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变化教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重点: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分布。
学习难点:通过不同的图表来判断人口增长特点。
【学习过程】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①三率的计算方法: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_100%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_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为单位计算。
②三率之间的换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完成P3活动题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那么10年后会增加多少人?如果10年后,自然增长率变为1、7%,那时人口增加多少人?③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影响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数量多少的因素:、④读图1、2思考:世界人口数量增长趋势?人口数量增长较快的时期?为什么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知识梳理】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的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增长的状况)。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2、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和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3、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总趋势:)历史时期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人口数量情况数量数量持续增加数量人口增长情况增长增长明显加快空前增长人口变化原因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_,死亡率下降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读图思考(图1、4)1、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
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教案
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趋势;2.掌握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分析人口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发展。
二、教学重点1.中国人口的数量变化;2.人口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人口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人口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发展。
四、教学方法1.讲授;2.分组讨论;3.实地调查。
五、教学内容1.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数量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控制生育率和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成功地控制了人口的数量。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国人口数量开始出现新的变化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人口数量为14.5亿。
2.人口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人口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计划生育成为控制人口数量的主要手段,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增长。
(2)经济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得人口数量的增长率受到影响。
(3)社会变迁:社会的变迁也对人口数量的变化产生重要作用。
3.人口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不仅影响着经济增长和质量,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1)影响经济增长: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2)影响社会发展: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影响就业与收入: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变化也对就业和收入产生影响。
六、实验活动1.实地调查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趋势;2.学生自行组织小组,讨论人口问题,探讨对未来的生活影响;3.学生通过网络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数据,并结合实际分析人口规模、人口质量及结构变化趋势等问题。
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人口迁移教案一、教学目的在本教学中,我们将学习人类的迁移和人口密度的变化。
我们将了解不同类型的迁移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影响。
我们还将探讨人口数量和分布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 人类迁移的类型和影响2. 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的作用三、教学内容1. 人类迁移a. 定义迁移和迁徙的概念b. 探讨迁移原因c. 了解不同类型的人类迁移包括农村迁移、城市化、国际迁移、难民流动和其他迁移2. 人口密度和分布a. 定义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b. 探讨人口分布的原因c. 讨论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的作用3. 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a. 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b. 了解人类迁移如何影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四、课堂活动1. 群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不同的迁移类型进行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2. 视频观看和分析播放有关现代人口迁移的视频,并让学生就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3. 案例研究教师可使用案例研究方法来探索不同类型的迁移如何影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文章学生应该阅读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相关的资料,以加深他们对该主题的了解。
2. 书面作业学生应该撰写一篇关于人类迁移如何影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评估方法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小组讨论、书面作业和小组报告。
七、教学反思在本课程中,我们涵盖了人类迁移和人口密度的不同类型和影响,以及人口数量和分布的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希望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人口迁移现象,并对人口数量和分布有更深入的了解。
高中地理教案:人口迁移与环境
高中地理教案:人口迁移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原因及影响因素。
2. 难点: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探讨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的人口迁移数据和环境变化情况。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人口迁移案例和数据。
2. 准备与环境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人口迁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2. 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点:解释人口迁移的含义,阐述其特点,如规模、速度、方向等。
3. 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讨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如经济发展、政策、社会因素等,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口迁移。
4. 探讨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环境的影响,如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变化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对人口迁移对环境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的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活动活动1:案例分析目的:通过分析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步骤:1. 教师展示案例,学生阅读并填写人口迁移原因和影响表格。
2. 学生分享案例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活动2:小组讨论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步骤:1. 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案例分析报告。
