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下限时集训(八) 全球气候变化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8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含解析新人教版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以下图为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阴影区域最可能是( )2.给甲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是( )答案:解析:第1题,图示阴影区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故B项正确。
第2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甲地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该地因地处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以下图为北半球主要干旱、半干旱区分布图,阴影区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
读图,完成第3~4题。
3.深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区域是( )A.①B.②C.③D.④4.④区域东北部降水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答案:解析:第3题,②③④地均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形成温带沙漠;①地位于非洲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故A项正确。
第4题,④区域东北部地处西风带,距海不远,但因西部南北向的高山阻挡,西风难以深入,降水少,故D项正确。
2021年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了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
下表为四国的首都北京、利雅得、开罗、德黑兰多年平均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据此完成第5~6题。
5.甲、乙、丙、丁依次为( )A.北京、开罗、德黑兰、利雅得B.利雅得、德黑兰、开罗、北京C.德黑兰、利雅得、开罗、北京D.利雅得、北京、德黑兰、开罗6.甲地冬季降水比夏季多的主要原因是( )B.气压带、风带南移答案:解析:第5题,联系中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四国首都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北京在40°N 附近,对应丁地,故排除A、D两项;伊朗首都德黑兰相对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纬度偏高,所以甲为德黑兰,乙为利雅得。
故C项正确。
第6题,甲为德黑兰,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不受季风影响,故排除A项;河流对于气候的调节作用较小,故排除C项;高压控制地区多晴朗天气,降水少,故排除D项;该地位于30°~40°之间的西亚地区,距地中海较近,冬季有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比夏季多,故B项正确。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2.4 全球气候变化基础巩固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o.9℃。
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读图2—27回答1~3题.图2—271.图2—27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B.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D.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距今7万年到距今1万年的气温2.图2—27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3.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4.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是()A.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B.海平面下降C.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D.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不会发生变化5.如果全球变暖,南极冰川全部融化,我国将被淹没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6.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是()①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西部人烟稀少的地区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④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重难突破1.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B.气候变化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化C.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不断下降D.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2.关于全球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会使大气降水增多,农作物增产B.保护雨林是减少CO2含量的有效措施C.内陆国家距海遥远,不必考虑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暖的影响D.高纬度国家不需要防治全球变暖3.图2-28所示曲线反映的城市绿地具有的一项()图2—28A.防风固沙,降低沙尘暴的发生频次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C.调节气温,改良城市小气候D.美化环境,减弱噪音4.除二氧化碳以外,甲烷、氟氯烃、一氧化碳等都被称为温室气体,其共同的原因是() 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B.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能量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温室气体相互反应放出能量5.由于人类活动而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A.臭氧增多 B.地中海沿岸夏季干燥C.上海地面下沉 D.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将可能出现的现象为()A.我国的热带将向北移B.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下降C.一月份0℃等温线将向秦岭——淮河以南移动D.台湾岛的面积将增大7.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8常见的天气系统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八)(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2024·湖南两校联考)2024年2月20~22日中心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下图是此次寒潮过程中我国四个城市降温、降水的统计数据图。
读图,回答1~2题。
1.此次寒潮( )A.源地位于新疆的山地冰川B.西北地区降温的幅度大于南方C.移动路径总体自西北向东南D.冷气团饱含水汽,北方降水多2.寒潮过境后( )A.新疆北部山区融雪侵蚀严峻B.重庆市统计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C.内蒙古高原上河流出现春汛D.广州市清理结冰路面,保证交通1.C 2.B[第1题,依据图中四个城市在此次寒潮过程中降温、降水的统计数据,可知西北乌鲁木齐降温的幅度小于南方的广州、重庆。
