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研究应用进展
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些问题,如填埋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更加高效地处理生活垃圾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始将厌氧技术引入到生活垃圾处理中。
本文将对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介绍。
1. 厌氧消化技术厌氧消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沼气的生物处理方法。
通过该技术,不仅可以降解有机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还可以利用产生的沼气发电、供暖等,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城市和企业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生活垃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厌氧堆肥技术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质,产生有机肥料的一种处理方法。
该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堆肥技术来说,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生活垃圾的处理,同时还可以产生沼气,节约能源。
目前,厌氧堆肥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国内也有一些城市和企业开始尝试使用该技术处理生活垃圾。
1. 技术不断完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正在针对厌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优化其工艺流程和设备装备,提高了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处理成本。
2. 沼气的综合利用3. 综合利用厌氧产物厌氧消化和厌氧堆肥产生的沼气和有机肥料是宝贵的资源,未来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还将更加注重综合利用这些产物。
如沼气可以用于发电、取暖等,有机肥料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国际合作趋势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具有普遍适用性,国际上也越来越重视这一技术的发展。
未来,国际间在厌氧技术研究和经验交流方面的合作将更加频繁,从而推动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与推广。
典型有机固废厌氧消化微生物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典型有机固废厌氧消化微生物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摘要:厌氧消化是一种能够完成有机固废资源化的生物处理技术,在应用阶段主要存在着产酸、产甲烷效率较低的问题。
通过人工富集、驯化的兼容性以及严格厌氧微生物都是厌氧消化中最核心的技术,不同的厌氧消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改善微生物群的代谢活性进行解决。
随着微生物组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厌氧消化系统中中微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认知并且得到积极的发展,在微生物类群间、微生物与环境关系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有机固废厌氧消化系统中,不同的微生物、微生物与物质之间的反应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代谢环境,目前关于微生物与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还无法彻底明确。
关键词:典型有机固废厌氧消化微生物;研究现状;发展方向生物处理是完成有机固废资源化、能源化、无害化等目标的重要手段,厌氧消化则是生物处理技术中最关键的手段,被广泛用于有机固废的消减及资源化工作中,比如市政污泥、餐饮垃圾、园林或农业废弃物等。
厌氧消化系统的宏观调控较为简单,按照微生物组代谢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工艺条件实施优化就能实现特定产物的富集以及能源物质的回收。
以微生物代谢为主的微观过程很难实现定向调控,是因为有机固废的成分较为复杂、极易受到环境因素以及与菌群交互作用多样性的而影响,阻碍了对有机固废厌氧消化系统的认知。
一、厌氧消化系统中的微生物与典型菌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分析关于厌氧消化系统的调控还处于“黑箱”操作阶段,随着组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厌氧消化系统的微生物分类及功能也有足够的认知,并且对其参与的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
厌氧消化的不同阶段都是在物质流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传统的认知中,认为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微生物类群都具有专一性,但是最新的宏基因组学证明微生物类群演替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具有连续性、阶梯性的变化。
例如,随着初始底物发生变化沿着物质流传递到整个厌氧消化系统的过程中,就像产甲烷菌等菌群都会发生演替。
略谈厌氧消化技术在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1引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当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固体废弃物。
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环境保护问题与能源结构优化问题日益突出的大环境下,只有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处理,才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理想的生活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而厌氧消化技术是一种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消耗有机物,产生物质和能量,并将物质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技术。
将其应用到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原理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每年都会产生将近45亿吨的有机固体废弃物,表1为我国主要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年产量和养分含量。
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由此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与资源浪费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表1我国主要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年产量和养分含量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其实就是在厌氧环境下,构建一个多种微生物相互共存、依赖并制约的生态平衡系统,整个厌氧消化过程容易受到温度、pH 以及有机负荷等因素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首先是水解阶段。
在这一阶段,有机物中的大分子聚合物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脂质以及蛋白质构成。
厌氧消化系统中的水解细菌可以分泌出胞外酶。
在胞外酶的作用下,这些大分子聚合物就会转变为单体物质,例如,糖类、脂肪酸以及氨基酸等[1]。
其次是酸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在酸化细菌的作用下,单体物质会转化成短链脂肪酸、醇类、氢和二氧化碳。
其中,短链脂肪酸指的是乙酸、丙酸和丁酸,其随着氢分压的升高,而生成量逐渐减少。
再次是产氢产酸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在微生物的代谢下,短链脂肪酸和醇类会转变为乙酸、二氧化碳和氢。
需要注意的是,有机酸氧化菌和产甲烷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生关系,即在有机酸氧化菌的作用下,短链脂肪酸和醇类物质会转化成乙酸,而产甲烷菌的基质,就是乙酸[2]。
最后是产甲烷阶段。
产甲烷菌,是一种绝对厌氧微生物。
而产甲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放能过程,主要通过乙酸途径和氢与二氧化碳途径产甲烷。
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 厌氧发酵技术在有机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厌氧发酵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弃物的方法,通过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并产生沼气。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处理有机废弃物,还能够产生可再利用的能源。
目前,国内外许多城市已经采用了厌氧发酵技术处理生活垃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南京的某生活垃圾处理场利用厌氧技术处理了大量的有机废弃物,成功实现了产气和有机肥的综合利用,为当地的垃圾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在污水处理厂中,所产生的污泥也是一种需要处理的有机废弃物。
传统的污泥处理方式多为填埋或焚烧,这既浪费了资源,还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
而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污泥则能够将有机物降解,并产生沼气。
世界上许多污水处理厂已经开始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污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英国伦敦的伊斯灵顿污水处理厂通过引进厌氧消化设备,将污泥处理成了稳定的有机肥,并成功解决了污泥处理和资源利用的问题。
生活垃圾中常常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等。