人口数量变化教案——分析人口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数量变化教案——分析人口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2. 探究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3. 提高学生的社会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2. 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探究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2. 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1)通过PPT展示全球人口数量变化图表,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2)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教学主体(40分钟)1)讲解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经济方面:人口的增加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但过快的人口增长也可能导致资源和就业的短缺,进而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b.社会方面:人口的增加会带来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如医疗、教育、住房等。
同时,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也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影响。
c.环境方面:人口的增加和活动会对自然环境带来影响,如雾霾、水污染、垃圾堆积等。
而且,随着交通和工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增加,这给环境保护带来重大挑战。
2)在讲解的过程中,提出相关的数据和案例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全球人口老龄化比例的变化、城市化率的变化等。
3. 课后延伸(15分钟)1)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并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归纳;2)提醒学生关注社会、环境保护问题,并寻找自己能够采取的行动。
五、教学方式1. 讲授型教学;2. PPT演示;3. 班内小组讨论。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课后布置关于人口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作业,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2. 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展示真实和可靠的数据,以提高教学效果;3.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保护问题,并积极采取行动。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互联网搜索资源。
大班人口教育教案
大班人口教育教案教案标题:大班人口教育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人口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2. 培养学生对人口增长和变化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人口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2. 认识人口增长和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变化趋势。
2. 世界地图或地理教具,用于展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
3. PPT或教学课件,用于呈现相关知识和数据。
4. 学生练习册或活动手册,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变化趋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有些国家的人口比较多,有些国家的人口比较少等。
知识讲解:1. 通过PPT或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人口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讲解人口增长和变化的原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等因素的影响。
3. 呈现一些实际的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变化趋势。
讨论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为什么有些国家的人口比较多,有些国家的人口比较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2.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结论。
3. 教师引导: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口问题,如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等。
练习活动:1. 学生练习册或活动手册上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人口教育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情境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活动: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口教育的重要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鼓励学生关注和思考人口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深入了解人口问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设计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3.理解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2.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3.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2.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
第一节: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40分钟)1.教师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趋势图,向学生传达人口空间变化的重要性;2.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不均等问题;3.通过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图,帮助学生了解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同模式。
第二节: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40分钟)1.教师介绍人口分布的主要模式,如集聚分布、离散分布和线状分布,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释;2.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让学生感受不同模式的人口分布;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各种人口分布模式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第三节: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40分钟)1.教师通过城市化和农村人口外流的案例,向学生介绍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2.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选择一个城市或农村地区,调查并分析该地区人口流动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3.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并讨论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利弊。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2.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个人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制作调查报告,评估学生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学生可自行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一步研究其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2.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人口流动实验,观察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空间的变化。
人口问题幼儿园教案中班
人口问题幼儿园教案中班教案标题:探索人口问题——幼儿园中班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人口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兴趣。
2. 通过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人口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的总数。
2. 人口数量的变化:增长和减少。
3. 人口数量的原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移等。
4. 人口问题的影响:社会和经济方面。
教学活动:1. 活动一:引发兴趣(时间:10分钟)- 通过播放关于人口问题的简短视频或图片,激发幼儿对这一主题的兴趣。
- 引导幼儿观察视频/图片中的人口现象,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
