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与生态系统
生物专题七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A B
思考:
关系类型 物种 A B
种间关系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 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个体A得利 个体B有害 实例
互利共生 ++ 寄生 竞争 捕食
地衣
蛔虫和人
大小草履虫间
+-
--
+-
牛与草 狼与羊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1.垂直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
(二)水平结构
(二)水平结构
1.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 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2.水平结构的特点:
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
五、生物群落的演替
1.概念: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 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 演替的基本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专题七
种群、群落 生 态 系 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知识网络
种群特征 种群的数量变化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
个体,叫种群。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一)、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
(3)年龄组成的意义: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
2,性别比例:
(1)概念: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2)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3)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生态系统和生态群落的区别
⽣态系统和⽣态群落的区别简单区别:⽣物群落=某⼀区域所有的⽣物总和。
⽣态系统=某⼀区域⽣物和⾮⽣物的综合。
⼀、⽣物群落 ⽣活在⼀定地段或⽣境内、相互作⽤着的动植物种群的总体。
⽣物群落中全部植物的总体称为植物群落,全部动物总体为动物群落。
群落就是种群的集合体,它包括⽣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等类群。
⽣物群落概念的产⽣与强调同⼀地段内⽣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有关。
其基本特征为:(1)群落中各种⽣物彼此依赖、相互作⽤;(2)⽣物群落与其环境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3)群落中的成员在⽣态学上的重要性互相不同,故有优势种与从属种的划分;(4)在结构上有分层现象,在时间上有昼夜节律和季节变化;(5)有的群落边界明显,如池塘内的⽔⽣⽣物群落与陆地群落间的边界;有的则不明显,如森林群落与草原群落间有很宽的过渡地带。
⼆、⽣态系统⽣态系统(ecosystem)是英国⽣态学家Tansley于1935年⾸先提上来的,指在⼀定的空间内⽣物成分和⾮⽣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相互依存⽽构成的⼀个⽣态学功能单位。
它把⽣物及其⾮⽣物环境看成是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的统⼀整体。
⽣态系统不论是⾃然的还是⼈⼯的,都具下列共同特性:(1)⽣态系统是⽣态学上的⼀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态学研究的最⾼层次。
(2)⽣态系统内部具有⾃我调节能⼒。
其结构越复杂,物种数越多,⾃我调节能⼒越强。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态系统的两⼤功能。
(4)⽣态系统营养级的数⽬因⽣产者固定能值所限及能流过程中能量的损失,⼀般不超过5~6个。
(5)⽣态系统是⼀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
⽣态系统概念的提出为⽣态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极⼤地推动了⽣态学的发展。
⽣态系统⽣态学是当代⽣态学研究的前沿。
⽣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
即⾮⽣物环境、⽣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物环境包括:⽓候因⼦,如光、温度、湿度、风、⾬雪等;⽆机物质,如C、H、O、N、CO2及各种⽆机盐等。
自然地理学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五节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1.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 特征 ①陆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复杂且多变,水分、热量等主要生态因子分布不均 和地形高低起伏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而土壤的发育和与大气的 直接接触,又为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使陆生生物的 种类及其繁多,生物群落类型也多种多样。 ②陆地生态系统在地球上占据的总面积虽然比较小,但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的绿 色植物并养育了多种多样的动物,所以平均生物产量较高,生物物质积累量巨 大。
③营养级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 和动物类群可称作一个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从生产者植物其到顶级肉食 动物为止,在各食物链上凡属于同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钟就是一个营养 级
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是生态系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中各 种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处于相互适应、彼此协调的状态,从而维持生态系 统的稳定和平衡。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常常决定着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一般来说,生态系 统的食物链越长,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越强,温度性越大。
3.生态系统的功能 ①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生产 ②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
③生态系统物质的循环
4.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 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 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 态。
R对策者--r选择 栖息生境多变且不稳定,灾难频繁。 出生率高,个体小,发育快,早熟,寿命短,只繁殖一次,子代数量多但缺乏亲 代保护,死亡多由环境变化与灾难引起,竞争力弱但一般具有较强的扩散力,一 有机会就会入侵新的栖息地。因其数量变动大,经常处于K值以下罗杰斯谛曲线 的增长阶段。
群落与生态系统
二、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
(一)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 群落呈现垂直分层现象,这是由于在不同层次中的环 境条件(光照、温度、湿度、食物)的不同而不同,生物 产生不同的结果。 森林群落中 :阳性植物(全光照)构成林冠层。耐 荫植物从中层往下依次构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 被层(苔癣等)。
