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值得关注的政策
03年到12年在国家政策
历年国家房产调控措施集合(2003年-2012年)☆2003年(1项政策)2003年8月份,国务院明确将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将房地产行业定位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2004年(2项政策)2004年3月,831大限提高拿地“门槛”,调控开始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又联合发文,严令各地须在当年8月31日前将协议出让土地中的“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否则国土部门有权收回土地,纳入国家土地储备,是为“8.31”大限,此举是中央政府从土地供给抑制房地产过热的举措。
2004年10月,央行10年来首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2005年(6项政策)2005年3月,房贷优惠政策取消,调控涉及消费层面央行决定即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宣布取消住房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房贷首付比例从20%上调到30%。
2005年3月,房地产税改革深入,调控涉及交易环节财政部副部长肖捷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中国目前房地产保有和交易环节税费偏轻,今后将重点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2005年3月,国八条出台,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老国八条)国务院出台八点意见稳定房价,一是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二是将稳定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
三是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用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住房的土地供应,并督促建设;四是严格控制被动型住房需求,主要是控制拆迁数量;五是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六是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七是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八是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2005年5月,七部委意见,调控加强、细则出台(新国八条)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节假日高速路免通行费的经济学思考
但是这一旨在“让利于民”的政策似乎并没能实现它的初衷:自2012年十一黄金周,首次尝试节假日高速公路免征通行费至今,由于免费导致的交通拥堵、事故发生率上升等问题始终占据着媒体热点,巨大的车流量让高速公路不堪重负,不仅没能提高通行效率,还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消费者的最终成本;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权益直接受到影响,免费政策与投资主体的矛盾日益加深,反对的呼声越来越高。
第一部分介绍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行费的具体规定及其在我国的演进,明确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以经济学中的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消费者效用等理论为基础,结合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利弊分析,寻找改进方案的切入点。
第三部分研究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优惠模式,由此为我国深化道路收费改革得出启示。
第四部分是根据前面的分析,给出完善节假日免费通行方案的对策和建议,这也使得本选题更具实践意义。
面对消费者不断提升的出行需求,曾经传统的高速公路运营模式不再迎合当前市场:较高的通行费增加了公众出行成本,传统的收费方式使得高峰期由于过多车辆排队缴费而导致收费站拥堵。因此虽然我国高速公路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在2015年底就已实现了12.3万公里的全球第一位通车总里程,但使用效率却没有得到显著提高。高速公路收费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日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我国地域辽阔、地势地形差异大,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复杂,平均造价高昂。政府依靠财政税收无法支付全部的修建和维护费用,还有很大一部分资金来源在于银行和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投资,这也决定了我国高速公路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属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但不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也就是说,想要实现高速公路的完全免费是不现实的,但收费政策的制定需要彰显公路的公益属性,给大众带来社会福利。
形势与政策--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稳增长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稳增长”2012年GDP增长目标自2005年以来中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的预期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定为7.5%。
温总理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在关注GDP 增长目标下调的同时,还特别指出,要全面做好2012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这段讲话关键词“稳增长”备受关注。
可以看出回顾历史,自1978年至2011年的34年时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达到9.8%,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世界奇迹。
但与此同时,在社会、环境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根据相关资料提供的信息,以往中国GDP增长中,至少有80%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
只重经济,忽视环境,过度追求产值,不仅使环境和资源承担过重负荷,同时也使得经济结构调整困难重重。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在相对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础上,从“保增长”转变到“稳增长”就更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
经济增长目标下调也暗示出中央决策层坚持科学发展的坚定决心,其象征意义更加值得关注。
以往片面追求GDP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可能将真正开始淡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保八”、“保九”这样的表述也将被“绿色GDP”、“科学GDP”所代替。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粗放型增长之后,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项。
2012年GDP 增长目标的向下微调正是反映了最高决策层的这种战略转变理念。