2. 活动二:认知与讨论(时间:15分钟)- 分发图片或卡片,上面分别标有人口较多和人口较少的地方。
- 让幼儿观察图片,讨论两个地方的不同之处,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
- 回顾幼儿已经学过的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引导他们想象和推测导致这样的差异的原因。
3. 活动三:互动游戏(时间:20分钟)- 设计一个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减少。
- 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国家或城市。
给每个小组一定数量的“人口方块”。
- 引导幼儿根据游戏规则增加或减少人口方块,并观察每次操作后的变化。
- 在游戏结束后,通过回顾游戏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导致人口变化的原因,并与前面的讨论进行对比。
4. 活动四:表达与展示(时间:15分钟)- 给幼儿提供一些图片或绘画工具,让他们选择一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人口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 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幼儿完成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人口问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通过家庭作业,鼓励幼儿与家人一起讨论人口问题,并收集有关人口数量变化的信息。
初中地理教案:分析人口变化与城市化现象
初中地理教案:分析人口变化与城市化现象一、教学目标1.掌握人口变化的定义和常见指标。
2.理解城市化现象对人口变化的影响。
3.能够分析人口变化与城市化现象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地理》课本。
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已准备好的学生讲义和练习题。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相关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人口变化和城市化现象的兴趣。
第二步:概念解释1.讲师简要介绍人口变化和城市化现象的定义,并列举常见指标,例如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
可以使用数据图表进行说明。
第三步:分析人口变化与城市化现象之间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人口会发生何种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搜集相关数据或例子支持他们的观点。
3.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观点和支持材料,并进行班级讨论。
第四步: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城市化案例,例如某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通过数据和图表展示该地区人口变化的特点。
2.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这个案例,并回答以下问题:•城市化对该地区人口变化有何影响?•人口变化对该地区城市化进程有何影响?•这个案例能否反映一般规律?第五步:总结与评价1.教师对整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让学生再次强调人口变化与城市化现象之间的关系。
2.进行问答环节,测试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延伸活动1.让学生自选一个地区或国家,深入研究其人口变化和城市化现象。
撰写一篇综述文章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2.组织班级或学校辩论赛,讨论城市化是否必然导致人口增加等相关议题。
五、教学评估1.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和班级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活跃程度。
2.提供练习题进行个人评估,检查学生对关键概念和案例分析的理解。
以上内容仅作为初中地理教案的一个示例,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班级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人口基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板书、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演示)【提问】请大家看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投影),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两个小孩的出生,社会如此关注,甚至安南也亲临现场?【讲述】这两个小孩的出生,意义重大,从图片中,我们看到了世界的人口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庞大的数量,而且中国在世界人口的比重很大。
【新课教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思考】1、就一个地区而言,引起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以三亚市为例)答:人口数量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解释说明两者的区别)2、就全球而言,引起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人口自然增长【过渡】这节课我们主要讲授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机械增长则在第二节中进行讲授。
人教版七上第五章 第1节《人口与人种》课时1 教案
世界人口日是每年的7月11日。
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
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这天达到80亿。
读图,完成表格内容:
活动:认识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分析:
(1)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有何特点?
(2)世界人口从50亿到8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有何特点?
(3)利用这些数据,说说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由于全球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很多。
2011-2020年平均每年新增人口超过8000万,相当于每年大约新增一个德国的人口。
(二)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衡量标准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越大,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小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增加。
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增长越快;读图完成表格内容: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明确:
全球人口增长迅速
理解自然增长率:
结合我国近几年人口增长理解:
读图获取信息:
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亚洲人口最多,大洋洲人口最少,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
找出关键信息:每年有不少人从其他地区迁入北美,使得北美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其自然增长率。
总结: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除了受人口自然增长影响,还受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
形象理解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出现就业困难、饥饿贫困、交通拥堵、资源消耗多等问题。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
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3.教学用具课件4.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世界第60亿人口及我国第13亿人口的诞生引入,来说明人口的数量变化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1、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以及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通过实例解释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某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课本第三页\活动\,学生可得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2、通过读图1.2及图1.3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从类似人口增长曲线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
(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图片来得出原因。
)学生在分析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依据。
(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看曲线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为什么工业革命后比农业革命期间的人口增长要快,是由于图1.2的坐标单位间隔是不均匀的。
世界的人口教学教案
世界的人口优秀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人口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世界人口的概念和定义。