传统的处理方式往往是直接焚烧或者化学吸收,这些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会产生二次污染。
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则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弃物进行降解,将有毒气体降解为无害成分。
目前,这种技术在某些垃圾填埋场得到了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在未来有望成为有毒气体处理的主流技术之一。
1. 资源化利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资源的稀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资源化利用。
通过厌氧发酵和厌氧消化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泥,不仅能够减少填埋量和焚烧排放,还能够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2. 技术装备将逐步完善和成熟目前,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成本高、技术不成熟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技术装备将逐步完善和成熟,使得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更加普及和成熟。
有机固体废弃物高含固厌氧消化的研究与应用
有机固体废弃物高含固厌氧消化的研究与应用!段妮娜!#董#滨"#戴翎翎"#戴晓虎"!!5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上海"&&&9"#"5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9"$摘要!高含固厌氧消化是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重点方向!是当前形势下中国实现固废资源高效回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系统介绍了有机固体废弃物高含固厌氧消化的发展过程$处理物料的分类和特征$主要的工艺形式及优缺点!并总结了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高含固厌氧消化在中国国内的应用现状!对中国高含固厌氧消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有机固体废弃物&高含固&厌氧消化&工艺形式0/3%!&$!%"&’-4564)75"&!8&9&"8!’&’.I (2I ’1.I &-’(21"T 1I !(%"*!&)&.-(3"0*"T .!’"()(2(-T &)"0U&!’.0@A 11;<>D !"0/1BG ;>""0A 3.;>)<+;>)""0A 3H ;D =<6C "!!$_=N Q <0=7Q =O D +M J N J D O 76*J >Q J O I =O *;P ;+F >);>J J O ;>)"S =>)4;@>;P J O N ;Q E "L6D >)6D ;"&&&9""*6;>D #"$L76==+=I F >P ;O =>,J >Q D +L7;J >7J D >R F >);>J J O ;>)"S =>)4;@>;P J O N ;Q E "L6D >)6D ;"&&&9""*6;>D $&56789:7%(;)6<N =+;RN D >D J O =W;7R;)J N Q ;=>;N Q 6JTJ EJ ,V6D N ;N ;>Q O J D Q ,J >Q "R;N V=N D +D >R O J N =CO 7JO J 7=P J O E=I =O )D >;7N =+;R Y D N Q J "D >R D +N ==>J=I Q 6J,=N Q ;,V=O Q D >Q Q J 76>=+=);J NI =O 6;)6<J I I ;7;J >7EO J N =CO 7JO J 7=P J O E=I =O )D >;7Y D N Q J;>Q 6J7CO O J >Q N ;Q CD Q ;=>=I *6;>D 53>Q 6;ND O Q ;7+J "Q 6JI J J R;>),D Q J O ;D +ND >R ,D ;>VO =7J N NVD Q Q J O >N=I 6;)6<N =+;RND >D J O =W;7R;)J N Q ;=>Y J O J ;>P J N Q ;)D Q J R ";>7+CR;>);Q NRJ P J +=V,J >QD RP D >Q D )J ND >R R;N D RP D >Q D )J N 5S 6J RJ P J +=V,J >QD >R D VV+;7D Q ;=>=I6;)6<N =+;RN D >D J O =W;7R;)J N Q ;=>;>*6;>D Y J O J D +N =;>Q O =RC7J R5b ;>D ++E "Q 6J VO =N VJ 7Q =I ;Q N I CQ CO J RJ P J +=V,J >Q Y D N VO =V=N J R5;<=>?8@6%=O )D >;7N =+;R Y D N Q J #6;)6N =+;RN 7=>Q J >Q #D >D J O =W;7R;)J N Q ;=>#VO =7J N N VD Q Q J O >N########!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课题!"&!"AA &8%’&"$#国家科技支撑课题!"&!ZGA *%!G &!$(收稿日期%"&!’2!"2"9AB 引B 言在目前较成熟的固废减量技术中"厌氧消化因其能够将有机物稳定化并回收能源"在工程上被广泛用于农业废弃物)食物垃圾)城市污泥和有机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处理&!’(F RJ +,D >>等&"’从生态和经济的角度对生物质处理厂!处理规模为!&&&&Q -D $采用不同处理工艺进行了评估"生命周期分析法结果表明"厌氧消化工艺相比堆肥)焚烧等方式更具有优势"同时预见了从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固废管理发展模式来看"厌氧消化工艺将逐渐体现其重要性(根据消化物料的含固率"厌氧消化工艺分为低含固!湿式$和高含固!干式$厌氧消化(高含固厌氧消化通常指消化物料含固率超过!’[的消化工艺&%’(高含固率厌氧消化最初的实验要追溯到"&世纪%&+’&年代"研究人员G CN Y J ++和(D Q I ;J +R "以及后来的L76C+X J 成功使用了动物垃圾和污泥进行作为消化物料&Z ’("&世纪\&年代末"主要工作集中在动物和农业垃圾的批次厌氧消化&Z<’’(]&+9&年代"城市固废的厌氧消化成为重点研究和应用方向&8’(如今"厌氧消化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固体有机物如有机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等采用高含固的方式进行厌氧消化在近年来也很快得到了工程应用(在欧洲"这一比例从"&&’年以来快速增长"目前已占厌氧消化工艺的’&[左右&\’#在发展中国家正成为研究和应用热点(但目前系统介绍有机废弃物高含固厌氧消化的文献资料较少"本文将着重介绍高含固厌氧消化的物料分类和特征)主要工艺形式及优缺点(9!!固#废#处#理#与#处#置L=+;R ^D N Q J S O J D Q ,J >Q D >R 0;N V=N D +CB高含固厌氧消化处理的对象及物料特征CD CB有机生活垃圾"&世纪]&年代开始"陆续有研究证实"在固体废弃物未经稀释的高含固状态"厌氧消化也可以顺利进行"且很多情况下产气率和产气速度并不低于低含固状态&]<9’(在欧洲"自"&世纪9&年代以来"高含固厌氧消化一直是有机生活垃圾的主流厌氧消化工艺"其含固率通常在!’[a’&[&!&<!!’(高含固状态下"物料的处理单元如运输)预处理和混合等技术手段都于低含固系统截然不同"虽然造价更高"但在高含固物料的输送上更耐用和灵活"物料中的石块)玻璃)木块等杂质也不易造成梗堵(一些预处理系统未能去除的石头)玻璃等小尺寸惰性重物!通常粒径2Z&,,$"无需进一步去除"可以混在物料中进入厌氧消化系统(这一点使得高含固工艺的预处理系统相比传统低含固工艺更加简单"而城市有机垃圾通常含惰性物质较高!约"’[$"更适合采用高含固厌氧消化工艺(垃圾收集)分类等管理方式对有机生活垃圾的组成及理化特征影响很大"也直接影响了有机生活垃圾进行高含固厌氧消化的性能以及消化后物料的最终处理处置方式&!"’(对于单独收集的有机生活垃圾"季节变化和地域文化特征对其组成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机械分选后得到的有机生活垃圾"其消化后物料的处理处置有一定难度"一般需进行填埋或焚烧(CD NB农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如玉米秸秆)麦杆)稻草等"产量丰富"产气潜势较高"是最早广泛用于高含固厌氧消化的物料(植物组织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类等互相结合形成"使得这些碳水化合物难以得到降解&!Z’(通常"这类物料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固体有机物的水解"尤其是纤维素的水解是其限制步骤&!’’(因此"这类木质纤维素类的农业废弃物在厌氧消化前通常需要预处理&!8<!\’"如酸处理)碱处理)蒸汽爆破等"以去除或改变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结构"增大物料比表面积&!]<!9’(CD QB城市污泥传统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属低含固消化工艺(对于一些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很多污水厂"由于规划不足"公众和专业人员对厌氧消化认知不足"工程建设和运行缺乏经验等原因"污泥低含固厌氧消化工艺未能广泛地推广&"&’(另外"我国污泥有机质含量低!i L-S L平均值为%&[a’&["而发达国家为8&[a\’[$"含砂量高&"!’"除产能效率低下外"无机颗粒大量释放并沉积"严重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上述问题"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首先"污泥脱水环节的普遍应用"为污泥通过运输进行集中化厌氧处理提供了便利#此外"脱水污泥进行高含固厌氧消化除了提升处理和产能效率)降低占地和加热能耗外"对于砂粒沉积问题也是一个解决方案!脱水污泥具有较好的均质性"在厌氧消化搅拌系统中呈现半流态"不利于无机物沉积$(国际上对于脱水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的研究较少"含固率大多低于!"[&""<"%’(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研究人员近年来首次证实了脱水污泥进行中温高含固厌氧消化工艺的可行性(S L为"&[的脱水污泥"在LM S为!"a Z&R"/.M为%$&a]$’T)-!,%*R$ !以i L计$的条件下"能够实现稳定运行"i L降解率为"9[a%9["甲烷含量约8’["甲烷产率为&$!]a &$"".-!)*R$!以i L计$"单位体积产气率可达到!$"Z a"$Z9.-!.*R$"/.M和单位体积产气率可达传统工艺的Z a!&倍&"Z’(目前"脱水污泥直接进行厌氧消化尚未形成成型案例"工程应用多集中于基于水热改性的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技术"即污泥先经!8&a!\&g热水解预处理改善其流动性和水解性能"而后进行厌氧消化"相关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含固率一般不超过!’[(污泥经热水解后进行厌氧消化"降解率和产气率可提高!"