只有实现这种转变,才有可能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但是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的经济状况与政策走向一直牵动着全球神经。
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加之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速近3年来首度跌至8%以下区间,外媒普遍对中国今年下半年经济感到悲观。
中国高层这次会议也特别提到,要增强忧患意识,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2012年展望:利率、汇率、信贷
挪威克朗/本典克朗1.1735
我们对欧元、英镑、本郎的预期
我们预计,来年震荡将更为剧烈,欧元面临更多下行风险。我们预计,主权债务危机仍是 2012 年的核心问题。如果受打击最严重的国家无法稳定 政局同时不愿意进一步采取措施来实现财政紧缩目标,就很难持续降低外围债券市场的风险溢价。目前,除非欧元区经济体实施力度更大的改革, 否则本余力的各方都不大可能加大支持力度。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必须进行结构性调整。这将让政策面继续对外汇市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预计欧央行将保持鸽派政策立场,利率上升预期将受到本本。全球增长前景不明,再加上国仅情况变差,意味着短期仅欧元区几乎没本进一 步容纳通胀风险的空间。此外,多个成员国采取紧缩措施可能严重本约经济增长。 我们仍结构性看跌英镑,原因是受紧缩措施影响,今后英国经济增长最多只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我们相信,核心宏观数据进一步恶化将带来 更多量化宽松政策,这些政策将对英镑的中期走势产生不利影响。不过,最近市场走向表明几个结构性因素仅资金加速流入英国。这些主题(如英 国是欧元区危机的避风港)可能在短期仅发挥作仅,但考虑到英国央行放松政策以及美国经济好转,应逢高卖出英镑而买入美元。 我们预计本郎将继续受到抑本。在零利率环境下,汇率仍将是本士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的工具。我们认为,如果通胀和增长前景变得更差,本士央 行本可能进一步采取行动。我们认为,先行指标显示经济增速将放慢而且外仅需求依然乏力(欧元区约占本士出口的 60% ),通缩风险可能增 大,按照本士央行的判断,应当对此进行干预。不过,我们认为本士央行很难把欧元/本郎汇率底线提升到远高于 1.30 的水平,因为这样本郎将逼 近其本允值。如果出现和我们的基础情境不符的情况,即欧元区情况好转的速度超过预期,本郎可能不仅丧失一定的避险功能,还会在撤资风潮中 失去作为融资货币的吸引力(因为投资者担心本士央行开始削减欧元持本量)。
2012年度国际金融十大新闻
2012年度国际金融十大新闻1、欧洲稳定机制生效欧元区金融“防火墙”加固2、美国“财政悬崖”逼近全球经济恐遭拖累3、发达经济体相继量化宽松全球货币政策刺激加码4、日本债务创出历史新高政治角力引发财政危局5、中国金融“十二五”规划出炉市场化改革提速6、香港金管局多次入市干预金融风险引发关注7、摩根大通现巨额亏损引发全球金融监管反思8、Libor爆出操纵丑闻金融市场定价基准受质疑9、“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谈判启动亚洲自贸区合作加快10、新加坡、伦敦争做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人民币国际化再上新台阶具体事件及评论1、欧洲稳定机制生效欧元区金融“防火墙”加固2012年10月8日,欧元区财长会议宣布,总额为5000亿欧元的欧元区永久性救助基金——欧洲稳定机制(ESM)正式生效。
这一机制同先前(9月6日)欧洲央行通过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以及其后(12月14日)由欧盟峰会27国领导人签署的欧盟银行业统一监管协议一道,构成推进区内财政和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点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点评:作为欧元区应对债务危机的永久性救助机制,ESM旨在向融资困难、需要帮助的欧元区国家和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救助基金将用于向债务缠身的欧元区主权国家提供救助贷款。
作为申请贷款的条件,这些国家也要履行实施财政紧缩和结构性改革的承诺,以帮助失去投资者信任的国家经济重回正轨。
按照欧盟要求,ESM的认缴资本总额将达到7000亿欧元,其中800亿欧元为实缴资本,由欧元区成员国从2013年起分五次等额分期缴付;剩余6200亿欧元为通知即缴资本。
ESM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
该机制原计划于2012年7月正式启动,但因德国提出异议而迟迟未能生效。
由于ESM 需经占出资份额90%以上的国家批准才能生效,而德国作为欧元区核心国,是最大的资金来源国,其出资比例达到27.15%,因此德国的态度成为ESM能否按时生效的关键因素。
2012年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兼谈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含义
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 2011 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这也意味着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即让“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那么“稳健”的货币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常态又是什么呢?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为非常态的货币政策(即从 2008 年 11 月至 2010 年 10 月 24 个月的货币政策)。
我们可以看到,2008 年 9 月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没有出现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只是外贸出口受到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更可能是上一年人民币过度升值所导致的结果),采取比美国更强有力的财政救市政策(即4万亿元的财政投入),以及货币政策由“从紧”突然转变为“适度宽松”,即在非常时期采取了非常的货币政策。
银行存贷利率全面下调、信贷规模放松、按揭贷款利率优惠等。
在这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从 2008 年 11 月到 2009 年 12 月的 14 个月里,仅银行信贷增长就近 11 万亿元;在 2010 年的前 10 个月银行信贷新增达 69015 亿元,两年银行贷款新增近 18 万亿元,接近 1998 年- 2007 年 10 年信贷增长的总和(为 207936 亿元)从而使得 2009 年及 2010 。
年前 10 个月 M2 和 M1 增长分别达到 27.7%、32.4%和 19.3%、22.1%,达到了 1998 年以来的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
二是 1998 年-2007 年(如果更细分些是 1999 年-2006 年)的 10 年中基本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 1984 年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执行时间最长的货币政策取向或常态的货币政策。
我认为,引导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实际上就是向这个时期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转变。
在这个时期新增银行信贷为 207936 亿元(其中 1998 年-2002 年为 67069 亿元;2003 年-2007 年为 140867 亿元,两个时期信贷增长速度有比较大差异),年均增长 2 万亿元左右,仅为非常时期的 2009 年-2010 年的九分之二。
2012年度最具价值100个观点
评 选 办 法 第二步: 专家评选。 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评审委员 ( 名单附后 ) , 从1 0 O 个观点中评选出年
度5 C 个理论观点。
@
要参照海选, 初步整理评选出理论观点1 O 0 个;
( 1 — 1 5)
政治类
济基 础 、坚实 的组织 基础 、广泛 的社会 基础和 完整 的 自身
伟举
