJꎬetal.Effectsofpretreatmentwithclopidogrelandaspirinfollowedbylong-termtherapyinpa ̄tientsundergoing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thePCI-CUREstudy[J].TheLancetꎬ2001ꎬ358(9281):527-533.[13]BHATTDLꎬSTONEGWꎬMAHAFFEYKWꎬetal.EffectofplateletinhibitionwithcangrelorduringPCIonischemicevents[J].NEnglJMedꎬ2013ꎬ368(14):1303-1313.[14]ROLLINIFꎬFRANCHIFꎬTELLO-MONTOLIUAꎬetal.Pharma ̄codynamicEffectsofCangreloronPlateletP2Y12Receptor–Me ̄diatedSignalinginPrasugrel-TreatedPatients[J].JACC:Cardio ̄vascularInterventionsꎬ2014ꎬ7(4):426-434.[15]SCHNEIDERDJꎬAGARWALZꎬSEECHERANNꎬetal.Pharmacody ̄namiceffectsduringthetransitionbetweencangrelorandticagrelor[J].JACC:CardiovascularInterventionsꎬ2014ꎬ7(4):435-442.[16]HUANGJJ.Stablepharmaceuticalcompositionofclopidogrelfreebasefororalandparenteraldelivery:US201615279848[P].2018-2-6.[17]ALEMANCꎬBREULT.Pharmaceuticalcompositionforinjectionbasedonapharmaceuticallyacceptableclopidogrelorticlopidinsalt:WO0010534A1[P].2000-3-2.[18]SANOFIꎬBOULOUMIECꎬBREULTꎬetal.Stablefreeze-driedpharmaceuticalformulation:WO1996FR01706[P].1997-05-15. [19]COLLETJ-PꎬFUNCK-BRENTANOCꎬPRATSJꎬetal.Intravenousclopidogrel(MDCO-157)comparedwithoralclopi ̄dogrel:therandomizedcross-overAMPHOREstudy[J].AmJCardiovascDrugsꎬ2016ꎬ16(1):43-53.[20]MOSHERGLꎬWEDELRLꎬJOHNSONKTꎬetal.Formulationscontai ̄ningclopidogrelandsulfoalkylethercyclodextrinandmethodsofuse:US20150025243[P].2015-01-22.[21]杨鹏飞ꎬ陈卫东.纳米乳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ꎬ2013ꎬ48(15):1238-1244.[22]ALEMANCꎬBREULT.Polyoxyl60hydrogenatedcastoroilfreenanosomalformulationofimmunosuppressantTacrolimus:Pharma ̄cokineticsꎬsafetyꎬandtolerabilityinrodentsandhumans[J].IntImmunopharmacolꎬ2010ꎬ10(3):325-330.[23]SHEIKHSꎬALISMꎬAHMADMUꎬetal.NanosomalAmphotericinBisanefficaciousalternativetoAmbisome forfungaltherapy[J].IntJPharmꎬ2010ꎬ397(1/2):103-108.[24]ALISMꎬSHEIKHSꎬAHMADAꎬetal.Pre-ClinicalandPhaseIClinicalStudyofClopidogrelLipidSuspension:IntravenouslyIn ̄jectedFormulationResultsinFasterOnsetofActionandDose-De ̄pendentInhibitionofPlateletAggregation[J].JPharmacolClinToxicolꎬ2015ꎬ3(1):1039.[25]REISTMꎬROY-DEVOSMꎬMONTSENYJ-Pꎬetal.Veryslowchiralinversionofclopidogrelinrats:apharmacokineticandmechanisticin ̄vestigation[J].DrugMetabDisposꎬ2000ꎬ28(12):1405-1410.[26]AGRAWALHꎬKAULNꎬPARADKARAꎬetal.StabilityindicatingHPTLCdeterminationofclopidogrelbisulphateasbulkdrugandinpharmaceuticaldosageform[J].Talantaꎬ2003ꎬ61(5):581-589. [27]AUGUSTIJNSPꎬBREWSTERME.Solventsystemsandtheirse ̄lectioninpharmaceuticsandbiopharmaceutics[M/OL].NewYork:Springerꎬ2007.[28]MERISKO-LIVERSIDGEEMꎬLIVERSIDGEGG.Drugnanopar ̄ticles:formulatingpoorlywater-solublecompounds[J].ToxicolPatholꎬ2008ꎬ36(1):43-48.[29]纪倩ꎬ陈敬华.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今日药学ꎬ2017ꎬ27(12):859-864.[30]JAMBHEKARSSꎬBREENP.Cyclodextrinsinpharmaceuticalfor ̄mulationsII:solubilizationꎬbindingconstantꎬandcomplexationef ̄ficiency[J].DrugDiscovTodayꎬ2016ꎬ21(2):363-368.[31]涂家生ꎬ孙春萌ꎬ孙平平.氯吡格雷的注射剂型㊁制备方法及用途:201910985982.7[P].2020-04-24.[32]SALAAMLEꎬDEANDꎬBRAYTL.Invitrodegradationbehaviorofbiodegradable4-starmicelles[J].Polymerꎬ2006ꎬ47(1):310-318.。
纳米 TiO2的合成及纳米 TiO2/Pt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催化性能
纳米 TiO2的合成及纳米 TiO2/Pt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催化性能葛杏莉;沈萌;邓帮君;周环波【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4(31)6【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 TiO2粉体,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纳米 TiO2的合成工艺条件,用透射电镜及 X-射线衍射技术对纳米 TiO2样品进行表征;进而采用涂膜法制备纳米 TiO2/Pt 修饰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其在葡萄糖体系中的电化学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在钛酸丁酯与乙醇体积比为2∶3、烘干温度为80℃、焙烧温度为500℃时,合成的纳米 TiO2具有最佳电化学催化性能;合成的纳米 TiO2为锐钛矿型,颗粒粒径分布在5~20 nm 之间;纳米 TiO2/Pt修饰电极对葡萄糖具有显著的电化学催化活性。
