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第1单元

合集下载

2021年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表格式教案

2021年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表格式教案

科学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3、种子观察记录4、这里有几种植物种子,你认识它们吗?(展示图片)明确:它们是:蚕豆、黄豆、花生、白扁豆、赤豆、稻谷、绿豆、黑芝麻。

5、你能说说它们不同点吗?明确:(1)颜色不同蚕豆和绿豆:绿色花生和赤豆:偏红色黄豆和稻谷:黄色黑芝麻:黑色白扁豆:白色(2)大小不同黑芝麻比较小,蚕豆比较大。

(3)形状不同黄豆:圆圆的、饱满的蚕豆和白扁豆:扁扁的稻谷:细长的芝麻:有个尖尖角赤豆、绿豆和花生米:长圆形(4)光滑程度不同黄豆、赤豆、黑芝麻和绿豆:光滑花生、稻谷、蚕豆和白扁豆:粗糙6、种子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明确:种子外形都有种脐,有的在种子侧面,有的位于种子一端。

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卵形等。

二、观察种子内部结构植物种子的外形看起来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内部是不是也是千差万别呢?1、你想象中的种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把它画下来吧。

2、解剖实验整理观察记录认识种子比较不同点比较共同点画出想象中种子的内部结构通过猜测、绘图、解剖等途径,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初步了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有一个描述花生果实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麻屋子是指花生的();红帐子是指花生的();白胖子是指花生的()。

A. 果皮B. 种子C. 种皮D. 胚E. 胚乳F. 子叶2、在观察绿大豆种子结构时,我们看到的外部长长的“豆芽”将来发育成植物的( )A.根B.茎C.叶(二)判断题1.玉米种子和蚕豆种子一样都有两片子叶。

()2.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3.浸泡过的种子皮容易撕下。

()4.黄豆、花生的种子在水中浸泡一两天后,会变得更大更坚硬。

()5.种子是有生命的,但种子的胚没有生命。

()五、拓展提高:观察玉米种子把浸泡过的玉米种子纵向切开,滴一滴碘酒,会发现大部分变成蓝色,那是胚乳,没变色部分有胚根、胚轴和胚芽。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最新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最新
(1)屈伸: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
(2)旋转:桡尺关节(前臂)
(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
11、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2、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9、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方法有:(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教学
反思
14、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5、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6、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7、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
18、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复习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第( 一 )单元 第_5_课
课题
复习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作课时间
课时
教学
目标
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加强记忆。
课时教学
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知识内容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板书
设计
骨骼与肌肉
1.骨骼 2.关节 3.肌肉 4.骨骼、肌肉的保健
作业
设计
所有的单元重点内容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教科版科学四下一单元备课

教科版科学四下一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集体备课一、教材解读本单元通过组织学生亲历栽培植物的活动,引导学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认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植物器官,理解植物各器官在植物生长发育、繁殖后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世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搭建“脚手架”。

本单元共8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

第1~2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和“种植凤仙花”,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在实际种植中体会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3~7课“种子长出了根”“茎和叶”“凤仙花开花了”“果实和种子”与“种子的传播”,追随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按照植物长出新器官的顺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第8课“凤仙花的一生”,是对凤仙花一生生长变化的总结,也是对整个单元学生亲历的科学实践过程的总结。

二、学情分析植物会长高、长大,许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开花结果,这样一些事实,四年级的学生都知道,但还不曾去深入地探究。

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

学生本身就对植物世界充满好奇,美丽的凤仙花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大多数学生的种植经验不足,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教师要给予关注和指导,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种植成就感,为接下来对植物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1.根据教情,与其他单元的教学交叉进行。

凤仙花的生长受气温、降雨、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师在进行“种植凤仙花”探究活动的教学时,需要根据季节特点调整教学进程;另外一方面,凤仙花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教师可按具体生长情况做适当调整,如把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穿插到第二、三单元中间,以保证合理、有序地完成本学期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凤仙花开花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凤仙花开花了》教案
【板书设计】
凤仙花开花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花粉传粉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教学反思】
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学起来不容易记牢,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运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如在讲解花的结构时,让学生解剖凤仙花,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在讲解“传粉和受精”时,请“小老师”上台讲解,使学生有新鲜感;活动多样化,能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他们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1.雄蕊和雌蕊分别有什么作用?
2.花的哪一部分将来有可能发育成果实?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试着为凤仙花进行人工授粉。
2.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传粉的过程。只有完成传粉,植物的花才能发育成果实。
3.蜜蜂等昆虫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可以帮花朵传粉。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花的组成部分,知道花是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构成的,知道雄蕊上都有花粉,而雌蕊上常常有粘液,雌蕊和雄蕊结合将来才可能发育成果实。同时我们还知道在自然界有很多种传授花粉的方法,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传粉方式。
按新课标要求,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渗透这方面的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护花、珍爱生命的态度。具体操作是:上课开始时给学生欣赏美丽的鲜花照片,再听美妙的音乐,欣赏花开的动态过程,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住了,情感也得到了熏陶;在上课结束时,让学生齐声朗读“当我们欣赏着美丽的花,品尝着香甜的果实,别忘了平时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了解凤仙花的组成,知道雌蕊和雄蕊的特点和作用,学会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饮食与健康【引言】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章主题是饮食与健康。

