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他还主动把工人的工作时间从13~14小时缩短到10.5小时。 在新拉纳克厂区,人们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工人宿舍,每
个家庭为两居室。欧文很注重绿 化环境,在工人住宅的周围, 树木成荫,花草成行,这对工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 效应。为了使工人的闲暇时间有正当向上的娱乐和学习,消 除酗酒斗殴等不良风气,欧文还专门为工人建造了供他们娱 乐的地方——晚间文娱中心。这种娱乐中心,就是现在俱乐 部、夜总会的雏形。
质和道德环境下,人才能培养出好的品德。 在自己的工厂里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实
践——“新拉纳克”实验
欧文的“新拉纳克”实验
基本思想:“人是环境的产物” “用优良的环境代替不良的环境,是否
可以使人由此洗心革面,清除邪恶,变 成明智的、有理性的、善良的人;从出 生到死亡,始终苦难重重,是否能够使 其一生仅为善良和优良的环境所包围, 从而把苦难变成幸福的优越生活。”
他禁止他的工厂雇佣十岁以下的童工,并于1816年耗 资一万英镑在他的 厂区建立了第一所相当接近现代标 准的公共学校——“性格陶冶馆”,这所学校是新拉纳 克的中心建筑,为2~14岁的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 另外还附设有成人教育班。欧文制定的教学计划,侧 重于儿童性格的培养以及儿童职业能力的提高。他的 宗旨是“为了培养儿童的优良情操和实用技能,使他 们能够成为有用的幸福的 人而对他们进行教导”,把 “读、写、算、说”当做学生们必须的学习项目。
为了保证这种考核的公正,无论是谁认为考核不公, 都可以直接向欧文进行申诉。
这种无惩罚 的人性化管理,在当时几乎是一个奇迹。 同时,部门主管考核员工,经理考核部门主管,同 时辅之以越级申诉制度,开创了层级管理的先河, 也有利于劳资双方的平等沟通和矛盾化解。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管理学》马工程知识点整理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是随着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系统形成的。
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通常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研究问题涉及科学管理、一般管理以及科层组织。
其主要标志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一、科学管理研究科学管理是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国家影响最大、推广最普遍的一种管理理论,也被称作泰勒制(Taylorism)。
泰勒制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背景。
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逐渐要求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另一方面,资本对劳动的控制从不完全到完全也要求改进企业管理的方法。
泰勒认为,当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工人每天的实际产量只为他们劳动能力的1/3,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盈利,必须从二(一)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改进操作方法•操作好动作玲动素(二)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在计算工资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付给,完成并超过定额的按高工资率付给。
由于完成并超过定额能以较高的标准得到报酬,工人愿意提供更多数量的劳动。
(三)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管理二、一般管理研究(一)经营与管理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
《管理学》马工程知识点整理(二)管理的原则1 .劳动分工2 .权力和责任3 .纪律4 .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 .人员的报酬8 .集中9 .等级制度10 .秩序11 .公平12 .人员稳定13 .首创精神14 .人员的团结(三)管理要素三、科层组织研究(一)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科层组织或科层制度,通常亦被译为官僚组织、官僚政治,是一种通过公职或职位,而 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他不用 花很多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
同时使老板相信他干得不错.” ——弗里德克·W ·泰罗
19
➢主要著作 4个:《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 (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在美国国会上 的证词》(1912年)。其中,《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是其 代表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石。
⑧节俭:勤俭治国、勤俭持家。 ⑨法治:包括:明法:将发条公布于众
一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2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在 1776年发表《国富论》,奠定了“自由经济之祖”的地位
亚当·斯密在劳动分工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 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 ➢ 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 间 ➢ 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 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⑥求实:包括:量力:量力而行,即:不强求+充分发挥 时空:办事时注意时机和地点等客观条件
⑦对策: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活动中, 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其中: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 一是预测:有备无患 二是运筹:战国时期,田忌和齐王赛马; 宋朝丁谓修复焚毁的皇宫: 取土、运料、处理垃圾。
➢通过4个试验总结出了科学管理思想。这4个试验是:工 时研究试验、搬运生铁块试验、铁锹试验和金属切削试 验。
理论的内容:
1.科学制定工作定额。泰罗提出要用科学的观测分析方法对 工人的劳动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归纳出标准的操作 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 (搬运生铁块试验)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
产生背景: 社会:工厂制普及→劳资矛盾加深→提高效率 个人:学徒→车间管理员→工长→总工程师 根本目的:提高劳动生产率 主导思想: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科学工作定额←工时和动作研究 第一流的工人←选择、培训、晋升 差别计件工资←激励 标准化管理←方法、工具、设备、材料、环境等 职能工长制←管理和劳动分离 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专门的计划部门 例外管理←分权
彭梅芳
趋势 早期管理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 中期管理理论 当代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19 末 30 年 代
20 世 纪 年 代 年 代 30 —50
20 世 纪 50 年 代 以 后
1、工业革命前的管理思想 2、工业革命后的管理思想
我国 顺道 重人 求和 法治 守信 预谋 西方 叶忒罗的建议(公元前13世纪 ):制定法令、建立等级、 授权管理 罗马天主教会( 公元2世纪 ):权力等级结构、配备参 谋人员 威尼斯兵工厂(公元15世纪 ):流水作业、早期成本会 计、管理的分工
贡献: 为行政组织指明了制度化的组织准则,为社会发展
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
存在问题:
模型并不具有普遍性
组织僵化 剥夺了员工个人的创造性和组织快速响应日益增长的动 态的环境的能力
过于强调分工、规则、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原则应用,
中期管理理论主要包括: 行为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组织行为理论) 管理科学学派的数量管理理论