2. 讨论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问题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什么是人口?什么是世界人口?2. 教师讲解:世界人口的概念和定义,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影响。
3. 小组讨论:世界人口问题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二章:世界人口增长历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程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人口增长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回顾世界人口增长的历程。
2. 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原因。
3. 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程和特点。
2. 学生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的数据和图表。
3. 小组讨论:世界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世界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人口分布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2. 探讨世界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2. 学生展示: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图和数据。
3. 小组讨论:世界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四章:世界人口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人口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教学内容:1. 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2. 探讨世界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3. 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2. 学生展示:世界人口问题的案例和数据。
3. 小组讨论:世界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世界人口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
《不断变化的人口问题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不断变化的人口问题》导学案《不息变化的人口问题》导学案一、导言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础,人口问题的变化对国家的发展有着深遥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口问题也在不息发生变化,给社会带来挑战和机遇。
本导学案将盘绕人口问题的变化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问题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人口问题的变化1. 人口增长与减少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逐渐下落,甚至出现人口减少的情况。
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2. 人口结构的变化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许多国家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力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
这对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3. 人口流动与城乡差距随着城市化经过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不息增加。
人口流动对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
4. 人口质量的提升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人口质量得到了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宁文化素质不息提高。
这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1. 制定人口政策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引导人口合理增长,增进人口结构的优化,增进城乡人口均衡发展。
2. 加强社会保障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增进人口健康发展。
3.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增进城乡人口的均衡发展。
4. 提升人口素质加强教育系统建设,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增进人口素质的提升。
四、思考与讨论1. 你认为人口问题的变化对国家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2. 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人口问题的变化?3. 你对未来人口问题的发展趋势有何看法?五、总结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变化对国家的发展有着深遥的影响。
只有科学合理地应对人口问题的变化,才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五章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教案
第五章居民与文化第一节人口与人种基础主干落实一、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1.人口数量: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80亿。
2.增长特点:(1)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持续下降。
(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
3.人口问题:(1)一个地区保持适度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资源消耗多、就业困难、贫困等。
(3)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描图填图】·画出南北纬30°和60°四条纬线。
·圈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三、世界不同的人种1.划分依据:根据体质方面特征,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2.人种的分布: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有些地区成为不同人种的混居区。
现在,由于人口迁移,人种的分布越来越复杂。
地图笔记世界人口的分布易错易混1.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不等于人口数量减少,而是表示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2.人口数量减少的标志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
漫画思考答:人口过多。
假如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将会出现这种问题。
名师提醒1.非洲北部主要是白种人。
2.北美洲的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是黄种人。
重点主题探究主题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探究情境生命 障碍 不利 高温高温 舒适 低温不利 低温>49℃ >29℃ >24℃ (21±3)℃ <18℃ <10℃概念地图综合思维探究式问题链1.(入门探究—影响因素)分别指出图1、图2和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答:水源(河流),地形,气候(温度)。
2.(能力探究—原因归纳)(1)说明图2中人口集中分布的海拔范围并分析原因。
人口空间变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人口空间变化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人口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
3. 能够分析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趋势。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原因及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实例。
3. 小组讨论法:探讨人口空间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a. 提问:什么是人口空间变化?b.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空间变化的重要性。
2. 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a. 人口空间变化指的是人口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b. 人口空间变化包括人口密度的变化、人口分布范围的变化等。
3. 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a.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b.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政策等。
4. 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影响a.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口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
b. 对环境的影响: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恶化等。
5. 案例分析a. 分析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实例。
