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论文
高中生历史小论文范文(32篇)
高中生历史小论文范文(32篇)初中的时候,我不喜欢学历史,就像听天书一样,每节课都昏昏欲睡。
我一直不明我们学历史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知道那些我们还没出生就发生的事情呢?时间,地点,时间,过程,领导人,结果和影响,评价,这就是历史。
我不知道历史在发生的时候是偶然的还是被人安排好的,但是我知道我们学习它的时候,是被安排好的。
就连评价都是安静的躺在那里,等你去背它。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的历史是开卷考试。
我基本每次都做不完,时间过去一大半的时候我在奋力翻书找选择题的答案。
可恨的是,我干干净净的书上居然总是找不到答案。
和老爸看电视的时候,看到电视上说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我总是问老爸,这是谁呀。
老爸每次都说一句话:“你历史怎么学的?”是啊,我也很郁闷呢!我历史怎么学的?前两天班里举行了一次辩论会,辩题是“李鸿章到底是著名的外交家还是晚清的_贼”。
这个题目是我们班自己选的,当时还有关于慈禧太后和曾国藩的.,可是慈禧太后被否决了,曾国藩又不感兴趣。
其实我当时已经很喜欢学历史了,这要归功于我们的历史老师。
虽然高中也是先学鸦*战争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历史在那位历史老师的讲述中,就活起来了,虽然我还是记不住那些基本的东西,可是我开始对历史感兴趣了。
我想历史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把当时的社会描画的生灵活现,这不仅仅现象的反映,也是在发展着中国的文化。
可是我没有参加辩论,因为,在我心中,李鸿章不是作为个人被载入史册的,而是但是整个的社会。
并且无论在你眼中李鸿章不论是_贼还是外交家,那些都已是百年前的事。
我们不应该再追究谁对谁错,历史不会因为大多数人怎么想就被改写,就能重来。
李鸿章不论做过什么,放在那个时代里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做的是了解,感知和通过对他的学习来完善自己。
历史不仅仅是李鸿章。
我想说的是,历史在演变的过程中,是按照人类、社会、自然的发展规律成形的。
我们应该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在每个人的心中,对每一段历史的认识是不同的,不要把自己的当作唯一正确的,然后和意见不同的人争的面红耳赤,也不要拘泥于课本对历史的评价,要知道课本的人也夹杂了他们对历史的认识。
高中历史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论文范文历史学科作为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科目,其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教育有着重大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论文范文一: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全球史观进行教学指导是必然要求。
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加强对史学的研究、了解史学的最新动态,其中包括全球史观、文明史观,是其社会对现代历史教师的要求。
本文针对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了解其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优点及不足。
关键词:全球史观高中历史史学研究全球史观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观点,它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归到一个整体,同时认为人类社会是由初步的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在这其中,每一个地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并且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民族文明是值得尊重和相互借鉴的。
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将这样的整体历史观加以运用,则能够很好地促进历史教学形式的改革,使其与世界历史接轨,同时有利于学习人类的整体文明。
一、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1.注重史实教学,忽略历史观教学。
传统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注重方式的改变,却没有在教授内容上有所更新,忽略了培养学生历史观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存在课程内容局限于书本的缺点,教师不能很好地扩展教科书中的内容,这导致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有限。
部分教师通常运用唯物史观去教授历史课程,却没有对史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历史观的整体认知存在缺失。
因此,教师应对史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将正确的历史观传授给学生。
2.注重课程教学,忽略史学观念的更新。
学生的史学观点反映的是教师的史学观点,因此,应该时刻关注史学观念的更新及变化,在教学中,运用新的史学观念,影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新的史学观念去分析世界整体的历史发展。
然而目前,历史教师还存在老旧的思想观念,对学术界的历史观念的更新表现出事不关己的姿态,甚至对教科书中出现的新历史观念都不能深入认识及研究。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历史小论文主要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根据历史事件撰写的论述性文章,历史小论文包括论点、论据及论证三部分,缺一不可,论点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感悟来拟定,确定论点后,就要整理相应历史资料作为论据,以这些论据来论证论文观点。
下面学术堂整理了6篇历史小论文范文供参考。
历史小论文范文一:论文题目: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关乎政治、文化、学术的公案由汉至今两千余年,对此评说不绝于史,众说纷纭有秉承儒学传统口诛笔伐者,认为这是秦始皇个人暴政的体现,是秦始皇个人的偶然冲动行为,几乎也是教科书的一贯定论也有对此存疑认为是夸大其事者为此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及许多学者的有关评论,整理出浅要观点。
一、史学界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自秦末汉初,约两千年来,焚书坑儒成为学术界和民间广泛用词:汉语大词典》对其解释为秦始皇焚烧典籍、坑杀儒生之事,亦作蟠书坑儒史学大家剪伯赞先生的:秦汉史》专着作这样的评论:焚书坑儒,在客观上是对文化之一般的毁灭,把之史记》所记载对四百六十余诸生的残暴坑杀,称之为坑儒之惨剧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里曾说过:近人有替始皇辩护的,谓被坑者不是儒生而是方士,我自己在前也曾这样说过,但这是不正确的,没有把本纪的原文细读清楚当今学者郭志坤在引用郭先生这句话时明确表态:秦始皇坑杀的儒生就是不折不扣的孔子之徒一直到最近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其作为面向21世纪高校课程教材读本也依然鲜明的写着:秦始皇焚书坑儒等极端的措施是对文化的摧残,党校论文,同时也激起士大夫们对秦政普遍的抵触和反抗.以上引自各家说法,说明焚书坑儒一直为史学界所沿用,大家一致评判这是秦始皇的一大暴政,严重摧残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是对儒家文化的一大迫害,引起当时士人的反抗。
二、秦始皇统一之初的文化政策。
秦始皇在他统一之后并没有立即采取焚书坑儒的办法来处理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的,而是奉行兼纳各家思想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对待儒生也是予以重任其表现如下:第一,在中央设置博士一职。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是人类文明的记忆。
而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学生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历史意识、文化自信和审辩能力。
首先,历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课程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们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而产生对过去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了解历史,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变迁,形成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历史意识。