通过学习本章的知识内容,学生将了解到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以及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2. 掌握不同食物的分类和特点,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3.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合理搭配食物;4. 了解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危害物质,如过多的糖和食品添加剂。

【教学重点】1. 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2. 饮食的分类和特点;3.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1. 了解和区分各类食物对身体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饮食意识。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 教具:幻灯片、图片、食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对本课主题的思考。

例如,"同学们,你们吃什么食物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强壮呢?" "什么样的食物可以让我们保持健康呢?"二、讲授新知 (3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如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脂肪维持体温,蛋白质帮助生长等,并结合图片和食物模型进行具体展示。

2. 分类和讲解各类食物的特点,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

可以通过比较他们的外形、味道和营养功效等进行说明。

3. 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多的糖和食品添加剂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并提出保持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 (10分钟)1. 带领学生一起制定一周的饮食计划,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合理安排各类食物的摄入。

2. 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饮食心得和健康的饮食经验。

四、巩固练习 (15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组织展示自己的饮食计划,并给予其他组的评价和建议。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4、灵活应对意外:在执行教学时,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摩擦并不产生静电。尽管同学 们的热情很高,使劲用塑料棒摩擦头发,摩擦衣服,或者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均不能吸起细 碎的纸屑或头发,我也感到意外,按照常规,用摩擦过的塑料棒或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
去接近碎纸屑和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去接近头发,它们是会相互吸引。这到底是为什 么?同学们都感到茫然,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也是科学课的教学目标,面对这 意外实验现象,该如何解释,也是引导同学们进行探讨的大好契机。我决定根据同学们已有 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进一步的探究。于是我问学生:“为什么 今天摩擦过的塑料棒不能吸起碎纸屑,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也不能吸起头发,而在冬天却很 容易吸起它们呢?”孩子们面面相觑,“哪是不是与天气有关啊?冬天天气怎样,现在呢?” 这下同学们向炸开了锅似的,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冬天天气又冷又干,我脱衣服的时候会 发出啪啪的响声,经常被衣服电到,现在是夏天,天气闷热潮湿,头发衣服都被汗浸湿了, 在夏天脱衣服时从来没被电过;摩擦起电是不是与湿度有关?同学们的意见不一。建议用实 验来证明,只要用梳子摩擦干头发和湿头发,就可以知道原因了。同学们发现长发女孩的发 梢比较干燥,就用塑料梳子摩擦发梢,结果发现头发发梢随着梳子飘起来,而用同样的方法 去梳出了汗的湿发却没有随梳子飘起来,用塑料棒摩擦其他的干燥物体也会吸引碎纸屑。通 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干燥的物体相互摩擦更容易产生静电。
课后,对此课我进行了反思,在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探究过程中,面对教学意外,教师要 积极引导学生对意外现象进行反思,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发他们 的好奇心,其实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挖掘探究的深度,往往也能使学生获 得意外的收获。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2 课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种子的传播》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种子的传播》教案

7.种子的传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传播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植物果实或种子的特点,推测种子的传播方式。

(2)查阅资料,探究种子传播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理解弹力传播、动物传播、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四种植物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根据果实或种子的特点,推测种子的传播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果实里面有种子。

果实成熟后,就要把种子传播出去。

在适宜的环境下,种子萌发长出新的植物。

你知道吗,种子为什么要向远处传播?【资料卡片】如果植物的种子都掉落在植物近旁,种子的成活机会会变小,或种子成活的数量会很少。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种子在发芽成长时会导致大量同种植物挤在一起,进而导致植物养分、阳光等生长要素的不足,影响植物生长,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一家子都死光。