13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优势种 群落常有一种或少数几种(或很多种)生物决定其 主要特征,或有很多物种决定其主要特征。这些种称为优 势种。 优势种:决定群落主要特征的物种。 优势种的作用:优势种具有控制群落的作用,若把 群落中的优势种除去,必然导致群落发生重要变化,但是 把非优势种除去,只会发生较小的变化。 优势种常是个体数量十分多的种。在研究中,按动 物数量分为三种情况,: (1)优势种:个体数量占总数的10%以上。 (2)常见种:个体数量占总数的1——10%。 (3)稀有种:个体数量占总数的1%以下。
3
4、群落具有空间和时间结构。 空间结构—垂直分层; 时间结构—随着昼夜和季节不同,群落的结构产生变 化。
5、群落结构的松散型和边界的模糊性。 松散型:分层结构、物种组成都是松散的。 边界的模糊性:如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之间的过渡地 带,两边的群落往往犬牙交错地混杂在一起。
4
(三)群落的命名 群落的命名根据下述三方面的特征: 1、根据群落中的优势种:如红松林群落、云杉林群落。 2、根据群落所占的自然生态环境: 如山泉激流群落、沙 质海滩群落。 3、根据优势种的主要生活型: 如热带雨林群落,草甸沼 泽群落。 在优势种类太多时,若用优势种命名则命名长而导致 混乱,故用一群优势种的总称(如林、草甸)+生活条件 (生活型)=群落名称。
第三篇
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一章 群落生态学 一 、群落的特征与命名
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关系
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关系
物种、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我会逐个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物种:物种是指具有相同形态结构和生殖特征,并可以通过繁殖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群体。
物种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每个物种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和功能。
2. 种群: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某一时空范围内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种群是由一组相同物种的个体组成,它们共享同一片生境,并通过交流和繁殖来维持其数量和遗传多样性。
3. 群落:群落是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由多种不同物种组成、按照一定的群落结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物组合。
群落是物种的集合体,物种在群落中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方式来描述:
- 物种与种群关系:一个物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在时间和空间上聚集在一起形成种群。
种群的数量和结构受到物种内部的繁殖、迁移、死亡等因素的影响。
- 物种与群落关系:一个群落由多个物种组成,每个物种都在群落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和功能。
它们通过食物链、竞争、共生等相互作用方式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着群落的稳定性和功能。
- 种群与群落关系:种群是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群落是由多个种群组成的。
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合作或共生关系,这些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到整个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的来说,物种、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决定了种群的形成和演化,而种群的相互作用又决定了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只有理解和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
专题15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专题十四种群、群落、生态系统J 型种群数量/个K K/2S 型时间一、种群1.概念: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不存在_______隔离和_______隔离。
2.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种群的其他特征则显示近期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如果调查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可以逐个计数。
多数情况下采用估算的调查方法:(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4)年龄组成(结构):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5)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例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3.种群的空间特征:(瓢虫)集群分布、(水稻)均匀分布、(某种杂草)随机分布。
4.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1)数量变化内容:增长、波动、稳定、下降(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
实例:例如,假定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 0,每年的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都为λ,则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N t =____________。
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种群数量,那么,种群的增长就会呈现“J”型曲线。
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常常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
特点:不存在最大值(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在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_______,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死亡率_______,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_______。
景观资源学第四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四)群落环境
群落环境:群落内部形成的显著不同于其周围裸地的环境即 群落环境。 成因: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随着各种生物的逐渐定居,通 过植物枝叶的遮荫和挡风,根系不断地分泌有机化合物, 枯枝落叶层覆盖地面和较弱地表径流,微生物对有机质的 分解 以及动物的活动等,不断、地改造原来的物理环境, 使得群落环境不同于周围裸地的环境。
常绿阔叶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在北半球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干燥而寒冷, 本区虽无严寒,但有时出现霜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约15~18℃,夏季最有利于 植物生长。土壤为红壤、黄红壤,山地红壤,pH值在5.5~6.5之间。
(2)群落特征。 群落外貌暗绿,结构简单,整齐,似馒头状,分层清晰。热带雨林中的板状根、 老茎生花、巨大藤本等一切特征,在这里不明显。
常绿阔叶林区内还有一些针叶树组成的常绿针叶林。它与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特性相似,其针 叶扁平而具光泽,且与光线垂直。常见的巨杉、油杉、铁杉、竹柏等均属此类。
第46页,共80页。