其次,历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们能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的特点,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传统的独特性和宝贵性,进而形成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这样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国际交往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领先,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最后,历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辩能力。
历史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仅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和论证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种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辩证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自信和
审辩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范本6篇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范本6篇【篇一】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校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重视,缺少兴趣,甚至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
每一届都有为数不少的历史学困生,转化历史学困生成为历史教研组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历史学困生的成绩是暂时落后,但并不能代表这群学生没有学好历史的希望。
那么,如何引起本校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形成学习历史的动机,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是历史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任务。
现拟从影响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动机的因素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动机的因素(一)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动机在做本小课题之前,我们抽样对某些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出现较强的历史学习动机首先是因为学业水平考或是高考要考历史。
学业水平考试所有学科全部及格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这就要求历史必有考试及格。
高考中,文科生必须考历史,要想上理想的大学,历史他必须考出好的成绩,尤其是农村的学生。
由于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一部分学生才产生了较强的历史学习成绩动机。
在之前调查中发现,有85%的同学表示“如果不考历史,将不会花时间学习”,而“我努力学习历史,是为了学业水平考试或高考有好成绩,将来有好前途”,得分高居各个理由之首。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考试制度这一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学校环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学,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也强。
而一所农村薄弱高中学校,不论是文化底蕴还是学校各类硬件建设都远远落后于示范类学校。
再加上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都较差,这些因素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不高,历史学科更低。
进入到我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低,甚至于不想读高中,或是家长逼迫过来读的,或是不读书不知道能干点什么。
这样的学生在初中已经被科任老师视之后进生,而他们在初中时也是破罐子破摔。
到高中后,学业任务更重了,困难使得这些学生更不想读了。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1. 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探讨本文主要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的问题。
通过分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中国近现代史,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变革。
同时,本文也会分析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历史文化遗产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遗产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通过研究具体的历史文化遗产案例,分析如何将这些遗产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3. 科技时代的数字历史教学本文将探讨科技时代下数字历史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虚拟实境等数字技术,如何创新历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4. 跨学科教学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将探讨跨学科教学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如语文、地理、美术等,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使历史教育更加有意义和有效。
5. 创学方法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创学方法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通过引入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效果。
6. 历史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本文将研究历史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方式。
通过参观实地、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场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7. 思维导图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将研究思维导图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框架,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
8.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历史教学本文将探讨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历史教学。
通过引入不同文化的历史案例,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和跨文化意识。
9. 互联网时代下的历史教育变革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历史教育变革。
浅谈高中历史小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小论文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一: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探析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对高中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自然包括文综教学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怎样紧紧围绕新课程理念进一步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每一位在职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历史课堂当前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提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最终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也要相应的进行调整。
