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北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和对策(一)
浅议西北地区如何加快经济发展
西北是 中华 民族重要 的发祥地 , 这里 曾经孕育 了中华文 明中 的黄 河文 化 , 是 中华 民族发展 的重要 起源地 。从春秋 战国到秦 汉 、再到开元盛世 , 西北一直作为 中国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另外 , 西北地 区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矿藏资源 、旅游资源、生物资 源, 但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 、地理 位置偏僻 , 交通和基础设施 落后 等 多种 因素制约 , 使经济 发展 迟缓 。分析经济 发展 缓慢的原 因, 提 出加快 经济 发展 的对策 , 特别是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 势, 是西北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
1 3 i s t r i c l e r o m o my I区域经济
浅议西北地区如何加快经济发展
柴 聚 隆 兰州 输 油气 分 公 司 甘 肃 兰州 7 3 0 0 5 0
摘要 : 西北是 中华 民族 重要 的发祥地 , 拥有 丰 富的资 源、矿藏资 源、旅 游资源 等, 但经 济发展 缓慢 。分析 原 因, 提出
一
济 发展的制约 因素 , 也成为 区域经济产 业开发条件欠佳 , 投资环 境 不 良的重要 因素 。因此 , 要加大对基 础设施的投入 , 优先发展 交通运输业 , 以加强与外界 的经济联 系。并制定优惠政策 , 吸 引 外资和东部地 区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 ( 二) 充 分发挥 资源优势 , 促 进经济发 展 要加速 经济 发展 , 离不开发挥区域优势。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
面:
、
西 北地 区经济发 展缓慢 的原 因
1 、 自然条件差 , 生态环境恶化。西北地 域辽阔 , 但绝大部分 地区属于荒 山 、沙漠 、戈壁 和雪 域高原 , 降雨量 少 , 土地沙化 、 盐渍化严重。 由于 自然生态环境 的恶化 , 导致了风灾、旱灾等 自 然灾 害不 断 , 严 重影响对土地开发利用 的深度和广度 , 农业经济 落后 。 2 、交通运 输落后 , 影响经济 发展 。西北地 区恶劣的生存环 境和复杂 的地质地貌 , 使交通发展严重滞后 , 货运能力低 , 每年有 许多物资运不出去 , 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 、城市 化进 程 缓慢 , 经济 增 长乏 力 。城市 是人 类社 会政 治 、经济 、文化 活动 的主 要载体 , 是 人类文 明、社会 进步 的象 电 。 征 。西北地广人稀 , 城市分布 稀疏 。城市化进程缓慢 , 影响地 区 ( 3 ) 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 , 发展 旅游业 。西北地面辽阔、地形 分 工与协作 , 影响经济 的聚集 效应和辐射效应 , 制约着 西北 区域 复 杂 , 有 无数的名 山大川 、高原 盆地 , 多变的气候造化 出千姿百 整个工业 、农业 和第三产 业 的 自我发展 能力 , 导致 经济增 长乏 态 的 自然景色 。那浩 如烟海的大漠戈壁 ; 沟壑纵横 的黄 土高原 ; 力。 此起彼伏 的广 阔牧场 ; 雄伟壮观 的祁连冰川 ; 波涛汹涌 的九 曲黄 4 、规模 效益差 , 制约经 济发展 。西北地 区的一 、二 、三产 河 ; 奇峰 险峻的西岳华山 ; 万鸟栖息的青海 湖等, 大 自然鬼斧神 功 业普遍集 中度小 , 规模效 益差 。其 中, 农业生产是 以家庭 为经营 造化的人 间美景 , 使游 人流连忘返 , 心醉神迷。