常绿阔叶林
第47页,共80页。
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群落,亦称为夏绿木本群落。
(1)分布与生境特点。
第13页,共80页。
2、群落的水平结构 ——镶嵌性(Mosaic) 小群落作为群落的一个结构单元均匀或不均匀地分布 于整个群落中。 形成原因:小地形的起伏变化
土壤湿度或盐渍化程度的差异 光照状况的不同
动物活动 植物依靠根蘖或根茎繁殖
第14页,共80页。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第15页,共80页。
第48页,共80页。
落叶阔叶林
第49页,共80页。
针叶林 针叶林是由针叶树组成的植被类型。主要是寒温带针叶林,也包括高山上面
19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9.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前者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的聚合体。
其中的各种生物由于彼此间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并与其生存环境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
二者关系可简单表示为: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十生存环境。
20.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热的赤道地区,由高大茂密、常绿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
热带季雨林不连续分布在热带雨林外围干湿季乔交替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由旱季落叶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
季雨林与雨林相比,外貌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群落组成种类和结构比较简单。
21.土壤、土地与土地资源
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物的疏松表层。
土地比土壤内涵丰富,除土壤外,土地还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风化物。
因此。
土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而土地资源是对人类利用而言的,指人类在目前和预见到的将来能开发利用的各种类型的土地。
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土地的社会属性。
22.森林覆盖率与林木蓄积量
前者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的占有情况。
后者则指森林面积上生长着的林木的材积总量,是测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23.草原、草地与草场
草原指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被。
草地指被覆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
草场指用以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统称。
草地属于土地资源,而草原、草场属于生物资源。
24.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
种群和群落(三)三、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包括该区域内全部动物、植物、微生物。
2.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丰富度:指群落中_____________ 的多少。
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物种丰富度变化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种间关系①捕食②竞争③寄生④共生4.群落的空间结构①垂直结构特点: 现象成因: 等f植物分层f f动物分层②水平结构特点: 镶嵌性,表明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
成因: 地形变化、光照、湿度、盐碱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人和动物影响四、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
2.类型:①初生演替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_____ 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裸岩上的演替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次生演替: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____________________ 或其它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废弃农田上的演替过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生物群落指的是在特定区域内相互依存的各种生物种群。
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依赖。
一、生态系统的构成1.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是由各种不同物种所组成的。
这些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
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
2. 环境因子:生态系统内的各种非生物要素如水、土壤、气候等,被称为环境因子。
这些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物群落的生存和繁衍。
例如,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 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着各个物种的生存和活动。
太阳是生态系统中主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给其他物种使用。
二、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1. 生境提供:生态系统为生物群落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不同生物种类对于环境因子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生态系统形成了不同的生物群落。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适合树木和森林动物的生存,而湿地生态系统则适合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存。
2. 物种相互作用:在生物群落中,物种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
例如,食物链中的食物关系使得生物群落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适应性强的物种可以控制其他物种的数量,维持整个生物群落的平衡。
3.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性依赖于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拥有多样性的生物群落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并对外部压力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4. 气候调节:生态系统通过作为碳汇调节气候。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
同时,森林等生态系统还能够保持水源,缓解洪涝和干旱问题。
三、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保护与恢复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保护和恢复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产生原因:在食物和 空间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敌害等理 想条件下,种群数量 呈J型曲线增长. 它的特点是:增长率 不变,无限增殖.