暖气团饱含水汽。
依据四个城市位置及所学可推想此次寒潮移动路径总体自西北向东南。
影响我国的寒潮源地位于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不是位于新疆的山地冰川。
第2题,寒潮过境后,新疆北部山区气温下降,不会出现融雪侵蚀严峻现象;重庆农业受冻害影响大,须要统计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2月是冬季,内蒙古高原上河流不会出现春汛;广州市纬度较低,路面一般不会结冰。
]某年4月23日0~20时,敦煌经验一次强沙尘暴天气。
下图为该日0~20时敦煌气象要素(气温、气压、风速)变更图。
据此回答3~5题。
3.图中曲线分别代表的气象要素是( )A.①代表气压,②代表气温,③代表风速B.①代表气温,②代表气压,③代表风速C.①代表气压,②代表风速,③代表气温D.①代表风速,②代表气温,③代表气压4.下列时间段中,敦煌旁边等压线最密集的为( )A.0~2时B.10~12时C.14~16时D.16~18时5.造成敦煌市天气变更的天气系统是( )3.B 4.C 5.C[第3题,一般气温在日出前后达到最低值,在午后达到最高值,则①代表气温;气压先降低后上升,则②代表气压;风速渐渐加大,则③代表风速。
选B。
第4题,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由上题分析可知,③代表风速。
【高中地理】2017届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48份) 通用26
课下限时集训(八)气压带和风带(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山师附中模拟)下图为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②处降水偏少的原因是()A.多上升气流B.多下沉气流C.多气旋控制D.寒流影响2.图中③处的盛行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2016·黄冈模拟)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北向南冬雨率递减B.从内陆向沿海冬雨率递减C.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D.自沿海向内陆冬雨率递增4.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巴塞罗那的冬雨率与罗马相同B.东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间长,冬雨率高C.的黎波里的冬雨率远高于雅典D.西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冬雨率低(2016·天津模拟)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5题。
5.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洋流B.地形、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地形D.大气环流、海陆分布(2016·商丘模拟)图中①~⑦示意某月31°N纬线上7个地点的气压分布。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所示季节,②地的总体天气特点是()A.低温晴朗B.高温阴雨C.炎热干燥D.温和多雨7.此时⑥地所在地区的主要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2016·南京模拟)研究发现,珊瑚礁形态受盛行风影响。
下图示意某海域珊瑚礁群岛的分布。
读图完成8~9 题。
8.下列有关影响珊瑚礁形成因素的判断,最合理的是()A.珊瑚礁的走向大致与盛行风向接近B.珊瑚礁沿低频风向方向向两端延伸C.风浪可能扼制了珊瑚虫的生长繁殖D.珊瑚礁走向主要受地壳水平运动影响9.根据风向判断,该珊瑚礁群岛分布的海域最可能是()A.红海B.加勒比海C.黄海D.孟加拉湾(2016·南通质检)下图为我国东南某临海地区风向昼夜变化示意图。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8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湘教版(2021021
课后限时集训(八)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59页)一、选择题(2018 •浙江镇海中学测试)西风分速是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下图示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西风分速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南半蛭----------------- 北半球1. 下列纬度中,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是()A. 40°NB. 50°SC. 40°SD. 60°N2. 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纬度位置B.地势高低C.洋流性质D.海陆分布1. B2.D [第1题,读图可知各纬度西风分速,把所给的四个纬度数冬、夏季西风分速相减便可知,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是在50°S附近,选择B。
第2题,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大,西风影响的范围比例小,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受西风的影响的比例相对较大,选择Do ](2018 •泰安模拟)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导学号:92040034】3•甲地气候类型为()A. 热带草原气候B. 热带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4. 下列关于乙、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乙地河流流量7月大于1月B. 丙地全年高温多雨C. 乙地天然植被为常绿硬叶林D. 丙地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较大3. B4.C [第3题,甲地被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为北半球的热带沙漠气候。
第4题,乙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若在北半球, 则河流流量7月小于1月;该气候类型下天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小。
]读某区域某月盛行风示意图,完成5〜7题。
C.③地D.④地6. 图中④地的风()A. 可能发展成为台风B. 使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进入旱季C. 给巴西高原带来降水D. 与影响南亚的西南季风成因相同7. 图中⑤地盛行风挟带的水汽主要来自()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5. A6.D7.C [第5题,①地气流顺时针辐散,应为高压中心,气压最高。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8_常见天气系统
课后限时集训(八)常见天气系统(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57页)一、选择题2016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之后数日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10 ℃至14 ℃。
下图为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①冷锋②暖锋③气旋④反气旋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2.19日夜间~22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丁1.A 2.D[雨雪分界线意味着是一种锋面活动,雨一侧气温高,为暖气团,雪一侧气温低,为冷气团。
第1题,冬季(1月)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冷锋和高压(反气旋)。
选A。
第2题,读图可知,丁地距离19日夜间冷锋(反气旋)的距离最远,说明丁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
选D。
](2018·贵阳模拟)下表示意我国西北某地4月份某日(14时~24时)气象要素变化资料。
据此完成3~4题。