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只有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统一起来,使历史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有效实现历史课堂教学。
追求高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看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正确的高效课堂途径。
一、当前历史课堂效率偏低的原因首先,从教学理念来说,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只是单一的传授理论知识,并没有把历史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有效地结合起来,也不能保证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占主体地位,进而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其次,从教学方法上来说,由于我国特有的教育模式,使得高考备受瞩目,受其影响,历史课程的学习变成以分数来评判,学习方法变成为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目的是使学生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教师也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进而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从师资队伍的配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来说,许多学校的历史教师并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当然,很多历史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也不是很高,在课堂教学中方法过于单一,不能生动形象地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很落后,等等。
二、构建历史课堂高效性的途径3.要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后反思和评价也不容忽视。
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实践过程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需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怎么写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怎么写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重要作用》摘要:现阶段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包括人物、建筑物、战争线路图、漫画等,这些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历史;历史图片;直观;兴趣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
图片历来都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片有人物、建筑物、战争线路图、漫画等,将这些图片穿插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培养高中生识别和解析历史图片的能力已经成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成为评价学生历史学习状况的标准之一。
本文旨在对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
1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印象相较于初中学生来说,高中学生在理解力、辨识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在理解繁琐的知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故而,教师应当采取多样的教学措施来提升高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时,如果单纯用语言来给学生讲述战争的过程,学生难免会觉得难以理解。
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利用战争形势图来讲解历史战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关门打狗、猛虎掏心等。
学生理解了战争的形势图之后才能准确的记忆历史事件,也才能在考察该图片时准确地进行辨识和分析,教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简化繁琐的历史信息某些历史事件是很繁琐复杂的,文字记载是历史事件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重要渠道,因此,无论在历史课本中还是教师授课的多媒体课件之中,历史事件的描述多以文字呈现。
然而繁琐的文字描述更加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学好历史的前提就是要掌握牢固的历史知识,但是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这些历史事件,对于繁琐的历史知识难以理解吸收,这就需要简化历史知识,让学生能够迅速记忆。
图片的运用则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例如古巴导弹危机的图片,就可以让学生很清晰地辨别冷战的双方以及双方实力等。
3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在高中的众多学科中,历史属于人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历史论文现代版
高中历史论文现代版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近代历史是一个充满战争、革命和变革的时期。
自18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和世界各地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改变了现代社会的面貌。
在这一时期内,科学技术的进步、政治制度的改革以及帝国主义的扩张,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历史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工业革命的爆发。
18世纪末期,英国率先实现了机器生产和工业化,这个变革不仅彻底改变了英国社会结构,也引领了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化和劳动条件的改善成为了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斗争也逐步走向了政治化。
在政治领域,近代历史见证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崛起。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标志着君主制度逐渐被废除,民主制度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
虽然在19世纪初期,自由主义运动曾一度盛行,但在19世纪中期,帝国主义浪潮的席卷使得民族主义运动迅速兴起。
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势力,导致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增强,反对帝国主义成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诉求。
对于中国而言,近代历史是鲜血与烽火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剧烈的变局。
国家的封建体制和政治体制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岌岌可危,社会的动荡和变革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尽管中国曾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开放,但庄严宣布“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使中国社会出现了一场全面的革命运动。