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 在一定时期内种群的增长 大致符合“J”型曲线.
产生原因:环境条件 如空间、食物、天敌 等制约. 它的特点是:随种群 密度上升,增长率下 降,有最大值.“S” 型曲线中有两个关键 点(K、K/2).
7.种群的空间分布
类型: 1、随机分布型:个体分布不受其他个体分布 的影响。 2、集体分布型:如蚂蚁成窝,鱼类集队成群。 有些植物种子成熟后,直接落在植株周围, 就形成了集中分布。 3、均匀分布型:如荒漠中的植株,由于彼此 抑制,株距十 分 相近。正在营巢的鸟,由 于有地盘割据的习性,巢的距离十分均匀。
1.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 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简称群落。
2.群落的特征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丰富度
(2)种群中占主导地位的生物不同——优势物种
五.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不同物种的遗传特性 及其对光、温度、水、 营养等的需求不同, 因此它们会处在群落 的不同高度。 植物垂直分布主要与 光照有关,动物的垂 直分布主要与栖息空 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即一般由植物决定。
增长 幼年个体很多,老 种群密度会越 来越大 型 年个体很少 稳定 各年龄期的个体 种群密度在一段 型 时间内保持稳定 数目比例适中 衰退 老年个体很多,幼 种群密度会越 型 年个体很少 来越小
例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 类型,据图回答:
老年 中年 幼年
年
A B C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 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生物圈:在地球上存在有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叫做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20公里。
生物圈存在所需要的条件,首先需要有大量液态水,其次要有物质的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相变化和其间的变化;还要有必须能得到来自太阳的充足能量。
环境: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所谓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或生物群体所在空间内一切事物和要素的综合。
即包括非生物的所有自然要素,也包括主体生物之外的其他一切动植物。
环境对于生物的影响是很大的,它控制和塑造着生物的全部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
生物也对环境产生明显的改造作用,所有地理过程都受生物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生态因子: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要素叫做生态因子。
即对生物影响产生强烈显著因素的环境作用,例如太阳辐射、气温、水温、土温。
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那些因子称作生存条件。
例如对绿色植物来说,光、热、水、矿质营养元素、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就是保证其正常生存而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限制因子:生态因子对于生物的生存并非总是适宜的,因为地球上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动幅度非常大,而每种生物所能耐受的范围却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当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的质或量,低于或高于生物的生存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引起死亡,这种接近或超过耐性上下限的生态因子称作限制因子。
例如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往往是植物生存的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和限制强度随时间地点而变化,也因生物种类和其发育阶段不同而异。
即凡是限制其他生态因素对生命活动发挥正常显著作用的生态因素。
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或称作生态幅,其中包括最适生存范围,在这里生物生产发育得最好。
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根据耐受范围的宽广或狭小,把生物分为广生态幅生物和狭生态幅生物。
第2课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下列有关松花江
的描述,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松花江
B.松花江里所有的鱼
C.松花江里所有的生物 D.松花江里所有的植物
【答案】 A
5.(2019·广东)青藏高原的某自然保护区
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
态系统。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
物种,如图 2-1 是与其有关的食物网。
的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
B.阳光
【答案】 C
C.温度
D.空气
3.(2018·湖州)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
减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
一个“ 级” 的是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答案】 D
4.(2019·黑龙江)“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
【变式 1】(2019·绍兴)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 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灾情。
图 27
(1)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
的主要区别是
。
(2)如图 2-7 所示为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
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
拟的生态系统),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
分是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非生物部分
图 23 【解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
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少了生产者。 【答案】C
【类题演练 2】 (2019·连云港)如图 2-4 表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概念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概念一、生物的分类1.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反之就越少。
二、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基本概念:(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特征参数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2)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3)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的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的结构层次: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组成、结构、功能和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产者:植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营养,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
(2)消费者: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3)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4)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矿物质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食物链的模式: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如:草→鼠→蛇→鹰。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成网状的形式。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流动是循环不息的,即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如碳、氢、氧等,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和循环。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的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物要适应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生物会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生态学中的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生态学中的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群落和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相互作用以及其在生态学中的重要性。