A.高压风和日丽B.低压大雾天气C.暖锋暴雨天气D.冷锋大风、沙暴4.此次天气过程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B.农牧业设施遭到破坏C.缓解绿洲农业供水紧张状况D.附近山区出现泥石流3.D 4.B[第3题,由表可知,当日16~18时,气温骤降,18~24时,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说明冷锋过境,可能带来大风、沙暴天气。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天气过程为冷锋过境,4月份我国西北地区冷锋过境可能带来大风、沙暴天气,农牧业设施可能会遭到破坏,大气环境质量将变差。
大风、沙暴天气不能缓解绿洲农业供水紧张状况,泥石流多发于暴雨天气。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夏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百帕)垂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天气系统过境N市,可能出现()A.阴雨霏霏B.大雪纷飞C.持续干旱D.狂风暴雨6.该天气系统北移过境N市,该市的风为()A.东北风转西南风B.东南风转西南风C.东北风转西北风D.西北风转偏南风5.D 6.A[第5题,此时为夏季。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八 2.4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
课时提升作业八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建议用时:20分钟)读下图,回答1、2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A.abB.acC.bdD.bc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1选C,2选A。
第1题,“温室效应”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地面;图中c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a表示地面辐射。
第2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
【加固训练】2015年12月在巴黎举行世界气候大会,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D.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2)就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等温线高度将上移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D.海平面将上升【解析】(1)选B,(2)选B。
第(1)题,材料中“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说明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有关,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第(2)题,全球气温升高,使有些地区降水增加,如多数高纬度地区降水将增加,变得湿润;但是也导致某些地区降水减少,加上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导致这些地区更加干旱;所以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普遍变得干旱是不正确的。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80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高频考点80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2023·四川成都市调研]“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
据此完成1~2题。
1.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都是(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B.使用化石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D.沙尘暴肆虐全球2.“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影响,下列不可能的是( )A.高纬地区积温增加,农业增产B.海平面上升C.沿海低地被淹没D.冰川覆盖面积扩大冰川是由常年积雪形成的,具有流动性。
白水一号冰川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最南端的玉龙雪山,是亚欧大陆最南边的小型山地冰川。
白水一号冰川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自小冰期(17~19世纪)以来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进退。
下图示意白水一号冰川自小冰期以来不同时期的冰川末端海拔。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白水一号现代冰川末端海拔与雪线不一致,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①雪线下方降雪量大,终年积雪多,利于冰川的发育②冰川具有流动性,更易下滑,并在雪线下方积累,冰川规模不断增大③雪线下方夏季高温期短,不足以融化雪线下方全部冰川,使冰川常年存在④全球变暖使得雪线上升,冰川末端下移,导致二者不一致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③4.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可能的原因( )①气候呈变暖趋势地球处于间冰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②气候呈变冷趋势地球处于新的冰期③气候呈变冷趋势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加速融化吸收了大量的热量④气候呈变暖趋势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及大面积砍伐森林,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效应增强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川西云杉林是青藏高原海拔分布最高的树种,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
科学家们通过比较该树种不同海拔、树龄、不同时期的生物量变化来揭示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全球气候变化》 学习任务单
《全球气候变化》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定义、表现和主要影响因素。
2、掌握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
3、学习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措施,包括国际合作、政策制定和个人行动。
4、培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
二、学习内容(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1、定义: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长时间尺度上,全球范围内的气候状态发生的显著改变,包括气温、降水、海平面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2、表现:气温升高: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极端高温天气增多等。
海平面上升:由于冰川和冰架的融化,以及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不断上升,威胁沿海地区的生态和人类居住环境。
降水模式改变:部分地区干旱加剧,而另一些地区则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气候极端事件增加:如超强台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加大。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等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地球的辐射收支,从而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火山活动: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火山灰和气体,阻挡阳光,导致短期内气温下降。