鋈 是 性 有 新 权 ( 威 鞭 意 性 辟 , 针 入 ( 对 表 里 述 『 生 , 强 准 见 解 确 ) 。 独 , 观 到 点 ) 权 。 威 四 是 ) 新 。 三 锐 是 度 深 ( 刻 富
这1 O 0 个观点的分类包括 :一是年度最具
பைடு நூலகம்
价值的理论观点T O P 5 0 ,分为政治 、经济 、文
国
— —
人民论坛 “ 特别策划 ”组
策 划:贾立政
执 行:陈阳波 魏 爱云 徐艳红 张潇爽 李祥峰 袁静 刘建
J a n , 2 0 1 3 I P E O P L E t S T R I B U N E I 1 3
具价值的理论观点( T OP 5 O)
化 、社会四个类别 。二是年度最具价值的争议 观点T OP 2 0 。三是年度 值得 关注的微博观点 T O P 1 0 。四是年度领导 干部 应树立的新观念
T O P 1 0( 新常委最给力的十句话 ) 。五是海外
看中国年度观点T O P 1 0 。
应 当说 ,思想观点的集结难以穷尽 ,也难 以做到尽善尽美。评选 出来的这 l o o 4 -  ̄点 , 是学界和舆论界关于2 0 1 2 年以来的一系列重 大社会热点 、难点 、焦点 问题 的代表陛观点, 反映了对社会现象和重大改革创新实践的规律 性认识 ,能够给广大读者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
2012年经济形势回顾
2012年经济回顾1.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回顾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
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2012年以来,受需求减弱、成本上升、企业盈利下滑、产能过剩和就业问题隐忧初现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但受政策刺激和基数效应的影响,四季度经济有望小幅回升,GDP增长8.2%左右,全年GDP增长8%左右,略高于7.5%的调控目标,四季度CPI上涨2.2%左右,全年上涨2.7%左右。
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两低即低增长、低通胀态势。
目前的宏观经济放缓既有传统的周期性因素,同时又有结构性调整因素。
从一定意义上讲,本轮的宏观经济周期是在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不确定因素增多。
这需要政策长短结合,从长计议,政策的立足点是通过短期稳定增长为长期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其中适时推出改革十分必要。
从短期看,稳增长的核心是稳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近期稳增长的关键,这就要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中央财政的作用尤为重要。
2.全球经济形势回顾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
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私人需求尚未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依旧宽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通胀压力相对较大。
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量热钱冲击以及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等问题,其经济增速将继续呈放缓态势。
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资料
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资料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欧债危机不断加剧、美国经济复苏乏力。
从国内来看政府实施“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的经济发展思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经济总体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
国内CPI快速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抑制CPI 从7月份的6.5下降到11月份的4.2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房价开始回落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9个持平的城市有16个仅有5个城市环比涨价经济总体表现良好。
但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隐忧温州、鄂尔多斯等地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三季度以来经济增长出现下滑态势。
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2年经济工作思路2012年经济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加复杂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逐步趋稳”的一年也是十分复杂的一年。
美国、日本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市场信心下降世界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低迷。
国际投行对中国2012年经济发展走势的看法存在分歧。
以8的GDP增长为分界线高盛、汇丰相对悲观认为中国GDP增长将在8以下大摩、小摩认为GDP增长在8以上。
但投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还不会有“硬着陆”产生。
虽然我国经济增速预计可以保持在比较合理的的增长物价涨幅也将逐步回落但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众多挑战经济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第一房地产泡沫破裂风险经过限购、紧缩货币等一些列的房地产调控房地产价格终于出现了拐点但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来看央行公布的房地产领域的贷款占新增贷款的20左右国内银行50多万亿元的贷款中有30以上的贷款是流向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基本得到控制,2011年第四季度通胀率走入下行通道,11月通货膨胀率为4.2%,可见我国的通胀治理已经初见成效。
展望2012,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很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震荡;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毕吉耀等,2011)。
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张立群(2011)认为,2011年经济增长呈下行态势,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进入2012年后,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平稳降低,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当然也存在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其中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困难和就业问题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1)总结,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呈现出“经济增速逐季回落、通胀压力高位回缓、经济泡沫逆转、资源错配加剧、金融风险上扬与结构刚性持续的局面”。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 CQMM )课题组(2011)使用预测模型得出,2012年, GDP增长率可能回落至9. 45% ,CPI预计将维持在4. 55% 的水平。
(我们认为,在进入2012年以后,通胀并不像之前那样是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目标,但基础还不牢固,仍有继续影响的可能。