通过开发这些 丰 单位小规模 的一家一户 的分散经营 , 不利于农 田基本建设和机械 富的旅游资源 , 完善旅游设施 , 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搞好旅游 化操作 ; 田间 作 业 停 留在 手 工 劳 动 的低 层 次上 , 难 以产 生 规 模 效 服务 , 使旅游业成为西北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 益。在工业方 面 , 西部矿 产资源丰富 , 小型企业和 “ 小煤 窑” 、 ( 4 ) 大力 发展 农林 牧业及 其 加工业 。丰 富的 农牧业 资源 也 “ 小采矿厂 ”在矿区随处可见 , 数量多 、但 规模 小 , 抑 制了投资 是该地 区的一大优势 , 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 , 利用草 原和 粮食及 使用的集 中化和分 工化 , 还造成了不必要 的资源浪费和严重 的环 其副产 品特 别是大量秸杆 发展畜 牧业和养殖业 , 同时 , 发展肉 、 境污染。 禽 、蛋 、奶 、皮 毛等加工业、运销业和服务业 , 形成贸工农( 牧) 5 、投资体制落 后 , 资金短缺 。当地 的乡镇企业 、 民营经济 条龙的产业链 , 实现农牧产品多次增值的高效 目标。 占的 比例小 , 国营 经济 由于缺少非 国有 经济的支持 , 自我发展能 ( 三) 加速城 市化进 程 力脆弱。西北地方财力薄弱、交通不便 、通讯不畅 , 投 资环境 比 充分利 用 自然资源和 人力资源 的优 势 , 大 力发展城市建设 , 沿海差 , 吸收外资 的魅力有限 , 农 民贫苦 、集资也 困难 , 资金短缺 使其产生聚集和辐射效应 , 资源转换效应 、区域分工效应和 区域 是长期困扰西北 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合作效应 , 成为西北 区域经济增长极和经济增长带 。 6 、教育 发展 缓慢 , 科 技发 展滞 后 。西北 地 区 “ 老 、少 、 ( 四) 发 展乡镇企 业和非 公有制经 济 边 、山”地 区多 , 经济落后 , 导致儿童 失学率高 、文盲多 , 文化素 改 革开放后 , 东部地 区乡镇企业和 非公有制经济异 军突起 , 质低 , 观念 陈旧 , 缺少 市场意识 。而现有 的科 技人才又不 断流向 有 力地 支撑 了东部地 区经济快速发展。 因此 , 可 以借鉴该项加快 东南沿海一带 , 科技推广受 阻; 现代企 业管理人 才匮乏 , 使东西部 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 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 ( 五) 大力发展 教育事 业培养 高素质人才 拥有丰 富的 自然资源 , 也未必就 拥有优势 , 只有掌握 现代科 二 、加快 西北地 区经济 发展 的对 策 学技术和拥有科学 文化 、素质高 的人才 , 才能拥有真正 的优势 。 根据经济发展 的制约 因素 , 相应采取 以下措施 : 而人 才培养 , 关键是办好 教育 。一方面 政府要 加大教育 经费投 ( 一) 以交通运输 业为 先导 , 加大对 基础设 施的投 入 入, 改善办学条件 。另一方面 , 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 , 提高教育质 西北 地面辽 阔, 地貌 复杂 , 交通不便 , 基础设施落 后 , 成为经
论西北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和对策
后的原因来 看又是 复杂 的 在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划块 内,
西 北 省 两 区 被 列 入 同一 个 区域 , 虽 然 在 中 国 的 整体 经 济 但 实 力 划 块 中 , 北 三 省 两 区被 列 入 同 一 区 域 , 就 其 内 部 而 西 但 者 , 展 水 平 是 有 显 著 差 异 的 。陕 西 省 整 体 经 济 实 力 特 别 是 发
20 0 9年第 5 期
总第 4 3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 I RES C EARCH GUI DE
No5, 0 . 2 09 Sei lNo43 ra .