[a"&[&"’<"8’(该工艺在我国长沙和襄阳已有工程应用(CD SB两种或多种物料共消化#联合消化$共消化一般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混合后共同进行厌氧处理"不同物料混合后进行共消化对提高消化系统本身的性能"以及提高整体的经济性都有积极作用&"\’(纵观众多共消化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在提高消化系统本身性能方面"其优势主要可归纳为两点%!$提高甲烷产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废弃物能够得到更好的处理(而在提高整体经济性方面"共消化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两点%!$不同的废弃物共享同样的处理设施"减少废弃物处理分支流程# "$便于进行集中式规模化处理"发挥规模效应(一般来说"共消化发挥优势的关键在于其平衡了对于厌氧消化比较重要的物料参数"如常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1)V()潜在抑制性或有毒物质)可降解有机物比例)含固率等(*-1是衡量营养元素&"!环#境#工#程F>P;O=>,J>Q D+F>);>J J O;>)是否平衡的参数"高*-1值导致氮素缺乏"系统缓冲能力不足"而低*-1值易导致氨抑制(氮素缺乏可通过与高含氮的废弃物共消化来解决"氨抑制可通过稀释液相氨浓度或者调整进料*-1值来解决(对于易转化为i b A的消化物料"i b A积累常导致V(过度下降而引起系统酸败"可通过添加缓冲性能较强的消化物料来增加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当单独消化系统存在潜在的有毒物质时"共消化不仅能够通过简单的稀释作用降低有毒物质浓度"还有可能因为共消化物料的加入产生解毒作用(例如"含有四氯乙烷!_*F$浓度达!&&,)-T)的物料可在与动物粪便共消化时得到降解&"9’"1D d对氨抑制具有拮抗作用&%&’(对于含大量难降解物质!如木质素$的物料"添加富含易降解有机质的物料与之共消化可提高易降解有机质比例"进而提高产气率和经济效能(对于含固率很高的城市有机垃圾"与含固率稍低的有机废弃物!如动物粪便$共消化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抽运输送等问题(NB高含固厌氧消化的工艺形式目前"较成熟的高含固厌氧消化工艺处理的物料主要是经分离得到的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和源头分离出来的生物质废弃物"如果蔬垃圾等(对于厌氧消化工艺来说"处理物料的含固率和工艺的相数!或者单元数$会显著影响厌氧消化系统的处理效率)成本)厌氧降解和产气性能"以及系统的稳定性能(因此"该部分拟重点从含固率和工艺单元相数的角度对高含固厌氧消化工艺的技术性和生化特征进行总结( ND CB单相厌氧消化系统有机质的甲烷化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转化来实现的(在单相系统中"这些反应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同时进行#在多相系统中"这些反应在多个反应器!至少两个$中陆续发生(在欧洲"城市有机垃圾和菜场垃圾等生物质废弃物的厌氧消化工程"9&[以上采用单相厌氧消化系统"低含固和高含固系统各占约’&[&%!’(工程上青睐采用单相系统"主要在于其设计简单"可减少技术故障并降低投资成本(对于绝大多数有机废弃物"在反应器设计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单相系统在厌氧消化性能方面并不亚于两相系统(传统低含固厌氧消化系统通常采用完全混合式搅拌"高含固城市有机垃圾因黏性增大"通常采用推流方式使其在反应器内移动"但这种方式也使得进料与消化物料的混合有一定难度"容易发生局部酸化(为解决该问题"工程上一般采取%种工艺形式%!$以0O D>7=工艺为代表"新鲜物料与从底部抽出的消化物料以约!r8的比例混合"用泵输送至反应器顶部"该工艺能够较好地混合含固率"&[a’&[的物料( "$j=,V=)D N工艺的原理类似"但采用卧式圆筒形反应器进行"并安装了缓慢转动的卧式搅拌器"辅助进行均质化并促进气体溢出(该工艺对物料含固率有一定要求"一般要调节至"%[左右"含固率过低时"惰性重物杂质容易积累在反应器底部"含固率过高"则物料混合阻力太大(%$i D+=O)D工艺的特点在于物料是在圆柱形反应器中进行环状推流的"该工艺采用高压沼气进行搅拌"高压沼气通过一套喷射装置每隔!’,;>喷射!次&%"’(这种搅拌方式效果良好"无需再将出料回流与进料混合"缺点是沼气喷射口易堵塞(在有机质降解性能上"以上%种典型工艺的i L 降解率是相似的"均在’&[a\&["甲烷产率为&$"!a &$%&,%-T)!以i L计$"与低含固消化系统相当(在工艺构造的技术性能方面"单相高含固厌氧消化系统的优点是无需安装运动组件"原料中小的惰性硬物无需去除"反应器内不易出现短流#但对于含固率小于"&[的湿物料难以单独处理(在厌氧反应性能方面"单相高含固厌氧消化对预处理单元的要求较低"预处理损失的有机质少"因此系统有机负荷和生物量较高(在经济性方面"单相系统具有预处理简单成本低"反应器容积小"原料无需稀释或用水量少"加热能耗降低等优点"缺点是反应器本体需要坚固的材料"造价成本较高(ND NB两相厌氧消化系统两相或多相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消化物料转化为沼气的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实现的"而这些反应的最佳条件并不相同(因此"通过多相反应器使每步反应均能够在最佳条件下进行"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厌氧消化过程的反应速率和产气率&%%’(一般说来"两相反应器的第一相主要用于有机质的水解和酸化"其反应速率的限制步骤为纤维素等大分子惰性物质的水解"而第二相主要进行乙酸化和甲烷化过程"较低的微生物生长速率是其限制步骤&%Z’(对于两相系统"除了提高整体反应速率这一公认优势"维持较高的微生物稳定性也是其重要优势"尤其是针对在单相厌氧消化反应器中不稳定的消化物料"如易降解的食物垃圾(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意味着运行管理成本降低(但由于两相厌氧消化系统构!"!固#废#处#理#与#处#置L=+;R^D N Q J S O J D Q,J>Q D>R0;N V=N D+造复杂)初次投资成本较高"在工程应用中仍然更倾向于采用技术上更为简单的单相工艺"当处理物料不容易达到稳定的消化状态时"则通常采用控制负荷)共消化等方式提升系统的稳定性(两相系统根据第二相有无微生物回流可分为无回流和有回流两类"在抑制物存在时"第二相采用微生物回流方式有利于保持稳定的消化性能(无回流的两相系统%无回流两相系统是最早使用的系统"一种形式是将两个完全混合的反应器串联即成"每个反应器都可作为单独的单相消化系统&%’’#另外一种形式是两个推流式反应器串联"可以按,湿2湿-方式运行"代表工艺为L76Y D O Q;>)<@6RJ工艺"也可以按,干2干-方式运行"代表工艺为G M i工艺(总体来说"无回流的两相系统在产气率和最高负荷方面与单相系统没有明显区别(两相系统对于冲击负荷的缓冲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易降解有机垃圾方面"因为这种类型的有机垃圾在厌氧消化的限制性步骤不是水解酸化"而是甲烷化(有回流的两相系统%为了提高两相系统的反应效率以及其抗冲击负荷和抑制物的能力"有必要提高第二相!产甲烷段$的甲烷菌浓度"通常有两种途径%!$固液分离"把水力停留时间和固体停留时间分开"延长固体停留时间"通常采用内置沉淀装置的接触反应器"或者采用膜系统将固体过滤保留在系统中#"$在第二相中设计能提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支撑材料"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反应器内的生物量(其前提条件是"进入反应器的物料颗粒物含量要小"这意味着物料经过第一段的水解后"需去除其中的颗粒物(G S A和G;=VJ O7=+D Q两种工艺就是基于这个原理设计&%8’(ND QB批次式高含固厌氧消化系统批次式高含固厌氧消化系统"通常将S L含量为%&[a Z&[的物料一次性进料"或同时添加一定比例的接种物料"物料在反应器中依次经历整个降解过程(通过回流渗沥液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混合(批次式厌氧消化工艺一般有%种类型%第!种是最简单的单级批次反应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直接回流至反应器顶端"例如G;=7J+工艺&%\<%]’(其缺点之一是底部容易结块"导致渗滤液回流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因此需要通过控制发酵物料高度和添加辅料等措施来缓解#另外"渗滤液回流喷洒时不均匀"导致产气量比连续式单相系统低Z&[&%9’(经过发展"G;=7J+工艺在应用过程中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变形或改进"例如意大利的翁布里亚的覆膜式G;=7J+反应器"用机械装袋的方式将农场废弃物!动物粪便和稻草$包裹入塑料膜中的一系列G;=7J+反应器"通过浆液回流来促进厌氧消化进程"进一步减少机械化程度和投资成本&Z&’(第"种是串联式批次设计"工艺由若干消化单元组成"发酵新鲜物料的单元所产生的富含i b A的渗滤液被泵至发酵接近结束的单元"而后者产生的高V(值)缓冲性能较好的渗滤液则回流至前者"这种设计同时具有交叉接种作用"避免了采用大量物料混合来实现接种&Z!’(该工艺产气率可达到]&[a9&[的理论极限产气率"明显高于G;=7J+工艺(第%种设计为串联式批次2@A LG系统"相当于第"种设计中将后面消化较为完全的单元换成@A LG"由于颗粒污泥在处理高/.M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高达’&T)-!,%*R$&Z"’"前面单元出流的高负荷渗滤液经@A LG处理能够实现较稳定的运行(批次式厌氧消化工艺在技术构造上较为简单粗放"没有管路堵塞等风险"但产气易泄露"物料易结块"通常需添加辅料"且卸空操作时有爆炸风险#在厌氧消化性能方面"由于采用仓库式多个反应器同时运行的方式"整体较稳定"但有机负荷和产气率较低(在经济性能方面"投资成本相比连续系统约低Z&["设备和运行成本也较低"但占地面积较大!类似于好氧堆肥$"是连续系统的!&倍(因此"批次式消化系统并没有得到大范围工程推广"但在发展中国家"或者适合分散处理有机垃圾的村镇地区仍然有一定的应用需求(QB展望与结束语当前"我国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安全处置正在面临重大挑战(高效处理和资源回收将是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必然发展方向"高含固厌氧消化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发展过程)处理物料的分类和特征)主要工艺形式及优缺点几方面"介绍了有机固体废弃物高含固厌氧消化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整体上"高含固厌氧消化在欧洲应用较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是厌氧消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工程应用案例较少(从处理对象的角度"我国在高含固厌氧消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如禽畜粪便)秸秆等农业有机废弃物"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开始转向商业)工业和市政领域"如餐厨垃圾)酒糟)城市污泥等有机废弃物"以及两种或多种有机废弃物共""!