%Nano-TiO2 sampl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sol-gel method,characterized by TEM and XRD.The synthetic technique of nano-TiO2 was studi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The electrochemical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nano-TiO2-modified Pt electrode in glucose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CV).The optimal synthetic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sf ollows:the volume ratio of TBOT and EtOH was 2∶3,the dr-ying temperature was 80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was 500 ℃.The nano-TiO2 samples prepared were ana-tase-type crystals with the size of 5 ~ 20 nm.The nano-TiO2-modified Pt electrode possessed higher electro-chemical catalytic activity.【总页数】5页(P38-41,44)【作者】葛杏莉;沈萌;邓帮君;周环波【作者单位】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孝感 432100;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孝感 432100;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孝感 432100;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孝感 43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32【相关文献】1.铂微粒修饰碳纳米管-纳米TiO2/聚苯胺复合膜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J], 陈忠平;褚道葆;尹晓娟;吴何珍2.Pd纳米晶修饰TiO2纳米管阵列光电极的制备及性能 [J], 程修文;刘惠玲;李君敬;陈清华;于秀娟;潘国平3.碳纳米管/纳米TiO2复合膜电极与纳米TiO2电极电化学性能比较 [J], 张金花;张莉艳4.纳米TiO2-Pt修饰电极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J], 王凤武;魏亦军;褚道葆5.乙二醛在Ti/纳米TiO2-Pt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J], 褚道葆;何建国;侯源源;徐迈;王树西;王建;查龙武;张雪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己内酯药物控释材料的研究进展
聚己内酯药物控释材料的研究进展鲁手涛;徐海荣;刘黎明;曹文瑞;张海军【摘要】综述了聚ε-己内酯(PCL)药物控释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PCL微球、PCL 纳米微粒、PCL纤维、PCL薄膜、PCL胶束、PCL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PCL 在药物控释领域研究中,可通过与其他聚合物共混或共聚来改善亲水性和控释行为.PCL共聚物也可应用到靶向给药系统中,靶向给药系统不仅能够将药物输送至病灶部位,还能实现定向释放.随着新材料的不断研发,构建新型智能药物控释系统的前景将更加广阔.【期刊名称】《合成树脂及塑料》【年(卷),期】2018(035)004【总页数】5页(P94-98)【关键词】可降解高分子;药物控释;药物载体;聚ε-己内酯;靶向给药【作者】鲁手涛;徐海荣;刘黎明;曹文瑞;张海军【作者单位】生物医用材料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德州市251100;生物医用材料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德州市251100;生物医用材料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德州市251100;生物医用材料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德州市251100;生物医用材料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德州市251100;同济大学介入血管研究所,上海市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3.8药物控释是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可以控制药物在人体内的释放、吸收过程,使药物按照预定的剂量,以一定的模式在体内释放或使药物在指定部位释放。
与传统给药模式相比,控释系统不仅能够减少给药次数,维持血药浓度,提高药物浓度稳定性,还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1-2]。
药物载体是控释技术的支撑点,不同性质的载体具有不同的药物释放参数。
可降解高分子药物控释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高的载药量,而且人体的代谢可以清除它们的降解产物,使可降解高分子成为首选的药物控释载体之一。
可降解高分子载体(如微米和纳米微粒、纤维等),可用于药物运输和靶向药物输送系统[3-5]。
OTS修饰的酞菁锌薄膜晶体管
OTS修饰的酞菁锌薄膜晶体管白钰;范东华;徐维;王忆【摘要】制备并提纯了酞菁锌(ZnPc)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该薄膜器件以具有大键的ZnPc作为载流子传输有源层,以自制的热生长SiO2膜层作为晶体管的栅绝缘层,经长链两亲分子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修饰以后,具有复合双绝缘层的结构. 测试结果显示:以此为基础制备的器件具有良好的I-V输出特性,OTS/SiO2复合双绝缘层的器件结构能有效改进有机薄膜晶体管的性能.【期刊名称】《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24)002【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酞菁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有机薄膜晶体管【作者】白钰;范东华;徐维;王忆【作者单位】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广东,江门,529020;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广东,江门,529020;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广东,江门,529020;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广东,江门,529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386.2近20年来,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的制作与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5],其中薄膜晶体管因在寻址的液晶显示器中处于关键地位,成了研发的重点. 最初的研究普遍采用的有源层是聚噻吩,后来的研究发现,小分子化合物如酞菁类化合物等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此类有机物分子具有大π键的多原子超共轭体系,π键中的电子像云团一样沿着共轭链的长度方向扩散,整个分子具有一定的刚性,电子在其中可自由地沿着分子运动,这有利于载流子的传输. ZnPc和 CuPc同是酞菁类配合物,Zn和Cu处于同一周期,仅原子核外多了1个电子,但是很少有人使用ZnPc有源层. 本实验中,我们用 ZnPc作为场效应晶体管的有源层,采用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6-7]这种硅烷耦合剂修饰粗糙SiO2的表面以形成综合性能较好的复合绝缘层结构.1.1 二氧化硅的制备与修饰用热氧化法制备的二氧化硅作晶体管的绝缘层,硅基片的二氧化硅表面依次用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在超声中处理20 min左右,取出后在红外灯下烘烤1 h以上以除去水分,再用UV照射表面处理10 min左右,最后对基片进行两亲分子OTS的修饰处理,采取氯仿和环己烷溶液法形成OTS单分子层.1.2 ZnPc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作ZnPc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制作过程参见文献[8]. 