近代中国因受帝国主义的侵略,社会矛盾尖锐使得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颠覆性的事件,其对于中国的影响持续至今。
总的来说,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段历史时期的故事与世界各国的命运密切相连。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从历史的教训中吸取智慧,创造出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世界。
近代历史的演变也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系列新的领域。
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生产、电力和化工技术的发展,以及20世纪初期的原子物理学和生物技术的突破,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历史现状及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历史现状及策略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思维和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同时也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改进和优化教学效果。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1、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在许多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仍然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互动和探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够深刻。
2、教材内容的局限性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部分教材内容过于注重政治史和经济史,而对文化史、社会史等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
此外,教材中的一些表述可能较为抽象,缺乏生动性和具体事例,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
3、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历史学科被认为是“副科”,在高考中的比重相对较小,因此他们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此外,历史知识的记忆量较大,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枯燥和繁琐,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4、评价体系单一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
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容易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忽视了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1、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
问题导向教学法可以通过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可以设置问题:“如果当时清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政策,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或者让学生分组合作,收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还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那段历史。
高中历史论文
⾼中历史论⽂⾼中,是⾼级中学的简称,我国中学分为初级中学与⾼级中学,两者同属中等教育的范畴。
历史,简称“史”,指对⼈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论⽂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的⽅式存在,不可改变。
⾼中历史论⽂1 1新课程背景下⾼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的现状 1.1学⽣们很少⾃主学习⾼中历史 ⾼中历史主要是对我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的学习,可以说历史对于学⽣们的学习⼗分重要,作为21世纪的⼈才,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必须的⼀门知识技能,很多同学对于⾼中历史不够重视,只是花费更多的精⼒去学习英语和数学,其实⾼中历史是⼀门很⽣活化的学科,学好这门科⽬对于⾃⼰以后的⽣活和⼯作都会起到良好的推进作⽤,但是⽬前学⽣们对待⾼中历史的普遍态度没有改观,不能够去花费⼀些课余时间,⾃主的学习⾼中历史,这是⼀个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教育⼯作者的重视。
1.2教师的教学⽅式不能够建⽴个性化的教学⽓氛 ⽬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段被⼴泛的应⽤,新媒体技术在很⼤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变⾰,但是很⼤⼀部分教师的教学⽅式虽然应⽤了新媒体技术,也起到了⼀定的效果,但是没有建⽴⼀个良性的个性化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对于学⽣们的课堂学习⼗分重要,是能够引起学⽣兴趣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们应该致⼒于利⽤教学设备的更新,建⽴⼀个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的课堂秩序和教学氛围。
2新课程背景下⾼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2.1根据学⽣的学习需要,建⽴具有特⾊化的教学课程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中历史作为⼀门应⽤型的学科,教学设计应通过综合教学模式来培养全⾯发展、综合素质较⾼的⼈才,学习的⽬的是为了致⽤,只有学到真实⽣活中能够得以应⽤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的知识,我们的教学课堂中也就应该传授这种知识。
学⽣们需要什么知识,教师们要加以灵魂王的变通,把最能让学⽣们获得应⽤机会的知识挑出来认真传授,真正做到把精华的部分让每⼀个学⽣都能理解透彻,为了达到这么⽬的,就要求教师们开展有特⾊的个性化教学,个性化的⼈才培养不但能够体现特⾊的教学体制也能把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式改⾰的优越性体现出来。
高中以尊重历史为题议论文
高中以尊重历史为题议论文高中以尊重历史为题议论文一:为什么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尊重历史意味着对过去的尊敬和敬畏,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尊重历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尊重历史可以让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记录着人类过去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曾经经历过的错误和成功,以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借鉴历史中的智慧,为当前和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如果我们忽视历史,那么我们将失去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可能会重蹈覆辙。
其次,尊重历史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基,它记载着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尊重历史意味着接纳和认同自己的身份和文化,并为之感到自豪。
只有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我们才能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传递给下一代。
最后,尊重历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一个尊重历史的社会会更加谦虚和包容,因为它深知过去的种种冲突和痛苦。
尊重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偏见和歧视,建立一个相互尊重和和睦相处的社会。