环#境#工#程F>P;O=>,J>Q D+F>);>J J O;>)消化(从工艺形式的角度来看"应用较多的农业废弃物高含固厌氧消化通常采用小规模)分散式的批次式工艺"在温度)时间)负荷)效率等方面普遍缺乏控制"故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标准化和可推广的应用模式(而针对城市污泥的水热改性+高含固厌氧消化工艺在研究)技术和装备各方面均发展迅速"未来应注重高度集成和全产业链的发展(参考文献&!’#*6J>?"*6J>)c c"*O J D,J O jL53>6;W;Q;=>=I D>D J O=W;7R;)J N Q;=> VO=7J N N%AO J P;J Y&c’5G;=O J N=CO7JS J76>=+=)E""&&]"99!!&$%Z&ZZ<Z&8Z$&"’#F RJ+,D>>^"c=N N A"F>)J+;(5S Y=N Q J V D>D J O=W;7R;)J N Q;=>=I =O)D>;7N=+;R Y D N Q J N&c’5^D Q J O M J N J D O76"!999"%!!]$"!9%!<!9%]$&%’#M D VV=O Q c":6D>)M"c J>T;>NG‘"J QD+5*CO O J>QD>D J O=W;7 R;)J N Q;=>Q J76>=+=);J N CN J R I=O Q O J D Q,J>Q=I,C>;7;VD+=O)D>;7N=+;RY D N Q J&F G-/.’5*D+;I=O>;D F>P;O=>,J>Q D+_O=Q J7Q;=>A)J>7E""&&]"6Q Q V%--Y Y Y57D+O J7E7+J57D5)=P-_CW+;7D Q;=>N-0J Q D;+5D N VU4_CW+;7D Q;=>30l!"\’$&Z’#^C47;T^c50O ED>D J O=W;7I J O,J>Q D Q;=>Q=,J Q6D>J=I=O)D>;7 O J N;RCJ N&0’53Q6D7D%*=O>J++@>;P J O N;Q E"!9]&$&’’#c J Y J++^c"*6D>R+J O c A"0J++p/O Q=L"J Q D+50O E I J O,J>Q D Q;=>=ID)O;7C+Q CO D+O J N;RCJ N&B’5!9]!5&8’#*J776;b"S O D P J O N=_B"‘D Q D<A+P D O J X c"J Q D+5LQ D Q J=I Q6J D O Q=I M n0;>Q6J D>D J O=W;7R;)J N Q;=>VO=7J N N=I,C>;7;VD+N=+;R Y D N Q J;>F CO=VJ&c’5G;=,D N N"!9]]"!8!Z$%"’\<"]Z$&\’#0J G D J O J."_D O Q;D+N Q O J D,R;)J N Q;=>=I O J N;RCD+,C>;7;VD+N=+;R Y D N Q J&c’5^D Q J OL7;J>7Jn S J76>=+=)E""&&]"’\!\$%!&\%<!&\\$&]’#LVJ>R+;>(("LQ J),D>>M5A>D J O=W;7I J O,J>Q D Q;=>=I Q6J P J)J Q D W+J"I O C;Q D>R E D O R Y D N Q J&*’--_O=75’Q63>Q J O>D Q;=>D+L=+;R^D N Q J*=>I J O J>7J5.=>R=>%A7D RJ,;7_O J N N"!9]]%"’<%!$&9’#/+J N X T;J Y;7XcA"_=));<i D O D+R=(‘5(;)6<N=+;RND>D J O=W;7 R;)J N Q;=>=I,;U J R,C>;7;VD+D>R;>RCN Q O;D+Y D N Q J N&c’5c=CO>D+=IF>P;O=>,J>Q D+F>);>J J O;>)"!99\"!"%!!!$%!&]\<!&9"$&!&’#.;?G":6C c?"^D>*H"J Q D+5L=+;R<N Q D Q J D>D J O=W;7R;)J N Q;=> =I7=O>N Q=P J O I=O W;=)D N VO=RC7Q;=>&c’5S O D>N A LA G F""&!!"’Z%!Z!’<!Z"!$&!!’#G D J O J.0"‘D Q Q6J J CY NG5LQ D Q J=IQ6JD O Q"&&]%A>D J O=W;7 R;)J N Q;=>=I N=+;R Y D N Q J&c’5^D N Q J‘D>D)J^=O+R""&&]"9!Z$"D O Q;7+J\$&!"’#G=+X=>J++D0"_D P D>_"‘D7JL"J Q D+50O ED>D J O=W;7R;)J N Q;=>=I R;I I J O J>Q+E N=O Q J R=O)D>;7,C>;7;VD+N=+;R Y D N Q J%A I C++<N7D+JJ U VJ O;J>7J&c’5^D Q J O L7;J>7J nS J76>=+=)E""&&8"’%!]$%"%<%"$ &!%’#b=O N Q J O<*D O>J;O=S"_J O J X‘"M=,J O=.3"J Q D+50O E<Q6J O,=V6;+;7D>D J O=W;7R;)J N Q;=>=I=O)D>;7I O D7Q;=>=I Q6J,C>;7;VD+N=+;R Y D N Q J%b=7CN;>)=>Q6J;>=7C+C,N=CO7J N&c’5G;=O J N=CO7JS J76>=+=)E""&&\"9]!!\$%%!9’<%"&%$&!Z’#A,=>S"A,=>G"j O E P=O C76T=i"J Q D+5G;=)D N VO=RC7Q;=>I O=, ,D;X J D>R RD;O E7D Q Q+J,D>CO J<3>I+CJ>7J=I W;=,D N N7=,V=N;Q;=>=>Q6J,J Q6D>J E;J+R&c’5A)O;7C+Q CO JF7=N E N Q J,N D>R F>P;O=>,J>Q""&&\"!!]!!-Z$%!\%<!]"$&!’’#‘E;>Q‘"1;O,D+D T6D>RD>1"LVJ J7J MF5A>D J O=W;7I J O,J>Q D Q;=> =I7D Q Q+J,D>CO J%‘=RJ+;>)=I6E RO=+E N;ND>R D7;R=)J>J N;N&c’5^D Q J O M J N J D O76""&&\"Z!!"$%%"%<%%"$&!8’#‘;N6;,D0"S D Q J RD‘"3TJ‘"J QD+5*=,VD O D Q;P J N Q CRE=> 76J,;7D+VO J Q O J D Q,J>Q N Q=D77J+J O D Q J J>X E,D Q;76E RO=+E N;N=ID mCD Q;7,D7O=V6E Q JW;=,D N NCN J R;>Y D Q J OVCO;I;7D Q;=>VO=7J N N J N&c’5G;=O J N=CO7J S J76>=+=)E""&&8"9\!!8$%"!88<"!\"$&!\’#_J Q J O N N=>A".;RJ>B5b J R<WD Q767C+Q;P D Q;=>=ILD776D O=,E7J N 7J O J P;N;D J=>+;)>=7J++C+=N;76E RO=+E X D Q J&c’5G;=Q J76>=+=)E.J Q Q J O N""&&\""9!"$%"!9<""’$&!]’#*6D>RO D M_"G CO D M"‘D WJ J^F"J Q D+5LCWN Q O D Q J VO J Q O J D Q,J>Q% Q6J TJ EQ=J I I J7Q;P JJ>X E,D Q;76E RO=+E N;N=I+;)>=7J++C+=N;7N&c’5G;=I CJ+N""&&\"!&]%8\<9%$&!9’#‘=N;J O1"(J>RO;7TN=>M"(=1"J QD+5/VQ;,;X D Q;=>=IV( 7=>Q O=++J R+;mC;R6=QY D Q J O VO J Q O J D Q,J>Q=I7=O>N Q=P J O&c’5G;=O J N=CO7J S J76>=+=)E""&&’"98!!]$%!9]8<!99%$&"&’#戴晓虎5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思考&c’5给水排水""&!""%]!"$%!<’$&"!’#戴晓虎"赵玉欣"沙超"等5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含砂特征及成因调研&c’5给水排水""&!Z!!$%\’<\9$&""’#b C4;N6;,D L"‘;E D6D O DS"1=;TJS5F I I J7Q=I,=;N Q CO J7=>Q J>Q=>D>D J O=W;7R;)J N Q;=>=I RJ Y D Q J O J R N+CR)J%A,,=>;D;>6;W;Q;=>Q=7D O W=6E RO D Q J O J,=P D+D>R,J Q6D>J VO=RC7Q;=>&*’--‘D Q D<A+P D O J X"c"S;+76JA"*J776;b5!F RN5$5_O=7J J R;>)N=IQ6J LJ7=>R3>Q J O>D Q;=>D+LE,V=N;C,=>A>D J O=W;70;)J N Q;=>=I L=+;R^D N Q J N5G D O7J+=>D"!999!!$%!’<!]"%Z]<%’’$&"%’#1)J N3A".;C c5F I I J7Q N=IN=+;R O J Q J>Q;=>Q;,J=>D>D J O=W;7 R;)J N Q;=>=I RJ Y D Q J O J R<N J Y D)J N+CR)J;>,J N=V6;+;7D>RQ6J O,=V6;+;77=>R;Q;=>N&c’5M J>J Y D W+JF>J O)E""&!&"%’!!&$%""&&<""&8$&"Z’#0CD>1"0=>)G"^C G"J Q D+5(;)6<N=+;R D>D J O=W;7R;)J N Q;=>=I N J Y D)J N+CR)J C>RJ O,J N=V6;+;77=>R;Q;=>N%b J D N;W;+;Q EN Q CRE&c’5G;=O J N=CO7J S J76>=+=)E""&!""!&Z!!$%!’&<!’8$&"’’#H CJ?".;C("*6J>L"J Q D+5F I I J7Q N=I Q6J O,D+6E RO=+E N;N=> =O)D>;7,D Q Q J O N=+CW;+;X D Q;=>D>R D>D J O=W;7R;)J N Q;=>=I6;)6<N=+;RN+CR)J&c’5*6J,;7D+F>);>J J O;>)c=CO>D+""&!’""8Z%!\Z<!]&$ &"8’#沙超"段妮娜"董滨"等5热处理对脱水污泥溶解特性及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c’5环境工程学报""&!""8!\$%"Z""<"Z"8$ &"\’#M C)6==>C>RC>("‘=6J JM"(=+Q X D VV+J‘53>I+CJ>7J=I7D O W=>< Q=<>;Q O=)J>O D Q;==>Q6J,;U J R<D7;R I J O,J>Q D Q;=>=IY D N Q J Y D Q J ON+CR)J D>R VO J Q O J D Q J R WD)D N N J&c’5G;=O J N=CO7J S J76>=+=)E""&!""!!"%9!<9\$&"]’#0D;H"0CD>1"0=>)G"J Q D+5(;)6<N=+;RN D>D J O=W;77=<R;)J N Q;=> =IN J Y D)J N+CR)J D>R I==R Y D N Q J;>7=,VD O;N=>Y;Q6,=>=R;)J N Q;=>N%LQ D W;+;Q ED>R VJ O I=O,D>7J&c’5^D N Q J‘D>D)J,J>Q""&!%"%%!"$%%&]<%!8$%"!固#废#处#理#与#处#置L=+;R^D N Q J S O J D Q,J>Q D>R0;N V=N D+。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综合评述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综合评述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废弃物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废物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有机固体废物的处理一直是困扰环保工作者的难题之一。
厌氧消化技术是处理有机固体废物的一种成熟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有机物的体积和质量,并通过产生沼气为我们提供能源。