所以植物都尽量把种子远远地传播出去。

2、聚焦植物是怎样将种子传播出去的呢? 回答思考聚焦问题,创设情境二、讲授新课一、探究(一)凤仙花种子的传播1、活动任务①收集一些成熟的凤仙花果实②用手轻轻捏它的果皮③观察发生的现象2、我的发现①果实爆裂②种子弹出3、请你推测凤仙花是怎样将种子传播出去的?4、我的推测弹力传播5、拓展酢(chù)浆草、黄豆、油菜等果皮成熟时纵裂,开裂时种子会被弹射到远处,因此它们借助自身弹射力传播。

6、凭借自身力量进行弹力传播的种子有什么特点?明确:◆细小◆轻◆似圆球7、小结种子特点适合弹力传播到远处。

(二)苍耳种子的传播1、活动任务①观察苍耳的果实和种子②描述苍耳果实的外部特征③推测苍耳的种子是怎样被传播出去的2、我的发现苍耳果实表面有很多钩状的刺,容易钩在动物皮毛上,随着动物活动就能脱落在其他地方,因此它们借助动物进行传播。

(北京市)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编版)打印

(北京市)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编版)打印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

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 年月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8课《凤仙花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8课《凤仙花的一生》教案

(3)根据我们的记录,完成下表。

计算凤仙花从播下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需要多长时间。

(4)根据记录的不同阶段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制作凤仙花高度变化统计图,分析凤仙花高度生长变化的规律。

2. 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根据凤仙花生长的变化,可以将其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可以将凤仙花植株分为哪几个部分?
(2)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大约是多长?
(3)凤仙花高度生长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3. 交流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 凤仙花生长的过程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影响植物的生长?
2. 成熟的凤仙花植株包括哪几部分?每部分有什么作用?
3. 凤仙花的生命周期是多长时间?运用我们的观察记录说明凤仙花生长变化的规律。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 做一个凤仙花模型。

能够将自己记录的不同时期凤仙花的图片,按照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起来,初步了解凤仙花外部形态变化的规律。

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计算凤仙花从播下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需要多长时间,了解凤仙花的生长周期。

能够根据记录的不同阶段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制作凤仙花高度变化统计图,分析凤。

遂昌县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屋一古诗三首使至塞上教案1教科版

遂昌县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屋一古诗三首使至塞上教案1教科版
③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讲解: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
翻译: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4.将格言正确抄写在书签上。
5.学习积累四句与学习有关的名言。
【过程与方法】
1.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
2.通过朗读,体会近义词意思的不同及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珍惜年华,勤奋学习.
1。与同学交流阅读童话的体会与收获.
2.理解近义词的不同意思.
3.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教学难点
品味颈联中“大”、“孤”、“直”、“长”、“圆"字的妙处,感受这幅画面的美。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为了开拓疆土,唐朝政府不断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怀着建功立业的目的来到边塞,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和战争的场景。他们写的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二、出示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出示三步读诗法
读诗韵、感诗情、悟诗境。
四、读诗韵
师范读,生个别读、齐读。
明确:
“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茎和叶》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茎和叶》教案(2021新版)

第4 课茎和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的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2.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植物的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

2.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3.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激发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植物的根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认识到植物的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段凤仙花的茎叶、红色素水、烧杯、单面刀片;黑色纸、燕尾夹;塑料袋、细线;课件。

[学生准备]种植的凤仙花,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破土而出,长成了幼苗。

茎越长越高,叶也越来越多。

茎和叶对植物生存分别有什么作用呢?二、聚焦首先从小组成员栽培的凤仙花中选择生长状态最好的一株,观察它的形态特征。

方法指导:1.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

2.数一数一株凤仙花上叶片的数量。

3.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

4.画出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

观察结果:凤仙花植物的叶在茎上是交叉生长的,从上往下看每一层叶子都是交叉排列,伸向四面八方,叶子这样的生长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到太阳光。

三、探索引导语:我们知道了凤仙花随着植物的生长,茎不断长高长粗,它总是将植物的根和叶连在一起。

那么植物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使得它承担这样的功能呢?请你根据前面学习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和对叶的观察大胆的推测一下茎的作用,并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任务一:探索茎的作用从外部观察茎的变化取一段凤仙花的茎叶,放到装有红色素水的烧杯中,放置大约 30 分钟,观察凤仙花茎的变化。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凤仙花的茎变红了,叶也慢慢变红了。