因此,通货膨胀问题仍不容忽视,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和外围环境都面临一个严峻形势,应当对于增长情况赋予更多的关注。
在国内经济中对民生和经济总量有重要影响的房地市场调控已经取得成效,从经济的长远健康角度而言,目前的房价仍具有泡沫成分,房地产市场调控在2012年仍然重要。
)(一)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率虽然回落,但通货膨胀的危险犹在。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进入2010年以来,通货膨胀就开始成为经济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
2011年7月CPI甚至达到了6.5%的峰值,之后在中央大力的调控治理下虽然开始走入下行通道,但参考09年末的形势,在11月CPI和PPI数据虽然都处于低位,并不意味着来年的通货膨胀可以完全放松。
形势与政策2012:南海问题
在地图上画断续线是一种地理速记的简单方法, 即以群岛最外缘的岛礁为界,把众多岛礁全部 包括在一条界线之内,以免逐一罗列。这种方 法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曾在国际间广泛使 用。 “九段线”划定的仅是界限内的岛屿部分,并 未包括全部水域。
在断续线公布之后相当长的时期,没有国家提 出异议,多数国家在各自地图的标绘上沿用了 中国南海断续线的标示方法
南海岛屿争端与中国的应对
王同昌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海岛屿争端风云再起: 中菲黄岩岛之争
4月10日,菲律宾海军闯入中国黄岩 岛海域,并在“维护主权”的旗号下 对避风停靠在黄岩岛的12艘中国渔船 进行袭扰。
南海岛屿争端风云再起: 中菲黄岩岛之争
4月10号,菲律宾海军闯入中国黄岩 岛海域,并在“维护主权”的旗号下 对避风停靠在黄岩岛的12艘中国渔船 进行袭扰。
1946年11月24日,由姚汝钰率领的“永兴”、 “中建”两舰抵达西沙群岛的主岛———永兴 岛,在岛上竖起“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 上刻“南海屏藩”四个大字,并鸣炮升旗,以 示接收西沙群岛工作完成。 同年12月12日,由林遵率领的“太平”、 “中业”两舰亦抵达南沙群岛的主岛 ——太平 岛,并在岛的东端立下“南沙群岛太平岛”碑 石,举行接收和升旗仪式。随后接收人员又到 了中业岛、西月岛和南威岛,分别在岛上立碑 为证。在太平岛还设立了南沙群岛管理处,隶 属于广东省政府管辖。
只占领大岛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法律规定,一个国 家不必占领一处群岛中的每一块礁石、小岛或暗礁, 而只要占领其主要岛屿,就具有了对整个群岛声索主 权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其他岛屿距离较远、条件较 恶劣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中国政府这次接收行动充分 说明二战胜利后中国政府立即收复了西沙群岛和南沙 群岛,因此对西沙和南沙拥有主权。 此后,为了使确定的南海领土范围具体化,当时的中 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于1947年印制了《南海诸岛位 置图》。该图在南海海域中标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 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在其四周画有呈U形的9条 断续线。此即为在中国南海地图上正式标出的断续线, 亦即人所共知的“九段线”。
2012年股市总结
2012年股市总结2012年股市总结2012年是股市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年股市表现出现了许多波动和挑战。
本文将对2012年股市进行总结。
一、宏观背景2012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多端。
国内经济增长放缓,GDP增速从2011年的9.3%下降到7.8%。
国内通缩压力加大,金融需求疲软,金融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震荡。
在国际市场上,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以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上升等因素使得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股市表现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股市表现2012年股市表现起伏不定。
上证指数从年初的2299.5点下跌至年底的2150.24点,下跌了149.26点,跌幅为6.11%。
深证成指从年初的9478.5点下跌至年底的782.9点,下跌了869.6点,跌幅为9.17%。
创业板指数更是从年初的1645点下跌至年底的1255点,下跌了390点,跌幅达到了23.7%。
总的来说,股市呈现出明显的下跌趋势。
三、股市波动原因2012年股市波动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国内经济增长放缓。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很多行业的盈利能力都受到了影响,市场信心受到了严重冲击。
其次,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股市波动的原因之一。
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使得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国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下降,对中国股市的投资意愿减弱。
再次,政策面的调控也对股市波动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201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严格的货币和信贷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
这种紧缩的政策措施使得资金面紧张,对股市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四、股市投资机会2012年,股市虽然整体呈现下跌趋势,但也存在着一些投资机会。
首先,低估值股票的投资机会。
由于市场信心低迷,一些优质公司的股票被低估,投资者可以通过深入分析,挖掘出这些低估值的股票进行投资。
其次,消费类行业的投资机会。
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但中国的消费市场依然庞大,一些消费类公司的股票有望获得较好的回报。
再次,高分红股票的投资机会。
2012年 重大事件预览表
2012年重大事件预览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百度贴吧豆瓣网人人网 QQ空间腾讯朋友更多分享复制 0返回[棠城健康养生纵横]关闭窗口 | 隐藏边栏2012年是一个闰年,它的第一天是星期日。
2012年又是: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年份。
由于本年将发生诸多罕见天文现象,以及玛雅历在本年终结,很多作品受此启发,将本年设定为世界终结之年。
1.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中国最高领导层换届序幕2.美国总统大选:2012年11月6日重要候选人:奥巴马、洪博培、佩林、金里奇、前阿肯色州长哈克比等看点:继黑人奥巴马之后,女人佩林有望问鼎吗?一月1月1日台湾地区行政院新组织架构开始运作,其中共设14部。
1月14日台湾地区举行第8届立法委员选举及第13任总统副总统选举。
1月22日~1月28日春节七天假1月31日爱神星(433 Eros),第二大的近地小行星(NEA)会在距地球大约0.179天文单位(26,778,019公里;16,639,090英里)的距离掠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1996年发射升空探测卫星会合-舒梅克号(Near Earth Asteroid Rendezvous - Shoemaker),计划主要是研究爱神星的构造。
二月2月12日大清帝国末代皇帝溥仪正式发布退位诏书100周年。
三月3月11日日本福岛大地震1周年3月25日香港举行行政长官选举四月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周年祭4月15日泰坦尼克号(铁达尼号)沉没100周年。