本文将综合评述厌氧消化技术在有机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现状,技术原理及其优缺点。
应用现状厌氧消化技术应用广泛,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和城市固体废物等。
农业废弃物厌氧消化技术主要应用于畜禽粪便、农副产品、食品加工废水等,而城市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厨余垃圾、污水处理等领域。
在处理过程中,厌氧消化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分解作用利用有机物质,产生沼气和有机肥料,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原理厌氧消化技术的处理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初期填料:填充具有适宜孔隙度的填料材料,填充完毕后进行压实,保证填料的稳定性和通气性。
2.厌氧消化反应:将有机固体废物投入到反应池中,在厌氧环境下,利用厌氧菌进行有机物质的分解,产生沼气和有机肥料。
3.沼气生产: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可以用于供暖和照明等。
4.残渣处理:经过沼渣去除后可作为有机肥料,适量施用于土地。
优缺点优点1.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发电和供暖等,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2.可将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3.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加入化学品,对环境影响小。
4.可在不断地添加废物的同时进行反应,不会因为处理能力不够而停工。
缺点1.厌氧消化技术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2.难以对有毒物质和重金属进行有效处理。
3.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pH值等参数,较为复杂。
,厌氧消化技术作为一种资源化利用有机固体废物的有效途径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它可以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有用的能源和肥料,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的负担。
虽然存在一定的劣势,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厌氧消化技术未来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 厌氧发酵技术在有机废物处理中的应用厌氧发酵技术是指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有机废物产生沼气的过程。
目前,厌氧发酵技术已经成为了有机废物处理的一种主要方法。
通过将有机废物投入到发酵罐中,微生物就可以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发酵分解,产生沼气和有机肥。
这既可以减少有机废物的排放,又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除了在有机废物处理中的应用,厌氧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中。
通过将污水置于厌氧条件下,可以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去除,同时也可以产生沼气作为能源利用。
通过这种方式,厌氧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和化学物质的使用,还可以实现能源的再利用。
以上便是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对比厌氧技术的应用情况,可以发现厌氧技术在处理生活垃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减少垃圾的体积和重量、产生可再利用的能源、降低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和化学物质使用等方面。
由于这些优势,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应用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加强厌氧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要求的不断提高,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也面临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未来需要加强对厌氧技术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以提高其处理效率和技术水平。
可以通过改进发酵罐和消化罐的结构设计,优化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改进工艺流程等方面,提高厌氧技术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2. 推进厌氧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综合应用厌氧技术与其他生物处理技术,如好氧技术、热厌氧技术等,可以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多级生物处理系统。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生物处理技术的优势,提高垃圾处理的综合效益。
可以将厌氧发酵技术用于初级有机废物处理,然后将产生的发酵物再进一步进入好氧处理系统,从而实现有机废物的更充分的处理和利用。
3. 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厌氧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推进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政策支持,为厌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措施。
瘤胃微生物厌氧消化农业固体有机废物技术与应用研究
瘤胃微生物厌氧消化农业固体有机废物技术与应用研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有机废物因产量大、难处理、污染严重近年被广泛关注,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纤维素类生物质和禽畜养殖粪便。
厌氧消化技术是处理农业固体有机废物的主流技术之一,因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被广泛研究。
纤维素类生物质受结构紧密、结晶纤维素等影响很难被普通微生物高效转化,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经济有效的预处理方法和一种可以高效转化该类废物的微生物系统,研发适用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固体有机废物处理新技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研究利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高效降解纤维素类生物质原理,主要考察沼液对玉米秸秆预处理性能,小试、中试与工业化规模条件下体外模拟瘤胃微生物厌氧消化反应器高效降解玉米秸秆与禽畜养殖粪污产甲烷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利用厌氧消化剩余沼液含有较高浓度氨的特性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
结果表明:经过沼液预处理后的秸秆表层结构被显著破坏,内部酯键、醚键等连接结构化学键断裂,相对结晶度从800%降低至最低的36.2%;9天的预处理时间、25℃左右的环境温度和500%的沼液投加量秸秆预处理效果最好,影响因素排序为预处理时间>预处理温度>沼液投加量;预处理使瘤胃微生物厌氧发酵秸秆产酸达到稳定期时间缩短40%,干物质消化率提高18%左右,与传统氨化剂对比分析,沼液对秸秆表层及内部结构破坏程度更高,对瘤胃微生物厌氧发酵糖化与酸化过程促进作用更明显,可操作性更强。
(2)模拟反刍动物瘤胃环境,建立小试规模体外模拟瘤胃微生物连续厌氧消化反应器系统,初步探索瘤胃微生物体外驯化培养条件。
结果表明:控制pH为6.5以上,39℃培养温度,120 rpm的搅拌速度,模拟反刍动物唾液成分配置缓冲溶液,成功在改良的厌氧消化反应器中实现瘤胃微生物体外培养,单独玉米秸秆底物消化系统30天左右系统即可启动成功。
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技术进展
1.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技术进展:厌氧消化又称甲烷发酵或沼气发酵。
在高浓度有机废水与畜禽粪便处理过程中,利用厌氧消化技术不但省能而且可以产能。
因此,该技术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重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厌氧消化在理论、技术和应用上远远落后于好氧生物处理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这促使人们对厌氧消化工艺进行重新认识,并对处理工艺和反应器结构的设计以及甲烷回收进行了大量研究,使得厌氧消化技术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很大进步,使之得到广泛应用。
厌氧消化具有下列优点:无需搅拌和供氧,动力消耗少;能产生大量含甲烷的沼气,是很好的能源物质,可用于发电和家庭燃气。
厌氧生物过程一直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但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利用厌氧生物过程来处理废弃物,则是在1881年由法国的Louis.Mouras所发明的“自动净化器”开始的。
1895年Donald设计了世界上第1个厌氧化粪池。
1896年英国出现了第1座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厌氧消化池。
1904年德国的Imhoff将其发展成为Imhoff双层沉淀池(即隐化池)。
20世纪30年代,Thumm.Reichie Imhoff提出了厌氧消化的两阶段理论,经Buswell.NeaVe完善而成的,从而使得厌氧消化反应有了理论指导。
20世纪40年代在澳大利亚出现了连续搅拌的厌氧消化池,改善了厌氧污泥与废水的混合,提高了处理效率。
但在本质上,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即厌氧污泥)与废水或废料是完全混合在一起的,污泥在反应器里的停留时间(SRT)与废水的停留时间(HRT)是相同的,因此污泥在反应器里浓度较低,处理效果差。
废水在反应器里要停留几天到几十天之久。
此时的厌氧处理技术主要用于污泥与粪肥的消化,它尚不能经济地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
Schroepfer在20世纪50年代开发了厌氧接触反应器。