总之,尊重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尊重历史,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历史,珍惜历史,尊重历史。
高中以尊重历史为题议论文二:如何正确尊重历史尊重历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示,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以下是几种正确尊重历史的方式:首先,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来了解过去。
了解历史是尊重历史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博物馆和纪念碑等方式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历史学家和专家的交流和讨论,获取更深层次的历史知识。
其次,保护历史遗产是尊重历史的体现。
历史遗产是我们过去的见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参与到保护历史建筑、古迹和文物的活动中去,切实维护和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
然后,尊重历史还需要关注历史的传承和教育。
我们可以参与到历史文化的教学中去,将历史知识传授给下一代。
高中历史精品论文: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摘要:中华文明就是中华民族所拥有的高度发达、长期延续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创造的综合实体。
距今8000多年有了文化上早期中国的萌芽,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阶段。
距今约6000年正式形成文化上的早期中国,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二阶段。
距今约5100年中华文明形成,进入“古国文明”阶段。
距今约4100年进入夏代和“王国文明”阶段。
中华文明具有“一元”宇宙观和“多支一体”格局,是一种独特的“天下文明”模式。
“天下文明”模式,连同敬天法祖、诚信仁爱、和合大同等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连续发展至今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中华文明文化上的早期中国中华民族天下文明一元多支一体中华文明以其伟大、古老和延续至今而著名于世。
她起源、形成于何时何地,有何特征特质和长存之道?是值得永远追问的重大问题。
一、文明、文明社会、中华文明“濬哲文明”(《尚书·舜典》),“其德刚健而文明”(《周易·大有·彖》),“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周代文献中的“文明”,指“人类以修养文德而彰明,而社会则得有制度的建设和礼仪的完善而彰明”。
而现在中文使用的“文明”一词,多指对西文词汇“Civilization”等的意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或将其理解为一整套长久传承下来的伟大文化传统,或理解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一般将其解释为与“野蛮”相对的高级社会阶段或国家阶段。
也有综合性的理解,认为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
”有必要对“文明”“文明社会”“国家”几个概念加以区分。
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是将“国家”基本对等于“文明社会”而非“文明”。
中华文明、两河文明、埃及文明,都是延续3000年以上的原生文明,而非三个狭义的“国家”或者“文明社会”。
严文明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
高中历史学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学论文范文在历史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学论文范文一:高中历史教学学生批判性思维实践摘要:综上所述,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
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学习掌握批判性思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批判性一、结合新型教学文化,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新型教学文化,也就是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教学中。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很少和学生进行互动,更别谈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
学生对于很多历史知识,不是从表面的阅读就能弄懂的,很多知识往往需要通过不断分析和质疑才能明白。
所以,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弊端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由此看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新型教学文化,让学生多提出质疑,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
比如在进行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中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新型教学文化。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部分内容会涉及到《布列斯特和约》这一内容。
有的学生在对这部分进行学习时,将《布列斯特和约》和《马关条约》进行比较,并且还认为列宁和李鸿章都是卖国者。
虽然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但是教师不应该马上用“作为伟大领袖的列宁怎么会卖国”反问,这样只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不能发挥批判性教学的作用。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条约分别所处的历史背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再反过头来对这些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反思,从而抓住其中的不同之处,帮助自己修正原本的观点。
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新型教学文化,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二、多元解读历史文本,提高批判思维能力由于生活阅历和价值取向等存在差别,学生会对历史现象形成不同的理解。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参考(实用5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参考(实用5篇)摘要:关键词:历史论文一、多元史观内涵解读我们主张多元的历史,那么什么是多元史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四种史观,即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除此之外,还有革命史观、阶级史观、正统史观、英雄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等。
在新课标之后,传统的革命史观和阶级史观逐渐淡化二、新史观下的历史教学新的课标,宽泛的高考立意,全面的史观,这些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做出调整,以适应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帮助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历史观。
1、教学理念的转变。
过去相对较保守和过于程式化的史观中解放出来,突破“只重史实”的局限性思维方式,进而上升到以“史论”的高度去看待高考、看待历史。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历史观指导,没有方法的历史教育是不能够称之为科学的。
从高一教学开始就不断渗透对多元史观的应用。
如必修一对1840年的战争、开放通商口岸、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的评价;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必修三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等这些题目都以多元的史观为角度,有较经典的高考试题可供借鉴参考。
2、在新史观的指导下整合教材。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编排教材即体现在三个必修模块上,教材以专题的形式分别体现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避免了传统教材体系的学科体系、教材体例、教学内容的重复。