论西北经济发展落后 的原 因和对策
格 尔 娜
( 北 民族 大 学 , 州 7 0 2 ) 西 兰 3 14
摘
要: 西北地 区处于我 国版图的西北部 , 有着丰富的煤炭 、 天然气 、 石油、 镍等 自然资源 , 经济发展仍处 于 但
一
、
西北 经济发 展 落后 的原 因
的南方地 区相 比, 西北地区经济改革有 三点 不同。一是政府
所 承 担 的责 任 比东 部 要 大 许 多 , 北 地 区是 “ 、 、 ” 的 西 老 少 边 区
两北 经 济 落 后 在 全 国看 来 已经 是 有 目共 睹 的 , 就 其 落 但
论西北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和对策
论西北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和对策作者:格尔娜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05期摘要:西北地区处于我国版图的西北部,有着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石油、镍等自然资源,但经济发展仍处于落后的地位。
西部大开发政策提出以来,整个西部的经济相比以前着实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相比我国的南方,差距依旧明显,经济模式单一、市场不景气、才人外流等。
西北经济落后的原因除了地理位置劣势以外,还有许多人文的原因。
关键词:西北;经济;市场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058-02西北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这里曾经孕育了中华文明中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起源地。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再到开元盛世,西北一直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宋代以后,随着国家政治中心、政权中心的南移,西北不再作为中国的中心。
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清政府的大门后,中国被迫拖入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而中国现代化的开始也最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等海上交通便利的地区,西北沦为经济边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中心在沿海地区,西北经济再次又被拖入边缘。
直到本世纪初,西部大开发的提出,才给整个西北的经济带来腾飞的可能。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提出已经有十余年了,西北经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依旧明显落后于东南地区。
一、西北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西北经济落后在全国看来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但就其落后的原因来看又是复杂的。
在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划块内,西北三省两区被列入同一个区域,但虽然在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划块中,西北三省两区被列入同一区域,但就其内部而言,发展水平是有显著差异的。
陕西省整体经济实力特别是工业水平高于其他省区,新疆农棉等商品又高于其他省区。
什肃、青海、宁夏落后的原困更偏重于耕地和工业的欠发达。
但就西北五省整体而言,工业的单一和落后又是落后的共同原因。
1、生存条件极为恶劣。
从自然条件看,大西北占据中国1/6以上的土地面积,其中,绝大部分地区属于荒山、沙漠、戈壁和雪域高原,缺雨的环境是其发展最大的阻碍,灌溉面积也只是围绕黄河或者祁连山的雪水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虽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人才流失等方面对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进行浅析。
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资源禀赋不足。
西部地区地处高原、山地地貌较多,土地资源稀缺,农业生产受限,而且由于地势起伏,地形复杂,所以能够开发利用的土地并不多。
西部地区还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地下水位下降严重,缺水是制约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西部地区的非金属矿资源也较多,但是开采成本高昂,运输困难,使得资源开发利用受到很大限制。
交通条件不完善是制约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便利,西部地区县域之间的联系不畅,交通运输成本高,交通运输效率低下,这直接影响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大部分西部地区交通不便,导致了市场规模小,市场竞争不充分,这也限制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人才流失也是困扰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人才流失到了东部地区,这使得西部地区县域的人才资源较为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
由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才难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这进一步加剧了人才流失的情况,使得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而且,政府投入不足也制约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虽然国家对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实际情况是政府对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投入还是相对偏低的。
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的资金投入依然不足,导致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滞后,这进一步限制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恶化也是制约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资源枯竭、生态退化问题突出,大量的资源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这对于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资源禀赋不足、交通条件不完善、人才流失、政府投入不足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一直面临诸多困境,这些困境极大地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人才流失等方面对这些困境进行浅析。
资源禀赋不足是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困境。
西部地区大部分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对较差,导致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青海省、甘肃省等地区地处高原和沙漠地带,自然条件极端恶劣,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稀缺,这就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大部分西部地区的地貌复杂,土地资源利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也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资源禀赋不足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困境。
人才流失严重也是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困境。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社会资源匮乏,教育条件落后,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这导致了当地人才流失严重。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区的大部分优秀人才纷纷选择外出务工或者移居他地,在当地县域经济发展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人才流失严重成为了制约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困境。
政策支持不足也是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困境。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薄弱,政府对这些地区的政策支持相对不足,这就给当地的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西部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够顺利。
西部地区大部分地方的产业发展水平落后,政府对其的产业扶持力度也不够,这也成为了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政策支持不足成为了制约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困境。
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如资源禀赋不足、交通条件不便、人才流失严重、政策支持不足等。
要解决这些困境,需要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也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条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人才流入,从而推动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希望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地区县域经济能够迎来更好的发展。
中国西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困境及出路
中国西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困境及出路中国西北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特别是其中的小城镇发展面临许多困境。
本文将围绕中国西北小城镇发展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出路进行探讨。
一、发展困境1.地理环境限制:中国西北地区地处高原、山地、沙漠等多种地理环境,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给小城镇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
2.经济基础薄弱:西北地区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主要依靠农业、煤炭和矿产资源开发为支撑。
这些产业往往存在规模小、技术落后、生产能力有限等问题,无法提供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