这种反应器是在连续搅拌反应器的基础上于出水沉淀池中增设了污泥回流装置,使部分厌氧污泥又重新返回到反应器中,从而增大了反应器中厌氧污泥的浓度,使厌氧污泥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第一次大于水力停留时间,因此其处理效率与负荷显著提高。
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处理的研究进展陈庆今 刘焕彬 胡勇有(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摘 要:本文引用了大量的资料,特别是近年来在有机垃圾厌氧消化领域的资料,全面介绍了国内外的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的研究情况。
认为厌氧消化对固体有机垃圾的处理是到目前为止生态上最为合理,经济上可行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中图分类号:X705,S21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66(2001)03-0003-06A R 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aerobic Digestion of Organic Solid W astes/CHEN Q ingΟjin,LIU H u anΟbin,HU YongΟyou/(College of P aperm aking and E nvironmental E ngineering,South China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G u angzhou,510640)Abstract:M any latest materails was quoted to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in the research on anearobic digestion of s olid organicwastes(S OW)1The conclsion was made that the anearobic digestion is the m ost biologically s ound and econom ically feasible approach up to date in S OW treatment.K ey w ords:Organic S olid W astes;Anaerobic Digestion “固体有机垃圾”不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术语。
新型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型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和农村面积的扩张,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着很多不足,所以新型的厌氧消化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新型厌氧消化技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为人类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1. 厌氧消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厌氧消化技术是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来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沼气。
它主要用于处理有机质含量高的废物,如动物粪便、家庭垃圾、污水等。
在处理过程中,废物在密闭的容器中被酸性菌和产气菌分解为沼气。
厌氧消化技术可有效降低有机废物的体积和重量,并同时生产出沼气、液体肥料和固体肥料,达到了循环利用的目的。
2. 传统厌氧消化技术的缺陷传统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已有数十年,但它也存在着不少缺陷。
首先,传统的处理方式需要较长的消化时间,一般需要30到60天,成本较高,而且产出的沼气质量不高。
其次,传统厌氧消化技术对物质固体的消化能力较弱,这意味着只能处理较细的物质,难以处理纤维素等难分解物。
此外,传统厌氧消化技术还面临着对细菌所需的酸度、温度等条件要求较高的问题,一旦外部环境的变化,细菌的生存率将明显下降,导致处理效率不高。
3. 为了克服传统厌氧消化技术的缺陷,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厌氧消化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些新型厌氧消化技术通过创新反应器设计和管理技术,使得废物处理速度更快,同时提高了废物降解率和沼气产量。
3.1 温度压力发酵技术温度压力发酵是一种新型的厌氧消化技术,它通过发酵罐内部的压力和温度来促进废物分解。
在处理过程中,利用罐体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将废物、废水和沼液复合物迫使到搅拌刀下,进而提高沼气的产量。
在实际应用中,温度压力发酵技术达到了较快的厌氧消化速度和较高的沼气产量,并且还提高了沼液的肥料效果。
此外,该技术还能有效处理含有硫化物和氯的废物。
3.2 循环床厌氧消化技术循环床厌氧消化技术是一种将有机物质降解成沼气的高效技术。
在处理的过程中,废物被送入循环床的下部,然后沼液会上升到处理床中央,再循环回到下部。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现状研究及前景分析
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现状研究及前景分析关键词:厌氧消化技术;有机固体废物;原理与工艺;现状;前景Reearch on Anaerobic Digetion Technology of Organic o lid Wateand Propect AnalyiLi Ruyichool of Environment Tinghua Univerity Beijing 100084 Keyword:Anaerobic digetion technology;organic olid wate;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the tatu quo; propect1 绪论有机废物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历史悠久[1],人们在早期利用禽畜粪便和农业废物厌氧发酵,释放甲烷用于产生热能。
20世纪中叶,全球对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激增,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价格疯长。
为解决供给问题,许多国家开始寻找新的替代能源,这使得厌氧消化处理有机废物的优势越发突出[2],需要重点关注厌氧消化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方案以及评估其效益和应用前景。
2 厌氧消化原理厌氧消化过程就是在一定的厌氧条件下,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将碳素物质转化为两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底物的大局部能量仍然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沼气中,只有一小局部的碳素氧化成了二氧化碳[3],微生物借此发酵过程获得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2.1 厌氧消化产生沼气的途径由于厌氧发酵的环境各有不同,涉及的微生物種类繁多,其中物质的代谢、转化与产生过程较为复杂,国内外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有许多技术性的问题亟待解决[4]。
20世纪上半叶,在学术界中流行的是厌氧消化的二阶段论,即粗略地将此复杂的过程分为产酸和产甲烷两个过程。
半个世纪后,有科学家对二阶段理论作了补充和修正,由此产生了更广为人接受的三阶段理论,强调了产氢产乙酸菌在此过程中的关键地位[5]。
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建设,城市范围逐渐扩大,人口数量迅速攀升,这就给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带来不小的挑战,为了顺利完成城市垃圾处理任务,需要加强对各种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本文主要选择厌氧消化技术为研究对象,先分析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再研究MOSE厌氧消化处理技术,最后探讨技术工艺。
通过对该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的概述,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提供方向。
【关键词】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理;厌氧消化城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其中就包括固体有机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及时,不但会占用城市土地资源,还会污染周边环境。
近些年,周边居民不断涌入城市内部,为城市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城市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增加。
就调查发现,每年城市处理的垃圾总量都高达数亿吨,其中淤泥、废弃物、厨余垃圾的混合物占比最高,达到60%,这些垃圾富含大量的有机物,在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腐败讲解的现象,对垃圾站才产生巨大的污染,影响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现阶段,城市在处理固体有机废弃物时,为了达到减量及资源化的目的,通常会选择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堆肥、填埋、焚烧、厌氧消化等。
我国各个城市都建了垃圾处理工厂,大部分地区都以填埋作为主要处理手段,但是无法满足激增的处理需求,无法实现无害化处理。
填埋技术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会占用城市土地资源,还会释放恶臭气体,如果填埋处理不到位,会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垃圾焚烧可以利用热值发电,但是会适当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产生破坏,而且一些城市垃圾的水分较高,无法满足焚烧需求,就需要对焚烧处理工艺进行不断优化改进。
厌氧技术属于新兴技术,可以利用垃圾中的生物质,获得大量的沼气及废料,并且这种技术基本不会出现二次污染问题,为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提供新思路。
2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技术2.1原理在使用厌氧消化处理技术时,让固体有机废弃物处于无氧条件,配合多种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得到能源物质、水、氢及二氧化碳。
厌氧消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厌氧消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理等问题。