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政治制度民主化,教材从文明史角度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古代雅典和罗马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等重大主题。
物质文明方面明确了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突出了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在世界史方面,近代突出了工业革命引领的工业文明历程,特别注意在文明是关下人们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精神文明方面,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儒家文化成为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干。
高中议论文关于历史作文
高中议论文关于历史作文回顾历史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中议论文关于历史的作文,仅供参考。
高中议论文关于历史作文篇一迎着初升的太阳,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国歌响彻天空,这是我们剑河城关一小每周一的早晨举行升旗仪式的场面。
每当听到这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奏响的时候,一种振奋,一种激昂,一种骄傲,一种自豪,一种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从父母、老师的嘴里知道了夏明翰烈士、陈铁军阿姨的事迹。
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的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深深的扎上了根。
上小学的我从书本上读到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明天,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邱少云为了革命的胜利,烈火烧身却一动不动,他用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从容不迫地走向敌人的铡刀,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战斗英雄懂存瑞为了开辟解放的胜利道路,舍身炸掉敌人的碉堡。
从这些烈士们的身上我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也明白了她们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不是一个空洞的说教,而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好人、一个合格的公民,这就是最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刚刚看完的“任长霞”这部电视剧里,任长霞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她作为一名警察和其他人不一样,她就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尽职的人,她清正、廉洁、法律比天大,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她不辞辛劳、打恶除霸,为国家和人民排忧解难,这些都是又普通而又最值得推崇的爱国主义精神。
回顾历史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
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皖南千古奇冤,内忧外患,处处狼烟。
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高中历史论文范文参考
高中历史论文范文参考正文: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更在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历史意义。
一、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由张骞开辟,其后历经汉、唐、宋、元等朝代的发展与拓展,形成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通道。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陆上通道,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它们共同构成了古代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网络。
二、商品交换与经济影响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促进了东西方商品的交换,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这条路线传播到西方,同时,西方的玻璃、宝石、香料等也传入中国。
这种商品交换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加深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三、文化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远比商品交换更为复杂和深远。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通过这条路线传播到西方,极大地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
同时,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思想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促进了宗教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四、艺术与思想的交融丝绸之路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流通道,也是艺术与思想的传播途径。
中国的绘画、雕塑艺术,以及西方的建筑艺术,都在这条路线上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外,哲学思想、文学创作等也在这条路线上得到了传播与交流。
五、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其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上,更在于它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结语:丝绸之路的历史是一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史诗,它见证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也为我们今天全球化的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通过深入研究丝绸之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促进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存。
结合高一上册 历史课本做出论文 150字
结合高一上册历史课本做出论文 150字1.历史学科是一门科学性与人文性双重发展的学科,历史发展有客观存在性,在高中教学中通过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起因,提升学生的情感尊严、伦理道德、社会素质等人文素养,同时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及明辨是非能力的发展。
由于历史人物会起到榜样或警示作用,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智商与情商双向发展。
2.教育不仅是培养知识和技能,而且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活动。
教育目的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成为有尊严、有情感的人,帮助学生逐渐成为高情商的素质人才。
基于新课程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中在给学生传输历史知识,陶冶学生爱国情操方面要有所提升,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处理事务,应对各种关系的情商能力的发展。
高中历史精品论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及其主要收获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主要收获2001年春季,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之后,一些参加“断代工程”的学者积极向科技部建议,支持开展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2001年底,科技部决定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2年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探源工程”)启动了为期两年的预备性研究。