3D及2D修复版《泰坦尼克号》上映五月5月8日邓丽君逝世十七周年纪念5月12日中国的第四个防灾减灾日。
5月13日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开幕,闭幕时间为8月12日5月21日日环食,中国华南,中国台湾,日本南部可见。
约在上午6时10分(UTC+8)左右。
六月6月2日~6月5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纪念英女王葬礼报道可适当准备6月9日2012年欧洲国家杯足球赛开幕。
本届欧洲杯在波兰和乌克兰举行。
2012热点事件回顾
2012年值得铭记。
这一年,国外国内要闻不断、热点频出。
一些社会事件经媒体曝光之后,引发公众围观和舆论狂潮,让人或惊喜、振奋,或愤慨、懊恼,激烈争论的背后是各种思想的交锋、不同观点的碰撞。
这些事件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对2012年十大新闻热点进行评论盘点,是以为记。
关键词“最美”人物新闻回放:2012年,在生活中屡屡出现“最美”人物。
佳木斯市教师张丽莉在千钧一发之际,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被称为“最美教师”;司机吴斌在身受重伤的危急关头,强忍剧痛完成安全停车措施,被称为“最美司机”;烟台年轻的总经理周江疆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两次闯进火海,全力营救被困员工,被人们称为“最美高富帅”……他们的善行和义举,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温暖与感动。
点评:“最美”成为网络热词,一次次进入公众的视线,拨动国人的心弦。
回顾“最美”人物的善行义举,我们欣喜地看到,发现“最美”、传颂“最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最美”现象的产生,是多方合力结出的善果———社会个体用道德和善心践行“最美”,公众用敏锐的触觉发掘“最美”,媒体用激扬的文字宣传“最美”,政府和社会用奖善制度褒扬“最美”。
事实上,他们都是万千大众中的普通一员,但其何以能感动世人,并被冠以“最美”的称号?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他们勇敢而无私的举动闪烁着人性的善良,在人们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且盲人可感之,聋人可闻之;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好品德,散发着芬芳的香味,感染并感动芸芸众生。
可以预料,当越来越多人向“最美”人物看齐,“最美”群体将会不断发展壮大,“最美”现象也将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关键词打通任督二脉新闻回放:5月23日,甘肃卫生厅发布消息称,41名医务人员花费9天时间打通了任督二脉,打通后“精神充沛”、“既往疾患明显减轻或痊愈”,要求省内各医院继续积极派员参加学习。
该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回应,打通任督二脉可让气血更加通畅,身体更健康。
2012 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与对策
2012 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与对策众所周知,我国本土内的西藏与新疆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之际,南海又出现了重大问题。
东部的日本、韩国,南部的菲律宾、越南,西南部的印度,以及在那遥远西方的美国都对中国虎视眈眈,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无时不刻的在发展壮大自己,到经济实力越来越强,2010年GDP 成功赶超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国。
但是在这成果的背后却有着诸多的问题呈现出来了。
周边国家越来越害怕中国,怕中国真正崛起,于是美国就搞了个重回亚太,想要挽回美国在亚太经济区的霸主地位,一连串的事件接踵而至。
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于中国纠缠,印度不断发展军事力量,好似在为战争做准备,日本与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仍然争执不休、、、、、中国周边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2011 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与2010 年相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
展望2012 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会通过圈围方式遏制中国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发地区外交格局新变化。
2011 年,南海问题出现危机,表面上看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的主权争端,但其实质是中美海权的较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维护海洋权益和稳定周边海域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
这与视太平洋为其“内湖”的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可避免地产生冲撞。
南海问题成为美国重返亚太的“抓手” ,未来美国与周边国家深化海事安全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趋势将增加。
为制约中国军事实力,尤其是海军实力的增长,美国未来还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 ,加大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军事存在。
对中国而言,海洋是国家利益拓展中必须坚持的内容,其挑战是如何让周边国家接受一个新的海洋秩序。
2012年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兼谈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含义
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这也意味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即让“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那么“稳健”的货币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常态又是什么呢?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为非常态的货币政策(即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24个月的货币政策)。
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没有出现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只是外贸出口受到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更可能是上一年人民币过度升值所导致的结果),采取比美国更强有力的财政救市政策(即4万亿元的财政投入),以及货币政策由“从紧”突然转变为“适度宽松”,即在非常时期采取了非常的货币政策。
银行存贷利率全面下调、信贷规模放松、按揭贷款利率优惠等。
在这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的14个月里,仅银行信贷增长就近11万亿元;在2010年的前10个月银行信贷新增达69015亿元,两年银行贷款新增近18万亿元,接近1998年-2007年10年信贷增长的总和(为207936亿元)。
从而使得2009年及2010年前10个月M2和M1增长分别达到27.7%、32.4%和19.3%、22.1%,达到了1998年以来的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
二是1998年-2007年(如果更细分些是1999年-2006年)的10年中基本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1984年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执行时间最长的货币政策取向或常态的货币政策。