而厌氧消化技术正是一种有效的垃圾处理方法,其发展和应用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厌氧消化技术的发展厌氧消化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把固体废弃物转化成沼气和有机肥料的一种处理方法。
早期的厌氧消化技术仅仅是把有机废物堆放在封闭的容器中,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产生的沼气发电。
但是这种方法的处理效率低,且有较大的环境风险。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厌氧消化技术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现代厌氧消化技术采用了更加精细化的控制和自动化的设备,以及更高效的反应器,提高了处理效率和质量。
同时,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垃圾处理,也广泛应用于生物质能、食品工业、化工等领域。
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厌氧消化技术在垃圾处理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德国、日本等国家在城市垃圾处理中都采用了厌氧消化技术,将厨余垃圾、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同时还可产生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此外,厌氧消化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农村的生物质能利用。
生物质能包括了包括生物废弃物、垃圾、农业废弃物、木材等,厌氧消化技术可以将这些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料,解决了能源资源的匮乏问题。
在化工和食品工业方面,厌氧消化技术也应用较为广泛。
例如,厌氧消化技术可以在生产生物化肥时将废弃物料再利用,将废物转化为资源。
化工企业也可以利用这种技术将工业废弃物处理成沼气和有机肥料。
厌氧消化技术的局限性虽然厌氧消化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局限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对于不同的废物,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利用。
例如,对于物质含水率较高的废弃物,采用厌氧消化技术时,需要加入其他物质作为杀菌剂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增加消化效率,这将造成一定的成本开销。
此外,厌氧消化技术所产生的沼气,由于其由甲烷等成分组成,会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环境污染问题。
有机固体废物固态厌氧消化处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tt Ke a oaoyo o h mia n ie r g Isi t o rgesEn ie rn Sae yL b rtr fBic e c lE gn ei ,n tue fP rs gn e g n t o i
C ie eAc d myo ce c s B in 10 8 C ia hn s a e fS in e , ej g 0 0 0, hn ) i
Absr c t a t:S ld sae a eo c die to o de t r a i o i se s a me o fa a r bc fr e ato n r du i o a n r o i- tt na rbi g sin t a wi o g c s ld wa ts i t d o n e l h n h o i e m nt in a d p o cng big s u de
中 图 分 类 号 :X 0 75 文 献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6 2 ( 0 2 0 0 1 9 9 2 0 ) 5—0 5 0 2—0 3
Th e e tSi a in a d Pr g e s o u y o e Pr s n t t n o r s fSt d fSol — a e u o i St t d An e o i g s i n o g nc So i a t s a r bc Di e t fOr a i l W s e o d
张爱 军,陈洪章 , 李佐 虎
( 国 科 学 院 过 程 工 程 研 究 所 生 化 工 程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0 8 ) 中 00 0
摘 要 :有 机 固 体 废 物 的 固态 厌 氧 消 化 处 理 是 一 种 在 固 体 含 量 很 高 的 条 件 下 进 行 厌 氧 发 酵 , 时 产 生 沼 气 的 处 理 方 法 , 方 法 能 够 实 现 废 弃 物 同 该 污 染 防 治 和 综 合 利 用 的 目标 。 文 中 介 绍 了 有 机 固 体 废 物 固 态 厌 氧 消 化 的 研 究 状 况 , 且 展 望 了 其 固 态 厌 氧 消 化 的 研 究 前 景 。 并 关 键 词 :厌 氧 消 化 : 机 固 体 废 物 ;两 相 消 化 ;沼 气 有
厌氧消化在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0 1 3年 第 l 3期
资源 与环境 科学
厌 氧消化在有机 固体 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操宏 庆 毛静 静 李 健
(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 . 安 徽 合肥 2 3 0 0 0 9 )
摘 要 有机 固体 废 弃物对 环境 有较 大的危 害 , 厌 氧 消化技 术 可 以实现 有机 固体 废 弃物 处理 的减 量 化 、 无 害化和 资 源化 。 概 述 了厌 氧 消 化 的机 理 、 影响 因素 和厌 氧 消化技 术在 有机 固体废 弃物 处理 中的应 用 , 同时介 绍 了消化 残渣 的农 用价 值 。 关 键词 厌氧 消 化 ; 有 机 固体废 弃 物 ; 处理 ; 应用 中图分类 号 X 7 0 5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3 ) 1 3 — 0 2 5 1 — 0 1
温 和 有 毒渗 滤 液 渗 入 土壤 会 改 变 土 壤性 质和 土 壤 结 构 。 此 外, 人 畜 粪便 和 生 活 垃圾 是 各 种病 原微 生 物 的滋 生 地 和 繁
殖场 , 从 而 造 成 病原 体 型污 染 。 目前 , 我 国 固体 废 弃物 的 常 用处 理 方 法 是 焚烧 处 置 和 卫 生填 埋 . 但 这 些 处 理方 式 会 造
高有 机 物 的 降解 效 率 并 且缩 短 消 化 时 间 , 因此 目前 工程 中 成 功 应用 的 固态厌 氧消化 多采用 高温 消化 。 p H值 是影 响厌 氧 微生 物 的 生命 活动 、 物 质代 谢 和厌 氧
消 化 系 统稳 定 性 的重要 因素 之 一 。 一方面 , p H值 的变 化 直
生物废弃物厌氧处理研究进展
生物废弃物厌氧处理研究进展生物废弃物的处理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难点。
而其厌氧处理技术的发展,给废弃物处理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和发展机会。
本文将从厌氧处理的概念、优点、应用领域、影响因素、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厌氧处理的概念厌氧处理技术指的是一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微生物代谢反应。
这一技术常用于在废水、固体废弃物和有机废弃物中去除污染物。
厌氧处理过程中,废物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转化为沼气,从而减少了有机物含量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厌氧处理技术相比于其他处理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小的体积、更省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废物处理中。
二、厌氧处理的优点1. 高效性:厌氧处理技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沼气,并降低废物的体积和重量。
2. 节能性:厌氧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外部供氧,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投入,降低了处理成本。
3.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将有机物转变为沼气,厌氧处理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4. 产生可再生能源:厌氧处理可产生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可应用于供暖和生产用电等领域。
三、厌氧处理的应用领域1. 生活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厌氧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垃圾堆填场中,能够有效减少垃圾分解产生的有机废物、有毒气体和液体的含量,并产出可用于发电的沼气。
2. 牲畜粪便处理:厌氧处理技术可用于大规模养殖场的动物粪便处理中,将畜粪转变为沼气,大大减少对土地和空气的污染,同时生产的沼气还可以用于供热、烹饪等领域。
3. 食品工业废水处理:厌氧处理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有效减少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和COD值,从而达到减少污染、节省能源等效果。
4. 酿造业废水处理:厌氧处理技术可将酿造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沼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生产的沼气也可以用于酿造企业的供热需求等。
四、影响厌氧处理效果的因素1. pH值:厌氧处理一般需要保持pH值在6.5-7.5之间,否则会减慢处理速度或出现微生物死亡现象。
固体废物厌氧消化的工艺及其应用研究状况
固体废物厌氧消化的工艺及其应用研究状况1.高固体厌氧消化与低固体厌氧消化在厌氧消化处理固体废物时,处理物料的总固体含量 (TS) 对反应的影响很人。
根据TS 的不同,可以将厌氧消化固体废物分成高固体厌氧消化和低固体厌氧消化。
高固体厌氧发酵的概念是 Sghulze 在1958 年提出的,又叫干发酵、固体发酵等,它只是…个相对于低固体厌氧消化的概念,并没有明确限定。
从1980 年起,Jewell 和Wujeik 在这领域做了一些工作,但进展很慢。
月前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在欧美一些国家进行,如美国、丹麦、比利时、法国、瑞士等。
低固体厌氧消化是指传统的厌氧消化, TS 相对比较低,一般在8%以下,我国、印度、菲律宾等地的户用沼气池就属于此类。
随着固体含量的增高,发酵周期将变长,容易造成 VFA 和毒素积累、搅拌困难、白动慢、运行不稳定等不良反应。
但高固体厌氧消化可以提高池容产气率和池容效率、需水量低或不需水、消化后的产品不需脱水即可作为肥料或土壤调节剂使用。