时间:18世纪60年代后 工业革命 产生背景:手工劳动→大机器劳动 组织规模扩大 家庭作坊→工厂制度 内部结构复杂 主要管理内容:生产管理、工资管理、成本管理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 《国富论》 劳动分工和经济人的观点 罗伯特.欧文(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与作用 查尔斯·巴贝奇 工资+利润分享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发展道家顺道无为辨道准确认识客观规律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组织和管理儒家重人求和兵家预谋慎战、分权而治法家依法治理明法公开性一法统一性、公平性常法相对稳定性西方传统早期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自由经济之祖经济人假设劳动分工观点劳动价值理论马萨诸塞车祸事件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管理开始成为一种职业欧文人事管理之父、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人是环境的产物巴贝奇计算机之父劳动分工能够带来减少工资支出的好处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虽然是零散的,但正是这些思考的积累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核心问题是雇主与工人之间进行一场心理革命观点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标准化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为后来的分权化管理和事业部制准备了理论依据评价泰勒以自己的管理实践冲破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促进了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泰勒制在现场生产组织的推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生产效果提高了2~3倍不足局限于低层次——车间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视人为“机械人”“经济人”泰勒的追随者吉尔布雷斯夫妇弗兰克动作研究之父莉莲管理第一夫人甘特甘特图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计件奖励工资制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般管理之父;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管理职能之父六项职能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除了管理外,经营活动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以及会计等一系列职能。
行政管理理论历史发展阶段
行政管理理论历史发展阶段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公共行政的起源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在这一时期,行政管理的体系逐渐建立,并且出现了一些理论家对行政管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家是韦伯和莫里森。
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提出了官僚制理论,强调组织的合理性和效率性。
莫里森则提出了行政管理的三要素理论,即规则、程序和指令。
这些理论为公共行政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成为后来理论家的重要参考。
第二阶段是公共行政的经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
在这一时期,各国政府开始着手建设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些行政管理的经验。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例如福特的大工厂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权威理论等。
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并且成为了公共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阶段是公共行政的学科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
在这一时期,行政管理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
在这一时期,行政管理的研究逐渐转向了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并且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例如西蒙的决策理论、马奇的组织理论、伯恩斯坦的公共管理理论等。
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对行政管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行政管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四阶段是公共行政的全球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21世纪初至今。
在这一时期,全球化的浪潮使得不同国家的行政管理开始出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并且出现了一些全球性的行政管理问题。
在这一时期,一些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开始关注全球性的行政管理问题,并且出现了一些全球性的行政管理理论。
例如,奥沙提克提出了全球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了全球公共管理的特点和规律。
这一阶段的发展对行政管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为行政管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管理学发展史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初到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 W. Taylor)、"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代表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的理论要点具体包括: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必须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对工人的激励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变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相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的追随者们依其理论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的研究;傅勒还首先提出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共享,而非加诸于员工,并把这个想法叫做参与式管理。
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当中,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马克斯韦伯则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这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
他的这一套思想体现在其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之中.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老子(道家)
孔子(儒家)
孙子(兵家)
韩非子(法家)
墨子(墨家) 释迦摩尼(释家、佛家)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顺道无为思想 ➢ 重人求和思想 ➢ 预谋慎战思想 ➢ 依法治理思想
1.顺道无为思想
➢ 辨道顺道,才能“无为而治”—— • “辨道顺道”,是指在认知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 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 •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25)
• (二)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1.确定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核心地位。