一、群落群落是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
这些物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1. 组成群落由多个物种组成。
这些物种之间存在着种间相互作用,如捕食、竞争、共生等。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整个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2. 相互作用种间相互作用是群落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中常见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共生等。
这些关系决定了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角色和地位,影响了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物种依靠捕食另一种物种获取食物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在食物链中形成层级结构,影响整个群落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稳定性。
竞争关系是指多个物种在生态位上的竞争,例如在太阳光下争夺生长空间或争夺食物。
这种关系可以影响物种的分布和数量。
共生关系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物种相互依赖,从而获得相互受益的关系。
例如,许多植物和它们的根际微生物在共生关系中相互作用,这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和生存。
3. 重要性群落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研究群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了解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以维持其生态平衡和生态稳定性。
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其生存环境和其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单元。
它包括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1. 组成生态系统由许多不同的生物和非生物元素组成。
生物元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群落。
非生物元素包括土壤、气候、水和其他环境因素等。
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2. 相互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元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物种之间的捕食、竞争和共生关系,以及物种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支持整个生态系统。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定义
文章标题:探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定义与关系一、引言在生态学领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几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下面我们将从个体开始,逐步深入探讨这几个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个体的定义与特点1. 个体指的是一个生物体,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生长、代谢和繁衍能力。
2. 个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基本的生物单元角色,其健康状况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个体的存活和繁衍需要受到适宜的环境和资源条件限制。
三、种群的定义与特点1. 种群是指生态学上一定地理区域内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2. 种群中的个体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包括繁殖、竞争和协作等。
3. 种群数量的增减和变化不仅受到生物自身的特点,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四、群落的定义与特点1. 群落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作用、有机联系的生物总合。
2. 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种类之间相互依存,通过捕食、共生、共存等方式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3. 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会受到环境因素、物种之间的竞争和共生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五、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特点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的生态整体。
2. 生态系统包括了各种生物群落以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水文环境、大气环境等。
3.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是维持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六、生物圈的定义与特点1.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水、陆和空气中由生物所占据的全部部分。
2. 生物圈中包括了各类生物种类以及它们所处的各种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3.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命的集合体,其中不同的生物体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
七、总结回顾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拟态
毒 蛇
毒蛇
表现得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发现, 且具警戒色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潜在的伤 害性 毛 毛 虫
警戒色
典型例题
• [例1]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分别属 于 ( B ) A.群落和种群 C.种群和植被 B.种群和群落 D.群落和植被
[例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在草 鹿 狼多构成 (C) 的食物链中,如果狼被大量捕杀,则鹿的变化是 A.一直变多 B.先变多后变少 C.先变多后变少,再稳定 D.几乎不变
水圈大部:水面以下12千米
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全部的生物以及它所生活的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4).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热量、水、 空气、矿物质等。 (2)生产者:绿色植物。 (3)消费者: (4)分解者:如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蚯蚓。
(5).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 的一种联系。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往往有 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食物网 。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蚂蚁、蜜蜂的现象 生物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
生物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 竞争、捕食
螳 螂
青 蛙
变 色 龙
蝴蝶
动物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以便捕食 或 躲避天敌, 从而适应环境
保护色
稚鸡 竹 节 虫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形或色斑,与 其他生物或周围环境非常相似的状态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流动是物质和能量.