2、人为因素: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特别是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砍伐森林和土地利用变化等,导致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排放到大气中,这些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表面散发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气溶胶排放: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排放的气溶胶(如硫酸盐、硝酸盐等)可以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对气候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变化可能导致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恶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水源等服务功能受到削弱。
3、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变:例如,森林的分布范围和组成可能发生变化,草原可能退化,湿地可能干涸。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八2.4全球气候变化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提升练八全球气候变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
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乙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B.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解析】1选C,2选C。
第1题,读材料分析,“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之后便进入温暖的全新世,从图甲中可以看到,末次冰期大约距今2万年,所以图乙对应末次冰期,图乙中的③对应最后一次寒冷事件。
第2题,近2万年来,图甲中气温是上升趋势,图乙中显示近2万年来海平面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一致,A 正确;从图乙看,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B正确;图甲中可以看到,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D正确;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是上升趋势,但是期间也有一定的波动,C错误。
【加固训练】据统计,2008~2009年冬季,我国平均气温为-2.6℃,较常年偏高1.7℃,为1951~1952年冬季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
由此可见,2008~2009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暖冬。
世界经济论坛在日内瓦发布的报告将气候变化列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回答(1)~(3)题。
(1)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正确的是()A.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有利于产量的提高B.降水量减少,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C.暖冬使地温升高,使农作物抗寒能力增强D.暖冬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有利于农作物品种的更新(2)下图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气候变化长短不一D.冷暖干湿交替(3)遏制气候变暖,必须()A.缩减经济发展规模B.发展中国家应承担和发达国家相同的责任C.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D.将温室气体全部回收利用【解析】(1)选B,(2)选D,(3)选C。
高三人教版地理复习:课时训练全球气候变化(Word版,含解析)
课时训练8全球气候变化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读漫画,回答1〜2题。
1 •下列有关漫画所揭示问题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B •是太阳辐射异常的结果C.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温室效应是唯一原因2.下列不会引起该问题的气体是()A .二氧化碳B .氟氯烃C.臭氧D •氮气【答案】 1.C 2.D【解读】第1题,漫画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第2题,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氯烃化合物等,这些气体都可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近年来,青藏高原地区湖泊面积不断扩大的趋势仍将持续。
据此回答3〜4题。
3•高原地区湖泊面积扩大的原因是()A •青藏高原整体下降,湖泊面积扩大B .生产生活用水减少C・气候变暖导致冰雪消融量增大D .植被破坏严重,入湖水量增大4 •高原地区湖泊面积扩大的不利影响是()A •降水减少B •降水增加,但不会形成洪涝灾害C.生态环境迅速恶化D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增加【答案】 3.C 4.D【解读】第3题,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面积扩大,水位升高,表明湖泊的补给水源增加,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消融量增大及短期内降水增多等。
第4题,湖泊水位上升,降水增多,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018杭州模拟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图,回答5〜6题。
春小麦、玉M 播种面积5 •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 ) A •冀B •鄂 C .甘D •吉6.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B •农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C .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区迁移,种植范围缩小D .玉M 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范围扩大 【答案】 5.C 6.D【解读】 第5题,从气候变化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年降水量在 200 mm 以下,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可能位于甘肃。
志鸿优化分章节课时作业全球气候变化
志鸿优化分章节课时作业全球气候变化————————————————————————————————作者: ————————————————————————————————日期:ﻩ2014志鸿优化分章节课时作业09全球气候变化一、选择题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0.9℃,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
读图完成第1~2题。