我认为,引导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实际上就是向这个时期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转变。
在这个时期新增银行信贷为207936亿元(其中1998年-2002年为67069亿元;2003年-2007年为140867亿元,两个时期信贷增长速度有比较大差异),年均增长2万亿元左右,仅为非常时期的2009年-2010年的九分之二。
2012年中国政治社会发展关键词
2012年中国发展报告·政治社会2012年中国政治社会发展关键词2012年是中国的又一转折点,新的一页已经开启,美好未来值得期许2012年即将步入尾声。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这一年都是值得记忆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大事件多,大变化多。
这些事件和变化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回望过去,在一个个抽象数字中、一个个关键词间,在一幅幅发展蓝图里,2012开始变得鲜活起来:这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是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关键一年,也是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攻坚一年。
在这一年间,中国完成了领导集体换届,为13亿人民的全面小康制定出“时间表”和“路线图”。
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迈开新的征程。
换届:人事交替日益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2012年,换届之年。
这一年中国最重大的政治事件无疑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大最受瞩目的关注点无疑是领导集体换届。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实现了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新老平稳交替。
11月15日,习近平等7位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作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对人民、对未来的宣示与庄严承诺。
随着换届工作的顺利完成,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鲜面孔已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肩负起治国理政的重任。
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有两位为“50后”,总书记习近平生于1953年,李克强生于1955年,他们都是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则有两位“60后”,孙政才和胡春华都生于1963年。
此前,孙政才主政吉林,胡春华主政内蒙古。
十八大后,孙政才调任重庆市委书记。
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后,新风扑面,显得务实、亲民。
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认为,此次换届工作的顺利完成,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执政,已日渐成熟。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六大教育改革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六大教育改革教育,总是承载着民众期待。
2012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龙年里,我们最期盼的教育改革是什么?且让我们大胆猜想,期待教育改革的脚步越来越近。
维护教育公平,高考加分有望“瘦身”为维护高考公平,2010年教育部已要求各地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对地方加分的清理。
北京市高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市高考加分清理工作已经完成,相关调整方案已上报待批。
据介绍,北京市这些加分政策大都出台于上世纪80年代,部分已明显不适应现在社会经济环境的政策将会得到清理。
目前,北京市加分“瘦身”方案正上报待批,虽然目前尚无法公布具体的调减方案,但调减高考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已成定局。
预计,加分新政2012年将正式公布,新政将在2014年高考正式实施。
不会影响2012年和2013年高考。
保证学生安全,校车发展难题待破解2011年接连的悲剧,让校车安全成为关注焦点。
由于超载、车辆超速行驶等原因,校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校车的发展过程中,资金、责任、监管……种种校车发展的难题如何破解,2012年也许会有个答案。
2011年11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要求,“法制办要在一个月内制定出《校车安全条例》。
”国务院法制办12月11日公布《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目前,市教委已要求各区县教委对学校自有校车进行检查,建立校车安全台账,排除各类安全隐患,防止发生校车安全事故。
同时规定:校车最高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
教师持证上岗,师德考核一票否决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就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三份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民意。
教师“国标”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提出60余条具体要求,其中“学生为本,师德为先”,“危险情况下优先救护幼儿”,“禁止讽刺、歧视、体罚学生”等要求写入教师“国标”。
教师“国标”正式颁布后,教师资格将打破“终身制”,所有教师今后都需接受每五年一次的定期注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师德、业务考核以及教学工作量考核。
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成就与经验
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成就与经验
自2012年十八大以来,中国在脱贫攻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其中一些值得关注的成就和经验:
1. 奋斗目标得以实现:中国成功完成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实现了在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
据统计,仅2013年至2020年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8800万。
2. 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中国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将扶贫对象准确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通过搭建全面而精准的贫困识别机制,国家能够精确识别出每个贫困家庭的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
3. 多渠道投入扶贫资金:中国政府在脱贫攻坚上进行了重大投资,不仅从中央财政拨款,还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
此外,中国还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脱贫工作,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