3.人才流失严重:由于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吸引人才的条件相对较差,很多有能力的人才选择去东部地区发展。
这导致西北地区的小城镇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支持,制约了其发展速度和质量。
4.市场经济缺失:相对而言,西北地区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市场规模有限,市场主体相对较少,缺乏市场竞争的激励机制。
这使得小城镇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难以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力。
二、可能的出路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需要大力投入改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的交通联通性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2.优化产业结构:西北地区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3.培育人才队伍:西北地区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提升地区的人才资源质量,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要积极推动人才回流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回到西北地区发展。
4.加强政策支持:为了促进西北小城镇的发展,应加大对该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
通过减税降费、金融扶持、科技创新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在西北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5.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西北地区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提供小额贷款、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等支持,帮助农民工回到家乡发展,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西部地区发展落后原因分析
西部地区发展落后原因分析
社会经济
中西部西部
系统分析,导致差距的原因:
1、历史与文化背景
中西部地区属黄河上中游,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社会、经济逐渐向南偏移。
……
沿海经济的发展也是受到了西方经济的影响而…
2、沿海开放的区位优势和先发效应
我国东南沿海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优越位置,整个地区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城市化水平高,这对吸引外资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而中西部地区却相反,交通不便等,虽然拥有较丰富的资源,但难以发展。
3、政策倾斜与投资倾斜。
在效率优先原则指导下,国家对区域发展采取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发展战略。
短短十多年时间,就建起了5个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逐步削弱计划控制的改革中,先期获得较大发展空间。
其它。
中国西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困境及出路
中国西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困境及出路引言中国西北地区是指中国境内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份。
这一地区地理环境恶劣,气候干旱,地貌复杂,资源贫乏,经济基础薄弱,人口流动性大等问题给小城镇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和障碍。
本文将探讨中国西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1. 资源匮乏问题中国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非常有限。
首先,这一地区缺乏水资源,主要依赖人工引水来解决饮水问题。
其次,西北地区的土地贫瘠,不利于农业和农产品的发展。
此外,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也相对较少,难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交通不便问题由于西北地区地势复杂,交通不便成为小城镇发展的一大障碍。
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困难,导致小城镇面临交通运输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等问题。
此外,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相对集中,导致小城镇往往无法与外界快速联系,无法融入到全球经济的发展中。
3. 人口流动问题西北地区的人口流动性大,人口外流严重。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许多年轻人更愿意到东部地区寻求发展机会,导致小城镇人口减少,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 技术创新落后问题西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的支撑。
缺乏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创新精神,导致小城镇难以在新经济时代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可行的出路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了解决西北地区交通不便问题,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投资,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港等交通设施,提高小城镇的交通运输效率,便捷地连通中心城市和外界,促进经济的互联互通。
2. 挖掘优势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鉴于西北地区资源条件有限,政府可以重视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例如,西北地区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可以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
3. 增加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为了增强西北地区小城镇的科技创新能力,政府可以加大科技投入。
西北方措施
西北方措施引言西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西北地区面临着一些特殊的经济发展问题。
本文将探讨西北地区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来促进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的挑战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腹地,远离沿海发达地区,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
同时,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环境问题突出。
产业结构单一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集中在能源、农业和资源开发上,缺乏多样化和高附加值的产业。
这使得西北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产业结构不够稳定。
人口流失问题由于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流失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量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导致西北地区劳动力短缺,人才流失严重。
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和物流条件,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可以通过扩大铁路、公路和航空网络,提升港口和物流基地的建设,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实现。
二、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可以增加西北地区的产业多样性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
可以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制造等领域的产业,通过引进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等方式促进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西北地区资源有限,环境脆弱,必须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节能减排,加强环境监管等手段来实现。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发展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了解决人才流失问题,西北地区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科研等领域的投入,提升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
同时,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吸引优秀的人才来西北地区创业和就业。
五、加强区域合作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共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论西北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和对策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和对策引言西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区域之一,但相比东部沿海地区和其他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
本文将探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资源禀赋不足西北地区的资源禀赋相对较为贫乏,主要原因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地干旱和缺乏丰富的矿产资源。
水资源是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缺乏水源,这给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困难。
同时,干旱土地的影响使得农业生产受到限制,无法有效发展。