对已制备的 OTS单分子层蒸镀 ZnPc有源层和电极,使用前再对ZnPc材料进行2次分区升华提纯(其提纯过程见图1),最后通过我们自制的掩模板真空蒸镀高纯黄金完成器件制作. 制备的 ZnPc厚度控制在40nm左右,沉积速率为2 nm/min ,真空度为6 ×10−4Pa ,ZnPc的厚度通过石英晶振频率计得到. 实验得到的器件沟道长度为35 µm ,沟道宽度为600µm.1.3 OTFT器件的性能测试采用自制的电流表—双电压测试系统测试晶体管器件,如图 2所示. 源电极接地,电流表接在源电极和栅电极之间,在漏电极(VDS)和栅电极(VGS)上加不同的电压. 对于p型累积型器件而言,VDS和VGS都为负电压;对于n型累积器件而言,VDS和VGS都为正电压. 由于ZnPc是p型累积型器件,因此,实验中用负电压进行测试. 测试在避光、去湿的实验室中进行,测试中制备的器件置于专用的测试盒中以防止外界电场的干扰.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OTS修饰二氧化硅绝缘层的表面,OTS与二氧化硅绝缘层表面的反应可看做单纯的脱酸反应,即十八烷基三氯硅烷的3个氯原子与二氧化硅表面的硅羟基进行反应,脱去3个HCl分子,生成一头带着十八个烷基的长链烷基团的Si—O—Si结构的附着体,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表面修饰的结果:十八烷基三氯硅烷的反应产物通过Si—O—Si结构牢牢附着在二氧化硅的表面,尾部的十八烷基并列起来形成烷基的“森林”,保护着二氧化硅的表面,使其表面疏水化,从而有效提高OTFT器件的性能.作为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同时还应具有π键的共轭体系(π键中的电子自由运动,共轭结构为载流子的自由运动提供分子轨道,以便电子或者空穴自由通过);另一方面,该有机半导体材料应该尽量使π键重叠的轴向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漏电极之间最短距离的方向一致,以利于载流子的传输. 这要求控制有机薄膜的制备条件,使晶体在衬底上的生长和取向达到最佳形貌. 在有机半导体中,相邻分子间比较弱的范德华力是限制载流子迁移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另外,有机半导体分子排列秩序的无规则也对电子的迁移有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的纯度来减小分子与分子间的距离和无序状态,从而提高空穴或者电子的载流子迁移率. 本实验中,我们采用图1的提纯设备,将ZnPc有源层材料连续进行2次提纯.实验中发现:如果不经过真空提纯,测定器件的迁移率非常低;而提纯1次的效果也不如提纯2次的好;由于每次提纯的产率比较低,不适合多次提纯.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无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原理相似,在不加栅极电压VG的情况下,源漏电流IDS的值几乎为0,不同的栅极电压下可以得到不同的源漏电流IDS,栅极电压VG对器件的源漏电流IDS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在测定的输出特性的饱和区,IDS可以用下面的方程表示:式中,W和L分别为半导体导电沟道的宽度和长度,Ci是栅电介质的每单位面积电容,VT是器件的阈值电压,VT可以从IDS的平方根相对于VG的曲线坐标图中得到. 将上述的数据代入公式,就可以计算实验中饱和区的场效应迁移率µ. 对于不同斜率得到的不同迁移率,我们取的是最大值.从图 3可以发现:在相同的负栅极和负漏极负载电压下,二氧化硅表面被 OTS修饰的器件,其源漏输出电流IDS明显大于没有进行处理的器件(提高了 6倍). 在器件的其他条件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经过计算,修饰器件的载流子迁移率也远大于没有修饰过的器件. 当源漏电压VDS=−50V ,栅极电压VG=−50V 时,没有修饰器件的漏源输出电流只有25 nA,而有修饰器件的最大饱和漏源电流可以达到160 nA之多,可见器件的输出电流大幅提高了,这说明OTS与二氧化硅的表面反应结果有利于载流子的通过.器件的关态电流即漏电流,是衡量半导体器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晶体管器件驱动OLED的发光过程中,如果漏电流过大,发光点的亮度就无法控制,即该亮的地方不是很亮,该暗的地方不是很暗,这将极大地影响显示效果. 因此,在努力做大开态电流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关态电流也是器件制作者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本实验中,我们对低栅压下的漏电流情况单独列出来进行了比较,即将图3的横坐标截取VDS值在0~5 V之间的一段,放大以后单独作图,得到图4. 从图4可以明显看出:当VDS为0 V、VG为−50V的时候,没有使用OTS进行表面修饰的OTFT器件其漏电流达到3 × 10−9A ;而采用OTS修饰之器件的漏电流比较小,由于纵坐标刻度值的缘故,比较小的漏电流无法直观地从图4-b中看到,但是从我们的原始实测值来看,其漏电流只有1 × 10−10A 左右,大约相当于图4-a漏电流值的1/30. 所以,我们得出:耦合剂OTS修饰过的器件,其漏电流要比无OTS处理的小一个数量级以上. 这也直接证明了OTS在OTFT器件上的反应结果是正面的,反应后的长链烷基集团很好地阻隔了ZnPc有源层与二氧化硅绝缘层的直接接触,降低了漏电流的数值.所有的电学测试及计算结果见表 1. 由表 1可以得出:1)未处理器件的开关电流比为 103,而采用OTS修饰的有机场效应器件的开关电流比则达到了 104,足足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说明该器件的绝缘性更好. 2)OTS修饰的器件,其场效应迁移率达到7× 10−4cm2/(V⋅s),制作器件的阈值电压为0 V;未处理的器件,其场效应迁移率为1.5× 10−4cm2/(V⋅s),阈值电压为5 V. 二者相比,前者的场效应迁移率更大,且相对的阈值电压更小. 3)OTS修饰的器件其漏电流也比单层SiO2绝缘层器件要小大约一个数量级. 4)虽然经过OTS修饰的器件其电容测试结果略低一些,但这不影响器件的绝缘性能. 因此,本实验OTS修饰过的ZnPc薄膜晶体管器件的各项电学性能都有提高.对于OTS处理的有机薄膜晶体管器件性能提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OTS的表面修饰结果改变了蒸镀的ZnPc薄膜在绝缘层表面的生长性质,使生长出来的ZnPc薄膜的空洞减少,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连续性和取向度也更好,更有利于空穴与电子载流子的通过;2)OTS反应后的耦合层使二氧化硅的表面变成了更加疏水的状态,这有利于ZnPc膜层在二氧化硅基片上的吸附和伸展[9],使两相界面处ZnPc的分子排列更为有序,生长出的ZnPc薄膜的晶粒更大、晶界少,从而载流子的通过率提高,即测得的迁移率要高一些[10-11];3)OTS与绝缘层表面反应后一定厚度的烷基集团也起了阻隔有源层与绝缘层直接接触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了漏电流.综上所述,我们制作的场效应晶体管的整体电学性能还是不错的,作为单点驱动OLED,其功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大面积集成的多点驱动,似乎驱动的电流还是太低,因此,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相关文献】[1]ZHANG Jidong, WANG Jun, WANG Haibo, et al.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in sandwich configuration[J]. Appl Phys Lett, 2004, 84(1): 142-144.[2]YUAN Jianfeng, ZHANG Jidong, WANG Jun, et al. Bottom-contact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having low-dielectric layer under source and drain electrodes[J]. Appl Phys Lett, 2003, 82(22): 3 967-3 969.