b. 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实例中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
6.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人口空间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7. 总结与评价a.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b.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家乡的人口空间变化情况,并在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对人口空间变化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2. 参考资料:人口空间变化的相关论文、报告、案例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地图、表格等。
六、案例研究:中国人口迁移的典型实例1.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人口迁移实例,如“农民工城市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口集聚”等。
人口数量变化及统计分析教案设计
人口数量变化及统计分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球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2.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及计算方法。
3.实现对人口数量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二、教学内容1.全球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2.人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人口、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人口构成等。
3.人口数量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及分析。
三、教学过程1.全球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首先引导学生对全球人口数量的变化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等。
接着,老师讲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模型以及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何作用于人口数量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引入人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人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人口、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人口构成等讲解总人口的概念,并强调人口数量统计所需的人口普查。
然后分别讲解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人口构成等指标,并介绍具体的计算方法。
在介绍每个指标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国家或地区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计算相应的指标。
3.人口数量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及分析学生可以利用Excel等工具,将所学的人口数量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可以尝试利用不同的图表类型,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分析人口数量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同时,学生还可以结合其他数据,如经济数据、教育数据等,进一步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评价可以设计作业进行教学评价。
比如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进行分析,并撰写一篇短文进行总结。
作业可以包括数据图表、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给予评分。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注重实际情况及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适量使用计算工具,提高人口数量数据的可视化分析效果。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深入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复杂性。
同时,需要老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教学资源。
六、总结人口数量变化及统计分析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人口的自然增长教案
人口的自然增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
2、教学难点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和图片,如世界人口总数的变化、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情况等,引发学生对人口增长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人口自然增长的概念讲解人口自然增长的定义:人口自然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而引起的增长。
举例说明:如某地区在一年内出生了 1000 人,死亡了 800 人,那么该地区这一年的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就是 200 人。
2、人口自然增长率介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数死亡人数)/总人口数 × 100% 。
让学生通过计算简单的例子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如某国家年初总人口为 1000 万,当年出生 20 万人,死亡 10 万人,计算该国当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往往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往往较高。
举例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文化因素: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生育观念相对较为先进,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生育观念相对传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医疗卫生条件:医疗卫生条件好的地区,死亡率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死亡率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城乡规划原理教案—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及其计算
城乡规划原理教案一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及其计算1、人口规模的变化一个城市的人口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它主要受到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的影响,两者之和便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值。
(1)自然增长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通常以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加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来表示其增长速度,称为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的高低与城市人口的年龄构成、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初育年龄、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水平、传统观念和习俗、医疗卫生条件以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有密切关系。
死亡率则受年龄构成、卫生保健条件、人民生活水平等因素影响。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已由解放初期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趋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2)机械增长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
机械增长的多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条件以及国家的城市发展方针密切相关。
机械增长的速度用机械增长率来表示,即一年内城市的机械增长的人口数对年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千分率。
(3)人口平均增长速度(或人口平均增长率)人口平均增长速度(或人口平均增长率)指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的速度,可用下式计算:根据城市历年统计资料,可计算历年人口平均增长数和平均增长率,以及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平均增长数和平均增长率,并绘制人口历年变动累计曲线。
这对于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指在本市无固定户口的人口。
一般分常住流动人口和临时流动人口。
前者指外地或外国来本市从事较长一段时间公务、商务的人员,也包括外来的临时工、季节工、借调、支援人员等;后者指前来开会、参观学习、工作出差、游览以及路过而短时间停留的人员。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京等中心城市,流动人口已占市区人口的20%〜3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讲义考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的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不断增长。