二、交通不便西北地区的交通不便也是其经济发展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如东部沿海地区优越,这使得西北地区的物流成本较高,市场接触和经济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
此外,缺乏高速铁路和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也限制了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和合作。
三、教育水平相对低下西北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这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造成了阻碍。
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西北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也相对较低。
这导致西北地区的劳动力技能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产业结构单一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如石油、煤炭和化工等。
这种产业结构使得西北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缺乏竞争优势,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此外,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也使得西北地区对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限制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五、对策建议为了解决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1. 资源优化利用西北地区应更加注重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减少对石油和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2.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增加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和合作机会。
同时,加强物流和仓储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大西北地区贫困问题如何有效解决
大西北地区贫困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大西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模式等因素,贫困问题一直较为突出。
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大西北地区贫困问题的重要基石。
交通不便、通信不畅、水电供应不足等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因此,加大对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的投入,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有助于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物资和人员的流通。
同时,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能够让当地居民更好地获取信息,为发展电商等新兴产业创造条件。
在水电方面,加大水利工程建设,保障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推进电力设施建设,确保稳定的电力供应,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保障。
教育是摆脱贫困的关键。
大西北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更多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
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的教师到西北地区任教,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还应推广职业教育,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就业创业。
产业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核心途径。
大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能源、旅游等。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在矿产和能源开发方面,要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开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强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造成破坏。
旅游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
例如,新疆的天山天池、甘肃的莫高窟、青海的青海湖等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通过发展旅游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农业是大西北地区的重要产业,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
因此,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广优良品种,发展节水灌溉、精准农业等。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姓名:伏启峰班级:会计1201 学号:06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发展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但随着国家逐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渐变缓。
从发展趋势看,在2010年乃至2020年以前,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人均GDP的绝对差距还不可能出现逐步缩小的趋势。
但东部与中部地区人均GDP的相对差距在“十五”期间有可能呈现逐步缩小的态势,而东部与西部地区的相对差距仍将会继续趋于扩大。
这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外部环境对其的一些影响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出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的原因。
关键词: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人口素质政策外部环境引言"10+2+2"是西部地区的最新定义.中国西部由西南五省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市(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2.99%。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
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50年来,西部地区的工业体系、交通通信、科技教育等都有了较大发展,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西部地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2747公里,如此之长的陆地边境线,无疑为西部地区发展边境贸易展现了诱人的前景,历史上穿越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曾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第一条通道。
今日的西部地区定然会伴随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日益繁荣,再现辉煌。
西部地区由于身居内陆,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现在有基础薄弱,社会经济发育程度低,加之与东部地区相比,市场化进程缓慢,国有经济比重大,经济包袱重,改革改组改造的步伐相对缓慢,因此,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趋势变缓但经济总量和人均GDP仍在扩大。
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北农村的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面对现实情况,西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
为了更好地促进西北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制订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现状分析1.经济基础较薄弱西北地区缺乏近代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和产业经济基础。
传统的农村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仍在盛行,而现代农业和新型经济已经成为中国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城市形成密切的联系。
农村经济状况薄弱,农民收入水平偏低。
2.产业方向不清晰西北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较低,没有特色、规模较小、发展不均衡。
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且主导产业比较单一,以小农经济和小微企业为主,缺乏以规模化经济为基础的农村产业体系。
3.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西北地区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能源、水资源等亟待解决;同时,农村人口数量较多、人口增长率高,农村要素市场化结构不完善,农村劳动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4.资金投入不足西北地区农村这个朝夕相伴的大众经济,涉及到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对财政支出的需求也比较巨大。
然而,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西北地区的财政收入也不是很高,对农村经济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明显不足。
二、对策建议1.主导产业优化北京赛车平台主导产业是指为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做出决定性的贡献的产业,是一国、一地区、一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支撑。
要优化农村主导产业,要采用“行业规划和区域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发展主产业的同时推动配套和附属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民增收。