[3]KIM Y H, MOON D G, HAN J I. Organic TFT array on a paper substrate[J].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 2004, 25(10): 702-704.[4]HOROWITZ G, LANG P, MOTTAGHI M, et al. Extracting parameters from the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J]. Adv Funct Mater, 2004, 14(11): 1 069-1 074.[5]MATTHEUS C H, DROS A B, BAAS J,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olymorphs of pentacene[J]. Synthetic Metals, 2003, 138: 475-481.[6]LIN Y Y, GUNDLACH D J, NELSON S F, et al. Stacked pentacene layer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with improved characteristics[J].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 1997, 18(12): 606-608.[7]PVO K S, SONG C K. The effects of simultaneous treatment of SiO2gate and Au electrode with octadecyltrichlorosilane and charge transfer molecules on characteristics of pentacene thin film transistors[J]. Thin Solid Films, 2005, 485(1): 230-234.[8]白钰. 有机小分子和无机氧化锌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研制[D]. 上海:上海大学,2008.[9]CHU Chilwei, LI Shenghan, CHEN Chiehwei, et al. High-performance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with metal oxide/metal bilayer electrode[J]. Appl Phys Lett, 2005, 87(19): 193508.[10]BAO Z N, LOVINGER A J, DODABALAPUR A.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high mobility based on copper phthalocyanince[J]. Appl Phys Lett, 1996, 69(11): 3 066-3 068. [11]CHOO M H, KIM J H, IM S. Hole transport in amorphous-crystalline-mixed and amorphous pentacene thin-film transistors [J]. Appl Phys Lett, 2002, 81(24): 4 640-4 642.。
光诱导电荷转移
光诱导电荷转移及其应用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然而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全球变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的全球温室效应急剧增加。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和河流的污染,废水废气废渣等工业三废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
近年来的雾霾天气和反常的气候都与环境变化息息相关。
资源短缺,由于人类过度开发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出现枯竭。
因此试图寻找更加绿色友好的能源成为了各领域科学家研究的热门话题。
众所周知,目前太阳能的利用率还很低。
太阳能是一个巨大的能源金库,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氢核聚变反应,其每年提供给地球的能量达到3×1024J,相当于全球每年消耗能量的1万倍,如果地球表面的0.1%用转化率10%的太阳能电池覆盖就能满足目前的能源需求。
目前太阳能电池板几乎普及,电池板中最主要的材料是高纯度单晶硅。
但是单晶硅使用价格昂贵,对太阳能转换效率低,因此人们开始考虑其他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让人们广受启发,在常温下,植物细胞中的叶绿素可以将水转换为人类呼吸的水,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
通过对光合作用中电荷转移的研究,化学家试图通过分子设计实现同样的功能。
一、电荷转移机理光合作用原初过程是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光诱导电子转移可以发生在分子内部,即电子由给体单元向受体单元转移,反应的产物通常称为分子内电荷转移态;电子转移也可以发生在具有不同的是能力的分子之间,反应的产物成为分子间电荷转移态或者激子复合物。
目前化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高效的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即D-A系统。
由于电子能级的存在,在光的作用下,电子可以发生能级跃迁。
电子跃迁过程中吸收释放能量的形式是多样的,与辐射无关的是称为无辐射跃迁,与辐射有关的称为辐射跃迁。
参与无辐射跃迁的能量形式有热能和电能等,辐射跃迁分为受激辐射、自发辐射、受激辐射三类。
双重敏感mPEG-PDPA-P(AAm-co-AN)_聚合物自组装体的药物递送
功 能 高 分 子 学 报Vol. 36 No. 1 58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2023 年 2 月文章编号: 1008-9357(2023)01-0058-11DOI: 10.14133/ki.1008-9357.20220322001双重敏感mPEG-PDPA-P(AAm-co-AN)聚合物自组装体的药物递送宋 佳, 张紫薇, 张 婕, 秦飞扬, 徐首红(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37)摘 要: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两亲性三嵌段ABC聚合物聚乙二醇单甲醚-聚甲基丙烯酸二异丙胺基乙酯-聚(丙烯酰胺-co-丙烯腈)(mPEG-PDPA-P(AAm-co-AN))。
该聚合物具有pH敏感嵌段PDPA和温度敏感嵌段P(AAm-co-AN),临界溶解温度(UCST)较高,且可以通过改变单体比例来调节UCST。
在室温、中性环境下,该聚合物通过自组装形成刺激响应型胶束,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控释研究。
温度升高诱导聚合物胶束向不对称囊泡结构转变,pH降低促使聚合物形成更加松散的胶束。
在体外释药探究中,聚合物胶束对亲水药物阿霉素(DOX)和疏水药物槲皮素都具有良好的载药效果,在37 ℃、pH=7.4的条件下泄漏量低,随着温度升高和pH降低,胶束释放药物的速率和释放量明显增加。