4. 推动产业扶贫:中国在脱贫攻坚中注重发展产业,通过推动建设产业园区、发展农村电商、扶持农业科技创新等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壮大相关产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5.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国注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贫困人口提供医疗保障、教育保障、住房保障等福利。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
6. 建立长效机制:中国在脱贫攻坚中注重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扩大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升农民技能水平、加强贫困地区交通建设等措施,为贫困地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中国的脱贫攻坚成就和经验不仅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政府的担当精神。
2012年世界政党形势的突出动向
2012年世界政党形势的突出动向■ 魏 伟/文2012年,世界政党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总体保持稳定,局部不确定性仍较突出。
西方国家社会政治生态深刻演变,政党极化现象继续发展。
新兴国家经济下滑影响政治稳定。
西亚北非国家政治转型困难重重。
多数发展中国家民主选举运行平稳。
朝鲜、越南、老挝、古巴执政党抓党建、谋发展,巩固政权根基。
一些大党、老党危机意识上升,加快革新调整,提高政治竞争力。
多国社会政治生态发生变化,深刻影响选举形势2012年,全球58个国家举行全国性大选,其中近20个国家实现政权更替。
选举呈现四大特点:一是部分重要国家的选举结果意义深远。
法国社会党赢得总统和立法选举,17年后全面掌握政权。
普京以高支持率复任俄罗斯总统,有力回击了内外反对派的质疑。
美国总统奥巴马蝉联执政,但民望有所下降。
日本自民党夺取众院过半席位,安倍当选首相,民主党尽失民心、遭受重创。
朴槿惠当选韩国新总统,新国家党艰难保住政权。
二是左翼力量在一些国家实现突破。
在欧洲,法国社会党、斯洛伐克方向党、罗马尼亚社民党等先后在选举中获胜,但仍无力改变右强左弱的政治格局。
在拉美,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野12年后东山再起、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成功连任,继续巩固左翼阵营的地区主导地位,但查的病情进的各种抽象原则和主张更好地落实到具体的民众生活当中去,使其更富于时代性、实践性和生命力。
再次,重视社会心态和社会舆论的变化,妥善应对各种“非主流”思想,捍卫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在多元化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和交流、交锋难以避免,能否密切关注社会言论的发展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应对直接关系执政党和政府的处境。
在涉及国家制度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立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反对西化、分化;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问题,允许社会各界发表不同看法,同时也要强化社会舆论引导能力,促使人民更多地认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当涉及民族、宗教和地区问题,必须突出国家既定的相关政策,强调民族和谐、宗教和谐以及地区融合,反对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和地方主义,维护社会团结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值得关注的政策
作者: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03期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2年6月1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拓宽民间资金参与教育事业发展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以独立或合作举办民办学校等方式,进入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领域,参与培训和继续教育,允许境内外资金依法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意见》提出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制度;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歧视政策;落实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招生自主权及教师待遇;保障民办学校学生权益;完善民办学校税费政策;支持高水平有特色民办学校建设。
关于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的意见
2012年10月25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的意见》。
《意见》要求,探索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有效方式,组建行业型“中国供销合作职业教育集团”;加强示范院校、特色专业、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和教师队伍等建设,促进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组织供销合作社系统内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多方合作等途径,形成独具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供销合作社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中选择特色专业,与省部共建的本科院校合作,构建“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应用本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紧密衔接的供销合作行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鼓励试点学校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学历教育培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
关于推进新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
2012年4月1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新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
《意见》提出, 2012年,继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普职比更加合理;2015年,全区88%的学龄人口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达到4:6,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全区90%左右的学龄人口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全区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
关于做好“十二五”期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
2012年4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做好十二五期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
《意见》提出,到2015年,力争使9000万人次接受职业技能鉴定服务,7000万名技能劳动者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400万人(高级技师140万