同时,要发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作用,加强农业劳动力培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2.资金投入加大将财政资金和农业保险资金等多种资金渠道整合,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支持西北地区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是指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系列设施和服务,包括通信、运输、仓储、金融等基础设施,以及基础服务系统,如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
浅析制约陕北地区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浅析制约陕北地区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陕北地区是我国贫困地区之一,其贫困村庄面临着经济发展困难的挑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制度以及居民自身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制约陕北地区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陕北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大部分为丘陵、山地和沙漠,自然环境条件比较恶劣。
该地区的水资源相对匮乏,土地也多为干旱和贫瘠之地。
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该地区贫困村庄的经济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
可以在水资源利用、土地治理、植被恢复等方面下大力气,通过多种措施来改善土地和水资源的质量与数量,增加当地的农业生产能力,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制度陕北地区的社会制度相对滞后,农村发展不平衡。
这主要是由于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经营方式、农村土地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农村经济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等途径来解决。
可适度放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大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出价值。
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培育出一批懂农业、擅经营的农村人才,促进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居民素质陕北地区的居民素质整体较低,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文化程度低下。
这些因素也直接影响了当地贫困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对当地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教育资源配置与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懂科技、擅经营的优秀农民,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可以鼓励当地居民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积极参与各种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与竞争力,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
四、政府政策政府政策也是制约当地贫困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一些政府政策制度还不够健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大,这都影响了当地贫困村庄的经济发展。
浅析制约陕北地区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浅析制约陕北地区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陕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地理条件相对较为贫困,其经济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
本文将从地理、人口、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对制约陕北地区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地理因素是制约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陕北地区地势多山,土地资源有限,耕地面积较小,限制了农业产出的增长。
陕北地区还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和气候恶劣等问题,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人口因素也是制约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陕北地区人口稀少,人口结构老化严重,劳动力不足,造成了生产力的下降。
由于教育程度低,人才培养不足,也限制了陕北地区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资源因素也对陕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
陕北地区资源贫乏,能源和矿产资源较为匮乏。
这使得陕北地区很难吸引投资和发展特色产业,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是制约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陕北地区交通不便,缺乏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使得陕北地区的农产品难以快速流通和销售。
陕北地区的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薄弱,限制了当地的工业发展。
针对以上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促进陕北地区贫困村经济的发展。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改善灌溉设施、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
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加强教育和技术培训。
加强对贫困村的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和技术水平。
鼓励农民转变经营思路,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
加大对陕北地区的投资。
通过引入外资、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等手段,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进入陕北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陕北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陕北地区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陕北地区的交通网络和服务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保障。
要促进陕北地区贫困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浅析制约陕北地区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浅析制约陕北地区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陕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贫困地区之一,其中的一些村庄经济发展乏力,致使当地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要想解决陕北地区贫困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就需要深入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本文将从陕北地区贫困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浅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陕北地区贫困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陕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贫困地区,该地区的一些村庄经济发展落后,存在着多种问题。
农村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以传统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为主,产业单一,缺乏多元化经济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水电供给不足,影响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
农民素质较低,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和技术支持,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收入有限。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产业结构不合理陕北地区的农村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经济发展,这种产业结构使得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基础设施滞后陕北地区的一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水电供给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发展。
现代农业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交通,而这些都是目前陕北地区贫困村所缺乏的。
3. 农民素质较低陕北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和技术支持,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不足,导致农产品质量低下、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
4.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陕北地区的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针对陕北地区贫困村的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可以通过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发展新型经济形式来调整产业结构。
政府可以提供一些产业转型升级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旅游、生态养殖等新兴产业,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试论西部经济滞后的原因及开发战略的选择