写出下面的一条食物链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草
第一 营养级兔ຫໍສະໝຸດ 第二 营养级狐第三 营养级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营养 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_食__物__关__系___而形成 结构 食物网:由__食__物__链____组成
功能物 能质 量_流_循_动_环_:__单_向 __性,__递__减______性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方法技巧 生态系统,可大可小,产消分非,一个不少。 吃与被吃,不能颠倒,自我平衡,严禁干扰。
网络构建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_同__种__生__物__个
体的总和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种群特征概念种出年__性:__群生龄__别指__密率结__比在__度和__构例一__死__定亡生率活环境中的_所__有__生__物__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中考预测】
1.以下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
A.温州动物园里所有的鸟类
B.中山公园里所有的植物
C.湿地公园里所有的生物
D.茶山上所有的茶树
解析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
和。
答案 D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种群的总和 群落结构垂 水直 平结 结构 构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方法技巧 种群是同种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是由多 种生物组成的,种群是生物群落的一部分。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关系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解析 该题中以身边的风景名胜为素材。其实是考查 学生对种群、生物群落等概念的区别,关键是理解概 念的实质。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生活环境中所有生物种 群的总和。 答案 C 方法点拨 首先要深刻理解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 统等概念。其次做题时仔细审题,注意判断的对象是 什么,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通过多种机制来维持的,包括负反馈调节、生物多样性、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以 及生态系统的成熟程度等。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使生态系统在面对外界干扰时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
03
生物群落间相互关系 及演替规律
竞争排斥原理与协同进化现象
竞争排斥原理
生物群落中的不同物种为争夺有限资 源而发生竞争,导致生态位相似的物 种无法共存,最终出现一种物种占据 优势地位,其他物种被排斥的现象。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互动。生物群落通过生 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与非生物环境进行 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阐述自然界中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之间紧密联系
01 02
物质循环
生物群落通过生产者吸收非生物环境中的无机物质,通过消费者和分解 者的作用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 物质,实现物质的循环。
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群落的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 规律性,如草原群落中的斑块状分布。
3
时间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也会发 生变化,如季节性演替和长期性演替等。
物种组成与多样性
物种组成
生物群落由不同的生物种群组成,这 些种群在群落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共同维持着群落的稳定和发展。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的丰 富程度和均匀程度,它是衡量生物群 落稳定性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
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空间分布格局
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包括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 布等,这些分布格局反映了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空间关系。
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个群落中的所有生物,在生态上是互相联系的 整个群落中的所有物种,都是彼此依赖、相互作用而共
同生活在一起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一个森林群落中,上层 是乔木树冠遮荫,为下层灌木和草本植物建立了一个适于生 存的环境。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真菌必须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才能生存。而真菌和细菌的分解作用又为乔木、灌木提供无 机物。