这项先后作为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研究,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人文科学重大问题的国家级研究项目,到今年春季已经进行了整整20年。
这20年间,探源工程在科技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在参加工程的近20个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自然科学一级学科)的近400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拟对工程的宗旨、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进行阐述,以就教于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各位同行。
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背景与缘起(一)20世纪学术界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探索1921年中国考古学诞生以来,大量考古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郭沫若等通过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结合古代文献研究古代社会,可以说是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端。
20世纪80年代,在浙江余杭良渚、辽宁喀左牛河梁、安徽含山凌家滩、山西襄汾陶寺等遗址,先后发现了社会分化严重的墓葬,其年代集中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末期,早于夏王朝建立的时期。
这些考古发现引发了中国考古学者和古代史学者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热潮。
1985年,夏鼐发表了《中国文明的起源》,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利用考古资料,直面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
稍后,苏秉琦根据相继出土的与文明起源有关的考古资料,提出了各地文明起源“满天星斗”说和“古文化、古城、古国”以及“古国、方国、帝国”一系列关于文明起源的观点。
他们的研究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后,严文明、张忠培、李伯谦、李学勤等围绕中华文明的起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促进了中华文明起源研究。
有关高中学生历史论文
有关高中学生历史论文范文一:讨论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一、在命题的技巧上,笔者的主要做法是(一)注意命题的综合性。
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此题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六章十节的相关内容,这就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
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
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
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的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如在讨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有学生将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对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着力揭露美国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认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接着,笔者在实事求是地介绍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之后,启发学生畅谈改革开放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目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只不过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阵痛,是局部的、暂时的,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呈现的大萧条、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越时空,感知历史 44——谈新课程背景下情景虚拟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摘要]情景虚拟法就是通过复现、模拟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跨越时空,让师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进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虚拟情景,在导入新课时留有悬念,讲授新课时设有疑问,课堂巩固教学时注意回味,从而让历史变的生动有趣,让历史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历史教学活泼而有效。
[关键词]情景虚拟感知历史新一轮的课程新改革正在有序而紧张的进行,人们也从一开始的困惑、彷徨到现在的接受与适应,许多人改变了“认为历史知识带有过去性,很难‘体验’”的看法,提出了众多感知历史的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其中就有情景虚拟法。
情景虚拟法就是通过复现、模拟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跨越时空,让师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进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种方式非常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借助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历史变的生动有趣,让历史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历史教学活泼而有效。
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景虚拟法,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尝试探讨。
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虚拟情景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主阵地,怎样进行虚拟情景,使学生乐于学习,真正感知历史?1、导入新课时情景虚拟应留有悬念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第一幕,第一幕设计得好,就能唤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那么在第一幕中虚拟情景并设置启发性问题,悬念式问题,这样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置身于历史情景中,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学习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时,导入新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情景:査士奇是汉代一位家道没落的读书人,为了养家糊口,他决定要“改行”,你认为他选择从事农业还是选择工商业,为什么?通过简单的历史情景虚拟,使学生融入虚设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想要学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再比如,在学习必修《伟大的抗日战争》这一课时,笔者就设计一场景:《走近王选》教学设计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这位对日本731细菌部队提起诉讼的原告团团长,一位被人称为“让日本沉没的中国女人”,一个在200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然后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与王选对话,并设置以下问题,:1、王选女士,你为什么不辞辛劳、费劲周折寻找资料揭露日本731部队的罪行?2、你找到哪些有价值的资料?3、你的资料对你的诉讼起到了什么效果?然后,在教学中围绕这些问题,将教材、学生、教师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对这位人物的介绍,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虚拟情境,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一情景中学生被王选这一人物感动,也知道为什么而感动,为下面新课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2、在讲授新课时虚拟情景应设有疑问新课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虚拟情景也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在设计教学时,应将虚拟的场景与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寓问于景、寓乐于问。