北半球气温5年平均值的变化(以1880~1884年为基准)1.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ﻫB.高山冰川有些地方将出现减少或退缩现象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2.图中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加,东半球相反4.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 ℃,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2012·山东烟台模拟)读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完成第5~7题。
北京和张家口两地近50年的气温和降水统计5.图示资料表示北京气候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6.分析图示资料可知()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7.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全球气候变化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九) 全球气候变化、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下列三幅图, 回答 1〜3题。
-吧齐啜产严僭 .................7KCWMMWW 0 JW LOB LJMWnFKJMD 阿IW5 MB 血 公元请屮企元拆 仁我国近亞干年变化曲蠅1 . 20世纪60年代后( )①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② 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 5倍③ 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④ 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A.①②B.②③C.①③D .②④2.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是( )① 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② 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③ 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 2 C 以内④ 近3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A.①③B .②④C.①②D .③④3 •近年来,与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是 ( )A.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扎全詩犬% 佯积分数变化(tn 既]R 祸 1000 1950 曲闻年"全璋“温变化閒践r 淤变代mB. 华北地区春季旱情严重C. 大气层频发强磁暴D. 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增大解读:近现代气候变化最明显的特点是气温波动上升,大多数学者认为,过量地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本题综合考查了近现代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要求学生具有从图中读取数据的能力。
答案:1.C 2.B 3.B小实验:(如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Q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
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
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Q的烧瓶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C。
据此完成4〜6题。
4 •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A. 温室效应B.酸雨污染C.大气污染D •臭氧层破坏5 •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B. 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C. 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D. 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6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②火山喷发③过度发展核电④过度砍伐森林A. ①②B .①③C.②③D .①④解读:在实验中,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如红外线)使大气增温,产生温室效应。
课时训练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课时训练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夯实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完成第1~2题。
1.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2.由①→②时()。
A.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B.冰川面积减小C.雪线高度不变,全球气温呈冷暖交替变化,全球降水呈干湿交替变化,且气温、降水的变化周期都长短不一。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时段气温下降、降水减少。
2.A图中示意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
读图,完成第3~5题。
(导学号51390112)3.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4.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沉降5.下列人类行动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加大台风预报警报C.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开发清洁能源3题,题干说明图示为某种“环境变迁”,结合图中发生“环境变迁”各地区的共同特征,即全部位于沿海地势低洼地区,故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第4题,全球变暖是导致该“环境变迁”的根本原因。
第5题,解决全球变暖一方面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清洁能源;另一方面要植树造林。
4.B5.D《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第6~7题。
6.1962—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7.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6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升高了1 ℃多。
课时作业30:全球气候变化
第3课时全球气候变化综合训练(2021·济南市调研)下图中的a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分布现状示意图”,b图为该地域“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图示变化过程的原因,其还能造成()①自然灾害减少②全球降水增加③雪线高度上升④北半球农耕区的北界纬度提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造成图示变化过程的人类活动可能有()①积极兴修水利工程②采伐林木扩大耕地③大力发展清洁生产④大量燃烧矿物燃料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图示显示自然带北移,特别是高纬度冰原带变为苔原带,说明气温升高。
第2题,结合全球变暖相关知识解答。
(2021·安徽联考)某年的气温(或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之差称为气温距平(或降水量距平)。
近50年来,西藏年平均气温为3.9 ℃,年降水量为448 mm,且变化明显。
读西藏年平均气温距平、年降水量距平图,完成3~4题。