第21卷 第2期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1 No.2 2001年6月Jour nal of Baoji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 ces)Jun.2001试论西部经济滞后的原因及开发战略的选择王悦琴(宝鸡文理学院社科部,陕西宝鸡721007)[摘 要]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的重大调整,意义伟大而深远。
明确西部经济滞后的症结,实施内部体制创新,是实施大开发的关键。
而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则是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关键词]西部经济;症结;发展战略;开放[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93(2001)02-0075-0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梯次推进”的战略部署的重要思想。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它对于推进全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在西部大开发中,明确西部经济滞后的症结所在,实施内部体制的创新,是西部大发展的关键,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是西部扬长避短,发挥后发优势,学习先发效益的一条有效捷径。
一、西部经济滞后的症结所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全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是不平衡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凭借经济、技术、人才的基础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给予的一系列特殊政策,一跃而成为我国现代化的驱动地带和生长区,从而远远地把西部地区甩在经济发展的后面,使得东西差距急剧拉大,这种急剧拉大的差距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具体而言,西部经济滞后的症结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分布不均,且素质偏低。
我国西部国土面积占全国56.78%,但人口只有2.8亿,占全国人口的23%,人口密度为50.9人/平方公里(而东部人口密度为381.9人/平方公里,中部人口密度为150.7人/平方公里)。
最新-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精品
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文章首先对我国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概括,然后对我国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问题,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一些加快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西北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1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1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西北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西北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2西北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西北农村经济由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西北农村经济由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3西北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西北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2当前西北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1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目前,随着我国西北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
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进而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
西北农村投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资动力相对缺乏、缺乏优越的投资技术,投资引诱也严重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北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和对策(一)
摘要:西北地区处于我国版图的西北部,有着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石油、镍等自然资源,但经济发展仍处于落后的地位。
西部大开发政策提出以来,整个西部的经济相比以前着实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相比我国的南方,差距依旧明显,经济模式单一、市场不景气、才人外流等。
西北经济落后的原因除了地理位置劣势以外,还有许多人文的原因。
关键词:西北;经济;市场
西北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这里曾经孕育了中华文明中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起源地。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再到开元盛世,西北一直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宋代以后,随着国家政治中心、政权中心的南移,西北不再作为中国的中心。
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清政府的大门后,中国被迫拖入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而中国现代化的开始也最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等海上交通便利的地区,西北沦为经济边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中心在沿海地区,西北经济再次又被拖入边缘。
直到本世纪初,西部大开发的提出,才给整个西北的经济带来腾飞的可能。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提出已经有十余年了,西北经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依旧明显落后于东南地区。
一、西北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
西北经济落后在全国看来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但就其落后的原因来看又是复杂的。
在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划块内,西北三省两区被列入同一个区域,但虽然在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划块中,西北三省两区被列入同一区域,但就其内部而言,发展水平是有显著差异的。
陕西省整体经济实力特别是工业水平高于其他省区,新疆农棉等商品又高于其他省区。
什肃、青海、宁夏落后的原困更偏重于耕地和工业的欠发达。
但就西北五省整体而言,工业的单一和落后又是落后的共同原因。
1、生存条件极为恶劣。
从自然条件看,大西北占据中国1/6以上的土地面积,其中,绝大部分地区属于荒山、沙漠、戈壁和雪域高原,缺雨的环境是其发展最大的阻碍,灌溉面积也只是围绕黄河或者祁连山的雪水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
在历朝历代的开发中由于违背了自然规律,过度开垦,使得土地、水、林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环境逐渐恶化。
其主要表现:一是自然界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资源严重匮乏。
西北地区曾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区,但近代以来,干旱却成为开发的大敌,由于古代开发使天然水体遭到破坏,而人工水利工程又年久失修,加之战乱不断,使本已破烂不堪的水利设施更难维护,严重制约了开发的地域。
二是土地的利用价值弱化。
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土地沙化、盐渍化严重,加大了土地开发利用的难度。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不断,自然灾害的频发,使本已不堪重负的农民进一步过垦过牧,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2、政府对西北地区开发、扶持、创新难度高于南方地区。
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依旧是指令性的管理方式,政府机构极为庞大。
部门十分雷同,被动性的改革制约着这一地区始终无法主动改革,往往会出现“牵着牛鼻子走”的状况。
和我国的南方地区相比,西北地区经济改革有三点不同。
一是政府所承担的责任比东部要大许多,西北地区是“老、少、边”区的政府,必须把解决温饱、稳定边疆,协调民族关系、抓好安定团结做为政府职能改革的基本前提。
二是西北的地方经济实力在改革初期就与东部地区处在不同的档次上,加上可开拓的市场空间远远小于内地,交通便利程度也远远小于内地。
所以,即便能够在改革进度上与内地同步,也不可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三是改革所选择的突破口不同,东部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都是从市场要素最活跃的领域开始的,如乡镇企业、经济特区、股份制、民营经济、家庭企业等,最后才对国有企业实行改造,因此,政府对改革的承受力有一个适应和过渡期,而西北的改革别无选择。
3、管理体制落后,法律意识淡薄,教育落后。
这些是西北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
西北的管理体制尤其是在地方上,依旧满足于低水平的管理方式,不重视管理方式的创新。
用人
机制多是用行政官员的方式来选拔经理、厂长。
这些经理、厂长一般对经营理念、管理理论不关注,过多关注的是职位和金钱。
法律意识淡薄也是西北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现象十分严重。
这里的民众也不会自觉地拿起法律工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宁肯吃亏也决不打官司告状,对法律机构没有足够的信任。
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西北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和观念陈旧。
近年来,由于地方财政日趋紧张,国家拨付的教育经费连保证教师工资和公用费用都很困难,使得学校无力对教学条件进行改造。
一些县乡仅教师的工资就占据了全部教育经费的95%。
有的学校的办公费每学期不到10元,教室的危房率高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