在学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中,笔者让学生组成一支希腊历史考察团,通过穿越时空隧道,来亲身感受希腊的民主政治,为了让学生感知希腊民主政治与希腊公民的参政素质有关,笔者设计了一个主题《入乡随俗接触古公民》,让学生进入一普通希腊公民帕帕迪的家里,感知历史史实,并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知识,培养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
情景的背景资料:帕帕迪,居住在雅典卫城,三十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
家中成员还有妻子、两个儿子,一个7岁一个9岁。
家里还有几个奴隶。
片段一:进入庭院,看见只有一个奴隶在埋头干活,其他人都不在。
向奴隶询问主人去向,他只是不断摇头。
帕帕迪不在家,可能在哪里干什么?他的两个孩子可能在干什么?片段二:这时他的妻子回来了,气愤地对我们说:“他参加公民大会,让我看一下都不行?!”他的妻子为什么无权参加会议?片段三: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会场象往常一样热闹,围着篱笆,设有十道门。
在门口执勤的监察员不让我们进去。
为什么?片段四:会议很快就开始了,整个会场一片激烈的争论声,人们在争相谴责一个人的行为:“他以为自己曾在对波斯人的战争中立下了功劳,就居功自傲,现对国家大事从不关心,总是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
”此人的下场会怎样?为什么?在这里,学生跨越时空,进入古希腊时代,身临其境感知历史,缩小学生和历史的时代距离,这样不仅使抽象乏味的简单史实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一系列的设问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思考、在探究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在学习中也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在虚拟情景设计问题时,要多了解有关历史知识的背景资料,多查找相关的历史史料,然后围绕教学中的知识重点、难点、衔接点、易混点精心准备,问到“点”上,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具有启发性、深刻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的金矿,体验发现的快乐。
3、在课堂巩固教学时虚拟情景应注意回味以往新课内容学习完后,教师往往喜欢设置一些简单直观的题目比如选择题让学生巩固知识,但笔者认为这些题目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学生无法与历史融为一体,也就达不到复习巩固的最佳效果,因此笔者往往在这一环节中虚拟情景,留下回味,让学生感受学习历史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时,当内容基本学完后,为了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笔者设计一“历史小诊所”,让学生作为历史小医生,对描述的历史情景进行诊断。
历史情景为:安泰是个虚拟人物,他穿越时空隧道。
来到新石器时代,他发现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靠种桑养蚕为生。
接着他来到唐代,发现唐朝经济比较发展,纺织作坊也比较多,即有官营的,也有私营的。
后来他参观了一家私营作坊,惊奇地发现那里纺织出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禅衣,那禅衣晶莹剔透,华美轻巧,重仅49克,真是爱不释手。
之后他又来到了宋代,走在北方大街上,他发现那时市场上到处都销售棉衣,老百姓们也个个都穿起棉衣,棉衣成为最常见衣服。
他自己也买了一件宋朝棉衣继续悠然地走着……再比如,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内容结束后,笔者也设计了历史情景:查春秋是个虚拟人物,他扮作一个普通农民穿越时空隧道。
先是到了汉朝,发现到处有人做买卖,衣着也很华丽,穿丝着裘。
他对古代功夫非常着迷,于是他向一个小商贩买剑,一边和他砍价,一边和他聊天,他说他儿子正在家里寒窗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后来不知道怎么搞的,他们俩竟然吵起来了,恰巧一个官员路过,尽管他觉得自己有理,但官员却明显偏袒那个小贩。
气愤之下他坐着时光机到了明朝和清朝,在那里,他很开心,随意跟渔民出海打鱼,尽情渔家乐。
这类设计让历史知识变的趣味生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在这时情绪特别高涨,思维特别活跃,不仅达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而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历史课变得生动,变得耐人寻味,“课虽终,趣不尽”。
二、情景虚拟法应注意什么?历史教学的实践证明,实施有效的情景虚拟法,有助于体现历史的生动性,也有助于理解生动的历史。
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变空洞乏味的历史为真实而趣味的历史,缩小了学生和历史的时空距离,变以前被动地“听”、“记”为主动地“看”、“思”,从而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也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情景虚拟应注意以下原则:1、真实性。
历史学科有一特征——“过去性”。
我们“虚拟”的历史情景,无法完全还原它的真实面目,无法重复原有的历史,只能凭借想象和理解去“再现”历史。
这个“再现”、“虚拟”尽管是不真实的,但也不能完全凭空臆造,不能完全无端想象,必须依据前人遗留下来的真实的历史材料,必须以真实的史料为背景来创设情景。
真实性是情景虚拟法所要遵守的最重要的原则,离开了真实性,一节历史课就不成其为历史课。
2、实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学非常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三维目标、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教材的重难点来虚拟情境,真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不要为了情境教学、为了学生的兴趣而盲目一味追求情景。
有的教师为了营造趣味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景”,搜寻大量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不加分析、不作选择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成为欣赏者,而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这样的课就不是一节完美的课,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
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3、合理性。
情景虚拟不能牵强附会,哗众取宠,情境的设计、内容的深浅、时间的安排,一定要合情合理。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景虚拟法,不但能使历史知识活起来,也能使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当然,情景虚拟法尚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我们将继续实践创新!参考书目:(2007年10期)1、《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历史教学》2、聂幼犁《虚拟情景必须以史实为依据》《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11期).3、张永谦《虚拟情境须有史证意识》(中国历史课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