人、技师630万人、高级工2630万人);修订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建成科学规范的职业分类体系;大力开发并形成结构较为完整、覆盖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主要职业的技能标准体系;构建100个精品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做好100个国有大型企业的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培育1000个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培养1万名优秀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奠定基础。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鼓励涉农行业兴办职业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农村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要向农业领域倾斜,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民植保员、防疫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
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2年12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要求,对目前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向劳动者提供的收费服务项目,要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中逐步剥离,转由企业等社会力量提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置及职责,加强机构职能整合和基层平台服务功能,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全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标准化及信息化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费管理,加大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的扶持力度,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2012年12月25日,教育部发布首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标准》从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执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方面对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要求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推行基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创新模式;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衔接,并加强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
关于印发《技工院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
2012年1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技工院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
《标准》明确了三级技工院校的办学定位,技工学校定位为面向各类群体的中初级职业技
能培训基地,重点培养中级技能人才;高级技工学校定位为承担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的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养高级技工;技师学院定位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综合基地,重点培养高级技工以上高技能人才。
《标准》围绕技能人才培养特色要求,确定了技工院校设置的核心指标。
其中,在师资方面,根据三类院校培养层次,由低到高规定了职业资格等级和比例的指标;在设备方面,规定实习设备配备要做到每生有实习工位,要与学校所设专业相适应,并对高级技校、技师学院设备总值提出了较高指标;在办学模式方面,《标准》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合作模式等方面对校企合作提出要求,并要求技工院校结合专业设置与对应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关于做好技工院校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2年10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做好技工院校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技工院校包括普通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其设立审批标准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院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执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技工院校设立审批办法,技师学院设立审批办法应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
各地要成立由技工院校国家级和省级督导员等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申办学校进行评审,做出专家评审意见。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对专家评审意见进行复核,并对达到技工院校设置标准的院校进行公示。
对于申办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的,经评审合格并公示无异议后,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复;对于申办技师学院的,经评审合格并公示无异议后,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复。
在管理服务方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技工院校的基本情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特别是国务院对技师学院设立审批的有关要求,及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各地涉及技工院校撤销、合并、变更管理体制等情形的,必须征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
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的通知
2012年8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的通知。
《规程》提出,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体系。
《规程》指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部分。
具体介绍了职业编码、职业名称、职业定义、职业技能等级、职业环境条件、普通受教育程度、职业能力倾向、职业培训要求、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等职业概况。
职业道德包括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两部分,基础知识包括各等级从业人员都必须掌握的通用基本理论知识、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等。
标准要从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要求四项内容出发根据职业活动的情况分等级进行编写。
理论知识比重表应反映基础知识和各技能等级职业功能对应的相关知识要求在培训、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操作技能比重表应反映各技能等级职业功能对应的技能要求在培训、考核中所占的比例。