关键词: 三嵌段聚合物;聚合物胶束;温度/pH双重响应;药物控释;自组装;药物递送中图分类号: O648.2 文献标志码: ASelf-Assembly of Dual-Sensitive mPEG-PDPA-P(AAm-co-AN) forDrug DeliverySONG Jia, ZHANG Ziwei, ZHANG Jie, QIN Feiyang, XU Shouhong(Key Laboratory for Advanced Materials,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Abstract:Poly(eth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poly(2-diisoprop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poly(acrylamide-co-acrylonitrile) (mPEG-PDPA-P(AAm-co-AN)), a novel amphiphilic triblock ABC polymer,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is polymer was prepared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and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RAFT). When pH changes, PDPA undergoes a hydrophilic-hydrophobic transition. Therefore, the polymer has pH-responsivity with a pH-sensitive point at pH 6.53. The P(AAm-co-AN) fragment forms hydrogen bonds at low temperature. At high temperature, hydrogen bonds are formed between the polymer chains and water molecules so that the polymer mPEG-PDPA-P(AAm-co-AN) has a high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UCST). By varying the monomer ratios of acrylamide (AAm) to acrylonitrile (A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ion, polymers with different UCSTs can be收稿日期: 2022-03-22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78087)作者简介: 宋 佳(1997—),女,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药物载体设计与合成。
二茂铁-酞菁-富勒烯超分子三元体系的构筑及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
通常 在给 受体 体 系 中被 作 为优 良的光 吸收天 线 J 关 酞菁 . .有 富勒烯 的共 价
和超 分 子
体 系 的
光 诱 导 电子转 移 已有较 多文 献报 道 , 是包 含其 它 发色 团或 次级 电子 给 体如 二茂 铁 的三元 及 多元 体 系 但 的研究 至今 还很 少 .本 文 通过 富勒 烯衍 生 物 中的吡 啶或 咪唑 基 与二茂 铁 修饰 的金 属 酞菁 轴 向配位 构 筑 了二 茂铁 一 菁. 酞 富勒 烯超 分 子三元 体 系 , 并研 究 了其 配位 稳定 性及 光 物理 和 电化学 性 质.
均为 市售分 析 纯试 剂 , 剂按 文献 [ 5 的方 法纯 化 . 溶 2]
1 2 实验 过程 .
构筑超 分 子三 元体 系所 需 的 电子给 受体 如 Shme1所示 , 中 Ⅳ 甲基 --4一 ce 其 一 2( 咪唑 基苯基 )3,一 一 4富
收稿 日期 : 0 91 —6 20 —11 .
勒烯 超分子三元体系 ,通过紫外一 可见光谱滴定 法测定了其配位稳定性 ( 。 。 约为 85 . 8×1 L m 1 .稳态 和 0 / o)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 明 , 在该超 分子三元体系 中发生 了快 速 的光诱导 电子转移 ( 约 为 1 s ) 0 , 并具有较高的 电荷分离 态 量子 产 率 (
关键 词
=0 8 ) .8 .循 环伏 安 法数 据 表 明 ,其 电荷 分 离驱 动 力 A 负值 G为
(一 .0e , 明酞菁 和富勒烯之间容易形成 电荷 分离态. 0 6 V) 说 二茂铁 ; 酞菁 ; 富勒烯 ; 超分子三元体 系 ; 光诱导 电子转 移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5 — 9 (0 0 0 —9 30 2 10 0 2 1 )50 3 —5 7 中图分类号 O 2 61
单壁碳纳米管的分散与分离方法研究
单壁碳纳米管的分散与分离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种独特的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在众多领域如能源、电子、生物医学等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中,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因其单一的管壁结构,使得其在这些性能上更为出色。
然而,单壁碳纳米管的实际应用常常受限于其在水或其他溶剂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这主要源于其高比表面积和强的范德华力导致的强团聚现象。
因此,探索和研究单壁碳纳米管的分散与分离方法,对于推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单壁碳纳米管的分散与分离方法。
我们将首先回顾现有的分散技术,如表面活性剂包覆、聚合物分散、超声处理等,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接着,我们将探讨新兴的分离技术,如密度梯度离心、凝胶电泳、场流分离等,以及它们在分离单壁碳纳米管中的应用和挑战。
我们还将关注这些分散与分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以及它们在提高单壁碳纳米管性能方面的潜力。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以了解单壁碳纳米管分散与分离方法的最新进展和挑战。
我们也希望为实际应用中如何优化和选择适当的分散与分离方法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二、单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方法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材料科学、电子学、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其高的比表面积和强的范德华力,SWCNTs在溶液中易于团聚,从而影响了其性能和应用。
因此,对SWCNTs进行有效的分散是发挥其性能的关键步骤。
目前,常用的SWCNTs分散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分散法和化学分散法。
物理分散法主要通过机械搅拌、超声波、球磨等方式,利用物理力将团聚的SWCNTs打散。
这些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分散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且可能破坏SWCNTs的结构。
化学分散法则是通过化学手段改变SWCNTs表面的性质,从而达到更好的分散效果。
常用的化学分散法包括表面活性剂包裹法、聚合物包覆法、共价修饰法等。
超分子化学技术及其应用进展[1]
超分子化学技术及其应用进展20世纪80年代末,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M.Lehn 创造性地提出了超分子化学的概念,它的提出使化学从分子层次扩展到超分子层次,这种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超分子组装体,带给人们许多认识上的飞跃,认识到分子已不再是保持物性的最小单位。
功能的最小基本单位不是分子而是超分子,功能产生于超分子组装体之中,这种认识带来了飞跃。
据估计,现在已有40 %的化学家要用超分子的知识来解决所面临的科学问题,超分子科学已成为21世纪新思想、新概念和高技术的一个主要源头[1]。
所谓超分子化学[2],是基于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或称次级键) 而形成复杂而有序且有特定功能分子聚集体的化学。
不同于基于原子构建分子的传统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是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它主要研究两个或多个分子通过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偶极/ 偶极相互作用、亲水/ 疏水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而生成的分子聚集体的结构与功能。