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
①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
②商务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
③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
酬、集权与分权、等级与“跳板”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
•
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管理理论
的丛林)。这一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
世纪80年代,管理思想百家争鸣,出现了众多的
管理思想和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 人物。(主要有11个管理理论流派)
•
第四阶段为当代管理理论。
•
一般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
§2—1古代与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设备。
(二)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
➢
查尔斯·巴贝奇:英国数学家,代表作《论机器与
制造业的经济学》
•
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带来减
少工资支出的好处。
•
提出了专业分工、工具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管理学(马工程).pptx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一)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
2.决策过程
情报活动 设计活动 抉择活动 审查活动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一)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
3. 决策的准则 西蒙认为,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上和时间、经费及 情报来源上的限制,不可能具备这些前提,不可能做出“ 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只能做出“足够好的”或“令人 满意的”决策。
商业 职能
财务 职能
与原材料和设备的购买 和产品的销售有关的市 场活动
围绕资金的筹集和运用 而展开的活动
与设备和人员保护有关的活动
二、一般管理研究
(二)管理的原则
1.劳动分工 2. 权力和责任 3. 纪律 4. 统一指挥 5. 统一领导 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 人员的报酬
8. 集中 9. 等级制度 10. 秩序 11. 公平 12. 人员稳定 13. 首创精神 14. 人员的团结
拜基础之上的权力。 • 个人魅力型的权力不能作为政治统治的稳固制度的基础。
法理型权力 • 这是一种对由法律确定的职位或地位的权力的服从。 • 韦伯认为,只有法理型权力才能成为科层组织的基础
第二节 现代管理流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环境对企业的影 响越来越重要。然而,古典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主要限于企业内部。
招聘与培训
一、科学管理研究
(二)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在计算工资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付
给,完成并超过定额的按高工资率付给。由于完成并超过定额能以较 高的标准得到报酬,工人愿意提供更多数量的劳动。
一、科学管理研究
(三)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和执行职能分开 实行职能工长制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从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创造、总结和概括管理经验,进而抽象、升华为管理理论,以此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继续向前进步。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
一、经验管理经验管理又称传统经验管理阶段。
在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兴起,手工作坊渐被淘汰,工业企业开始发展,但规模不大,生产力水平低。
此阶段,企业管理主要靠资本家或其代理人的个人经验,没有操作规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工人培养仅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这一阶段管理的特点是:工厂的所有者就是工厂的管理者,工人凭着经验劳动,管理者凭着传统的经验办事,管理工作比较简单,属于小生产管理方式。
二、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又称科学管理阶段。
在20世纪初到40年代,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步为垄断资本主义所取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愈趋复杂,劳资矛盾日益加深,市场竞争压力有增无减,所有这些,都要求管理者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求将积累起来的管众经验加以总结、概括,使其系统化、标准化和理论化。
于是出现了“科学管理”理论,其创始者是美国的泰勒,他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继其之后,还有吉尔布勒斯、甘特、福特等人,他们也为科学管理作过贡献。
泰勒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列出主要4条基本管理原理:1.对工人操作的每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研究,以替代凭经验办事的方法。
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培训,以替代工人的自由发展。
3.在工人和管理人员之间,提倡协作精神,以保证工作按照科学的设计程序进行。
4.在工人和管理人员之间,应有适当的分工,明确划分计划职能(管理者的工作)和执行职能(劳动者的工作),并由计划职能帮助实施执行职能。
泰勒对企业管理的最大贡献是他主张一切管理问题都应当而且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解决,实行各方面工作的标准化,使个人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管理理论的发展史在人类的组织活动的历史上,管理活动就与组织活动并存。
在人类的很多活动中都离不开管理活动,因此管理活动的历史可被视为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一次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
据此分类,管理理论的发展史可按如下阐述。
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1、泰罗的贡献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提出的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工作定额。
即利用把公认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的方法,制定出有科学根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
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有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证明了工作定额原理的正确性。
(2)标准化。
要求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做过有名的铁锹实验,这是工具标准化的典型事例。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4)差别计件工资制。
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公认而不是只为,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职能。
2、其他人的贡献与泰罗同时代的人,如吉尔布雷斯夫妇和甘特等,也为科学管理做出了贡献。
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把工人操作时手的动作分解为17种基本动作。
与泰罗相比,他们的动作研究更加细致、广泛。
甘特创造出“甘特图”,这是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管理学(马工程)ppt课件
一、科学管理研究