属种之分。
2
4、群落具有空间和时间结构。 空间结构—垂直分层; 时间结构—随着昼夜和季节不同,群落的结构产生变
化。
5、群落结构的松散型和边界的模糊性。 松散型:分层结构、物种组成都是松散的。 边界的模糊性:如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之间的过渡地
带,两边的群落往往犬牙交错地混杂在一起。
3
(三)群落的命名 群落的命名根据下述三方面的特征:
10
①群落昼夜相
如:
白天:蝶类、蜂类、蝇类。
一块农田里
夜晚:夜蛾类、螟蛾类
一片森林
白天:各种鸟类、松鼠 夜晚:猫头鹰、夜莺、鼯鼠、林姬鼠
11
②群落季节相 如:温带落叶阔叶林。 冬季:树木光秃,草被枯黄,很多迁徙性鸟
类飞到南方越冬,居留的只有留鸟和迁来的冬候 鸟,变温动物进入休眠状态。
春季:树林、草地披上绿色春装,冬候鸟北 去繁殖,夏候鸟飞来繁殖,变温动物苏醒过来。
14
热带地区的动物、植物种类很多,其种的多样 性显然高于温带和北极地区——全球性的多样性等 级如:
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227种乔木/2公顷样方, 北美密执安的落叶林:10—5种乔木/2公顷样方。
所以季节的不同,群落的结构差异很大。
12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优势种 群落常有一种或少数几种(或很多种)生物决定其
主要特征,或有很多物种决定其主要特征。这些种称为优 势种。
优势种:决定群落主要特征的物种。 优势种的作用:优势种具有控制群落的作用,若把 群落中的优势种除去,必然导致群落发生重要变化,但是 把非优势种除去,只会发生较小的变化。 优势种常是个体数量十分多的种。在研究中,按动 物数量分为三种情况,: (1)优势种:个体数量占总数的10%以上。 (2)常见种:个体数量占总数的1——10%。 (3)稀有种:个体数量占总数的1%以下。
8
群落中生物根据光合作用不同分二层:
(1)自养层(绿色层) :陆生群落和水生群 落中能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层次——自己制造 有机物。
(2)异养层(褐色层):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 造有机物,主要利用自养层制造的有机物,主要 指微生物等。
9
2、群落的水平分区结构 群落的水平分区结构决定于植物的分布型。 植物的分布型又决定于环境因子的差别。 如:在陆地群落范围内的各点,地面有凹凸、山丘有大
小、土层有厚薄,水位有高低、阳光照射有南北等差别。 环境因子的这些差别,必然造成群落中的生物,尤其是
定居性的植物,在各位点上,分布不均匀。除了环境因子影 响动物的水平分布外,植物的分布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动 物的分布。 3、群落的时间格局
因为环境因素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所以群 落的结构也随之变化。
此外,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种间关系,也是构成 生物群落的基础。
1
2、群落与环境的不可分割性 气候和土壤特征在决定群落的类型和特征上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群落也对其环境的许多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沙漠在没有植物时十分荒凉,但通过治沙后有了植被, 各种动植物也逐渐增多起来。
3、各种生物在群落中的重要作用是不相等的。 根据物种在群落中功能的重要性不同,有优势种和从
在地下层则由植物根,根际微生物、蚯蚓、昆虫幼 虫和真菌等,杂居于根际。
在群落的不同层次中栖息着不同的动物——所以动物 在群落中也分层。林冠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 被层、地下层。不同分层为动物提供不同食物,不同层次 提供不同的微气候、不同的隐蔽所。
鸟类:杜鹃、林鸽喜欢在林冠层;长尾山雀、旋木雀、 青山雀—乔木层;沼泽山雀、大山雀、棕头鸦雀—灌木层; 乌鸫—草本层。
有穴居生活的双带鱼螈、盲蛇、
肉鳞蛇、蛇蜥,其它土壤动物
及数量庞大的微生物。
7
再如:水生动物——游泳生物——底栖生 物——附底动物——底内动物。
★ 利用群落分层的实例:
淡水养殖业中,利用不同鱼类适应不同水层和 食物不同,进行鱼类混养,提高产量。如青、草、 鲢、鳙、鲤鱼混养。鲢、鳙生活在上层,以浮游生 物为食,鲤鱼、青鱼底栖,青鱼吃螺蛳,鲤鱼杂食。
1、根据群落中的优势种:如红松林群落、云杉林群落。
2、根据群落所占的自然生态环境: 如山泉激流群落、沙 质海滩群落。
3、根据优势种的主要生活型: 如热带雨林群落,草甸沼 泽群落。
在优势种类太多时,若用优势种命名则命名长而导致 混乱,故用一群优势种的总称(如林、草甸)+生活条件 (生活型)=群落名称。
4
二、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
(一)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 群落呈现垂直分层现象,这是由于在不同层次中的环
境条件(光照、温度、湿度、食物)的不同而不同,生物 产生不同的结果。
森林群落中 :阳性植物(全光照)构成林冠层。耐 荫植物从中层往下依次构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 被层(苔癣等)。
5
6
根据中国西双版纳调查: (动物的垂直分层)
在树高15~20m的主林层中:栖息有大树蛙、棕褶树蛙、斑飞
蜥及林栖的留鸟、候鸟和旅鸟;
在10~15m的次层林中: 有黑蹼树蛙、白脸大树蛙、还有
多种树蜥;
在近地面的地被层中: 有多种蛇类、蜥蜴类、锯腿树蛙、
宝兴树蛙、华西树蛙、红蹼树蛙、
鸟类、兽类等动物;
在土壤中:
13
2、种的多样性 种的多样性包含两个意思,:
(1)种的丰富性:群落所含有种数的多少,称为种的丰富 性,群落所含的种数越多,群落的多样性就应越大。
(2)群落的异质性: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称为群落的 异质性。 例如:有两个群落,各由两个种组成群落。 群落1、由99个A和1个B组成;而群落2、由50个A 和50个B组成,那么后者群落的异质性程度高。而前者异质 性程度低。因为前者群落的面貌几乎全为A种决定。后者 群落的多样性大。 在一个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越均匀。群落的异 质性程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