一、超分子化合物的分类[3]1.1杂多酸类超分子化合物杂多酸是一类金属一氧簇合物,一般呈笼型结构,是一类优良的受体分子,它可以与无机分子、离子等底物结合形成超分子化合物。
作为一类新型电、磁、非线性光学材料极具开发价值,有关新型Keg-gin和Dawson 型结构的多酸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功能开发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1.2 多胺类超分子化合物由于二氧四胺体系可有效地稳定如Cu ( Ⅱ) 和Ni ( Ⅱ) 等过渡金属离子的高价氧化态,若二氧四胺与荧光基团相连,则光敏物质荧光的猝灭或增强就与相连的二氧四胺配合物与光敏物质间是否发生电子转移密切相关,即通过金属离子可以调节荧光的猝灭或开启,起到光开关的作用。
大环冠醚由于其自组装性能及分子识别能力而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
近来,冠醚又成为在超分子体系中用于建构主体分子的一种重要的建造单元。
李晖等利用了冠醚分子的分子识别能力及蒽醌分子的光敏性,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氮杂冠醚取代蒽醌分子,并以该分子作为主体分子,以稀土离子作为客体构成超分子体系,并研究了超分子体系内的能量转移过程。
金属卟啉配合物的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金属卟啉配合物的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王冬华;丁二雄;马勇【摘要】Metallic porphyrin complexes are the main compounds of porphyrin derivatives, they are widely researched and applied due to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Some of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of metallic porphyrin complexes were briefly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n such fields as: bionic system, molecular recognition, catalyst, material, organic synthesis and medicine and so on, aiming at making people understand and be familiar with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metallic porphyrin complexes.%金属卟啉配合物是卟啉衍生物中的主体化合物,因其具有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地研究与应用.分别从仿生体系、分子识别、催化、材料、有机合成和医疗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金属卟啉配合物的优异性能及其应用,旨在让人们了解并熟悉金属卟啉配合物的性能及用途.【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1(028)010【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金属卟啉;分子识别;催化剂【作者】王冬华;丁二雄;马勇【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渭南714000;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渭南714000;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渭南7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6卟啉是由20个碳原子和4个氮原子组成的具有共轭大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它含有4个吡咯分子,中心的4个氮原子都含有孤电子对,可与金属离子结合生成18个p电子的大环共轭体系的金属卟啉。
西安交通大学功能碳纳米材料研究喜获重要进展
流化学 期刊上 发表 文章 。 此 外 ,杨 涛 同学 系统 地 研 究 了 单 金属 富勒 烯 包 合 物
@ 7 其 实 现高性 能 化或 功 能化 的基 本技 术方法 。该技 术方 法不 Yb C 6,揭示 了先前 在实验 上所 合成 的两个异 构体 是两 仅可 以用 于导 电性 高分 子 合金 的制 备 ,也可 以在 提高 导 电 个 新颖 的具 有邻 接五 元环 对 的富勒 烯包 合物 结 构 。两个 富 性 高 分子 纳米 复合 体 系的 导 电性能 方面 ,在 实 现材料 高性 勒 烯包 合物 的碳 笼结 构之 间可 以通 过一 次 简单 的几何 变换 能化 、低成 本化方 面实 现更 广泛 的设计 。 相 联系 起来 。统计 热力学 分析 研究 表 明两个 结构 都具 有很
性 高分 子复合 材料 的技术 方法 。
使得整 个分 子表现成 一个具有 正 四面 体 Td 对称 性的碳 笼 中
清 华大学 化工 系高 分子 所研 究 的方 向主要 有高 分子复 嵌套 着一 个小 的正 四面 体 。 由于 其 金属 原子表 现 出特殊 运 合 技术 、高 分子 共} 昆/合金 技术 以及 混杂 复合 技术 制备导 动 形态 ,这类 稀 土金属 富勒 烯包 合 物有 望成为 并被 广 泛地 电性 高分 子 纳米复 合材料 。 应用 为新 型 的功 能分 子器件 。 目前 ,完成 的论 文 “ n Ca a
近 年来 ,清华 大学 化 工系 高分 子所 针对 PC、POM 、 等性 质 ,发 现 了在 碳 笼 内部的 两个 金属 原子 之 间存在 着极 P T、P B P、AS、AB S、P 等十几 种树脂 ,在各 种导 电性 强 的化学 键合作 用 ,并 构成 了一个新 奇 的金属 一金属 共价 A
一种短时间近红外光照激活的纳米胶束用于药物快速释放[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短时间近红外光照激活的纳米胶束用于药物快速释放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鞠熀先,刘颖,张玥
申请号:CN202011420002.8
申请日:20201207
公开号:CN112451485B
公开日:
202203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短时间近红外光照响应的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快速释放中的应用。
该方法利用亲水性聚乙二醇以及疏水性供体受体Stenhouse加合物(DASA)形成两亲性聚合物链P‑DASA,制备了包覆有Er3+掺杂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以及抗癌药物阿霉素的纳米胶束。
在近红外光照下,UCNPs发射的绿光(541nm)促使疏水性的DASA转变为亲水性,导致胶束解体并释放阿霉素,仅仅5分钟的光照(808nm,2W/cm2)刺激后,药物在30min内达到80%以上的释放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时间光照激活的近红外光控药物释放体系,对于上转换纳米材料在药物载运以及癌症精准诊疗领域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申请人:南京大学
地址: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荷载中药自组装胶束的“免疫外泌体”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荷载中药自组装胶束的“免疫外泌体”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若宁,崔季维,杜蓥江,曾炜,狄留庆
申请号:CN202210196282.1
申请日:20220301
公开号:CN114558146A
公开日:
2022053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荷载中药自组装胶束的“免疫外泌体”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纳米粒主要是由免疫佐剂修饰的外泌体膜包覆中药活性成分自组装纳米胶束而形成,所述中药活性成分自组装纳米胶束由中药两亲性活性药物和中药脂溶性活性药物构成。