(三)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和执行职能分开 实行职能工长制
例外管理
二、一般管理研究
(一)经营与管理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 企业加工材料、生产产品的制造活动
科学管理是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国家影响最大、推广最普遍的一 种管理理论,也被称作泰勒制(Taylorism)。
泰勒制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背景。
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数量的增加与规模 的扩大,企业管理逐渐要求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 理。
另一方面,资本对劳动的控制从不完全到完全也要求改进 企业管理的方法。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 变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是随着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 纪初开始系统形成的。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通常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 主要研究问题涉及科学管理、一般管理以及科层组织。
其主要标志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 般管理》。
一、科学管理研究
2.决策过程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一)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
3. 决策的准则 西蒙认为,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上和时间、经费及 情报来源上的限制,不可能具备这些前提,不可能做出“ 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只能做出“足够好的”或“令人满 意的”决策。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一)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
一、科学管理研究
泰勒认为,当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工人每天的实际产量只为 他们劳动能力的1/3,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要提高劳动生 产率,增加企业盈利,必须从三个方面做文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概述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罗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 验工作方法”。 所以他主张把计划职能与执 行职能分开。
计划职能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
执行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 担。
6.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
则与职能工长制 例外原则:企业的上层主管要把一般 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 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或重要问题的 决策与监督。 职能工长制:是对生产现场的管理而 言的,含义是指:一个工长只负责一方 面的职能管理工作,从而既细化了生产 管理的过程,又能很快地培养管理人员。
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及其特征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一种通过“公职” 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 来进行管理的组织制度。
它的特征:①实行职责分工;②自上而下 的等级系统;③ 人员的使用:培训、教育、 正式选拔;④职业管理人员;⑤遵守规则和 纪律;⑥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织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二)法约尔一般管理的主要内容
1.明确经营和管理的概念。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 营活动中的一部分。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六个方面:
企业 技术 商业 管理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 财务 核算 安全
管理理论发展史
• 核心思想:不存在“唯一”、“最好”普遍适用 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管理工作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 外条件相应改变。
• 权变变量:包括工艺技术、企业规模、外部环境 的稳定程度、工作性质、成员素质、领导风格等等。
➢ • 人事管理:超“Y”理论:管理方式应根据组织的工作性质、 成员素质来决定。
⑶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
整理ppt
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产生,情感与 友情是主要的维系力量,保护成员利益,存在非理性色 彩.
“非正式组织”客观存在:感情色彩浓厚、有共同兴趣 爱好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同时 约束成员行为。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有利有弊,应引起管 理者重视。
-泰勒注重于工人劳动 效率和管理人员工作 效率的提高——标准 化和例外管理等。
-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 管理原理和方法。
-法约尔着眼于管理效 率的提高——管理的 五大职能和管理十四 条原则。
-韦伯注重组织整体效 率提高——官僚组织。
-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 和基本管理原则。
-提出了从技术上而言 效率最高的组织结构形 式。
➢ • 领导风格:领导方式的选择要由企业特点、领导个人状况和 被领导者素质定。
整理ppt
(四)决策管理理论
西蒙指出组织中经理人员的重要职能就是作决策. 理论要点: ➢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西蒙对决策的程序、准则、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异同及其决策技术等 作了分析。 ➢在决策标准上,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 化”准则。 ➢一个组织的决策根据其活动是否反复出现可分为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决策。
管理学的起源
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学科,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组织行为、战略管理、领导力等。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谈起,探讨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以及管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管理学起源于古代管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各大帝国和文明都有一定的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
例如,古埃及、古中国、古希腊等文明中的统治者需要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城市建设、决策经济活动等。
这些活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
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20世纪初,美国工业革命进入高峰时期,经济蓬勃发展,产业化进程加速。
在这一时期,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
他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
科学管理关注工作方法和效率,通过优化工作过程和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
3.经验管理理论的崛起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满足感。