3.西藏地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气候特点是()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4.2000年以后,西藏地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A.温带草原和草甸退化B.冰川和冻土融化加快C.一年一熟的北界南移D.旱灾加剧,粮食减产答案 3.A 4.B解析第3题,解答本题要根据材料信息理解气温距平和降水量距平的内涵,距平值大于0,表示变暖或变湿,距平值小于0,表示变冷或变干。
根据图中气温距平和降水量距平曲线分析,西藏地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气温距平为正值,降水量距平也多为正值,说明年平均气温较高、年降水量较大,气候具有暖湿特点。
第4题,根据图中曲线判断,2000年以后,西藏地区气候趋向暖湿,主要影响高寒草原和草甸,并非温带草原和草甸,A错;气温升高,加速冰川和冻土的融化,B对;年平均气温升高,一年一熟的北界将北移,C错;降水增加,旱灾应减少,粮食可能增产,D错。
(2021·湖北武汉武昌区调研)下面分别是秦岭南坡与北坡地区1981~2007年年均温变化图和年均降水量变化图。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课时练习
全球气候变化课时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0分)请回答1-3题:2019年1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电”“缺油”,拉响了我国能源安全的警报。
下图为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据此完成1.从图中可以看出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A.核能B.天然气C.煤炭D.可再生能源2.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考虑,最值得推广(开发利用)的能源是()A.核能B.天然气C.煤炭D.可再生能源3.据估计,由于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任其发展下去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A.1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南移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和冰川将往下移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4.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任一地区气温都在升高B.区域性气候的变化比全球性气候变化简单C.近百年来我国气温升高趋势高于全球升高趋势D.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5.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A.气温无变化B.气温降低C.气温升高 D .气温忽高忽低6.下列关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B.导致海平面的上升C.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D.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不会增加7.下列因素会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是()A.人类滥杀藏羚羊B.人类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C.人类修建水库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8.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后果有()A.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B.陆地面积增加C.海平面上升,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D.臭氧层“空洞”扩大请回答9-11题: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9.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一温暖一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一寒冷一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一暖湿一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一干冷一湿冷交替变化10.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的是()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B.黄赤交角的变化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11.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请回答12-13题:阅读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限时集训(八)全球气候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5·吉林调研)读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福建省南部局地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完成1~2 题。
1.若海岸变迁仅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则由图中信息可知()A.早全新世至现代,气候先变冷,后变暖B.早全新世气候最温暖C.中全新世气候最温暖D.现代气候最温暖2.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B.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D.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2015·琼海模拟)作为世界上首个将减排写入法律的国家,英国一直走在推进能源转型行动的前列。
读英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变化图,完成3~4题。
3.有关英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改善大气质量②缓解气候变暖趋势③减少臭氧层破坏④增加就业机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英国山地所占比重大,但水电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一直很低,其自然原因主要是()A.降水量少,河流流量小B.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D.河网密度小,大河很少(2015·沈阳调考)读新疆南部博斯腾湖流域气温、湖水水位变化图,回答5~6题。
5.1987~2002年,博斯腾湖流域的水循环()A.大循环过程加速B.海陆间循环量减小C.内循环过程加速D.内循环量减小6.2002年后,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流域内降水量明显减少B.流域内气温降低C.上游引水过多D.低海拔中小冰川消失殆尽(2015·湖北联考)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以及气候的变化,下图示意青海湖近1.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7~8题。
7.青海湖近1.2万年以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A.3 900年B.6 500年C.8 100年D.1万年8.与其他阶段相比,湖水盐分含量最小时期的气候特征可能是()A.冷干B.温干C.热干D.温湿(2015·青岛模拟)下图为我国1961~2011年高温天气日数变化图。
读图,回答9~10题。
9.1961~2011年我国高温天气日数变化状况是()A.1981年后逐年上升B.相对于平均值降幅小于升幅C.1993年后波动上升D.2001年以前均低于平均值10.该变化对我国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A.生物多样性增加B.极端天气事件减少C.低温冻害损失减少D.热带气旋出现的频率增加(2015·嘉兴质检)读我国境内西北部分山地1700年冰川与现在冰川面积的变化情况图,回答11~12题。