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廉,制得的纳米粒具有高度内源性、高穿透性、天然靶向性、高生物安全性、多组分联合递送、治疗机制互补、治疗手段多元化等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荷载中药自组装胶束的“免疫外泌体”纳米粒能够实现多组分药物联合递送,能够实现对于复杂的进行性疾病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多重疗法协同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申请人:南京中医药大学
地址: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3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沈振涛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酞菁酮与Q—CdS超微粒子界面的光致电荷转移研究
酞菁酮与Q—CdS超微粒子界面的光致电荷转移研究王宝辉;王德军【期刊名称】《物理化学学报》【年(卷),期】1996(012)002【摘要】The photovoltaic features and photo-induced interfacial charge transfer of CuPc-modified Q-CdS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by 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a and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facial chaxge transfer and photosensitization between cuPc andQ-cds occur under inuAnnation.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the generation and processes of the charge transfer are proposed and discussed.【总页数】4页(P177-180)【作者】王宝辉;王德军【作者单位】不详;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9.2【相关文献】1.n-GaAs(100)、Si(111)表面修饰卟啉分子的光致界面电荷转移特性的研究 [J], 杨继华2.Rup2P表面敏化TiO2基复合薄膜光致界面电荷转移 [J], 翟晓辉;赵俊岩;巢晖;曹亚安3.耦合量子点薄膜中光致界面电荷转移 [J], 李博;陈帅;吴红琳;宋云飞;刘伟龙;杨延强;杨庆鑫4.耦合量子点薄膜中光致界面电荷转移 [J], 李博;陈帅;吴红琳;宋云飞;刘伟龙;杨延强;杨庆鑫;5.磺化酞菁铜分子膜/SiO_2/Si界面电荷转移机制的研究 [J], 江雷;刘旺;王德军;李铁津;白玉白;韩力;费浩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等离子体诱导接枝聚合修饰碳纳米管及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等离子体诱导接枝聚合修饰碳纳米管及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贾润萍;陶丽;滕娜【摘要】以马来酸酐(MAH)为有机单体,通过等离子体诱导接枝聚合法修饰碳纳米管(CNTs),借助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分析手段,对所得表面为聚合物膜修饰碳纳米管(p-CNTs)进行表征.将上述p-CNTs应用于环氧树脂(EP)固化体系,制备出p-CNT/EP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对EP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等离子体可诱导马来酸酐在CNTs表面接枝聚合成膜.利用包覆于CNTs表面的聚马来酸酐(PMAH)薄膜功能化修饰CNTs.合适含量的p-CNTs可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的强度和韧性,使其高度强韧化.【期刊名称】《新型炭材料》【年(卷),期】2010(025)006【总页数】5页(P470-474)【关键词】碳纳米管;诱导接枝;等离子体;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作者】贾润萍;陶丽;滕娜【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5;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5;赣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赣州,341000;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所,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21 前言碳纳米管 (CN Ts)因其高柔性、低密度、大长径比等结构特点而拥有卓越的力学、电学及热学等性能,有望成为制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理想材料[1-3]。
但由于 CN Ts呈表面惰性且极易聚集,加之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困难,致使其优异性能难以有效发挥。
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修饰是改善其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性、制备高性能 CN Ts/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技术关键[4-5]。
目前,功能化修饰 CN Ts主要采用有机共价键法[6-8]和有机非共价键法[9-10]。
前者是利用 CN Ts氧化产生的活性基团与其他官能团发生酯化、酰胺化等反应进行修饰,该法因改善 CN Ts表面惰性而显著提高了其与聚合物的相容性,缺点是极易破坏CN Ts的本身结构。
Bi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研究
Bi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研究桑换新;田野;王希涛;陶磊【期刊名称】《无机材料学报》【年(卷),期】2012(027)012【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和Bi掺杂的TiO2纳米颗粒,用N2吸附-脱附、SEM、XRD、FT-Raman、UV-Vis DRS对光催化材料的孔结构、表面构造、能带结构、吸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并考查了其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Bi掺杂后的TiO2为介孔结构的锐钛矿晶型纳米颗粒,其分散度明显增加,晶粒变小,比表面积增大;Bi掺杂使得TiO2禁带内形成杂质能级,降低了禁带能量,增加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有利于将TiO2的吸光带边界扩展至可见光区;Bi 掺杂的TiO2样品表现出了远高于纯TiO2的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2mol%Bi掺杂的样品在紫外光和模拟太阳光辐射下表现出了最高产氢活性,其速率分别为3534.8 μmol/(h.gcat)和455.7 μmol/(h.gcat).