人际关系学派的代表埃尔顿·梅奥提出了“霍桑实验”,发现员工的工作表现不仅受到物质激励的影响,还受到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这一理论使管理学家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的动机和行为。
4.系统理论的提出科学管理和经验管理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世纪50年代,系统理论的兴起带来了一种更为综合的管理观念。
系统理论强调整个组织或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体。
这一理论不仅仅关注个体或部门,而是注重整体的协调和优化。
5.管理学的发展与应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管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管理学对于组织和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管理学可以帮助组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计划,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结语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科学管理、经验管理和系统理论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管理学发展史
管理学发展史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
有史料记载的西方管理实践和观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但直到19世纪末管理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并颁布了有282条法规的“汉漠拉比法典”,其中有许多条款对人的行为和活动作了规定,以此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规范个人的行为。
19世纪末,管理学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
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
他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工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强调严格的服从,他没有看到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认为人们只看重经济利益,根本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
2.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的正式产生和盛行时期为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公共行政学的早期研究时期。
特点在于把人看作是机器的附属物,强调的是等级、命令和服从,并且用一种封闭模式的观点来对待组织,忽视了人的因素和环境的作用。
3.综合古典管理理论:控制职能就是运用指挥原则,支配与监督下属的活动。
控制职能包括配备人员、选择安排、纪律和训练,与此项适应的原则集中、报酬和公平。
(二)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60年代,它可分为人际管理理论、激励理论和领导效能理论。
1.人际管理理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的工作态度与士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3.领导效能理论:领导者境遇理论、行为连续带理论、领导方式系统理论、领导四象限模式、管理方格论领导行为权变理论(三)现代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出现以后,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后西方又出现了很多新的管理理论,形成许多学派。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古典管理理论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问题劳动使用不当工人不愿意干或不愿意多干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方面的原因改进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按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经营和管理经营包括管理、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的原则(十四项原则)劳动分工分权力和责任权纪律纪统一指挥指统一领导领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员的报酬酬集中中等级制度等秩序秩公平公人员稳定稳人员的团结团首创精神首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科层组织通常被译为官僚组织、官僚政治,是一种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权力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现代管理流派管理思维的系统观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系统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经理人员的职能建立和维护一个信息系统从不同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服务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加以阐明管理思维的权变观管理因环境不同而变,没有普遍适用的管理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管理本质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决策过程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决策准则不可能做出“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只能做好“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组织活动例行活动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可以进行程序化决策非例性活动不重复出现,如新产品开发、生产规模扩大等,需要进行非程序化决策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组织的协调机制相互调适直接监督工作程序标准化成果标准化规范标准化组织的基本构成部分工作核心层战略高层直线中层技术官僚支援幕僚意识形态或文化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创业型组织专业型组织机械型组织多角化组织创新型组织政治型组织使命型组织当代管理理论组织趋同理论组织趋同的现象观察塞尔茨尼克指出,组织是制度化的组织。
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2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早期管理思想实际上是管理理论的萌芽,管理理论比较系统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方管理理论就其发展的历史和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传统管理阶段、古典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以及现代管理阶段。
一、传统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时间最长,有200多年的历史,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阶段虽然没有产生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但是已经在不少方面出现了管理理论的萌芽。
早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鲍顿及瓦特。
1.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1)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经济人”思想、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等思想。
老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简单的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2)分工节省了由于工作变动所损失的时间;分工使劳动简化,使工具专门化,从而有利于创造新的工具和改进设备。
而新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又使得劳动进一步简化和减少,从而使得一个人能够完成许多人的工作。