11.与图中其他山脉相比,阿尔泰山冰川较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纬度因素②海陆因素③地势、地形因素④山地面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引起我国西北山地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还可能导致()A.全球各地的气温上升B.旱涝灾害的频次增加C.水稻种植的北界南移D.我国各地的降水增加二、综合题(共40分)13.(2015·江西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分)图1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图2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全球变暖导致原本就短缺的淡水资源更加紧张,向海洋索取淡水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某高中生设计了一套海水淡化装置(图2)。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
说明图1中①②③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
(3分)(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3分)(3)试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8分)(4)如果选择一些地区推广这套装置,需要设计一个方案来评选哪些地区适用这套装置。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列出必备的评选条件。
(5分)14.(2015·佛山调研)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关心,据专家分析和预测:我国北方增温在过去50年更为明显;近50年西部降水增加,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
下图为我国近30年变化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1分)(1)图中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2分)(2)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的地区?(4分)(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6分)(4)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带来的影响可能有哪些?(至少列举三点)(3分)(5)全球气温升高与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关,可采用哪些措施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6分)参考答案与详解1.C 2.B第1题,阅读图例,注意海岸线的变化方向,中全新世海岸线都处于现在的陆地上,海岸线倒退说明该时间段气候温暖海域面积广。
从海岸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全新世以来气候先变暖后变冷。
第2题,气候的冷暖变化导致冰川融化速度的变化,进而影响海平面的变化,继而影响海岸地貌。
3.A 4.D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英国煤炭的消费量减少,而天然气、水电、核电的比重上升,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减少,从而有利于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缓解气候变暖。
第4题,受国土轮廓形状的影响,英国缺少大的河流,河网密度小,因而水电比重小。
5.C 6.D第5题,博斯腾湖位于内流区,水循环类型是内循环。
1987~2002年,博斯腾湖流域气温快速升高,使流域上游冰雪融化增加,丰富了径流量,带来短期的径流丰富;同时也增加了下游湖泊面积,使下游湖区朝着有利蒸发的方向发展,加之温度升高对蒸发的影响,其结果就是加速了流域内水循环过程。
第6题,1987~2002年的温度升高造成分布在较低海拔的中小冰川消融,导致径流量的快速增加;当这类冰川消融到一定程度,冰盖变薄、雪线升高,形成新的平衡,尤其当对温度变化最为敏感的低海拔中小冰川消失殆尽时,这种气候变暖所带来的融水补给效应将会突然减弱,出现冰川融水的快速降低。
7.C8.D第7题,由图可知,在距今约8 100年时,青海湖的含盐量最大,说明此时青海湖的水量最小、水位最低。
第8题,青海湖湖水盐分含量最小时,青海湖的水量最大,即该时期降水较多、气候湿润;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上,气温不可能太高,故此时期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温暖湿润。
9.C10.D第9题,据图分析,1981年后高温天气日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相对于平均值降幅大于升幅,2001年以前有些时段高于平均值,1993年后波动上升。
第10题,高温天气日数波动上升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极端天气事件增加;高温天气日数多与低温冻害没有必然联系;气温升高,气流上升更加强烈,热带气旋出现的频率增加。
11.D12.B第11题,纬度高有利于形成冰川,①错;图中各山地均位于大陆内部,排除②;阿尔泰山海拔较其他各山地低,面积小,故冰川较少。
第12题,从图中看出各山地冰川的面积都在缩小,是全球气温上升导致的,这种变化还会引起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导致旱涝灾害的频次增加。
13.解析:第(1)题,由图1可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合成有机质,构成动、植物的有机构成成分,动、植物死亡后受外力作用沉积下来,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经人类开采使用,又将碳元素以CO2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
第(2)题,考查温室效应的原理,CO2浓度的增加会加强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从而将更多热量保留在大气中。
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不尽相同,有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有利于农业生产;有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不利于农业生产,需要分别说明。
第(4)题,通过自然加热的方式进行海水淡化,需要选择临海的、太阳能丰富的地区。
答案:(1)①光合作用;②沉积作用;③全球生态系统的破坏。
(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
(3)中纬度农业主产区因气温上升,蒸发加强,水旱灾害增多,农业生产条件恶化,导致农业减产;部分种植业区演变成畜牧业区,部分草原地区退化成荒漠。
高纬度地区因热量条件改善,农业增产;总体来说,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大于利。
(4)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②太阳辐射较强;③晴天多;④临海;⑤当地缺乏成本更低的淡水资源。
14.解析:第(1)题,直接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然后从年平均气温与冬季气温距平差异两方面叙述。
第(2)题,从题目材料中可知北方地区更明显。
第(3)题,河西走廊的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而近50年西部降水增多,热量更加充分,所以粮食会增产。
第(4)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会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土地盐碱化加剧,风暴潮加剧,另外,还会影响到沿海港口的航运等。
第(5)题,围绕节能、减排、降耗等方面组织语言。
答案:(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我国北方增温比南方更为明显。
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
(3)粮食产量会增加。
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分,这都会有利于粮食生产。
(4)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