%TiO2 and Bi3+-doped TiO2 semiconductor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Sol-Gel method. Their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rystal structure, surface composition, photo absorption properties an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H2 evolution from glycerol s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techniques of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XRD, FT-Raman, SEM, UV-Vis DRS and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Bi3+-doped TiO2 appears anatase phase nanoparticles with mesoporous structure and has a much smaller crystallite size and much higher BET surface area than bare TiO2. These samples exhibit a visible-light absorption capability much higher than bare TiO2, which mainlyoriginates from the doping process with the formation of new energy level of Bi3+ between conduction band and valence band of TiO2 to reduce the energy gap and the electron-hole recombination rate. The Bi3+-doped TiO2 samples display improved photocatalytic H2 production from glycerol solution, and 2%Bi-doped TiO2 shows a maximum H2 production rate of 3534.8 μmol/(hgcat) under UV irradiation and 455.7 μmol/(hgcat) under simulated-solar irradiation, respectively.【总页数】6页(P1283-1288)【作者】桑换新;田野;王希涛;陶磊【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相关文献】1.溶胶-凝胶法制备Bi掺杂纳米TiO2及其光催化性能 [J], 黄丹华2.P掺杂量对纳米TiO2结构及其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的影响 [J], 田野;桑换新;王希涛3.用于甲醇水溶液制氢的光催化剂纳米TiO2的改性进展 [J], 崔文权;冯良荣;徐成华;吕绍洁;邱发礼4.制备条件对Bi3+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J], 姜聚慧;朱琳芳;王慧;王林浩5.Pd修饰对Cd0.8Zn0.2S/SiO2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的影响 [J], 徐瑾;王希涛;樊灿灿;乔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g3 UV V s n R a sr t nsetao WC / 5 D ( i. - i a dNI bopi pcr f o S NT 1 %S S A)a dte ltn f bo b ne n h ot go sra c p i a
a ant ( W C T) B) A= 5 m) gis c S N ( ( 27a
面, 使亲水 基 团向外 ,可解 聚分散 C T2 .酞菁 N lJ 0
(c 化 合 物 ( 构 见 图 1 是 一 类 7 轭 大 环 体 P) 结 ) r共
收稿 日期 : 0 1 72 . 2 1- -0 0 基金项 目:河北省 自然科学基金 ( 批准号:B 0 0 05 8 资助. 2 10 1 1 )
光诱 导 电子 转移 (E ) P T 是人工 模拟光 合作 用及 实 现光 能 向电能 转化 的关 键 步骤
.P T也 是有 E
机光电材料和器件 、 生物大分子等信号传递和能量转移的关键过程 .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体能量 、 . 有机物质及氧气 的来源. 通过电子给体一 受体 ( —- ) P T模型, 桥一 DBA 的 E 实现长寿命 电荷分离态 , 是人工 光合 作 用 的主 要 目标 ,这是 由于 阳 ( ) 阴 离子 自由基 的寿命 必 须足 够 长 , 能 有效 地 进行 后续 的氧 化 才 ( 原 ) 电能转 换 。 还 或 .人们 已合成并 研究 了大 量 D BA体 系 ¨ 包 括 给体 为 酞菁 或 卟啉 经共 价 连 .— , 接到受体为富勒烯或单壁碳纳米管( WC T ¨ 的体系.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 , 表明, S N ) 光照后酞 菁可以经共价键将电子有效地转移给碳纳米管. 但共价修饰往往导致碳纳米管 7共轭体系的破坏及电 r
Vo . 3 13
21 0 2年 4月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C HEMI AL OURNAL OF CHI C J NES UNI E VERST1 S I E
No 4 .
8 6~8 2 O 1
胶 束 辅 助 的 酞菁 给体 ・ 纳米 管 碳 受体 超 分 子 自组 装及 光诱 导 长寿 命 电荷分 离 态
电荷 分 离 态 .
关键词
光诱导电子转移 ;电荷分离态 ;电子 给体- 受体 ;四磺酸锌酞菁 ; 单壁碳纳米管
o 4 .2 64 1 文献标识码 A D I 0 3 6/.s .2 1 7 0 2 1 . .2 O :1.9 9ji n 05 - 9 .0 20 0 8 s 0 4
中 图分 类 号
c S N / mg・ ) t 0 0 6 .0 0 9 c .5 d . 8 . ( WC T) ( mL :t . 2 ,b . 3 , .00 8, .0 07 .
多壁碳 纳米 管 ( MWC T .C T存 在 的离 域 大 7键 N ) N r
R
使共轭效应显著.然而 C T单个管子之 间相互作 N
用 强烈 ,易团聚成 束 , 溶 解 也不 易 分散 于 大多 数 不
极 性 或非极 性溶剂 中 , 以 自组装 .表面活 性剂 难
R
可通 过疏水 基 与 C T相 互 作 用从 而 吸 附在 C T表 N N
邵 小娜 ,张先 付 ’
( .河北科 技师范学 院理化学 院, 皇岛 0 60 2 P eh o g s H m ln O 1 秦 6 04; .M CT cn l i , a io , N,Cn d 8 H ) oe t aaaL S3 4
摘要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 D ) S S 阴离子胶束能够稳定分散单壁碳纳米管 ( WC T) S N 和解 聚富集四磺酸锌酞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缓 .从 图 3 B 可 明显 看 出 ,o《 N () S WC T吸光度 与浓度 呈正 比关 系 , 明在 1 %S S溶液 中单分散 完全 表 5 D I r嚣, 0鲁 , 0∞ 9 aJ
2n /m
cS C )mgmL (W NT / ‘ ) (
菁( n c 的能力 , ZPS) 组装 了 Z PS 一WC T的电子给体 一 n c S N 受体对来模 拟光合作用 的原初 电子转移过 程.用稳 态和时间分辨荧 光法研究 了相应 的给体一 受体分子间和分子内的光诱导 电子转 移速率 , 激光闪光光解技术 用 检测 了生成的 电荷分离态.Z P S一WC T的电子给体一 n c S N 受体组装体在 7 7n 0 m处 出现 了基 态特征吸收峰 ,但 是复合体不产生荧光 , 主要归因于有效的分子 内光诱 导 电子转 移过程.瞬态 吸收光谱检测 到相应 的离 子 这 对 ,动力学 衰减 结果 表 明 ,电荷 分离态 的寿命 长达 4 s 2 .这 一长 寿命 电荷 分离 态 的形成 ,主要是 因为 Z P S 是 良电子给体 ( n c 低氧化 电位 ) S N , WC T是好 的电子受体 , 使得三重态 电子转移 能够发生 , 生成 三重态
Fg 1 Sr cueo c 4R= O N , = n i. tu tr f MP S ( S 3 a M Z )
联 系人 简介 : 张先付 , , 男 博士 , 特聘 教授 , 主要从事功能材料化学研究. - a : hnx nu s g i.r.Y E m i zagi f@t ha o C l a i l g I n
子结 构 和光学性 质 的变化 .而 自组装 法通过 非化学 键 ( 仃 7相 互作 用等 ) 如 - r 连接 给体 和受体 , 使得碳 纳 米 管能 够保 留 良好 的 电子和光 学性能 . 常用 的碳 纳米 管 ( N 6的大 部 分 碳 原 子 采 C T)1 1
取 杂化 , 相互之间以 7 键连接 , r 只有少部分为 s。 化 ’ .C T包括 单壁 碳 纳米 管 ( WC T 和 p杂 』 N S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