2.查尔斯﹒巴贝奇1832年《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论述了专业分工和机器工具使用的关系,利润分配制度,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3.罗伯特﹒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人事管理之父”(1)他在工厂内推行了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其核心是废除惩罚,强调人性化管理。
(2)他致力于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他还主动把工人的工作时间从13~14小时缩短到10.5小时。
(3)他主张建立教育制度,实行教育立法。
他禁止他的工厂雇佣十岁以下的童工,并将原来雇用的童工送入学校学习。
4.鲍顿及瓦特以上各种管理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向前发展,适应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发展而产生的。
这些‘管理思想虽然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但对于促进生产及以后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古典管理阶段在西方,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理论丛林的11个学派:
1.经验或案例学派 2.人际行为学派 3.群体行为学派(组织 行为学派) 4.合作社会系统学派 5.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6.决策理论学派 7.系统理论学派 8.数理学派 9.权变管理学派 10.管理角色学派 11.管理过程学派
16
1. 经验或案例学派
通过分析经验(各种实际案例)来研究管 理。代表人物为德鲁克(Peter.F. Druker)等。 主要观点和贡献: 应以大企业的管理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 象。 目标管理。
14
五、管理理论丛林
1961年哈罗德· 孔茨(Harold Koontz,1908—1984) 在其发表的论文“管理理论的丛林”(The Management Theory Jungle)一文中对当时管理 理论中的各种学派加以分类,概括出六大 学派。至80年代,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 派至少发展为十一个之多,为此,孔茨又 写了一篇名为“再论管理理论丛林”的论 文,在论文中他概要地叙述并分析了这十 一个学派。
一、早期管理思想(18、19世纪)
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理论和经济人 观点 查理•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罗伯特•欧文——人事管理
1
二、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泰罗(Frederick 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Henri Fayol)的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Max Weber)的行政组织理论
霍桑试验的目的是研究企业中物质条件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 间的关系,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找到提高劳动 生产率的途径。然而试验的结果是出人意料的。
11
“霍桑试验”的主要结论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与周围 人的关系。 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式。
17
2.人际行为学派。该学派认为,既然管理 是通过他人或和他人一起来使工作有效完 成的过程,那么,研究管理必须注重人际 关系。 3.群体行为学派。该学派注重研究的是组 织中群体的行为,包括群体的文化、行为 方式和行为特点等,也称为组织行为学派。
以霍桑试验为基础形成的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后 人称之为“人际关系学说”。其从“经济人” 到“社会人”的假设是管理理论发展的一次飞 跃。
12
后期(20世纪50年代后)——行为科学(即组织 行为理论)
关于激励的理论
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 弗鲁姆(Victor Vroom)的期望理论
5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 法国著名管理实践家,管理学家, 古典管理理论创始人之一。代表 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
年)
认为,应建立一套公认的普遍验 证过的原则、方法。 主要内容为:管理活动是企业六 大经营活动之一,管理的五大职 能和有效管理的十四条原则。成 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行为科学创始人,是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 为科学家。他与罗特利斯伯格(Fritz G.Roethlisberger)通过霍桑试验,提出著名 的“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 的道路。其代表作为《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1933年)。
10
霍桑试验(1924~1932)
第一阶段是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研究照明强 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第二阶段是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1927~1928),考察 工资报酬、工作日和工作周的长度、工间休息对生产率的 影响。 第三阶段是大规模访谈试验(1928~1931)。 第四阶段是接线板小组观察试验(1931~1932)。
3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26~27):
工作效率和工作定额研究 科学地挑选和使用工人 实行标准化作业 差别计件工资制 工作职能分析 例外原则
4
科学管理的其他代表人物:吉尔布雷斯 夫妇、亨利•甘特、福特等。 科学管理在管理实践和理论上具有重要 贡献。但也要充分认识它的局限性。
关于人性的理论
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的X理论—Y理论 ……
13
四、管理科学理论(二战后)
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科技成果为手段,运用 计量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信息等 资源作系统定量的分析,进行规划和决策优化的 理论。 “管理科学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 实际上 属于同一思想体系,但又不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的简单延续。其主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应用先进 的数学方法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手段,优化资 源配置,获得取组织最佳效益。 管理的定量方法包括统计学的应用、最优化模型、 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Frederick Taylor, 1856-1915 ) 美国著名管理实践家,管理学家, “科学管理之父”。代表著作《科 学管理原理》(1911年)。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如何提高工 作效率。泰罗认为,造成效率低的 原因主要是:工作指派和劳动方法 不合理;分配不合理;组织和管理 原因。
8
韦伯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明确分工 权力体系 规范录用 管理职业化 公私有别 遵守规则和纪律
奠定了制度化管理的基础。
9
三、行为科学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 早期——人际关系学说(以梅奥为代
表) 梅奥(George Elton Mayo, 1880~1949 )
6
A B C F G
D
E
H
I
等级链与跳板
7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德]马克斯· 韦伯(Max Weber,18641920)行政组织理论之父,代表作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称为 “官僚制”Bureaucracy、或“科 层制” 。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应 当以合理—合法权力作为组织的基 础。其核心是设立公职(通过职务 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 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