我们可以推出红色素水是通过茎到达叶的,到底是否如此呢?我们来进一步实验,观察茎的内部变化。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9《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整理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9《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整理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9《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整理教案本单元共8课,主要内容包括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种子的萌发过程、茎和叶的形态特征及功能、花的结构和功能、果实的变化过程和种子的传播方式等。

在第1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了解种子有种皮和胚,胚可以发育成新的植株。

第2课中,通过种植凤仙花,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会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如水、阳光和适宜的温度等。

第3课中,学生通过观察种植杯中种子的变化现象,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并且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建立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

第4课中,通过观察、推测和实验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茎和叶的形态特征及功能,如茎可以支撑植物并输送养分,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第5课中,通过观察解剖活动,引领学生认识花的结构,推测花各部分的功能,如花瓣吸引昆虫传粉,雄蕊和雌蕊分别产生花粉和卵子。

第6课中,通过观察不同阶段的凤仙花果实,了解花变果及果实的变化过程,通过观察凤仙花果实和其他植物的果实认识果实的结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数凤仙花果实中的种子数量,认识到播种一粒种子可以收获许多种子,体会植物开花结果对其自身的意义。

第7课中,通过观察凤仙花、苍耳、蒲公英等典型植物果实的外部形态特征,推测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如动物传播、风传播和水传播等。

第8课中,通过引领学生展示交流几个月以来的观察记录,梳理汇总获得的信息,分析形成对凤仙花的生命需求及一生的生长变化的认识,是对凤仙花一生生长变化的总结,也是对整个科学实践过程的总结。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巩固种子发芽条件,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作用等相关知识,学会单元复的一般方法,能够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并能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相关科学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自觉进行复整理的惯。

教学重点在于巩固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过程,植物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而教学难点则在于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能够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相关科学问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1新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种皮、胚乳、胚轴等,并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所需的外界条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他们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材料,如湿润的纸巾、透明的塑料袋等。

4.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各种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生长的吗?”让学生思考种子生长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种子的结构,讲解种子的各个部分,如种皮、胚乳、胚轴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了解种子的结构。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种子在湿润环境下的萌发过程。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巩固(5分钟)提问:“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同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

5.拓展(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讲解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萌发情况,如温度、光照等。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7《种子的传播》 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7《种子的传播》 教科版

《种子的传播》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种子的传播》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7课。

本课是在观察了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的进一步研究。

学生将在这节课中认识各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植物果实的特征,推测其生长环境,进而总结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第一部分:凤仙花种子的传播方式教科书以前面研究过的凤仙花作为观察对象。

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有什么特点,期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凤仙花果实呈椭圆形状,容易开裂。

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然后观察已经散播出来的种子,观察凤仙花种子的特点,联想日常生活中哪些植物的种子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传播。

第二部分:其他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在这部分,学生将认识其他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以及种子的传播方式和自身结构、生活环境的关系。

教师在让学生了解各种植物种子的同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分析植物果实的形态构造和其传播方式的关系上。

第三部分:让学生了解植物将种子传播出去的意义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植物种子成熟后,如果都掉落在自身的近旁,种子可能会被一些动物吃掉。

若果实不被动物吃掉,大量的种子聚集在一起,种子成活的机会很小。

因为大量同种植物的种子在发芽成长时会一起竞争,导致植物因缺少养分、阳光等生长要素而影响生长。

【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年的科学课程,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科学研究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他们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种子的传播方式没有特别关注,因此本节课在学生认识种子的形态结构、生长环境的基础上,进而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

●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或种子的形态结构有关。

●种子的传播方式包括动物传播、水传播、风传播和弹射传播等。

科学探究目标●能依据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推测种子的传播的方式。

●能通过制作种子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方式。

2021-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方面,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各个器官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各个器官的功能。

2.难点:植物生长变化规律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植物生长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植物生长实验所需的材料:种子、泥土、水等。

3.讨论问题: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是什么?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植物的各个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并讲解它们的功能。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植物生长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植物生长环境?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及其重要性。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种子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

但是,他们对种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种子萌发的过程可能存在一些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课件:种子结构图、种子萌发过程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种子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并提出问题:“你们见过种子吗?种子是什么样子的?请大家来说一说。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颗完整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并讲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同时,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加深对种子结构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成果,引导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材分析: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

“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

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日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

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要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过程与方法:1、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教学后记:2、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教学准备】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

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1、小灯泡的构造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三、让小灯泡发光1、点亮小灯泡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小灯泡导线电池不同实物图展示:教学后记:3、简单电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

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