欧洲1993 年以前低固体发酵占绝大多数,此后高固体发酵占到了优势,2000年有56.1 万t 固体废物用高固体厌氧发酵进行了处理。
2.单相消化与两相消化从反应级数来分,厌氧消化可分为单相和多相,单相厌氧消化是指水解酸化阶段与产甲烷阶段都在一个反应器中进行。
有机固体废物两相厌氧消化 (Two-phase anaerobic digestion) 工艺最早是由Pohland 和 Ghose 于1971年提出的,又叫两步或两阶段厌氧消化(Two-step anaerobic digestion), 是人为地将厌氧反应过程分解为水解产酸阶段和产甲烷两个阶段,来满足不同阶段厌氧消化微生物的活动需求,达到最佳的反应效率。
在产甲烷阶段前设置产酸阶段,可以控制产酸速率,避免产甲烷阶段超负荷,另外还可以避免复杂、多变、有毒的物质对整个系统造成冲击,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研究应用进展陈庆今,刘焕彬,胡勇有(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摘 要:本文从工程应用和工艺的角度介绍了有机垃圾消化领域的进展。
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处理量在欧洲已占总有机垃圾量的25%。
在消化工艺方面,主要介绍了两相消化和联合消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中图分类号:X705,S21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66(2001)04-0011-04Application Development of Anaerobic Digestion T echnologies of Solid Organic W astesΠCHEN Q ingΟjin,LIU H u anΟbin,HU YongΟyouΠ(College of P aperΟm aking and E nvironmental E ngineering,South China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2 gy,G u angzhou510640,China)Abstract:Application development of anaerobic digestion of s olid organic wastes(S OW)was introduced,focusing on process technologies,especially,tw oΟphase and coΟdigestion.K eyw ords:s olid organic wastes;anaerobic digestion1 国内外垃圾厌氧消化工程应用情况根据De Baere[1]的资料[1],在过去的10年中,欧洲固体垃圾总的厌氧处理量由1990年的122000t・yr-1发展到2000年的1000000t・yr-1以上,增长了750%,即欧洲的有机垃圾量已有四分之一是经厌氧处理的。
而且,发展速度逐年增大,1990~1995年的发展速度为30000t・yr-1,1996~2000年为150000t・yr-1。
预计2001年的增加容量为2000000t・yr-1。
相比于堆肥厂的装机容量,厌氧处理量还不算大。
随着源分选垃圾的逐渐增加,分选出的有机垃圾量也越来越大,这部分有机垃圾非常适合于进行厌氧消化处理,有机垃圾厌氧处理所占比例将快速增加。
国内厌氧消化应用最广泛的是农村沼气发酵。
而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的应用,除少量废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厌氧处理外,真正城市垃圾进行厌氧消化处理的很少见报道。
2 消化工艺研究虽然厌氧消化工艺日趋成熟,但研究仍在继续,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2.1 反应级数:单相或两相许多论文都是对不同构造有机固体垃圾厌氧消化器性能的讨论。
实际上,许多对反应器性能的研究都在探讨进行两相发酵的可能性。
有机垃圾两相厌氧消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创造两个不同的生物相和营养环境条件(温度、pH值等),其依据是有机物质厌氧消化的阶段理论,一般第一相为水解酸化相,第二相为产甲烷相,都是厌氧环境,与废水的多级处理有差别。
Scherer(1999)[2]用厌氧消化处理有机垃圾的试验是用两相反应,达到了80%的挥发性固体的降解。
反应器第一相为65℃高温,水力停留时间为4.3d,第二相为55℃,水力停留时间为14.2d,产气量达到了理论产气量的98%。
G hosh等[3]用试验规收稿日期:2000-12-04 修回日期:2001-05-15作者简介:陈庆今(1971-),男,江西人,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有机废物的生物处理研究。
模的传统高效反应器和两相反应器处理由未分选垃圾制得的垃圾燃料团粒(refuseΟderived fuel pellets),甲烷产量在用两相处理时大约可以提高20%。
Vieitez(1999)认为两相消化是处理源分选高固体有机垃圾和来自水果蔬菜市场的有机垃圾(可分解性高)的正确选择(Pavan)。
另一个支持两相反应的试验是由P oirrier 等在中温条件下完成的,试验底物为酿酒残渣。
G abriele S(1999)[4]对比了在中温和高温条件下一相和两相消化的情况。
主要结论是,市政固体垃圾应该在一个两相反应器中进行,同时在两个反应器之间应设一个浓缩装置。
在这种优化条件下,短的固体滞留时间就能获得高达90%的有机物质转化率。
笔者在研究瘤胃微生物对纤维素的降解时也发现,水解酸化和产甲烷两者适合的pH 值有较大差异,且对两个过程的影响都很明显,所以,最好将两个过程分开在两个容器中进行。
值得指出的是,在工业应用水平上,单相反应占了绝对优势(De Baere,1999),可能是因为单相更便宜且容易操作和维护。
2.2 垃圾分选Pavan(1999)[5]在一个示范规模的反应器中,用半干基单相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对两种不同垃圾进行了消化试验:机械分选有机垃圾和源分选有机垃圾,两者具有明显不同的可消化性。
实验用消化器是CSTR类型,进料采用两种垃圾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结论是,为保证操作的绝对稳定,在源分选有机垃圾所占比例增大时,必须降低有机负荷率。
当完全用源分选有机垃圾作为进料时,或者进料为水果或蔬菜垃圾时,总而言之,进料为容易降解的有机垃圾时,最好是使用两相厌氧工艺,两相工艺的负荷率可以更高。
2.3 接种在批量处理中,每批料都要进行接种。
在工艺上需要确定接种源和接种量。
Si2 lvey[6]研究发现在淅沥床工艺中,接种应在前一个发酵进行到18~38d时用发酵料接种下一批发酵,而不是用60~90d后发酵结束时的料液。
很显然,不同发酵阶段的接种液中,其优势菌群是不同的,单相反应和两相反应适应的接种菌肯定有差别,单相反应应接种两类菌群都很活跃的料液,而两相的酸化相肯定应接种酸化菌,产甲烷相应接种产甲烷菌。
Nallathambi[7]研究了不同的接种量对一种草料的降解。
接种液Π底物比为1000时,新鲜草料的甲烷产率达最大值152±15m L・gVS-1。
在接种Π底物比低于67,发酵35d后的新鲜草料的甲烷产率大大低于最大值。
2.4 温度和pH值固体垃圾厌氧消化一般在中温或高温下进行,中温的最佳温度为35℃左右,高温为65℃左右。
G hosh等(1999)使用传统高效反应器,观察到55℃的高温比35℃的处理只使甲烷产量提高了7%。
将垃圾颗粒粒径从2.2mm降低到1.1mm对中温消化没有有益的影响,但从中温转到高温条件时,甲烷产量却提高了14%。
张光明[8]从试验中发现中温所需热量少,运行稳定,便于管理。
高温所需热量多,运行也不稳定,但处理能力是中温的2.5~3倍。
Cecchi等(1991)在一个示范规模的研究中发现高温有利于消化机械分选的市政有机垃圾。
但是这种优势在消化源分选有机垃圾时不再存在(Bernal,1992)。
Beeken (1999)研究了中温下生物垃圾中六种成分的水解和生物降解速率。
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在20℃时为0.03~0.15d-1,在40℃为0.24~0.47d-1。
生物垃圾成分的降解率为5%到90%,但与温度无关。
Nimmrichter等在实验室测试中发现,虽然高温可以比中温产能多,但是高温需要更多的能量加热系统,在许多案例中加热所需的能量与多产出的能量差不多。
虽然沼气产量和生物反应动力学都表明高温消化更有优势,但理想的条件决定于底物类型(可生物降解性)和使用的系统(单相或两相)。
pH值方面,Lay等(1997)[9]发现在pH值为6.6到7.8范围内,水分含量为90%~96%时的产甲烷速率较高,pH值低于6.1或高于8.3时,产甲烷可能会停止。
R obles-Martinez(1999)研究了pH对家庭垃圾的生物降解作用。
当垃圾用水饱和,pH值调整到6.5以上后,降解明显提高。
在厌氧消化方面,一般说来酸化相要保持在略偏酸性,产甲烷相需要略偏碱性,但没有一个绝对合适的量,只需系统能够保持稳定高效就是最佳状态。
pH值是监测指标之一。
2.5 水分含量S.Funishima(2000)研究了在中温条件下水分含量对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
当污泥的水分含量从97.0%下降到89.0%时,挥发性固体物质的去除率从45.6%下降到33.8%。
碳水化合物的去除效率也从71.1 %下降到27.8%。
当污泥含水率低于91.1 %时,甲烷产量下降。
当水分含量从91.1%下降到89.0%时,葡萄糖利用产酸菌量从3.1ⅹ109・m L-1下降到3.1ⅹ108・m L-1。
水分含量低于91.1%时,氢甲烷菌和乙酸甲烷菌的数量都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Lay等(1997)[18]研究了水分含量的极限值,在极限值时产甲烷活力降为零。
对污泥饼来说,极限值为56..6%,但对于肉,胡萝卜和甘蓝来说,极限值大于80%。
在一个高固体含量的污泥消化中,当水分含量从96%下降为90 %时,产甲烷活力从100%下降为53%。
2.6 反应器有机固体厌氧消化反应器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因为反应器往往是属于专利。
有几个相关的研究是塞流式反应器方面的。
Liu (1998)[10]试验了一个改进的塞流式反应器在固体进料浓度为3%~16%,水力停留时间为32.1~13.1d时厌氧消化情况。
反应器靠近进口的前部相当于产酸相,靠近出口的后部相当于产甲烷相,当进料浓度低于10%时,运行非常成功。
大于16%后,产甲烷相难以形成。
与传统的CSTR相比,在同样的进料浓度和操作条件下,其转化效率和总的生物转化量明显具有优势。
国外由于具有很好的工艺技术和控制水平,所以反应器一般可以达到要求。
而国内则必须加强反应器的研究,以适应国内的工艺技术和控制水平。
2.7 联合消化要提高固体垃圾厌氧消化的沼气产量,联合消化是一个有意义的选择。
联合消化可以在消化物料间建立起一种良性互补,所以在许多情况下都可以提高产沼气量。
而且,仪器设备的共享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有些时候,联合消化也可以调节发酵物料的含水量。
联合消化的其他方面的优势包括容易处理混合垃圾,可以利用空余的设备,产生规模效益。
在城市垃圾联合处理方面,研究得最多的是城市有机垃圾和污水污泥的联合厌氧消化。
Y.S.G.Chan[11]将污泥、海上漂浮垃圾和市政垃圾以13种比例混合发酵36d。
与污泥和垃圾单独发酵相比,将污泥和漂浮垃圾加入市政垃圾中促进了产甲烷过程。
在市政垃圾∶污泥∶漂浮垃圾为75∶20∶5时,得到最高的甲烷产量。
Hamzawi(1998)[12]探讨了这种工艺的技术可行性,用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确定了一个产沼气的最佳配比为:25%的市政垃圾和75%的污泥(65%的初级污泥和35%的浓缩活性污泥)。
Demirekler(1998)在测试了污泥与垃圾比为100∶0,80∶20和60∶40之后,建议的比例为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