3.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差异(1) 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发生较大变化的两个影响因素是(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20世纪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的原因: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不断增强,人口快速增长。
(2)不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体现在(2000年数据)近50年来,人口数量增长最快居前三位的大洲分别是:非洲(2.4%)、拉丁美洲(1.6%)、亚洲(1.4%)。
这些国家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世界新增人口80%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较多的是: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人口数量增长最慢的三个州:欧洲(0%)、北美洲(0.9%)、大洋洲(1.3%)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几乎接近为0),人口增长考点二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人口增长现在极少,典型的是热带雨林区的部落和北极地区的游牧民族。
发展中国家多数为传统型;发达国家全为现代型。
中国从2000年开始已经进入现代型。
区分自然增长率类型的办法:一般自然增长率低于0。
7的基本上是现代型;高于0。
7的是传统型;原始型很少出题。
考点三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人口移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改变居住地。
我国曾以户口是否发生变迁作为人口迁移的判别标准,这将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发生变化。
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有时候常常把这作为判断是否发生人口迁移的重要标准。
2.人口迁移的类型3.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特点/原因欧洲 北美洲 西亚和北非 拉丁美洲二战前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发现新大陆 迁出迁入迁入二战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世界各国生产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迁入(主要是西欧)迁入石油开发吸引大批外籍工人 大量流向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美国四次人口迁移最初进入美国的是西班牙与葡萄牙人,然后是英国人、荷兰人。
目前,美国人中英裔、华裔、日裔、黑人后裔、印第安人等各占重要比例。
第一次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人口大规模西迁第二次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涌进城市第三次 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东北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70年代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人口有回流中国人口迁移特点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的判断技巧:一是要在空间上跨越国界;二是改变住所一年以上。
需要从时、空两方面来省际人口迁移 县际人口迁移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人民难以维持安居乐业,不得不背井离乡。
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迁出地区的影响: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打工收入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活跃了经济。
对迁入地区的影响: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社会秩序混乱等。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其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影响因素多样:经济、自然、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变化等。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考点四人口的合理容量1、几个易混淆的概念(不用记忆下列概念。
但是要能够辨别)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国或一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资源)。
3、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影响人口环境容量的不同因素发达国家人均消耗资源水平高,人口仅占世界的1/5,但消耗的资源总量很大,索取资源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也远远超出了本国范围。
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人均消费水平低,但消费资源有限。
4、保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一是国际社会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可能的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二是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补充材料:1.罪恶的“三角贸易”16世纪至19世纪初300年间,黑奴贸易盛行。
欧洲殖民者运载消费品去西非或东非的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换取奴隶或强抢奴隶。
然后将奴隶运至西印度群岛,再装运热带产品返回法国、英国等殖民国家。
这就是有名的“三角贸易”。
在三角贸易中,共有大约1500万黑奴被运出。
由于疾病、饥饿等原因,运输途中死亡大约200多万人。
黑奴贸易造成非洲经济发展的迟滞。
现在,人们把每年的8月23日作为贩卖黑奴及其废除的国际纪念日。
2.“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因东北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称关东。
沃野千里,有土无人是关东最初的写照。
而关内人口密集,灾荒、战争连年。
大批难民逃向关东。
据估计,宣统三年(1911年)东北人口共1,841万人,其中约1,000万人是由山东、河北、河南省先后自发涌入的流民,而其中以山东为最,约占百分之七十至八十。
“走西口”:“哥哥你要走西口,你的妹子实实难留,提起你走西口,小妹妹泪花流。
” 古时,黄河在这一带无桥,晋、陕、蒙三地之间的贸易,全仰赖于黄河之运。
河曲县城附近的长城隘口——水西门口外,便成为晋西北的水旱码头。
所谓的走西口,就是指走出水西门口,外出谋生。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挑苦菜。
”河曲人多地少,十年九旱,明末封建剥削残酷,苛捐杂税严重,农民苦不堪言。
于是,他们将希望的目光投向要因素黄河对岸远离家乡的辽阔大地——口外,他们一批一批,一拨一拨地走向口外。
“下南洋”:南洋就是现在的东南亚地区。
由于长期的战争、灾害,导致福建、广东等地的大批居民乘船迁往东南亚地区。
现在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有大量的华裔。
其中新加坡有70%的人口为华裔。
目前,华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消耗统计:资源占有严重不均。
据1999年的调查,非洲和亚洲的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低于1.4公顷,西欧国家是5公顷,而北美则高达9.6公顷。
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费了全球货物和服务的86%、能源的58%、纸张的84%、电话的74%、汽车的87%以及肉和鱼的45%。
美国是世界头号资源消费大国,人均消耗资源量是英国的2倍,是一些非洲国家的24倍多。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后备不足,劳动力短缺,有碍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落后,失业和贫困问题严重。
练习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率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率2.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游牧民的迁移B.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C.日本人去美国定居D.中国人去欧洲旅游3.二战以后,由人口迁入变为迁出地区的是A.北美洲B.欧洲C.大洋洲D.拉丁美洲4.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被称为()A.环境承载力B.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D.地球环境容量5.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A.日本B.加拿大C.德国D.科威特(2007年广东高考)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8)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9),回答6-7题。
6.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7.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二、综合题1、读“80年代下半年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和地区。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主要表现为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